CN116672246A - 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2246A
CN116672246A CN202310605618.XA CN202310605618A CN116672246A CN 116672246 A CN116672246 A CN 116672246A CN 202310605618 A CN202310605618 A CN 202310605618A CN 116672246 A CN116672246 A CN 116672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micro
flow
way electromagnetic
molecular si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056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翔
陈科
叶勇
秦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Yi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Yi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Yi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Yiy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056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72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72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2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14Devices for gas baths with ozone, hydrogen,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5/00Devices for applying media, e.g. remedies, on the human body
    • A61M35/30Gas therapy f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sk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02Preparation of oxygen
    • C01B13/0229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processes
    • C01B13/0248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 C01B13/0259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by adsorption on solids
    • C01B13/0262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by adsorption on sol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sorb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14Devices for gas baths with ozone, hydrogen, or the like
    • A61H2033/143Devices for gas baths with ozone, hydrogen, or the like with oxyg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包括分子筛制氧机构、微流量供氧机构和出氧控制组,所述出氧控制组包括一控制端与分子筛制氧机构的氧源管路连接的三通电磁阀一、对接所述三通电磁阀一且与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的储氧部连接的三通电磁阀二、位于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氧浓度传感部与蠕动泵之间的三通电磁阀三。本发明采用分子筛制氧机构提高制氧效率,通过储氧控制和蠕动泵输出控制,实现微流量的控制输出,对伤口、创面等局部部位以微流量氧气辅助治疗以使其处于高浓度氧气环境,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Description

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伤口、创面微流量氧气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氧气已被证明在急慢性伤口愈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局部氧疗作为伤口辅助治疗手段而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临床采用的伤口微流量氧气治疗仪,在伤口部位营造一个相对半封闭和湿润的高氧环境,不仅具有抗菌、抗感染作用,还能促进伤口、创面的愈合。
传统用于伤口、创面等局部部位的氧气治疗仪器由于其体积小和便于携带,满足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或其他需要24小时供氧的患者使用,不间断地以3ml/h(或更高)的流量向创面提供90%以上高浓度纯氧,形成与创面面积相同的“局部氧仓”,并可保持创面的湿润。微流量纯氧被直接覆盖在创面表面,通过扩散的方式连续不断地向创面内部渗透,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现有氧气治疗仪器主要通过电化学原理,将空气中的低浓度氧气转换成高浓度、微流量的纯氧,但其制氧能力比较低下,由于其使用电池供电制氧,制氧量一般在10ml/h以下且即制即用,制氧效率低导致无法满足多组供氧需求,且导致输出氧气效率低。而采用具有制氧量较大的制氧机时,在供氧控制的管路上难以控制微流量级别的输出,当氧流量过大时,创面的气体流动会带走水分,无法保持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湿润状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氧气治疗仪器的制氧量低和出氧控制无法精准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采用分子筛制氧机构提高制氧效率,通过储氧控制和蠕动泵输出控制,实现微流量的控制输出,对伤口、创面等局部部位以微流量氧气辅助治疗以使其处于高浓度氧气环境,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选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子筛制氧机构、微流量供氧机构和出氧控制组,所述出氧控制组包括一控制端与分子筛制氧机构的氧源管路连接的三通电磁阀一、对接所述三通电磁阀一且与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的储氧部连接的三通电磁阀二、位于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氧浓度传感部与蠕动泵之间的三通电磁阀三;
所述出氧控制组包括以下控制步骤:
初次启动,分子筛制氧机构制氧且经调速阀向三通电磁阀一输出氧源,通过氧浓度传感部监控氧源的氧浓度值,打开连接三通电磁阀三的排气管路二以使未达标的氧源流经储氧部、氧浓度传感部后排出;
储氧阶段,在制氧运行设定时间或氧源的氧浓度达标时,关闭连接三通电磁阀三的排气管路二以使储氧部开始储氧且监控所述储氧部的氧气压力;
供氧阶段,在储氧部的氧气压力达标时,停止分子筛制氧机构的制氧且关闭三通电磁阀二连接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控制端,启动蠕动泵开始输出氧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步骤还包括:
再次启动阶段,在供氧阶段实时获取储氧部的氧气压力和获取蠕动泵输出管路的氧气压力,当其一偏离预设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启动,打开连接在三通电磁阀一的排气管路一,将分子筛制氧机构再次启动时氧浓度未达标时的氧源排出;
再次储氧阶段,在制氧运行设定时间后,关闭连接三通电磁阀一的排气管路一,打开连接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控制端以输送氧源,随后进入储氧阶段部开始储氧步骤,循环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治疗系统包括一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壳体以及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分子筛制氧机构及微流量供氧机构;
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底部的空气接入口、连接所述空气接入口且设置在所述底座中部的压缩机、位于所述压缩机一侧且与所述压缩机输出端连接的分子筛部;
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包括有储氧部、氧浓度传感部和蠕动泵,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由分子筛部输出的氧源管路通过出氧控制组向所述储氧部输送氧源,氧源流经所述氧浓度传感部后由所述蠕动泵控制输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子筛部包括位于所述压缩机一侧的至少一个分子筛柱、位于所述分子筛柱底部一侧及连接所述压缩机输出端的分流阀、位于所述分子筛柱顶部一侧及连接所述调速阀的过滤器,所述压缩机输出端的气体经分流阀从所述分子筛柱的底部进入,经过所述分子筛柱变压吸附后的氧源从顶部流出至所述过滤器,所述氧源经所述过滤器、所述调速阀进入所述出氧控制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机的前端还设有用于降低因空气流动过快产生啸叫音的消音器,所述消音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空气接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通电磁阀一包括有装设所述调速阀的控制端A、连接排气管路一的控制端B和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二的控制端C,所述三通电磁阀二包括与所述控制端C对接的控制端D、扩展多个微流量供氧机构或装设堵头以封堵的控制端F和控制向微流量供氧机构输送氧源的控制端E,所述控制端A、控制端C、控制端D、控制端F为常开状态以串联导通连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端B的开或闭以控制所述排气管路一的氧源排放,通过控制所述控制端E的开或闭以控制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氧源供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氧控制组还包括有三通电磁阀三,设于所述氧气传感部与所述蠕动泵之间的管路,所述三通电磁阀三包括有与所述氧浓度传感部连接的控制端G、与排气管路二连接的控制端H、与所述蠕动泵连接的控制端I,所述控制端G和控制端I为常开状态以使氧源经过氧浓度传感部后流向所述蠕动泵,通过控制所述控制端H的开或闭以控制所述排气管路二的氧源排放及所述储氧部的氧源置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氧部包括有储氧罐一和储氧罐二,所述三通电磁阀二的E端通过隔膜单向阀连接所述储氧罐一,所述储氧罐一和储氧罐二连通,所述储氧罐二与所述氧浓度传感部连接,所述储氧罐一和储氧罐二之间的管路设有安全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氧罐二与所述氧浓度传感部之间管路设有压力监测支路一,所述压力监测支路一连接在控制电路板的第一氧气压力监测单元以获取储氧部的氧气压力,所述蠕动泵的输出管路上设有压力监测支路二,所述压力监测支路二连接在控制电路板的第二氧气压力监测单元以获取蠕动泵输出氧源的氧气压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通电磁阀二和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设有两组及以上,相邻三通电磁阀二之间串联导通连接且串联导通连接中远离所述调速阀的最末尾控制端以堵头封堵,多个微流量供氧机构分别与多个三通电磁阀二的一控制端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分子筛制氧机构提高制氧效率,通过储氧控制和蠕动泵输出控制,实现微流量的控制输出,对伤口、创面等局部部位以微流量氧气辅助治疗以使其处于高浓度氧气环境,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制氧和输送氧源的氧气路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各部件制氧和供氧的控制示意图。
图中标记表示:10:底座,20:空气接入口,30:消音器,40:调速阀,50:三通电磁阀一,60:三通电磁阀二,70:三通电磁阀三,80:架体,91:排气管路一,92:排气管路二,100:压缩机,110:压缩机输入端,120:压缩机输出端,200:分子筛部,210:氧源管路,220:分子筛柱,230:分流阀,240:过滤器,300:储氧部,310:储氧罐一,320::储氧罐二,330:安全阀,400:氧浓度传感部,500:蠕动泵,600:控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清楚、完整地理解技术方案,现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显然,所记载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包括一底座10和设置在底座10上的壳体(图中未示出)以及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分子筛制氧机构及微流量供氧机构,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底部的空气接入口20、连接所述空气接入口20且设置在所述底座中部的压缩机100、位于所述压缩机100一侧且与所述压缩机100输出端连接的分子筛部20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内还可设有空气过滤器对经向空气接入口20的空气进行过滤,以使经过过滤的洁净空气进入压缩机。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100的前段,即所述压缩机100与空气接入口20之间的管路还设有用于降低因空气流动过快产生啸叫音的消音器30,所述消音器30固定在所述压缩机100的一侧,一端管道延伸至底座10连接所述空气接入口20,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100输入端110。
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包括有储氧部300、氧浓度传感部400和蠕动泵500,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由分子筛部200输出的氧源管路210通过出氧控制组向所述储氧部300输送氧源,氧源流经所述氧浓度传感部400后由所述蠕动泵500控制输出,本实施例采用储氧控制和蠕动泵输出控制可实现6-600ml/h的氧流量精准控制输出。所述出氧控制组包括接入所述氧源管路210的调速阀40和装设所述调速阀40在一控制端的三通电磁阀一50以及对接所述三通电磁阀一50的三通电磁阀二60,所述三通电磁阀二60的一控制端与所述储氧部3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蠕动泵的结构由圆形内腔泵壳、辊轮、弹性软管三部分组成,弹性软管安装在泵壳内,软管受辊轮挤压形成闭合截止点,当辊轮转动时,闭合点跟随滚子移动,弹性软管在滚子离开后会恢复到自然状态,软管内就会形成真空,从而吸入流体,并被下一个滚子挤出。蠕动泵软管被辊轮挤压闭合完全截止,流体不会回流,因此蠕动泵是一种正排量泵或正位移泵和容积泵(转速和流量成正比)。蠕动泵的流体只经过蠕动泵软管,没有阀门和密封件,不会接触泵的任何其他部件。液体在泵管内蠕动挤出,因此不会对输送的液体产生剪切,不会破坏剪切敏感的流体。本实施例中的蠕动泵体用于对氧气进行输出供氧,所述蠕动泵体可精准控制和调节氧源流动的流量,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在制氧量为300-500ml/h输出的情况下,氧气输送管路中选用常规的开闭或流体大小控制的阀门、活塞、旋拧调节阀等均无法对氧气的微流量进行精准控制,尤其是针对伤口、创面等局部部位的有限区域在持续供氧的过程中的微流量级别(一般10ml/h以下)进行控制。
目前针对伤口、创面等部位采用微量氧气流量(3-5ml/h左右)向创面提供90%以上的纯氧,形成与伤口面积相同的局部供氧,相比于传统干式氧气疗法,保持伤口湿润(相对湿度60%左右)配合微流量氧气治疗,通过临床验证,对于慢性伤口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如接入医院供氧系统(流量普遍在0.5L/min)获取氧气应用在伤口部位上,其流量级别(每分钟以升计)为微流量级别(每小时以毫升计)的几千上万倍,供氧控制难以精准控制,且位置固定无法移动,当氧气流量过大会吹干创口创面部分,无法保持湿润状态,不利于伤口创面的愈合。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伤口治疗仪器的低制氧量和高制氧系统难以微量控制的问题,本实施例采用的分子筛制氧机构,其制氧量可达到每分钟几百毫升级别,可具有更高的制氧量,具体视分子筛制氧机构的配置和性能及体积大小为准,本实施例根据产品结构的布局和体积以及便携性等其他考虑情况,优选300-500ml/h的制氧量,需要说明的是,300-500ml/h的制氧量为常规分子筛制氧手段即可实现。在具有大制氧量的供应下,采用储氧部进行储氧控制和利用蠕动泵的输出控制可实现6-600ml/h的氧流量精准控制输出。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所述出氧控制组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步骤:
初次启动,分子筛制氧机构制氧且经调速阀向三通电磁阀一输出氧源,通过氧浓度传感部监控氧源的氧浓度值,打开连接三通电磁阀三的排气管路二以使未达标的氧源流经储氧部、氧浓度传感部后排出;
储氧阶段,在制氧运行设定时间或氧源的氧浓度达标时,关闭连接三通电磁阀三的排气管路二以使储氧部开始储氧且监控所述储氧部的氧气压力;
供氧阶段,在储氧部的氧气压力达标时,停止分子筛制氧机构的制氧且关闭三通电磁阀二连接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控制端,启动蠕动泵开始输出氧气。
再次启动阶段,在供氧阶段实时获取储氧部的氧气压力和获取蠕动泵输出管路的氧气压力,当其一偏离预设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启动,打开连接在三通电磁阀一的排气管路一,将分子筛制氧机构再次启动时氧浓度未达标时的氧源排出;
再次储氧阶段,在制氧运行设定时间后,关闭连接三通电磁阀一的排气管路一,打开连接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控制端以输送氧源,随后进入储氧阶段部开始储氧步骤,循环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筛部200包括位于所述压缩机100一侧的至少一个分子筛柱220、位于所述分子筛柱220底部一侧及连接所述压缩机输出端120的分流阀230、位于所述分子筛柱220顶部一侧及连接所述调速阀40的过滤器240,所述压缩机输出端120的气体经分流阀230从所述分子筛柱220的底部进入,经过所述分子筛柱220变压吸附后的氧源从顶部流出至所述过滤器240,所述氧源经所述过滤器240、所述调速阀40进入所述出氧控制组。
进一步地,所述出氧控制组设置在所述分子筛柱220的顶部,包括三通电磁阀一50、三通电磁阀二60、三通电磁阀三70,电磁阀用于管道连接的一侧朝向所述储氧部300和蠕动泵500以方便管道的插接,用于电性连接的一侧布置在所述过滤器240的上方,与控制电路板600进行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600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00的上方,方便从连接在电磁阀的管道中引出支路接在控制电路板600上的传感元件。所述压缩机100上方固定有一架体80,所述架体80用于固定所述控制电路板600和蠕动泵500,所述氧浓度传感部400架设在所述控制电路板600上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600电性连接,所述氧浓度传感部400的检测气管410一端与储氧部300连接,另一端与三通电磁阀三70连接,监测从储氧部输出的氧源的氧浓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三通电磁阀一50包括有装设所述调速阀40的控制端A、连接排气管路一91的控制端B和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二60的控制端C,所述三通电磁阀二60包括与所述控制端C对接的控制端D、扩展多个微流量供氧机构或装设堵头以封堵的控制端F和控制向微流量供氧机构输送氧源的控制端E,所述控制端A、控制端C、控制端D、控制端F为常开状态以串联导通连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端B的开或闭以控制所述排气管路一91的氧源排放,通过控制所述控制端E的开或闭以控制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氧源供应。所述三通电磁阀三70设于所述氧气传感部400与所述蠕动泵500之间的管路,所述三通电磁阀三70包括有与所述氧浓度传感部400连接的控制端G、与排气管路二92连接的控制端H、与所述蠕动泵500连接的控制端I,所述控制端G和控制端I为常开状态以使氧源经过氧浓度传感部400后流向所述蠕动泵500,通过控制所述控制端H的开或闭以控制所述排气管路二92的氧源排放及所述储氧部的氧源置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三通电磁阀二和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设有两组及以上,相邻三通电磁阀二之间串联导通连接且串联导通连接中远离所述调速阀的最末尾控制端以堵头封堵,多个微流量供氧机构分别与多个三通电磁阀二的一控制端连接。
在分子筛制氧机构开始启动时,因分子筛制氧的机理在制氧开始时有一段氧源的氧浓度攀升阶段,所述排气管路二用于将初始阶段的氧浓度未达标的氧源进行排放且置换储氧部中的气体,所述排气管路二用于分子筛制氧机构再次启动时的未达标氧源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储氧部300包括有储氧罐一310和储氧罐二320,所述三通电磁阀二60的E端通过隔膜单向阀连接所述储氧罐一310,所述储氧罐一310和储氧罐二320连通,所述储氧罐二320与所述氧浓度传感部400连接,所述储氧罐一310和储氧罐二320之间的管路设有安全阀33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氧罐二320与所述氧浓度传感部400之间管路设有压力监测支路一,所述压力监测支路一连接在控制电路板600的第一氧气压力监测单元610以获取储氧部的氧气压力,所述蠕动泵500的输出管路上设有压力监测支路二,所述压力监测支路二连接在控制电路板600的第二氧气压力监测单元620以获取蠕动泵500输出氧源的氧气压力。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为了更好的理解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以下结合实施例对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进行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初次启动治疗设备时,由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开始制氧,由于分子筛制氧机构的制氧机理,氧浓度开始攀升,此时三通电磁阀一的控制端B为关闭状态使得排气管路一处于断开状态,三通电磁阀二的控制端F以堵头封堵(可视具体情况增加多组微流量供氧机构以连接多个三通电磁阀二,只要在多个连通的三通电磁阀二中最末端一个的控制端F进行封堵即可),蠕动泵为未启动状态,即蠕动泵所在管路为断开状态,其余三通电磁阀的其他控制端均为导通状态,氧源将流经储氧部的储氧罐一和储氧罐二后由连接在三通电磁阀三的控制端H的排气管路二排出,把未达标的氧源排出且置换储氧罐中的气体。
分子筛制氧机构启动设定时间,约2分钟左右达到满足设定的90%氧浓度标准,氧气传感部向控制电路板发出达标信号,控制所述三通电磁阀三的控制端H关闭,断开排气管路二,此时储氧部开始储氧,由第一氧气压力监测单元获取的氧气压力开始攀升,直至氧气压力达标时,控制分子筛制氧机构停止工作且关闭所述三通电磁阀二的控制端E。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储氧部的氧气压力达标判断阈值为20-30Kpa,具体可视输出的管道长度和管径进行适应性调整。储氧部的氧气压力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蠕动泵内弹性软管在受挤压时流体的流动,尤其是气体,进而影响蠕动泵的输出,在本实施例中,储氧部的氧气压力达标判断阈值优选为23Kpa,储氧罐一和储氧罐二的容积均为90ml,且通过蠕动泵的输出管路上设有压力监测支路二,由第二氧气压力监测单元实时监测所述蠕动泵输出氧源的氧气压力,在偏离预设压力阈值时,启动分子筛制氧机构补充氧源。
进入供氧阶段,控制蠕动泵的氧气输出,此时进入蠕动泵之前的氧气压力开始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向外部微流量供氧器与伤口或创面之间形成的富氧空间供氧(常规空间大小需要几百ml氧气达到富氧状态),由于传统伤口氧气治疗仪器的制氧量(一般在10ml/h以下)较低,在开始使用时需要一个缓慢补氧的过程才能达到富氧状态进入最佳氧疗环境。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以及储氧部可以保证足够的氧源,控制蠕动泵的制氧量输出(本实施例的蠕动泵可实现6-600ml/h的氧气输出控制)进行驼峰曲线式供氧,在初始使用阶段时向外部微流量供氧器提供较大供氧量400ml/h,在外部微流量供氧器与伤口或创面之间满足富氧状态情况下,再调节氧气流量输出为3-6ml/h进行微流量输出供氧,免去开始使用时的等待缓慢补氧过程。
在供氧阶段由所述第二氧气压力监测单元监测蠕动泵的输出氧源的氧气压力和由所述第一氧气压力监测单元监测第二罐体输出的氧气压力,当其一偏离预设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启动,此时控制所述三通电磁阀一的控制端B打开,以使所述排气管路一处于导通状态,将分子筛制氧机构再次启动时氧浓度未达标时的氧源排出,运行设定时间后(约2分钟,可根据分子筛制氧机构的性能设置,进入储氧部还可由氧浓度传感作进一步监测,此制氧控制选用常规手段,不对本实施例作其他形式的限制),关闭所述三通电磁阀一的控制端B且打开三通电磁阀二的控制端E以停止排气同时向微流量供氧机构输送氧源,随后进入上述的储氧部开始储氧步骤,接着循环运行,向伤口、创面部位以微流量的氧气辅助伤口的愈合。
上述披露的仅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或多种,用于帮助理解技术方案的发明构思,并非对本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所限定特征作出其他等同或惯用手段的置换方案,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子筛制氧机构、微流量供氧机构和出氧控制组,所述出氧控制组包括一控制端与分子筛制氧机构的氧源管路连接的三通电磁阀一、对接所述三通电磁阀一且与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的储氧部连接的三通电磁阀二、位于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氧浓度传感部与蠕动泵之间的三通电磁阀三;
所述出氧控制组包括以下控制步骤:
初次启动,分子筛制氧机构制氧且经调速阀向三通电磁阀一输出氧源,通过氧浓度传感部监控氧源的氧浓度值,打开连接三通电磁阀三的排气管路二以使未达标的氧源流经储氧部、氧浓度传感部后排出;
储氧阶段,在制氧运行设定时间或氧源的氧浓度达标时,关闭连接三通电磁阀三的排气管路二以使储氧部开始储氧且监控所述储氧部的氧气压力;
供氧阶段,在储氧部的氧气压力达标时,停止分子筛制氧机构的制氧且关闭三通电磁阀二连接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控制端,启动蠕动泵开始输出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步骤还包括:
再次启动阶段,在供氧阶段实时获取储氧部的氧气压力和获取蠕动泵输出管路的氧气压力,当其一偏离预设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启动,打开连接在三通电磁阀一的排气管路一,将分子筛制氧机构再次启动时氧浓度未达标时的氧源排出;
再次储氧阶段,在制氧运行设定时间后,关闭连接三通电磁阀一的排气管路一,打开连接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控制端以输送氧源,随后进入储氧阶段部开始储氧步骤,循环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壳体以及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分子筛制氧机构及微流量供氧机构;
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底部的空气接入口、连接所述空气接入口且设置在所述底座中部的压缩机、位于所述压缩机一侧且与所述压缩机输出端连接的分子筛部;
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包括有储氧部、氧浓度传感部和蠕动泵,所述分子筛制氧机构由分子筛部输出的氧源管路通过出氧控制组向所述储氧部输送氧源,氧源流经所述氧浓度传感部后由所述蠕动泵控制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部包括位于所述压缩机一侧的至少一个分子筛柱、位于所述分子筛柱底部一侧及连接所述压缩机输出端的分流阀、位于所述分子筛柱顶部一侧及连接所述调速阀的过滤器;
所述压缩机输出端的气体经分流阀从所述分子筛柱的底部进入,经过所述分子筛柱变压吸附后的氧源从顶部流出至所述过滤器,所述氧源经所述过滤器、所述调速阀进入所述出氧控制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前端还设有用于降低因空气流动过快产生啸叫音的消音器,所述消音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空气接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电磁阀一包括有装设所述调速阀的控制端A、连接排气管路一的控制端B和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二的控制端C;
所述三通电磁阀二包括与所述控制端C对接的控制端D、扩展多个微流量供氧机构或装设堵头以封堵的控制端F和控制向微流量供氧机构输送氧源的控制端E;
所述控制端A、控制端C、控制端D、控制端F为常开状态以串联导通连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端B的开或闭以控制所述排气管路一的氧源排放,通过控制所述控制端E的开或闭以控制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的氧源供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氧控制组还包括有三通电磁阀三,设于所述氧气传感部与所述蠕动泵之间的管路,所述三通电磁阀三包括有与所述氧浓度传感部连接的控制端G、与排气管路二连接的控制端H、与所述蠕动泵连接的控制端I;
所述控制端G和控制端I为常开状态以使氧源经过氧浓度传感部后流向所述蠕动泵,通过控制所述控制端H的开或闭以控制所述排气管路二的氧源排放及所述储氧部的氧源置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氧部包括有储氧罐一和储氧罐二,所述三通电磁阀二的E端通过隔膜单向阀连接所述储氧罐一,所述储氧罐一和储氧罐二连通,所述储氧罐二与所述氧浓度传感部连接,所述储氧罐一和储氧罐二之间的管路设有安全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氧罐二与所述氧浓度传感部之间管路设有压力监测支路一,所述压力监测支路一连接在控制电路板的第一氧气压力监测单元以获取储氧部的氧气压力,所述蠕动泵的输出管路上设有压力监测支路二,所述压力监测支路二连接在控制电路板的第二氧气压力监测单元以获取蠕动泵输出氧源的氧气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电磁阀二和所述微流量供氧机构设有两组及以上,相邻三通电磁阀二之间串联导通连接且串联导通连接中远离所述调速阀的最末尾控制端以堵头封堵,多个微流量供氧机构分别与多个三通电磁阀二的一控制端连接。
CN202310605618.XA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 Pending CN116672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5618.XA CN116672246A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5618.XA CN116672246A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2246A true CN116672246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84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05618.XA Pending CN116672246A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722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9439B (zh) 血液净化装置
CN103765184B (zh) 液体流路的压力检测装置
EP1938847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ccess flow
US8361204B1 (en) Vacuum-pressure swing absorption concentrator
CN106943653A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气源系统
CN219721257U (zh) 一种微流量氧气输送医用设备
CN200939173Y (zh) 牙科综合治疗机防回吸装置
CN116672246A (zh) 一种微流量持续氧气创面治疗系统
CN220090249U (zh) 一种微流量氧气输送医用设备的出氧控制装置
CN103845769A (zh) 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进行血液净化的方法
CN103071215A (zh) 一种具有排痰功能的呼吸机
CN219878639U (zh) 一种微流量氧气输送医用设备的供氧装置
KR101577931B1 (ko) 응급처치용 휴대형 산소발생장치
CN114504708B (zh) 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
CN208448254U (zh) 血液净化设备的液面高度调节装置
CN203354993U (zh) 伤口治疗仪
CN206228666U (zh) 一种氧合引流管、氧合装置
CN108938183A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循环式冷敷装置
CN212756682U (zh) 氧气控制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
CN212439349U (zh) 一种集成负压氧疗及灌洗功能的多模式伤口治疗设备
CN220168177U (zh) 一种用于次氯酸钠投加的磁力泵排气装置
CN204385806U (zh) 一种高效节能供水设备
CN2638741Y (zh) 一种连续性输液器
JP7048072B2 (ja) 単針式血液浄化装置
CN202250735U (zh) 电致动人工肌肉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