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6908A - 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6908A
CN116646908A CN202310360575.3A CN202310360575A CN116646908A CN 116646908 A CN116646908 A CN 116646908A CN 202310360575 A CN202310360575 A CN 202310360575A CN 116646908 A CN116646908 A CN 116646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flexible
trend
curve
distribu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605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46908B (zh
Inventor
徐少山
于洁
陈泽亮
于湛
王振阳
王小享
刘玥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ER
Shenzhe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ER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ER, Shenzhe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CHINA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03605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69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6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6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46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6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包括:S1:确定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和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S2:基于周期供电趋势和周期储电趋势分析出储电节能评估值;S3:对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进行分类获得多个预设类别的柔性负载群,并确定出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S4:基于周期用电趋势和用电调节维度以及周期供电趋势分析出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S5: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获得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用以从储电控制和柔性负载的用电调节两方面,有效准确评估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效力。

Description

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光储直柔配电”是一种新型的配电方式,就是通过调节负载端的实时用电量,进而配合光伏供电端的供电量变化趋势,进而消纳光伏供电端的供电波动,且可根据负载端的储电系统(即蓄电池组或者充电桩等设备组成的系统)的配合,在光伏供电量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储电,并在光伏供电量较低时配合供电端为负载辅助供电,减少了火电在供电系统中的辅助供电量,加大了光电在配电系统的利用率,进而减小动态电力碳排放因子(可以反映出配电端电源中火电占比;当动态因子高时,意味着配电端中的光电发电占比较低,火电占比较高;反之亦然),甚至实现零碳电力系统。
但是,节能用电评估一般利用单位时间内火电占比或者单位时间内火电供电量在节能前后的差值来实现对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的效力评估,但是由于一般的光储直柔配电系统难以获取节能前的配电系统运行量,导致无法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的效力(或程度)评估;即现有技术仅利用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的数据难以准确评估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效力。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用以利用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和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以及柔性负载的周期用电趋势,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控制和柔性负载的用电调节两方面,有效准确评估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相比于同规模的传统的以光电为主、火电为辅的配电系统的节能效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包括:
S1:确定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和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
S2:基于周期供电趋势和周期储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
S3:基于用电调节维度对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进行分类,获得多个预设类别的柔性负载群,并确定出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
S4:基于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和对应的用电调节维度以及周期供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
S5: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获得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
优选的,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1:确定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和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包括:
S101: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的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周期分析,获得评估分析周期;
S102:基于评估分析周期,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同时划分,获得多个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子储电量变化曲线;
S103: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同时,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
优选的,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101: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的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周期分析,获得评估分析周期,包括:
将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的用电量变化曲线当作目标曲线;
基于目标曲线中每个点的数值与所属目标曲线中除对应点以外剩余每个点的数值之间的幅差,生成目标曲线中每个点的第一幅差集合;
在目标曲线中每个点的第一幅差集合中提取任一幅差并汇总,获得多个第二幅差集合;
在所有第二幅差集合中筛选出幅差平均度不小于幅差平均度阈值的第二幅差集合当作第三幅差集合;
基于第三幅差集合确定出评估分析周期。
优选的,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基于第三幅差集合确定出评估分析周期,包括:
基于第三幅差集合中每个幅差对应的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生成时间间隔集合;
对时间间隔平均度最大的时间间隔集合进行去噪,获得去噪时间间隔集合,将去噪时间间隔集合中所有时间间隔的平均值当作对应目标曲线的周期持续时长;
基于每个目标曲线的周期持续时长,确定出供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一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和储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二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以及用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三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
将第一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和第二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以及第三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的最小公倍数对应的时长当作公共周期持续时长;
基于公共周期持续时长确定出评估分析周期。
优选的,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包括:
将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对齐,获得第一曲线组;
将第一曲线组中相同时刻的所有数值点的数值的平均值当作对应时刻的第一趋势表征值,按照时序将第一曲线组中所有第一趋势表征值相连,获得子供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一周期表征曲线,并将第一周期表征曲线当作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
优选的,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包括:
将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对齐,获得第二曲线组;
将第二曲线组中相同时刻的所有数值点的数值的平均值当作对应时刻的第二趋势表征值,按照时序将第二曲线组中所有第二趋势表征值相连,获得子供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二周期表征曲线,并将第二周期表征曲线当作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
优选的,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2:基于周期供电趋势和周期储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包括:
S201:基于曲线峰范围取值比,在周期供电趋势的第一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一峰曲线段,同时,在周期储电趋势的第二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二峰曲线段;
S202:基于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二峰曲线段的第一综合峰值比和第一综合时间段重合比以及最大储电量占比,计算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
优选的,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3:基于用电调节维度对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进行分类,获得多个预设类别的柔性负载群,并确定出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包括:
基于用电调节维度对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进行分类,获得多个预设类别的柔性负载群;
基于评估分析周期对每个柔性负载群中包含的柔性负载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划分,获得多个评估分析周期的子用电量变化曲线;
对柔性负载群中所有柔性负载的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
优选的,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4:基于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和对应的用电调节维度以及周期供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包括:
确定出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和周期供电趋势在对应用电调节维度的重合比;
基于所有柔性负载群的重合比,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
优选的,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5: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获得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包括:
将储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第一总供电量和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的比值,当作储电节能评估值对应的第一节能用电评估权重;
将光伏供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第二总供电量和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的比值,当作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对应的第二节能用电评估权重;
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对应的第一节能用电评估权重以及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和对应的第二节能用电评估权重,计算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值作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参考图1,包括:
S1:确定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和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
S2:基于周期供电趋势和周期储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
S3:基于用电调节维度对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进行分类,获得多个预设类别的柔性负载群,并确定出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
S4:基于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和对应的用电调节维度以及周期供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
S5: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获得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
该实施例中,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即为通过调节负载端的用电量来配合供电端的光伏供电系统的供电量的波动趋势,进而减少火电供电在配电系统中的供电投入,进而实现节能的配电系统;
其中,光”是指建筑表面设置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措施;
“储”是指建筑内的储电、储能(冷、热、气)、充电桩等;
“直”是指建筑内的电力母线由现行的交流供电(AC)改为直流供电(DC);
“柔”是指建筑的柔性用电;也是城市建筑最重要的任务。
该实施例中,光伏供电系统即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用于采用光伏发电的方式为负载端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
该实施例中,周期供电趋势即为光伏供电系统的供电量的变化趋势,采用供电量在(评估分析)周期中的变化曲线表示。
该实施例中,储电系统即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负载端的充电桩或者蓄电池组组成的可储电的系统,储电系统用于在光伏供电系统的供电量较高时进行储电(即存储来自光伏供电系统的电能),在光伏供电系统的供电量较低时为负载端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该实施例中,周期供电趋势即为储电系统的储电量的变化趋势,采用储电量在(评估分析)周期中的变化曲线表示。
该实施例中,储电节能评估值即为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控制方面评估出的、对储电系统的储电控制操作为配电系统产生的节能效力的评估值,即储电控制导致的节能程度的评估值,储电节能评估值越高,表征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控制产生的节能效力越高。
该实施例中,用电调节维度包含数值维度(即通过调节负载设备的运行功率或者用电量等数值来实现对负载设备的用电调节)和时间维度(通过改变负载设备的使用时间或者高功率状态的使用时间来实现对负载设备的用电调节);
可将负载设备按照调节性能和调节方式分为三类:平移延时型(即避开在电力紧缺时段运行,尽可能将设备自行调整到在电力过剩时段用电)、变功率型(即可通过变频或其他方式改变用电功率)、可切断型(即在母线电压降低到预设值后切断,以降低系统用电功率),其中,平移延时型和可切断型的用电调节维度为时间维度,变功率型的用电调节维度为数值维度。
该实施例中,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即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负载端的所有负载设备所形成的区域。
该实施例中,柔性负载即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负载端的可以调节实时用电量的负载设备。
该实施例中,预设类别即为平移延时型、变功率型、可切断型。
该实施例中,柔性负载群即包含同一预设类别的柔性负载的设备群。
该实施例中,周期用电趋势即为柔性负载群中所有负载设备的用电量的变化趋势,采用用电量在(评估分析)周期中的变化曲线表示。
该实施例中,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即为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的用电调节方面评估出的、对柔性负载的用电调节为配电系统产生的节能效力的评估值,即柔性负载的用电调节导致的节能程度的评估值,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越高,表征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的用电调节产生的节能效力越高。
该实施例中,节能用电评估结果即为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相比于同规模的传统的以光电为主、火电为辅的配电系统产生的节能效力的评估结果。
该实施例中,因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效力与储电控制和柔性负载呃用电调节两方面都有直接关系,因此,需要从储电控制和柔性负载呃用电调节两方面来评估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效力,进而实现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效力的准确评估。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和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并基于周期供电趋势和柔性负载的周期用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获得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进而实现了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控制和柔性负载的用电调节两方面,有效准确评估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相比于同规模的传统的以光电为主、火电为辅的配电系统的节能效力。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1:确定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和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参考图2,包括:
S101: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的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周期分析,获得评估分析周期;
S102:基于评估分析周期,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同时划分,获得多个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子储电量变化曲线;
S103: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同时,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
该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即为预设的获取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用电量变化曲线的持续时长。
该实施例中,供电量变化曲线即为表征光伏供电系统的供电量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数值的曲线。
该实施例中,储电量变化曲线即为表征储电系统的储电量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数值的曲线。
该实施例中,用电量变化曲线即为表征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的用电量的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数值的曲线。
该实施例中,周期分析即为分析出供电量变化曲线、储电量变化曲线、用电量变化曲线的评估分析周期的过程。
该实施例中,评估分析周期即为对供电量变化曲线、储电量变化曲线、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周期分析后获得的、后续用于对供电量变化曲线、储电量变化曲线、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同时划分并分析出对应的周期供电趋势、周期储电趋势、周期用电趋势时依据的周期。
该实施例中,子供电量变化曲线即为基于评估分析周期对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划分后获得的曲线,子供电量变化曲线的持续时长为评估分析周期。
该实施例中,子储电量变化曲线即为基于评估分析周期对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划分后获得的曲线,子储电量变化曲线的持续时长为评估分析周期。
该实施例中,趋势分析即为基于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或子储电量变化曲线分析出光伏供电系统的供电量在评估分析周期中的变化趋势和或储电系统的储电量在评估分析周期中的变化趋势的过程。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供电量变化曲线、储电量变化曲线、用电量变化曲线的周期分析、曲线划分、趋势分析,实现对光伏供电系统的供电量和储电系统的储电量以及柔性负载的用电量的变化趋势的周期性的趋势分析,保证了后续趋势对比过程时的持续时长量的统一。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101: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的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周期分析,获得评估分析周期,包括:
将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的用电量变化曲线当作目标曲线;
基于目标曲线中每个点的数值与所属目标曲线中除对应点以外剩余每个点的数值之间的幅差,生成目标曲线中每个点的第一幅差集合;
在目标曲线中每个点的第一幅差集合中提取任一幅差并汇总,获得多个第二幅差集合;
在所有第二幅差集合中筛选出幅差平均度不小于幅差平均度阈值的第二幅差集合当作第三幅差集合;
基于第三幅差集合确定出评估分析周期。
该实施例中,目标曲线即为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用电量变化曲线。
该实施例中,数值即为供电量变化曲线中某个时刻的供电量或者储电量变化曲线中某个时刻的储电量,又或者时用电量变化曲线中某个时刻的用电量。
该实施例中,所属目标曲线即为对应点所在的目标曲线。
该实施例中,幅差即为两个点在所属目标曲线中的数值的差值,例如:供电量变化曲线中A点处的供电量和B点处的供电量的差值。
该实施例中,第一幅差集合即为包含目标曲线中的某个点与目标曲线中剩余每个点之间幅差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第二幅差集合即为包含目标曲线中每个点的第一幅差集合中的一个幅差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幅差平均度的计算方式为:
式中,为第二幅差集合的幅差平均度,n为第二幅差集合中包含的幅差的总数,Δyi为第二幅差集合中包含的第i个幅差,/>为第二幅差集合中的所有幅差的平均值;
基于上述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表征第二幅差集合中幅差数值的平均程度的幅差平均度。
该实施例中,幅差平均度阈值即为用于筛选第三幅差集合时依据的幅差均匀度的筛选阈值。
该实施例中,第三幅差集合即为幅差均匀度不小于幅差均匀度阈值的第二幅差集合。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分析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用电量变化曲线中每个点与所属曲线中剩余点的幅差,并在对所有点的幅差进行任意组合确定出幅差集合中筛选出均匀度较大的几组幅差集合,基于筛选出的幅差集合确定出评估分析周期的划分界限,即实现了通过分析曲线中点之间的数值差值的均匀度实现对变化曲线的周期分析。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基于第三幅差集合确定出评估分析周期,包括:
基于第三幅差集合中每个幅差对应的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生成时间间隔集合;
对时间间隔平均度最大的时间间隔集合进行去噪,获得去噪时间间隔集合,将去噪时间间隔集合中所有时间间隔的平均值当作对应目标曲线的周期持续时长;
基于每个目标曲线的周期持续时长,确定出供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一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和储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二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以及用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三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
将第一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和第二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以及第三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的最小公倍数对应的时长当作公共周期持续时长;
基于公共周期持续时长确定出评估分析周期。
该实施例中,时间间隔集合即包含第三幅差集合中每个幅差对应的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时间间隔平均度的计算方式包括:
式中,为第三幅差集合的时间间隔平均度,m为第三幅差集合中包含的时间间隔的总数,Δtj为第三幅差集合中的第j个时间间隔,/>为第三幅差集合中的所有时间间隔的平均值;
基于上述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表征第三幅差集合中所有幅差对应的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度的时间间隔平均度。
该实施例中,去噪即为去除时间间隔集合中的离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的操作。
该实施例中,去噪时间间隔集合即为对时间间隔均匀度最大的时间间隔集合进行去噪后获得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周期持续时长即为去噪时间间隔集合中所有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也是对目标曲线周期分析后确定出的个性化周期的持续时长。
该实施例中,基于每个目标曲线的周期持续时长,确定出供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一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和储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二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以及用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三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包括:
当目标曲线为供电量变化曲线时,则将对应目标曲线的周期持续时长当作第一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
当目标曲线为储电量变化曲线时,则将对应目标曲线的周期持续时长当作第二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
当目标曲线为用电量变化曲线时,则将对应目标曲线的周期持续时长当作第三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
该实施例中,第一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即为对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周期分析后确定出的个性化周期的持续时长。
该实施例中,第二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即为对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周期分析后确定出的个性化周期的持续时长。
该实施例中,第三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即为对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号走起分析后确定出的个性化周期的持续时长。
该实施例中,公共周期持续时长即为评估分析周期的持续时长。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幅差分析后筛选出第三幅差集合中每个幅差对应的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去噪、求平均,实现了将幅差分析和时间间隔分析结合进而实现对变化曲线的准确的周期分析,再通过求取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用电量变化曲线的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的最小公倍数,使得基于本次求取出的评估分析周期确定出的周期供电趋势和周期用电趋势以及周期储电趋势存在时间维度上的统一性。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包括:
将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对齐,获得第一曲线组;
将第一曲线组中相同时刻的所有数值点的数值的平均值当作对应时刻的第一趋势表征值,按照时序将第一曲线组中所有第一趋势表征值相连,获得子供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一周期表征曲线,并将第一周期表征曲线当作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
该实施例中,第一曲线组即为将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对齐后获得的曲线组。
该实施例中,第一趋势表征值即为第一曲线组中相同时刻的所有数值点的数值的平均值,也是周期供电趋势对应的曲线在对应时刻的取值。
该实施例中,第一周期表征曲线即为按照时序将第一曲线组中所有第一趋势表征值相连后获得的曲线,也是对第一曲线组中包含的曲线求平均后获得的曲线。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基于评估分析周期划分出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对齐后求平均,实现对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的分析,且用曲线表示趋势分析结果更加直观精准。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包括:
将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对齐,获得第二曲线组;
将第二曲线组中相同时刻的所有数值点的数值的平均值当作对应时刻的第二趋势表征值,按照时序将第二曲线组中所有第二趋势表征值相连,获得子供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二周期表征曲线,并将第二周期表征曲线当作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
该实施例中,第二曲线组即为将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对齐后获得的曲线组。
该实施例中,第二趋势表征值即为将第二曲线组中相同时刻的所有数值点的数值的平均值,也是周期储电趋势对应的曲线在对应时刻的取值。
该实施例中,第二周期表征曲线即为按照时序将第二曲线组中所有第二趋势表征值相连后获得的曲线,也是对第二曲线组中包含的曲线求平均后获得的曲线。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基于评估分析周期划分出的子储电量量变化曲线对齐后求平均,实现对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的分析,且用曲线表示趋势分析结果更加直观精准。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2:基于周期供电趋势和周期储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参考图3,包括:
S201:基于曲线峰范围取值比,在周期供电趋势的第一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一峰曲线段,同时,在周期储电趋势的第二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二峰曲线段;
S202:基于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二峰曲线段的第一综合峰值比和第一综合时间段重合比以及最大储电量占比,计算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
该实施例中,曲线峰范围取值比即为确定出的峰曲线段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即峰值)的比值。
该实施例中,基于曲线峰范围取值比,在周期供电趋势的第一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一峰曲线段,同时,在周期储电趋势的第二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二峰曲线段,即为:
将曲线峰范围取值比和周期供电趋势的第一周期表征曲线中的极大值的乘积当作对应曲线峰范围的下限值,确定出距离峰值最近的两个下限值,并将第一周期表征曲线中在两个下限值之间的曲线段当作第一峰曲线段;
将曲线峰范围取值比和周期储电趋势的第二周期表征曲线中的极大值的乘积当作对应曲线峰范围的下限值,确定出距离峰值最近的两个下限值,并将第二周期表征曲线中在两个下限值之间的曲线段当作第二峰曲线段。
该实施例中,第一峰曲线段即为基于曲线峰范围取值比在周期供电趋势的第一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的包含极大值的曲线段。
该实施例中,第二峰曲线段即为基于曲线峰范围取值比在周期储电趋势的第二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的包含极大值的曲线段。
该实施例中,计算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二峰曲线段的第一综合峰值比和第一综合时间段重合比,包括:
基于每个第一峰曲线段在第一周期表征曲线中的排序序数和每个第二峰曲线段在第二周期表征曲线中的排序序数,将每个第一峰曲线段和每个第二峰曲线段进行对应,获得多个峰曲线段组合;
基于所有峰曲线段组合,计算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二峰曲线段的第一综合峰值比和第一综合时间段重合比,包括:
式中,σy.max为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二峰曲线段的第一综合峰值比,b为所有峰曲线段组合的总数,da为第a个峰曲线段组合中的数值点总数,y1ac为第a个峰曲线段组合中的第c个数值点在第a个峰曲线段组合中的第一峰曲线段中的取值,y2ac为第a个峰曲线段组合中的第c个数值点在第a个峰曲线段组合中的第二峰曲线段中的取值;
基于上述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表征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二峰曲线段的取值综合比值的第一综合峰值比;
式中,σt.max为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二峰曲线段的第一综合时间段重合比,ta2max为第a个峰曲线段组合中的第二峰曲线段的终止时间,ta1max为第a个峰曲线段组合中的第一峰曲线段的终止时间,(ta2max,ta1max)min为取ta2max和ta1max中的较小值,ta2min为第a个峰曲线段组合中的第二峰曲线段的起始时间,ta1min为第a个峰曲线段组合中的第一峰曲线段的起始时间,(ta2min,ta1min)max为取ta2min和ta1min中的较大值,Δta1第a个峰曲线段组合中的第一峰曲线段的总持续时长,Δta2为第a个峰曲线段组合中的第二峰曲线段的总持续时长;
其中,当(ta2max,ta1max)min-(ta2min,ta1min)max≥0时,则f((ta2max,ta1max)min-(ta2min,ta1min)max)的取值为(ta2max,ta1max)min-(ta2min,ta1min)max
当(ta2max,ta1max)min-(ta2min,ta1min)max<0时,则f((ta2max,ta1max)min-(ta2min,ta1min)max)的取值为0;
基于上述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二峰曲线段的第一综合时间段重合比。
该实施例中,最大储电量占比即为最大储电量与光伏系统的最大供电量的比值。
该实施例中,基于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二峰曲线段的第一综合峰值比和第一综合时间段重合比以及最大储电量占比,计算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包括:
式中,P1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σcd为最大储电量占比;
基于上述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于峰曲线范围取值比,在周期供电趋势的第一周期表征曲线和周期储电趋势的第二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峰曲线段,并基于峰曲线段之间的第一综合峰值比和第一综合时间段重合比以及最大储电量占比,计算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即通过对周期供电趋势和周期储电趋势中的变化曲线中的极大值所在曲线段的数值维度和时间维度的重合程度,准确评估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
实施例8: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3:基于用电调节维度对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进行分类,获得多个预设类别的柔性负载群,并确定出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包括:
基于用电调节维度对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进行分类,获得多个预设类别的柔性负载群;
基于评估分析周期对每个柔性负载群中包含的柔性负载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划分,获得多个评估分析周期的子用电量变化曲线;
对柔性负载群中所有柔性负载的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
该实施例中,子用电量变化曲线即为基于评估分析周期对每个柔性负载群中包含的柔性负载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划分后获得的曲线,子用电量变化曲线的持续时长即为评估分析周期。
该实施例中,对柔性负载群中所有柔性负载的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包括:
将柔性负载群中所有柔性负载的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对齐,获得第三曲线组;
将第三曲线组中相同时刻的所有数值点的数值的平均值当作对应时刻的第三趋势表征值,按照时序将第三曲线组中所有第三趋势表征值相连,获得子用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三周期表征曲线,并将第三周期表征曲线当作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于用电调节维度对柔性负载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分类后的柔性负载群中的柔性负载在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实现对柔性负载进行分类别周期用电趋势分析,保证了柔性负载端的用电趋势的准确度。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4:基于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和对应的用电调节维度以及周期供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包括:
确定出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和周期供电趋势在对应用电调节维度的重合比;
基于所有柔性负载群的重合比,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
该实施例中,确定出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和周期供电趋势在对应用电调节维度(包括数值维度和时间维度)的重合比,包括:
基于曲线峰范围取值比,在周期供电趋势的第一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一峰曲线段,同时,在周期储电趋势的第三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三峰曲线段;
当对应用电调节维度为数值维度时,则将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三峰曲线段的第二综合峰值比当作对应用电调节维度的重合比,其中,第二综合峰值比与实施例7中的第一综合峰值比的计算方式一致;
当对应用电调节维度为时间维度时,则将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三峰曲线段的第二综合时间段重合比当作对应用电调节维度的重合比,其中,第二综合时间段重合比与实施例7中的第一综合时间段重合比的计算方式一致。
该实施例中,基于所有柔性负载群的重合比,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包括:
将柔性负载群中所有负载设备在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和配电覆盖区域中所有负载设备在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的比值,当作对应柔性负载群的权值;
将所有柔性负载群的重合比和对应的权值的乘积的平均值,当作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于柔性负载群在用电调节维度的重合比,并结合基于柔性负载群的总用电量在配电覆盖区域中所有负载设备的总用电量中的占比确定出的权重,准确计算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实现对柔性负载群的用电调节的准确评估。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S5: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获得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包括:
将储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第一总供电量和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的比值,当作储电节能评估值对应的第一节能用电评估权重;
将光伏供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第二总供电量和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的比值,当作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对应的第二节能用电评估权重;
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对应的第一节能用电评估权重以及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和对应的第二节能用电评估权重,计算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值作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
该实施例中,第一总供电量即为储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供电量。
该实施例中,第一节能用电评估权重即为储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第一总供电量和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的比值,也是储电节能评估值在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值中的占比。
该实施例中,第二总供电量即为光伏供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供电量。
该实施例中,第二节能用电评估权重即为光伏供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第二总供电量和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的比值,也是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在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值中的占比。
该实施例中,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对应的第一节能用电评估权重以及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和对应的第二节能用电评估权重,计算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值作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包括:
将储电节能评估值和对应的第一节能用电评估权重的乘积与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和对应的第二节能用电评估权重的乘积的平均值,当作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值(即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并结合基于储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第一总供电量和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的比值确定出的第一节能用电评估权重和基于光伏供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第二总供电量和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的比值确定出的第二节能用电评估权重,计算出表征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综合节能效力的节能用电评估值作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实现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综合节能效力的准确评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确定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和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
S2:基于周期供电趋势和周期储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
S3:基于用电调节维度对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进行分类,获得多个预设类别的柔性负载群,并确定出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
S4:基于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和对应的用电调节维度以及周期供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
S5: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获得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1:确定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和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包括:
S101: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的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周期分析,获得评估分析周期;
S102:基于评估分析周期,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同时划分,获得多个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子储电量变化曲线;
S103: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同时,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101:对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的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周期分析,获得评估分析周期,包括:
将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光伏供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供电量变化曲线和储电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储电量变化曲线以及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的用电量变化曲线当作目标曲线;
基于目标曲线中每个点的数值与所属目标曲线中除对应点以外剩余每个点的数值之间的幅差,生成目标曲线中每个点的第一幅差集合;
在目标曲线中每个点的第一幅差集合中提取任一幅差并汇总,获得多个第二幅差集合;
在所有第二幅差集合中筛选出幅差平均度不小于幅差平均度阈值的第二幅差集合当作第三幅差集合;
基于第三幅差集合确定出评估分析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三幅差集合确定出评估分析周期,包括:
基于第三幅差集合中每个幅差对应的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生成时间间隔集合;
对时间间隔平均度最大的时间间隔集合进行去噪,获得去噪时间间隔集合,将去噪时间间隔集合中所有时间间隔的平均值当作对应目标曲线的周期持续时长;
基于每个目标曲线的周期持续时长,确定出供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一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和储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二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以及用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三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
将第一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和第二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以及第三个性化周期持续时长的最小公倍数对应的时长当作公共周期持续时长;
基于公共周期持续时长确定出评估分析周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包括:
将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供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对齐,获得第一曲线组;
将第一曲线组中相同时刻的所有数值点的数值的平均值当作对应时刻的第一趋势表征值,按照时序将第一曲线组中所有第一趋势表征值相连,获得子供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一周期表征曲线,并将第一周期表征曲线当作光伏供电系统的周期供电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包括:
将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对齐,获得第二曲线组;
将第二曲线组中相同时刻的所有数值点的数值的平均值当作对应时刻的第二趋势表征值,按照时序将第二曲线组中所有第二趋势表征值相连,获得子供电量变化曲线的第二周期表征曲线,并将第二周期表征曲线当作储电系统的周期储电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2:基于周期供电趋势和周期储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包括:
S201:基于曲线峰范围取值比,在周期供电趋势的第一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一峰曲线段,同时,在周期储电趋势的第二周期表征曲线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二峰曲线段;
S202:基于所有第一峰曲线段和所有第二峰曲线段的第一综合峰值比和第一综合时间段重合比以及最大储电量占比,计算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储电节能评估值。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3:基于用电调节维度对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进行分类,获得多个预设类别的柔性负载群,并确定出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包括:
基于用电调节维度对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柔性负载进行分类,获得多个预设类别的柔性负载群;
基于评估分析周期对每个柔性负载群中包含的柔性负载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划分,获得多个评估分析周期的子用电量变化曲线;
对柔性负载群中所有柔性负载的所有评估分析周期的子用电量变化曲线进行趋势分析,获得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4:基于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和对应的用电调节维度以及周期供电趋势,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包括:
确定出每个柔性负载群的周期用电趋势和周期供电趋势在对应用电调节维度的重合比;
基于所有柔性负载群的重合比,分析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5: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获得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包括:
将储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第一总供电量和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的比值,当作储电节能评估值对应的第一节能用电评估权重;
将光伏供电系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第二总供电量和配电系统覆盖区域在单个评估分析周期中的总用电量的比值,当作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对应的第二节能用电评估权重;
基于储电节能评估值和对应的第一节能用电评估权重以及柔性负载用电调节评估值和对应的第二节能用电评估权重,计算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值作为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结果。
CN202310360575.3A 2023-04-06 2023-04-06 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 Active CN1166469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0575.3A CN116646908B (zh) 2023-04-06 2023-04-06 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0575.3A CN116646908B (zh) 2023-04-06 2023-04-06 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6908A true CN116646908A (zh) 2023-08-25
CN116646908B CN116646908B (zh) 2023-12-19

Family

ID=87623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0575.3A Active CN116646908B (zh) 2023-04-06 2023-04-06 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690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2286A (zh) * 2014-12-02 2015-03-04 山东大学 考虑冷热电联供和储能运行策略的微电网运行优化方法
JP2016173260A (ja) * 2015-03-16 2016-09-29 一般財団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 電池劣化判定装置、組電池、電池劣化判定方法及び電池劣化判定プログラム
US20180052431A1 (en) * 2016-08-18 2018-02-22 Virtual Power Systems, Inc. Datacenter power management using variable power sources
CN113890114A (zh) * 2021-10-14 2022-01-04 东南大学 一种主配用多层级电网灵活调节能力挖掘方法
CN115811043A (zh) * 2022-11-11 2023-03-17 清华大学 基于台区智能终端的新型配电网联邦调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2286A (zh) * 2014-12-02 2015-03-04 山东大学 考虑冷热电联供和储能运行策略的微电网运行优化方法
JP2016173260A (ja) * 2015-03-16 2016-09-29 一般財団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 電池劣化判定装置、組電池、電池劣化判定方法及び電池劣化判定プログラム
US20180052431A1 (en) * 2016-08-18 2018-02-22 Virtual Power Systems, Inc. Datacenter power management using variable power sources
CN113890114A (zh) * 2021-10-14 2022-01-04 东南大学 一种主配用多层级电网灵活调节能力挖掘方法
CN115811043A (zh) * 2022-11-11 2023-03-17 清华大学 基于台区智能终端的新型配电网联邦调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叶茂等: "低碳发展背景下的建筑"光储直柔"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vol. 38, no. 1, pages 32 - 3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6908B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0156B2 (en) Smart-grid adaptive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with power factor optimization and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reduction
Chalise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of remote microgrids considering battery lifetime
US1143127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power distribution
CN110661246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光伏储能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WO2015004893A1 (ja) 電力管理装置、電力管理システム、サーバ、電力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520365B2 (ja) 系統安定化システム、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集中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集中管理装置のプログラム
CN106022530A (zh) 一种电力需求侧柔性负荷有功功率预测方法
JP6522901B2 (ja) 直流配電システム
Jiang et al.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reliability performance of Photovoltaic-battery-based microgrids under different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ies
KR20200005862A (ko)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을 구비한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CN113964872A (zh) 光伏发电储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578706A (zh) 一种基于电网的多层级负荷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6646908B (zh) 基于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节能用电评估方法
Gaetani-Liseo et al. Impacts of supercapacitors on battery lifetime in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DC micro-grid
Gangwar et al. Management of energy storage dispatch in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opendss
CN115099489B (zh) 一种基于最优经济测算的工商业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
KR20190098724A (ko) 지역 기반 에너지 저장 장치의 제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에너지 관리 방법
CN11345205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充电参与火电深度调峰的系统
CN114723278A (zh) 一种考虑光伏储能的社区微电网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6953346A (zh) 一种含钠硫电池的离网型微网能量管理方法
CN110426646A (zh) Soc平衡端点算法电化学储能电站能效指标计算方法
CN112072707A (zh) 一种电热混合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864484B (zh) 多能互补直流微网的功率能量控制方法
CN117239893B (zh) 一种太阳能供电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3972699B (zh) 一种电网尖峰负荷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