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2982A - 唤醒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唤醒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2982A
CN116632982A CN202310886576.1A CN202310886576A CN116632982A CN 116632982 A CN116632982 A CN 116632982A CN 202310886576 A CN202310886576 A CN 202310886576A CN 116632982 A CN116632982 A CN 116632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wake
signal
switch
awake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65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熠
叶伏明
郭茂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865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329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32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2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唤醒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该唤醒电路包括第一唤醒源和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一唤醒源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唤醒源被配置为在执行对被唤醒模块的唤醒操作的情况下,向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发送第一唤醒信号;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被唤醒模块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唤醒信号转换为第二唤醒信号,并向所述被唤醒模块发送所述第二唤醒信号,以通过所述第二唤醒信号唤醒所述被唤醒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在所述被唤醒模块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被唤醒模块进行有效唤醒的同时,降低被唤醒模块的元件损坏几率。

Description

唤醒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唤醒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设备中通常集成有需要在某些情况下自动唤醒的模块,而唤醒这些模块通常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唤醒源,二是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在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
相关技术中,在唤醒源向被唤醒模块输入唤醒信号的过程中,若唤醒源输入的唤醒信号所对应的电参数值过高,则可能会损坏被唤醒模块中的元件;若唤醒源输入的唤醒信号所对应的电参数值过低,则又可能会导致无法有效唤醒被唤醒模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唤醒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其能对被唤醒模块进行有效唤醒的同时,降低被唤醒模块的元件损坏几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唤醒电路,包括:第一唤醒源和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一唤醒源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唤醒源被配置为在执行对被唤醒模块的唤醒操作的情况下,向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发送第一唤醒信号;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被唤醒模块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唤醒信号转换为第二唤醒信号,并向所述被唤醒模块发送所述第二唤醒信号,以通过所述第二唤醒信号唤醒所述被唤醒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在所述被唤醒模块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信号转换模块,并将信号转换模块设置于第一唤醒源与被唤醒模块之间,使得第一唤醒源输出的第一唤醒信号能够通过信号转换模块转换为第二唤醒信号,这样,由于第二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是与被唤醒模块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的值,那么无论第一唤醒信号是否有效,都可以通过信号转换模块将其转换为能够有效唤醒被唤醒模块的第二唤醒信号,保证唤醒信号始终有效。因此,可以使得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不会过低,进而能够有效唤醒被唤醒模块,同时也不会因为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过高而导致被唤醒模块中的元件损坏,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能够实现对被唤醒模块进行有效唤醒的同时,降低被唤醒模块的元件损坏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电路还包括参考电源;所述参考电源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连接,在所述信号转换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唤醒源发送的所述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参考电源与所述被唤醒模块之间通过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导通。通过设置参考电源,且与信号转换模块连接,可以使信号转换模块将第一唤醒信号统一转换成参考电源所提供的唤醒信号,如此,只要参考电源提供的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在被唤醒模块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就可以使得输出至被唤醒模块的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不会过低也不会过高,从而能够实现对被唤醒模块进行有效唤醒的同时,降低被唤醒模块的元件损坏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唤醒源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参考电源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被唤醒模块连接;在所述开关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唤醒源发送的所述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参考电源与所述被唤醒模块之间通过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导通。通过设置开关控制模块控制参考电源与被唤醒模块之间导通,可以将输出的唤醒信号统一转换为由参考电源提供,这样,只要参考电源提供的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在被唤醒模块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就可以使得输出至被唤醒模块的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不会过低也不会过高,从而能够实现对被唤醒模块进行有效唤醒的同时,降低被唤醒模块的元件损坏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唤醒源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参考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被唤醒模块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可以实现在第一唤醒源输出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第一开关模块可以导通,进而通过第一开关模块控制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使得参考电源能够连接至被唤醒模块,输出电参数值在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的第二唤醒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限流模块和第二限流模块;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唤醒源连接,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限流模块和第二限流模块,可限制流经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电流,降低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被大电流烧坏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包括:下拉模块和上拉模块;所述下拉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下拉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上拉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上拉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通过设置下拉模块和上拉模块可以稳定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控制端的输入信号,同时起到限流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场效应管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场效应管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还包括单向导通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单向导通模块和所述被唤醒模块依次串联;所述单向导通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向所述被唤醒模块的方向单向导通。通过在开关控制模块与被唤醒模块之间设置单向导通模块,可以防止唤醒信号电流倒流,以保护唤醒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电路还包括第二唤醒源;所述第二唤醒源与所述被唤醒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唤醒源被配置为在执行对被唤醒模块的唤醒操作的情况下,向所述被唤醒模块发送第三唤醒信号,以通过所述第三唤醒信号唤醒所述被唤醒模块,其中,所述第三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在所述被唤醒模块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通过将能够输出有效唤醒信号的第二唤醒源直接连接被唤醒模块,而将无法输出有效唤醒信号的唤醒源经由信号转换模块与被唤醒模块连接,可以为多样化的唤醒源提供个性化的连接方式,提高唤醒电路的鲁棒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电路还包括分压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唤醒源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被唤醒模块连接。通过设置分压模块,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出的唤醒信号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降低被唤醒模块的元件损坏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唤醒源的数量为多个。这样,只要多个第一唤醒源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唤醒源向信号转换模块输入唤醒信号,均可实现对被唤醒模块的有效唤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唤醒模块包括电源芯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被唤醒模块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唤醒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唤醒模块包括电源芯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功能模块;所述电源芯片与所述功能模块连接,所述电源芯片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唤醒电路发送的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功能模块供电。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电池管理系统;
10、唤醒电路,20、被唤醒模块,30、功能模块;
11、第一唤醒源,12、信号转换模块,13、参考电源,14、第二唤醒源,15、分压模块;
121、开关控制模块,122、单向导通模块;
1211、第一开关模块,1212、第二开关模块,1213、第一限流模块,1214、第二限流模块,1215、下拉模块,1216、上拉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电子设备中唤醒源通常是与被唤醒模块直接连接的,通过唤醒源向被唤醒模块输入唤醒信号,来唤醒该被唤醒模块。但是,电子设备中唤醒源的种类通常较多,不同唤醒源向被唤醒模块输入的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若唤醒源输入的唤醒信号所对应的电参数值过高,则可能会损坏待唤醒模块中的元件;若唤醒源输入的唤醒信号所对应的电参数值过低,则又可能会导致无法有效唤醒被唤醒模块。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唤醒源与被唤醒模块之间设置信号转换模块,使得唤醒源输出的唤醒信号能够通过信号转换模块转换为具有统一电参数值的唤醒信号,由于该转换后的唤醒信号所具有的电参数值被预先设置于与被唤醒模块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因此,转换后的唤醒信号不会过低也不会过高,进而能够在有效唤醒被唤醒模块的同时,不至于损坏被唤醒模块中的元件,降低了被唤醒模块的元件损坏几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唤醒电路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设备的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中。例如,用电设备的BMS中通常会设置有SBC(System Basis Chip,基础电源芯片),而SBC作为BMU(Battery Management Unit,电池管理单元)上绝大多数功能模块的供电来源,能够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向这些功能模块供电。SBC具有休眠和唤醒两种状态,而唤醒SBC通常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唤醒源,二是输入SBC的唤醒信号的电压大于有效唤醒电压阈值。
基于此,为了能够在有效唤醒SBC的同时,降低SBC的元件损坏几率,可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用于唤醒BMS中的SBC(System Basis Chip,基础电源芯片),也即,在SBC唤醒源与SBC之间设置信号转换模块。这样,使得SBC唤醒源输出的唤醒信号能够通过信号转换模块转换为具有统一电压值的唤醒信号,这样,由于输入至SBC的唤醒信号的电压值是大于有效唤醒电压阈值的,且统一设置的电压值也不会太高,因此,可以在有效唤醒SBC的同时又不至于损坏SBC中的元件,降低SBC中元件被损坏的几率。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进行详细介绍。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唤醒电路10包括:第一唤醒源11和信号转换模块12。
第一唤醒源11与信号转换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唤醒源11被配置为在执行对被唤醒模块20的唤醒操作的情况下,向信号转换模块12发送第一唤醒信号。
信号转换模块12的输出端与被唤醒模块20连接,信号转换模块12被配置为将第一唤醒信号转换为第二唤醒信号,并向被唤醒模块20发送第二唤醒信号,以通过第二唤醒信号唤醒被唤醒模块20,其中,第二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在被唤醒模块20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
这里,第一唤醒源11可以是能够控制唤醒被唤醒模块20的模块或装置,第一唤醒源11与被唤醒模块20相对应。例如,被唤醒模块20为SBC的情况下,第一唤醒源11可以是用于控制唤醒该SBC的模块。
示例性地,该第一唤醒源11在被触发执行对被唤醒模块20的唤醒操作的情况下,也即需要唤醒被唤醒模块20的情况下,可向信号转换模块12发送第一唤醒信号。其中,第一唤醒信号可以是电压信号,也可以是电流信号,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第一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可以是被唤醒模块20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外的值,也可以是被唤醒模块20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的值,也即第一唤醒源11可以是不满足唤醒电参数值要求的唤醒源,也可以是满足唤醒电参数值要求的唤醒源。这里,电参数值可以是电压值,也可以是电流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信号转换模块12可以是用于对唤醒信号进行电参数值转换的模块。例如,在第一唤醒信号为电压信号的情况下,电参数值可以是电压值,信号转换模块12可以是能够进行电平转换的电平转换电路,相应地,转换后得到的第二唤醒信号也可以为电压信号;在第一唤醒信号为电流信号的情况下,电参数值可以是电流值,信号转换模块12可以是能够进行电流转换的电流转换电路,相应地,转换后得到的第二唤醒信号也可以为电流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被唤醒模块20可以包括电源芯片。
这里,电源芯片例如可以是SBC。
以SBC唤醒源唤醒SBC的应用场景为例,在一些例子中,在SBC唤醒源需要唤醒SBC的情况下,可向SBC唤醒源连接的电平转换电路输入高电平信号,作为唤醒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可对该唤醒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使转换后的唤醒信号的电压值在有效唤醒电压的区间范围内,从而使得无论SBC唤醒源是否是满足唤醒电压要求的唤醒源,其最终用于唤醒SBC的唤醒信号均能置于有效唤醒电压的区间范围内,进而实现对SBC的有效唤醒。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唤醒源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第一唤醒源11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唤醒电路10中不同的第一唤醒源11之间可并联,且每个第一唤醒源11均与信号转换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这样,只要多个第一唤醒源1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唤醒源11向信号转换模块12输入唤醒信号,均可实现对被唤醒模块的有效唤醒。
如此,通过设置信号转换模块,并将信号转换模块设置于第一唤醒源与被唤醒模块之间,使得第一唤醒源输出的第一唤醒信号能够通过信号转换模块转换为第二唤醒信号,这样,由于第二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是与被唤醒模块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的值,那么无论第一唤醒信号是否有效,都可以通过信号转换模块将其转换为能够有效唤醒被唤醒模块的第二唤醒信号,保证唤醒信号始终有效。因此,可以使得第二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不会过低,进而能够有效唤醒被唤醒模块,同时也不会因为电参数值过高而导致被唤醒模块中的元件损坏,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能够实现对被唤醒模块进行有效唤醒的同时,降低被唤醒模块的元件损坏几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唤醒电路10还包括参考电源13;参考电源13与信号转换模块12连接,在信号转换模块12接收到第一唤醒源11发送的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参考电源13与被唤醒模块20之间通过信号转换模块12导通。
这里,参考电源13可以是能够产生有效唤醒信号的电源,该参考电源13所产生的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经后端分压后可位于与被唤醒模块20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例如,若被唤醒模块20的有效唤醒电压为大于4V,则参考电源13的电压值可设置为4V至12V中的任一值。如此,通过将信号转换模块12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信号转换模块12导通参考电源13与被唤醒模块20,即可实现将第一唤醒源11输出的第一唤醒信号转为统一由参考电源13输出的第二唤醒信号。
基于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信号转换模块12可以包括:开关控制模块121。
开关控制模块121的控制端与第一唤醒源11连接,开关控制模块121的第一端与参考电源13连接,开关控制模块121的第二端与被唤醒模块20连接。
在开关控制模块121接收到第一唤醒源发送的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参考电源13与被唤醒模块20之间通过开关控制模块121导通。
这里,开关控制模块121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一唤醒源发送的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参考电源13与被唤醒模块20之间导通。
示例性地,开关控制模块121可以是具有开关控制功能的模块,其可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这三个连接端。其中,控制端可用于连接控制信号源,例如可连接第一唤醒源11,第一端和第二端可分别用于连接需要选择性导通的模块,例如可分别用于连接参考电源13和被唤醒模块20。开关控制模块121在接收到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可控制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也即导通参考电源13与被唤醒模块20。
以SBC唤醒源唤醒SBC的应用场景为例,在一些例子中,在SBC唤醒源需要唤醒SBC的情况下,可向SBC唤醒源连接的电平转换电路输入高电平信号,作为第一唤醒信号,电平转换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模块在接收到该第一唤醒信号后,可控制参考电源与SBC导通,使参考电源提供的高电平信号经后端分压后输出为第二唤醒信号,从而使得无论SBC唤醒源是否是满足唤醒电压要求的唤醒源,其最终用于唤醒SBC的唤醒信号均能置于有效唤醒电压的区间范围内,进而实现对SBC的有效唤醒。
这样,通过设置开关控制模块控制参考电源与被唤醒模块之间导通,可以将输出的唤醒信号统一转换为由参考电源提供,这样,只要参考电源提供的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在被唤醒模块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就可以使得输出至被唤醒模块的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不会过低也不会过高,从而能够实现对被唤醒模块进行有效唤醒的同时,降低被唤醒模块的元件损坏几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开关控制模块12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211和第二开关模块1212。
第一开关模块1211的控制端与第一唤醒源11连接,第一开关模块1211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模块1212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模块1211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开关模块1212的第一端与参考电源13连接,第二开关模块1212的第二端与被唤醒模块20连接。
这里,第一开关模块1211和第二开关模块1212可以是具有可控的开关功能的开关器件,其分别可具有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这三个连接端。示例性地,该第一开关模块1211可以包括三极管或场效应管中的任意一种,该第二开关模块1212可以包括三极管或场效应管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块1211可以为NPN型三极管,第二开关模块1212可以为PNP型三极管。第一开关模块1211的控制端可以为基极,第一端可以为集电极,第二端可以为发射极。第二开关模块1212的控制端可以为基极,第一端可以为发射极,第二端可以为集电极。
示例性地,在第一开关模块1211接收到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第一开关模块12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使得第二开关模块1212的控制端接地,第二开关模块1212可以在其控制端接地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也即控制参考电源13与被唤醒模块20导通。这样,在第一唤醒源11输出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第一开关模块1211导通,第二开关模块1212也导通,从而可控制参考电源13与被唤醒模块20导通,达到信号转换的目的。
以SBC唤醒源唤醒SBC的应用场景为例,在一些例子中,在SBC唤醒源输出高电平信号的情况下,第一开关模块导通,第二开关模块也导通,从而使得参考电源与SBC之间导通,参考电源提供的高电平信号经后端分压后输出为第二唤醒信号,该第二唤醒信号的电压值被配置在有效唤醒电压的区间范围内,进而可以实现对SBC的有效唤醒。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可以实现在第一唤醒源输出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第一开关模块可以导通,进而通过第一开关模块控制第二开关模块导通,使得参考电源能够连接至被唤醒模块,输出电参数值在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的第二唤醒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关控制模块121还可以包括:第一限流模块1213和第二限流模块1214。
第一限流模块1213的第一端与第一唤醒源11连接,第一限流模块1213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模块1211的控制端连接。
第二限流模块1214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模块121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限流模块1214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模块1212的控制端连接。
这里,第一限流模块1213和第二限流模块1214可以是具有对电流限流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器件,例如,第一限流模块1213可以包括一个限流电阻,第二限流模块1214也可包括一个限流电阻。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限流模块和第二限流模块,可限制流经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电流,降低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被大电流烧坏的几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关控制模块121还可以包括:下拉模块1215和上拉模块1216。
下拉模块1215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模块1211的控制端连接,下拉模块1215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模块1211的第二端连接。
上拉模块1216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模块1212的第一端连接,上拉模块1216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模块1212的控制端连接。
这里,下拉模块1215可以是能够将第一开关模块1211的控制端的电平向低电平方向拉的一个或多个器件,例如下拉模块1215可以包括一个下拉电阻。上拉模块1216可以是能够将第二开关模块1212的控制端的电平向高电平方向拉的一个或多个器件,例如上拉模块1216可以包括一个上拉电阻。
这样,通过设置下拉模块和上拉模块可以稳定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控制端的输入信号,同时起到限流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信号转换模块12还可以包括单向导通模块122;开关控制模块121、单向导通模块122和被唤醒模块20依次串联;单向导通模块122被配置为控制开关控制模块121向被唤醒模块20的方向单向导通。
这里,单向导通模块122可以包括能够单向导通的器件,例如可以包括一个二极管,该二极管可控制电流从开关控制模块121向被唤醒模块20的方向单向流通。
这样,通过在开关控制模块与被唤醒模块之间设置单向导通模块,可以防止唤醒信号电流倒流,以保护唤醒电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唤醒电路10还可以包括第二唤醒源14;第二唤醒源14与被唤醒模块20连接,第二唤醒源14被配置为在执行对被唤醒模块20的唤醒操作的情况下,向被唤醒模块20发送第三唤醒信号,以通过第三唤醒信号唤醒被唤醒模块20,其中,第三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在被唤醒模块20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
这里,第二唤醒源14可以是能够直接输出满足唤醒电参数值要求的唤醒信号的唤醒源。也即,第二唤醒源14输出的唤醒信号满足被唤醒模块20的唤醒电参数值要求。
示例性地,该第二唤醒源14在被触发执行对被唤醒模块20的唤醒操作的情况下,也即需要唤醒被唤醒模块20的情况下,可直接向连接的被唤醒模块20发送第三唤醒信号,该第三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可以是被唤醒模块20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的值。其中,第三唤醒信号可以是电压信号,也可以是电流信号,在此不作限定。
这样,通过将能够输出有效唤醒信号的第二唤醒源直接连接被唤醒模块,而将无法输出有效唤醒信号的唤醒源经由信号转换模块与被唤醒模块连接,可以为多样化的唤醒源提供个性化的连接方式,提高唤醒电路的鲁棒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唤醒电路10还可以包括分压模块15。分压模块15的第一端分别与信号转换模块12的输出端和第二唤醒源14连接,分压模块15的第二端与被唤醒模块20连接。
这里,分压模块15可以包括具有分压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器件,例如可包括一个分压电阻。
这样,通过设置分压模块,可以降低输出至被唤醒模块的唤醒信号的电压值,使最终输出的唤醒信号的电压值不会过高而损坏被唤醒模块中的元件,从而进一步提高输出的唤醒信号的稳定性,降低被唤醒模块的元件损坏几率。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下面结合图8,举一些具体例子,以便更清楚地描述整个方案。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唤醒电路10可包括第一唤醒源11、信号转换模块12、第二唤醒源14和分压模块15,第一唤醒源11可以包括输出的唤醒信号的电压不满足有效唤醒电压要求的唤醒源,第二唤醒源14可以包括输出的唤醒信号的电压满足有效唤醒电压要求的唤醒源。该第一唤醒源11和第二唤醒源14可以是SBC唤醒源。分压模块15可以包括分压电阻R5。另外,被唤醒模块20可以是SBC。
信号转换模块12中可包括开关控制模块121、参考电源13和单向导通模块122。其中,参考电源13可以包括电源VCC,单向导通模块122可以包括二极管。
开关控制模块12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211、第二开关模块1212、第一限流模块1213、第二限流模块1214、下拉模块1215和上拉模块1216。其中,第一开关模块1211可以包括NPN型三极管Q1,第二开关模块1212可以包括PNP型三极管Q2,第一限流模块1213可以包括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模块1214可以包括限流电阻R2,下拉模块1215可以包括下拉电阻R3,上拉模块1216可以包括上拉电阻R4。
示例性地,若任一第一唤醒源11向信号转换模块12输入唤醒信号,也即高电平,则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的基极被拉至低电平,三极管Q2导通,电源VCC输出的电压经导通的三极管Q2输出。此时,信号转换模块12输出至被唤醒模块20的电压为电源VCC与三极管Q2、二极管、分压电阻R5的电压降的差值,该差值在有效唤醒电压区间范围内。如此,与信号转换模块12电连接的所有第一唤醒源11输入的唤醒信号的电压,均会转换为该差值。如此,可使任意唤醒源所提供的唤醒信号的输入电压均能用于实现对被唤醒模块20的有效唤醒,同时,也不会因为输入电压过高而损坏被唤醒模块20中的元件。
另外,若任一第二唤醒源14输出唤醒信号,则经分压电阻R5的分压后,输出的唤醒信号的电压值在有效唤醒电压区间范围内。如此,可使任意满足唤醒电压要求的唤醒源所输出的唤醒信号,无需经过信号转换模块12即可直接用于实现对被唤醒模块20的有效唤醒,同时,也不会因为输入电压过高而损坏被唤醒模块20中的元件。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电池管理系统100可以包括唤醒电路10和被唤醒模块20,其中,唤醒电路10可以是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唤醒电路10,被唤醒模块20可以是能够被唤醒电路10控制唤醒的模块。例如,在被唤醒模块20包括SBC的情况下,唤醒电路10可以包括能够控制唤醒SBC的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被唤醒模块20可以包括电源芯片,电池管理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功能模块30。其中,电源芯片与功能模块30连接,电源芯片被配置为在接收到唤醒电路10发送的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向功能模块30供电。这里,功能模块30可以是电池管理系统100中具有某些功能的模块,例如电压采样模块、电流采样模块等。这些功能模块30可以由相应的电源芯片供电。这里,电源芯片例如可以是SBC。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唤醒源和信号转换模块;
所述第一唤醒源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唤醒源被配置为在执行对被唤醒模块的唤醒操作的情况下,向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发送第一唤醒信号;
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被唤醒模块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唤醒信号转换为第二唤醒信号,并向所述被唤醒模块发送所述第二唤醒信号,以通过所述第二唤醒信号唤醒所述被唤醒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在所述被唤醒模块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电路还包括参考电源;
所述参考电源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连接,在所述信号转换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唤醒源发送的所述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参考电源与所述被唤醒模块之间通过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开关控制模块;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唤醒源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参考电源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被唤醒模块连接;
在所述开关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唤醒源发送的所述第一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参考电源与所述被唤醒模块之间通过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唤醒源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参考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被唤醒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限流模块和第二限流模块;
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唤醒源连接,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包括:下拉模块和上拉模块;
所述下拉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下拉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上拉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上拉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场效应管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场效应管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还包括单向导通模块;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单向导通模块和所述被唤醒模块依次串联;
所述单向导通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向所述被唤醒模块的方向单向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电路还包括第二唤醒源;
所述第二唤醒源与所述被唤醒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唤醒源被配置为在执行对被唤醒模块的唤醒操作的情况下,向所述被唤醒模块发送第三唤醒信号,以通过所述第三唤醒信号唤醒所述被唤醒模块,其中,所述第三唤醒信号的电参数值在所述被唤醒模块对应的有效唤醒区间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电路还包括分压模块;
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唤醒源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被唤醒模块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唤醒源的数量为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唤醒模块包括电源芯片。
13.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唤醒模块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唤醒电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唤醒模块包括电源芯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功能模块;
所述电源芯片与所述功能模块连接,所述电源芯片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唤醒电路发送的唤醒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功能模块供电。
CN202310886576.1A 2023-07-19 2023-07-19 唤醒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66329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6576.1A CN116632982A (zh) 2023-07-19 2023-07-19 唤醒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6576.1A CN116632982A (zh) 2023-07-19 2023-07-19 唤醒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2982A true CN116632982A (zh) 2023-08-22

Family

ID=87597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6576.1A Pending CN116632982A (zh) 2023-07-19 2023-07-19 唤醒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3298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08700A1 (en) * 1997-02-10 2003-11-06 Robert Mores System for the tranmission of data
CN110497821A (zh) * 2019-08-20 2019-11-26 江西恒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唤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363462U (zh) * 2019-06-12 2020-04-2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的电池管理系统多输入唤醒控制电路
CN113212246A (zh) * 2021-06-07 2021-08-06 山东爱德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ms系统
CN216816805U (zh) * 2021-09-08 2022-06-24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唤醒电路、检测电路、控制引导电路、芯片及车辆
CN115837861A (zh) * 2022-10-24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ms休眠唤醒电路、方法、bms和用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08700A1 (en) * 1997-02-10 2003-11-06 Robert Mores System for the tranmission of data
CN210363462U (zh) * 2019-06-12 2020-04-2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的电池管理系统多输入唤醒控制电路
CN110497821A (zh) * 2019-08-20 2019-11-26 江西恒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唤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12246A (zh) * 2021-06-07 2021-08-06 山东爱德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ms系统
CN216816805U (zh) * 2021-09-08 2022-06-24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唤醒电路、检测电路、控制引导电路、芯片及车辆
CN115837861A (zh) * 2022-10-24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ms休眠唤醒电路、方法、bms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7694B2 (en) Wireless earphone and wireless earphone and charging box assembly
WO2021027391A1 (zh) 唤醒电路与可充电设备
US11093018B2 (en) Sleep-wake control circuit for battery powered electronic device
US6509767B2 (en) Wake-up circuit
WO2024088014A1 (zh) Bms休眠唤醒电路、方法、bms和用电设备
US10601519B2 (en) Receiver circuit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receiver system
CN112009306A (zh) 一种交流充电cp信号的唤醒和休眠电路
CN215705794U (zh) 一种充电接口唤醒电路
US10019022B2 (en) Level shifting module and power circuit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level shifting module
CN116632982A (zh) 唤醒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
WO2023143182A1 (zh) 可单串独立工作的串联电池组自均衡装置及自均衡电芯
CN211653439U (zh) 一种按键唤醒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5862167U (zh) 低功耗电路及基于汽车电子硬线唤醒的低功耗控制系统
CN113296444B (zh) 开关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294683A (zh) 无线耳机以及无线耳机与充电盒组
CN113212246A (zh) 一种bms系统
CN219018791U (zh) 一种按键检测和电平检测的分时复用电路
CN210298095U (zh) 一种低功耗车载待机电路
CN103904373A (zh) 一种电池电流管理装置
CN220273515U (zh) 车辆触发唤醒的电源管理电路
CN220067254U (zh) 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及电机唤醒电路
CN218489499U (zh) 电源唤醒系统
CN220682146U (zh) 交流充电导引电路和车辆
WO2023216853A1 (zh) 控制器和车辆
CN214929515U (zh) 一种唤醒电路、pcb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