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7543A - 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7543A
CN116597543A CN202310453510.3A CN202310453510A CN116597543A CN 116597543 A CN116597543 A CN 116597543A CN 202310453510 A CN202310453510 A CN 202310453510A CN 116597543 A CN116597543 A CN 116597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data
activation data
identification number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535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淦明
陈鸿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Hutl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Hutl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Hutl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535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75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7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7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6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using personal physical data of the operator, e.g. finger prints, retinal images, voicepatter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 G07C9/23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by means of a password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 G07C9/25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对智能设备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并分别保存至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设备激活数据和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通过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数据和用户密码;根据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处理,若初步验证通过,则根据用户密码对第二设备激活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数据;根据解密数据对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处理,若二次验证通过,则进行开锁处理。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设备进行验证,能够防止第一设备被替换或破坏进行冒充开锁,进一步提高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被智能化,如智能门锁等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相关技术中,智能门锁一般由前锁面和后锁面组成。前锁面用于接收用户操作生成开锁请求指令,后锁面用于接收前锁面发送的开锁请求指令,控制离合器或电机进行开锁。然而,市面上大部分智能门锁没有对前锁面进行验证,如果使用预先设置好的前锁面替换目标智能门锁的前锁面,也能达到开锁的目的,使智能门锁的安全性降低。综合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以实现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应用于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对智能设备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并分别保存至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设备激活数据和第二设备激活数据;
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通过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数据和用户密码,所述第一设备数据包括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激活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处理,若初步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数据;
根据所述解密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处理,若二次验证通过,则进行开锁处理。
可选地,所述对智能设备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包括:
获取用户密码;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用户密码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发送至第二设备;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
可选地,所述获取用户密码,包括:
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智能设备的序列号;
根据所述序列号与用户信息进行密码生成处理,得到用户密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组合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组合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处理,包括:
从所述第二设备的闪存中获取第二设备激活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数据对比。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解密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处理,包括:
所述解密数据包括第一设备解密芯片标识号;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解密芯片标识号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数据对比。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第一设备检测,具体包括:
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掉电重启检测处理,当所述第一设备掉电重启时,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系统,用于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对智能设备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并分别保存至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设备激活数据和第二设备激活数据;
第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通过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数据和用户密码,所述第一设备数据包括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激活数据;
第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处理,若初步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数据;
第四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密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处理,若二次验证通过,则进行开锁处理。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块,用于对智能设备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密码;
第二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用户密码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发送至第二设备;
第三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密码,包括:
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智能设备的序列号;
根据所述序列号与用户信息进行密码生成处理,得到用户密码。
可选地,所述第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组合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组合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处理,包括:
从所述第二设备的闪存中获取第二设备激活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数据对比。
可选地,所述第四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密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处理,包括:
所述解密数据包括第一设备解密芯片标识号;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解密芯片标识号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数据对比。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第一设备检测,具体包括:
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掉电重启检测处理,当所述第一设备掉电重启时,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前面所述的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前面所述的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前面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智能设备的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能够检测第一设备是否被替换,从而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先通过第二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再通过解密数据进行二次验证,提高了身份验证的可靠性,减少误测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相关技术中,市面上大部分的智能门锁没有对前锁面进行验证,如果存在两把相同的智能门锁,容易用预先设好的前锁面替换目标智能门锁的前锁面从而进行开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对前锁面进行验证的,往往只是通过后锁面记录前锁面的芯片标识号进行简单验证。但是通过修改预先设好的前锁面芯片标识号,或者在通讯过程中对前锁面的芯片标识号进行冒充,同样可以替换目标智能门锁的前锁面从而进行开锁。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对智能门锁的前锁面进行验证,从而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应用于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S101、对智能设备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并分别保存至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设备激活数据和第二设备激活数据;
S102、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通过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数据和用户密码,所述第一设备数据包括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激活数据;
S103、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处理,若初步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数据;
S104、根据所述解密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处理,若二次验证通过,则进行开锁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应用于智能设备,该智能设备可以为智能门锁、智能门禁等需要身份验证的设备,该类智能设备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用于接收用户操作生成请求指令,第二设备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请求指令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智能设备为智能门锁,智能门锁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即前锁面和后锁面。参考图2,智能门锁包括前锁面和后锁面,前锁面主要包括前锁面MCU芯片、前锁面闪存、键盘、刷卡、指纹等模组,前锁面用于接收用户操作生成开锁信号,能够通过蓝牙连接应用程序,通过应用程序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无线网络通信;后锁面主要包括后锁面MCU芯片、后锁面闪存、离合器、电机、电源等模组,后锁面用于接收开锁信号进行开锁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通过对智能门锁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门锁激活数据,并将智能门锁激活数据分别保存至前锁面和后锁面,前锁面激活数据和后锁面激活数据为相同的数据存储到不同的锁面,通过前锁面闪存存储前锁面激活数据,通过后锁面闪存存储后锁面激活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智能门锁进行激活处理,能够将智能门锁数据分别保存到前锁面和后锁面,以便后续的身份验证处理。接着对前锁面进行身份验证,前锁面通过蓝牙连接或其他模组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密码,并将用户密码和前锁面数据一起发送到后锁面,通过后锁面接收前锁面数据和用户密码。其中,前锁面数据包括前锁面芯片标识号和前锁面闪存内存储的前锁面激活数据。后锁面接收前锁面发送的数据后,首先校验前锁面激活数据是否与后锁面激活数据是否一致。通过后锁面闪存内存储的后锁面激活数据对前锁面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如果验证不通过则拒绝一切操作,若初步验证通过,则根据用户密码对后锁面内存中保存的后锁面激活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数据。根据解密数据对前锁面发送的前锁面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若二次验证通过,则进行开锁处理。否则二次验证失败,决绝一切操作或进行警报等处理。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智能门锁的前锁面进行验证,减少了通过替换前锁面进行冒充验证进行开锁等行为,提高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能够广泛应用于智能门锁场景,如酒店、办公场所、智能家居场景等。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S101中,所述对智能设备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包括:
获取用户密码;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用户密码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发送至第二设备;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智能门锁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门锁激活数据,首先通过前锁面获取用户密码,在此过程中,前锁面通过前锁面MCU芯片对用户密码进行验证。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用户密码可以为键盘、卡片、指纹等模组输入,也可以为通过应用程序以蓝牙方式传送到前锁面MCU芯片的。接着,前锁面将验证通过后的用户密码和前锁面芯片标识号发送至后锁面,通过后锁面获取后锁面芯片标识号,根据用户密码对后锁面标识号和前锁面标识号进行组合加密,得到智能门锁激活数据。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串口通讯进行前锁面与后锁面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用户密码,包括:
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智能设备的序列号;
根据所述序列号与用户信息进行密码生成处理,得到用户密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生成用户密码的方式为,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智能门锁的序列号,该序列号具有唯一性,具体可以通过对智能门锁进行扫码或其他方式进行获取得到序列号。再根据应用程序对用户信息以及序列号进行用户密码生成,该用户密码具有性。需要注意的是,该用户信息为用户输入的数据,已获得用户授权或同意。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组合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组合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密码对后锁面芯片标识号和前锁面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加密处理,具体为:通过后锁面根据预设的格式将前锁面芯片标识号和后锁面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组合数据。再根据用户密码对组合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智能门锁激活数据。其中,加密处理可采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对应的后续解密处理中采用对称解密算法进行解密。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处理,包括:
从所述第二设备的闪存中获取第二设备激活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数据对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后锁面激活数据保存到后锁面闪存中,通过后锁面接收前锁面发送的前锁面激活数据,将后果面激活数据和前锁面激活数据进行数据对比,若两者数据一致,则初步验证通过可进行后续操作;若数据不一致,或前锁面没有发送前锁面激活数据,则证明前锁面被替换,存在冒充开锁风险,拒绝前锁面的开锁请求,还可以通过后锁面进行警报等操作。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解密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处理,包括:
所述解密数据包括第一设备解密芯片标识号;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解密芯片标识号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数据对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初步验证通过时,根据用户密码对后锁面闪存中存储的后锁面激活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数据。其中,解密数据包括前锁面解密芯片标识号和后锁面解密芯片标识号,此处对应前面所述的根据用户密码对组合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后锁面激活数据,即解密得到前锁面解密芯片标识号和后锁面解密芯片标识号。再将从后锁面闪存中解密得到的前锁面解密芯片标识号与前锁面发送的前锁面芯片标识号进行数据对比,如果数据一直则二次验证通过,可以进行后续开锁操作;若二次验证失败,则证明前锁面发送的前锁面芯片标识号与后锁面保存的前锁面芯片标识号不相同,存在前锁面替换冒充开锁的风险,拒绝前锁面的开锁请求,可进行警报等处理。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第一设备检测,具体包括:
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掉电重启检测处理,当所述第一设备掉电重启时,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前锁面进行身份验证之前,还对智能门锁进行前锁面检测,具体通过对智能门锁进行掉电重启检测,检测前锁面是否掉电重启或重新连接,减少前锁面被替换冒充的风险。
结合附图1,本发明的流程具体包括:通过对智能门锁进行激活处理,通过前锁面获取用户密码,根据用户密码将后锁面芯片标识号和前锁面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加密处理,得到智能门锁激活数据,并将智能门锁激活数据分别保存至前锁面和后锁面中。接着对前锁面进行身份验证,通过后锁面获取前锁面发送的前锁面芯片标识号、前锁面激活数据和用户密码。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后锁面也可通过MCU芯片对用户密码进行二次验证,从而提高身份验证的可靠性。然后,根据存储在后锁面的后锁面激活数据对前锁面发送的前锁面激活数据进行验证,判断两者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初步验证通过;若不通过则拒绝一切操作。最后,在初步验证通过后,根据用户密码对存储到后锁面的后锁面激活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数据,解密数据包括前锁面解密芯片标识号和后锁面解密芯片标识号。将解密得到的前锁面解密芯片标识号与前锁面发送的前锁面芯片标识号进行对比,判断数据是否一致,如数据一直则二次验证通过,通过离合器或电机进行开锁处理。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系统,用于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对智能设备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并分别保存至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设备激活数据和第二设备激活数据;
第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通过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数据和用户密码,所述第一设备数据包括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激活数据;
第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处理,若初步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数据;
第四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密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处理,若二次验证通过,则进行开锁处理。
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201以及存储器202;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前面所述的方法。
与图1的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前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
相关技术中,智能门锁没有对前锁面进行验证,容易被预先设好的相同型号的前锁面替换目标智能门锁的前锁面进行开锁,身份验证存在较大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前锁面进行验证处理,在后锁面中保存了前锁面芯片标识号和激活数据,能够防止前锁面被破坏后通过串口访问后锁面进行开锁或其他操作,因为被破坏或替换后的前锁面不能提供合法的芯片标识号;也能防止拆卸前锁面读取芯片标识号进行开锁或其他操作,因为本方案还需要验证激活数据;更能防止拆卸前锁面读取芯片标识号进行开锁并伪造激活数据,因为替换或破坏后的前锁面不能获取后锁面芯片标识号,也获取不到用户密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高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在方框图中提到的功能/操作可以不按照操作示图提到的顺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操作,连续示出的两个方框实际上可以被大体上同时地执行或所述方框有时能以相反顺序被执行。此外,在本发明的流程图中所呈现和描述的实施例以示例的方式被提供,目的在于提供对技术更全面的理解。所公开的方法不限于本文所呈现的操作和逻辑流程。可选择的实施例是可预期的,其中各种操作的顺序被改变以及其中被描述为较大操作的一部分的子操作被独立地执行。
此外,虽然在功能性模块的背景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相反说明,所述的功能和/或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集成在单个物理装置和/或软件模块中,或者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特征可以在单独的物理装置或软件模块中被实现。还可以理解的是,有关每个模块的实际实现的详细讨论对于理解本发明是不必要的。更确切地说,考虑到在本文中公开的装置中各种功能模块的属性、功能和内部关系的情况下,在工程师的常规技术内将会了解该模块的实际实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运用普通技术就能够在无需过度试验的情况下实现在权利要求书中所阐明的本发明。还可以理解的是,所公开的特定概念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案的全部范围来决定。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设备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对智能设备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并分别保存至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设备激活数据和第二设备激活数据;
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通过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数据和用户密码,所述第一设备数据包括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激活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处理,若初步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数据;
根据所述解密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处理,若二次验证通过,则进行开锁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智能设备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包括:
获取用户密码;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用户密码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发送至第二设备;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密码,包括:
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智能设备的序列号;
根据所述序列号与用户信息进行密码生成处理,得到用户密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二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组合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组合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处理,包括:
从所述第二设备的闪存中获取第二设备激活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数据对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密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处理,包括:
所述解密数据包括第一设备解密芯片标识号;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解密芯片标识号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数据对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第一设备检测,具体包括:
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掉电重启检测处理,当所述第一设备掉电重启时,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
8.一种智能设备身份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对智能设备进行激活处理,得到智能设备激活数据并分别保存至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设备激活数据和第二设备激活数据;
第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通过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数据和用户密码,所述第一设备数据包括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和第一设备激活数据;
第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激活数据进行初步验证处理,若初步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所述第二设备激活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数据;
第四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密数据对所述第一设备芯片标识号进行二次验证处理,若二次验证通过,则进行开锁处理。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453510.3A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65975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53510.3A CN116597543A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53510.3A CN116597543A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7543A true CN116597543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94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53510.3A Pending CN116597543A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754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8480B2 (en) Authenticator centralization and protection based on authenticator type and authentication policy
CN111835689B (zh) 数字钥匙的身份认证方法、终端设备及介质
US9292665B2 (en) Secure serial number
US8511552B2 (en) Card credential method and system
JP3222110B2 (ja) 個人識別フォブ
US20070223685A1 (en) Secure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ame
CN108616531B (zh) 一种射频信号安全通信方法及系统
US20080189772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digital fingerprint using pseudo random number code
US2007007912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ecuting security function using smart card
CN105308925A (zh) 保护计算设备配件
KR20160139885A (ko) 생체 정보 인식과 키 분할 방식을 이용한 공인인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그 방법을 수행하는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JP2007280393A (ja) コンピューターログインをコントロールする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518351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151111B2 (en) Processing device constituting an authentication system,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the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8038998A2 (en) Vault appliance for identity verification and secure dispatch of rights
JP7296390B2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無欠性検査
CN116597543A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102524A (zh) 开锁方法和开锁系统
KR101635278B1 (ko) 동적 상호작용 큐알 코드를 기반으로 한 다중요소 인증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17197689A1 (zh) 一种sim卡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esam芯片
WO2021077627A1 (zh) 一种智能密钥设备及其验证方法
US20230256936A1 (en) Authenticating electronic key devices
CN113591057B (zh) 生物特征离线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4933811A (zh) 自动柜员机出钞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540360A (zh) 一种基于空间安全的存储设备用户权限管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