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7295A - 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 Google Patents

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7295A
CN116647295A CN202310605349.7A CN202310605349A CN116647295A CN 116647295 A CN116647295 A CN 116647295A CN 202310605349 A CN202310605349 A CN 202310605349A CN 116647295 A CN116647295 A CN 116647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wireless terminal
test
test signal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053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纯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053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72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7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7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10Radiation diagrams of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所述天线测试方法应用于待测无线终端,所述天线测试方法包括:响应于所述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测试无线终端进行发送;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本公开通过以上手段可以在不使用综测仪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无线终端方便准确地获取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或者发射天线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节省了测试成本。

Description

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背景技术
对于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一般需要通过综测仪进行测试,但是无线电通信分析仪作为专业设备,除了使用门槛较高以及造价不菲以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其一,当进行信令耦合测试时,开机信令注册慢影响效率;其二,当进行非信令测试时需要与被测试设备用USB线连接,由于USB座一般与被测试天线距离较近,USB传输信号会对射频信号带来干扰,导致测试数据不准确。
尤其是对于无线终端的生产线而言,一般在生产过程中质检人员仅需要测试天线的通信是否通畅以及信号强度是否达标即可。因此,综测仪并不适合类似生产线上的快节奏测试模式,亟需一种低成本、易上手的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综测仪测试进行天线测试过程中效率低下以及使用门槛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本公开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所述天线测试方法应用于待测无线终端,所述天线测试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测试无线终端进行发送;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较佳地,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包括下列至少一项: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正常;
响应于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正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并且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失败,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正常,所述分集天线异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失败,并且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异常,所述分集天线正常。
较佳地,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包括下列至少一项: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异常,并且所述分集天线异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所述标准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
较佳地,所述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包括:
响应于所述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标准测试信号;所述标准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所述标准无线终端进行发送;
根据所述标准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较佳地,所述监测成功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且强度在第一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和/或,
所述监测失败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且强度未在第一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较佳地,所述天线测试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向所述测试无线终端发送第二测试信号,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用于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所述天线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无线终端,所述天线测试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测试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向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发送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用于对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较佳地,所述天线测试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测试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二测试信号;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根据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
较佳地,所述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包括: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和/或,响应于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正常。
较佳地,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具体用于: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异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所述标准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
较佳地,所述监测成功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且强度在第二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和/或,
所述监测失败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且强度未在第二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系统,所述天线测试系统应用于待测无线终端,所述天线测试系统包括:
待测端监测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测试无线终端进行发送;
待测端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较佳地,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待测端测试模块,具体用于: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正常;
响应于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正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并且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失败,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正常,所述分集天线异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失败,并且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异常,所述分集天线正常。
较佳地,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待测端测试模块,具体用于: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异常,并且所述分集天线异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所述标准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
较佳地,所述待测端测试模块,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标准测试信号;所述标准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所述标准无线终端进行发送;
根据所述标准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较佳地,所述监测成功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且强度在第一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和/或,
所述监测失败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且强度未在第一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较佳地,所述天线测试系统还包括:
待测端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向所述测试无线终端发送第二测试信号,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用于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系统,所述天线测试系统应用于测试无线终端,所述天线测试系统包括:
测试端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测试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向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发送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用于对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较佳地,所述天线测试系统还包括:
测试端监测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测试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二测试信号;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测试端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
较佳地,所述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测试端测试模块,用于: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和/或,响应于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正常。
较佳地,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测试端测试模块,具体用于: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异常,并且所述分集天线异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所述标准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
较佳地,所述监测成功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且强度在第二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和/或,
所述监测失败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且强度未在第二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用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的天线测试方法。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天线测试方法。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天线测试方法。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芯片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收发组件和芯片,所述芯片,用于执行如上述的天线测试方法。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公开各较佳实例。
本公开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使用两台相同设备,分别作为测试无线终端以及待测无线终端。通过测试无线终端发送第一测试信号至待测无线终端,用来测试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通过待测无线终端发送第二测试信号至测试无线终端,用来测试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通过以上手段可以在不使用综测仪的情况下,利用与待测无线终端类型相同的无线终端替代综测仪,利用现有无线终端无需进行开机注册即可方便准确地获取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或者发射天线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并且其自带的器件双工器滤波器可以降低外界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节省了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中步骤102的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中步骤1026的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中步骤203的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3的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5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公开,但并不因此将本公开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无线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对讲机、无线遥控器等移动通信设备、以及各种IOT(物联网)设备。无线终端在进行通信过程中需要通过天线将信号进行发送和/或接收,因此对于无线终端而言其信号的发送以及接收至少涉及两台无线终端的参与,并且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为,单点对单点或者单点对多点进行通信。其中,无线终端的天线可参照图1,包括接收分集天线(在本公开中简称分集天线)以及接收主集天线(在本公开中简称主集天线),以及发射天线。本公开中所设涉及的信号发送或者接收,可选地可以为强发或者强收。另外,本公开中所涉及的无线终端,可选地,可以为同一生产批次的相同类型产品(例如在同一条生产线所生产完成的产品),或者具备相同技术规格的设备(例如,具备相同的硬件和/或相同的软件),或者可达到相同的技术标准的设备。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2为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天线测试方法应用于待测无线终端,天线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101、响应于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一测试信号,第一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测试无线终端进行发送。
在本步骤中,第一测试信号由测试无线终端强发给待测无线终端,其中测试无线终端和待测无线终端均处于工程模式,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工程模式为一种系统层级的安全管理系统模式,能够对无线终端的一些参数进行查看、检测和/或修改。其中,第一测试信号为用于测试被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性能的信号,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测试信号进行设定,例如,对信号的频段进行设定,对信号内容进行设定,信号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待测无线终端的随机码、待测无线终端识别码、测试无线终端的随机码和/或测试无线终端的识别码等。
步骤102、根据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在本步骤中,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需要对第一测试信号进行监测,其中监测状况包括:是否强收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强收到了第一测试信号后的信号强度大小。应当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一个预设时间段,当测试无线终端进行强发了第一测试信号后,在该预设时间段内对第一测试信号进行监测。应当理解的是,对于一般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于通信的时延是有要求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时延要求进行设定,即对该预设时间段进行设定。例如,对待测无线终端的时延要求为12ms,则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测试信号从测试无线终端强发后,理想情况下待测无线终端应当在12ms以内接收到第一测试信号。在实际测试场景中,可以设置2ms的容错,因此,可将预设时间段设定为10ms至14ms之间。
其中,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在本公开中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均可用于接收信号。参见图3可知,步骤102,具体包括下列步骤的至少一项:
步骤1021、响应于主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主集天线正常。
步骤1022、响应于分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分集天线正常。
步骤1023、响应于主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并且分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失败,则确定主集天线正常,分集天线异常。
步骤1024、响应于主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失败,并且分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主集天线异常,分集天线正常。
其中,步骤102,还可以包括下列步骤至少一项:
步骤1025、响应于主集天线以及分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测试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确定主集天线异常,并且分集天线异常。
步骤1026、响应于主集天线以及分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测试无线终端为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接收天线进行测试,标准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性能测试为对设备的通信性能进行测试,例如OTA(Over TheAir)测试,包括对天线的发射性能以及接收性能进行测试,若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则无法确定该无线终端的天线的发射以及接收性能是否正常。
可选地,在步骤1026中,参照图4可知,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接收天线进行测试,包括:
步骤1027、响应于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标准测试信号;标准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标准无线终端进行发送。
步骤1028、根据标准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可选地,上述步骤中的监测成功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测试信号且第一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在第一信号强度范围以内。应当理解的是,预设时间段以及第一信号强度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可选地,上述步骤中的监测失败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测试信号且第一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未在第一信号强度范围以内。应当理解的是,预设时间段以及第一信号强度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第一测试信号时,其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各自不同的设定。
其中,关于信号强度的计算,本公开可选地采用RSSI(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进行计算。在此举一个具体示例:以LTE的B41频段为例,测试无线终端通过工程模式强发2600MHz的第一测试信号为23dBm,因为测试无线终端通过了OTA测试,因此可以确定射频通路是正常的,即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均为正常状态。第一测试信号会在发射天线端耦合发射功率为13dBm(假设天线效率10%),此时待测无线终端靠近测试无线终端摆放,二者之间的隔离度10dB以内,则在待测终端的接收天线上接收到功率为3dBm,待测终端亦存在天线效率,芯片端接收到的功率为-10dBm左右,并将其作为RSSI(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的数值。最后,将该RSSI数值与RSSI标准值对比即可判断待测终端的接收天线是否正常。
可选地,天线测试方法还包括:
步骤103、响应于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向测试无线终端发送第二测试信号,第二测试信号用于对发射天线进行测试。
在本步骤中,第二测试信号由待测无线终端强发给测试无线终端。在此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当测试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时,当测试无线终端对第二测试信号监测成功,则说明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是正常的,反之,当测试无线终端对第二测试信号监测失败,则说明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是异常的。在本情况下可以实现用通过天线性能测试无线终端替代综测仪实现对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的测试;另一种情况是,当测试无线终端以及待测无线终端均没有经过天线性能测试,在此需要进行双盲测试,如果测试终端对第二测试信号监测成功,则说明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是正常,若测试无线终端对第二测试信号监测失败,则异常问题有可能是测试无线终端和/或待测无线终端的问题,在本情况下可以实现通过两台没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无线终端互相测试天线是否异常,提高测试效率。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在不使用综测仪的情况下,利用与待测无线终端类型相同的无线终端替代综测仪,利用现有无线终端无需进行开机注册即可方便准确地获取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并且其自带的器件双工器滤波器可以降低外界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节省了测试成本。
实施例2
图5为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天线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无线终端,天线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201、响应于测试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向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发送第一测试信号,第一测试信号用于对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在本步骤中,对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进行测试方法在实施例1中进行了说明。
步骤202、响应于测试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二测试信号;第二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在本步骤中,第二测试信号由待测无线终端强发给测试无线终端,其中测试无线终端和待测无线终端均处于工程模式,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工程模式为一种系统层级的安全管理软件,能够对无线终端的一些参数进行查看、检测和/或修改。其中,第二测试信号为用于测试被测试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性能的信号,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二测试信号进行设定,例如,对信号的频段进行设定,对信号内容进行设定,信号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待测无线终端的随机码、待测无线终端识别码、测试无线终端的随机码和/或测试无线终端的识别码等。
步骤203、根据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发射天线进行测试。
其中,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在本公开中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均可用于接收信号。参见图6可知步骤203,具体包括:
步骤2031、响应于主集天线对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和/或,响应于分集天线对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发射天线正常。
可选地,参见图6可知步骤203,还可以括下列步骤中至少一项:
步骤2032、响应于主集天线以及分集天线,对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测试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确定发射天线异常。
在本步骤中,天线性能测试为对设备的通信性能进行测试,例如OTA(Over TheAir)测试,包括对天线的发射性能以及接收性能进行测试,若通过了天线性能测试则认为该无线终端的天线的发射以及接收性能正常。
步骤2033、响应于主集天线以及分集天线,对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测试无线终端为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发射天线进行测试,标准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
在本步骤中,由于测试无线终端为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因此当主集天线以及分集天线,对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的时候,无法定位具体是仅仅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异常、仅仅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异常或者双方均异常。因此,在本步骤中需要借助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标准无线终端(金机),对待测无线终端以及测试无线终端分别进行测试。在本步骤中,为了对测试无线终端和待测无线终端进行异常排查,标准无线终端将作为测试终端,原来的测试无线终端以及待测无线终端均作为待测无线终端被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如实施例1和2所示的天线测试方法。同样地,本步骤可以在没有综测仪的情况下,高效地对待测无线终端进行测试。
在本步骤中,天线性能测试为对设备的通信性能进行测试,例如OTA(Over TheAir)测试,包括对天线的发射性能以及接收性能进行测试,若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则无法确定该无线终端的天线的发射以及接收性能是否正常。
可选地,上述步骤中的监测成功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二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二测试信号且第二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在第二信号强度范围以内。应当理解的是,预设时间段以及第二信号强度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可选地,上述步骤中的监测失败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第二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二测试信号且第二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未在第二信号强度范围以内。应当理解的是,预设时间段以及第二信号强度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第二测试信号时,其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各自不同的设定。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在不使用综测仪的情况下,利用与待测无线终端类型相同的无线终端替代综测仪,利用现有无线终端无需进行开机注册即可方便准确地获取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并且其自带的器件双工器滤波器可以降低外界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节省了测试成本。
实施例3
参照图7,为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系统的模块示意图,该天线测试系统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天线测试方法,天线测试系统应用于待测无线终端,天线测试系统包括:
待测端监测模块31,用于响应于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一测试信号,第一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测试无线终端进行发送;
待测端测试模块32,用于根据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可选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待测端测试模块32,用于包括下列至少一项:
响应于主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主集天线正常;
响应于分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分集天线正常;
响应于主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并且分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失败,则确定主集天线正常,分集天线异常;
响应于主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失败,并且分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主集天线异常,分集天线正常。
可选地,监测成功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测试信号且第一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在第一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和/或,
监测失败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测试信号且第一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未在第一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可选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待测端测试模块32,用于包括下列至少一项:
响应于主集天线以及分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测试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确定主集天线异常,并且分集天线异常;
响应于主集天线以及分集天线,对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测试无线终端为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接收天线进行测试,标准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
可选地,待测端测试模块32,还用于包括:
响应于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标准测试信号;标准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标准无线终端进行发送;
根据标准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可选地,监测失败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测试信号且第一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未在第一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可选地,天线测试系统还包括:
待测端发送模块33,用于响应于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向测试无线终端发送第二测试信号,第二测试信号用于对发射天线进行测试。
通过上述系统,可以在不使用综测仪的情况下,利用与待测无线终端类型相同的无线终端替代综测仪,利用现有无线终端无需进行开机注册即可方便准确地获取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并且其自带的器件双工器滤波器可以降低外界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节省了测试成本。
实施例4
参照图8,为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系统的模块示意图,该天线测试系统对应于实施例2中的天线测试方法,天线测试系统应用于测试无线终端,天线测试系统包括:
测试端发送模块41,用于响应于测试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向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发送第一测试信号,第一测试信号用于对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可选地,天线测试系统还包括:
测试端监测模块42,用于响应于测试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二测试信号;第二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测试端测试模块43,用于根据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发射天线进行测试。
可选地,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测试端测试模块43,用于包括:
响应于主集天线对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和/或,响应于分集天线对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发射天线正常。
可选地,监测成功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二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二测试信号且第二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在第二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可选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测试端测试模块43,用于包括下列至少一项:
响应于主集天线以及分集天线,对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测试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确定主集天线异常,并且分集天线异常;
响应于主集天线以及分集天线,对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测试无线终端为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发射天线进行测试,标准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
可选地,监测失败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第二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二测试信号且第二测试信号的信号强度未在第二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通过上述系统,可以在不使用综测仪的情况下,利用与待测无线终端类型相同的无线终端替代综测仪,利用现有无线终端无需进行开机注册即可方便准确地获取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并且其自带的器件双工器滤波器可以降低外界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节省了测试成本。
实施例5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用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测试方法。图9显示的电子设备3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参照图9,电子设备300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其可以为服务器设备。电子设备3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0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30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302和处理器301)的总线303。
总线30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储器3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323。
存储器30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324的程序/实用工具325,这样的程序模块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处理器3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0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本公开实施例的天线测试方法。
电子设备3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30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305进行。并且,模型生成的设备3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30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306通过总线303与模型生成的设备3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模型生成的设备3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实施例6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测试方法。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测试方法。
其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公开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测试方法应用于待测无线终端,所述天线测试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测试无线终端进行发送;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包括下列至少一项: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正常;
响应于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分集天线正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并且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失败,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正常,所述分集天线异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失败,并且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异常,所述分集天线正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包括下列至少一项: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确定所述主集天线异常,并且所述分集天线异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所述标准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包括:
响应于所述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标准测试信号;所述标准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所述标准无线终端进行发送;
根据所述标准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成功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且强度在第一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和/或,
监测失败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且强度未在第一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测试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向所述测试无线终端发送第二测试信号,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用于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
7.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无线终端,所述天线测试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测试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向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发送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用于对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测试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测试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二测试信号;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待测无线终端的发射天线进行发送;
根据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包括: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和/或,响应于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为监测成功,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正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包括下列至少一项: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确定所述发射天线异常;
响应于所述主集天线以及所述分集天线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监测结果均为监测失败,若所述测试无线终端为未经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则基于标准无线终端对所述发射天线进行测试,所述标准无线终端为通过天线性能测试的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天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成功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且强度在第二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和/或,
监测失败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信号且强度未在第二信号强度范围以内。
12.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测试系统应用于待测无线终端,所述天线测试系统包括:
待测端监测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待测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通过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监测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由处于工程模式的测试无线终端进行发送;
待测端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的监测状况对所述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13.一种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测试系统应用于测试无线终端,所述天线测试系统包括:
测试端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测试无线终端处于工程模式,向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发送第一测试信号,所述第一测试信号用于对所述待测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进行测试。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用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
16.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
17.一种芯片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组件和芯片,所述芯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
CN202310605349.7A 2023-05-25 2023-05-25 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Pending CN1166472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5349.7A CN116647295A (zh) 2023-05-25 2023-05-25 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5349.7A CN116647295A (zh) 2023-05-25 2023-05-25 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7295A true CN116647295A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39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05349.7A Pending CN116647295A (zh) 2023-05-25 2023-05-25 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72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24050B1 (ko) 이동 전화 검증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1097854A1 (zh) 基于多天线系统的空间射频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US11483725B2 (en) Mobile terminal test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test method
CN110719359A (zh) 终端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US20230259432A1 (en) Testing method and testing device
CN110191483A (zh) 一种用于Wifi模组的性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WO201414942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 data packet signal transceiver
US7795895B2 (en) Loop-back te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C
CN112285439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592165B (zh) 一种测试路由器发送功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09120356A (zh) 一种基于无源rfid的高准确度的射频路损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16647295A (zh) 无线终端的天线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CN117353837A (zh) 一种lora设备射频压力测试方法及系统
EP3503438B1 (en) Test arrangement and test method
CN104244311A (zh) 天馈系统的无源互调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6937319B (zh) 一种无线设备的天线故障自检方法
CN113259022B (zh) 一种接发共用单元用监控方法、单元、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1246511B (zh) 一种通话测试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5764073A (zh) 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12398548A (zh) 发射信号检测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通信终端
CN112887038A (zh) 无线通信设备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11541495A (zh) 一种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转发载荷在轨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005555B (zh) 一种测试lte网络制式下的射频性能的方法
US20190386754A1 (en) Method for testing wireless transceiver
CN108934039B (zh) 一种天馈互调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