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2948B -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22948B
CN116622948B CN202310550737.XA CN202310550737A CN116622948B CN 116622948 B CN116622948 B CN 116622948B CN 202310550737 A CN202310550737 A CN 202310550737A CN 116622948 B CN116622948 B CN 116622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austenite
treatment
deformation
st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507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22948A (zh
Inventor
王金亮
余江
习小慧
刘星
刘大海
吴桐
赵俊豪
李俊彬
林凯权
熊晋
邹文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5507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229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22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22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22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22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34Methods of h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6/00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 C21D6/04Hardening by cooling below 0 degrees Celsi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7/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ron or steel by deformation
    • C21D7/0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ron or steel by deformation by cold wor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对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板进行高温加热处理,提升晶粒尺寸;然后进行低温交叉压延变形处理,使退火态粗晶的奥氏体晶粒转变为形变诱发马氏体;接着进行退火处理,使形变诱发马氏体逆相变为等轴状的细小奥氏体;随之进行中温交叉压延变形处理,使等轴状的细小奥氏体转变为形变奥氏体;最后将激光作为热源对上述钢板进行选区加热处理,使选定区域材料组织中的形变奥氏体再结晶为等轴状无缺陷的奥氏体,获得无缺陷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的异构组织,实现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的结构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奥氏体不锈钢以其无磁性、耐腐蚀、抗氧化和易加工等性能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相比铁素体和马氏体耐蚀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以其无磁性的特点可应用于对磁场有特殊要求的严苛服役环境。然而,目前商业奥氏体不锈钢常以粗晶组织供货,导致其屈服强度较低,仅为100-300MPa,这使奥氏体不锈钢难以用于高强构件。构件轻量化及服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低屈服强度的奥氏体不锈钢难以满足上述设计要求。可见,奥氏体不锈钢过低的屈服强度成为了其发展的难题。
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提升的方法主要有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强化,其中细晶强化主要用于制备超细晶实现高强度,而该方法对设备要求高、且获得的组织均匀性差,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固溶强化则需要添加大量昂贵合金元素,且提升强度的效果差,同样未被广泛应用。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强化可有效提升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但是其却降低了不锈钢的塑性,同时引入了磁性马氏体,使不锈钢具有磁性无法应用在无磁严苛环境。因此,为保证我国工业领域的快速安全的发展,开发无磁高强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成为了科研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奥氏体不锈钢在高于其Md30温度变形时,组织内不会引入形变诱发马氏体,而会引入位错、剪切带等形变缺陷,使奥氏体晶粒发生加工硬化,提升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此强化方式可称为形变强化。与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强化相比,形变强化同样会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塑性,但由于其未引入磁性马氏体可保证不锈钢无磁性的特点。可见,若克服形变强化降低奥氏体不锈钢塑性的难题,可使其成为提升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并保证无磁性的有效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形变强化提升亚稳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的同时降低其塑性的难题,提供了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片层状形变奥氏体用于提升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片层状等轴奥氏体则用于保证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的塑性,二者协同作用实现亚稳奥氏体不锈钢高强塑性及无磁性设计。本发明首先将亚稳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高温态保温,调控其晶粒尺寸,降低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随后对上述不锈钢进行低温交叉压延变形处理,使等轴奥氏体转变为形变诱发马氏体;接着,对压延后的钢板进行退火处理,使形变诱发马氏体逆相变为等轴状的细小奥氏体晶粒;然后对退火后的钢板进行中温(高于Md30)交叉压延变形处理,使等轴状的细小奥氏体转变为变形态奥氏体;最后,利用激光选区加热处理工艺对中温变形后的钢板进行热处理,使选定区域材料组织中的形变奥氏体再结晶为等轴状无缺陷的奥氏体,获得无缺陷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的异构组织,实现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的结构设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手段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厚度为d的退火态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板加热至1000-1100℃,并进行保温处理;所述d为5-8mm;
(2)将保温处理后的不锈钢板投入于-40~-100℃进行冷却处理;随后于相同温度下对冷却后的不锈钢板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40-60%;
(3)将压延变形后的不锈钢板在780-820℃进行退火处理,获得等轴状的细小奥氏体;
(4)将退火后的不锈钢板在300-500℃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60-80%,相邻两道次压延方向相差90度,获得变形态奥氏体不锈钢;
(5)沿不锈钢板压延方向,利用激光对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后的不锈钢板选取加热区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区呈直线状平行分布,激光的功率为100-300W,加工速度为1000-3000mm/min,束斑尺寸为0.5-1mm,相邻两个加热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1.5mm。
作为本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保温处理的时间为t1分钟,t1=(10-15)*d;最优选地,所述保温处理的时间t1=15*d。
作为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保温处理的温度为1100℃。
作为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冷却处理的时间为t2分钟,t2=(20-30)*d;最优选地,所述冷却处理的时间t2=25*d。
作为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冷却处理的温度为-80℃。
作为优选地,步骤(2)中相邻两次压延变性处理的压延方向相差90度。
作为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变形量为50%。
作为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退火处理的时间为t3分钟,t3=(10-15)*d;最优选地,所述退火处理的时间t3=12d。
作为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退火处理的温度为800℃。
作为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交叉压延变形处理的温度为400℃,变形量为70%。
作为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激光的功率为200W,加工速度为2000mm/min,束斑尺寸为0.8mm,相邻两个加热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mm。
作为优选地,步骤(5)利用激光进行加热处理时,于钢板加热区两侧放置低温散热板,用于对未加热区进行散热、加热区快速冷却处理。
作为优选地,所述低温散热板的温度为-25~-80℃;最优选地,所述低温散热板的温度为-50℃。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
本发明首先对商业亚稳奥氏体不锈钢进行高温保温处理,此步骤可以增大奥氏体的晶粒尺寸,晶粒尺寸越大,其机械稳定性越低,这将降低随后变形过程对设备的要求,也能形成更多的形变诱发马氏体。随后对大晶粒尺寸的不锈钢进行低温交叉压延变形处理,此过程有两个特点:低温和交叉压延,低温用于进一步降低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交叉压延则通过不同方向的变形促进形变诱发马氏体的形成。通过以上步骤,可使不锈钢中的奥氏体完全转变为形变诱发马氏体。接着,对压延变形后的不锈钢进行逆相变退火处理,调控退火温度,使形变诱发马氏体逆相变为等轴的细小晶粒奥氏体。此步骤是降低奥氏体的晶粒尺寸,小晶粒尺寸的奥氏体具有更高的强度,这使随后形变态的奥氏体具有更高的强度。继而,利用中温交叉压延变形处理,使细小的等轴状奥氏体转变为形变奥氏体。此步骤实现形变奥氏体的引入。最后,借助激光选区加热处理,将部分形变态奥氏体再结晶为等轴状的细小奥氏体,实现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的异质结构设计,获得高屈服高塑性无磁的奥氏体不锈钢。
综上,本发明通过高温保温、低温交叉压延变形、逆相变退火、中温交叉压延变形、激光选区加热处理等多步骤工艺的耦合作用实现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设计,实现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的高强塑性及无磁性设计。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了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异质结构设计。利用形变强化提升了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又保证其无磁性和高塑性。
(2)本发提出了中温交叉压延变形+激光选区加热处理调控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结构的新思路。且在未增加昂贵合金元素的基础上,提高了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生产工艺简单,可进行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mm厚的退火态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板加热至1100℃,并进行保温处理75min;
(2)将保温处理后的不锈钢板投入于-80℃进行冷却处理125min;随后于相同温度下对冷却后的不锈钢板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50%,相邻两次压延变性处理的压延方向相差90度;
(3)将压延变形后的不锈钢板置于退火炉中于800℃下进行退火处理60min,获得等轴状的细小奥氏体;
(4)将退火后的不锈钢板在400℃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70%,相邻两道次压延方向相差90度,获得变形态奥氏体不锈钢;
(5)沿不锈钢板压延方向,利用激光对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后的不锈钢板选取加热区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区呈直线状平行分布,加热区两侧放置有温度为-50℃的低温散热板;激光的功率为200W,加工速度为2000mm/min,束斑尺寸为0.8mm,相邻两个加热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mm。
实施例2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mm厚的退火态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板加热至1000℃,并进行保温处理50min;
(2)将保温处理后的不锈钢板投入于-40℃进行冷却处理100min;随后于相同温度下对冷却后的不锈钢板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40%,相邻两次压延变性处理的压延方向相差90度;
(3)将压延变形后的不锈钢板置于退火炉中于780℃下进行退火处理50min,获得等轴状的细小奥氏体;
(4)将退火后的不锈钢板在300℃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60%,相邻两道次压延方向相差90度,获得变形态奥氏体不锈钢;
(5)沿不锈钢板压延方向,利用激光对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后的不锈钢板选取加热区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区呈直线状平行分布,加热区两侧放置有温度为-25℃的低温散热板;激光的功率为100W,加工速度为1000mm/min,束斑尺寸为0.5mm,相邻两个加热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mm。
实施例3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mm厚的退火态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板加热至1050℃,并进行保温处理60min;
(2)将保温处理后的不锈钢板投入于-100℃进行冷却处理150min;随后于相同温度下对冷却后的不锈钢板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60%,相邻两次压延变性处理的压延方向相差90度;
(3)将压延变形后的不锈钢板置于退火炉中于820℃下进行退火处理75min,获得等轴状的细小奥氏体;
(4)将退火后的不锈钢板在400℃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80%,相邻两道次压延方向相差90度,获得变形态奥氏体不锈钢;
(5)沿不锈钢板压延方向,利用激光对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后的不锈钢板选取加热区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区呈直线状平行分布,加热区两侧放置有温度为-50℃的低温散热板;激光的功率为300W,加工速度为3000mm/min,束斑尺寸为1mm,相邻两个加热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5mm。
实施例4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mm厚的退火态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板加热至1050℃,并进行保温处理50min;
(2)将保温处理后的不锈钢板投入于-45℃进行冷却处理110min;随后于相同温度下对冷却后的不锈钢板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55%,相邻两次压延变性处理的压延方向相差90度;
(3)将压延变形后的不锈钢板置于退火炉中于790℃下进行退火处理65min,获得等轴状的细小奥氏体;
(4)将退火后的不锈钢板在400℃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75%,相邻两道次压延方向相差90度,获得变形态奥氏体不锈钢;
(5)沿不锈钢板压延方向,利用激光对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后的不锈钢板选取加热区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区呈直线状平行分布,加热区两侧放置有温度为-40℃的低温散热板;激光的功率为200W,加工速度为1000mm/min,束斑尺寸为1mm,相邻两个加热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4mm。
对比例1
一种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mm厚的退火态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板投入于-80℃进行冷却处理125min;随后于相同温度下对冷却后的不锈钢板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50%,相邻两次压延变性处理的压延方向相差90度;
(2)将压延变形后的不锈钢板置于退火炉中于800℃下进行退火处理60min;
(3)将退火后的不锈钢板在400℃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70%,相邻两道次压延方向相差90度;
(4)沿不锈钢板压延方向,利用激光对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后的不锈钢板选取加热区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区呈直线状平行分布,加热区两侧放置有温度为-50℃的低温散热板;激光的功率为200W,加工速度为2000mm/min,束斑尺寸为0.8mm,相邻两个加热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mm。
对比例2
一种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mm厚的退火态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板加热至1100℃,并进行保温处理75min;
(2)将保温处理后的不锈钢板在400℃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70%,相邻两道次压延方向相差90度;
(3)沿不锈钢板压延方向,利用激光对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后的不锈钢板选取加热区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区呈直线状平行分布,加热区两侧放置有温度为-50℃的低温散热板;激光的功率为200W,加工速度为2000mm/min,束斑尺寸为0.8mm,相邻两个加热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mm。
对比例3
一种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mm厚的退火态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板加热至1100℃,并进行保温处理75min;
(2)将保温处理后的不锈钢板投入于-80℃进行冷却处理125min;随后于相同温度下对冷却后的不锈钢板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50%,相邻两次压延变性处理的压延方向相差90度;
(3)将压延变形后的不锈钢板置于退火炉中于800℃下进行退火处理60min;
(5)沿不锈钢板压延方向,利用激光对退火处理后的不锈钢板选取加热区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区呈直线状平行分布,加热区两侧放置有温度为-50℃的低温散热板;激光的功率为200W,加工速度为2000mm/min,束斑尺寸为0.8mm,相邻两个加热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mm。
对比例4
一种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mm厚的退火态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板加热至1100℃,并进行保温处理75min;
(2)将保温处理后的不锈钢板投入于-80℃进行冷却处理125min;随后于相同温度下对冷却后的不锈钢板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50%,相邻两次压延变性处理的压延方向相差90度;
(3)将压延变形后的不锈钢板置于退火炉中于800℃下进行退火处理60min;
(4)将退火后的不锈钢板在400℃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70%,相邻两道次压延方向相差90度。
验证例1
分别取商业钢板、实施例1-4及对比例1-4制备获得的不锈钢,对其组织结构、导磁性、屈服强度和延伸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方法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商业钢板、实施例1-4及对比例1-4不锈钢检测结果
组别 是否获得异质结构 是否导磁 屈服强度(MPa) 均匀延伸率
商业钢板 245 55%
实施例1 883 52%
实施例2 877 51%
实施例3 911 46%
实施例4 892 48%
对比例1 780 50%
对比例2 768 52%
对比例3 879 51%
对比例4 923 12%
通过对比实施例1-4不锈钢与商业不锈钢板的性能发现,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能在不严重损害塑性和保证无磁性的条件下,大幅提升不锈钢的屈服强度。
通过对比实施例1与对比例1-4的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1)对照实施例与对比例可知,利用高温处理提升奥氏体的晶粒尺寸降低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以及采用低温交叉压延结合退火制备细小奥氏体能进一步提高异质结构的屈服强度。此外,异质结构的构建是改善不锈钢性能的关键,异质结构的类型则影响了不锈钢的导磁性。
(2)由于对比例1中未进行高温处理降低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对比例2未进行低温交叉压延结合退火制备细小奥氏体晶粒;对比例3中未采用中温交叉压延变形,未能实现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的异质结构构建,获得了形变诱发马氏体-等轴奥氏体的异质结构,由于引入了马氏体丧失了无磁性的特点;对比例4中未采用激光选区加热处理,未能实现异质结构的构筑。以上说明,高温保温、低温交叉压延+退火、中温压延及激光选区加热处理均为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上述各条件协同作用,才能获得最佳性能的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异质结构,缺少任一工序都无法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应当注意的是,上述介绍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思路,而不是对相关内容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适当的调整或修改,上述调整和修改也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厚度为d的退火态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板加热至1000-1100℃,并进行保温处理;所述d为5-8mm;所述保温处理的时间为t1分钟,t1=(10-15)*d;
(2)将保温处理后的不锈钢板投入于-40~-100℃进行冷却处理;随后于相同温度下对冷却后的不锈钢板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40-60%;
(3)将压延变形后的不锈钢板在780-820℃进行退火处理;所述退火处理的时间为t3分钟,t3=(10-15)*d;
(4)将退火后的不锈钢板在300-500℃进行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变形量为60-80%,相邻两道次压延方向相差90度;
(5)沿不锈钢板压延方向,利用激光对交叉压延变形处理后的不锈钢板选取加热区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区呈直线状平行分布,激光的功率为100-300W,加工速度为1000-3000mm/min,束斑尺寸为0.5-1mm,相邻两个加热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冷却处理的时间为t2分钟,t2=(20-30)*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且相邻两次压延变性处理的压延方向相差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交叉压延变形处理的温度为400℃,变形量为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激光的功率为200W,加工速度为2000mm/min,束斑尺寸为0.8mm,相邻两个加热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利用激光进行加热处理时,于钢板加热区两侧放置低温散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散热板的温度为-25~-80℃。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
CN202310550737.XA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 Active CN116622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0737.XA CN116622948B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0737.XA CN116622948B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22948A CN116622948A (zh) 2023-08-22
CN116622948B true CN116622948B (zh) 2024-01-12

Family

ID=87601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50737.XA Active CN116622948B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2294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0678A (zh) * 2012-12-25 2013-04-24 钢铁研究总院 一种中温形变纳米奥氏体增强增塑钢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047734A1 (ja) * 2014-09-25 2016-03-31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オー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811271A (zh) * 2017-11-20 2019-05-2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异质层状结构316l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CN113755753A (zh) * 2021-08-24 2021-12-0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异质结构多类型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及制造方法
CN114082982A (zh) * 2021-11-09 2022-02-2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强韧叠层异构钢板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0678A (zh) * 2012-12-25 2013-04-24 钢铁研究总院 一种中温形变纳米奥氏体增强增塑钢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047734A1 (ja) * 2014-09-25 2016-03-31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オー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811271A (zh) * 2017-11-20 2019-05-2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异质层状结构316l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CN113755753A (zh) * 2021-08-24 2021-12-0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异质结构多类型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及制造方法
CN114082982A (zh) * 2021-11-09 2022-02-2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强韧叠层异构钢板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22948A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1504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ultra-high-strength martensitic cold-rolled steel sheet by ultra rapid heating process
CN103305673B (zh) 细晶粒35CrNi3MoV钢大型锻坯的制造方法
CN109252107B (zh) 一种高平直度超高强钢的生产方法
CN111041376B (zh) 一种2000MPa级别超高强度TRIP钢的制备方法
CN109680130B (zh) 一种高强塑积冷轧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
JP4189133B2 (ja) 普通低炭素鋼を低ひずみ加工・焼鈍して得られる超微細結晶粒組織を有する高強度・高延性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593573A (zh) 一种高效提升非调质钢强韧性的复合形变热处理强化方法
CN103484768A (zh) 一种长度≥30m的高强工程用钢板及生产方法
CN111020405A (zh) 一种压水堆核电站安全壳封头用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64548B (zh) 一种厚大断面低碳低合金钢铸锻件的热处理工艺
CN116622948B (zh) 一种等轴奥氏体-形变奥氏体片层相间异质结构的不锈钢
CN105525222A (zh) 一种高效节能冷镦用钢热轧盘条及其生产方法
CN103882332A (zh) 1100MPa以上级低温回火型高强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14480811B (zh)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高强塑积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36762A (zh) 一种半挂车焊接工字梁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CN116536500B (zh) 一种奥氏体-形变诱发马氏体双相异构不锈钢及制备方法
CN108486337A (zh) 一种G18CrMo2-6钢的热处理工艺
CN113025894A (zh) 一种短流程工艺在线生产的超高强q960热轧卷板及制备方法
CN116656926B (zh) 一种提高321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的方法
CN102134680A (zh) 一种屈服强度960MPa级超高强钢及其生产方法
CN116516121B (zh) 一种片层状晶粒尺寸异构的321奥氏体不锈钢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0078A (zh) 一种高强度高塑性热轧中锰钢及制备方法
CN110284064B (zh) 一种高强度含硼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27423B (zh) 一种1600MPa级的热轧卷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12725566B (zh) 一种抑制中高锰钢局部变形塑性失稳行为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