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9802B - 轮胎模具和轮胎硫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胎模具和轮胎硫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9802B
CN116619802B CN202310891887.7A CN202310891887A CN116619802B CN 116619802 B CN116619802 B CN 116619802B CN 202310891887 A CN202310891887 A CN 202310891887A CN 116619802 B CN116619802 B CN 1166198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re
mould
tire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918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19802A (zh
Inventor
李健
王尧鹏
刘卫华
孙日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918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9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9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9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19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9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62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62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D2030/0666Heating by using fluids
    • B29D2030/0667Circulating the fluids, e.g. introducing and removing them into and from the moulds; devices therefor
    • B29D2030/067Circulating the fluids, e.g. introducing and removing them into and from the moulds; devices therefor the vulcanizing fluids being gases or vapou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模具和轮胎硫化装置,该轮胎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周向部分,周向部分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以及多个电加热单元,多个电加热单元围绕周向部分布置,并且相邻的电加热单元之间以预定距离间隔开,其中,每个电加热单元包括芯体和围绕芯体的轴线缠绕布置的导电线圈,其中,芯体朝向模具本体的内部延伸到凹槽中并连接到模具本体。通过这种分区式的电加热单元布置,能够有助于轮胎模具的均匀升温,并且由于芯体朝向模具本体的内部延伸到凹槽中并连接到模具本体,能够更高效地将热量传递到模具本体,加热效率高、能效比高且升温速度快。

Description

轮胎模具和轮胎硫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轮胎生产用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轮胎模具以及包括这种轮胎模具的轮胎硫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会采用硫化方式以提高某些材料的整体硬度。以轮胎硫化为例来说,轮胎硫化是指对外胎的硫化,采用模型加压方式进行的硫化。轮胎硫化前是具有粘弹性的可塑性橡胶,易变形、强度较低,无使用价值,通过硫化,使可塑性橡胶固化,变成有使用价值的高弹性橡胶。
目前轮胎模具加热方式普遍为蒸汽加热,产生蒸汽需要燃烧化石类能源或使用电能加热产生,传输管道长且转换效率低,能源浪费率高;已出现的电加热轮胎外胎模具则多采用电阻式加热,通过在模具外侧设置电加热管或电阻丝对模具进行加热,其加热效率较低,能效比、升温速度均不高,且温度均匀性较差,无法保证轮胎硫化的质量。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轮胎模具,该轮胎模具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模具,特别是电加热式的轮胎模具,该轮胎模具的加热效率较高、能效比高、升温速度快、且温度均匀性较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轮胎模具,该轮胎模具包括:
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周向部分,围绕周向部分设置有多个凹槽,并且相邻的凹槽之间以预定距离间隔开;以及
多个电加热单元,多个电加热单元布置在多个凹槽处,
其中,每个电加热单元包括芯体和围绕芯体的轴线缠绕布置的导电线圈,其中,芯体朝向模具本体的内部延伸到凹槽中并连接到模具本体。
通过这种分区式的电加热单元布置,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经芯体传导至模具本体,与电加热单元直接加热模具本体的布置相比,热量已在芯体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传导,热量更加均匀,能够有助于轮胎模具的均匀升温,并且由于芯体朝向模具本体的内部延伸并连接到模具本体,能够更高效地将热量传递到模具本体,加热效率高、能效比高且升温速度快。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较佳地,模具本体是圆环形的,而芯体成形为柱体形状,并且芯体的轴线朝向模具本体的中心布置,或偏离中心布置。
对于芯体的轴线朝向模具本体的中心的向心设置,芯体投影到模具本体上的面积最小,那么同等模具面积下可以布置更多的电加热单元。对于偏离中心的偏心设置,芯体在模具本体中延伸的部分与模具本体的接触面积相对更大,传热效果更好。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较佳地,芯体包括彼此热联接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第一部段与导电线圈接触,而第二部段与模具本体接触,其中,第一部段包括导磁材料或导电材料,而第二部段包括导热材料,并且,导电线圈电连接到交变电源,使得在导电线圈中感应出交变磁场,以电磁感应式加热第一部段,并且经由第二部段来加热模具本体。
通过这种设置实现了电磁式加热的轮胎模具,并且通过将芯体设置成包括两种材质,导电线圈使导磁(或导电)率高的第一部段发热,升温效果更好;而第一部段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性更高的第二部段迅速传导至模具本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和能效比。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较佳地,为了便于电加热单元的安装和维修,并且根据要硫化的轮胎的参数调节电加热单元的布置,第一部段与第二部段为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较佳地,导电线圈包括电阻式加热线圈,并且芯体用于将导电线圈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模具本体。这样,能够通过电阻式加热来使轮胎模具维持在预定的温度,并且可以将电阻式加热线圈与电磁式加热线圈组合布置,以获得复合式电加热单元。这种轮胎模具能够使模具快速到达设定温度,并且能够实现更精细的温度调节和温度保持,降低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较佳地,为了进一步便于电加热单元的安装和维修,并且根据要硫化的轮胎的参数调节电加热单元的布置,芯体与模具本体之间是可拆卸连接的。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较佳地,芯体至少部分地埋入式设置在模具本体的凹槽中,
其中,埋入到凹槽中的长度大于未埋入到凹槽中的长度,和/或,
其中,埋入到凹槽中的部分的横截面大于或小于未埋入到凹槽中的部分的横截面。这样,在埋入的部分横截面较大时,使芯体与模具本体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热量传递,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和能效比。另外,在埋入到凹槽中的部分的横截面小于未埋入到凹槽中的部分的横截面时,这种布置考虑了开孔(开槽)对模具本体的强度的影响。换言之,通过减少开孔面积来减小对模具本体的强度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较佳地,电加热单元在模具本体的轴向方向包括多行,和/或电加热单元在模具本体的周向方向包括多列。通过这种布置方式,能够进一步有助于轮胎模具的均匀升温,并且便于轮胎模具的加工制作。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较佳地,导电线圈之间并联或串联连接,或者,每个导电线圈各自单独连接到电源。这种布置有助于实现分区加热,分区控温更均匀,并且可以避免单独连接可能发生的局部过热情况。另外,通过调节接线方式,可对某一区域进行通断控制,可只对未达到期望温度的区域通电加热,节能能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轮胎硫化装置,包括根据以上方面的轮胎模具,轮胎模具为活络轮胎模具或两半式轮胎模具,并且定位在硫化胶囊的外侧,与硫化胶囊共同限定硫化腔室。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模具所具有的有益的技术效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采用导电线圈与芯体组成电加热单元的方式,单元面积更小,布置更加灵活;
(2)可根据温度分布及硫化情况增减、变化加热单元,为后期留出充足变动空间;
(3)电加热单元可设为可拆连接,在意外损坏后可快速更换,操作简单;
(4)电加热单元的芯体延伸到轮胎模具内部,与轮胎模具接触面积大,传热效果更好,能源利用率高。
由此,通过本发明的轮胎模具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实现了预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清楚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模具,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轮胎硫化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轮胎模具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轮胎模具的电加热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轮胎模具的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布置在周向部分上的电加热单元;以及
图5是图4中所示的轮胎模具的周向部分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上述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未严格按照比例绘制。
图中的附图标记在附图和实施例中的列表:
1000-轮胎硫化装置;
100-轮胎模具;
10-模具本体;
11A-凹槽;
11-周向部分;
12-上部部分;
13-下部部分;
14-模具腔体;
20-电加热单元;
21-芯体;
21A-第一部段;
21B-第二部段;
22-导电线圈;
30-花纹块;
200-硫化胶囊;
300-中心机构;
301-环座;
302-中心杆;
303-支撑环筒;
304-加热装置;
305-搅动装置;
306-转筒;
400-夹持装置;
500-上热板;
600-下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除非明确地指出相反,否则本发明可以采用各种替代的取向和步骤顺序。还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及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仅是本文公开和限定的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因而,除非另有明确的声明,否则所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涉及的具体取向、方向或其它物理特征不应被视为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轮胎硫化装置1000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所示,该轮胎硫化装置1000可以主要包括轮胎模具100、硫化胶囊200、中心机构300以及夹持装置400等。
该轮胎模具100是用于轮胎硫化的模具,并且可以为活络轮胎模具或两半式轮胎模具,具有可开合设置,其内部可以封围形成模具腔体。硫化胶囊200可以是中空薄壁橡胶制品,该硫化胶囊200可以收拢以便于放置到未硫化生胎内部或者从经硫化的轮胎中取出。该硫化胶囊200可以扩张以便与轮胎模具100配合。例如,轮胎模具100可以定位在扩张后的硫化胶囊200的外侧,与硫化胶囊200共同限定硫化腔室。可以将未硫化生胎放置在该硫化腔室内,并且通过加热轮胎模具100和硫化胶囊200来供应生胎硫化所需的热量。另外,通过硫化胶囊200从内部加压并且通过轮胎模具100从外部加压,一起提供生胎硫化所需的压力。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模具100的细节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
中心机构300可以主要包括环座301、中心杆302、支撑环筒303、加热装置304、搅动装置305、转筒306以及旋转驱动部件(例如图1中未示出的电动机)等。
环座301可以设置在轮胎模具100的内侧,用于支承相应的旋转部件(例如轴承及转筒等),并且提供用于使加热介质(例如氮气等)进入或离开硫化胶囊200的气体通道。环座301可以设有中心开口,支撑环筒303可以与该中心开口配合以支承环座301。
中心杆302延伸穿过环座301中的该中心开口,并且能够上下移动。中心杆302的上端借助夹持装置400固定到硫化胶囊200,以随着中心杆302的上下移动,使得硫化胶囊200能够收拢或者扩张。
支撑环筒303用于支承中心机构300的各部分,并且其中空部分用于中心杆302以及可能的旋转传动部件(例如转筒等)穿过。
加热装置304可以设置在硫化胶囊200中,并且对加热介质进行加热。在该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4是内置式的。作为示例,加热装置304可以是环形的加热源,例如围绕中心杆302周向地布置的电感式或电阻式加热元件,或者它们的组合。
搅动装置305可以邻近加热装置304布置,经加热装置304加热的介质被搅动装置305搅动,从而使得介质的温度在硫化胶囊200的内部均匀化。搅动装置305例如可以是叶轮、风扇等。该搅动装置305可以被附图中未示出的旋转驱动部件驱动旋转。旋转驱动部件例如可以是电动机,并且包括定子和转子,其中转子直接或者间接地联接到搅动装置305。
夹持装置400可以包括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分别夹持硫化胶囊200的上夹缘和下夹缘,其中下夹持组件可以固定在环座301的外侧,并且上夹持组件在中心机构300的顶部处固定到中心杆302的上端。
另外,轮胎硫化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上热板500和下热板600。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轮胎模具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所示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模具100可以主要包括模具本体10和多个电加热单元20,从而是一种电加热轮胎模具。
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模具本体10可以包括周向部分11,以及分别布置在周向部分11的上方和下方的上部部分12和下部部分13。周向部分11可以是模套或模具的导环并且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形状,而上部部分12可以是上盖,下部部分13可以是底座。
周向部分11、上部部分12和下部部分13可以在它们之间封围形成模具腔体14,该模具腔体14可以用于容纳轮胎以及硫化胶囊。另外,轮胎模具100还可以包括花纹块30(或扇区)等部件。例如,花纹块30可以是花瓣式的结构,并且相邻的花纹块30能够相对于彼此靠拢或远离移动,以改变其中封围的腔室的大小,以便于轮胎的放置和取出。
继续参照图2,多个电加热单元20可以设置在模具本体10的周向部分11上,用于利用电能加热模具本体10的周向部分11。在图2的实施例中,多个电加热单元围绕周向部分11布置,并且相邻的电加热单元之间彼此间隔开。这样,在模具本体10的周向部分11上形成了多个电加热小区(或小区域)。
每个电加热单元20包括芯体21和围绕芯体的轴线缠绕布置的导电线圈22,并且导电线圈22电连接到电源,以利用电能来加热模具本体10。每个导电线圈22缠绕的圈数可以相同或不同。
如图2所示,芯体21可以成形为柱体形状,例如平滑的圆柱体形状或带台阶的圆柱体形状(如图3所示),并且可以朝向模具本体10的内部延伸并连接到模具本体10。
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周向部分11上设有多个凹槽11A,例如附图所示的从上到下布置可以布置有4行凹槽11A,凹槽11A可以是用于安装芯体21的安装槽。每个凹槽11A的深度可以不同(在附图中从上到下深度逐渐减小),以顺应模具本体10的周向部分11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芯体21的长度也可以不同,以与凹槽11A的深度配合,从而形成紧密的热联接配合关系。
在替代实施例中,每个凹槽11A的深度也可以设置成相同,并且每个芯体21的尺寸也可以相同,便于温度控制。
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凹槽11A以及芯体21的横截面大致相同,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每个凹槽11A以及芯体21的横截面可以各自不同。较佳地,每个配合在一起的凹槽11A和芯体21的横截面大致相同,以彼此配合连接,从而形成紧密的热联接配合关系。
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在凹槽11A中可以至少部分地设有阴螺纹(或内螺纹),例如在凹槽11A的底部处,而芯体21可以至少部分地设有阳螺纹(或外螺纹),例如,在其插入端处,以借助螺纹连接将芯体21附连到凹槽11A,从而实现了电加热单元20与模具本体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芯体21的轴线大致朝向模具本体10的中心布置。然而,替代地,芯体21的轴线也可以偏离模具本体10的中心布置。
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芯体21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例如埋入式布置)在模具本体10的凹槽11A中,例如其大部分埋设在凹槽11A中,至少地,其埋入部分长度在10mm以上,保证连接紧固性与传热效果。
较佳地,埋入到模具本体10的凹槽11A中的长度可以设置成大于未埋入到模具本体10的凹槽11A中的长度。替代地或者附加地,埋入到模具本体10中的部分的横截面大于未埋入到模具本体10的凹槽11A中的部分的横截面。这样使得芯体21与诸如模套之类的模具本体10的周向部分11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将热量传递到模具本体10,从而提高热效率和升温速度。
作为另一替代实施例,埋入到模具本体10中的部分的横截面也可以设置成小于未埋入到模具本体10的凹槽11A中的部分的横截面。这种设置考虑了开孔(开槽)可能会降低模具本体10的强度。换言之,这种设置可以通过减少在模具本体上10的开孔面积来减小对模具本体10的强度影响。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轮胎模具100的电加热单元20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图所示,芯体21可以包括第一部段21A和第二部段21B,其中第一部段21A可以是圆筒形的,而第二部段21B可以是圆柱形的。第一部段21A可以套设在第二部段21B外部,例如沿着第二部段21B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长度套设,并且彼此接触,从而形成热联接关系。作为示例,第二部段21B可以完全埋入到模具本体10的凹槽11A中,而第一部段21A设置在凹槽11A的外部(如图2中示出的)。
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部段21A和第二部段21B可以以其他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例如螺栓连接、卡合等。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部段21A和第二部段21B也可以焊接或者粘接在一起。
第一部段21A示出为与导电线圈22接触,而第二部段21B可以与模具本体10接触。第一部段21A和第二部段21B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作为电感式加热的实施例,例如,第一部段21A可以包括导磁材料或导电材料。较佳地,第一部段21A包括导磁材料(铁磁性材料),特别是与导电线圈22接触的部分设置有导磁材料,铁磁性材料的加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第二部段21B可以包括导热材料。
导磁材料例如可以包括铁磁性材料,比如45#钢或35#钢等的,而导热材料可包括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例如铝棒、铜棒等,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其余类型的材料和形状。
这样,导电线圈22可以电连接到交变电源,例如高频交变电源,使得在导电线圈22中感应出交变磁场,以电磁感应式加热第一部段21A,并且该热量能够传导到第二部段21B,以经由第二部段21B来加热模具本体10。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导电线圈22可以与芯体21整体形成。换言之,芯体21可以是整体式结构,即不分段。
作为电阻式加热的实施例,例如,导电线圈22可以包括电阻式加热线圈,并且芯体21用于将导电线圈22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模具本体10。导电线圈22可以设置在芯体21内部或外部。例如,导电线圈22可以围绕芯体21的至少一部分缠绕在其外表面上,或者导电线圈22可以单独卷绕后设置在芯体21的内部腔体中。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导电线圈22也可以与芯体21整体形成。较佳地,在电阻式加热的实施例中,芯体21可以是整体式结构,即不分段。
图4是图2中所示的轮胎模具100的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布置在周向部分11上的电加热单元20;而图5是图4中所示的轮胎模具100的周向部分11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电加热单元20在模具本体10的轴向方向包括多行,并且附加地或替代地,电加热单元20在模具本体10周向方向包括多列。例如,在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电加热单元20在模具本体10的轴向方向包括4行,并且相邻的电加热单元20在轴向方向和周向方向上分别对齐布置。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各加热单元的间隔相同或不同,相同面积内的加热单元的数目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发明,不同电加热单元20可独立地控制温度,并且也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电加热单元20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例如,如附图中示出的,沿导环高度的方向等间隔地均布四圈电加热单元20,每圈电加热单元20可以布置成花纹块30的数量的整数倍,例如附图中示出的3倍,并且电加热单元20可以沿周向方向均匀布置。
作为示例,可以将相邻的四行三列电加热单元20设置为一组,将该组中的电加热单元20进行串联连接,并且与其余组之间进行并联连接。附加地或者替代地,可以将每一圈电加热单元20设置为一组,并且进行串联连接,从而允许独立地控制各圈电加热单元20。
根据本发明,在其中电加热单元20并联连接的实施例中,可以检测各区域的温度,并且可以通过继电器或电磁阀切换,以使相应的电加热单元20的导电线圈22通电。替代地,可以使用多个高频元件,以计算此区域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从而调节加热功率(包括但不限于PFM、PDM、PWM,调节范围在5%-100%之间)。例如,控制系统可以通过PLC或工控机或单片机进行调节,反应时间可控制在微秒级,从而能够更准确的控制模具本体10的温度。同时,此系统也可实现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温度,从而实现分区加热。
在其中电加热单元20串联连接的实施例中,在借助导电线圈22加热时,可以保证加热均匀。这主要是由于每个导电线圈22通过相同的电流,使得每个导电线圈22的功率和发热量均相同,进而做到均匀加热,可减少测温元件数量以及相应的温度转换模块,同时数据处理负荷的降低也降低了对控制元件的要求。例如,可以借助单片机来实现精确控制。另外,PLC、工控机等也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导电线圈22可通过接线方式不同实现分区加热,分区控温更均匀,并且可以避免单独连接可能发生的局部过热情况。
另外,通过调节接线方式,可对某一区域进行通断控制,可只对未达到预定温度的区域通电加热,节能能源。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电线圈22之间可以间隔地进行并联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将导电线圈22之间并联或串联连接,而不间隔连接。
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易于实现导电线圈22的布置,维修维护方便。另外,由于导电线圈22能够实现电磁感应式加热并且也允许电阻式加热布置,从而获得一种复合式电加热单元。这种轮胎模具能够使模具快速到达设定温度,并且能够实现更精细的温度调节和温度保持,降低能耗。因此模具升温速度快,加热效率高。
如本文所用的表示方位或取向的术语以及用于表示顺序的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以较佳实施例形式示出的本发明的构思,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顺序、方位或取向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部件/结构与另一个元件/部件/结构的目的,并且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表示任何特定顺序、操作顺序、方向或取向。例如,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部段”可以是“第二部段”,并且“上部部分”可以替代地是指“下部部分”。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轮胎模具100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实现了预期的发明目的。
虽然以上结合了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轮胎模具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示例仅是用来说明的,而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这些修改和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轮胎模具(100),所述轮胎模具包括:
模具本体(10),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周向部分(11),围绕所述周向部分设置有多个凹槽(11A),并且相邻的凹槽(11A)之间以预定距离间隔开;以及
多个电加热单元(20),所述多个电加热单元布置在多个所述凹槽(11A)处,
其特征在于,每个电加热单元(20)包括芯体(21)和围绕所述芯体的轴线缠绕布置的导电线圈(22),其中,所述芯体(21)朝向所述模具本体(10)的内部延伸到所述凹槽(11A)中并连接到所述模具本体(10),并且所述芯体(21)包括彼此热联接的第一部段(21A)和第二部段(21B),所述第一部段与所述导电线圈(22)接触,而所述第二部段与所述模具本体(10)接触,其中,所述第二部段(21B)完全埋入到所述模具本体(10)的所述凹槽(11A)中并与所述凹槽(11A)形成紧密的热联接配合,而所述第一部段(21A)设置在所述凹槽(11A)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0)是圆环形的,而所述芯体(21)成形为柱体形状,并且所述芯体(21)的轴线朝向所述模具本体(10)的中心布置,或偏离所述中心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段(21A)包括导磁材料或导电材料,而所述第二部段(21B)包括导热材料,并且,所述导电线圈(22)电连接到交变电源,使得在所述导电线圈(22)中感应出交变磁场,以电磁感应式加热所述第一部段(21A),并且经由所述第二部段(21B)来加热所述模具本体(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段(21A)与所述第二部段(21B)为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圈(22)包括电阻式加热线圈,并且所述芯体(21)用于将所述导电线圈(22)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模具本体(10)。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21)与所述模具本体(10)之间是可拆卸连接的。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21)埋入到所述凹槽(11A)中的长度大于未埋入到所述凹槽(11A)中的长度,和/或
其中,埋入到所述凹槽(11A)中的部分的横截面大于或小于未埋入到所述凹槽(11A)中的部分的横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单元(20)在所述模具本体(10)的轴向方向包括多行,和/或
所述电加热单元(20)在所述模具本体(10)的周向方向包括多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圈(22)之间并联或串联连接,或者,每个导电线圈(22)各自单独连接到电源。
10.轮胎硫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模具(100),所述轮胎模具为活络轮胎模具或两半式轮胎模具,并且定位在硫化胶囊的外侧,与所述硫化胶囊共同限定硫化腔室。
CN202310891887.7A 2023-07-20 2023-07-20 轮胎模具和轮胎硫化装置 Active CN116619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1887.7A CN116619802B (zh) 2023-07-20 2023-07-20 轮胎模具和轮胎硫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1887.7A CN116619802B (zh) 2023-07-20 2023-07-20 轮胎模具和轮胎硫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9802A CN116619802A (zh) 2023-08-22
CN116619802B true CN116619802B (zh) 2023-10-10

Family

ID=87613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91887.7A Active CN116619802B (zh) 2023-07-20 2023-07-20 轮胎模具和轮胎硫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980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1336A (ja) * 2004-03-24 2005-10-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加硫用コンテナー装置
CN204031495U (zh) * 2014-07-16 2014-12-17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中频加热棒的结构
CN104981333A (zh) * 2014-02-07 2015-10-14 三菱重工机械科技株式会社 模具加热装置及轮胎硫化机
CN206442543U (zh) * 2016-11-16 2017-08-25 胡小庆 一种超导电磁加热组件及其热水器、液体加热装置
CN108426649A (zh) * 2017-02-15 2018-08-21 塔克及海林阁有限公司 具有温度传感器的加热筒
CN208337924U (zh) * 2018-04-19 2019-01-04 丰泽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模具
CN112135373A (zh) * 2020-09-24 2020-12-25 衡东县祥云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设备
KR20220098989A (ko) * 2021-01-05 2022-07-12 한국타이어앤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전자기유도가열을 이용한 온도 이원화 몰드
CN114828318A (zh) * 2022-06-29 2022-07-29 秦皇岛晟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层压机
CN218640134U (zh) * 2022-12-01 2023-03-17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硫化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1336A (ja) * 2004-03-24 2005-10-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加硫用コンテナー装置
CN104981333A (zh) * 2014-02-07 2015-10-14 三菱重工机械科技株式会社 模具加热装置及轮胎硫化机
CN204031495U (zh) * 2014-07-16 2014-12-17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中频加热棒的结构
CN206442543U (zh) * 2016-11-16 2017-08-25 胡小庆 一种超导电磁加热组件及其热水器、液体加热装置
CN108426649A (zh) * 2017-02-15 2018-08-21 塔克及海林阁有限公司 具有温度传感器的加热筒
CN208337924U (zh) * 2018-04-19 2019-01-04 丰泽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模具
CN112135373A (zh) * 2020-09-24 2020-12-25 衡东县祥云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设备
KR20220098989A (ko) * 2021-01-05 2022-07-12 한국타이어앤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전자기유도가열을 이용한 온도 이원화 몰드
CN114828318A (zh) * 2022-06-29 2022-07-29 秦皇岛晟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层压机
CN218640134U (zh) * 2022-12-01 2023-03-17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硫化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9802A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8993B (zh) 感应加热装置和用感应加热装置制造部件的方法
US4699578A (en) Tire mold and apparatus for vulcanizing a tire by means of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heat
CN107073856B (zh) 用于硫化轮胎的设备和方法
CN101977744B (zh) 轮胎硫化机
CN217124036U (zh) 一种硫化设备
US6474968B1 (en) Vulcanizer
JP2006224417A (ja) 加硫装置
KR20040105620A (ko) 가황 성형 방법 및 그 가황기
EP2926965B1 (en) Mold heating device and tire vulcanizing machine
JP2012025126A (ja) タイヤ用加硫モールドの加熱装置および加熱方法
EP2455203B1 (en) Die heating device
EP1612022B1 (en) Tire mold with helically extending heating conduit
CN116619802B (zh) 轮胎模具和轮胎硫化装置
HU209265B (en) Mobile tyre vulcanizing equipment
CN116619801B (zh) 一种硫化装置
CN116604856B (zh) 一种硫化设备
CN220429348U (zh) 轮胎模具和轮胎硫化装置
JP2011126044A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JP3764366B2 (ja)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216100538U (zh) 一种开启式磁路感应加热轮胎直压硫化装置
CN106945317B (zh) 用于轮胎硫化定型的刚性内模
JPH10180765A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JPH0796525A (ja) タイヤの加硫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2959706A (zh) 一种开启式磁路感应加热轮胎直压硫化方法及装置
CN218505293U (zh) 一种硫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