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7915B - 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7915B
CN116667915B CN202310950253.4A CN202310950253A CN116667915B CN 116667915 B CN116667915 B CN 116667915B CN 202310950253 A CN202310950253 A CN 202310950253A CN 116667915 B CN116667915 B CN 116667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ellite
decis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r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502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67915A (zh
Inventor
赵菲
江威
张震
季建万
尚明
吕韫哲
李夫兴
朱兴鸿
沈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502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67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67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7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67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7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4Inference or reasoning mod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20Adaptations for transmission via a GHz frequency band, e.g. via satelli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包括:S1,基于复合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多个区域对象的静态帧图像和/或动态图像作为原始感知信息;S2,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复合感知设备向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发送原始感知信息;S3,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对原始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关键信息,基于关键信息和专家决策模型进行实时信息智能分析和决策并获得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向复合感知设备向发送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还公开了对应的系统、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存储介质,提升环境感知数据的回传效率,提升信息的时效性,提升重大灾害及紧急事件等应用场景中的响应速度,完善智能决策能力。

Description

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卫星通信、导航以及遥感一体化的卫星通导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海洋以及智慧地球对信息服务提出了实时、精准、智能的强烈要求,实时信息决策已逐步演变为陆、海、空、天、电、网络六维一体的复杂行动必不可少的基础。随着全球航天事业的迅猛推进,以通信、导航、遥感(通导遥)为核心的一体化应用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态势,为实时信息支持的智能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空间设施。
目前的信息智能决策系统的监测平台都是独立工作,尚未形成综合、智能化或者一体化的通导遥一体化的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在实践中,通信与导航融合、导航与遥感融合起步较早,成果积累较多,通信与遥感融合起步相对较晚,成果较少。主要包括:李德仁等讨论了通导遥一体化在行业领域的实时智能服务概念及前景,同时讨论了面向实时应用的遥感服务技术。邵振峰等提出了基于通导遥融合的复杂环境实时感知服务的顶层设计,初步探讨了通导遥融合应用机制。张立方等提出5G通导遥一体化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兰立东等提出了基于通导遥融合的空天地一体区域高频遥感监测服务技术与系统。
然而,现有技术尚未实现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能力,实时性不足,数据采集与智能决策不满足应急、实时在线等现实需求。存在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基于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一体化实现对复杂环境、应急状况的实时智能决策,提升环境感知数据(音频、视频、遥感数据等)的回传效率,提升信息的时效性,提升重大灾害及紧急事件等应用场景中的响应速度,完善智能决策能力。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包括:
S1,基于复合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多个区域对象的静态帧图像和/或动态图像作为原始感知信息;
S2,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向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发送所述原始感知信息;
S3,所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对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关键信息,基于所述关键信息和专家决策模型进行实时信息智能分析和决策并获得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向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
优选的,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包括由多种基础感知设备组成的感知终端以及靠近所述感知终端的边缘计算设备;其中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布置在靠近感知终端的节点网络,用于对复合感知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冗余处理。
优选的,所述基础感知设备包括:
(1)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用于对宏观区域对象进行周期性观测,获取大范围、亚米级的卫星遥感影像,其中所述卫星遥感影像包括:光学遥感影像、高光谱遥感影像及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影像;
(2)无人机,无人机上装载光学遥感等有效环境感知载荷,用于对小区域或特定对象进行即时观测,实时获取高精度的无人机光学全动态视频以及静止的遥感影像帧图像;
(3)手持移动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对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现场实时环境要素数据。
优选的,所述光学遥感有效环境感知载荷包括具备光电(EO),红外、高清摄像头的吊舱,合成孔径雷达,用于地面移动目标指示、目标数据获取。
优选的,所述手持移动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手持水质传感器和手持大气气溶胶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包括通信基础设备和通信网络;其中,所述通信基础设备包括宽带通信卫星、北斗卫星、无人机及机载通信卫星通信终端、卫星通信机载通信车及卫星车载终端、北斗手持通信终端和便携卫星通信终端;
所述无人机机载通信卫星终端包括Ku波段无人机通讯模块和机载卫星通讯设备,用于通过卫星实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中的指挥部和无人机之间进行数据联络,将所述指挥部的控制信息传递至无人机,将无人机获取的战场信息传递至指挥部;所述卫星车载终端为0.45米机载卫星通信天线,卫星通信机载通信车上装载0.45米卫星车载终端;所述北斗手持通信终端用于移动通信,发挥北斗短报文通信优势;所述便携卫星通信终端用于建立通信卫星与地面一线的通信链路;
所述通信网络由卫星宽带通信网络、北斗短报文通信网络、无人机超视距无线通信网络构成。
优选的,所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包括指挥调度中心、数据处理中心与分析决策中心;其中:
(1)指挥调度中心用于实施任务规划和指挥调度,所述任务规划具体包括感知任务规划,无人机线路规划,卫星遥感观测规划,卫星通信带宽使用规划和通信车、无人机路线规划;所述指挥调度包括移动数据采集设备的实时动态调度,卫星链路保障以及所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的维护与调度;
(2)数据处理中心用于基于算法数据库对于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进行识别和知识学习后抽取关键信息以支撑自动化分析;其中所述算法数据库内存储知识图谱和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模型;
(3)分析决策中心,通过数据处理中心的关键信息与专家决策模型,进行联动融合,获得并输出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系统,包括:
复合感知设备,基于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多个区域对象的静态帧图像和/或动态图像作为原始感知信息;
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向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发送所述原始感知信息;
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用于对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关键信息,基于所述关键信息和专家决策模型进行实时信息智能分析和决策并获得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向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向发送所述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指令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多条指令可被处理器读取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和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系统中通信卫星同时为多源异构平台及终端提供大容量、高速率、安全稳定的实时传输通信链路;
(2)系统内的卫星通信链路具备高可靠性、多链路备份等优点;
(3)系统内的手持终端、固定终端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与数据回传,实时性好;
(4)系统内的应急通信车具有机动灵活的优势,通信卫星、车载卫星通信终端、无人机与移动终端设备协同对复杂的环境进行动态、立体感知,从而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获得更为精准的感知信息;
(5)偏远无地面网络地区或者地面网络中断场景下,本系统可实现卫星通信链路实时、无损传回地面控制中心,并可同步上传至互联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系统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基于通导遥一体化实时信息智能决策系统网络架构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在如下的终端环境中实施,该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屏。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下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
显示屏用于显示各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终端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中还包括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电源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包括:
S1,基于复合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多个区域对象的静态帧图像和/或动态图像作为原始感知信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包括由多种基础感知设备组成的感知终端以及靠近所述感知终端的边缘计算设备。其中,所述基础感知设备包括:
(1)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用于对宏观区域对象进行周期性观测,获取大范围、亚米级的卫星遥感影像,其中所述卫星遥感影像包括:光学遥感影像、高光谱遥感影像及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影像。
(2)无人机,无人机上装载光学遥感等有效环境感知载荷,用于对小区域或特定对象进行即时观测,可快速、实时获取高精度的无人机光学全动态视频以及静止的遥感影像帧图像,尤其是在应急场景下,无人机的机动灵活和高精度数据获取是必不可少的感知前端;本实施例中,光学遥感有效环境感知载荷包括具备光电(EO),红外(IR)、高清摄像头的吊舱,合成孔径(SAR)雷达,用于地面移动目标指示(GMTI)、目标数据获取。
(3)手持移动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对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现场实时环境要素数据。本实施例中,手持移动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手持水质传感器、手持大气气溶胶传感器等,应用在水质检测和大气成分监测或大气环境监测和治理的应用场景下,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大范围拓展手持移动环境监测传感器的类型和应用范围。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布置在靠近感知终端的节点网络,用于对复合感知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冗余处理,避免重复传输数据,减轻通信网络压力,提高传输效率,降低时延。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拓展边缘计算设备的计算范围,承担用于智能决策的部分计算功能,从而降低集成或云服务器的计算负担,为此,边缘计算设备需要提前接收认证、加密等操作以确保信息传输和计算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
S2,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向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发送所述原始感知信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包括通信基础设备和通信网络。其中,所述通信基础设备包括宽带通信卫星、北斗卫星、无人机及机载通信卫星通信终端、卫星通信机载通信车及卫星车载终端、北斗手持通信终端和便携卫星通信终端。
(1)无人机机载通信卫星终端包括Ku波段无人机通讯模块和机载卫星通讯设备,用于通过卫星实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中的指挥部和无人机之间进行数据联络,将所述指挥部的控制信息传递至无人机,将无人机获取的战场信息(包括图像、光学影像、遥感数据等信息)传递至指挥部。
无人机机载通信卫星终端使用国产调制解调器,反向回传速率为20Mbps,通常1架次无人机使用12-18MHz,多架次无人机同时起飞带宽消耗成倍增长,卫星通信带宽需满足无人机集群作业的需求。
(2)卫星通信机载终端在本实施例中为0.45米机载卫星通信天线,无人机搭载卫星通信天线可与卫星建立稳定通信链路,实现通信中继。
(3)卫星通信车上装载0.45米车载卫星终端,当地面通信中断时,通信车与通信卫星可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链路,为数据传输、指令接收与分发。
(4)北斗手持通信终端,用于移动通信,发挥北斗短报文通信优势。
(5)便携卫星通信终端,用于建立通信卫星与地面一线的通信链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信网络由卫星宽带通信网络、北斗短报文通信网络、无人机超视距无线通信网络构成。
S3,所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对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关键信息,基于所述关键信息和专家决策模型进行实时信息智能分析和决策并获得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向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向发送所述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包括指挥调度中心、数据处理中心与分析决策中心;其中:
(1)指挥调度中心用于实施任务规划和指挥调度,本实施例中,所述任务规划具体包括感知任务规划,无人机线路规划,卫星遥感观测规划,卫星通信带宽使用规划和机载卫星通信天线应急通信车的路线规划;所述指挥调度包括移动数据采集设备的实时动态调度,卫星链路保障以及所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的维护与调度。
(2)数据处理中心用于基于算法数据库对于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进行识别和知识学习后抽取关键信息以支撑自动化分析;其中所述算法数据库内存储知识图谱和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模型;
(3)分析决策中心,通过数据处理中心的关键信息与专家决策模型,进行联动融合,获得并输出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
实施例二
参见图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系统,包括:
复合感知设备101,基于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多个区域对象的静态帧图像和/或动态图像作为原始感知信息;
复合卫星通信系统102,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向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发送所述原始感知信息;
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103,用于对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关键信息,基于所述关键信息和专家决策模型进行实时信息智能分析和决策并获得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向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向发送所述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
参见图3,基于通导遥一体化实时信息智能决策系统网络架构包括全时空实时感知、实时通信传输、智能处理与分析以及实时信息服务。全时空实时感知部分包括无人机、通信车、实时终端、便携通信终端、以及信息处理指令的一线人员,无人机接收分发温度数据及情报信息给通信车、实时终端、便携通信终端、以及信息处理指令的一线人员。实时通信传输包括信息处理指令接收系统和信息处理中心构成的前方指挥中心与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导航卫星之间的通信,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导航卫星与全时空实时感知之间进行的遥感数据及情报信息分发,导航卫星与指控中心之间的通信。指控中心包括卫通信关站、北斗地面站和遥感信关站,质控中心包括综合信息处理中心,包括的多源异构大数据与应用与服务平台之间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其中通信的形式包括卫星链路、星间链路、地面网络、互联网以及自组网。
基于卫星通导遥融合的实时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打破原有平台和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融合卫星资源、天地网络资源、智能终端等,提供天地一体的实时监测、通信、导航等大众服务和指挥服务,支持区域及全球范围内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实时的信息服务,这种高度综合的异构网络系统具备广覆盖、快速响应、协同服务的优势。
(一)实时、泛在感知是支撑天地一体、实时信息服务的首要层面,包括时间域和空间域上的感知信息与传输网络,定义了感知的时空分辨率、精度、感知方式以及感知维度。感知平台主要由天基、空基和地基终端构成,形成立体全面的空天地一体化综合感知网,具备全时空、全方位的多域覆盖能力。天基平台包括民用高分卫星、资源环境卫星、风云气象卫星以及商业遥感星座,基于多源遥感卫星可获取更高时空分辨率的时空大数据。空基部分依靠网格化无人机群与无人机智能基站,凭借无人机分布式、高频次、高精度、自主协同作业、机群智能调度与智能基站通信中继的优势,精准观测并快速回传数据。地基部分主要有广布的传感器、人工调查APP等方式,获取热点对象最真实的数据。在我国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系统支持下,各类感知数据具备基本一致的时空基准,有精确时间和空间属性的感知信息可快速通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支撑最终的信息服务。传输网络主要有宽窄带通信卫星系统及地面网络组成,通过宽窄带结合、星地网融合组网实现感知数据的快速高效传输。例如,遥感卫星数据,尤其境外数据,可通过大带宽的星间链路实现实时或准实时回传,大大提升遥感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回传能力。关键技术主要有多星融合组网技术、分布式管理技术、无人机智能控制技术等。
(二)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中心是包括数据接入、元数据服务、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管理等在内的时空大数据处理环节,涵盖数据存储管理库、算法模型库、基础信息服务库。海量的数据处理是该层的核心内容,时空大数据智能学习技术、、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是该层的关键技术。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中心不仅保证了对感知信息的汇集以获得更全面丰富的知识,也极大地支持了信息的流动,保障应用场景中的信息服务的精准性、持续性需求。
(三)实时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是面向应急救援、重大灾害应急响应等行业场景的层面,用于信息的分布与应用,提供信息的可视化显示、专题信息成成、信息发布等功能,是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需求实现实时信息按需服务的前台。关键技术有时空信息可视化技术、三维渲染技术等。其中,面向指挥、控制与决策功能,具备数字孪生、平行仿真功能,辅助指挥透视和预测未来环境态势以进行超前决策和支持命令及时调整。
应用场景具体实施例:基于应用与服务层实现,该层位于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系统的最高层,是面向应急救援、重大灾害应急响应等行业场景的层面,用于信息的分布与应用,提供信息的可视化显示、专题信息生成、信息发布等功能,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需求实现实时信息按需服务。关键技术有时空信息可视化技术、三维渲染技术等。其中,面向指挥、控制与决策功能,具备数字孪生、平行仿真功能,辅助指挥透视和预测未来环境态势以进行超前决策和支持命令及时调整。
(一)应急抢险救灾实时信息服务应用
重大自然灾害具有瞬时突发性强、破坏力强、不确定性强等特点,通常引发建筑物、人员的巨大损失,因此开展快速有效的抢险救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灾作用。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支撑应急抢险救灾中高时效高频次监测全要素灾害、大容量、安全通信保障以及支持精准定位,以数字化手段支撑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救助任务紧急。支持1-2小时内的遥感卫星数据和救援时间窗口响应时效性。基于卫星通导遥融合的实时信息服务系统应用于应急抢险救灾,几个关键应用场景有:第一,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实现紧急观测效率提升,包括观测指令传达、遥感影像实时传送回地面指挥中心、灾情分发,尤其是当前我国海外遥感接收站网不足,卫星通遥一体化保障遥感卫星在可供观测的窗口期内完成紧急任务并支持灾情情报实时或近实时应用。第二,卫星通信+无人机遥感实现现场信息快速回传,装载通信终端的无人机可快速机动抵达受灾现场,通过光学或热红外等机载成像仪获取受灾数据,可在半分钟之内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实时同步到指挥中心,支撑快速研判和灾情分析。第三,卫星通导遥+一线救援人员可支持一线救援力量的精准投放,配备卫星通信终端、北斗导航终端的一线救援人员,可实时接收来自地面指挥中心的灾情情报、救灾指令,同步地面指挥中心可实时可视化一线救援布局、进展等,支持地面网损毁区域的在线视频会议,前线与后方的实时联动将有限的救援队伍发挥最大的应急救援效果。
(二)海洋执法实时信息服务应用
基于卫星通导遥融合实时信息服务系统用于海洋执法,服务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渔船非法捕捞、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海上重大事件应急、海域巡航执法等业务,解决了执法部门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实时感知不足、通信网络覆盖不全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海洋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基于卫星通导遥融合的实时信息服务系统可应用于海域日常监测与预警、快速响应与执法,具备可靠精确的数据感知设备和网络、全球覆盖的数据传输网络、高性能海洋空间信息数据中心、面向业务应用的智能数据服务。在日常监测与预警中,建立天空岸海全天候立体化情报感知监测网络,浮标、船载AI视频监控+北斗/天通卫星实现海洋环境实时数据采集与回传,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负责对区域海域的周期性观测,提取海上溢油信息、非捕渔期渔船识别信息、异常船只位置信息、岛屿非法侵占信息,按照海洋环境污染监测、非法捕捞监视等不同业务方向自动输出日常监测报表,支持海洋多要素感知信息接入及一体化展示。当监测到的指标值超过一定的阈值时,主动触发相应告警。在快速响应执法中,基于装载有卫星通信终端的执法船舰+北斗+卫星通信+无人机遥感实现区域态势感知、智能决策分析、实时通信和快速精准执法,以违法执法模型数据库为基础进行船舶任务规划、位置监控、船舶导航、执法调度指挥,并实现执法信息实时发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器,存储有多条指令,指令用于实现如实施例一的方法。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01和与处理器301连接的存储器302,存储器302存储有多条指令,指令可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处理器能够执行如实施例一的方法。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基于复合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多个区域对象的静态帧图像和/或动态图像作为原始感知信息;
S2,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向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发送所述原始感知信息;
S3,所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对所述原始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后获得关键信息,基于所述关键信息和专家决策模型进行实时信息智能分析和决策并获得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向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
其中,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包括由多种基础感知设备组成的感知终端以及靠近所述感知终端的边缘计算设备;其中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布置在靠近感知终端的节点网络,用于对复合感知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冗余处理;
其中,所述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包括通信基础设备和通信网络;其中,所述通信基础设备包括宽带通信卫星、北斗卫星、无人机机载卫星通信终端、车载卫星终端、北斗手持通信终端和便携卫星通信终端;
所述无人机机载卫星通信终端包括Ku波段无人机通讯模块和机载卫星通讯设备,用于通过卫星实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中的指挥部和无人机之间进行数据联络,将所述指挥部的控制信息传递至无人机,将无人机获取的信息传递至指挥部;所述车载卫星终端为0.45米车载卫星通信天线;所述北斗手持通信终端用于移动通信,发挥北斗短报文通信优势;所述便携卫星通信终端用于建立通信卫星与地面一线的通信链路;
所述通信网络由卫星宽带通信网络、北斗短报文通信网络、无人机超视距无线通信网络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感知设备包括:
(1)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用于对宏观区域对象进行周期性观测,获取大范围、亚米级的卫星遥感影像,其中所述卫星遥感影像包括:光学遥感影像、高光谱遥感影像及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影像;
(2)无人机,无人机上装载光学遥感有效环境感知载荷,用于对小区域或特定对象进行即时观测,实时获取高精度的无人机光学全动态视频以及静止的遥感影像帧图像;
(3)手持移动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对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现场实时环境要素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遥感有效环境感知载荷包括具备光电(EO)、红外、高清摄像头的吊舱,合成孔径雷达,用于地面移动目标指示、目标数据获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移动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手持水质传感器和手持大气气溶胶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包括指挥调度中心、数据处理中心与分析决策中心;其中:
(1)指挥调度中心用于实施任务规划和指挥调度,所述任务规划具体包括感知任务规划,无人机线路规划,卫星遥感观测规划,卫星通信带宽使用规划和车载卫星通信天线应急通信车的路线规划;所述指挥调度包括移动数据采集设备的实时动态调度,卫星链路保障以及所述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的维护与调度;
(2)数据处理中心用于基于算法数据库对于汇集的原始感知信息进行识别和知识学习后抽取关键信息以支撑自动化分析;其中所述算法数据库内存储知识图谱和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模型;
(3)分析决策中心,通过数据处理中心抽取的关键信息与专家决策模型,进行联动融合,获得并输出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
6.一种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系统,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合感知设备(101),基于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多个区域对象的静态帧图像和/或动态图像作为原始感知信息;
复合卫星通信系统(102),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向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发送所述原始感知信息;
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103),用于对所述原始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后获得关键信息,基于所述关键信息和专家决策模型进行实时信息智能分析和决策并获得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基于复合卫星通信系统向所述复合感知设备向发送所述控制信息和决策指令。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指令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多条指令可被处理器读取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
CN202310950253.4A 2023-07-31 2023-07-31 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667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50253.4A CN116667915B (zh) 2023-07-31 2023-07-31 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50253.4A CN116667915B (zh) 2023-07-31 2023-07-31 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7915A CN116667915A (zh) 2023-08-29
CN116667915B true CN116667915B (zh) 2023-10-27

Family

ID=87717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50253.4A Active CN116667915B (zh) 2023-07-31 2023-07-31 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6791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70009C1 (ru) * 2014-08-06 2015-12-1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ФГУП ЦНИИмаш) Способ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я об опасных ситуациях в околоземном космиче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и на земле и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5550824A (zh) * 2016-01-13 2016-05-04 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灾情评估系统
CN107272536A (zh) * 2017-07-20 2017-10-20 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军民融合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70009C1 (ru) * 2014-08-06 2015-12-1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ФГУП ЦНИИмаш) Способ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я об опасных ситуациях в околоземном космиче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и на земле и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5550824A (zh) * 2016-01-13 2016-05-04 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灾情评估系统
CN107272536A (zh) * 2017-07-20 2017-10-20 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军民融合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石婷婷 等.通导遥一体化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初探.地理空间信息.2020,第18卷(第8期),第1-2节. *
通导遥一体化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初探;石婷婷 等;地理空间信息;18(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7915A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28338B1 (en) Aircraft weather radar coverage supplementing system
CN203219298U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电网巡检的专用无人直升机系统
CN111126734A (zh) 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
US20220234764A1 (en) Imaging method of satellite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1444014A (zh) 基于ec-rest体系结构的海洋观测网络系统及方法
CN103078673A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电网巡检的专用无人直升机系统
CN111866119B (zh) 基于卫星轨道预报算法的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节能方法
CN111768169A (zh) 一种公务船舶海上编队综合指挥系统
US11958633B2 (en) Artificial satellit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3487094A (zh) 一种海洋数据管理应用平台
Zhang et al. Fetching ecosystem monitoring data in extreme areas via a drone-enabled internet of remote things
CN116667915B (zh) 基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15437035A (zh) 一种科考船气象智能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4745040A (zh) 5g和低轨卫星双通信系统及方法
US20220230266A1 (en) Imag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ata structure of metadata
Ni et al. Smart Sensor Network Optimization and Line Defect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UAV Transmission Inspection under 5G Technology
Mo et al. Intelligent onboard processing and 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data
Yang et al. Research on natural disaster emergency monitoring system
Liu et al. Emergency Constellation Design Based on Micro SAR Satellites
Luo et al. Ke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 Internet of Things
CN116760456B (zh) 用于遥感监测小面积山火的卫星数据实时传输方法及系统
Jia et al. Scheme design of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based on guidance information
US20240048671A1 (en) Ground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US20240029391A1 (en) Sensor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US20220327820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ata structure of meta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