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3548A -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3548A
CN116613548A CN202211742524.9A CN202211742524A CN116613548A CN 116613548 A CN116613548 A CN 116613548A CN 202211742524 A CN202211742524 A CN 202211742524A CN 116613548 A CN116613548 A CN 116613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feed
antenna
pulse generator
implantable pu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425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伟
文雄伟
许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Pins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Pins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Pins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7425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3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3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35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9Welded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植入式脉冲发生器,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于馈通导线和天线之间,所述天线具有天线引出端,所述天线引出端为片状;所述天线引出端包括一弯曲结构,所述馈通导线设置于所述天线引出端的弯曲结构处,且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本申请增加了天线引出端和馈通导线的接触面积,同时弯曲结构能够对馈通导线在多个方向上进行限位,实现了在激光焊接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天线引出端和馈通导线的连接稳定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天线与馈通导线的连接不稳定,容易脱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植入式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背景技术
脑深部刺激器、迷走神经刺激器、脊髓神经刺激器、骶神经刺激器等包含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脉冲发生器主要由顶盖和钛壳等部分组成,顶盖内有电接触件、密封塞、端部密封圈、充电线圈、天线、螺钉等。电接触件实现与电极导线的连接,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充电线圈用于脉冲发生器无线充电。天线和充电线圈置于顶盖内可避免钛壳对信号和充电的影响。充电线圈、电接触件及天线需要与电路板实现电连接,一般通过馈通导线过渡。
由于馈通导线和天线的尺寸非常小,导致形成的连接结构不稳定,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天线与馈通导线的连接不稳定,容易脱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于馈通导线和天线之间,所述天线具有天线引出端,所述天线引出端为片状;
所述天线引出端包括一弯曲结构,所述馈通导线设置于所述天线引出端的弯曲结构处,且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
进一步的,天线引出端沿馈通导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弯曲结构为所述天线引出端的头部的第一弯折部,所述馈通导线的头部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勾连,且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弯折部设置为U型或L型,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为L型或U型。
进一步的,天线引出端的头部弯曲形成L型的弯曲结构,所述馈通导线的头部为顺直结构,所述馈通导线的头部设于所述弯曲结构的弯曲处。
进一步的,弯曲结构的内侧具有弧形贴合面,所述弧形贴合面的直径与所述馈通导线的直径大致相同。
进一步的,天线引出端的上表面由所述弯曲结构形成一安装槽,所述馈通导线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安装槽的内表面设置为与所述馈通导线的外表面贴合的弧形面。
进一步的,安装槽的内表面设置为与所述馈通导线的直径匹配的平面。
进一步的,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馈通导线的直径,所述安装槽的线型为抛物线线型,所述馈通导线贴合于所述安装槽的下部。
进一步的,激光点焊形成的焊点位于所述馈通导线与所述弯曲结构的相接处并位于所述馈通导线的两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所述脉冲发生器的顶盖内设有天线,所述天线通过馈通导线与电路板实现电连接,在所述天线和所述馈通导线之间形成上述的连接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天线具有天线引出端,天线引出端为片状,天线引出端包括一弯曲结构,馈通导线设置于天线引出端的弯曲结构处,且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天线引出端通过弯曲结构增加了与馈通导线的接触面积,以便于通过激光点焊进行连接。同时,弯曲结构能够对馈通导线在多个方向上进行限位,实现了在激光焊接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天线引出端和馈通导线的连接稳定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天线与馈通导线的连接不稳定,容易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又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还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再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馈通导线,11第二弯折部,2天线引出端,22第一弯折部,21弯曲结构,211弧形贴合面,212安装槽,3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脉冲发生器主要由顶盖和钛壳等部分组成,顶盖内有电接触件、密封塞、端部密封圈、充电线圈、天线、螺钉等。电接触件实现与电极导线的连接,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充电线圈用于脉冲发生器无线充电。天线置于顶盖内可避免钛壳对信号的影响。充电线圈、电接触件及天线需要与电路板实现电连接,一般通过馈通导线过渡。而由于天线和馈通导线的尺寸非常小,导致形成的连接结构不稳定,容易脱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形成于馈通导线1和天线之间,天线具有天线引出端2,天线引出端2为片状,馈通导线1直径与天线引出端2厚度大致相同;
天线引出端2包括一弯曲结构21,馈通导线1设置于天线引出端2的弯曲结构21处,且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可以是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和/或神经调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结构应用在植入式脉冲发生器中,其形成在馈通导线1和天线之间。具体的,脉冲发生器的天线具有一段天线引出端2,天线引出端2为片状结构,例如方形片。片状结构的天线引出端2能够便于与馈通导线1的连接。在安装时可先对天线引出端2定位,然后将馈通导线1放置在天线引出端2上即可。为增加馈通导线1与天线引出端2的接触面积,以及便于馈通导线1在天线引出端2上的定位,本实施例将片状的天线引出端2弯曲形成一个弯曲结构21,该弯曲结构21可位于天线引出端2的任意位置,其形式也可以多样化。
由于弯曲结构21的存在,使得原本表面平整的天线引出端2具有一个可容纳馈通导线1的槽体结构。因此可将馈通导线1连接在由弯曲结构21形成的槽体内。相较于平整的天线引出端2而言,具有弯曲结构21的天线引出端2具有便于馈通导线1初步定位以及增加馈通导线1和天线引出端2接触面积的优点。在馈通导线1安装在天线引出端2的弯曲结构21内后,为使馈通导线1和天线引出端2之间的连接足够稳定,馈通导线1位于弯曲结构21内的部分与天线引出端2之间通过激光点焊连接。馈通导线1与天线引出端2可在一处或多处进行焊接,为使受力平衡,优选为在多处进行焊接。例如,可在馈通导线1的两侧均进行焊接,形成的焊点3也分布在馈通导线1的两侧,能够有效的提高馈通导线1和天线引出端2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馈通导线1的材质为铂铱合金、铌等金属材料,天线引出端2的材质为植入级钛合金或不锈钢。馈通导线1的直径与天线引出端2的厚度接近,其尺寸一般为0.2-0.5mm,优选为0.4mm,能够便于二者的连接,以及弯曲结构21的形成。
本实施例的天线引出端2通过弯曲结构21增加了与馈通导线1的接触面积,以便于通过激光点焊进行连接;同时,弯曲结构21能够对馈通导线1在多个方向上进行限位,实现了在激光焊接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天线引出端2和馈通导线1的连接稳定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天线与馈通导线1的连接不稳定,容易脱落的问题。
在天线引出端2具有一弯曲结构21来增强与馈通导线1的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天线引出端2的弯曲结构21具有多种形式,同时馈通导线1与天线引出端2连接的部分也可设置为对应的多种形式。如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天线引出端2沿馈通导线1的长度方向设置,天线引出端2的头部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22,第一弯折部22也即弯曲结构21在本实施例中的形式;馈通导线1的头部也通过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11,由此,可将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11勾连,且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前,先将天线引出端2的头部弯折一定的角度形成第一弯折部22,并将馈通导线1的头部弯折一定的角度形成第二弯折部11;连接时,将第一弯折部22勾连在第二弯折部11上,再通过激光点焊固定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11。
第一弯折部22的弯折角度和第二弯折部11的弯折角度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相同的。为使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11能够较好的勾连在一起,二者的弯折角度应当大于等于90°。由于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11以勾连加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因此使得天线引出端2和馈通导线1能够较好的克服轴向和径向的拉力,从而能够避免在受到外力时轻易脱落。
第二弯折部11的头部与馈通导线1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具体的,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11在焊接时可对连接位置的一处或多处进行焊接。焊接位置可分布在馈通导线1的两侧与天线引出端2之间或馈通导线1头部与天线引出端2之间。当然,也可同时对馈通导线1的两侧和馈通导线1头部与天线引出端2进行焊接,使得该连接结构更为稳定。
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11具有多种不同的弯折角度,进而可以形成不同的形式。例如,可将第一弯折部22弯折180°形成U型,或者将第一弯折部22弯折90°形成L型,将第二弯折部11弯折180°形成U型,或者将第二弯折部11弯折90°形成L型。当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11均为U型时,在连接后能够更好的克服轴向和径向的拉力,进一步的提高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弯折部22弯折180°形成U型,第二弯折部11弯折90°形成L型。为使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11在连接后能够充分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22的弯折宽度大于等于馈通导线1的直径;第二弯折部11的末段延伸长度等于天线引出端2的宽度。在连接后依靠第一弯折部22提供的限位空间能够实现对第二弯折部11的预定位,便于后续的激光点焊。如图1所示,在馈通导线1的头部(第二弯折部11的末段末端)与其抵接的天线引出端2的弯折侧边之间形成1个焊点3。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11均弯折180°形成U型,第一弯折部22的U型弯折宽度等于馈通导线1的直径,第二弯折部11的U型弯折宽度等于天线的宽度,使得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11在勾连后互相紧密连接并能够提供一定的摩擦力来避免二者产生脱离,也便于后续的激光点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22的头部与馈通导线1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第二弯折部11的头部与天线引出端2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11勾连实现天线引出端2和馈通导线1连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的提高连接强度,本实施例还在激光点焊形成的焊点3的位置涂覆有植入级胶,以防止焊点3脱落。进一步的,在焊点3的位置及其周围、以及馈通导线1与天线引出端2的接触部分均可涂覆植入级胶。通过涂覆植入级胶使得天线引出端2与馈通导线1之间能够在焊接的基础上额外以胶粘的方式进行固定。通过涂覆植入级胶,在连接结构受外力作用时,可减少焊点3的直接受力,从而减少焊点3脱落的可能。进一步的,植入级胶为植入级液态硅橡胶或环氧树脂。如图2和图3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仅将天线引出端2的头部弯曲形成L型的弯曲结构21,而馈通导线1的头部为顺直结构,馈通导线1的头部设于弯曲结构21的弯曲处。该结构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将天线引出端2和馈通导线1均弯折的方案而言能够降低加工难度。为使在本实施例中天线引出端2和馈通导线1之间充分接触,本实施例中的弯曲结构21的内侧具有弧形贴合面211,弧形贴合面211的直径与馈通导线1的直径大致相同。更为具体的,馈通导线1在连接后其侧面与弯曲结构21的末端面平齐,激光点焊形成的焊点3位于弯曲结构21的末端面与馈通导线1侧面之间以及天线引出端2平面和馈通导线1侧面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既能够提供足够的焊接位点,也能够便于焊接操作,同时,连接结构对空间的占用更小。在更多的实施例中,为方便天线引出端2的末端弯曲形成弯曲结构21,天线引出端2弯曲后的末段长度L可以略大于馈通导线1直径0.2-0.4mm。
如图4至图6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引出端2的上表面由弯曲结构21形成一安装槽212,安装槽212为通槽,馈通导线1嵌设于安装槽212内。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天线引出端2通过该弯曲结构21使其上表面的一处位置下凹形成安装槽212,同时下表面的一处位置下凸以使其在厚度在基本保持不变,从厚度上降低对结构强度的影响。由于是通过弯曲天线引出端2而形成的安装槽212,因此安装槽212为两端开口的通槽结构。
安装槽212同样也可具有多种形式,如图4所示,在又一种实施例中安装槽212的内表面设置为与馈通导线1的外表面贴合的弧形面,弧形面的深度可小于馈通导线1的直径,当然也可等于或大于馈通导线1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安装槽可通过压型的方式加工。
如图5所示,在还一种实施例中,安装槽212的内表面设置为与馈通导线1的直径匹配的平面,安装槽212与天线引出端2的上表面的相接处倒角,便于馈通导线1的放入。本实施例中安装槽可通过压型的方式加工。
如图6所示,在再一种实施例中,安装槽212的深度大于馈通导线1的直径,安装槽212的线型为抛物线线型,馈通导线1贴合于安装槽212的下部。在该实施例中天线引出端2的弯曲幅度会大于上述两实施例中天线引出端2的弯曲幅度。同时由于安装槽212的特殊结构使其两侧能够形成对馈通导线1放入过程的导向,能够更便于对馈通导线1进行初步定位。本实施例中安装槽可通过折弯的方式加工。上述实施例中安装槽的尺寸和角度等均可根据馈通导线的直径以及焊接实际情况确定。
在上述多种实施例中,所述激光点焊形成的焊点可位于所述馈通导线与所述弯曲结构的相接处并位于所述馈通导线的两侧。在激光点焊形成的焊点3及焊点周围、以及馈通导线1与天线引出端2的接触部分可涂覆有植入级胶,使得馈通导线1和天线引出端2之间能够额外的以胶粘的方式进行连接。在连接结构受外力作用时,由于植入级胶涂覆在焊点3周围,可减少焊点3的直接受力。进一步的,植入级胶为植入级液态硅橡胶或环氧树脂。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包括上述的连接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于馈通导线和天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具有天线引出端,所述天线引出端为片状;
所述天线引出端包括一弯曲结构,所述馈通导线设置于所述天线引出端的弯曲结构处,且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引出端沿馈通导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弯曲结构为所述天线引出端的头部的第一弯折部,所述馈通导线的头部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勾连,且通过至少一处激光点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为U型或L型,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为L型或U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引出端的头部弯曲形成L型的弯曲结构,所述馈通导线的头部为顺直结构,所述馈通导线的头部设于所述弯曲结构的弯曲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结构的内侧具有弧形贴合面,所述弧形贴合面的直径与所述馈通导线的直径大致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引出端的上表面由所述弯曲结构形成一安装槽,所述馈通导线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设置为与所述馈通导线的外表面贴合的弧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设置为与所述馈通导线的直径匹配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馈通导线的直径,所述安装槽的线型为抛物线线型,所述馈通导线贴合于所述安装槽的下部。
10.一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发生器的顶盖内设有天线,所述天线通过馈通导线与电路板实现电连接,在所述天线和所述馈通导线之间形成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
CN202211742524.9A 2022-12-29 2022-12-29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Pending CN1166135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2524.9A CN116613548A (zh) 2022-12-29 2022-12-29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2524.9A CN116613548A (zh) 2022-12-29 2022-12-29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3548A true CN116613548A (zh) 2023-08-18

Family

ID=8768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42524.9A Pending CN116613548A (zh) 2022-12-29 2022-12-29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354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4357B2 (en) Ring connector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US6191931B1 (en)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th conductive feed-through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6366820B1 (en) Interconnection technique between a cable conductor and an electrode of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20050085884A1 (en) Connection for a coiled lead to an electrical contact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5821462A (en) Insulated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ame
CN219477006U (zh)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US20180236234A1 (en) Cochlear implants
US9168376B2 (en) Implantable device with opposing lead connectors
CN116613548A (zh)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种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CN219476989U (zh)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EP3442650B1 (en) Medical device lead connection assembly with guide hub
CN116585615A (zh)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CN116785590A (zh)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脉冲发生器
CN219303957U (zh)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CN219743696U (zh)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US11666767B2 (en) Medical device lead connection assembly
CN219630444U (zh)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及可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EP3689417B1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comprising a connector arrangement for establishing a two-pole electric contact between components
US20200009393A1 (en) Antenna Wire Termination Assemblies for Use i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US10953233B2 (en) Medical device lead assembly with variable pitch coil
CN116666999A (zh)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脉冲发生器
CN215461420U (zh) 一种新型植入式脊髓刺激系统
US20190165458A1 (en) Implantable electronic medical device and transmit/receive antenna therefor
JPS6032754Y2 (ja) 貫通形コンデンサ
CN112546436A (zh) 一种新型植入式脊髓刺激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