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7373B - 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7373B
CN116667373B CN202310685738.5A CN202310685738A CN116667373B CN 116667373 B CN116667373 B CN 116667373B CN 202310685738 A CN202310685738 A CN 202310685738A CN 116667373 B CN116667373 B CN 1166673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ensation
real
monitoring equipment
equipment group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857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67373A (zh
Inventor
刘鹏程
王振环
尹伟
董仕涛
尹强
黄彦军
程庆生
邵鹏峰
闫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Lu'an Group Sima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Lu'an Group Sim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Lu'an Group Sima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Lu'an Group Sim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857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673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67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7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67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7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adjustment of reactive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属于无功补偿领域,用于解决矿用变换器与无功补偿设备的适配性欠佳的问题,包括设备分析模块、补偿对策模块、调校评级模块和风险对策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补偿监测设备组补偿前后的运行数据和实时状态数据,所述设备分析模块分析并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发送至补偿对策模块;补偿对策模块设置与补偿监测设备组适配的无功补偿设备,所述调校评级模块评判补偿监测设备组所用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所述风险对策模块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所述显示终端显示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本发明实现对补偿监测设备组无功补偿的智能适配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功补偿领域,涉及无功补偿技术,具体是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无功补偿,又称无功功率补偿,是一种在电力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的技术,多种益处使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属于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矿用电动设备领域,矿用电动设备对设备用电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当矿用变换器的供电调节能力无法满足设备用电时,如何为矿用变换器及矿用电动设备设置适配的无功补偿是当前问题所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如何实现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的适配设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设备分析模块、补偿对策模块、调校评级模块、风险对策模块、显示终端和服务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运行数据经服务器发送至设备分析模块和调校评级模块;所述设备分析模块用于补偿监测设备组内无功功率的分析,并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经服务器发送至补偿对策模块;所述补偿对策模块用于对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针对性设置;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用于采集设置无功补偿设备后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后运行数据经服务器发送至调校评级模块;所述调校评级模块用于评判补偿监测设备组所用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用于采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状态数据,经服务器发送至风险对策模块;所述风险对策模块用于分析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状态,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经服务器发送至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用于显示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补偿前运行数据包括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和补偿前视在功率;
补偿后运行数据包括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后有功功率和补偿后视在功率;
实时状态数据包括在固定监测时长内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元件电压、实时元件电流、实时设备内阻和实时设备温度;
异常数包括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电压异常数、电流异常数、电阻异常数和温度异常数。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分析模块的分析过程具体如下:
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和补偿前视在功率;计算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
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与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功率因数阈值进行比对;
若补偿前功率因数的数值小于等于第一功率因数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三无功功率等级;若补偿前功率因数的数值大于第一功率因数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功率因数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二无功功率等级;若补偿前功率因数的数值大于第一功率因数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功率因数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一无功功率等级;
其中,第一功率因数阈值小于第二功率因数阈值,第一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低于第二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第二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低于第三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补偿对策模块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
当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一无功功率等级时,设置无功补偿设备的电容量为第一电容量;当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二无功功率等级时,设置无功补偿设备的电容量为第二电容量;当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三无功功率等级时,设置无功补偿设备的电容量为第三电容量;
其中,第一电容量的数值小于第二电容量的数值,第二电容量的数值小于第三电容量的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调校评级模块的评级过程具体如下:
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补偿前视在功率、补偿后有功功率和补偿后视在功率并计算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和补偿后功率因数;计算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与服务器中存储的标准线损率区间进行比对;
若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属于第一标准线损率区间,则判定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良好,并继续后续步骤;若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属于第二标准线损率区间,则判定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不佳,并生成再补偿信号发送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接收到再补偿信号后,系统重新对用于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设置;
其中,标准线损率区间均为左开右闭区间且区间取值均大于零,第一标准线损率区间的右端点与第二标准线损率区间的左端点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风险对策模块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状态数据与服务器中存储的标准状态数据区间进行比对;
若实时状态数据属于对应的标准状态数据区间,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若任一实时状态数据不属于对应的标准状态数据区间,则进行一次异常计数,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在固定监测时长内的异常数;
计算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值,并与实时运行阈值进行比对;
若实时运行值小于等于第一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一实时运行等级;
若实时运行值大于第一实时运行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二实时运行等级;
若实时运行值大于第二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三实时运行等级;
其中,第一实时运行阈值小于第二实时运行阈值,第一实时运行阈值和第二实时运行阈值的数值均大于零,第一实时运行等级的等级低于第二实时运行等级的等级,第二实时运行等级的等级低于第三实时运行等级的等级。
进一步地,实时状态数据与标准状态数据区间的对应关系为;
实时元件电压对应标准元件电压区间进行比对,实时元件电流对应标准元件电流区间,实时设备内阻对应标准设备内阻区间,实时设备温度对应标准设备温度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方面通过设备分析模块分析并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并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发送至补偿对策模块,然后由补偿对策模块对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针对性设置,结合针对无功补偿后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运行情况,利用调校评级模块对补偿监测设备组所用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进行评判,另一方面再利用风险对策模块分析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状态并进行相应的对策处理,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依据补实时运行等级对偿监测设备组进行相应操作,本发明实现对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的智能适配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补偿对策模块的实物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本实施例优选矿用变换器以及与矿用变换器连接的矿用电动设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补偿监测设备组具体为矿用变压器以及与矿用变压器所连接的发电机、探照灯、电钻和电梯等用电设备,后续采用补偿监测设备组表述矿用变换器,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设备分析模块、补偿对策模块、调校评级模块、风险对策模块、显示终端和服务器;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运行数据,补偿前运行数据包括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和补偿前视在功率;需要具体说明的是,有功功率为补偿监测设备组中通过导线发热损失掉或纯电阻负载消耗的功率,这部分功率由于做了功而被称为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是指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总功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万用表采集补偿监测设备组整体和有功部分的电流和电压,并根据电功率公式计算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和补偿前视在功率,电功率计算公式具体如下:P=UI;补偿前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对应电功率,U对应补偿监测设备组整体和有功部分的电压,I对应补偿监测设备组整体和有功部分的电流;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运行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运行数据发送至设备分析模块和调校评级模块;
所述设备分析模块用于分析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分析过程具体如下:
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P和补偿前视在功率S;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cosΦ,计算公式具体如下:cosΦ=P/S;
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与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功率因数阈值进行比对;
若补偿前功率因数的数值小于等于第一功率因数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三无功功率等级;
若补偿前功率因数的数值大于第一功率因数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功率因数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二无功功率等级;
若补偿前功率因数的数值大于第一功率因数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功率因数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一无功功率等级;
其中,第一功率因数阈值小于第二功率因数阈值,第一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低于第二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第二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低于第三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
所述设备分析模块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发送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发送至补偿对策模块;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补偿对策模块用于对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设置,设置过程具体如下:
读取并根据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设置对应电容量的无功补偿设备;
无功功率等级与无功补偿设备的电容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为:
第一无功功率等级对应第一电容量,第二无功功率等级对应第二电容量,第三无功功率等级对应第三电容量;可理解的是,第一电容量的数值小于第二电容量的数值,第二电容量的数值小于第三电容量的数值,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越低,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越少,无功补偿的需求越低,所需无功补偿设备的电容量越少;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量为6KV,第二电容量为10KV,第三电容量为35KV;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用于采集设置无功补偿设备后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后运行数据,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后运行数据经服务器发送至调校评级模块,补偿后运行数据包括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后有功功率和补偿后视在功率;
所述调校评级模块用于对补偿监测设备组所用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进行评判,评判过程具体如下:
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补偿前视在功率、补偿后有功功率和补偿后视在功率;
通过电功率公式计算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cosΦ和补偿后功率因数cosα;具体地,将补偿后有功功率除以补偿后视在功率,计算得到补偿后功率因数;
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ΔP%,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ΔP%=(1-cosΦ/cosα)×100%;
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与服务器中存储的标准线损率区间进行比对;
若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属于第一标准线损率区间,则判定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良好,并继续后续步骤;
若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属于第二标准线损率区间,则判定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不佳,并生成再补偿信号发送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接收到再补偿信号后,系统重新对用于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设置;
其中,标准线损率区间均为左开右闭区间且区间取值均大于零,第一标准线损率区间的右端点与第二标准线损率区间的左端点重合;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用于在固定监测时长内采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状态数据,实时状态数据经服务器发送至风险对策模块;实时状态数据包括在固定监测时长内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元件电压、实时元件电流、实时设备内阻和实时设备温度,实时元件电压和实时元件电流具体为补偿监测设备组中的电子元件,可理解的是,电子元件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较高,电子元件在不适宜的工作环境中损毁会影响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通过万用表、红外测温器和振幅计采集实时状态数据;
所述风险对策模块用于分析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状态并进行相应的对策处理,模块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状态数据和固定监测时长T,并与服务器中存储的相对应的标准状态数据区间进行比对;具体的,将实时元件电压与标准元件电压区间进行比对,将实时元件电流与标准元件电流区间进行比对,将实时设备内阻与标准设备内阻区间进行比对,将实时设备温度与标准设备温度区间进行比对;
若实时状态数据属于对应的标准状态数据区间,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若任一实时状态数据不属于对应的标准状态数据区间,则进行一次异常计数,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在固定监测时长内的异常数,异常数包括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电压异常数EV、电流异常数EI、电阻异常数ER和温度异常数ET;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值RG,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RG=1-[(EV+EI)×s1+(ER+ET)×s2]/T;其中,s1和s2为固定数值的比例系数,s1和s2的数值均大于零;
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值与实时运行阈值进行比对;
若实时运行值小于等于第一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一实时运行等级;
若实时运行值大于第一实时运行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二实时运行等级;
若实时运行值大于第二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三实时运行等级;
其中,第一实时运行阈值小于第二实时运行阈值,第一实时运行阈值和第二实时运行阈值的数值均大于零,第一实时运行等级的等级低于第二实时运行等级的等级,第二实时运行等级的等级低于第三实时运行等级的等级;
所述风险对策模块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发送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发送至显示终端;
所述显示终端用于显示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工作人员根据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进行故障检修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当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三实时运行等级时,无需进行故障检修作业;
当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二实时运行等级时,需要对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异常发生部分进行重点故障检修;
当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一实时运行等级时,需要对补偿监测设备组进行全面故障检修;
在本申请中,若出现相应的计算公式,则上述计算公式均是去量纲取其数值计算,公式中存在的权重系数、比例系数等系数,其设置的大小是为了将各个参数进行量化得到的一个结果值,关于权重系数和比例系数的大小,只要不影响参数与结果值的比例关系即可。
在另一实施例中,基于同一发明的又一构思,现提出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S101,数据采集模块采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运行数据,并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运行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运行数据发送至设备分析模块和调校评级模块;
步骤S102,通过设备分析模块分析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和补偿前视在功率,计算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与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功率因数阈值进行比对,补偿前功率因数比对功率因数阈值,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设备分析模块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发送至补偿对策模块;
步骤S103,补偿对策模块对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设置,根据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设置对应电容量的无功补偿设备,第一无功功率等级对应第一电容量,第二无功功率等级对应第二电容量,第三无功功率等级对应第三电容量;
步骤S104,数据采集模块还采集设置无功补偿设备后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后运行数据,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后运行数据经服务器发送至调校评级模块;
步骤S105,调校评级模块对补偿监测设备组所用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进行评判,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补偿前视在功率、补偿后有功功率和补偿后视在功率,通过电功率公式计算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和补偿后功率因数,计算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与服务器中存储的标准线损率区间进行比对,若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属于第二标准线损率区间,则判定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不佳,并生成再补偿信号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再补偿信号后,则重新对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设置,若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属于第一标准线损率区间,则判定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良好,并进行后续步骤.
数据采集模块还用于在固定监测时长内采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状态数据,实时状态数据经服务器发送至风险对策模块;实时状态数据包括在固定监测时长内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元件电压、实时元件电流、实时设备内阻和实时设备温度,实时元件电压和实时元件电流具体为补偿监测设备组中的电子元件,可理解的是,电子元件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较高,电子元件在不适宜的工作环境中损毁会影响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通过万用表、红外测温器和振幅计采集实时状态数据;
进一步的,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方法的管理办法还包括:
步骤S201,风险对策模块分析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状态并进行相应的对策处理,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状态数据和固定监测时长,并与服务器中存储的相对应的标准状态数据区间进行比对,将实时元件电压与标准元件电压区间进行比对,将实时元件电流与标准元件电流区间进行比对,将实时设备内阻与标准设备内阻区间进行比对,将实时设备温度与标准设备温度区间进行比对,若实时状态数据属于对应的标准状态数据区间,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任一实时状态数据不属于对应的标准状态数据区间,则进行一次异常计数,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在固定监测时长内的异常数,异常数包括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电压异常数、电流异常数、电阻异常数和温度异常数,计算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值,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值与实时运行阈值进行比对,若实时运行值小于等于第一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一实时运行等级,若实时运行值大于第一实时运行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二实时运行等级,若实时运行值大于第二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三实时运行等级;
步骤S202,风险对策模块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发送至显示终端,显示终端显示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工作人员根据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进行故障检修作业。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4)

1.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采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运行数据经服务器发送至设备分析模块和调校评级模块;
设备分析模块,分析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发送至补偿对策模块;
补偿对策模块,对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针对性设置;具体如下:
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
当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一无功功率等级时,设置无功补偿设备的电容量为第一电容量;当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二无功功率等级时,设置无功补偿设备的电容量为第二电容量;当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三无功功率等级时,设置无功补偿设备的电容量为第三电容量;
其中,第一电容量的数值小于第二电容量的数值,第二电容量的数值小于第三电容量的数值;
数据采集模块,还用于采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后运行数据发送至调校评级模块;
调校评级模块,评判补偿监测设备组所用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调校评级模块的评级过程具体如下:
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补偿前视在功率、补偿后有功功率和补偿后视在功率并计算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和补偿后功率因数;计算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与服务器中存储的标准线损率区间进行比对;
若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属于第一标准线损率区间,则判定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良好,并继续后续步骤;若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线损率属于第二标准线损率区间,则判定无功补偿设备的调校效果不佳,并生成再补偿信号发送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接收到再补偿信号后,系统重新对用于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设置;
其中,标准线损率区间均为左开右闭区间且区间取值均大于零,第一标准线损率区间的右端点与第二标准线损率区间的左端点重合;
数据采集模块,还用于采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状态数据发送至风险对策模块;实时状态数据包括在固定监测时长内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元件电压、实时元件电流、实时设备内阻和实时设备温度;
风险对策模块,分析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状态,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并将其发送至显示终端;具体为:
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状态数据与服务器中存储的标准状态数据区间进行比对;
若任一实时状态数据不属于对应的标准状态数据区间,则进行一次异常计数,得到补偿监测设备组在固定监测时长内的异常数;异常数包括补偿监测设备组的电压异常数EV、电流异常数EI、电阻异常数ER和温度异常数ET;
计算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值RG,并与实时运行阈值进行比对;实时运行值的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RG=1-[(EV+EI)×s1+(ER+ET)×s2]/T;其中,s1和s2为固定数值的比例系数,s1和s2的数值均大于零;
若实时运行值小于等于第一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一实时运行等级;
若实时运行值大于第一实时运行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二实时运行等级;
若实时运行值大于第二实时运行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为第三实时运行等级;
显示终端,显示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实时运行等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前运行数据包括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和补偿前视在功率;
补偿后运行数据包括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后有功功率和补偿后视在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分析模块的分析过程具体如下:
读取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有功功率和补偿前视在功率;计算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
将补偿监测设备组的补偿前功率因数与补偿监测设备组的功率因数阈值进行比对;
若补偿前功率因数的数值小于等于第一功率因数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三无功功率等级;若补偿前功率因数的数值大于第一功率因数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功率因数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二无功功率等级;若补偿前功率因数的数值大于第二功率因数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功率因数阈值,则判定补偿监测设备组的无功功率等级为第一无功功率等级;
其中,第一功率因数阈值小于第二功率因数阈值,第一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低于第二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第二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低于第三无功功率等级的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实时状态数据与标准状态数据区间的对应关系为;
实时元件电压对应标准元件电压区间进行比对,实时元件电流对应标准元件电流区间,实时设备内阻对应标准设备内阻区间,实时设备温度对应标准设备温度区间。
CN202310685738.5A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 Active CN116667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5738.5A CN116667373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5738.5A CN116667373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7373A CN116667373A (zh) 2023-08-29
CN116667373B true CN116667373B (zh) 2024-01-26

Family

ID=87720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5738.5A Active CN116667373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6737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1424Y (zh) * 2003-12-26 2005-02-23 马振芳 瞬时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装置
CN101477162A (zh) * 2009-01-04 2009-07-08 保定市三川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电监测终端
CN111736093A (zh) * 2020-07-20 2020-10-02 南京电气(集团)智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3次谐波和有功损耗的相控电抗器匝间故障识别方法
CN111786394A (zh) * 2020-08-05 2020-10-16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新型无功补偿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112366724A (zh) * 2020-11-10 2021-02-12 上海电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基于蓄电池的新型无功补偿方法及系统
CN113469486A (zh) * 2021-04-19 2021-10-0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线路负损及高损的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1424Y (zh) * 2003-12-26 2005-02-23 马振芳 瞬时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装置
CN101477162A (zh) * 2009-01-04 2009-07-08 保定市三川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电监测终端
CN111736093A (zh) * 2020-07-20 2020-10-02 南京电气(集团)智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3次谐波和有功损耗的相控电抗器匝间故障识别方法
CN111786394A (zh) * 2020-08-05 2020-10-16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新型无功补偿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112366724A (zh) * 2020-11-10 2021-02-12 上海电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基于蓄电池的新型无功补偿方法及系统
CN113469486A (zh) * 2021-04-19 2021-10-0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线路负损及高损的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alization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in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monitoring system;li tao;《2012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全文 *
基于电容器最优投切阈值的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范群芳;《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7373A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41548A1 (en) Non-Fault Disturbance-Bas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Short-Circuit Capacity of Power Grid on Site
CN103454517B (zh)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线监测方法
CN113299042A (zh) 一种用于工业电器变频设备的安全预警系统
CN205920158U (zh) 直流电源交流纹波监测装置
CN102830310A (zh) 一种基于运行数据评估电力电容器剩余寿命的方法
CN104834305B (zh) 基于dms系统的配网自动化终端遥测异常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06384993A (zh) 一种差动原理的直流接地极引线保护系统和故障判别方法
CN106597181B (zh) 一种高压电力变压器运行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6667373B (zh) 一种矿用变换器无功补偿监测管理系统
CN115995887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变压器智能监护系统
CN105203886A (zh) 一种电容型电流互感器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146863B (zh) 一种驼峰雷达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1769651B (zh) 一种低压供电线路的线损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3543353A (zh) 一种宽温环境下的直流采集方法
CN114152892A (zh) 用于故障指示器电池健康度的监测方法
CN208984989U (zh) 高压电缆智能接地箱装置
CN113834965A (zh) 一种纹波电压测量装置和方法
CN207067266U (zh) 一种3000kVA等级大容量变频器低电压穿越试验系统
CN108964060B (zh) 一种基于低负荷状态下线路负线损成因分析方法
CN104678226A (zh) 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氧化锌避雷器远程监测诊断系统
CN112564280A (zh) 一种用于高铁站的电能质量检测及保护系统
CN201689137U (zh) 一种用于电力无源滤波器特性测试的装置
CN206226015U (zh) 一种基于电力补偿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测采样机构
CN204668953U (zh) 一种基于滤除谐波的智能节电系统
CN110022001B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一体式数字化智能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