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7750A -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27750A
CN116627750A CN202310403938.7A CN202310403938A CN116627750A CN 116627750 A CN116627750 A CN 116627750A CN 202310403938 A CN202310403938 A CN 202310403938A CN 116627750 A CN116627750 A CN 116627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ibute parameter
target attribute
identifier
identifica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39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远
何建远
曹中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039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277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27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277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24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58Monitoring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or parameters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e.g. monitoring of power, currents, temperature, humidity, position, vib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2Monitoring with visual or acoustical indication of the functioning of the machine
    • G06F11/324Display of status information
    • G06F11/327Alarm or error message displa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设备监控领域,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感。该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设备的监控请求;其中,该监控请求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该监控请求用于第一设备监控第二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是第二设备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根据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从第二设备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向上述第一设备发送监控响应,该监控响应包括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

Description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设备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软件产品(如:某个APP)的用户量不断增加,用于部署该软件产品的服务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对用于部署该软件产品的服务器进行监控。
一种常见的监控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监控系统中,该监控系统包括:监控设备和待监控的目标服务器(如:用于部署软件产品的服务器);其中,上述监控设备上安装有用于监控目标服务器的监控软件(如:cacti或zenoss)。该方法具体包括:监控软件根据用户在该监控软件上选择的目标服务器的类型,生成该类型的服务器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如:处理器的温度)的标识;然后,监控软件根据该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从上述目标服务器中获取该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并在目标界面上显示该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以使用户通过该目标界面监控上述目标服务器的目标属性参数。
然而,上述监控方法需要用户在监控软件上选择待监控的目标服务器的类型,当监控软件上的服务器类型较多时,用户需要从该多个服务器类型中选择目标服务器的类型,因此,降低了用户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控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设备的监控请求;其中,该监控请求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该监控请求用于第一设备监控第二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是第二设备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根据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从第二设备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向上述第一设备发送监控响应,该监控响应包括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监控方法,该方法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预设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二设备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然后,根据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从第二设备获取该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该当前值用于第一设备监控第二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的值。其中,上述第一标识是目标属性参数预设的标识,也就是说,所有类型的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是固定的;且上述第一设备是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该目标属性参数预设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二设备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可见,上在第一设监控第二设备的过程中,并不需要用户选择第二设备的类型,从而在提高用户体验感的同时提高了监控目标设备的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当确定第二设备不能识别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时,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基于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该第二设备的类型;根据该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是基于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该第二设备的类型;然后再根据该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可知,第二设备的类型是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的,并不需要用户选择第二设备的类型,从而在提高用户体验感的同时提高了监控目标设备的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获取多个设备类型、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该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中间设获取第二设备的类型之后,中间设备是根据该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直接从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并不需要中间设备去生成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因此,提高了中间设备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获取多个设备类型与多个转换规则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一个设备类型对应的转换规则是,将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属于该设备类型的设备可识别的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转换方法;基于上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对应的目标转换规则;根据该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从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转换规则,其后,根据该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由于第二对应关系包括多个设备类型与多个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所以第二对应关系是按设备类型划分的转换规则,也就是说,同一类型的设备对应的转换规则相同,因此,节约了存储第二对应关系的设备的存储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对上述第二对应关系的更新操作;该更新操作包括:向第二对应关系中增加目标设备类型与第一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修改一个设备类型与该设备类型对应的第二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或删除该一个设备类型与该第二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根据该更新操作,更新第二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中间设备根据对第二对应关系的更新操作,更新该第二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当第一设备需要监控一种新的设备类型的设备时,仅需要将该新的设备类型和其对应的转换规则更新至第二对应关系中即可,并不需要监控厂商开发插件,因此,降低了开发成本。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获取多个设备的标识与多个转换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其中,一个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转换规则是,将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属于该标设备可识别的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转换方法;基于该第三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目标转换规则;根据该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直接从第三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转换规则,然后,根据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可见,上述中间设备并不需要基于第二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二设备的类型,从而提高了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获取多个设备的标识、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根据上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第四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第四对应关系中直接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所以中间设备不仅不需要获取第二设备的类型,也不需要中间设备生成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因此,提高了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上述第一标识是第三设备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且该第三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类型不同时;上述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基于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获取多个设备类型、至少一个属性参数与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标识的第五对应关系;基于该第五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标识对应的目标属性参数;基于该第五对应关系,将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对应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确定为第二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然后,根据用户错误输入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第五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其中,该第五对应关系包括:多个设备类型、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和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最后,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从第五对应关系中,确定第二设备可识别的属性参数的标识(即:目标属性参数正确的标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监控系统的容错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当目标属性参数的预设区间值不包括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时,生成告警信息;该告警信息用于第一设备输出。
当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预设区间值不包括该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时,中间设备生成告警信息,并将该告警信息发送至第一设备,以使该第一设备将其输出;从而使用户能够及时发现第二设备的异常并进行处理,进而提高了第二设备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上述第一设备发送监控响应,该监控响应包括上述当前值;上述监控请求和监控响应遵循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规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包括:收发模块和确定模块;收发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备的监控请求;其中,监控请求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监控请求用于第一设备监控第二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是第二设备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收发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从第二设备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监控响应,监控响应包括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用于当确定第二设备不能识别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时,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用于获取多个设备类型、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与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计算设备还包括转换模块,收发模块用于获取多个设备类型与多个转换规则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一个设备类型对应的转换规则是,将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属于设备类型的设备可识别的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转换方法;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对应的目标转换规则;转换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计算设备还包括更新模块,收发模块用于获取对第二对应关系的更新操作;更新操作包括:向第二对应关系中增加目标设备类型与第一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修改一个设备类型与设备类型对应的第二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或删除一个设备类型与第二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更新操作,更新第二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用于获取多个设备的标识与多个转换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其中,一个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转换规则是,将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属于设备可识别的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转换方法;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三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目标转换规则;转换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用于获取多个设备的标识、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与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第四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收发模块用于获取多个设备类型、至少一个属性参数与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标识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五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标识对应的目标属性参数;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第五对应关系,将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对应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确定为第二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计算设备还包括生成模块,生成模块用于当目标属性参数的预设区间值不包括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时,生成告警信息;告警信息用于第一设备输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控系统,该系统中包括第一设备、中间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用于向中间设备发送用于监控第二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监控请求,该监控请求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中间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第二设备用于向中间设备发送包括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的监控响应。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其中,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计算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技术方案及对应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一方面及其对应的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属性参数标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属性参数标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属性参数标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新第二对应关系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属性参数标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四;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属性参数标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五;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属性参数标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六;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设备,而不是用于描述设备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设备的标识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备的标识;多个设备类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备类型。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做解释说明。
SNMP:用于管理网络,是专门设计用于在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管理网络节点(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一种标准协议,它是一种应用层协议。SNMP网络中包括:监控设备和被监控的目标服务器,该监控设备通过SNMP代理从目标服务器上获取被管理信息,其中,SNMP代理是一种存在于目标服务器中的网络管理软件模块,SNMP代理控制本地机器的管理信息,以和SNMP兼容的格式传送这项信息。
随着软件产品(如:某个APP)的用户量不断增加,用于部署该软件产品的服务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对用于部署该软件产品的服务器进行监控。
一种常见的基于SNMP的监控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监控系统中,该监控系统包括:监控设备和待监控的目标服务器;其中,监控设备和该目标服务器基于SNMP通信,该监控设备上安装有监控软件(如:cacti或zenoss)。监控软件获取用户在该监控软件的第一界面上选择的目标服务器的类型,然后,监控软件生成该类型的服务器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如:处理器的温度)的标识,其中,该目标属性的标识遵循SNMP规定。最后,监控软件根据该目标属性的标识,从目标服务器中获取该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并在该监控软件的第二界面上显示该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以使用户通过该第二界面监控该目标服务器的各项属性参数。
然而,上述监控方法需要用户在上述第一界面上选择待监控的目标服务器的类型,当该第一界面上的服务器类型较多时,用户需要从该多个服务器类型中选择目标服务器的类型,因此,降低了用户体验感。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方法,该方法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第一标识,确定第二设备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然后,根据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从第二设备获取该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该当前值用于第一设备监控第二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的值。由此可见,上述监控方法并不需要用户选择第二设备的类型,从而在提高用户体验感的同时提高了监控目标设备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设备是用于监控第二设备的监控设备;第二设备是用于部署软件产品的目标服务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控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监控系统中,该系统中包括:第一设备101、中间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3。
第一设备101用于监控第二设备103中动态变化的属性参数;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第一设备101可以用于向中间设备102发送第二设备103的标识(如:IP或MAC地址)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设备101是上文中所描述的监控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标识可以是第一设备101中对上述目标属性参数预设的标识,也可以是用户向第一设备101输入的该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具体见下文场景一和场景二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中间设备102用于确定第二设备103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并根据该第二标识从第二设备102中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中间设备102基于目标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103的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103的类型,其中,该目标对应关系包括:多个设备的标识与多个设备类型;然后,根据第二设备103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预设标识,从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其中,第一对应关系中包括多个设备类型、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该第二标识,从第二设备103中获取第二设备103的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间设备102可以是集成在上述第一设备101或第二设备103中的单元模块,也可以是独立于上述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3以外的具体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以中间设备102为独立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第二设备103用于接收中间设备102发送的上述第二标识,然后,获取该第二标识的当前值,并将该当前值发送给中间设备102。例如,第二设备103可以是上文中所描述的待监控的目标服务器。
上述第一设备101、中间设备102以及第二设备103具体可以是服务器、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等具有处理能力和收发能力的计算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设备101与中间设备102,和中间设备102与第二设备103均是基于目标协议进行通信,其中,该目标协议包括:SNMP或redfish协议。本申请实施以目标协议为SNMP展开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2是上述第一设备101、中间设备102或第二设备103的一种计算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计算设备具体可以是刀片服务器、高密服务器、机架服务器或高性能服务器等,其中,该计算设备的硬件部分包括处理器,如: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带外控制器以及内存,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带外管理模块、处理器固件以及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管理单元。其中,带外管理模块位于带外控制器内,OS管理单元位于处理器内,处理器固件可以位于处理器内(如图2所示),或者处理器固件也可以位于处理器外的固件芯片(图2中未示出)内。其中,带外管理模块可以为非业务模块的管理单元。例如,带外管理模块可以通过专用的数据通道对计算设备进行远程维护和管理,该带外管理模块是完全独立于计算设备的操作系统之外,可以通过计算设备的带外管理接口与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IOS)和OS(或OS管理单元)进行通信。
示例性的,带外管理模块可以包括计算设备运行状态的管理单元、处理器外的管理芯片中的管理系统、计算设备主板管理单元(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BMC)、系统管理模块(system management mode,SMM)等。需要说明的,本申请实施例对带外管理模块的具体形式并不限定,以上仅为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的,处理器固件(也称为处理器固件程序)可以为Firmware、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IOS)、管理引擎(management engine,ME)、微码或智能管理单元(intelligent management unit,IMU)等固件。需要说明的,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固件的具体形式并不限定,以上仅为示例性说明。
其中,内存,也称为内存储器或主存储器,安装在计算设备的主板上的内存插槽中,内存与内存控制器之间通过内存通道(channel)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控方法的装置是上述图1所示的中间设备102,其具体可以是中间设备102中的CPU或BMC。本申请实施例以中间设备102为执行主体进行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110-S140。
S110、中间设备获取第一设备的监控请求。
上述监控请求用于第一设备监控第二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该监控请求包括:待监控的第二设备的标识(如:第二设备的IP地址或MAC地址)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其中,该目标属性参数包括第二设备中动态变化的属性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例如:CPU温度或CPU的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可以是下述场景一中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也可以是下述场景二中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具体如下:
场景一
在上述第一设备中预设多个属性参数的标识的场景中,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是第一设备中预设的该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或者该第一标识是用户在第一设备上选择的属性参数的标识,其中,不同类型的设备(即:不同生成厂家或不同型号的设备)的同一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相同;也就是说,上述第一设备中预设了多个属性参数的标识,当第一设备要监控某个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时,第一设备从该预设的多个属性参数的标识中确定该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第一标识)。例如,假设目标属性参数为CPU温度,该第一设备中预设的CPU温度的标识为“01”;那么,此时,A类型的设备和B类型的设备的CPU温度的标识均用“01”字符串表示,其中,A类型的设备和B类型的设备为不同类型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监控请求可以是在第一设备上触发后,由第一设备将该监控请求发送至上述中间设备。
上述监控请求的触发方式包括:首先,用户在第一设备的第一界面上添加或选择第二设备,点击监控按钮;然后,第一设备根据用户的添加或选择操作,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其后,第一设备从本地内存中获取预先指定的目标属性参数的预设标识;最后,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预设标识进行封装,生成上述监控请求。
可选的,上述监控请求的触发方式还包括:用户在第一设备的第一界面上添加或选择第二设备之后,在第二界面上选择第二设备需要监控的属性参数(即:目标属性参数);然后点击监控按钮;其后,第一设备根据用户的添加或选择操作,从本地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预设标识;最后,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预设标识进行封装,生成上述监控请求。
场景二
在用户输入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的场景中,当用户将A类型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错误的输入为B类型设备的该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此时,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是错误输入的B类型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
上述监控请求可以是在第一设备上触发后,由第一设备将该监控请求发送至上述中间设备。其中,该监控请求的触发方式包括:首先,用户在第一设备的第一界面上添加或选择第二设备,并输入待监控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即:第一标识),并点击监控按钮;然后,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点击监控按钮的操作,将第二设备的标识和该第一标识进行封装,生成上述监控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场景一和场景二中的不同类型的设备是指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设备,和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的设备。例如,厂家1生产的设备A和厂家2生产的设备B是不同类型的设备;又例如,厂家1生产的型号01的设备与厂家1生产的型号02的设备是不同类型的设备。
应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设备与中间设备之间是基于SNMP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上述监控请求遵循SNMP的规定。
上述S110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中间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监控请求。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上述中间设备是集成在第一设备上的单元模块时,上述S110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中间设备从本地获取上述监控请求。
S120、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是该第二设备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同类型的设备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不同;例如:设备A将“1.3.6.1.4.1.2011.2.235.1.1.11.50.1.2”字符串识别为CPU温度,设备B将“1.3.6.1.4.1.9.2.235.1.1.11.50.1.2”字符串识别为CPU温度;如果将“1.3.6.1.4.1.2011.2.235.1.1.11.50.1.2”字符串发送给设备B,设备B不能识别该字符串,其中,设备A和设备B的类型不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S120之前,中间设备判断第二设备是否可识别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当确定第二设备可识别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时,根据该第一标识从第二设备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具体实现方式与下述S13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当确定第二设备不可识别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时,执行上述S120。
当上述第一标识是场景一中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时,上述S120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三种实现方式,参见下文实施例1-实施例3,此处不再赘述。
当上述第二标识是场景二中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时,上述S120的具体实现方式参见下文实施例4,此处不再赘述。
S130、中间设备根据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从第二设备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
上述S130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中间设备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后,获取本地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并将该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发送至中间设备。
应注意的是,上述第二设备与中间设备之间是基于SNMP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用于承载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的数据包遵循SNMP的规定。
S140、中间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监控响应。
上述监控响应包括中间设备从第二设备获取的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该当前值用于第一设备监控第二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设备与中间设备之间是基于SNMP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上述监控响应遵循SNMP规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预设区间值不包括该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时,中间设备生成告警信息,并将该告警信息发送至第一设备,以使该第一设备将其输出;从而使用户能够及时发现第二设备的异常并进行处理,进而提高了第二设备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假设目标属性参数为CPU温度,CPU温度的预设区间(即:正常范围)为40度至65度;当CPU的当前温度为85度时,中间设备生成“CPU温度异常”的告警信息,并将其发送至第一设备进行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方法,该方法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预设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二设备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然后,根据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从第二设备获取该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该当前值用于第一设备监控第二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的值。其中,上述第一标识是目标属性参数预设的标识,也就是说,所有类型的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是固定的;且上述第一设备是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该目标属性参数预设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二设备可识别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可见,上在第一设监控第二设备的过程中,并不需要用户选择第二设备的类型,从而在提高用户体验感的同时提高了监控目标设备的效率。
上述S120的实现方式包括三种实现方式,具体包括实施例1-实施例4。
实施例1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S120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包括:S210-S220。
S210、中间设备基于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S210的具体实现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S211-S212。
S211、中间设备获取多个设备的标识与多个设备类型的目标对应关系。
上述S21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中间设备从本地获取上述目标对应关系,还可以是中间设备从中间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获取上述目标对应关系,具体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上述S211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限定。
上述目标对应关系中设备的标识和设备类型的关系为多对一,例如,如下表1所示,该目标对应关系中的多个设备标识包括:“192.168.3.120”、“192.168.6.180”以及“192.168.7.132”;多个设备类型包括“A类”和“B类”;其中,“192.168.3.120”对应设备类型为“A类”,“192.168.6.180”对应设备类型为“B类”,“192.168.7.132”对应设备类型为“A类”。
表1
编号 设备的标识 设备类型
1 192.168.3.120 A类
2 192.168.6.180 B类
3 192.168.7.132 A类
S212、中间设备基于目标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类型。
上述S212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中间设备从上述目标对应关系中的多个设备的标识中确定与第二设备的标识相同的第一目标设备的标识,然后,将该第一目标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为上述第二设备的类型。
示例性的,假设第二设备的标识为“192.168.6.180”,目标对应关系如上表1所示;中间设备将设备的标识为“192.168.6.180”的对应设备类型(即:“B类”),确定为第二设备的类型,即:第二设备的类型为“B类”。
可选的,当上述目标对应关系中的多个设备类型中不包括上述第二设备类型时,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如:IP地址),通过中间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redfish接口,直接从第二设备中获取该第二设备的类型;然后,中间设备将第二设备的标识和该第二设备的类型的对应关系添加在上述目标对应关系中,以使后续中间设备直接从该目标对应关系中获取该第二设备的标识和该第二设备的类型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了获取第二设备的类型的效率。
上述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直接从目标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二设备的类型;并不需要中间设备通过访问第二设备获取该第二设备的类型,从而提高了获取第二设备的类型的效率。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S210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通过中间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redfish接口,直接从第二设备中获取该第二设备的类型。
S220、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具体是属于第二设备的类型(如:类型A)的设备可识别的标识;也就是说,上述设备类型为类型A的设备均可识别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S220的实现方式包括两种,具体如下: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上述S220的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包括:S220a-S220b。
S220a、中间设备获取第一对应关系。
上述S220a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中间设备从本地获取上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可以是中间设备从中间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获取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具体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上述S220a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限定。
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多个设备类型、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与该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如下表2所示,上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的多个设备类型包括:“A类”和“B类”;上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包括:“cpu_temperature”、“cpu_temperature”(CPU温度的第一标识)以及“cpu_speed”(CPU速度的第一标识);上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1.3.6.1.4.1.58132.2.235.1.1.11.50.1.2”、“123.32.61.21.6.7”以及“123.32.61.13.21.33”。其中,上述设备类型“A类”和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cpu_temperature”对应的该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为“1.3.6.1.4.1.58132.2.235.1.1.11.50.1.2”。设备类型“B类”和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cpu_temperature”对应的该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为“123.32.61.21.6.7”。设备类型“B类”和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cpu_speed”对应的该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为“123.32.61.13.21.33”。
表2
编号 设备类型 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 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1 A类 cpu_temperature 1.3.6.1.4.1.58132.2.235.1.1.11.50.1.2
2 B类 cpu_temperature 123.32.61.21.6.7
3 B类 cpu_speed 123.32.61.13.21.33
S220b、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S220b是通过全匹配的方式从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其具体匹配过程包括:从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与上述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均对应的第一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将该第一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确定为上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对应关系如上表2所示,上述第二设备的类型为B类,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为“cpu_temperature”,中间设备将与第二设备的类型为B类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为“cpu_temperature”均对应的“123.32.61.21.6.7”,确定为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中间设获取第二设备的类型之后,中间设备是根据该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直接从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并不需要中间设备去生成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因此,提高了中间设备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效率。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上述S220的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S220A-S220C。
S220A、中间设备获取第二对应关系。
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多个设备类型与多个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其中,一个设备类型对应的转换规则是,将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属于该设备类型的设备可识别的该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转换方法,也就是说,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经过该设备类型对应的转换规则转换后得到的标识,是属于该设备类型的设备可识别的该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如下表3所示,该第二对应关系中的多个设备类型包括:“A类”和“B类”;多个转换规则包括:“1.3.6.1.4.1.2011.→1.3.6.1.4.1.58132.”、“cpu_→123.32.61.”、“speed→13.21.33”以及“temperature→21.6.7”;其中,“→”用于表示转换或替换。
上述“A类”对应的转换规则为“1.3.6.1.4.1.2011.→1.3.6.1.4.1.58132.”;“B类”对应的转规则包括:“cpu_→123.32.61.”、“speed→13.21.33”以及“temperature→21.6.7”。
表3
/>
S220B、中间设备基于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对应的目标转换规则。
上述S220B的具体实现包括:中间设备将与第二设备的类型对应的转换规则确定为目标转换规则。
S220C、中间设备根据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示例性的,假设第二对应关系如上表3所示,第二设备的类型为“A类”,目标属性参数(如:CPU温度)的第一标识为“1.3.6.1.4.1.2011.2.235.1.1.11.50.1.2”;那么,中间设备将设备类型为A类对应的转换规则“1.3.6.1.4.1.2011.→1.3.6.1.4.1.58132.”,确定为目标转换规则;然后,中间设备将第一标识“1.3.6.1.4.1.2011.2.235.1.1.11.50.1.2”中前17个字符(即:“1.3.6.1.4.1.2011.”)转换为“1.3.6.1.4.1.58132.”得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1.3.6.1.4.1.58132.2.235.1.1.11.50.1.2”。
又一示例性的,假设第二对应关系如上表3所示,第二设备的类型为B类,目标属性参数(如:CPU温度)的第一标识为“cpu_temperature”;那么,中间设备将设备类型为B类对应的转换规则“cpu_→123.32.61.”、“speed→13.21.33”以及“temperature→21.6.7”,确定为目标转换规则;然后,中间设备将第一标识中的“cpu_”转换为“123.32.61.”,将“temperature”转换为“21.6.7”,得到“123.32.61.21.6.7”,最后,中间设备将“123.32.61.21.6.7”确定为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从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转换规则,其后,根据该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该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由于第二对应关系包括多个设备类型与多个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所以第二对应关系是按设备类型划分的转换规则,也就是说,同一类型的设备对应的转换规则相同,因此,节约了存储第二对应关系的设备的存储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有的监控方法是通过在监控设备上安装的监控软件(如:cacti或zenoss)实现对待监控设备的监控;当出现一种设备类型为D(即:新设备类型)的设备时,需要监控设备的厂商开发出用于生成设备类型为D的设备可识别的属性参数的标识的目标功能;然后,将该设备类型D和目标功能的对应关系以插件的形式对外开放。当上述监控软件要对该设备类型为D的设备进行监控时,该监控软件通过安装上述插件,以使监控软件中包括设备类型D和上述目标功能;然后,监控软件基于该目标功能生成的属性参数的标识。
基于此,如图8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S310-S320。
S310、中间设备获取对第二对应关系的更新操作。
上述更新操作包括:向第二对应关系中增加目标设备类型与第一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修改一个设备类型与该设备类型对应的第二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或删除该一个设备类型与第二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二对应关系中的多个设备类型中不包括上述增加的目标设备类型,且该多个设备类型中包括上述一个设备类型。
上述S310的实现方式包括:中间设备从本地获取上述更新操作,其具体包括:中间设备在第一界面上显示上述第二对应关系;用户对该第一界面上的第二对应关系执行上述更新操作,以使中间设备获取该用户对第二对应关系的更新操作。
S320、中间设备根据更新操作,更新第二对应关系。
示例性的,当用户通过中间设备向上表3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添加设备类型C类和转换规则“cpu_temperature→10110001111”的对应关系时,中间设备获取该待添加的对应关系,并将该待添加的对应关系添加至上述第二对应关系中,从而得到如下表4所示的更新后的第二对应关系,该更新后的第二对应关系中包括上述待添加的对应关系。
又一示例性的,当用户通过中间设备将上表3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的转换规则“speed→13.21.33”修改为“speed→12.21.2”时,中间设备根据该修改内容,将第二对应关系中的speed→13.21.33”修改为“speed→12.21.2”,具体如下表4所示。
表4
编号 设备类型 转换规则
1 A类 1.3.6.1.4.1.2011.→1.3.6.1.4.1.58132.
2 B类 cpu_→123.32.61.
3 B类 speed→12.21.2
4 B类 temperature→21.6.7
5 C类 cpu_temperature→10110001111
本申请实施例中,中间设备根据对第二对应关系的更新操作,更新该第二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当第一设备需要监控一种新的设备类型的设备时,仅需要将该新的设备类型和其对应的转换规则更新至第二对应关系中即可,并不需要监控厂商开发插件,因此,降低了开发成本。
实施例2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上述S120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9所示包括:S410-S430。
S410、中间设备获取第三对应关系。
上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多个设备的标识与多个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表5所示,该多个设备的标识中包括:“192.168.3.120”、“192.168.6.180”、“192.168.6.180”以及“192.168.6.180”;上述多个转换规则中包括:“1.3.6.1.4.1.2011.→1.3.6.1.4.1.58132.”、“cpu_→123.32.61.”、“speed→12.21.2”以及“temperature→21.6.7”。其中,设备的标识“192.168.3.120”对应的转换规则为“1.3.6.1.4.1.2011.→1.3.6.1.4.1.58132.”;设备的标识“192.168.6.180”对应的转换规则为“cpu_→123.32.61.”、“speed→12.21.2”以及“temperature→21.6.7”。
表5
编号 设备的标识 转换规则
1 192.168.3.120 1.3.6.1.4.1.2011.→1.3.6.1.4.1.58132.
2 192.168.6.180 cpu_→123.32.61.
3 192.168.6.180 speed→12.21.2
4 192.168.6.180 temperature→21.6.7
上述S41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中间设备从本地获取上述第三对应关系,还可以是中间设备从中间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获取上述第三对应关系,具体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上述S410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限定。
S420、中间设备基于第三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目标转换规则。
S430、中间设备根据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420-S430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220B-S220C的实现方式类似,具体对于S420-S43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对于S220B-S220C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直接从第三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转换规则,然后,根据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可见,上述中间设备并不需要基于第二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二设备的类型,从而提高了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效率。
实施例3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上述S120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0所示包括:S510-S520。
S510、中间设备获取第四对应关系。
上述第四对应关系包括:多个设备的标识、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与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表6所示,上述多个设备的标识包括:“192.168.3.120”、“192.168.6.180”以及“192.168.6.180”;上述多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包括:“cpu_temperature”、“cpu_temperature”以及“cpu_speed”;上述多个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1.3.6.1.4.1.58132.2.235.1.1.11.50.1.2”、“123.32.61.21.6.7”以及“123.32.61.12.21.2”。
其中,上述设备的标识“192.168.3.120”和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cpu_temperature”对应的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为“1.3.6.1.4.1.58132.2.235.1.1.11.50.1.2”;设备的标识“192.168.6.180”和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cpu_temperature”对应的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为“123.32.61.21.6.7”;设备的标识“192.168.6.180”和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cpu_speed”对应的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为“123.32.61.12.21.2”。
表6
编号 设备的标识 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 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1 192.168.3.120 cpu_temperature 1.3.6.1.4.1.58132.2.235.1.1.11.50.1.2
2 192.168.6.180 cpu_temperature 123.32.61.21.6.7
3 192.168.6.180 cpu_speed 123.32.61.12.21.2
S520、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第四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510-S520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220a-S220b的实现方式类似,具体对于S510-S52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对于S220a-S220b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第四对应关系中直接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所以中间设备不仅不需要获取第二设备的类型,也不需要中间设备生成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因此,提高了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效率。
实施例4
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上述S120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1所示包括:S610-S640。
S610、中间设备基于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610的实现方式与上述S210的实现方式一致,具体对于S61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对于S210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620、中间设备获取第五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62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中间设备从本地获取上述第五对应关系,还可以是中间设备从中间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获取上述第五对应关系,具体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上述S620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限定。
上述第五对应关系包括:多个设备类型、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和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如下表7所示,上述第五对应关系中的多个设备类型包括:“A类”、“B类”以及“C类”;上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包括:CPU温度和CPU速率;上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标识包括:“1.3.6.1.4.1.58132.2.235.1.1.11.50.1.2”、“123.32.61.21.6.7”、“123.32.61.13.21.33”、“123.32.61.13.21.34”、“cpu_temperature”以及“cpu_speed”;其中,设备类型为“A类”的设备的CPU温度的标识为“1.3.6.1.4.1.58132.2.235.1.1.11.50.1.2”;设备类型为“A类”的设备的CPU速率的标识为“1.3.6.1.4.1.58132.2.235.1.1.11.50.1.3”。设备类型为“B类”的设备的CPU温度的标识为“123.32.61.13.21.33”;设备类型为“B类”的设备的CPU速率的标识为“123.32.61.13.21.34”。设备类型为“C类”的设备的CPU温度的标识为“cpu_temperature”;设备类型为“C类”的设备的CPU速率的标识为“cpu_speed”。
表7
编号 设备类型 属性参数 属性参数的标识
1 A类 CPU温度 1.3.6.1.4.1.58132.2.235.1.1.11.50.1.2
2 A类 CPU速率 1.3.6.1.4.1.58132.2.235.1.1.11.50.1.3
3 B类 CPU温度 123.32.61.13.21.33
4 B类 CPU速率 123.32.61.13.21.34
5 C类 CPU温度 cpu_temperature
6 C类 CPU速率 cpu_speed
S630、中间设备基于第五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对应的目标属性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标识是用户将待监控的第二设备(如:A类型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误输入为第三设备(如:B类型设备)的该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
上述S630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中间设备将第五对应关系中的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标识中,与上述第一标识相同的标识对应的属性参数确定为目标属性参数。
示例性的,假设上述第一标识为“1.3.6.1.4.1.58132.2.235.1.1.11.50.1.3”,上述中间设备通过遍历的方式确定上述表7所示的第五对应关系中的多个属性参数的标识中与“1.3.6.1.4.1.58132.2.235.1.1.11.50.1.3”相同的标识,并将该标识对应的属性参数,即CPU温度确定为目标属性参数。
S640、中间设备基于第五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对应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上述第二标识是第二设备可识别的属性参数的标识。
上述S640的具体实现包括:中间设备将第五对应关系中第二设备的类型的属性参数中的目标属性参数对应的标识确定为第二标识。
示例性的,基于上述S630中的示例,目标属性参数为CPU温度,假设第二设备类型为“B类”,此时,中间设备从上述表7所示的第五对应关系中确定设备类型为“B类”的设备的CPU温度的标识为“123.32.61.13.21.33”;并将该“123.32.61.13.21.33”标识确定为上述第二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间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然后,根据用户错误输入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第五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其中,该第五对应关系包括:多个设备类型、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和至少一个(如多个)属性参数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最后,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从第五对应关系中,确定第二设备可识别的属性参数的标识(即:目标属性参数正确的标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监控系统的容错性。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计算设备(即:中间设备)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性的对计算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对应各个功能划分的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12示出了一种计算设备(即:上述中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设备包括:收发模块201和确定模块202。
收发模块201用于获取第一设备的监控请求;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110。
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120。
收发模块201还用于根据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从第二设备获取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130。
收发模块201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监控响应;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140。
可选的,确定模块202用于当确定第二设备不能识别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时,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可选的,确定模块202用于基于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10。
收发模块201用于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
可选的,收发模块201用于获取第一对应关系;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a。
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b。
可选的,上述计算设备还包括:转换模块203。
收发模块201用于获取第二对应关系;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A。
确定模块202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对应的目标转换规则;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B。
转换模块203用于根据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C。
可选的,上述计算设备还包括:更新模块204。
收发模块201用于获取对第二对应关系的更新操作;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310。
更新模块204用于根据更新操作,更新第二对应关系;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320。
可选的,收发模块201用于获取第三对应关系;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410。
确定模块202用于基于第三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目标转换规则;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420。
转换模块203用于根据目标转换规则,将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430。
可选的,收发模块201用于获取第四对应关系;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510。
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第四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520。
可选的,上述计算设备还包括:生成模块205。
生成模块205用于当目标属性参数的预设区间值不包括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时,生成告警信息。
可选的,确定模块202用于基于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610。
收发模块201用于获取第五对应关系;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620。
确定模块202用于基于第五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对应的目标属性参数;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630。
确定模块202还用于基于第五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设备的类型和目标属性参数对应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例如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640。
上述计算设备的各个单元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其他动作,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单元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控系统,该系统中包括第一设备、中间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用于向中间设备发送用于监控第二设备的目标属性参数的监控请求,该监控请求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中间设备用于执行上述中间设备执行的任意一种方法;第二设备用于向中间设备发送包括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的监控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上述中间设备执行的任意一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设备执行上文提供的任一种中间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关于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的描述,均可以参考上述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方式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磁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SD))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设备的监控请求;其中,所述监控请求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所述监控请求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监控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目标属性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是所述第二设备可识别的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从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监控响应,所述监控响应包括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能识别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时,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
获取多个设备类型、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
获取多个设备类型与多个转换规则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一个设备类型对应的转换规则是,将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属于所述设备类型的设备可识别的所述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转换方法;
基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对应的目标转换规则;
根据所述目标转换规则,将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
获取多个设备的标识与多个转换规则的第三对应关系;其中,一个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转换规则是,将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属于所述设备可识别的所述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转换方法;
基于所述第三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目标转换规则;
根据所述目标转换规则,将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转换为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
获取多个设备的标识、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从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标识是第三设备可识别的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且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不同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第二标识,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
获取多个设备类型、至少一个属性参数与所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的标识的第五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第五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目标属性参数;
基于所述第五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和所述目标属性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预设区间值不包括所述目标属性参数的当前值时,生成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设备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监控请求和/或所述监控响应遵循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规定。
11.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403938.7A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6277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3938.7A CN116627750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3938.7A CN116627750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27750A true CN116627750A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37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3938.7A Pending CN116627750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277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3771B2 (en) Diagnostic 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server systems
US8751675B2 (en) Rack server management
US8909758B2 (en) Physical server discovery and correlation
CN107800565B (zh) 巡检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5578551B2 (ja) 大規模な無線lanを分配するために安価に管理される無線交換ポイントを用いるアーキテクチャ
CN103997414A (zh) 生成配置信息的方法和网络控制单元
US20130212257A1 (en) Computer program and monitoring apparatus
US11909744B2 (en) Network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905598A1 (en)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ntrol plane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JP2018166323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構成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
WO2020062959A1 (zh) 配置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84561B (zh) 一种bmc的ipmi命令处理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WO2022048671A1 (zh) 事件分类方法和装置
WO2021190659A1 (zh) 系统的数据获取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US9641595B2 (en) System management apparatus,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9098334B2 (en) Special values in oracle clusterware resource profiles
WO2020010906A1 (zh) 操作系统os批量安装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4338419A (zh) 一种IPv6全球组网边缘节点监测及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6627750A (zh)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496595B2 (en) Proxy management controller system
KR20150088462A (ko) 클라우드 환경에서 네트워크 장치의 연동 방법 및 장치
CN110995502B (zh) 网络配置管理方法、装置、交换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8214473B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device within a computer system
CN107306202B (zh) 一种网络管理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13726587B (zh) 网络安全管理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