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7117A - 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7117A
CN116667117A CN202310806650.4A CN202310806650A CN116667117A CN 116667117 A CN116667117 A CN 116667117A CN 202310806650 A CN202310806650 A CN 202310806650A CN 116667117 A CN116667117 A CN 116667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vision multiplexer
wavelength division
optical fibe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066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晓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enaite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enaite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enaite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enaite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066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671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67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7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5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optical resonators; Accommodation of active medium therein;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3Waveguide lasers, i.e. where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waveguide are of the order of the light wavelength
    • H01S3/067Fibre lasers
    • H01S3/0675Resonators including a grating structure, e.g.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s [DBR] or distributed feedback [DFB] fibre las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05Optical devices external to the laser cavity,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sers, e.g. for homogenisation of the beam or for manipulating laser pulses, e.g. pulse shaping
    • H01S3/0064Anti-reflection devices, e.g. optical isola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5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optical resonators; Accommodation of active medium therein;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8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optical resona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1S3/08018Mode suppression
    • H01S3/0804Transverse or lateral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包括种子源和放大光路;种子源包括光源和一级预放大单元;光源输出波长可调连续激光;一级预放大单元用于将波长可调连续激光放大后输出种子光,并阻挡返回光进入光源;放大光路用于将种子光放大后输出;其中,光源包括有源光纤,有源光纤设置有分布反馈式光栅;一级预放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和至少一个环行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输出需求波长的单频窄线宽激光光束,实现高的隔离度、偏振消光比以及边模抑制比,且采用全光纤结构,能够有效减小激光器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背景技术
单频激光器凭借它光束质量好、相干长度长、谱线宽度窄的特点在激光雷达、激光测距、激光遥感、全息影像、激光医疗、光谱学、光频标准和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场景包括:(1)声传感,主要应用在水听器、窃听器上,可用于海洋探测、石油勘探等关键领域。尤其是水听器在各种海洋探测及石油勘探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2)激光雷达,单频光纤激光器激光相干测量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在航空航天、环境、交通、海洋及精密电子仪器上有着重要的应用;(3)应力/压力传感,用在高精度的油气压力监测、钻井、大桥平台安全监测;(4)相干通信:太空激光通信等;(5)原子能;(6)3D成像、光谱科学、其他实验室研究等。
目前,在1110nm波段的单频激光器方案有以下三种:(1)固体激光器:高浓度掺杂镱离子的玻璃介质或者光纤,优点:结构简单,腔长很短,容易实现窄线宽的单频激光器输出,缺点:造价高,寿命较短;(2)半导体激光器,优点:体积小,重量轻,驱动容易,缺点:由于其内部采用布拉格光栅进行单纵模选取,线宽受光栅影响,线宽宽且频率噪声高;(3)DBR型光纤激光器,优点:线宽窄,体积小,输出功率较大,缺点:需要一对中心波长非常接近的光栅匹配,制作难度大,系统噪声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能够输出需求波长的单频窄线宽激光光束,实现高的隔离度以及边模抑制比,且采用全光纤结构,能够有效减小激光器体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包括种子源和放大光路;
所述种子源包括光源和一级预放大单元;
所述光源输出波长可调连续激光;
所述一级预放大单元用于将所述波长可调连续激光放大后输出种子光,并阻挡返回光进入所述光源;
所述放大光路用于将所述种子光放大后输出;
其中,所述光源包括有源光纤,所述有源光纤设置有分布反馈式光栅;所述一级预放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和至少一个环行器。
可选的,所述光源还包括第一波分复用器、第一隔离器以及第一泵浦源;所述一级预放大单元包括第一环行器、第二波分复用器、第二泵浦源、第一增益光纤、第三波分复用器、第三泵浦源、第一滤波器、第二环行器和反射光栅;
所述第一泵浦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泵浦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有源光纤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有源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隔离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环行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环行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泵浦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泵浦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泵浦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的泵浦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环行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环行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反射光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反射光栅的第二端用于输出过滤光,所述第二环行器的第三端与所述放大光路连接;
所述第一环行器还包括第三端,用于导出所述一级预放大单元光路的返回光导出所述一级预放大单元光路的返回光。
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离器为双级隔离器;所述第一环行器为双级环行器。
可选的,所述双级隔离器和/或所述双级环行器的隔离度>60dB。
可选的,所述光源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分布反馈式光栅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分布反馈式光栅的温度,改变所述分布反馈式光栅的中心波长。
可选的,所述反射光栅的中心波长为L1,所述分布反馈式光栅的中心波长为L2,其中,L2=L1。
可选的,所述反射光栅封装于温度补偿装置,所述温度补偿装置用于补偿所述反射光栅的温度变化。
可选的,所述放大光路包括一级放大单元和二级放大单元;
所述一级放大单元包括第四波分复用器、第二增益光纤、第二隔离器、第二滤波器以及第四泵浦源;所述二级放大单元包括第五波分复用器、第三增益光纤、第三隔离器以及第五泵浦源;
所述第四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与所述一级预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泵浦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波分复用器的泵浦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增益光纤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增益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五泵浦源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波分复用器的泵浦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增益光纤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增益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隔离器的输出端输出光束。
可选的,所述第四泵浦源输出泵浦光的波段和所述第五泵浦源输出泵浦光的波段相同;所述第二增益光纤和所述第三增益光纤的吸收峰值的波段相同;所述泵浦光的波段落入所述吸收峰值的波段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增益光纤和/或所述第三增益光纤为双包层光纤。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有源光纤上设置分布反馈式光栅,使得光栅的中心波长可以根据需求设置,进而输出需求波长的激光光束,并能够通过调节分布反馈式光栅的中心波长且采用一级预放以及至少两级滤波,保证高的隔离度以及边模抑制比,进而输出单频窄线宽激光,且采用全光纤结构,能够有效减小激光器体积。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出光谱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出线宽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出功率稳定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对强度噪声的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激光器包括种子源100和放大光路200;种子源100包括光源110和一级预放大单元120;光源110输出波长可调连续;一级预放大单元120用于将波长可调连续激光放大后输出种子光,并阻挡返回光进入光源110;放大光路200用于将种子光放大后输出;其中,光源110包括有源光纤111,有源光纤111设置有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一级预放大单元120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121和至少一个环行器122。
其中,光源110的输出波长可调可以通过调节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的中心波长实现,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为调节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所处环境温度值,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的中心波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1111.6nm。光源110包括但不限于有源光纤111,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包括用于泵浦有源光线111的泵浦源,以及波分复用器,泵浦源的规格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例如980nm单模泵浦,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输出端的隔离器。一级预放大单元120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滤波器121和至少一个环行器122,还可以包括增益光纤以及抽运泵浦源,增益光纤的种类以及规格可以根据输出光的参数设定,在具体实施时,环行器122可以用于隔离返回光进入光源110,或导通信号光进入放大光路200,具体设置位置及个数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滤波器121包括但不限于带通滤波器,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反射光栅作为滤波器,根据需求选择反射光栅的规格,进而通过环行器等器件将信号光导出一级预放大单元120。
具体而言,在有源光纤111上设置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的中心波长,可以使得激光器输出需求波长激光光束,且由于分布反馈式光栅的特性,可以使得激光器输出激光光束单频性较好且边模抑制比较高,光源110输出波长可调连续激光,光束进入一级预放大单元120,经一级预放大单元120放大及滤波后,种子光由一级预放大单元120的输出端输出,进入放大光路200,进一步由放大光路200放大后输出,一级预放大单元120包含至少一个滤波器121和至少一个环行器122,可有效对光源110输出进行滤波,并阻止返回光进入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进而保证输出激光光束的边模抑制比和单频性,且能够实现较高的动态范围,及输出光束的偏振特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有源光纤上设置分布反馈式光栅,使得光栅的中心波长可以根据需求设置,进而输出需求波长的激光光束,并能够通过调节分布反馈式光栅的中心波长且采用一级预放以及至少两级滤波,保证高的隔离度以及边模抑制比,进而输出单频窄线宽激光,且采用全光纤结构,能够有效减小激光器体积。
可选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光源110还包括第一波分复用器112、第一隔离器113以及第一泵浦源114;一级预放大单元120包括第一环行器122a、第二波分复用器123、第二泵浦源124、第一增益光纤125、第三波分复用器126、第三泵浦源127、第一滤波器128、第二环行器122b和反射光栅129;第一泵浦源114的输出端与第一波分复用器112的泵浦输入端连接,第一波分复用器112的输出端与有源光纤111的第一端连接,有源光纤111的第二端与第一隔离器11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器113的输出端与第一环行器122a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环行器122a的第二端与第二波分复用器123的公共端连接;第二泵浦源124的输出端与第二波分复用器123的泵浦输入端连接,第二波分复用器123的输出端与第一增益光纤12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增益光纤125的第二端与第三波分复用器126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泵浦源127的输出端与第三波分复用器126的泵浦输入端连接,第三波分复用器126的公共端与第一滤波器128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滤波器128的输出端与第二环行器122b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环行器122b的第二端与反射光栅129的第一端连接,反射光栅129的第二端用于输出过滤光,第二环行器122b的第三端与放大光路200连接;第一环行器122a还包括第三端,用于导出一级预放大单元120光路的返回光。
其中,第一波分复用器112可以为波长为1064nm和980nm的波分复用器,第一泵浦源114可以为980nm的单模泵浦源,在具体实施时采用正向泵浦,第一隔离器113可以为双级隔离器,例如在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的中心波长位于1111.6nm波段时,第一隔离器113可以为中心波长为1110nm的双级隔离器,隔离度根据实际光路组成设定,例如大于60dB,进而有效阻止返回光进入光源110,保证激光器输出激光的单频性;第一环行器122a可以为双级环行器,隔离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大于60dB,进而有效阻止返回光进入光源110,保证激光器输出激光的单频性;第二波分复用器123和第三波分复用器126的实际规格可以与第一波分复用器112相同、在具体实施时,波分复用器的实际规格可以根据泵浦源以及增益光纤的吸收波段设定,第二泵浦源124和第三泵浦源127的实际规格可以与第一泵浦源114相同,在具体实施时,第二泵浦源124可以为正向泵浦,第三泵浦源127可以为反向泵浦;第一增益光纤125可以为掺镱光纤,吸收波段以及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在976nm的掺镱光纤,第一滤波器128可以为带通滤波器,例如中心波长是1110nm,带宽为6nm的带通滤波器,反射光栅129可以为高反射光栅,中心波长可以与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的中心波长一致,进而反射满足输出需求的信号光再次进入一级预放光路120,透过不满足输出需求的信号实现滤波与放大,进而通过第二环行器122a导出信号光,反射光栅129的反射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根据一级预放大单元120输出功率要求,设定为99%。
具体而言,通过第一波分复用器112以及第一泵浦源114泵浦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使得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输出对应波长的连续,后经第一隔离器113,进入一级预放大单元120进行功率放大,第一隔离器113阻隔返回光进入光源110,保证种子光的单频性,一级预放大单元120包括第一滤波器128和反射光栅129,通过双级滤波,提高种子源100输出种子光的隔离度、边模抑制比以及偏振特性,且通过第二泵浦源124正向泵浦,第三泵浦源127反向泵浦,能够提高一级预放大单元120的放大效率。
可选的,光源110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与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连接,用于调整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的温度,改变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的中心波长。
其中,温度控制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制冷器(TEC)。
具体而言,通过温度控制装置调节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所处环境温度,进而改变其中心波长,实现激光器输出激光束波长可调的效果。
可选的,反射光栅129的中心波长为L1,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的中心波长为L2,其中,L2=L1。
具体而言,反射光栅129的中心波长为L1,分布反馈式光栅111a的中心波长为L2,二者中心波长保持一致,能够提高激光器输出激光波长的可调范围。
可选的,反射光栅129封装于温度补偿装置,温度补偿装置用于补偿反射光栅129的温度变化。
具体而言,在激光器运行过程中,激光器内部工作环境及器件温度随之改变,将反射光栅129封装于温度补偿装置,使得反射光栅129所处环境温度不随工作运行发生改变,进而使得反射光栅129的中心波长不随工作运行发生漂移,进而保证了激光器输出激光的波长稳定性以及较宽的波长可调范围。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放大光路200包括一级放大单元210和二级放大单元220;一级放大单元210包括第四波分复用器211、第二增益光纤212、第二隔离器213、第二滤波器214以及第四泵浦源215;二级放大单元220包括第五波分复用器221、第三增益光纤222、第三隔离器223以及第五泵浦源224;第四波分复用器211的公共端与一级预放大单元120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泵浦源215的输出端与第四波分复用器211的泵浦输入端连接,第四波分复用器211的输出端与第二增益光纤21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增益光纤212的第二端与第二隔离器21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隔离器213的输出端与第五波分复用器221的公共端连接;第五泵浦源224的输入端与第五波分复用器221的泵浦输入端连接,第五波分复用器221的输出端与第三增益光纤22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增益光纤222的第二端与第三隔离器22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隔离器223的输出端输出光束。
其中,第二增益光纤212和第三增益光纤222可以为双包层掺镱光纤,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调整,第四泵浦源215和第五泵浦源224的实际规格可以根据第二增益光纤212和第三增益光纤222适应选择,例如第二增益光纤212和第三增益光纤222为双包层掺镱光纤,其在976nm波段吸收较高,第四泵浦源215和第五泵浦源224可以选择976nm泵浦源,进而可以减小增益光纤的长度,避免由于光纤长度过长带来的受激布里渊散射(SBS)。
具体而言,放大光路200采用两级放大,进而可以适应调整增益光纤的长度,避免过短的增益光纤,会导致1040nm~1080nm的受激辐射(ASE)急剧增大,进而导致输出光的边模抑制比降低,在具体实施时,可选的,可以通过设置第四泵浦源215输出泵浦光的波段和第五泵浦源221输出泵浦光的波段相同;第二增益光纤212和第三增益光纤222的吸收峰值的波段相同;泵浦光的波段落入吸收峰值的波段范围内,进而使得增益光纤可以有效利用泵浦光,对种子光进行放大,进而能够减小增益光纤的使用长度,避免由于光纤长度过长,发生受激布里渊散射,导致激光器输出功率降低,以及回光增大损伤前级光路的问题出现。
在具体实施时,第四泵浦源215输出泵浦光的功率连续可调;在泵浦光的功率为第一功率时,在泵浦光功率可调范围内,激光器输出光谱的边模抑制比最高。
具体而言,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调节第四泵浦源215的输出功率,并通过监控激光器输出光谱,确定第一功率的具体数值,第四泵浦源215采用第一功率实现泵浦时,保证可输出光谱的边模抑制比。
一具体实施例中,激光器输出1111.6nm波段的激光光束,由种子源和放大光路组成。种子源由DFB激光源和一级纤芯预放大组成,其中DFB激光源由980nm单模泵浦、980/1064nm波分复用器、1111.6nm DFB光栅和PM1110nm双极隔离器组成,DFB激光源输出功率为2mW;一级纤芯预放大由双级环行器、两个980/1064nm波分复用器、掺镱光纤(在976nm的吸收为250dB/m,长度15m)、滤波器(中心波长为1110nm带宽6nm)、环行器、高反光栅(中心波长为1111.6nm反射率为99%带宽1nm)、两个980nm单模泵浦组成,一级纤芯预放大输出功率为40mW左右;DFB光栅的中心波长为1111.6nm,采用的是半导体制冷器进行温度控制,其波长通过温控可调范围为0.6nm。放大光路由两级双包层放大组成,第一级双包层放大包括合束器、双包层掺镱光纤、隔离器和滤波器(中心波长1110nm,带宽6nm,功率5W)组成,第二级双包层放大包括合束器、双包层掺镱光纤、隔离器组成;双极隔离器和双极环行器,其隔离度都大于60dB,为了防止后面预放大器的回光进入种子激光器,影响种子激光器的单频性能。高反射光栅为中心波长为1111.6nm的高反光栅,其带宽约为1nm,中心波长与DFB光栅的中心波长保持一致,进而提高最终激光器的波长可调范围,高反射光栅采用温度补偿封装的方式进行封装,使得高反射光栅的中心波长尽量不随整个模块温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保证整个激光器的波长稳定、可调范围宽,高反射光栅的作用是反射加滤波。种子光经过第一级双包层放大后输出功率约1W,SMSR(边模抑制比)为53dB,再继续增大输出功率,SMSR会逐渐减小,因此一级双包层放大后激光输出功率为1W时激光器各项性能为最佳;再进入二级双包层放大,最终放大到5W输出,此时激光器的SMSR为49.63dB,PER>23dB。两级双包层放大光路中选用的泵浦为976nm,因为双包层掺镱光纤中的镱粒子在976nm波段的吸收很高,这样所用的YDF长度会变短,可以避免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的产生。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出光谱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过调节DFB光栅的温度,实现了0.6nm的波长范围调谐(1111.3~1111.9nm)。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出线宽示意图,采用自外差法测试了激光输出的线宽,如图4所示,输出线宽<7kHz。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出功率稳定性示意图,如图5所示,实测8小时功率稳定性为±0.9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对强度噪声的测试图。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源和放大光路;
所述种子源包括光源和一级预放大单元;
所述光源输出波长可调连续激光;
所述一级预放大单元用于将所述波长可调连续激光放大后输出种子光,并阻挡返回光进入所述光源;
所述放大光路用于将所述种子光放大后输出;
其中,所述光源包括有源光纤,所述有源光纤设置有分布反馈式光栅;所述一级预放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和至少一个环行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还包括第一波分复用器、第一隔离器以及第一泵浦源;所述一级预放大单元包括第一环行器、第二波分复用器、第二泵浦源、第一增益光纤、第三波分复用器、第三泵浦源、第一滤波器、第二环行器和反射光栅;
所述第一泵浦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泵浦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有源光纤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有源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隔离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环行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环行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泵浦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泵浦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泵浦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的泵浦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环行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环行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反射光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反射光栅的第二端用于输出过滤光,所述第二环行器的第三端与所述放大光路连接;
所述第一环行器还包括第三端,用于导出所述一级预放大单元光路的返回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器为双级隔离器;所述第一环行器为双级环行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级隔离器和/或所述双级环行器的隔离度>60d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分布反馈式光栅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分布反馈式光栅的温度,改变所述分布反馈式光栅的中心波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光栅的中心波长为L1,所述分布反馈式光栅的中心波长为L2,其中,L2=L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光栅封装于温度补偿装置,所述温度补偿装置用于补偿所述反射光栅的温度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光路包括一级放大单元和二级放大单元;
所述一级放大单元包括第四波分复用器、第二增益光纤、第二隔离器、第二滤波器以及第四泵浦源;所述二级放大单元包括第五波分复用器、第三增益光纤、第三隔离器以及第五泵浦源;
所述第四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与所述一级预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泵浦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波分复用器的泵浦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增益光纤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增益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五泵浦源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波分复用器的泵浦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增益光纤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增益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隔离器的输出端输出光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泵浦源输出泵浦光的波段和所述第五泵浦源输出泵浦光的波段相同;所述第二增益光纤和所述第三增益光纤的吸收峰值的波段相同;所述泵浦光的波段落入所述吸收峰值的波段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益光纤和/或所述第三增益光纤为双包层光纤。
CN202310806650.4A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Pending CN116667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6650.4A CN116667117A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6650.4A CN116667117A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7117A true CN116667117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28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06650.4A Pending CN116667117A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6711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6768Y (zh) * 2007-12-13 2008-12-17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全光纤窄线宽脉冲信号装置
CN111628402A (zh) * 2020-05-29 2020-09-04 上海科乃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opa光纤激光器
CN215418952U (zh) * 2021-08-16 2022-01-04 上海瀚宇光纤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频光纤激光器
CN216015991U (zh) * 2021-07-29 2022-03-11 上海科乃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偏振连续光纤激光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6768Y (zh) * 2007-12-13 2008-12-17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全光纤窄线宽脉冲信号装置
CN111628402A (zh) * 2020-05-29 2020-09-04 上海科乃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opa光纤激光器
CN216015991U (zh) * 2021-07-29 2022-03-11 上海科乃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偏振连续光纤激光器
CN215418952U (zh) * 2021-08-16 2022-01-04 上海瀚宇光纤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频光纤激光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4423B (zh) 一种波长间隔超过50纳米的双波长锁模光纤激光器及双波长锁模激光输出产生方法
US6624927B1 (en) Raman optical amplifiers
KR100394457B1 (ko) 장파장대역용 에르븀첨가 광섬유레이저
CN115360569A (zh) 基于倾斜平行刻写光纤光栅阵列的多波长随机光纤激光器
KR100424630B1 (ko) 엘-밴드 어븀첨가 광섬유 증폭기
CN111668684A (zh) 超窄带宽滤波器及高功率单纵模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KR100498952B1 (ko) 이득 평탄화된 광대역 어븀 첨가 광섬유 증폭기
CN215418952U (zh) 一种单频光纤激光器
CN109273974B (zh) 一种宽重频可调高功率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
CN107533270B (zh) 拉曼放大用光源、拉曼放大用光源系统、拉曼放大器、拉曼放大系统
CN110838671A (zh) 一种单频光纤激光器
JP4914037B2 (ja) 光ファイバ、光コヒーレンストモグラフィ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レーザ
CN106961066B (zh) 一种基于重叠光纤光栅的半开腔多波长随机光纤激光器
CN210296856U (zh) 一种单频单模单偏振的光纤激光放大器和激光系统
CN112821177A (zh) 一种基于光纤随机光栅的光纤随机拉曼激光器
CN116667117A (zh) 一种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CN112421369B (zh) 一种窄线宽光纤放大系统及方法
US11387619B2 (en) Micro-optical bench architecture for master oscillator power amplifier (MOPA)
CN112615242A (zh) 用于测风雷达系统的单频脉冲光纤激光器
JP4655553B2 (ja) 光増幅性導波路、光増幅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Amin et al. Length optimization and pumping configuration based tunable erbium doped fiber laser
Rao et al. An ultra-long-distance FBG sensor system based on a tunable fiber ring laser configuration
CN2901348Y (zh) 基于往返双程双泵的大功率掺饵光纤光源
JP2005217080A (ja) Ase光源
Abdi Dualwavelength fiber las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