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2172A - 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2172A
CN116632172A CN202310771765.4A CN202310771765A CN116632172A CN 116632172 A CN116632172 A CN 116632172A CN 202310771765 A CN202310771765 A CN 202310771765A CN 116632172 A CN116632172 A CN 116632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ance
slurry
active material
negative electrode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717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马勇
郑军华
李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717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321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32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21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6Electrodes based on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本申请的负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以及包覆于活性材料表面的包覆层,包覆层包括第一物质,第一物质具有伯氨基团;第一物质中的伯氨基团至少部分与第二物质连接;第二物质包括邻苯二酚基团。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二物质分散到溶剂中,得到第一浆料;向第一浆料中加入活性材料,得到第二浆料;向第二浆料中加入第一物质,得到第三浆料;第三浆料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负极材料。本申请通过包覆层包覆活性材料,能够抑制活性材料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负极材料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改善电池长期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常用负极材料,其较低的比容量限制了其作为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的应用。硅基负极材料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但是硅基材料在嵌锂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体积膨胀。由此,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随着嵌锂脱锂的进行,硅基材料颗粒巨大体积膨胀产生的内应力,会引起活性颗粒的开裂破碎甚至粉化、活性颗粒表面固态电解质(SEI)膜的不断破裂-重生,导致活性物质失效和活性锂损耗,电池容量迅速衰减,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以及包覆于所述活性材料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第一物质,所述第一物质具有伯氨基团;所述伯氨基团至少部分与第二物质连接;
所述第二物质具有邻苯二酚基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物质中的邻苯二酚基团至少部分与第三物质连接,所述第三物质包括1,4-苯二硼酸、1,3-苯二硼酸和硼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性材料包括硅单质、硅碳复合物、硅氧化合物、硅氮化合物和硅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质包括聚乙烯亚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物质包括邻苯二酚、没食子酸、单宁酸、槲皮素、鞣花酸、绿原酸、原儿茶酸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覆层与所述活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40~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性材料的粒径为100nm~2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100nm~90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质的分子量为8000~20000D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质与第二物质的质量比为(2~15):(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的质量比为(2~15):(2~10):1。
相应地,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上述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二物质分散到溶剂中,得到第一浆料;
向所述第一浆料中加入所述活性材料,得到第二浆料;
向所述第二浆料中加入所述第一物质,得到第三浆料;
所述第三浆料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所述负极材料。
相应地,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上述的负极材料或如上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负极材料。
相应地,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二次电池。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本申请的负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以及包覆于活性材料表面的包覆层,包覆层包括第一物质,第一物质具有伯氨基团;第一物质中的伯氨基团至少部分与第二物质接合;第二物质包括邻苯二酚基团。本申请的负极材料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够更好的抑制硅基材料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改善电池长期循环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用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作为标示使用,并没有强加数字要求或建立顺序。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一个范围的型式存在;应当理解,以一范围型式的描述仅仅是因为方便及简洁,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硬性限制;因此,应当认为所述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单一数值。例如,应当认为从1到6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子范围,例如从1到3,从1到4,从1到5,从2到4,从2到6,从3到6等,以及所数范围内的单一数字,例如1、2、3、4、5及6,此不管范围为何皆适用。另外,每当在本文中指出数值范围,是指包括所指范围内的任何引用的数字(分数或整数)。
负极活性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随着嵌锂脱锂的进行,颗粒体积膨胀产生的内应力导致活性物质失效和活性锂损耗,现有技术常用聚合物作为包覆层抑制其膨胀,但是若聚合物主体结构偏刚性,缺乏柔韧性和自修复性,则包覆层聚合物抗疲劳性差,不能满足硅基材料长期循环要求。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改善负极材料体积膨胀,提高电池长期循环性能的负极材料。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以及包覆于活性材料表面的包覆层,包覆层包括第一物质,第一物质具有伯氨基团;伯氨基团至少部分与第二物质连接;第二物质具有邻苯二酚基团。
本申请中的“连接”是指原子之间用于相互连接或相互作用的化学键,例如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等。
本申请中具有伯氨基团的聚合物与含有邻苯二酚基团的第二物质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或席夫碱生成反应,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从而形成包覆活性物质的聚合物的骨架,该聚合物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够更好地抑制活性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物质包括聚乙烯亚胺。聚乙烯亚胺具有强韧性,可以更好地抑制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物质的分子量为8000~20000D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物质的分子量是指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w),如当第一物质的分子量为800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8000、19000、20000中的任意值或者任意两值组成的范围。本申请的第一物质的分子量在该范围内,可以更好地提高包覆层的包覆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物质包括邻苯二酚、没食子酸、单宁酸、槲皮素、鞣花酸、绿原酸、原儿茶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中通过第一物质连接含有邻苯二酚基团的第二物质,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韧性,增加聚合物对活性物质体积膨胀的抑制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物质与第二物质的质量比为(2~15):(2~10)。如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的质量比为(2~8):(2~9)、(2~8):(2~6)、(3~8):(2~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物质与第二物质的质量比为1:1、1:2、1:3、1:4、1:5、7.5:1、7:1、6:1、5:1、4:1、3:1、2:1、5:3、4:3中的任意值或者任意两值组成的范围。本申请的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的质量比在该范围内,可以提升聚合物的韧性,增加聚合物对活性材料的包覆性能,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物质中的邻苯二酚基团至少部分与第三物质连接,第三物质包括1,4-苯二硼酸、1,3-苯二硼酸和硼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在聚合物中引入硼酸可以与邻苯二酚结构形成可逆的硼酸酯键,在聚合物内部形成动态化学交联点。由于硼酸酯键具有可逆性,且聚合物内部还存在大量的氢键作用、Π-Π相互作用和配位作用,在活性材料颗粒嵌锂产生较大膨胀应力时,包覆层可以通过动态硼酸酯键、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的断裂消散应力,待脱锂后聚合物中的硼酸酯键、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又可以重新形成,使包覆层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从而在电池长期循环中有效维持硅基负极材料的完整性,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包覆层中,聚乙烯亚胺分子间的氢键、聚乙烯亚胺与含邻苯二酚基团的化合物之间的氢键、含邻苯二酚基团的化合物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硼酸酯基团和聚乙烯亚胺之间的B-N配位作用,使得包覆层具有自修复功能,改善了活性材料的长期循环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的质量比为(2~15):(2~10):1。如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的质量比为(2~8):(2~9):1、(2~8):(2~6):1、(3~8):(2~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的质量比为2:2:1、2:4:1、2:5:1、2:6:1、2:10:1、15:2:1、10:2:1、6:2:1、4:2:1中的任意值或者任意两值组成的范围。本申请的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的质量比在该范围内,聚合物具有更优地抗疲劳性能,从而在电池长期循环中有效维持活性材料的完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层的质量以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的总质量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性材料包括硅单质、硅碳复合物、硅氧化合物、硅氮化合物和硅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层与活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40~200)。如包覆层与活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40、1:50、1:60、1:70、1:80、1:90、1:100、1:110、1:120、1:130、1:140、1:150、1:160、1:170、1:180、1:190、1:200中的任意值或者任意两值组成的范围。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活性材料的质量计,包覆层与活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中的任意值或者任意两值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性材料的粒径为100nm~20μm。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活性材料的粒径为100nm、200nm、500nm、1000nm、1.5μm、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5μm、20μm中的任意值或者任意两值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层的厚度为100nm~900nm。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层的厚度(nm)为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中的任意值或者任意两值组成的范围。本申请的包覆层在该范围内具有更好地包覆效果,当包覆层包覆过薄时,包覆不均匀,难以形成完整包覆,对活性材料膨胀抑制效果差,活性材料与电解液间副反应严重,循环衰减严重。当包覆层包覆过厚时,活性材料的克容量降低,同时锂离子穿透包覆层的阻抗增大,极化严重,容量衰减快。
本申请的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物质分散到溶剂中,得到第一浆料;
向第一浆料中加入活性材料,得到第二浆料;
向第二浆料中加入第一物质,得到第三浆料;
第三浆料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负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分散到溶剂中,得到第一浆料;
向第一浆料中加入活性材料,得到第二浆料;
向第二浆料中加入第一物质,得到第三浆料;
第三浆料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负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溶剂包括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惰性气氛是指惰性非氧化氛围,如氮气或者氩气氛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雾干燥采用的仪器为喷雾干燥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极片,负极极片包括上述的负极材料或上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负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极片还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可以为铜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电池还包括正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具体实施时,将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等组装成二次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正极材料、导电剂以及粘结剂。具体实施时,将上述的正极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以及溶剂搅拌均匀,经过过筛、涂布、辊压、分条和裁片等工序制成正极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镍钴锰酸锂等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剂的种类没有限制,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导电剂。导电剂的实例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天然石墨、人造石墨、Super P导电炭黑、乙炔黑、针状焦、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上述正极导电剂可单独使用或任意组合使用。
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制造中使用的粘结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在涂布法的情况下,只要是在电极制造时使用的液体介质中可溶解或分散的材料即可。粘结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氟化聚偏二氟乙烯等。上述粘结剂可单独使用或任意组合使用。
用于形成正极浆料的溶剂的种类没有限制,只要是能够溶解或分散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的溶剂即可。用于形成正极浆料的溶剂包括水系溶剂和有机系溶剂中的任一种。水系溶剂包括但不限于:水、醇与水的混合介质等。有机系溶剂包括但不限于:己烷、苯、甲苯、二甲苯、吡啶、丙酮、四氢呋喃(THF)、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解液包括锂盐、有机溶剂和成膜添加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锂(LiBF4)或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中的一种以上。锂盐占电解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如锂盐占电解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0%、11%、11.5%、12%、12.5%、13%、13.5%、14%、14.5%、15%中的任意值或其中任意两值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乙烯脂(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甲乙酯(EMC)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膜添加剂选自氯磺酰异氰酸酯(CSI)或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成膜添加剂占电解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1%~1%。如成膜添加剂占电解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1%、0.2%、0.3%、0.5%、0.6%、0.7%、0.8%、0.9%、1%中的任意值或其中任意两值组成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膜聚可以为聚丙烯、聚乙烯隔膜或聚乙烯和聚丙烯组成的复合隔膜。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作为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用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备用电源、电机、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电动工具、家庭用大型蓄电池等。
实施例1:
负极材料的制备:
将第三物质硼酸和第二物质邻苯二酚分散到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分散均匀,得到第一浆料,硼酸和邻苯二酚质量比为1:6。
向第一浆料中加入活性材料氧化亚硅(Dv50:6um),继续搅拌1~2小时,得到第二浆料,活性材料与硼酸的质量比为1000:1。
向第二浆料中加入第一物质聚乙烯亚胺(分子量10000Da),继续搅拌3~5小时,得到第三浆料,聚乙烯亚胺与硼酸的质量比为3:1。
将第三浆料转移至喷雾干燥机中,在氩气气氛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硅基负极活性材料。
实施例2~4: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调整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的用量,具体参数详见表1。
实施例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三物质硼酸替换为1,4-苯二硼酸,具体参数详见表1。
实施例6: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二物质邻苯二酚替换为单宁酸,具体参数详见表1。
实施例7: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二物质邻苯二酚替换为没食子酸,具体参数详见表1。
实施例8: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调整第一物质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20000Da,具体参数详见表1。
实施例9: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三物质硼酸替换为苯硼酸。
实施例1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调整第一物质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并且调整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具体参数详见表1。
实施例1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调整第一物质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并且调整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具体参数详见表1。
实施例1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不加入第三物质硼酸,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将第二物质邻苯二酚分散到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分散均匀,得到第一浆料。
向第一浆料中加入活性材料氧化亚硅,继续搅拌1~2小时,得到第二浆料,活性材料与邻苯二酚的质量比为1000:6。
向第二浆料中加入第一物质聚乙烯亚胺(分子量10000Da),继续搅拌3~5小时,得到第三浆料,聚乙烯亚胺与邻苯二酚的质量比为3:6。
将第三浆料转移至喷雾干燥机中,在氩气气氛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硅基负极活性材料。
对比例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邻苯二酚替换为苯酚,具体参数详见表1。
对比例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物质替换为分子量为10000Da的聚乙烯,具体参数详见表1。
扣式电池制作:
制备负极极片。将实施例1~12或对比例1~2制备的负极材料、炭黑和粘结剂聚丙烯酸(PAA)以70:15:15的重量比混合,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均匀的浆料。随后将浆料通过刮刀法浇铸在铜箔(厚度为9μm)上,并在70℃下烘干后。进行冷压、切边、裁片,之后在100℃真空条件下干燥12h,得到负极极片。
在充满惰性气体的手套箱中组装2025型扣式半电池,其中H2O和O2的含量均低于0.1ppm。以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PP/PE作为隔膜,采用1M LiPF6(EC:DEC:DMC=1:1:1vol%)+8% FEC(氟代碳酸乙烯酯)作为电解液。
性能测试:
循环性能测试
将上述制备的电池每组各取3块,通过以下步骤对电池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并计算电池的放电容量保持率。
首先,在25℃的环境中,先0.5C放电到5mV,0.05C放电到5mV,0.02C放电到5mV,0.01C放电到5mV,后0.1C充电到1.5V,并记录下首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和充电比容量。然后进行50次的放电和充电循环,记录第每次的充电比容量。根据下述公式:
首次库伦效率(%)=首次循环充电比容量/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100
循环容量保持率(%)=第50次循环比容量/首次循环比容量*100
计算各组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后的平均容量保持率,如表2所示。
负极极片满嵌状态厚度膨胀率测试
测量装配电池前负极极片的厚度,记为D0。将装配的电池在25℃环境中,先0.1C放电到5mV,0.02C放电到5mV,使负极极片处于满嵌状态。拆解电池,测试满嵌状态的负极极片的厚度,记为D1。根据下述公式:
厚度膨胀率(%)=(D1-D0)/D0*100
计算负极极片满嵌状态下厚度膨胀率,如表2所示。
表1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在硅基材料表面设置有包覆层,该包覆层具有自修复功能,有助于减小活性材料膨胀引起的体积效应,且其自修复特性赋予了活性材料更优越的抗疲劳性。包覆层也有助于抑制硅基材料与电解液间的副反应,从而有助于改善材料的长期循环稳定性。
从实施例1-8和对比例1-2进行比较,相同情况下,对比例1和对比例2由于第一物质或第二物质只具有单一反应官能团,无法形成有效的聚合物包覆层,因此无法有效抑制体积膨胀。
从实施例1-8和实施例12可以看出,聚合物中引入硼酸,形成具有可逆硼酸酯键的包覆层,可以增加聚合物的抗疲劳性能,进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从实施例1-8和实施例9可以看出,当第三物质苯硼酸具有单一反应基团,无法形成具有可逆硼酸酯键的聚合物包覆层,因此抑制体积膨胀能力变差。
从本申请的实施例1~12与对比例2的结果可以发现,用聚乙烯替换聚乙烯亚胺。由于聚乙烯与邻苯二酚和硼酸之间无法形成氢键、Π-Π相互作用、和B-N配位作用,聚合物包覆层自修复性差,导致材料的长期循环性能不佳。
从本申请实施例1-9和实施例10的结果可以看出,包覆层厚度为40nm,小于100nm,包覆层的厚度过薄时,包覆不均匀,难以形成完整包覆,对硅基材料膨胀抑制效果差,活性材料与电解液间副反应严重,循环衰减严重。实施例1-9和实施例11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1包覆层厚度为1210nm,超过900nm,包覆层过厚时,硅基活性材料的克容量降低,同时锂离子穿透包覆层的阻抗增大,极化严重,容量衰减快。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材料以及包覆于所述活性材料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第一物质,所述第一物质具有伯氨基团;所述伯氨基团的至少部分与第二物质连接;
所述第二物质具有邻苯二酚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质中的邻苯二酚基团至少部分与第三物质连接,所述第三物质包括1,4-苯二硼酸、1,3-苯二硼酸和硼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材料包括硅单质、硅碳复合物、硅氧化合物、硅氮化合物和硅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质包括聚乙烯亚胺;和/或,
所述第二物质包括邻苯二酚、没食子酸、单宁酸、槲皮素、鞣花酸、绿原酸、原儿茶酸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与所述活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40~200);和/或,
所述活性材料的粒径为100nm~20μm;和/或,
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100nm~900nm;和/或,
所述第一物质的分子量为8000~20000D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质与第二物质的质量比为(2~15):(2~1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的质量比为(2~15):(2~10):1。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二物质分散到溶剂中,得到第一浆料;
向所述第一浆料中加入所述活性材料,得到第二浆料;
向所述第二浆料中加入所述第一物质,得到第三浆料;
所述第三浆料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所述负极材料。
9.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述的负极材料或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负极材料。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二次电池。
CN202310771765.4A 2023-06-28 2023-06-28 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Pending CN1166321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1765.4A CN116632172A (zh) 2023-06-28 2023-06-28 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1765.4A CN116632172A (zh) 2023-06-28 2023-06-28 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2172A true CN116632172A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17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71765.4A Pending CN116632172A (zh) 2023-06-28 2023-06-28 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321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9759A (zh) * 2023-11-09 2023-12-12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核壳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9759A (zh) * 2023-11-09 2023-12-12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核壳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219759B (zh) * 2023-11-09 2024-01-23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核壳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Novel constructive self-healing binder for silicon anodes with high mass loading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Xu et al. In situ fluorinated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towards long-life lithium metal anodes
CN113471442B (zh) 负极活性材料和使用其的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9888217B (zh) 负极活性材料和使用其的负极极片以及电化学和电子装置
CN112242551B (zh) 二次电池
CN113437253A (zh) 锂金属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JP7461476B2 (ja) 負極活性材料、その製造方法、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を含む装置
CN116231091B (zh) 锂二次电池用电解液、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1189424A1 (zh) 二次电池和含有该二次电池的装置
CN111146410A (zh) 负极活性材料及电池
CN114207873A (zh) 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889594A (zh) 一种硼掺杂锆酸镧锂包覆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6632172A (zh) 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2103561B (zh) 一种电解液及电化学装置
WO2021189423A1 (zh) 二次电池和含有该二次电池的装置
WO2023044866A1 (zh) 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极片、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WO2022198614A1 (zh)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EP3955348B1 (en)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secondary battery
CN112055910B (zh) 一种电解液及电化学装置
CN116670846A (zh) 二次电池以及包含其的用电装置
CN113196525A (zh) 一种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US20220223854A1 (en)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and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aining same
WO2024026835A1 (zh) 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142934A1 (zh) 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二次电池的装置
CN114665065B (zh) 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