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0250A - 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0250A
CN116640250A CN202310617195.3A CN202310617195A CN116640250A CN 116640250 A CN116640250 A CN 116640250A CN 202310617195 A CN202310617195 A CN 202310617195A CN 116640250 A CN116640250 A CN 116640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lefin
reactor
low
liquid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71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克鸿
周颖华
王根林
张留乔
王铖
聂庆超
冯青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ngnong Chem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angnong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angnong Chem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angnong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171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02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0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0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2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4Polymerisation in solution
    • C08F2/06Organic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8Butenes
    • C08F210/10Isobut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低碳烯烃通入反应器后升温升压,达到反应温度和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加入反应器内,发生聚合反应;将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回收低碳烯烃,剩余物料固液分离,得到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本发明通过低碳气态烯烃与功能单体的加压反应,实现两者同链交替共聚,采用非均相聚合方式,提高单体浓度及原料利用率,通过工艺参数调整合成不同分子量的烯烃功能聚合物,反应效率高;本发明后处理工艺简单,易于分离纯化,溶剂及未反应原料可循环使用,提高原料转化率和产物收率;所述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节约能耗,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聚合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烯烃功能聚合物作为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工程塑料扩链、高性能复合材料、尼龙浸润、油墨分散、微囊化以及过滤膜成膜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受到极大关注。烯烃功能聚合物的分子链上存在大量活性基团,可与多种官能团反应,例如与尼龙制品的端羟基或端氨基反应,提高尼龙分子量,提升力学性能,调节尼龙的粘度值;除此之外,烯烃功能聚合物可用于微胶囊的制备,在农药、香料、药物领域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烯烃功能聚合物的合成原料主要是烯烃和功能单体,目前可使用的聚合方法有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和沉淀聚合,前两者都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稳定剂,稳定剂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的方式残留在聚合物粒子上,对其性能产生影响;而沉淀聚合虽不需要加入稳定剂,但传统沉淀聚合体系中聚合单体浓度较低,造成聚合效率不高,因而需要对聚合方法进行改进。
根据烯烃功能聚合物合成原料种类中烯烃或功能单体种类的不同,需要采用相应的合成工艺。CN 101235117A公开了一种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反应的方法,该方法在氮气保护下将单体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引发剂有机过氧化物或偶氮化合物,溶解在介质中,与60~90℃条件下反应0.25~12h,得到聚合物微球的分散体系。CN 102212166A公开了一种双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反应的新方法,该方法同样是在氮气保护下,将单体和引发剂加入到有机介质中溶解,并于60~90℃反应2~12h,得到交替共聚物单分散微球的自稳定分散体系,再经离心分离并烘干得到双环戊二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白色固体。
上述专利中均是以马来酸酐为功能单体,与烯烃进行聚合,但所用烯烃通常为C4以上的烯烃,且通常为二烯烃、环烯烃、异构烯烃等液态烯烃,却并未涉及到C4以下的气态烯烃的聚合反应。CN 113388123A公开了一种高粘度尼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混合尼龙盐预聚物和烯烃-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进行缩聚反应,制备高粘度尼龙,该方法中使用的烯烃-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虽然可选择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交替共聚物等,但对于低碳烯烃合成该共聚物的工艺方法却并未明确。
综上所述,对于烯烃功能聚合物的合成,尤其是C4以下的低碳烯烃与功能单体的聚合,还需要根据原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合成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并简化分离工艺,降低原料及工艺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低碳气态烯烃与功能单体的加压反应,实现两者的同链交替共聚,并采用非均相聚合的方式,提高单体浓度及原料利用率,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合成不同分子量的烯烃功能聚合物,反应效率高;反应后处理工艺简单,易于分离纯化,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反应器后升温升压,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加入反应器内,发生聚合反应;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出料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
本发明中,对于烯烃功能聚合物的合成,烯烃和功能单体的选择对聚合物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发明选择低碳气态烯烃与液态的功能单体反应,两者相态的不同使其与烯烃和功能单体均为液态时难度相对较大,且低碳气态烯烃通常不含侧链,与液态烯烃相比反应难度较大,本发明通过加压反应以及非均相聚合的方式,提高单体浓度及反应速率,提高原料转化率和产物收率,实现气态烯烃单体与功能单体的同链交替共聚,并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合成不同分子量的烯烃功能聚合物;聚合完成后可直接得到相对稳定的乳状分散体系,后处理工艺简单,易于分离纯化;所述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原料可循环使用,节约能耗,成本较低,绿色环保。
本发明中采用连续进料的方式,可以提高引发剂浓度,降低聚合压力,缩短聚合时间,提高单体转化率,同时溶剂可回收套用,优势明显;本发明中有反应原料连续加入反应器中,因而反应器中的反应连续发生,但反应后的物料间歇进行后处理,因而烯烃功能聚合物并非是连续合成的。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低碳烯烃包括乙烯、丙烯、丁烯或丁二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乙烯和丙烯的组合,丙烯和丁烯的组合,乙烯、丙烯和丁烯的组合等,其中所述丁烯包括1-丁烯、2-丁烯或异丁烯等同分异构体。
优选地,步骤(1)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将反应器抽真空后通保护气置换,所述保护气可选择氮气或惰性气体。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釜、管式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或沸腾床反应器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管式反应器包括水平管式反应器、立管式反应器、盘管式反应器或U形管式反应器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微通道反应器包括气液固三相催化微反应器。
本发明中,上述反应器种类的选择是基于反应器能否强化聚合过程的混合、传质和传热过程,例如采用微通道反应器时,传热传质效率高,反应条件控制精准。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功能单体包括马来酸酐、马来酰亚胺或马来酸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马来酸酐和马来酰亚胺的组合,马来酰亚胺和马来酸的组合,马来酸酐、马来酰亚胺和马来酸的组合等。
优选地,步骤(1)所述引发剂包括偶氮类化合物和/或过氧化物类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偶氮类化合物包括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环己基甲腈或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戊腈的组合,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庚腈的组合,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的组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异庚腈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过氧化物类化合物包括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异丁酰、过氧化二(2,4-二氯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新庚酸叔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过氧化二(十六烷基)二碳酸酯、过氧化新癸酸叔戊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已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双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过氧化2-乙基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碳酸双十四烷基酯、过氧化醋酸叔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过氧化二叔丁酯、过氧化环己基磺酰乙酰、过氧化新癸酸1,1,3,3-四甲基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3-甲氧基丁酯或过氧化特戊酸1,1,3,3-四甲基丁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过氧化二苯甲酰和过氧化十二酰的组合,过氧化二苯甲酰和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组合,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和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的组合等。
优选地,步骤(1)所述溶剂包括有机烷酸酯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或芳烃类化合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有机烷酸酯类化合物和烷烃类化合物的组合,烷烃类化合物和芳烃类化合物的组合,有机烷酸酯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和芳烃类化合物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有机烷酸酯类化合物的通式为其中,R1为H、C1-C20的烷烃基或C6-C10的芳烃基中的任意一种,R2为C1-C20的烷烃基或C6-C10的芳烃基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烷酸酯类化合物包括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异丁酯、甲酸戊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戊酯、乙酸异戊酯、乙酸苄酯、乙酸苯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丙酸丁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酸丙酯、丁酸丁酯、丁酸异丁酯、丁酸异戊酯、异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异戊酸异戊酯、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苯甲酸丙酯、苯甲酸丁酯、苯甲酸异戊酯、苯乙酸甲酯、苯乙酸乙酯、苯乙酸丙酯、苯乙酸丁酯或苯乙酸异戊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组合,甲酸丙酯和乙酸乙酯的组合,乙酸乙酯、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烷烃类化合物包括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正戊烷、正辛烷或正癸烷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环己烷和正己烷的组合,正己烷和正庚烷的组合,正己烷和正庚烷的组合,环己烷、正己烷和正庚烷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芳烃类化合物包括苯、甲苯、乙苯或二甲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苯和乙苯的组合,苯和甲苯的组合,甲苯和乙苯的组合,乙苯和二甲苯的组合,苯、乙苯和二甲苯的组合等。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01~0.2):1,例如0.001:1、0.005:1、0.01:1、0.05:1、0.1:1、0.15:1或0.2:1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0.001~0.03):1。
优选地,步骤(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2~50):1,例如2:1、5:1、10:1、20:1、25:1、30:1、35:1、40:1或50:1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2~10):1。
优选地,步骤(1)所述原料液加入到反应器前先进行除杂、预热。
本发明中,所述原料液在进料前需要先进行预热,以保证体系内单体的充分溶解且不析出;同时预热温度不易过高,造成引发剂过早分解消耗。而对于原料液的形成,需要对组分混合,混合后若是存在未溶杂质,需先采用过滤等操作除去未溶杂质。
优选地,步骤(1)所述原料液通过输送泵加压后匀速泵入反应器中。
本发明中,所述原料液连续通入,待达到停留时间后出料,以保证反应的连续进行,反应出料再进行后续的分离及精馏过程。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50~150℃,例如50℃、60℃、70℃、75℃、80℃、90℃、100℃、110℃、120℃或15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70~120℃。
优选地,步骤(1)所述聚合反应的压力为0.1~10MPa,例如0.1MPa、0.5MPa、1MPa、3MPa、5MPa、6MPa、8MPa或10MPa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2~8MPa。
优选地,步骤(1)所述原料液的进料时间为0.1~10h,例如0.1h、0.5h、1h、2h、3h、4h、5h、6h、8h或10h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步骤(1)所述原料液的停留时间为0.1~15h,例如0.1h、0.5h、1h、3h、5h、6h、8h、10h、12h或15h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步骤(1)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气固液分离过程中排出低碳烯烃,并用保护气置换,所述保护气可选择氮气或惰性气体。
优选地,步骤(2)回收低碳烯烃后的剩余物料以固液方式进行出料。
优选地,所述排出的低碳烯烃经过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所述加压后的压力在上述反应压力范围内选择。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固液分离的方法包括倾析、过滤或离心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倾析和过滤的组合,过滤和离心的组合,倾析、过滤和离心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过滤包括重力过滤、真空过滤或加压过滤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过滤采用的过滤器包括常压过滤器、真空过滤器或加压式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剩余物料采用保护气进行压滤,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
优选地,所述洗涤采用步骤(1)中的溶剂进行,此外也可使用醚类化合物,所述醚类化合物包含C1-C10饱和醚类化合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乙醚和/或或丙醚。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0~150℃,例如30℃、40℃、50℃、60℃、70℃、80℃、90℃、100℃、110℃或12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80~120℃。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时间为1~72h,例如1h、6h、12h、18h、24h、30h、36h、42h、48h、54h、60h、66h或72h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24~72h。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压力为0.1~101kPa,例如0.1kPa、1kPa、10kPa、20Pa、40kPa、60kPa、80kPa或101kPa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1~10kPa。
优选地,步骤(2)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粒径为10~50μm,例如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或50μ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液相物料进行分离,得到的回收溶剂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液相物料还可以不经分离直接回用,用于原料液的配制或作为洗涤溶剂。
优选地,步骤(3)所述液相物料分离的方法包括蒸馏、膜分离、洗涤或萃取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蒸馏和膜分离的组合,蒸馏和萃取的组合,蒸馏、膜分离和洗涤的组合等,优选为蒸馏。
优选地,所述回收溶剂返回步骤(1)和/或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或洗涤滤饼。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反应器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包括乙烯、丙烯、丁烯或丁二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釜、管式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或沸腾床反应器中任意一种,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加入反应器内,所述功能单体包括马来酸酐、马来酰亚胺或马来酸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引发剂包括偶氮类化合物和/或过氧化物类化合物,所述溶剂包括有机烷酸酯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或芳烃类化合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01~0.2):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2~50):1,所述原料液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器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50~150℃,压力为0.1~10MPa,进料时间为0.1~10h,停留时间为0.1~15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所述气固液分离过程中排出剩余的低碳烯烃,并用保护气进行置换,排出的低碳烯烃经过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以固液方式出料并进行固液分离,所述剩余物料采用保护气进行压滤,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粒径为10~50μm;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分离,所述分离的方法包括蒸馏、膜分离、洗涤或萃取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得到的回收溶剂返回步骤(1)和/或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或洗涤滤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低碳气态烯烃与功能单体的加压反应,实现两者的同链交替共聚,并采用非均相聚合的方式,提高单体浓度及原料利用率,并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合成不同分子量的烯烃功能聚合物,反应效率高;
(2)本发明聚合完成后可直接得到相对稳定的乳状分散体系,后处理工艺简单,易于分离纯化,原料可循环使用,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产物收率;
(3)本发明所述方法采用连续进料的方式,相比于间歇聚合,实现了聚合反应器的连续工作,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缩短了总工艺流程时间;
(4)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实现反应体系设备的全封闭,在低碳烯烃循环过程中可避免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反应体系;
(5)本发明所述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节约能耗,成本较低,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反应器后升温升压,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加入反应器内,发生聚合反应;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出料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
以下为本发明典型但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微通道反应器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为乙烯,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通氮气置换,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泵入反应器内,所述功能单体为马来酸酐,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所述溶剂为乙酸异戊酯,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1: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5:1,所述原料液预热后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器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00℃,压力为6MPa,进料时间为0.1h,总停留时间为0.1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同时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采用三合一过滤器氮气压滤,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洗涤所用溶剂为正己烷,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0℃,时间为10h,压力为101kPa,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后的塔顶馏分为回收的各组分溶剂,分别返回步骤(1)和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洗涤滤饼。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反应釜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为乙烯,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通氮气置换,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泵入反应釜内,所述功能单体为马来酸酐,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溶剂为体积比1:1的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1: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20:1,所述原料液预热后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釜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70℃,压力为4MPa,进料时间为8h,总停留时间为10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同时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采用三合一过滤器氮气压滤,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洗涤所用溶剂为乙酸丁酯,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20℃,时间为48h,压力为50kPa,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后的塔顶馏分为回收的各组分溶剂,分别返回步骤(1)和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洗涤滤饼。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反应釜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为异丁烯,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通氮气置换,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泵入反应釜内,所述功能单体为马来酸酐,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庚腈,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6: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8:1,所述原料液预热后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釜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90℃,压力为3.5MPa,进料时间为5h,总停留时间为7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同时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采用三合一过滤器氮气压滤,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洗涤所用溶剂为乙酸乙酯,所述干燥的温度为60℃,时间为24h,压力为20kPa,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蒸馏分离,蒸馏后的塔顶馏分为回收溶剂,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流化床反应器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为丙烯,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通氩气置换,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泵入流化床反应器内,所述功能单体为马来酰亚胺,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溶剂为体积比1:1的苯和二甲苯,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06: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10:1,所述原料液预热后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器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20℃,压力为10MPa,进料时间4h,总停留时间为6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同时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采用三合一过滤器氩气压滤,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洗涤所用溶剂为环己烷,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10℃,时间为24h,压力为1kPa,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后的塔顶馏分为回收的各组分溶剂,分别返回步骤(1)和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洗涤滤饼。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管式反应器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为乙烯,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通氩气置换,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泵入管式反应器内,所述功能单体为马来酸,所述引发剂为摩尔比1:1的偶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十二酰,所述溶剂为二甲苯,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2: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40:1,所述原料液预热后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器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50℃,压力为3MPa,进料时间10h,总停留时间为15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同时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采用常压过滤器过滤分离,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洗涤所用溶剂为二甲苯,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20℃,时间为12h,压力为10kPa,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蒸馏分离,蒸馏后的塔顶馏分为回收溶剂,返回步骤(1)和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洗涤滤饼。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反应釜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为乙烯,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通氮气置换,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泵入反应釜内,所述功能单体为马来酸酐,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所述溶剂为体积比5:1的乙酸丁酯和乙酸乙酯,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08: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10:1,所述原料液预热后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釜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10℃,压力为6MPa,进料时间3h,总停留时间为5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同时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采用常压过滤器过滤分离,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洗涤所用溶剂为丙醚,所述干燥的温度为50℃,时间为36h,压力为70kPa,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后的塔顶馏分为回收的各组分溶剂,分别返回步骤(1)和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洗涤滤饼。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反应釜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为丙烯,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通氮气置换,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泵入反应釜内,所述功能单体为马来酸酐,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环己基甲腈,所述溶剂为正辛烷,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15: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30:1,所述原料液预热后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釜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0℃,压力为3.5MPa,进料时间为7h,总停留时间为10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步骤(2)和步骤(3)的操作参照实施例4。
根据上述实施例1-7中的原料单体及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测试,计算功能单体的转化率、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收率及酸酐值,并对聚合物的粒径及重均分子量进行测试及计算,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7中聚合反应的结果数据
由表1可知,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通过调整聚合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投料比、时间、溶剂质量比等,功能单体的转化率可达到98%以上,而聚合物收率也均可达到93%以上,聚合物的酸酐值在63.5%以上,平均粒径在12~22μm范围内,粒径范围在10~50μm左右,重均分子量可控制在60000左右。在聚合过程中,温度越高,引发剂分解越快,体系内单体自由基与引发剂自由基偏低,聚合度低,产品分子量越低;聚合过程压力越高,提高单体自由基比例,产品分子量越高。同时,引发剂投料比,溶剂投料量,进料时间等参数对聚合效果影响极大。
以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调控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还可以实现不同分子量烯烃功能聚合物的合成,以下为本发明在合成不同分子量烯烃功能聚合物的典型但非限制性补充实施例: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管式反应器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为乙烯,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通氮气置换,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泵入管式反应器内,所述功能单体为马来酸酐,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溶剂为乙酸异戊酯,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2: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20:1,所述原料液预热后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器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50℃,压力为1MPa,进料时间4h,总停留时间为6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同时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采用常压过滤器过滤分离,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洗涤所用溶剂为正己烷,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0℃,时间为16h,压力为30kPa,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后的塔顶馏分为回收的各组分溶剂,分别返回步骤(1)和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洗涤滤饼。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管式反应器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为乙烯,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通氮气置换,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泵入管式反应器内,所述功能单体为马来酸酐,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溶剂为乙酸异戊酯,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1: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10:1,所述原料液预热后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器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20℃,压力为3MPa,进料时间5h,总停留时间为8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同时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采用常压过滤器过滤分离,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洗涤所用溶剂为乙酸异戊酯,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40℃,时间为36h,压力为60kPa,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蒸馏分离,蒸馏后的塔顶馏分为回收溶剂,返回步骤(1)和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洗涤滤饼。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管式反应器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为乙烯,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通氮气置换,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泵入管式反应器内,所述功能单体为马来酸酐,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溶剂为乙酸异戊酯,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08: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3:1,所述原料液预热后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器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80℃,压力为6MPa,进料时间6h,总停留时间为8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同时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采用常压过滤器过滤分离,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洗涤所用溶剂为二甲苯,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00℃,时间为60h,压力为101kPa,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后的塔顶馏分为回收的各组分溶剂,分别返回步骤(1)和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洗涤滤饼。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管式反应器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为乙烯,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通氮气置换,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泵入管式反应器内,所述功能单体为马来酸酐,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溶剂为乙酸异戊酯,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1: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5:1,所述原料液预热后通过输送泵加压泵入反应器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70℃,压力为4.5MPa,进料时间为8h,总停留时间为10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同时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采用常压过滤器过滤分离,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洗涤所用溶剂为乙醚,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0℃,时间为8h,压力为80kPa,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精馏分离,精馏后的塔顶馏分为回收的各组分溶剂,分别返回步骤(1)和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洗涤滤饼。
根据上述实施例8-11中的原料单体及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测试,计算功能单体的转化率、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收率及酸酐值,并对聚合物的粒径及重均分子量进行测试及计算,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8-11中聚合反应的结果数据
由表2可知,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在功能单体的转化率、聚合物收率均未有明显降低的前提下,通过调控适当的工艺参数,可以制得重均分子量在10000~150000的烯烃功能聚合物。
综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低碳气态烯烃与功能单体的加压反应,实现两者的同链交替共聚,并采用非均相聚合的方式,提高单体浓度及原料利用率,并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合成不同分子量的烯烃功能聚合物,反应效率高;本发明聚合完成后可直接得到相对稳定的乳状分散体系,后处理工艺简单,易于分离纯化,原料可循环使用,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产物收率;所述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节约能耗,成本较低,绿色环保。
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方法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步骤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反应器后升温升压,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加入反应器内,发生聚合反应;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首先经气固液分离,回收低碳烯烃,排出的低碳烯烃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出料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低碳烯烃包括乙烯、丙烯、丁烯或丁二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1)所述低碳烯烃通入前,先将反应器抽真空后通保护气置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釜、管式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或沸腾床反应器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管式反应器包括水平管式反应器、立管式反应器、盘管式反应器或U形管式反应器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微通道反应器包括气液固三相催化微反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功能单体包括马来酸酐、马来酰亚胺或马来酸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1)所述引发剂包括偶氮类化合物和/或过氧化物类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偶氮类化合物包括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环己基甲腈或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过氧化物类化合物包括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异丁酰、过氧化二(2,4-二氯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或过氧化新庚酸叔丁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1)所述溶剂包括有机烷酸酯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或芳烃类化合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有机烷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其中R1为H、C1-C20的烷烃基或C6-C10的芳烃基中的任意一种,R2为C1-C20的烷烃基或C6-C10的芳烃基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烷烃类化合物包括正己烷、环己烷、正戊烷、正庚烷、正辛烷或正癸烷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芳烃类化合物包括苯、甲苯、乙苯或二甲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01~0.2):1,优选为(0.001~0.03):1;
优选地,步骤(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2~50):1,优选为(2~10):1;
优选地,步骤(1)所述原料液加入到反应器前先进行除杂、预热;
优选地,步骤(1)所述原料液通过输送泵加压后匀速泵入反应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50~150℃,优选为70~120℃;
优选地,步骤(1)所述聚合反应的压力为0.1~10MPa,优选为2~8MPa;
优选地,步骤(1)所述原料液的进料时间为0.1~10h;
优选地,步骤(1)所述原料液的停留时间为0.1~15h;
优选地,步骤(1)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气固液分离过程中排出低碳烯烃,并用保护气置换;
优选地,步骤(2)回收低碳烯烃后的剩余物料以固液方式进行出料;
优选地,所述排出的低碳烯烃经过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固液分离的方法包括倾析、过滤或离心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过滤包括重力过滤、真空过滤或加压过滤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剩余物料采用保护气进行压滤,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破碎;
优选地,所述洗涤采用步骤(1)中的溶剂进行;
优选地,所述洗涤采用的溶剂还包括醚类化合物,所述醚类化合物包括C1-C10饱和醚类化合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乙醚和/或丙醚;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0~150℃,时间为1~72h,压力为0.1~101kPa;
优选地,步骤(2)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粒径为10~5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液相物料进行分离,得到的回收溶剂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
优选地,所述液相物料分离的方法包括蒸馏、膜分离、洗涤或萃取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蒸馏;
优选地,所述回收溶剂返回步骤(1)和/或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或洗涤滤饼。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碳烯烃通入反应器后升温升压,所述低碳烯烃包括乙烯、丙烯、丁烯或丁二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釜、管式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或沸腾床反应器中任意一种,达到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后,将功能单体、引发剂和溶剂配制成的原料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加入反应器内,所述功能单体包括马来酸酐、马来酰亚胺或马来酸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引发剂包括偶氮类化合物和/或过氧化物类化合物,所述溶剂包括有机烷酸酯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或芳烃类化合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引发剂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0.001~0.2):1,所述溶剂与功能单体的质量比为(2~50):1,所述原料液通过输送泵加压后匀速泵入反应器中,发生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50~150℃,压力为0.1~10MPa,进料时间为0.1~10h,停留时间为0.1~15h,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低碳烯烃维持压力;
(2)将步骤(1)聚合反应后的体系先经气固液分离,所述气固液分离过程中排出剩余的低碳烯烃,并用保护气进行置换,排出的低碳烯烃经过加压后返回步骤(1)再次使用,剩余物料以固液方式出料并进行固液分离,所述剩余物料采用保护气进行压滤,得到的滤饼洗涤、干燥后后破碎,得到固相烯烃功能聚合物和液相物料,所述烯烃功能聚合物为微球状颗粒,粒径为10~50μm;
(3)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行分离,所述分离的方法包括蒸馏、膜分离、洗涤或萃取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得到的回收溶剂返回步骤(1)和/或步骤(2)再次使用,用于配制原料液和/或洗涤滤饼。
CN202310617195.3A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Pending CN1166402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7195.3A CN116640250A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7195.3A CN116640250A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0250A true CN116640250A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18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7195.3A Pending CN116640250A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02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6030A1 (en) Process for ethylene oligomerization to produce alpha-olefins
CN114870901B (zh) 用于烯烃氢甲酰化的双亚磷酸酯聚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3513119A (ja) 高反応性ポリイソブテンの製法
US9051399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ar group-containing olefin copolymers
JPS58113138A (ja) 線状オレフイン生成物の製造法
CN116640250A (zh) 一种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CN116693726A (zh) 一种基于烯烃功能聚合物制备阻垢剂的方法
CN104744201B (zh) 通过多侧线变压型管式反应器合成乙叉降冰片烯的方法
US3415898A (en) Polyolefin hydrogenation process
CN116640249A (zh) 一种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并联产烷烃的方法
CN116640251A (zh) 一种由混合气体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CN110818830B (zh) 一种含偕胺肟基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640248A (zh) 一种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CN116693725A (zh) 一种基于烯烃功能聚合物制备胶黏剂的方法
CN116789881A (zh) 一种等离子体引发合成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CN116715791A (zh) 一种基于烯烃功能聚合物制备玻璃纤维浸润剂的方法
CN116496439A (zh) 一种合成高分子量烯烃功能聚合物的方法
US3679637A (en) Cationic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carbazole
CN116751324A (zh) 一种基于烯烃功能聚合物的用途
US3093626A (e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CN114450316A (zh) 烯烃聚合方法
CN116751323A (zh) 一种烯烃功能聚合物作为粘接剂制备电极浆料的方法
CN118307697A (zh) 一种烯烃功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190110959A (ko) 벤투리 관이 결합된 이젝터를 이용한 에틸렌의 올리고머화 방법
CN113214417B (zh) 一种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聚丙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