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0257A - 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0257A
CN116610257A CN202310474276.2A CN202310474276A CN116610257A CN 116610257 A CN116610257 A CN 116610257A CN 202310474276 A CN202310474276 A CN 202310474276A CN 116610257 A CN116610257 A CN 116610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ntent
module
solid state
state disk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742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10257B (zh
Inventor
吴佳
李礼
吴叶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V&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V&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V&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V&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742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0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0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0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10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0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response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4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16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life time, e.g. increasing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5Power saving in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硬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包括:控制终端,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控制命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系统端用户需要向固态硬盘上传的数据内容;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内容格式;分割模块,用于获取识别模块对数据内容格式的识别结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系统,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接收到的数据内容的格式进行识别,并在完成识别后进行分割处理,从而实现对数据内容的大小及数据内容的格式进行分割区分的目的,在对数据内容完成分割后,通过系统端用户的手动设置,对数据内容进行区分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硬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是一种主要以闪存作为永久性存储器的计算机存储设备。固态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被广泛应用于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导航设备等诸多领域。
然而,目前的固态硬盘在对于数据的传输时往往都是多组数据同时传输,这样会导致固态硬盘运行的速度过慢,传输的时间变长,同时也会对固态硬盘的运行过程造成一定的负荷,长时间的负荷运行会提升固态硬盘的功耗以至于影响固态硬盘的健康,不利于固态硬盘的长久使用。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解决了固态硬盘在对于数据的传输时往往都是多组数据同时传输,这样会导致固态硬盘运行的速度过慢,传输的时间变长,同时也会对固态硬盘的运行过程造成一定的负荷,长时间的负荷运行会提升固态硬盘的功耗以至于影响固态硬盘的健康,不利于固态硬盘的长久使用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第一方面,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包括:
控制终端,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控制命令;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系统端用户需要向固态硬盘上传的数据内容;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内容格式;
分割模块,用于获取识别模块对数据内容格式的识别结果,参考识别结果对接收模块中接收到的数据内容进行分割处理;
上传模块,用于将分割模块分割后的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进行上传;
反馈模块,用于监测上传模块运行状态,在上传模块完成数据内容上传后,向控制终端反馈上传模块运行状态;
所述分割模块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区分单元,用于应用识别模块识别到的数据内容格式,根据数据内容格式对云端存储单元中储存的数据内容格式进行区分;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分割模块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时分割的数据内容的大小;
其中,分割模块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处理时根据设置单元中设置大数据内容大小进行分割处理,使数据内容中每一分割的数据包大小相同,设置单元中设置的数据内容分割大小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所述设置单元中设置的数据内容分割大小数量与区分单元中对数据内容的区分数量相等。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模块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云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内容;
其中,云端存储单元通过系统端用户于网络中访问系统获取控制终端操作权限,通过控制终端对云端存储单元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手动选择及锁定,被选择及锁定的数据内容不参与分割模块对数据内容的处理操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云端存储单元在对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内容进行储存时,实时监测云端存储单元的运行状态,云端存储单元的运行状态监测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求取,公式为:
式中:S(X,A)为云端存储单元在运行储存数据内容时,使用的节点X至节点A的网络线程的安全系数;ti为线程状态干扰因子;xj为j时刻的网络线程中的节点X的激活函数;T为网络线程集合;
其中,S(X,A)的值越小,云端存储单元的运行状态越安全,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有安全阈值,通过上式求取的S(X,A)的值与安全阈值进行比较,S(X,A)的值处于安全阈值之外时,系统停止运行,系统的下一次运行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控制开启。
更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数据内容格式包括:图片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
其中,识别模块中识别的数据内容来源为云端存储单元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识别模块识别到数据内容的格式后,同步将识别结果向分割模块反馈,分割模块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时,同步控制接收模块停止运行,使接收模块不再接收系统端用户需要向固态硬盘上传的数据内容,接收模块以分割模块运行结束为触发信号,于系统中恢复运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模块、分割模块及上传模块对数据内容的处理操作均于云端存储单元中进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传模块内部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识别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应用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配置上传模块在上传数据内容时的上传逻辑;
其中,上传逻辑包括: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小于10MB/s时,上传模块优先上传图片数据,其次为音频数据,最后为视频数据;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不小于10MB/s时,上传模块优先上传音频数据,其次为图片数据,最后为视频数据;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大于30MB/s时,上传模块优先上传视频数据,其次为音频数据,最后为图片数据。
更进一步地,所述云端存储单元与固态硬盘通过介质电性相连接,上传模块对云端存储单元中储存的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中上传时,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切换系统与网络的连接状态,在系统与网络连接时,云端存储单元中储存的数据内容,由上传模块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的传输,在系统与网络连接断开时,云端存储单元中储存的数据内容,由上传模块通过介质电性进行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的传输。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通过网络与系统端用户持有的电子设备相连接,系统端用户通过持有的电子设备对控制终端中由反馈模块反馈的上传模块运行状态进行读取;
其中,系统端用户于固态硬盘中对数据内容进行读取的操作,同时应用于系统触发信号控制接收模块运行,使系统端用户于固态硬盘中对数据内容进行读取时,接收模块停止运行,反之则接收模块于系统中呈实时运行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与接收模块相连接,所述接收模块下级通过介质电性与云端存储单元相连接,所述接收模块通过介质电性与识别模块相连接,所述识别模块与云端存储单元通过介质电性相连接,所述识别模块通过介质电性与分割模块相连接,所述分割模块下级通过介质电性与区分单元及设置单元相连接,所述分割模块通过介质电性与上传模块相连接,所述上传模块内部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配置单元,所述上传模块通过介质电性与反馈模块相连接。
第二方面,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数据库,接收系统端用户上传到固态硬盘的数据内容,将数据内容发送到数据库中;
步骤2:在数据库中识别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内容格式,并在完成数据格式识别后进一步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
步骤3:步骤2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后,数据库根据各数据内容对应的数据内容及数据内容大小进行区分,并根据区分后的数据内容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的数据内容分割大小与数据内容的区分数量相等;
步骤31:在步骤3中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阶段配置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
步骤32:应用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实时监测步骤3中,对数据进行分割时的分割目标数据内容的格式,对监测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并在完成处理后,再进行分割处理;
步骤4:对完成区分后的数据内容,根据不同的网络连接状态依次传输到固态硬盘中;
步骤5:系统端用户通过持有的电子设备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读取;
其中,所述步骤31配置的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由若干组不同的可读取固态硬盘中数据内容的程序组成,步骤32对数据内容进行监测时,以监测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中运行的程序对数据内容的格式进行判定。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系统,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接收到的数据内容的格式进行识别,并在完成识别后进行分割处理,从而实现对数据内容的大小及数据内容的格式进行分割区分的目的,在对数据内容完成分割后,通过系统端用户的手动设置,对数据内容进行区分传输,以此进一步的减少固态硬盘在运行过程中长时间的负荷运行,大大提升了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中系统在运行时还能够通过对数据内容分割后在数据内容上传到固态硬盘时通过网络的连接状态可以依次对数据内容进行传输,通过区分上传,确保数据内容在传输时的速度,进一步减少了对固态硬盘的功耗,从而使得固态硬盘在运行时的效率更加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控制终端;2、接收模块;21、云端存储单元;3、识别模块;4、分割模块;41、区分单元;42、设置单元;5、上传模块;51、配置单元;6、反馈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如图1所示,包括:
控制终端1,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控制命令;
接收模块2,用于接收系统端用户需要向固态硬盘上传的数据内容;
识别模块3,用于识别接收模块2接收到的数据内容格式;
分割模块4,用于获取识别模块3对数据内容格式的识别结果,参考识别结果对接收模块2中接收到的数据内容进行分割处理;
上传模块5,用于将分割模块4分割后的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进行上传;
反馈模块6,用于监测上传模块5运行状态,在上传模块5完成数据内容上传后,向控制终端1反馈上传模块5运行状态;
分割模块4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区分单元41,用于应用识别模块3识别到的数据内容格式,根据数据内容格式对云端存储单元中储存的数据内容格式进行区分;
设置单元42,用于设置分割模块4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时分割的数据内容的大小;
其中,分割模块4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处理时根据设置单元42中设置大数据内容大小进行分割处理,使数据内容中每一分割的数据包大小相同,设置单元42中设置的数据内容分割大小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设置单元42中设置的数据内容分割大小数量与区分单元41中对数据内容的区分数量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1控制接收模块2接收系统端用户需要向固态硬盘上传的数据内容,接着识别模块3识别接收模块2接收到的数据内容格式,然后分割模块4获取识别模块3对数据内容格式的识别结果,参考识别结果对接收模块2中接收到的数据内容进行分割处理,再由上传模块5将分割模块4分割后的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进行上传,最后反馈模块6监测上传模块5运行状态,在上传模块5完成数据内容上传后,向控制终端1反馈上传模块5运行状态。
实施例2
在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参照图1对实施例1中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接收模块2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云端存储单元21,用于存储接收模块2接收到的数据内容;
其中,云端存储单元21通过系统端用户于网络中访问系统获取控制终端1操作权限,通过控制终端1对云端存储单元21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手动选择及锁定,被选择及锁定的数据内容不参与分割模块4对数据内容的处理操作。
如图1所示,云端存储单元21在对接收模块2接收到的数据内容进行储存时,实时监测云端存储单元21的运行状态,云端存储单元21的运行状态监测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求取,公式为:
式中:S(X,A)为云端存储单元21在运行储存数据内容时,使用的节点X至节点A的网络线程的安全系数;ti为线程状态干扰因子;xj为j时刻的网络线程中的节点X的激活函数;T为网络线程集合;
其中,S(X,A)的值越小,云端存储单元21的运行状态越安全,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有安全阈值,通过上式求取的S(X,A)的值与安全阈值进行比较,S(X,A)的值处于安全阈值之外时,系统停止运行,系统的下一次运行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控制开启。
如图1所示,识别模块3识别到的数据内容格式包括:图片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
其中,识别模块3中识别的数据内容来源为云端存储单元21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识别模块3识别到数据内容的格式后,同步将识别结果向分割模块4反馈,分割模块4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时,同步控制接收模块2停止运行,使接收模块2不再接收系统端用户需要向固态硬盘上传的数据内容,接收模块2以分割模块4运行结束为触发信号,于系统中恢复运行。
通过分割模块4下级设置的子模块区分单元41及设置单元42为分割模块4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加快了后续数据内容在上传时的上传速度。
实施例3
在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参照图1对实施例1中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识别模块3、分割模块4及上传模块5对数据内容的处理操作均于云端存储单元21中进行。
如图1所示,上传模块5内部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配置单元51,用于识别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应用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配置上传模块5在上传数据内容时的上传逻辑;
其中,上传逻辑包括: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小于10MB/s时,上传模块5优先上传图片数据,其次为音频数据,最后为视频数据;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不小于10MB/s时,上传模块5优先上传音频数据,其次为图片数据,最后为视频数据;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大于30MB/s时,上传模块5优先上传视频数据,其次为音频数据,最后为图片数据。
如图1所示,云端存储单元21与固态硬盘通过介质电性相连接,上传模块5对云端存储单元21中储存的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中上传时,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切换系统与网络的连接状态,在系统与网络连接时,云端存储单元21中储存的数据内容,由上传模块5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的传输,在系统与网络连接断开时,云端存储单元21中储存的数据内容,由上传模块5通过介质电性进行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的传输。
如图1所示,控制终端1通过网络与系统端用户持有的电子设备相连接,系统端用户通过持有的电子设备对控制终端1中由反馈模块6反馈的上传模块5运行状态进行读取;
其中,系统端用户于固态硬盘中对数据内容进行读取的操作,同时应用于系统触发信号控制接收模块2运行,使系统端用户于固态硬盘中对数据内容进行读取时,接收模块2停止运行,反之则接收模块2于系统中呈实时运行状态。
如图1所示,控制终端1通过介质电性与接收模块2相连接,接收模块2下级通过介质电性与云端存储单元21相连接,接收模块2通过介质电性与识别模块3相连接,识别模块3与云端存储单元21通过介质电性相连接,识别模块3通过介质电性与分割模块4相连接,分割模块4下级通过介质电性与区分单元41及设置单元42相连接,分割模块4通过介质电性与上传模块5相连接,上传模块5内部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配置单元51,上传模块5通过介质电性与反馈模块6相连接。
实施例4
在具体实施层面,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参照图2对实施例1中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步骤1:构建数据库,接收系统端用户上传到固态硬盘的数据内容,将数据内容发送到数据库中;
步骤2:在数据库中识别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内容格式,并在完成数据格式识别后进一步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
步骤3:步骤2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后,数据库根据各数据内容对应的数据内容及数据内容大小进行区分,并根据区分后的数据内容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的数据内容分割大小与数据内容的区分数量相等;
步骤31:在步骤3中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阶段配置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
步骤32:应用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实时监测步骤3中,对数据进行分割时的分割目标数据内容的格式,对监测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并在完成处理后,再进行分割处理;
步骤4:对完成区分后的数据内容,根据不同的网络连接状态依次传输到固态硬盘中;
步骤5:系统端用户通过持有的电子设备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读取;
其中,步骤31配置的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由若干组不同的可读取固态硬盘中数据内容的程序组成,步骤32对数据内容进行监测时,以监测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中运行的程序对数据内容的格式进行判定。
综上而言,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接收到的数据内容的格式进行识别,并在完成识别后进行分割处理,从而实现对数据内容的大小及数据内容的格式进行分割区分的目的,在对数据内容完成分割后,通过系统端用户的手动设置,对数据内容进行区分传输,以此进一步的减少固态硬盘在运行过程中长时间的负荷运行,大大提升了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并且在系统运行时还能够通过对数据内容分割后在数据内容上传到固态硬盘时通过网络的连接状态可以依次对数据内容进行传输,通过区分上传,确保数据内容在传输时的速度,进一步减少了对固态硬盘的功耗,从而使得固态硬盘在运行时的效率更加快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终端(1),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控制命令;
接收模块(2),用于接收系统端用户需要向固态硬盘上传的数据内容;
识别模块(3),用于识别接收模块(2)接收到的数据内容格式;
分割模块(4),用于获取识别模块(3)对数据内容格式的识别结果,参考识别结果对接收模块(2)中接收到的数据内容进行分割处理;
上传模块(5),用于将分割模块(4)分割后的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进行上传;
反馈模块(6),用于监测上传模块(5)运行状态,在上传模块(5)完成数据内容上传后,向控制终端(1)反馈上传模块(5)运行状态;
所述分割模块(4)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区分单元(41),用于应用识别模块(3)识别到的数据内容格式,根据数据内容格式对云端存储单元中储存的数据内容格式进行区分;
设置单元(42),用于设置分割模块(4)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时分割的数据内容的大小;
其中,分割模块(4)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处理时根据设置单元(42)中设置大数据内容大小进行分割处理,使数据内容中每一分割的数据包大小相同,设置单元(42)中设置的数据内容分割大小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所述设置单元(42)中设置的数据内容分割大小数量与区分单元(41)中对数据内容的区分数量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2)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云端存储单元(21),用于存储接收模块(2)接收到的数据内容;
其中,云端存储单元(21)通过系统端用户于网络中访问系统获取控制终端(1)操作权限,通过控制终端(1)对云端存储单元(21)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进行手动选择及锁定,被选择及锁定的数据内容不参与分割模块(4)对数据内容的处理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存储单元(21)在对接收模块(2)接收到的数据内容进行储存时,实时监测云端存储单元(21)的运行状态,云端存储单元(21)的运行状态监测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求取,公式为:
式中:S(X,A)为云端存储单元(21)在运行储存数据内容时,使用的节点X至节点A的网络线程的安全系数;ti为线程状态干扰因子;xj为j时刻的网络线程中的节点X的激活函数;T为网络线程集合;
其中,S(X,A)的值越小,云端存储单元(21)的运行状态越安全,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有安全阈值,通过上式求取的S(X,A)的值与安全阈值进行比较,S(X,A)的值处于安全阈值之外时,系统停止运行,系统的下一次运行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控制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3)识别到的数据内容格式包括:图片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
其中,识别模块(3)中识别的数据内容来源为云端存储单元(21)中储存的数据内容,识别模块(3)识别到数据内容的格式后,同步将识别结果向分割模块(4)反馈,分割模块(4)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时,同步控制接收模块(2)停止运行,使接收模块(2)不再接收系统端用户需要向固态硬盘上传的数据内容,接收模块(2)以分割模块(4)运行结束为触发信号,于系统中恢复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3)、分割模块(4)及上传模块(5)对数据内容的处理操作均于云端存储单元(21)中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模块(5)内部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配置单元(51),用于识别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应用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配置上传模块(5)在上传数据内容时的上传逻辑;
其中,上传逻辑包括: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小于10MB/s时,上传模块(5)优先上传图片数据,其次为音频数据,最后为视频数据;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不小于10MB/s时,上传模块(5)优先上传音频数据,其次为图片数据,最后为视频数据;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大于30MB/s时,上传模块(5)优先上传视频数据,其次为音频数据,最后为图片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存储单元(21)与固态硬盘通过介质电性相连接,上传模块(5)对云端存储单元(21)中储存的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中上传时,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切换系统与网络的连接状态,在系统与网络连接时,云端存储单元(21)中储存的数据内容,由上传模块(5)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的传输,在系统与网络连接断开时,云端存储单元(21)中储存的数据内容,由上传模块(5)通过介质电性进行数据内容向固态硬盘的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1)通过网络与系统端用户持有的电子设备相连接,系统端用户通过持有的电子设备对控制终端(1)中由反馈模块(6)反馈的上传模块(5)运行状态进行读取;
其中,系统端用户于固态硬盘中对数据内容进行读取的操作,同时应用于系统触发信号控制接收模块(2)运行,使系统端用户于固态硬盘中对数据内容进行读取时,接收模块(2)停止运行,反之则接收模块(2)于系统中呈实时运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1)通过介质电性与接收模块(2)相连接,所述接收模块(2)下级通过介质电性与云端存储单元(21)相连接,所述接收模块(2)通过介质电性与识别模块(3)相连接,所述识别模块(3)与云端存储单元(21)通过介质电性相连接,所述识别模块(3)通过介质电性与分割模块(4)相连接,所述分割模块(4)下级通过介质电性与区分单元(41)及设置单元(42)相连接,所述分割模块(4)通过介质电性与上传模块(5)相连接,所述上传模块(5)内部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配置单元(51),所述上传模块(5)通过介质电性与反馈模块(6)相连接。
10.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所述方法是对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数据库,接收系统端用户上传到固态硬盘的数据内容,将数据内容发送到数据库中;
步骤2:在数据库中识别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内容格式,并在完成数据格式识别后进一步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
步骤3:步骤2在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后,数据库根据各数据内容对应的数据内容及数据内容大小进行区分,并根据区分后的数据内容通过系统端用户手动设定的数据内容分割大小与数据内容的区分数量相等;
步骤31:在步骤3中对数据内容进行分割阶段配置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
步骤32:应用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实时监测步骤3中,对数据进行分割时的分割目标数据内容的格式,对监测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并在完成处理后,再进行分割处理;
步骤4:对完成区分后的数据内容,根据不同的网络连接状态依次传输到固态硬盘中;
步骤5:系统端用户通过持有的电子设备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读取;
其中,所述步骤31配置的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由若干组不同的可读取固态硬盘中数据内容的程序组成,步骤32对数据内容进行监测时,以监测模块化数据格式识别模组中运行的程序对数据内容的格式进行判定。
CN202310474276.2A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 Active CN116610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4276.2A CN116610257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4276.2A CN116610257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0257A true CN116610257A (zh) 2023-08-18
CN116610257B CN116610257B (zh) 2024-05-17

Family

ID=8767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74276.2A Active CN116610257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025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20691A1 (en) * 2004-11-17 2006-06-08 Sony Corporation Content use system, recording apparatus,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control method
JP2012181656A (ja) * 2011-03-01 2012-09-20 Nec Corp 消費電力制御装置、消費電力制御方法、及び消費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6187801A1 (zh) * 2015-05-26 2016-12-01 崔开平 一种用于储存介质的数据管理方法及固态硬盘与控制芯片
US20170163312A1 (en) * 2015-12-03 2017-06-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system with network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9582227A (zh) * 2018-11-15 2019-04-05 深圳忆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固态硬盘写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06427A (zh) * 2020-11-27 2021-03-1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固态硬盘功耗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US20210216227A1 (en) * 2020-01-09 2021-07-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dispersed storage network
CN115661527A (zh) * 2022-10-27 2023-01-3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分类模型训练方法、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15831812A (zh) * 2022-11-10 2023-03-21 上海威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芯片模块设计的模块识别封装方法及系统
CN115905324A (zh) * 2023-02-21 2023-04-04 中科迅联智慧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多种数据相互关联的智能匹配方法及其系统
CN115937943A (zh) * 2022-12-09 2023-04-07 中巡壹(江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情感计算的机器人视觉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20691A1 (en) * 2004-11-17 2006-06-08 Sony Corporation Content use system, recording apparatus,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control method
JP2012181656A (ja) * 2011-03-01 2012-09-20 Nec Corp 消費電力制御装置、消費電力制御方法、及び消費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6187801A1 (zh) * 2015-05-26 2016-12-01 崔开平 一种用于储存介质的数据管理方法及固态硬盘与控制芯片
US20170163312A1 (en) * 2015-12-03 2017-06-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system with network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9582227A (zh) * 2018-11-15 2019-04-05 深圳忆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固态硬盘写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10216227A1 (en) * 2020-01-09 2021-07-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dispersed storage network
CN112506427A (zh) * 2020-11-27 2021-03-1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固态硬盘功耗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5661527A (zh) * 2022-10-27 2023-01-3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分类模型训练方法、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15831812A (zh) * 2022-11-10 2023-03-21 上海威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芯片模块设计的模块识别封装方法及系统
CN115937943A (zh) * 2022-12-09 2023-04-07 中巡壹(江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情感计算的机器人视觉系统
CN115905324A (zh) * 2023-02-21 2023-04-04 中科迅联智慧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多种数据相互关联的智能匹配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0257B (zh) 2024-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8972B (zh) 服务器机柜系统
CN110798324B (zh) 以太网供电方法、系统、供电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73258A (zh) 一种刀片服务器内置交换机的自动化重启测试方法及系统
WO2023147731A1 (zh) 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610257B (zh) 一种高集成的固态硬盘功耗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
CN107064686A (zh) 一种异常断电判断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843107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CN113660302A (zh) 一种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数据传输交换方法和系统
CN113741814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US20220385594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d managing tsn network and system applying the method
CN105828313A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以及行车记录仪
CN115379631A (zh) 一种应急疏散指示系统的疏散预案设置和启动控制方法
CN112235627B (zh) 一种本地存储分时传送方法
CN113015150B (zh) 一种一对多、降功耗、快速的无线设备连接方法和系统
CN115494405A (zh) 电池监测系统及其异常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383425B (zh) 一种基于vxlan网络的终端发现系统及方法
CN107272874B (zh) 一种调节服务器存储驱动器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CN113542407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气设备监控平台
CN114760326A (zh)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查询方法、数据存储系统和电子装置
CN112926411A (zh) 一种智能视觉感知分布式节点协作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833036A (zh) 一种多主线控器冲突检测方法及主线控器
CN115599311B (zh) 极性反转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242561B (zh) 一种变电站的ap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465544A (zh) 一种设置fru的系统及方法
CN116545932A (zh) 网卡的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