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6660A -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6660A
CN116606660A CN202310616110.XA CN202310616110A CN116606660A CN 116606660 A CN116606660 A CN 116606660A CN 202310616110 A CN202310616110 A CN 202310616110A CN 116606660 A CN116606660 A CN 116606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teep
restoration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61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06660B (zh
Inventor
唐家凯
周涛
贾雪梅
张国信
白晓华
王运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e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e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106161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06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06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6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06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6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4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mixtures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un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12Consolidating by placing solidifying or pore-filling substances in the soi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5/00Erosion preven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种植土15~20份、大豆秸秆10~12份、发酵牛粪10~15份、复合微生物0.5~0.8份、豚草提取物1~2份、陶粒20~30份、腐殖酸10~15份、吸水材料5~8份、黏土15~20份、葎草7~8份、PBS聚酯2~3份和复合肥3~4份。本发明的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保水性、抗流失性和环境安全性,并且能够改善土壤的组成结构,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提高植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背景技术
矿区大规模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极端生境:高陡岩质边坡。这种生境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和土壤,损毁了生态景观,并且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对高陡岩质边坡进行土壤植被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高陡岩质边坡的土层瘠薄,水分不易保存,植被自然恢复和演替过程极其缓慢,因此,需要人为主导进行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目前常用的修复材料是由种子、纤维、肥料、保水剂、粘结剂、稳定剂等按照一定的配比均匀混合而成,但该修复材料主要用于公路边坡、铁路边坡生态恢复,对于易被雨水冲刷的高陡岩质边坡的修复并没有针对性的修复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种植土15~20份、大豆秸秆10~12份、发酵牛粪10~15份、复合微生物0.5~0.8份、豚草提取物1~2份、陶粒20~30份、腐殖酸10~15份、吸水材料5~8份、黏土15~20份、葎草7~8份、PBS聚酯2~3份和复合肥3~4份。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胶质芽孢杆菌10~15份、灰色链霉菌5~8份、沼泽红假单胞菌8~10份和白曲霉5~6份。
胶质芽孢杆菌可增强土壤缓冲能力,保水保湿;还可抵抗病原菌侵染,达到抗病、抗虫的效果;并且胶质芽孢杆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植物内源酶,可明显提高植物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率,增强植物的抗旱、抗寒、抗涝能力。
灰色链霉菌是一种放线菌,能产生各种抗生素和生物酶来抑制其它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增殖;并且还能争夺有害微生物增殖所需要的基质,进而抑制其增殖生长。
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以分泌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可以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供植物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生长。
白曲霉可以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为植物提供养分、提供动力。
以上多种菌种发挥了显著的协同作用,可避免土传病害发生,修复土壤生物生态平衡,有效调节土壤酸碱度,消除板结,增强土壤活性和土壤肥力,进而发挥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豚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将豚草烘干后粉碎,得到豚草粉末,然后将豚草粉末包裹并加入有机溶剂进行索氏提取,提取完成后旋转蒸发至膏状,得到所述豚草提取物。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所述索氏提取的温度为64~66℃,时间为5~6h。
豚草提取物可以长时间的发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作用,植物根系生长良好就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成分,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
进一步地,所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A.将玉米秸秆粉碎后依次经浸泡、洗涤、烘干、微波处理,得到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将玉米秸秆粉末和淀粉溶液混合均匀后造粒,烘干后得到玉米秸秆颗粒;
B.将丙烯酰胺、丙烯酸、过硫酸钾、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水混合均匀后进行微波加热,加热完成后在有机溶剂中浸泡后烘干,粉碎,得到复合材料;
C.在玉米秸秆颗粒表面喷洒凹凸棒土溶液,然后加入复合材料进行包裹,烘干后得到所述吸水材料。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40~60min;所述洗涤的次数为3~5次;所述烘干的温度为50~55℃;所述微波处理的功率为300~400W,时间为10~15min;所述淀粉溶液的浓度为1.5~2.5wt.%;所述玉米秸秆粉末和淀粉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0g∶1mL;所述玉米秸秆颗粒的粒径为3~4mm。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丙烯酰胺、丙烯酸、过硫酸钾、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水的质量比为(2~3)∶(3~4)∶(0.3~0.6)∶(0.02~0.08)∶(40~60);所述微波加热的功率为150~160W,时间为8~10min;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所述浸泡的时间为2~3h。
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述凹凸棒土溶液的浓度为2~3wt.%;所述玉米秸秆颗粒和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8~10:1。
本发明的吸水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作用,在保证为植物提供水分的同时还能提高修复材料的抗雨水冲刷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一种上述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在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所述应用的方法具体包括:
(1)将PBS聚酯熔融纺丝,然后与葎草、黏土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泥水混合物;
(2)将泥水混合物喷涂在高陡岩质边坡上,待水分降至20%以下时,将剩余原料、植物种子和水混合均匀,喷涂在泥水混合物上,实现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
进一步地,所述熔融纺丝制得的PBS聚酯丝的直径为1mm,长度为4cm。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保水性、抗流失性和环境安全性,并且能够改善土壤的组成结构,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提高植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以下实施例所述的“份”均为“质量份”。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及对比例采用的胶质芽孢杆菌、灰色链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白曲霉、巨大芽孢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均为商购。
胶质芽孢杆菌的含菌量为1.0×109cfu/g、灰色链霉菌的含菌量为5.2×108cfu/g、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含菌量为2.0×108cfu/g、白曲霉的含菌量为3.5×107cfu/g、巨大芽孢杆菌的含菌量为1.0×109cfu/g、球形红假单胞菌的含菌量为5.0×108cfu/g。
本发明高陡岩质边坡的坡度为80~90°。
实施例1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种植土(就近获取)18份、大豆秸秆(粒径为2mm)12份、发酵牛粪12份、复合微生物0.7份、豚草提取物2份、陶粒(粒径为2mm)25份、腐殖酸12份、吸水材料6份、黏土18份、葎草(干燥)7.5份、PBS聚酯2.5份和复合肥4份。
(1)复合微生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胶质芽孢杆菌12份、灰色链霉菌8份、沼泽红假单胞菌9份和白曲霉5.5份。
(2)豚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豚草烘干后粉碎至粒径为100目,得到豚草粉末;将豚草粉末用滤纸包裹,然后加入甲醇进行索氏提取(温度为65℃,时间为6h),提取完成后旋转蒸发至膏状,得到豚草提取物。
(3)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A.将玉米秸秆粉碎至粒径为5mm左右,然后加入水中浸泡50min,浸泡完成后用水清洗5次,取出烘干(50℃)、粉碎至粒径为100目,接着置于功率为380W的微波下微波处理12min,得到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将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和浓度为2.0wt.%的淀粉水溶液以质量/体积比为10g∶1mL的比例混合造粒(粒径为3.5mm),最后烘干,得到玉米秸秆颗粒。
B.将丙烯酰胺、丙烯酸、过硫酸钾、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水以质量比为2.5∶3∶0.5∶0.05∶5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在功率为160W的条件下微波加热9min,加热完成后取出在甲醇中浸泡3h,取出烘干,粉碎至粒径为200目,得到复合材料。
C.在玉米秸秆颗粒表面喷洒浓度为2.5wt.%的凹凸棒土溶液至表面湿润,然后加入复合材料进行包裹(玉米秸秆颗粒和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9∶1),最后烘干,得到吸水材料。
实施例2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种植土(就近获取)15份、大豆秸秆(粒径为2mm)10份、发酵牛粪13份、复合微生物0.6份、豚草提取物1份、陶粒(粒径为2mm)23份、腐殖酸10份、吸水材料5份、黏土20份、葎草(干燥)8份、PBS聚酯3份和复合肥3份。
(1)复合微生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胶质芽孢杆菌15份、灰色链霉菌5份、沼泽红假单胞菌8份和白曲霉5份。
(2)豚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豚草烘干后粉碎至粒径为100目,得到豚草粉末;将豚草粉末用滤纸包裹,然后加入甲醇进行索氏提取(温度为64℃,时间为5h),提取完成后旋转蒸发至膏状,得到豚草提取物。
(3)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A.将玉米秸秆粉碎至粒径为5mm左右,然后加入水中浸泡40min,浸泡完成后用水清洗3次,取出烘干(52℃)、粉碎至粒径为100目,接着置于功率为250W的微波下微波处理10min,得到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将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和浓度为1.5wt.%的淀粉水溶液以质量/体积比为10g∶1mL的比例混合造粒(粒径为4mm),最后烘干,得到玉米秸秆颗粒。
B.将丙烯酰胺、丙烯酸、过硫酸钾、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水以质量比为2∶4∶0.6∶0.02∶4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在功率为155W的条件下微波加热8min,加热完成后取出在甲醇中浸泡2h,取出烘干,粉碎至粒径为200目,得到复合材料。
C.在玉米秸秆颗粒表面喷洒浓度为2wt.%的凹凸棒土溶液至表面湿润,然后加入复合材料进行包裹(玉米秸秆颗粒和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10∶1),最后烘干,得到吸水材料。
实施例3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种植土(就近获取)20份、大豆秸秆(粒径为2mm)10份、发酵牛粪10份、复合微生物0.8份、豚草提取物1.5份、陶粒(粒径为2mm)30份、腐殖酸13份、吸水材料7份、黏土16份、葎草(干燥)7份、PBS聚酯2份和复合肥4份。
(1)复合微生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胶质芽孢杆菌10份、灰色链霉菌7份、沼泽红假单胞菌9份和白曲霉6份。
(2)豚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豚草烘干后粉碎至粒径为100目,得到豚草粉末;将豚草粉末用滤纸包裹,然后加入甲醇进行索氏提取(温度为66℃,时间为6h),提取完成后旋转蒸发至膏状,得到豚草提取物。
(3)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A.将玉米秸秆粉碎至粒径为5mm左右,然后加入水中浸泡60min,浸泡完成后用水清洗5次,取出烘干(55℃)、粉碎至粒径为100目,接着置于功率为300W的微波下微波处理13min,得到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将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和浓度为2.3wt.%的淀粉水溶液以质量/体积比为10g∶1mL的比例混合造粒(粒径为3mm),最后烘干,得到玉米秸秆颗粒。
B.将丙烯酰胺、丙烯酸、过硫酸钾、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水以质量比为3∶3∶0.3∶0.06∶6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在功率为150W的条件下微波加热10min,加热完成后取出在甲醇中浸泡2.5h,取出烘干,粉碎至粒径为200目,得到复合材料。
C.在玉米秸秆颗粒表面喷洒浓度为3wt.%的凹凸棒土溶液至表面湿润,然后加入复合材料进行包裹(玉米秸秆颗粒和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8∶1),最后烘干,得到吸水材料。
实施例4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种植土(就近获取)17份、大豆秸秆(粒径为2mm)11份、发酵牛粪15份、复合微生物0.5份、豚草提取物2份、陶粒(粒径为2mm)20份、腐殖酸15份、吸水材料8份、黏土15份、葎草(干燥)7.5份、PBS聚酯3份和复合肥3份。
(1)复合微生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胶质芽孢杆菌14份、灰色链霉菌5份、沼泽红假单胞菌10份和白曲霉5份。
(2)豚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豚草烘干后粉碎至粒径为100目,得到豚草粉末;将豚草粉末用滤纸包裹,然后加入甲醇进行索氏提取(温度为65℃,时间为5h),提取完成后旋转蒸发至膏状,得到豚草提取物。
(3)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A.将玉米秸秆粉碎至粒径为5mm左右,然后加入水中浸泡45min,浸泡完成后用水清洗4次,取出烘干(54℃)、粉碎至粒径为100目,接着置于功率为400W的微波下微波处理15min,得到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将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和浓度为2.5wt.%的淀粉水溶液以质量/体积比为10g∶1mL的比例混合造粒(粒径为4mm),最后烘干,得到玉米秸秆颗粒。
B.将丙烯酰胺、丙烯酸、过硫酸钾、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水以质量比为2∶3.5∶0.4∶0.08∶5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在功率为158W的条件下微波加热9min,加热完成后取出在甲醇中浸泡2h,取出烘干,粉碎至粒径为200目,得到复合材料。
C.在玉米秸秆颗粒表面喷洒浓度为2wt.%的凹凸棒土溶液至表面湿润,然后加入复合材料进行包裹(玉米秸秆颗粒和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8∶1),最后烘干,得到吸水材料。
对比例1
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复合微生物中的胶质芽孢杆菌替换成等质量份数的巨大芽孢杆菌。
对比例2
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复合微生物中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替换成等质量份数的球形红假单胞菌。
对比例3
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豚草提取物替换成等质量份数的水杨酸。
对比例4
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PBS聚酯替换成等质量份数的葎草。
对比例5
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葎草替换成等质量份数的PBS聚酯。
对比例6
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黏土替换成等质量份数的淀粉。
对比例7
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吸水材料替换成等质量份数的淀粉-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购自西安瑞禧生物)。
效果例1
(一)采用实施例1~4及对比例1~3、7的修复材料的修复方法如下:
在高陡岩质边坡平分成若干个1m2的小区,小区之间保留1m宽的隔离带,作为试验小区。
(1)将PBS聚酯熔融纺丝(PBS聚酯丝的直径为1mm,长度为4cm),然后与葎草、黏土和水混合均匀,得到含水量为40%左右的泥水混合物。
(2)将泥水混合物喷涂在高陡岩质边坡上(喷涂厚度为1cm),待水分降至18%左右时,将剩余原料、植物种子和水混合均匀(含水量为45%左右),喷涂在泥水混合物上(喷涂厚度为5cm,高羊茅种子的用量1500粒/m2,约为15g,室内测定发芽率为95%)。
(二)采用对比例4的修复材料的修复方法如下:
(1)将葎草、黏土和水混合均匀,得到含水量为40%左右的泥水混合物。
(2)将泥水混合物喷涂在高陡岩质边坡上(喷涂厚度为1cm),待水分降至18%左右时,将剩余原料、植物种子和水混合均匀(含水量为45%左右),喷涂在泥水混合物上(喷涂厚度为5cm,高羊茅种子的用量1500粒/m2,约为15g,室内测定发芽率为95%)。
(三)采用对比例5的修复材料的修复方法如下:
(1)将PBS聚酯熔融纺丝(PBS聚酯丝的直径为1mm,长度为4cm),然后与黏土和水混合均匀,得到含水量为40%左右的泥水混合物。
(2)将泥水混合物喷涂在高陡岩质边坡上(喷涂厚度为1cm),待水分降至18%左右时,将剩余原料、植物种子和水混合均匀(含水量为45%左右),喷涂在泥水混合物上(喷涂厚度为5cm,高羊茅种子的用量1500粒/m2,约为15g,室内测定发芽率为95%)。
(四)采用对比例6的修复材料的修复方法如下:
(1)将PBS聚酯熔融纺丝(PBS聚酯丝的直径为1mm,长度为4cm),然后与葎草、淀粉和水混合均匀,得到含水量为40%左右的淀粉混合物。
(2)将淀粉混合物喷涂在高陡岩质边坡上(喷涂厚度为1cm),待水分降至18%左右时,将剩余原料、植物种子和水混合均匀(含水量为45%左右),喷涂在泥水混合物上(喷涂厚度为5cm,高羊茅种子的用量1500粒/m2,约为15g,室内测定发芽率为95%)。
模拟特大暴雨的雨强100mm/h,并在冲刷15min、30min、1h、2h、3h、6h、24h时测定累积冲刷量,结果见表1。
表1累积冲刷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修复材料进行高陡岩质边坡修复时,模拟特大暴雨冲刷坡面48h,坡面的修复材料的累积冲刷量仅为6.9×10-3m3,且坡面稳定,进而表明本发明的修复材料能有效保护边坡不受雨水冲刷侵蚀。
效果例2
按照效果例1方法喷涂修复材料,并在喷涂3周后统计高羊茅的发芽率和根长;喷涂8周后统计高羊茅的高度,结果见表2和表3。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播种种子数×100%。
表2喷涂3周后高羊茅的发芽率和根长
表3播种8周后高羊茅的高度
分组 高度(cm)
实施例1 9.9
实施例2 9.8
实施例3 9.9
实施例4 9.8
对比例1 9.5
对比例2 9.4
对比例3 9.6
对比例4 9.4
对比例5 9.2
对比例6 9.1
对比例7 8.5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种植土15~20份、大豆秸秆10~12份、发酵牛粪10~15份、复合微生物0.5~0.8份、豚草提取物1~2份、陶粒20~30份、腐殖酸10~15份、吸水材料5~8份、黏土15~20份、葎草7~8份、PBS聚酯2~3份和复合肥3~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胶质芽孢杆菌10~15份、灰色链霉菌5~8份、沼泽红假单胞菌8~10份和白曲霉5~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豚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将豚草烘干后粉碎,得到豚草粉末,然后将豚草粉末包裹并加入有机溶剂进行索氏提取,提取完成后旋转蒸发至膏状,得到所述豚草提取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所述索氏提取的温度为64~66℃,时间为5~6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A.将玉米秸秆粉碎后依次经浸泡、洗涤、烘干、微波处理,得到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将玉米秸秆粉末和淀粉溶液混合均匀后造粒,烘干后得到玉米秸秆颗粒;
B.将丙烯酰胺、丙烯酸、过硫酸钾、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水混合均匀后进行微波加热,加热完成后在有机溶剂中浸泡后烘干,粉碎,得到复合材料;
C.在玉米秸秆颗粒表面喷洒凹凸棒土溶液,然后加入复合材料进行包裹,烘干后得到所述吸水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40~60min;所述洗涤的次数为3~5次;所述烘干的温度为50~55℃;所述微波处理的功率为300~400W,时间为10~15min;所述淀粉溶液的浓度为1.5~2.5wt.%;所述玉米秸秆粉末和淀粉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0g∶1mL;所述玉米秸秆颗粒的粒径为3~4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丙烯酰胺、丙烯酸、过硫酸钾、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水的质量比为(2~3)∶(3~4)∶(0.3~0.6)∶(0.02~0.08)∶(40~60);所述微波加热的功率为150~160W,时间为8~10min;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所述浸泡的时间为2~3h。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凹凸棒土溶液的浓度为2~3wt.%;所述玉米秸秆颗粒和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8~10∶1。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在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的方法具体包括:
(1)将PBS聚酯熔融纺丝,然后与葎草、黏土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泥水混合物;
(2)将泥水混合物喷涂在高陡岩质边坡上,待水分降至20%以下时,将剩余原料、植物种子和水混合均匀,喷涂在泥水混合物上,实现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纺丝制得的PBS聚酯丝的直径为1mm,长度为4cm。
CN202310616110.XA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Active CN116606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6110.XA CN116606660B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6110.XA CN116606660B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6660A true CN116606660A (zh) 2023-08-18
CN116606660B CN116606660B (zh) 2023-12-29

Family

ID=8768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6110.XA Active CN116606660B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06660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55435A (ko) * 2009-11-18 2011-05-25 주식회사 그린에프아이에스 축분 및 생석회를 이용한 토양개선제의 제조방법
DE102010005363A1 (de) * 2010-01-22 2011-07-28 Oelschläger, Andreas, Dr., 45661 Kohlenstoffbasierendes Speichermaterial
CN105036965A (zh) * 2015-08-06 2015-11-1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提高苜蓿耐旱的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6711A (zh) * 2017-06-07 2017-07-28 合肥申沃园艺有限公司 一种营养土
CN107141083A (zh) * 2017-05-25 2017-09-08 安徽梅兰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绿化改良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8558535A (zh) * 2018-06-14 2018-09-21 合肥市风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52130A (zh) * 2018-06-19 2018-11-06 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生态修复的植生土保水剂及制备方法
CN109020392A (zh) * 2018-09-05 2018-12-18 重庆交通大学 边坡防护材料
CN109362529A (zh) * 2018-09-05 2019-02-22 重庆交通大学 应用于矿山高边坡的防护材料
CN109608278A (zh) * 2018-12-06 2019-04-12 西藏袁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材料修复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6446A (zh) * 2019-07-18 2019-09-13 刘晟辰 一种高陡裸岩坡面植绿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213127425U (zh) * 2020-08-31 2021-05-07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一种边坡修复用植生基材结构
CN113728893A (zh) * 2021-09-08 2021-12-03 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寒草原矿区岩质边坡复绿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61966A (zh) * 2022-03-10 2022-05-31 四川省国土整治中心 一种适用于废弃露天矿山的岩质边坡修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55435A (ko) * 2009-11-18 2011-05-25 주식회사 그린에프아이에스 축분 및 생석회를 이용한 토양개선제의 제조방법
DE102010005363A1 (de) * 2010-01-22 2011-07-28 Oelschläger, Andreas, Dr., 45661 Kohlenstoffbasierendes Speichermaterial
CN105036965A (zh) * 2015-08-06 2015-11-1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提高苜蓿耐旱的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41083A (zh) * 2017-05-25 2017-09-08 安徽梅兰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绿化改良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6986711A (zh) * 2017-06-07 2017-07-28 合肥申沃园艺有限公司 一种营养土
CN108558535A (zh) * 2018-06-14 2018-09-21 合肥市风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52130A (zh) * 2018-06-19 2018-11-06 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生态修复的植生土保水剂及制备方法
CN109020392A (zh) * 2018-09-05 2018-12-18 重庆交通大学 边坡防护材料
CN109362529A (zh) * 2018-09-05 2019-02-22 重庆交通大学 应用于矿山高边坡的防护材料
CN109608278A (zh) * 2018-12-06 2019-04-12 西藏袁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材料修复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6446A (zh) * 2019-07-18 2019-09-13 刘晟辰 一种高陡裸岩坡面植绿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213127425U (zh) * 2020-08-31 2021-05-07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一种边坡修复用植生基材结构
CN113728893A (zh) * 2021-09-08 2021-12-03 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寒草原矿区岩质边坡复绿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61966A (zh) * 2022-03-10 2022-05-31 四川省国土整治中心 一种适用于废弃露天矿山的岩质边坡修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O, JJ ET AL.: ""Soil organic carbon stability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during 11-year-old grassland succession"",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vol. 23, no. 6 *
李霞等: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工程技术研究》, no. 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6660B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7030B (zh) 盐碱地改良剂
CN103214315B (zh) 一种含采石场渣土、畜粪、秸秆和木炭粉的绿化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19168B (zh) 凹凸棒压缩营养土的生产方法
CN110157449B (zh) 一种生物炭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CN109956824B (zh) 一种油用牡丹有机颗粒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61322A (zh) 烤烟漂浮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7465B (zh) 一种植被恢复用生态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4478A (zh) 一种油茶芽苗砧轻基质嫁接容器苗的一步法培育方法
CN115491205B (zh) 一种炭基微生物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00397B (zh) 一种保水控释生物复合肥料及制备方法
CN106699486A (zh) 一种免烘干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6580A (zh) 保水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67120A (zh) 一种用于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客土喷播基材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01095A (zh)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
CN113336597A (zh) 一种缓控释桉树除草药肥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1991B (zh) 利用餐厨废弃物制得的建筑渣土改良剂、改良建筑渣土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540461B (zh) 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2911671B (zh) 基于稻壳废弃物的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
CN108863588A (zh) 一种改土促生根返青发蘖水稻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11861A (zh) 一种长效改土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12234A (zh) 一种缓渗沙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33668A (zh) 一种矿物质微生物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6606660B (zh)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CN110590454A (zh) 一种缓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8732B (zh) 一种可移动无土栽培草坪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4

Address after: No.211, Dingxi South Road, Chengguan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E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LANZHOU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No.211, Dingxi South Road, Chengguan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E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