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9636A -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9636A
CN116599636A CN202310636812.4A CN202310636812A CN116599636A CN 116599636 A CN116599636 A CN 116599636A CN 202310636812 A CN202310636812 A CN 202310636812A CN 116599636 A CN116599636 A CN 116599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csi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s
time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368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春旭
向铮铮
袁璞
卢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368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96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9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9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04B7/043Power distribution using best eigenmode, e.g. beam forming or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消息,该第一信令消息中携带有资源配置参数。第一设备根据该资源配置参数确定第二设备传输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以在对应RE处接收第二设备传输的CSI‑RS资源。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方案中存在的无法准确、高效地实现CSI‑RS资源配置的问题。

Description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1911025344.7,原申请日是2019年10月25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无线通信经历了第一代模拟通信系统到新型5G新无线电(newradio,NR)系统的技术演变。在这复杂的演变过程中,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的波束成形(beamforming)是一个重要研究方面。目前,波束管理是NR系统针对波束成形提出的一种重要技术。在下行链路(downlink,DL)场景中,现有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波束管理。
基站(bastaion,BS)通过NR Uu接口以扫描的方式依次向各个波束方向发送CSI-RS资源,每个波束方向对应一个或多个CSI-RS资源。各波束方向上CSI-RS资源需BS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将配置信息发送给收端设备。收端设备根据RRC信令,接收并测量各CSI-RS资源,将测量结果反馈给BS。
在实践中发现,由于设备之间采用侧行链路(sidelink,SL)通信,很可能存在设备未在基站的覆盖范围,从而无法接收到基站针对CSI-RS资源的配置信息。如果收端设备不具备BS对CSI-RS资源的配置信息,则需要发端设备对各波束方向上的CSI-RS资源进行配置。往往CSI-RS资源的配置过于复杂,受限于发端设备自身能力,无法准确、高效地实现CSI-RS资源的配置。此外,NR Uu接口中的CSI-RS资源十分灵活,因此RRC信令的资源开销较大。在SL场景中,受限于RRC信令交互能力,发端设备无法准确、高效地实现对CSI-RS资源配置的指示。
在SL场景中,存在如下方案实现波束管理。
发端设备通过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实现波束管理。在需要进行SL发送波束训练时,发端设备动态发送SL CSI-RS资源。如图1,在一个子帧或时隙中,发端设备向收端设备发送SCI信令,该SCI信令中携带有收端设备的用户标识、CSI-RS资源调度指示及SL CSI-RS传输信息。该SL CSI-RS传输信息包括SL CSI-RS的时频资源信息、SL CSI-RS资源标识和SL CSI-RS扰码标识等。
在实践中发现,若波束训练涉及的CSI-RS资源较多时,该SCI信令的资源开销较大。受限于信令交互能力,发端设备无法准确、高效地实现CSI-RS资源的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资源映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方案中存在无法准确、高效地实现CSI-RS资源配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该方法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消息,所述第一信令消息中携带有资源配置参数,所述资源配置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波束方向的数量K、天线端口的数量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或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其中,所述天线端口为所述第二设备用于传输所述CSI-RS资源以训练对应波束方向的天线端口,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承载单个所述CSI-RS资源所需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频域密度为所述CSI-RS资源对应的每个端口在一个资源块RB上平均占用的资源单元RE的数量;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以对应在所述RE处接收所述第二设备传输的所述CSI-RS资源。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利用资源配置参数实现CSI-RS资源传输的配置,能够解决现有方案中受限于信令交互能力或设备自身能力,导致无法准确、高效地实现CSI-RS资源配置等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所述排布方式为预定义的,或者标准定义的,或者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预先规定的所述CSI-RS资源在频域上的排列方式,所述排布方式包括梳状排布或者连续排布;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
通过实施本步骤,第一设备能根据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及资源配置参数来确定每个CSI-RS资源在时域、频域及空间(天线端口)上所处的位置,以在对应位置处接收该CSI-RS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通过实施本步骤,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需要包括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节省了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通过实施本步骤,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需要包括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节省了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通过实施本步骤,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需要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节省了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是预定义的频域密度,或标准定义的频域密度,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频域密度。
通过实施本步骤,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需要包括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节省了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方式为梳状排布,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1,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l=L-m+1,其中,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2,3,...,ρ},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L可能的取值范围为{0,1,2,...,13},m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方式为连续排布,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1,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l=L-m+1,其中,/>(i-1)×D+1,(i-1)×D+2,...,i×D-1},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2,3,...,ρ},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L可能的取值范围为{0,1,2,...,13},m为正整数。
通过实施本步骤,不论CSI-RS资源呈梳状排布还是连续排布,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1,第一设备均可依据资源配置参数确定天线端口Pi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具体确定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该RE的天线端口编号Pi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包括:
若mod(K,ρ)≥i,或mod(K,ρ)=0,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或者,若mod(K,ρ)<i,且mod(K,ρ)≠0,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
通过实施本步骤,第一设备能根据资源配置参数确定在天线端口Pi上承载CSI-RS资源的数量Mi,以通过资源配置参数实现CSI-RS资源的传输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方式为梳状排布,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2,则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为偶数,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l=L-m+1,其中,/>k'={0,1},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3,5,...,ρ-1},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L可能的取值范围为{0,1,2,...,13},m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方式为连续排布,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2,则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为偶数,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l=L-m+1;其中/>(i-1)×D+2,(i-1)×D+4,...,(i+1)×D-2},k'={0,1},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3,5,...,ρ-1},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L可能的取值范围为{0,1,2,...,13},m为正整数。
通过实施本步骤,不论CSI-RS资源呈梳状排布还是连续排布,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2,则第一设备同样能根据资源配置参数确定双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包括:若或/>则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或者,若/>且/>则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中,该方法包括: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资源配置参数,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所述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消息,所述第一信令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资源配置参数。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设备通过信令消息实现CSI-RS资源的配置,以通知给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如何传输该CSI-RS资源。能够解决现有方案中存在无法准确、高效地实现CSI-RS资源配置的问题。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配置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波束方向的数量K、天线端口的数量ρ、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或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其中,所述天线端口为所述第二设备用于传输所述CSI-RS资源以训练对应波束方向的天线端口,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承载单个所述CSI-RS资源所需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频域密度为所述CSI-RS资源对应的每个端口在一个资源块上平均所占资源元素RE的数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消息,所述第二信令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资源配置参数;解析所述第二信令消息,获得所述资源配置参数。
通过实施本步骤,网络设备(基站)可对第二设备进行CSI-RS资源的配置,相比于第二设备自身实现CSI-RS资源的配置而言,能节省设备资源,提升CSI-RS资源的配置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通过实施本步骤,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需要包括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节省了信令开销。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通过实施本步骤,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需要包括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节省了信令开销。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通过实施本步骤,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需要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节省了信令开销。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是预定义的频域密度,或标准定义的频域密度,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频域密度。
通过实施本步骤,所述资源配置参数不需要包括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节省了信令开销。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根据资源配置参数确定自身传输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在所述RE处对应承载所述CSI-RS资源,以将所述CSI-RS资源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通过实施本步骤,第二设备能根据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承载CSI-RS资源所占的RE,以实现CSI-RS资源的配置。相应地,第一设备可在该对应RE处接收该CSI-RS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资源配置参数确定自身传输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包括: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所述排布方式为预定义的,或者标准定义的,或者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预先规定的所述CSI-RS资源在频域上的排列方式,所述排布方式包括梳状排布或连续排布;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方式为梳状排布,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1,则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l=L-m+1;其中,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2,3,...,ρ},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L可能的取值范围为{0,1,2,...,13},m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方式为连续排布,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1,则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l=L-m+1;其中,/>(i-1)×D+1,(i-1)×D+2,...,i×D-1},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2,3,...,ρ},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L可能的取值范围为{0,1,2,...,13},m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包括:若mod(K,ρ)≥i,或mod(K,ρ)=0,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或者,若mod(K,ρ)<i,且mod(K,ρ)≠0,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方式为梳状排布,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2,则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为偶数,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l=L-m+1;其中,/>k'={0,1},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3,5,...,ρ-1},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L可能的取值范围为{0,1,2,...,13},m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方式为连续排布,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2,则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为偶数,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l=L-m+1;其中,/>(i-1)×D+2,(i-1)×D+4,...,(i+1)×D-2},k'={0,1},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3,5,...,ρ-1},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L可能的取值范围为{0,1,2,...,13},m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包括:
或/>则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或者,若/>且/>则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未示出或未描述的内容,具体可对应参考前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用于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的功能器件,例如模块或单元等。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设备,该第二设备包括用于执行如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的功能器件,例如模块或单元等。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通信;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第二设备,该第二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通信;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映射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消息。相应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消息,该第一信令消息中携带有资源配置参数。该资源配置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波束方向的数量K、天线端口的数量ρ、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或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其中,所述天线端口为所述第二设备用于传输所述CSI-RS资源以训练对应波束方向的天线端口,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承载单个所述CSI-RS资源所需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频域密度为所述CSI-RS资源对应的每个端口在一个资源块上平均所占资源元素RE的数量。进一步,第一设备根据资源配置参数确定第二设备传输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以对应在该RE处接收第二设备传输的该CSI-RS资源。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未示出或未描述的内容,具体可对应参照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技术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了用于资源映射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了用于资源映射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产品,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产品,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在上述各方面提供的实现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组合以提供更多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SL CSI-RS资源的传输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到车辆V2V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图5(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种时隙使用情况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资源映射的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映射的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映射的场景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映射的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映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映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目前,现有波束管理过程仅应用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与基站(basestation,BS)之间。在侧行链路(sidelink,SL),如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等场景中,发送端设备(简称为发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简称为收端设备)均为用户设备UE。请参见图2示出一种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在车辆编队(vehicle platooning)业务中,队首车辆以V2V方式向车辆编队内的其他车辆发送操纵信息,以实现车辆的无人驾驶。当车辆编队中任一车辆通过扩展传感器(extendedsensor)感知到其他车辆,则将该扩展传感器的传感信息通过V2V消息通知给其他车辆,以实现车辆的安全行驶。目前,V2V通信仍存在很多问题,为促进V2X技术发展,V2V SL场景中的波束管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有DL中波束管理采用以下方案实现。基站通过RRC信令指示给UE,以实现CSI-RS资源的配置。具体地,NR Uu接口的波束管理可以是基于CSI-RS资源来实现的,NR Uu接口是指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接口。NR Uu注重灵活的物理信道和信号设计,其CSI-RS资源的配置自由度较高。在物理层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中,CSI-RS资源的时域位置、频域位置、带宽及周期等参数均可以配置,不同的配置方法对应不同的CSI-RS资源。为实现波束训练,BS为K个发送波束分配K个或多于K个CSI-RS资源,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将这些CSI-RS资源发送出去。这些CSI-RS资源中,承载单个CSI-RS资源的天线端口数量最大为2,其他资源配置信息不确定,需BS进行配置并通过RRC信令指示给UE。同时,BS在某一时刻仅在单个波束方向上发送CSI-RS资源。
在实践中发现,若SL通信系统沿用上述方法,系统将面临如下问题:
(1)、发端设备的配置能力有限。SL通信系统中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均属于UE的SL通信,存在发端设备未在基站BS范围内从而无法接收到BS发出的SL CSI-RS配置信息。如果发端设备本身不具有BS对SL CSI-RS资源的预配置信息,则需要发端设备自行对指示各波束方向的SL CSI-RS资源进行配置。受限于发端设备的配置能力,NR Uu中CSI-RS资源的配置十分复杂,无法高效、准确地实现CSI-RS资源配置。
(2)、SL通信中PC5-RRC信令的交互能力有限。由于NR Uu中各CSI-RS资源的配置信息需BS通过RRC信令通知给收端设备。对于单个CSI-RS资源而言,其配置信息包括资源标识、资源映射、发送周期及时间偏移等。该资源映射又包括CSI-RS在物理资源(例如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上时域位置、频域位置、天线端口数目、码分复用方式、频域密度、带宽等。若CSI-RS资源的数量较多,则RRC信令开销较大。考虑到信令交互能力,NR Uu中CSI-RS资源的配置十分复杂,无法高效、准确地实现CSI-RS资源配置。
对于SL场景中的波束管理,存在以下方案。发端设备产生SL CSI-RS资源并动态发送该SL CSI-RS资源。在一个子帧或时隙中,发端设备首先发送SCI信令。该SCI信令中包括收端设备标识,也称为接收该SL CSI-RS资源的用户标识、SL CSI-RS资源调度指示,也称为用于波束训练的SL CSI-RS调度指示、SL CSI-RS传输信息。其中,SL CSI-RS传输信息包括SL CSI-RS的时频资源信息、SL CSI-RS资源标识、SL CSI-RS扰码标识等。在SCI信令发送完成后,剩余子帧或时隙用于发送不同波束方向的SL CSI-RS资源。如上图1示出SL CSI-RS资源发送的示意图。如图1,该示意图中示出了在一个子帧或时隙中SL 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如图按序依次传输SL CSI-RS资源。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若SL CSI-RS资源的数量较多,则SCI信令的资源开销较大,这会导致波束管理的开销较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资源映射方法、所述方法适用的相关设备及系统。请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该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可包括基站106,该基站106支持与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相互通信。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通过基站106可相互通信,或者,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通过网络可直接相互通信。
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分别为收端设备和发端设备中的任一个,且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不同。例如第一设备为收端设备,则第二设备为发端设备;反之,若第一设备为发端设备,则第二设备为收端设备。本发明为方便描述,下面以第一设备为收端设备、第二设备为发端设备为例进行相关内容的阐述。如图在波束训练场景中,第二设备(发端设备)在某一天线端口上支持多个发送波束的发射,每个发送波束对应一个波束方向,每个波束方向对应一个或多个发送波束。如图3示出3个波束方向上的发送波束,图示以水滴形状表示,每个水滴形状表示一个发送波束。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为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车辆、机、平板电脑(table personal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车载设备以及其他支持和网络通信的设备。
请参见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中,该方法包括如下实施步骤S401~S406:
步骤S401、第二设备获取资源配置参数。
本发明该资源配置参数具体可为第二设备自身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配置的,也可为网络设备下发的,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BS、路由器等设备。以网络设备下发为例,第二设备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信令消息(可称为第二信令消息),该信令消息中携带有资源配置参数,该资源配置参数用于指示在第二设备的各天线端口上如何承载并传输SL CSI-RS资源(以下简称为CSI-RS资源)。
该资源配置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波束方向的数量K、天线端口的数量ρ、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或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可选地,该资源配置参数并不局限于上述参数,还可包括其他影响CSI-RS资源传输的参数。其中,该波束方向为第二设备需要训练的波束方向,该天线端口为第二设备用于传输CSI-RS资源以训练对应的波束方向的天线端口。该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是指承载单个CSI-RS资源所需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其中X具体可为1或2,也可表示为:X=1或2。
该频域密度为CSI-RS资源对应的每个端口在一个资源块上平均占用资源元素RE的数量。该资源块为第二设备在物理层共享信道传输CSI-RS资源所用的资源传输单位,该资源块对应在时域上的资源可称为时域资源,该资源块对应在频域上的资源可称为频域资源。该资源块在时域上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数量、在频域上占用的子载波数量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并不做限定。通常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在时域上占用14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占用12个子载波。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可以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此时该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类似地,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可以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此时该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类似地,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可以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此时该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类似地,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可以是预定义的频域密度,或标准定义的频域密度,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频域密度,此时该资源配置参数不包括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
步骤S402、第二设备根据资源配置参数,确定第二设备传输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
步骤S403、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消息,该第一信令消息中携带有资源配置参数。相应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消息。
步骤S404、第一设备根据资源配置参数,确定第二设备传输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
步骤S405、第二设备在确定的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处对应承载CSI-RS资源,并将该CSI-RS资源发送给第一设备。
步骤S406、第一设备在确定的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处对应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CSI-RS资源。
本发明该资源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每个SL CSI-RS资源的传输配置,具体用于指示每个SL CSI-RS资源所占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以及对应在空域(空间)上的天线端口编号。相应地第二设备获得该资源配置参数后,可根据该资源配置参数,确定自身设备传输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便于后续在对应RE处将CSI-RS资源发送给第一设备。
第二设备还可将该资源配置参数下发给第一设备,以使第一设备根据该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便于后续在相应RE处接收第二设备传输而来的CSI-RS资源。具体地,第二设备可通过信令的方式将资源配置参数下发给第一设备,例如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消息,该第一信令消息中携带有资源配置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信令消息具体可为PC5-RRC信令消息,其中PC5是指用户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该PC5-RRC信令消息中携带有资源配置参数,可选地还可包括其他参数,该参数可根据业务实际需求确定,例如资源标识、发送周期等。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02和步骤S403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定,例如其可放在步骤S403和S404后执行。步骤S405需在步骤S402之后执行,步骤S406需在步骤S404之后执行。
在一个示例中,S402或S404中确定每个CSI-RS资源所占资源元素RE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同。下面以S404为例阐述第一设备根据资源配置参数,如何确定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具体地,第一设备需获取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该排布方式包括梳状排布或者连续排布,该排布方式具体可为预定义的,或者标准定义的,或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预先规定或协商的CSI-RS资源在频域上的排列方式。进一步第一设备根据该排布方式及资源配置参数,确定第二设备传输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具体可确定该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对应在空域上的天线端口编号等。可见,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及资源配置参数都将影响CSI-RS资源的传输,下面给出S404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在SL场景中,第二设备使用ρ个天线端口在K个波束方向上进行发送波束训练,另外CSI-RS资源在单个时隙单个资源块内的密度(即频域密度)为D RE/port/RB。基于以上参数,第二设备在K个波束方向上传输的CSI-RS资源称为一个CSI-RS资源集合,该资源集合中至少配置有K个CSI-RS资源。单个CSI-RS资源的资源配置可以包括资源标识和/或资源映射,本发明将以可配置的资源映射角度入手,提出用于发送波束训练的CSI-RS资源配置方法。
第一个实施例: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呈梳状分布、且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1
考虑第二设备不会使用多于K个的天线端口进行K个波束方向的波束训练,因此天线端口的数量ρ小于或等于K,可表示为ρ≤K。由于同一符号时间上每个天线端口可指向一个波束方向,在单个时隙内CSI-RS资源占用的OFDM符号数最大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频域密度D>1RE/port/RB,CSI-RS资源在频域上以梳状形式排布。具体来说,如果频域密度D的CSI-RS资源在单个资源块内最小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0,则该CSI-RS资源所用资源元素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为保证CSI-RS资源的可靠传输,需保证/>即/>另外,k0的最大值为ρ-1。当k0=ρ-1时,ρ个天线端口指向ρ个波束方向。由此可知,D与ρ的关系式即为:考虑到CSI-RS资源在频域上呈梳状分布及D为正整数,可知CSI-RS资源可行的频域密度D,即D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2,3,4,6,12},也可表示为D的取值范围为{1,2,3,4,6,12},即D为{1,2,3,4,6,12}中的任一个,且/>以上结论也说明ρ应满足ρ≤12,因此ρ的取值范围为{1,2,3,...,12}。
根据以上关系式,第二设备能按如下可能方式确定CSI-RS资源集合中K个CSI-RS资源的具体承载位置:
①、对于天线端口的逻辑编号i∈{1,2,3,...,ρ},该逻辑编号i对应的天线端口为Pi,下面以天线端口Pi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②、如果mod(K,ρ)≥i或mod(K,ρ)=0,则在天线端口Pi上所分配的CSI-RS资源的数量Mi其中,以第m个CSI-RS资源为例,该第m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为l,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该l和k满足以下条件:
l=L-m+1;
其中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2,3,...,ρ}。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L可能的取值范围可为{0,1,2,3,...,13}。本例中,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m的取值范围为/>
特别地,所述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如果所述物理层共享信道为物理层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channel,PSSCH),则有L可能的取值范围为{0,1,2,3,...,12}。这是因为,时隙内最后一个符号可能被用作切换时隙所需的时间间隔(GAP)符号,因此PSSCH不会占用时隙内最后一个符号,即L=13是不可能的。进一步地,L的取值取决于时隙内有多少个符号可以被SL使用。当包含14个符号的时隙全部被SL使用时,L=12。当时隙内只有部分符号被SL使用时,L<=12。请参见图5(a)-图5(c)示出时隙使用情况的具体示意图。如图5(a)-图5(c)所示,一个时隙中被SL使用的部分可称为SL时隙,未被SL使用的部分可称为非SL时隙,SL时隙的首个符号被用作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符号,SL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被用作切换时隙所需的时间间隔(GAP)符号,每个时隙包括14个OFDM符号,本发明实施例中OFDM符号均简称为符号。图示中,浅灰色矩形表示SL时隙中不用作AGC符号且不用作GAP符号的符号,白色矩形表示SL时隙中的AGC符号或GAP符号。深灰色矩形表示非SL时隙的符号。
具体地如图5(a)中,整个时隙均用作SL时隙,SL时隙占用14个符号,此时PSSCH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为12,因此L=12。如图5(b)中,SL时隙占整个时隙中的前一部分,SL时隙占用整个时隙的前11个符号,非SL时隙占用整个时隙的后3个符号,此时PSSCH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为9,因此L=9。如图5(c)中,SL时隙占整个时隙中的后一部分,如图非SL时隙占整个时隙的前3个符号,SL时隙占用整个时隙的后11个符号,此时PSSCH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为12,因此L=12。
需要说明的是,图5(a)-图5(c)仅是时隙使用情况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SL时隙还可以占用整个时隙中的任意几个符号,对应的PSSCH最后一个符号的时域资源编号L也可以是比图5(a)-图5(c)示出的更多的值,不予限制。
③、如果mod(K,ρ)<i且mod(K,ρ)≠0,则在天线端口Pi上分配的CSI-RS资源的数量Mi其中,以第m个CSI-RS资源为例,该第m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为l,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该l和k满足以下条件:
l=L-m+1;
其中l及i可对应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上文所述。本例中,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m的具体取值范围为/>
④、当i遍历完集合{1,2,3,...,ρ}中的所有数值后,第二设备将确定出K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具体即确定出每个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对应在空间域上的天线端口编号。换句话说,第二设备即可确定每个天线端口上各自承载CSI-RS资源所占的RE。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各CSI-RS资源使用的端口数量都相同,均为1。即承载单个CSI-RS资源所需天线端口的数量为1。各CSI-RS资源还使用相同的码分复用方式noCDM,使用给定的频域密度D,CSI-RS资源占用的带宽可以是第二设备被分配的全部带宽。
经过以上步骤,第二设备可根据资源配置参数计算得到用于波束训练的K个CSI-RS资源的资源映射方法,即每个CSI-RS资源所占RE。在进行发送波束训练之前,第二设备可将自身的资源配置参数通过信令消息发送给第一设备,便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以计算得到相同的CSI-RS资源映射方式。在用于发送波束训练的时隙内,第二设备还可在除CSI-RS资源所占RE外的其他RE上放置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符号、物理层侧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控制符号、PSSCH数据符号等,放置的原则是不影响CSI-RS资源的发送波束训练功能。
为帮助理解,下面以两个具体例子进行详述。请参见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映射的场景示意图。如图6(a)中使用的资源配置参数为:发送波束方向K=3,参与波束训练的天线端口的数量ρ为1,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为1。特别地,整个时隙均用作SL时隙,相应地以L=12为例进行相关内容阐述。
如图6(a)所示的资源配置参数可知:第二设备需在一个天线端口P1上传输个CSI-RS资源,图示分别为:CSI-RS资源1~CSI-RS资源3。这三个CSI-RS资源所占RE的频域资源编号k=0+1-1=0,时域资源编号l分别为:(12-1+1)、(12-2+1)及(12-3+1),即分别为12、11及10。换句话说,三个CSI-RS资源分别承载在天线端口P1、频域资源编号k=0和时域资源编号l分别为12、11及10对应的RE处。具体如图所示,每个矩形表示一个RE,竖条状矩形表示承载CSI-RS资源1所占的RE,每个矩形中承载的CSI-RS资源也可称为一个CSI-RS资源符号。横条状矩形表示CSI-RS资源2所占的RE,相应地斜条状矩形表示CSI-RS资源3所占的RE。
在不同时域资源编号对应的符号时间上,传输每个CSI-RS资源各自对应的波束方向不相同,图中示例性给出一种可能的波束方向指向示意图。具体如图所示,在l=10对应的符号时间上,CSI-RS资源与第二设备当前使用的发送波束方向相同。当l=11或12对应的符号时间上,CSI-RS资源与第二设备当前使用的发送波束方向不相同。
可选地,在除CSI-RS资源所占RE外的其他RE上可放置非CSI-RS资源符号。具体如图6(a)所示,白色矩形表示非CSI-RS资源符号,其可包括但不限于AGC符号、PSCCH控制符号或PSSCH数据符号等。条状矩形表示CSI-RS资源符号。灰色矩形表示零功率或间隔GAP符号。
又如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映射的场景示意图。如图6(b)中使用的资源配置参数为:发送波束方向K=5,参与波束训练的天线端口的数量ρ为2,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为2。由此可知,参与波束训练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为2。针对天线端口P1而言,其上传输CSI-RS资源的数量为天线端口P1上,每个CSI-RS资源在频域上的分布密度D为2。以P1上承载第一个CSI-RS资源为例,该CSI-RS资源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l=12,频域资源编号k=0和6,如图竖条状矩形所示的RE用于承载该第一个CSI-RS资源,图示为CSI-RS资源1。同理,横条状矩形所示的RE用于承载第二个CSI-RS资源,图示为CSI-RS资源2。斜条状矩形所示的RE用于承载第三个CSI-RS资源,图示为CSI-RS资源3。
针对天线端口P2而言,其上传输CSI-RS资源的数量为具体如图所示,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每个CSI-RS资源对应的波束方向互不相同。
第二个实施例: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呈梳状分布、且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2考虑第二设备不会使用多于2K个的天线端口进行K个波束方向的波束训练,因此由于在同一符号时间手上每两个天线端口可指向一个波束方向,因此在单个时隙内CSI-RS资源占用的符号数最大为/>同样地,本发明CSI-RS资源在频域上以梳状形式排布。具体来说,如果频域密度D的CSI-RS资源在单个资源块内最小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0,则该CSI-RS资源所用资源元素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参考前述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相关分析,D的取值范围为{1,2,3,4,6},且/>以上结论也说明ρ应满足ρ≤12,因此ρ的取值范围为{2,4,6,...,12}。
根据以上关系式,第二设备可按如下可能方式确定CSI-RS资源集合中K个CSI-RS资源的具体承载位置:
①、对于天线端口的逻辑编号i∈{1,2,3,...,ρ},该逻辑编号i对应的天线端口为Pi,下面对逻辑编号i∈{1,3,5,...,ρ-1}和i+1各自对应的天线端口Pi和Pi+1进行详细分析。
②、如果或/>则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所分配的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其中,以第m个CSI-RS资源为例,该第m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为l,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该l和k满足以下条件:
l=L-m+1;
其中k'={0,1}。i∈{1,3,5,...,ρ-1}。关于L均为参考前述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这里不再赘述。本例中,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m的取值范围为/>
③、如果且/>则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所分配的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其中,以第m个CSI-RS资源为例,该第m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为l,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该l和k满足以下条件:
l=L-m+1;
其中k'={0,1}。关于i和L均为参考前述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这里不再赘述。本例中,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m的取值范围为
④、当i遍历完集合{1,3,5,...,ρ-1}中的所有数值后,第二设备将确定出K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具体即确定出每个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对应在空间域上的天线端口编号。换句话说,第二设备即可确定每两个天线端口上各自承载CSI-RS资源所占的RE。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各CSI-RS资源使用的端口数量都相同,均为2。即承载单个CSI-RS资源所需天线端口的数量为2。各CSI-RS资源还使用相同的码分复用方式FD-CDM2,使用给定的频域密度D,CSI-RS资源占用的带宽可以是第二设备被分配的全部带宽。关于本发明示出或未说明的内容可对应参考前述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为帮助理解,下面以两个具体例子进行详述。请参见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映射的场景示意图。如图7,第二设备使用的资源配置参数为:发送波束方向K=6,参与波束训练的天线端口的数量ρ为4,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为3。特别地,整个时隙均用作SL时隙,相应地以L=12为例进行相关内容阐述。
如图所示,6个波束方向对应有6个CSI-RS资源,这6个CSI-RS资源中有3个CSI-RS资源承载于天线端口P1和P2上。另外3个CSI-RS资源承载于天线端口P3和P4上。如图7所示,针对天线端口P1和P2而言,第一个CSI-RS资源(图示为CSI-RS资源1)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1+1=12。频域资源编号k={0,1,4,5,8,9},具体如图竖条状矩形所示。第二个CSI-RS资源(图示为CSI-RS资源1)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2+1=11。频域资源编号k={0,1,4,5,8,9},具体如图横条状矩形所示。第三个CSI-RS资源(图示为CSI-RS资源3)所占RE如图斜条状矩形所示。同理如图,天线端口P3和P4上各自所承载CSI-RS资源所占的RE如图所示,这里不再赘述。此外,图7示例性给出每个CSI-RS资源对应训练的波束方向,该图示仅为示例,并不构成限定,但每个CSI-RS资源各自对应的波束方向互不相同。
第三个实施例: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呈连续分布、且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1
考虑第二设备不会使用多于K个的天线端口进行K个波束方向的波束训练,因此天线端口的数量ρ小于或等于K,可表示为ρ≤K。由于同一符号时间上每个天线端口可指向一个波束方向,在单个时隙内CSI-RS资源占用的OFDM符号数最大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频域密度D>1RE/port/RB,CSI-RS资源在频域上以连续形式排布。具体来说,如果频域密度D的CSI-RS资源在单个资源块内最小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0,则该CSI-RS资源所用资源元素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0,k0+1,k0+2,...,k0+D-1}。显然地,需要保证D×ρ-1≤11,即/>因此,CSI-RS资源的可行密度/>
根据以上关系式,第二设备能按如下可能方式确定CSI-RS资源集合中K个CSI-RS资源的具体承载位置:
①、对于天线端口的逻辑编号i∈{1,2,3,...,ρ},该逻辑编号i对应的天线端口为Pi,下面以天线端口Pi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②、如果mod(K,ρ)≥i或mod(K,ρ)=0,则在天线端口Pi上所分配的CSI-RS资源的数量Mi其中,以第m个CSI-RS资源为例,该第m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为l,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该l和k满足以下条件:
l=L-m+1;
其中(i-1)×D+1,(i-1)×D+2,...,i×D-1}。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的取值范围为{1,2,3,...,ρ}。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占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L的取值范围可为{0,1,2,...,13}。特别地,对于侧行链路SL,一个时隙中PSSCH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可以是以下中的任一个:12、9或其他正整数。相应地,L可为12、9、或其他正整数。本例中,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m的取值范围为/>
③、如果mod(K,ρ)<i且mod(K,ρ)≠0,则在天线端口Pi上分配的CSI-RS资源的数量Mi其中,以第m个CSI-RS资源为例,该第m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为l,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该l和k满足以下条件:
l=L-m+1;
其中(i-1)×D+1,(i-1)×D+2,...,i×D-1},l及i可对应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上文所述。本例中,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m的具体取值范围为/>
④、当i遍历完集合{1,2,3,...,ρ}中的所有数值后,第二设备将确定出K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具体即确定出每个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对应在空间域上的天线端口编号。换句话说,第二设备即可确定每个天线端口上各自承载CSI-RS资源所占的RE。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未示出或未描述的内容可对应参考前述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为帮助理解,下面以一个具体例子进行详述。请参见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映射的场景示意图。如图8中使用的资源配置参数为:发送波束方向K=5,参与波束训练的天线端口的数量ρ为2,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为2。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为连续排布。特别地,整个时隙均用作SL时隙,相应地以L=12为例进行相关内容阐述。
如图8所示的资源配置参数可知:5个发送波束方向对应5个CSI-RS资源,这5个CSI-RS资源可使用2个天线端口传输,分别为P1和P2。具体地,将其中的3个CSI-RS资源承载于天线端口P1上,将另外2个CSI-RS资源承载于天线端口P2上。如图针对天线端口P1而言,第一个CSI-RS资源(图示编号为CSI-RS资源1)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1+1=12。频域资源编号k={0,1},具体如图8中竖条状矩形所示。第二个CSI-RS资源(图示编号为CSI-RS资源2)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2+1=11。频域资源编号k={0,1},具体如图8中横条状矩形所示。第三个CSI-RS资源(图示编号为CSI-RS资源3)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3+1=10。频域资源编号k={0,1},具体如图7中斜条状矩形所示。
针对天线端口P2而言,第一个CSI-RS资源(图示编号为CSI-RS资源4)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1+1=12,频域资源编号k={2,3},具体如图中竖条状矩形所示。第二个CSI-RS资源(图示编号为CSI-RS资源5)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2+1=11,频域资源编号k={2,3},具体如图中横条状矩形所示。此外,本发明中各CSI-RS资源对应的发送波束方向仅为示意,并不构成限定。
第四个实施例: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呈连续分布、且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2
考虑第二设备不会使用多于2K的天线端口进行K个方向的波束训练,因此由于同一符号时间上每两个天线端口可指向一个波束方向,因此在单个时隙内CSI-RS资源占用的符号数最大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频域密度D>1RE/port/RB,CSI-RS资源在频域上以连续形式排布。具体来说,如果频域密度D的CSI-RS资源在单个资源块内最小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0,则该CSI-RS资源所用资源元素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0,k0+1,k0+2,...,k0+D-1}。显然地,需要保证D×ρ-1≤11,即/>因此,CSI-RS资源的可行密度/>
根据以上关系式,第二设备可按如下可能方式确定CSI-RS资源集合中K个CSI-RS资源的具体承载位置:
①、对于天线端口的逻辑编号i∈{1,2,3,...,ρ},该逻辑编号i对应的天线端口为Pi,下面对逻辑编号i∈{1,3,5,...,ρ-1}和i+1各自对应的天线端口Pi和Pi+1进行详细分析。
②、如果或/>则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所分配的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其中,以第m个CSI-RS资源为例,该第m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为l,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该l和k满足以下条件:
l=L-m+1;
其中(i-1)×D+2,(i-1)×D+4,...,(i+1)×D-2}。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1,3,5,...,ρ-1}。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占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L的取值范围可为{0,1,2,...,13}。特别地,对于侧行链路SL,一个时隙中PSSCH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可以是以下中的任一个:12、9或其他正整数。相应地,L可为12、9、或其他正整数。本例中,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m的取值范围为/>
③、如果且/>则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所分配的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其中,以第m个CSI-RS资源为例,该第m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为l,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为k。该l和k满足以下条件:
l=L-m+1;
其中(i-1)×D+2,(i-1)×D+4,...,(i+1)×D-2}。k'={0,1}。l及i可对应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上文所述。本例中,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m的取值范围为
④、当i遍历完集合{1,3,5,...,ρ-1}中的所有数值后,第二设备将确定出K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具体即确定出每个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对应在空间域上的天线端口编号。换句话说,第二设备即可确定每两个天线端口上各自承载CSI-RS资源所占的RE。关于本发明未示出或未描述的内容,具体可参考前述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为帮助理解,下面以一个具体例子进行详述。请参见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映射的场景示意图。如图9,CSI-RS资源在频域上呈连续排布,且第二设备使用的资源配置参数为:发送波束方向K=6,参与波束训练的天线端口的数量ρ为4,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2,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为3。特别地,整个时隙均用作SL时隙,相应地以L=12为例进行相关内容阐述。
如图所示,6个波束方向对应有6个CSI-RS资源,这6个CSI-RS资源中有3个CSI-RS资源承载于天线端口P1和P2上。另外3个CSI-RS资源承载于天线端口P3和P4上。如图9所示,针对天线端口P1和P2而言,第一个CSI-RS资源(图示编号为CSI-RS资源1)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1+1=12。频域资源编号k={0,1,2,3,4,5},具体如图竖条状矩形所示。第二个CSI-RS资源(图示编号为CSI-RS资源1)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2+1。频域资源编号k={0,1,2,3,4,5},具体如图横条状矩形所示。第三个CSI-RS资源(图示编号为CSI-RS资源3)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3+1。频域资源编号k={0,1,2,3,4,5},具体如图斜条状矩形所示。
针对天线端口P3和P4而言,第一个CSI-RS资源(图示编号为CSI-RS资源5)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1+1=12,频域资源编号k={6,7,8,9,10,11},具体如图竖条状矩形所示。第二个CSI-RS资源(图示编号为CSI-RS资源6)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2+1=11,频域资源编号k={6,7,8,9,10,11},具体如图横条状矩形所示。第三个CSI-RS资源(图示编号为CSI-RS资源7)所占RE的时域资源编号l=12-3+1=10,频域资源编号k={6,7,8,9,10,11},具体如图斜条状矩形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图7和图9示例中,第二设备使用的资源配置参数相同,但由于CSI-RS资源在频域上的排布方式不同,因此各CSI-RS资源对应所占RE的位置也存在不同。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设备能在ρ个天线端口上配置CSI-RS资源的传输,以达到发送波束训练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设备通过信令形式将资源配置参数告知给第一设备,以让第一设备依据该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承载每个CSI-RS资源所占的RE,以在对应RE处接收该CSI-RS资源。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解决现有CSI-RS资源配置方案中存在的配置复杂、信令开销大、无法准确和高效地实现CSI-RS资源配置等问题。此外,在时隙内非CSI-RS资源所占RE上也支持传输非CSI-RS资源符号,以达到降低波束训练开销、提升频谱效率的技术效果。
上述主要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交互的角度出发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设备(具体可为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请参见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该通信系统也可称为资源映射系统,包括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其中:
第一设备100包括处理单元102和通信单元103。处理单元102用于对第一设备1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示例性地,处理单元102用于支持第一设备100执行图4中S404,和/或用于执行文本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步骤。通信单元103用于支持第一设备1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103用于支持第一设备100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消息,和/或用于执行文本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步骤。可选地,第一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01,用于存储第一设备1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第二设备200包括处理单元202和通信单元203。处理单元202用于对第二设备2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示例性地,处理单元202用于支持第二设备200执行图4中S401和S402,和/或用于执行文本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步骤。通信单元203用于支持第二设备2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203用于支持第二设备200执行图4中的步骤S403,和/或用于执行文本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步骤。可选地,第二设备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01,用于存储第二设备2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具体可为处理单元102或处理单元2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具体可为通信单元103或通信单元2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例如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接口。存储单元101或2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为处理器,通信单元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可以为图11所示的通信系统。请参见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该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其中:
第一设备100中包括处理器112、通信接口113及存储器111。可选地,该第一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总线114。其中,通信接口113、处理器112以及存储器111可以通过总线114相互连接;总线11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英文: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英文: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11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第二设备200中包括处理器213、通信接口212及存储器211。可选地,该第二设备200还可以包括总线214。其中,通信接口212、处理器213以及存储器211可以通过总线214相互连接。关于总线具体可参见上文所述,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图10和图11所示系统中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的具体实现还可对应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Erasable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8)

1.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消息,所述第一信令消息中携带有资源配置参数,
所述资源配置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和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波束方向的数量K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天线端口的数量ρ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或者,所述资源配置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和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或者,所述资源配置参数包括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所述天线端口为所述第二设备用于传输所述CSI-RS资源以训练对应波束方向的天线端口,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承载单个所述CSI-RS资源所需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频域密度为所述CSI-RS资源对应的每个端口在一个资源块上平均所占资源元素RE的数量;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以对应在所述RE处接收所述第二设备传输的所述CSI-RS资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CSI-RS资源的排布方式,所述排布方式包括梳状排布或连续排布;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布方式为梳状排布,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
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1,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
l=L-m+1;
其中,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2,3,...,ρ},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m为正整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布方式为连续排布,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
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1,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
l=L-m+1;
其中,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2,3,...,ρ},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m为正整数。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包括:
若mod(K,ρ)≥i,或mod(K,ρ)=0,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或者,
若mod(K,ρ)<i,且mod(K,ρ)≠0,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布方式为梳状排布,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
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2,则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为偶数,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
l=L-m+1;
其中,k'={0,1},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3,5,...,ρ-1},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m为正整数。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布方式为连续排布,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排布方式及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所述RE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及承载所述RE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包括:
若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为2,则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为偶数,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其中所述l及k满足:
l=L-m+1;
其中,'
k={0,1},i为所述天线端口Pi的逻辑编号,i为以下取值范围中的任一个:{1,3,5,...,ρ-1},L为单个时隙中物理层共享信道中最后一个符号对应的时域资源编号,m为正整数。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的第m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RE对应在时域上的时域资源编号l及对应在频域上的频域资源编号k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m为小于或等于Mi的正整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包括:
或/>则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或者,
且/>则确定所述天线端口Pi和Pi+1上传输所述CSI-RS资源的数量Mi为/>
11.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资源配置参数,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
所述资源配置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和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波束方向的数量K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天线端口的数量ρ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或者,所述资源配置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和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或者,所述资源配置参数包括所述CSI-RS资源的频域密度D,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ρ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所述波束方向的数量K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X是预定义的数量,或标准定义的数量,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规定的数量;
所述天线端口为所述第二设备用于传输所述CSI-RS资源以训练对应波束方向的天线端口,所述CSI-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承载单个所述CSI-RS资源所需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频域密度为所述CSI-RS资源对应的每个端口在一个资源块上平均所占资源元素RE的数量;
所述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消息,所述第一信令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资源配置参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消息,所述第二信令消息中携带有所述资源配置参数;
所述第二设备解析所述第二信令消息,获得所述资源配置参数。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RE处对应承载所述CSI-RS资源,以将所述CSI-RS资源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资源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每个所述CSI-RS资源所占的资源元素RE包括:如上权利要求2-10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映射方法。
15.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如上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如上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636812.4A 2019-10-25 2019-10-25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5996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6812.4A CN116599636A (zh) 2019-10-25 2019-10-25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6812.4A CN116599636A (zh) 2019-10-25 2019-10-25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1911025344.7A CN112713974B (zh) 2019-10-25 2019-10-25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5344.7A Division CN112713974B (zh) 2019-10-25 2019-10-25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9636A true CN116599636A (zh) 2023-08-15

Family

ID=755408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36812.4A Pending CN116599636A (zh) 2019-10-25 2019-10-25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1911025344.7A Active CN112713974B (zh) 2019-10-25 2019-10-25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5344.7A Active CN112713974B (zh) 2019-10-25 2019-10-25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659963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69845A1 (en) * 2021-07-08 2024-05-1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physical sidelink data channe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7529893A (zh) * 2021-09-03 2024-0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3179670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8006B (zh) * 2013-01-21 2019-07-23 富士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系统、机器可读程序和存储有机器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
WO2015176255A1 (zh) * 2014-05-21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解调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9981155B (zh) * 2017-12-27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974B (zh) 2023-06-16
CN112713974A (zh)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2621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US20230209553A1 (en) V2X Sidelink Channel Design
JP7148208B2 (ja) 伝送方法、端末デバイス、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67694B (zh) 资源分配方法、识别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以及程序
CN108476434B (zh) 基站、终端和通信方法
EP2291024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rogram
CN112713974B (zh) 资源映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535938A1 (en)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123738B (zh) 一种用于动态调度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7634821B (zh) 一种无线传输的ue和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R20190052079A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그것의 단말 디바이스
CN109495966B (zh) 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资源的确定和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EP3911001A1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JP2022529103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1867118B (zh)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EP38935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
US20220311582A1 (en) 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 (PSFCH) Range Extension with Long PSFCH Format
WO2020238797A1 (zh) 数据复用传输方法、基站、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7666715B (zh)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EP408735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187401B (zh) 多时间单元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95809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584532A (zh) 上行信道的信息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053477B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20322380A1 (en) Enhanced Sidelink Channel Cellular Cove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