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7338B - 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7338B
CN116647338B CN202310733778.2A CN202310733778A CN116647338B CN 116647338 B CN116647338 B CN 116647338B CN 202310733778 A CN202310733778 A CN 202310733778A CN 116647338 B CN116647338 B CN 116647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chip
state
optical
la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337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47338A (zh
Inventor
游金
潘盼
张钰晗
贾中华
余文俊
安韦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7337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7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7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7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47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7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52Quantum cryptograph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70Photonic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19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52Quantum cryptography
    • H04L9/0858Details about key distillation or coding, e.g. reconciliation, error correction, privacy amplification, polarisation coding or phase cod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所述第一装置,用于基于量子编码芯片,产生模式分离的量子态;所述第二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量子态,生成量子密钥。本发明可以实现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的快速成码,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量子通信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量子保密通信系统已经成为研究和商业化的热点。虽然QKD协议在理论上是绝对安全的,但由于当前QKD测量装置不甚理想,易受到测量端攻击,并不能达到绝对安全。针对这一问题,一种克服器件不完美性的方法,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配(MDI-QKD)被提出,这一方法可以使发送方和接收方不做任何量子态测量,而只进行量子态的制备,量子态的测量是在一个不可信任的第三方进行的,因此避开了测量端的攻击,相较于传统QKD协议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但MDI-QKD的系统搭建较为复杂,当前多采用分立光学元件搭建而成,体积大、结构复杂、稳定性差、成本高,灵活性、适配性差,不利于推广应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可以在量子探测系统不可信的情况下,产生安全的量子密钥。
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
所述第一装置,用于基于量子编码芯片,产生模式分离的量子态;
所述第二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量子态,生成量子密钥。
可选地,所述第一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激光器、第一可调光衰减器和第一量子编码芯片,依次连接的第二激光器、第二可调光衰减器和第二量子编码芯片,所述第一量子编码芯片、第二量子编码芯片均与光分路器连接,所述光分路器还分别连接有第一偏振分束器和第二偏振分束器;
所述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均用于产生连续光脉冲和内触发时钟信号;
所述第一可调光衰减器和第二可调光衰减器,均用于对所述光脉冲进行衰减;
所述第一量子编码芯片和第二量子编码芯片,均用于产生量子态;
所述光分路器,用于耦合输出所述量子态;
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和第二偏振分束器,均用于对所述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装置包括:依次并联的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其中,第一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和第二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连接,第三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和第四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连接,四个所述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连接有计算机;所述第二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和第三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四个所述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与所述第一激光器进行时钟同步;
所述计算机控制四个所述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的扫描触发延时,获取每一触发延时点与对应的预设时间内探测的单光子个数的累加值的关系曲线,进而获取处于贝尔态的时刻和测量结果,获得所述量子密钥。
可选地,所述第一量子编码芯片和第二量子编码芯片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调光分路器、光相位调制器和第二可调光分路器;
所述第一可调光分路器,用于对输入光信号调节分光;
所述光相位调制器,用于实现零相位移动;
所述第二可调光分路器,用于产生诱骗态。
另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光脉冲;
基于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光脉冲获取量子态,并对所述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
基于模式分离后的所述量子态,获取量子密钥。
可选地,获取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光脉冲包括:
基于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产生连续光脉冲;
将所述光脉冲分别输入第一可调光衰减器和第二可调光衰减器,基于所述第一可调光衰减器和第二可调光衰减器对所述光脉冲进行衰减,获取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所述光脉冲。
可选地,所述预设目标衰减强度为:
其中,I为预设目标衰减强度,c为衰减后总光子数,f为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的工作频率,p为单光子探测器的探测效率。
可选地,对所述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包括:
将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光脉冲分别输入第一量子编码芯片和第二量子编码芯片,分别产生量子态;
将所述量子态输入光分路器,进行干涉输出;
将干涉后的所述量子态输入第一偏振分束器和第二偏振分束器,对所述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
可选地,获取所述量子密钥包括:
将模式分离后的所述量子态输入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将所述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与第一激光器进行时钟同步;
控制所述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的扫描触发延时,得到每一触发延时点与对应的预设时间内探测的单光子个数的累加值的关系曲线,进而得到处于贝尔态的时刻和测量结果,获得所述量子密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通过采用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配协议,解决了测量设备不可靠引发的安全隐患,能够满足实际高保密要求数据通信需求;
2)系统采用高集成度芯片作为编码端,减小了体积、稳定性好,利于低成本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设备无关编码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激光器;2、可调光衰减器;3、激光器;4、可调光衰减器;5、量子编码芯片;6、量子编码芯片;7、光分路器;8、偏振分束器;9、偏振分束器;10、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1、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2、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3、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4、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第一装置用于产生模式分离的量子态,第一装置中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1和3、可调光衰减器2和4、两个量子编码芯片5和6、光分路器7和两个偏振分束器8和9。其中,激光器1用于产生连续光波和内触发时钟信号,可调光衰减器2和4用于将光脉冲衰减到平均光子数为0.1/脉冲的目标衰减值,传输进入两个量子编码芯片5和6以产生量子态,光分路器7将量子态传输进入两个偏振分束器8和9,两个偏振分束器8和9对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第二装置,用于检测所得量子态,包括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和计算机14。其中,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与激光器1进行时钟同步,计算机14与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通信连接。为实现密钥高速产生,该量子编码芯片5和6采用绝缘体上硅材料,具体结构参见图2,其中,图中英文缩写,TOPM热光调制器,EOM电光调制器。该量子编码芯片5、6包括两个可调光分路器,用于将输入光信号可调节分光和产生诱骗态,满足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功能需求;光相位调制器,用于实现零相位移动。以下将以具体实施例对该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装置,用于产生模式分离的量子态,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1和3、可调光衰减器2和4、两个量子编码芯片5和6、光分路器7和两个偏振分束器8和9。
具体的,参见图3,第一装置,包括激光器1和3、可调光衰减器2和4、两个量子编码芯片5和6、光分路器7和两个偏振分束器8和9通过光纤依次连接,激光器1和3用于产生连续光脉冲,并将光脉冲传入可调光衰减器2和4,使脉冲强度调整到0.1/脉冲以备后续使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为目标衰减强度,在此系统中为0.1/脉冲,c为衰减后总光子数,系统搭建前通过单光子探测器测量得到,f为激光器1和3的工作频率,p为单光子探测器的探测效率。
衰减后的光脉冲传输进入两个量子编码芯片5和6以产生量子态,光分路器7将量子态传输进入两个偏振分束器8和9,两个偏振分束器8和9对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
第二装置,用于检测所得量子态,包括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和计算机14。其中,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与激光器1进行时钟同步,计算机14与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通信连接。
具体的,参见图4,第二装置,包括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和计算机14。其中,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与激光器1进行时钟同步,计算机14与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通信连接。通过计算机14控制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的扫描触发延时,得到每一触发延时点与对应的1秒内探测的单光子个数的累加值的关系曲线,进而得到处于贝尔态的时刻和测量结果。
具体的,激光器1和3、可调光衰减器2和4、两个量子编码芯片5和6、两个偏振分束器8和9、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型号和规格相同。
具体的,可调光衰减器2和4用于对光功率进行衰减,其可为任意原理光衰减器,如法兰式光衰减器、马赫-曾德尔式光衰减器、基于载流子吸收原理的光衰减器等,其衰减数值范围为0-90dB。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偏振分束器8和9包括TE模输出端和TM模输出端,这两个输出端可相互切换。偏振分束器8和9用于将接收的光波分成TE模和TM模两种偏振光波。偏振分束器8和9的TE模和TM模输出端分别与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连接。
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为门控式探测器,其具备触发延时可调、计数累加以及与计算机通信的功能。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光脉冲;
基于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光脉冲获取量子态,并对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
基于模式分离后的量子态,获取量子密钥。
更具体的实施步骤为:
S1,采用第一装置获取平均光子数为0.1/脉冲时的光脉冲,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为目标衰减强度,在此系统中为0.1/脉冲,c为衰减后总光子数,系统搭建前通过单光子探测器测量得到,f为激光器1和3的工作频率,p为单光子探测器的探测效率。
S2,使光脉冲进入两个量子编码芯片5和6并使它们分别独立产生量子态,量子态输出进入光分路器7输出时产生干涉,将干涉后的量子态传输进入两个偏振分束器8和9,两个偏振分束器8和9对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
S3,将两个偏振分束器8和9的TE、TM模输出端口分别与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相连,并将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与激光器1进行时钟同步。
S4,通过计算机14控制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10、11、12和13的扫描触发延时,得到每一触发延时点与对应的1秒内探测的单光子个数的累加值的关系曲线,进而得到处于贝尔态的时刻和测量结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基于该装置,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的快速成码,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以上,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
所述第一装置,用于基于量子编码芯片,产生模式分离的量子态;
所述第一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激光器、第一可调光衰减器和第一量子编码芯片,依次连接的第二激光器、第二可调光衰减器和第二量子编码芯片,所述第一量子编码芯片、第二量子编码芯片均与光分路器连接,所述光分路器还分别连接有第一偏振分束器和第二偏振分束器;
所述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均用于产生连续光脉冲和内触发时钟信号;
所述第一可调光衰减器和第二可调光衰减器,均用于对所述光脉冲进行衰减;
所述第一量子编码芯片和第二量子编码芯片,均用于产生量子态;
所述光分路器,用于耦合输出所述量子态;
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和第二偏振分束器,均用于对所述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
所述第二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量子态,生成量子密钥;
所述第二装置包括:依次并联的四个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其中,第一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和第二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连接,第三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和第四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连接,四个所述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连接有计算机;所述第二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和第三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四个所述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与所述第一激光器进行时钟同步;
所述计算机控制四个所述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的扫描触发延时,获取每一触发延时点与对应的预设时间内探测的单光子个数的累加值的关系曲线,进而获取处于贝尔态的时刻和测量结果,获得所述量子密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子编码芯片和第二量子编码芯片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调光分路器、光相位调制器和第二可调光分路器;
所述第一可调光分路器,用于对输入光信号调节分光;
所述光相位调制器,用于实现零相位移动;
所述第二可调光分路器,用于产生诱骗态。
3.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光脉冲;
获取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光脉冲包括:
基于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产生连续光脉冲;
将所述光脉冲分别输入第一可调光衰减器和第二可调光衰减器,基于所述第一可调光衰减器和第二可调光衰减器对所述光脉冲进行衰减,获取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所述光脉冲;
基于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光脉冲获取量子态,并对所述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
对所述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包括:
将预设目标衰减强度的光脉冲分别输入第一量子编码芯片和第二量子编码芯片,分别产生量子态;
将所述量子态输入光分路器,进行输出干涉;
将干涉后的所述量子态输入第一偏振分束器和第二偏振分束器,对所述量子态进行模式分离;
基于模式分离后的所述量子态,获取量子密钥;
获取所述量子密钥包括:
将模式分离后的所述量子态输入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将所述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与第一激光器进行时钟同步;
控制所述门控式单光子探测器的扫描触发延时,得到每一触发延时点与对应的预设时间内探测的单光子个数的累加值的关系曲线,进而得到处于贝尔态的时刻和测量结果,获得所述量子密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目标衰减强度为:
其中,I为预设目标衰减强度,c为衰减后总光子数,f为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的工作频率,p为单光子探测器的探测效率。
CN202310733778.2A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6647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33778.2A CN116647338B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33778.2A CN116647338B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7338A CN116647338A (zh) 2023-08-25
CN116647338B true CN116647338B (zh) 2024-03-19

Family

ID=87623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33778.2A Active CN116647338B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733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0213A (zh) * 2017-03-08 2017-06-13 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密钥分配系统与方法
CN107070655A (zh) * 2017-05-24 2017-08-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一种偏振和相位纠缠编码方法、装置和量子密钥分配系统
CN108183793A (zh) * 2017-12-25 2018-06-19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多用户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CN110574333A (zh) * 2017-04-27 2019-12-13 韩国科学技术院 基于光子减法的接收机中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2929163A (zh) * 2021-01-25 2021-06-08 中南大学 测量装置无关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1524A (ja) * 2004-10-22 2006-05-11 Toshiba Solutions Corp 公開鍵暗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0213A (zh) * 2017-03-08 2017-06-13 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密钥分配系统与方法
CN110574333A (zh) * 2017-04-27 2019-12-13 韩国科学技术院 基于光子减法的接收机中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070655A (zh) * 2017-05-24 2017-08-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一种偏振和相位纠缠编码方法、装置和量子密钥分配系统
CN108183793A (zh) * 2017-12-25 2018-06-19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多用户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CN112929163A (zh) * 2021-01-25 2021-06-08 中南大学 测量装置无关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应用及未来发展分析;许伟;;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0328(0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7338A (zh) 2023-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2686B (zh) 外差检测的一维调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Boaron et al. Simple 2.5 GHz time-bin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Gordon et al. A short wavelength gigahertz clocked fiber-optic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system
CA2254767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arisation-insensitive quantum cryptography
US8331797B2 (en) Polarization-controlled encoding method, encoder, an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0592685C (zh) 量子密码通信系统和在通信终端处设置平均光子数的方法
CN103575408B (zh) 光纤延迟线相位控制的相干光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12511300A (zh) 基于差分相移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US20220321234A1 (en) Optical path system for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528638A (zh) 基于微波光子滤波的宽带微波信号到达角估计方法
CN109586911A (zh) 基于相干光通信系统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方法
EP3820076B1 (en) Quantum key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system
CN114337847B (zh) 连续变量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相位补偿方法
CN112769554B (zh) 一种量子经典融合传输的噪声处理系统及噪声处理方法
CN110830121A (zh) 一种经典信道和量子信道的波分复用系统及方法
CN111565102B (zh) 一种基于自由空间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108011672A (zh) 激光通信中兼容偏振解调和光子数分辨的探测装置及方法
CN112929163B (zh) 测量装置无关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及系统
CN207625570U (zh) 一种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自动同步装置
CN116647338B (zh) 一种基于芯片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秘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Argillander et al. A tunable quantum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based on a fiber-optical Sagnac interferometer
CN114285566B (zh) 信号处理设备及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77610A (zh) 一种基于高非线性光纤环的可调宽带光子射频移相器
CN207530835U (zh) 激光通信中兼容偏振解调和光子数分辨的探测装置
JPH07264129A (ja) 光ミキ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No. 128, Linghu South Road,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246133 1318 Jixian North Road, Anqing, Anhui

Applicant before: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