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6386B - 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6386B
CN116596386B CN202310576290.3A CN202310576290A CN116596386B CN 116596386 B CN116596386 B CN 116596386B CN 202310576290 A CN202310576290 A CN 202310576290A CN 116596386 B CN116596386 B CN 1165963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asibility
project
evaluation
parameter
comprehen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762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96386A (zh
Inventor
李萌
张宁
马家恒
曹艺蒙
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zi Overseas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zi Overseas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zi Overseas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zi Overseas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762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63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6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6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96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6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1Design or setup of recognition systems or techniques; Extraction of features in feature spac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G06F18/211Selection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subset of features
    • G06F18/2113Selection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subset of features by ranking or filtering the set of features, e.g. using a measure of variance or of feature cross-corre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属于可行性分析评估领域,其方法包括: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参数进行筛选;根据项目类别,从项目数据库中获取匹配度最高的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匹配度次高的第二项目评估方式;按照项目类别对参数进行划分,基于第一项目评估方式、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对每个划分集合评估,得到双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划分集合的参数可行性;对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一类别相关关系的双评估结果进行第一综合分析,确定第一综合可行性和第二综合可行性;基于参数可行性、第一综合可行性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得到可行性评估结果。通过关键参数、匹配评估方式以及多种评估方式的综合评估,使可行性评估结果更精准。

Description

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行性分析评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科技在飞速发展,社会发展也日新月异,高速的发展需要我们对每一个项目都有更加精准的评估,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然而,现有的可行性分析技术多数考虑的因素单一,分析结果精确度不足,导致可行性分析的结果误差较大,易导致无效评估或评估过度等现象发生,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影响工程建设的实行效果。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用以通过确定关键参数、匹配评估方式,从而基于多种评估方式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可以使得可行性评估结果更精准、项目风险更小。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1: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数进行筛选,得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
步骤2:根据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别,从项目数据库中获取匹配度最高的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匹配度次高的第二项目评估方式;
步骤3:对所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按照项目类别进行类别划分,并基于所述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分别对每个划分集合进行评估,得到每个划分集合的双评估结果;
步骤4:根据所有双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划分集合的参数可行性;
步骤5:对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一类别相关关系的双评估结果进行第一综合分析,确定第一综合可行性;同时,对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二类别相关关系的双评估结果进行第二综合分析,确定第二综合可行性;
步骤6:基于所有参数可行性、第一综合可行性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得到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
其中,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存在设定好的第一类别相关关系以及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存在设定好的第二类别相关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数进行筛选,得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包括:
步骤11:获取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工程参数,并上传至工程参数列表;
步骤12:将所述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一工程参数按照参数类型进行分类,得到若干个子工程参数列表;
步骤13:获取每个子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一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
步骤14:确定每一子工程参数列表对应的每个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
步骤15:基于子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个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以及该工程参数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综合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
步骤16:基于所述关键参数及对应参数类型得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包括:
步骤151:将每个子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个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以及该工程参数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填充入参数-重要度-影响数据表中;
步骤152:基于参数-重要度-影响数据表并结合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指定影响因素,得到每个工程参数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影响指数;
其中,Ti为当前工程参数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影响指数;M为当前工程参数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βi为对应子工程列表中的第i个剩余工程参数对当前工程参数的影响系数,取值为[1,n-1];α1、α2为分别为不同指定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ηj为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建设环境中的第j类环境对项目的建设影响因子;Hj为第j类环境的环境出现概率;m表示建设环境的总类数;s为从类似数据库中调取到的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相似项目的经济类型的总个数;μk表示第k个经济类型对项目的经济影响因子;Dk为第k个经济类型的出现概率;Zi表示当前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
步骤153:将所有工程参数对应的综合影响指数进行排列,并基于所述工程参数得到有序的综合影响指数集合;
步骤154:获取综合影响指数集合中的指数个数,并基于指数个数与预设比值确定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产生影响的第一参数的第一个数;
步骤155:基于所述第一个数,从综合影响指数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综合影响指数及综合影响指数对应的工程参数和参数类型,作为关键参数的第一依据;
步骤156:获取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工程参数,并基于所有工程参数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模拟,得到初始模拟结果;
步骤157:基于预设处理平台,并将指定影响因素逐一添加至所述初始模拟结果中,判断在每一指定影响因素的影响下所述初始模拟结果的变化情况,并确定每一变化情况下,对应的影响参数及对影响参数的影响程度,并基于所述影响程度对对应影响参数进行排序;
步骤158:基于影响参数排序结果作为关键参数的第二依据;
步骤159:基于第一依据与第二依据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别,从项目数据库中获取匹配度最高的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匹配度次高的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包括:
步骤21:基于第一关键参数集合中的关键参数类型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别;
步骤22:基于所述项目类别与项目数据库中的项目类别进行比较;
步骤23:基于比较结果确定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匹配度最高的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匹配度次高的第二项目评估方式。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对所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按照项目类别进行类别划分,并基于所述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分别对每个划分集合进行评估,得到每个划分集合的双评估结果,包括:
步骤31:将所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按照项目类别进行类别划分,并基于每一类别得到对应的第一关键参数子集合;
步骤32:基于所述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对每一关键参数子集合进行第一评估,基于所述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对每一关键参数子集合进行第二评估;
步骤33:获取每一关键参数子集合及对应的第一评估结果和第二评估结果,所述第一评估结果及第二评估结果即为当前子集合的双评估结果。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所有双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划分集合的参数可行性,包括:
获取所有双评估结果,并基于每一子集合对应的双评估结果确定参数可行性;
基于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当前子集合的第一评估结果进行第一处理,得到优化第一评估结果;
基于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当前子集合的第二评估结果进行第二处理,得到优化第二评估结果,其中,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与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组织可行性相关;
基于优化第一评估结果得到第一数值,同时基于优化第二评估结果得到第二数值,将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标准化处理结果进行相加,得到当前子集合的参数可行性指数;
其中,当前子集合即为划分集合。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对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一类别相关关系的双评估结果进行第一综合分析,确定第一综合可行性,包括:
步骤51:获取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一类别相关关系的第一评估结果及第二评估结果;
步骤52:基于第一评估结果的评估对应指数以及第二评估结果的评估对应指数中每一指数的对应关系进行逐一分析;
步骤53:基于逐一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综合分析结果,并基于综合分析结果进行处理,确定第一综合可行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基于所有参数可行性、第一综合可行性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得到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包括:
步骤61:获取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参数可行性指数、第一综合可行性指数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指数,并确定每一指数对应的评估权重;
步骤62:基于所述评估权重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可行性指数;
步骤63:基于综合可行性指数与预设指数-评估表中的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综合可行性指数在预设指数-评估表中的对应评估等级;
步骤64:基于所述评估等级对应的评估结果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数进行筛选,得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得到可行性评估结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数进行筛选,得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
步骤2:根据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别,从项目数据库中获取匹配度最高的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匹配度次高的第二项目评估方式;
步骤3:对所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按照项目类别进行类别划分,并基于所述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分别对每个划分集合进行评估,得到每个划分集合的双评估结果;
步骤4:根据所有双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划分集合的参数可行性;
步骤5:对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一类别相关关系的双评估结果进行第一综合分析,确定第一综合可行性,同时,对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二类别相关关系的双评估结果进行第二综合分析,确定第二综合可行性;
步骤6:基于所有参数可行性、第一综合可行性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得到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
其中,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存在设定好的第一类别相关关系以及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存在设定好的第二类别相关关系。
该实施例中,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属行业或领域不同,所需要获取的参数也不尽相同,且所有工程参数是在该工程进行建设之前就已经确定好的,所以,在得到集合之前,可以得到该项目的全部参数,在得到全部参数之后根据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同类型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历史评估以及历史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参数为基准进行筛选,来确定第一关键参数集合。
该实施例中,参数筛选是指将获取到的工程参数进行分类,并基于分类结果确定每一分类中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度情况及当前分类对应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从而综合筛选出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
该实施例中,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是将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进行排序后得到的关键参数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项目类别是指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类别,比如,目标工程项目的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类别,占地类别,土地利用率类别。
该实施例中,项目数据库是指包含所有项目类别及对应项目评估方式的数据库。
该实施例中,第一项目评估方式是指在项目数据库中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匹配度最高的项目对应的项目评估方式。
该实施例中,第二项目评估方式是指在项目数据库中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匹配度次高的项目对应的项目评估方式。
其中,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第二项目评估方式是预先由专家设置好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对项目进行评估以及对项目中的参数进行评估,比如参数是否符合设定标准、项目的实施实际可行性等。
该实施例中,类别划分是指基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对应的工程参数所属的类别进行划分,比如,建筑高度、建筑深度、建筑面积、建筑功能参数都属于建筑类别。
该实施例中,双评估结果是指根据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得到第一评估结果,根据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得到第二评估结果,并将第一评估结果和第二评估结果综合得到的评估结果。
该实施例中,参数可行性是指基于双评估结果按照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到的值。
该实施例中,划分集合即为基于项目类别进行划分后得到的关键参数的划分集合。
该实施例中,第一类别相关关系是指基于项目类别进行划分得到划分集合后,将所有划分集合中属于第一影响类别的划分集合进行结合,确定当前影响类别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关系。
该实施例中,第一综合分析是指基于第一类别相关关系对应的第一评估结果及第二评估结果的评估对应指数中每一指数的对应关系进行逐一分析。
该实施例中,第一综合可行性是指基于第一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综合分析结果,并基于综合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的可行性结果。
该实施例中,第二类别是指基于项目类别进行划分得到划分集合后,将所有划分集合中属于第二影响类别的划分集合进行结合,确定当前影响类别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关系。
该实施例中,第一影响类别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大于第二影响类别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
该实施例中,第二综合分析是指基于第二类别相关关系对应的第一评估结果及第二评估结果的评估对应指数中每一指数的对应关系进行逐一分析。
该实施例中,第二综合可行性是指基于第二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综合分析结果,并基于综合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的可行性结果。
该实施例中,可行性评估结果是指根据参数可行性、第一综合可行性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综合确定的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
该实施例中,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存在设定好的第一类别相关关系以及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存在设定好的第二类别相关关系,且类别相关关系指的是不同类别之间的相关程度,比如,建筑类别与环境类别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存在相关关系。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关键参数、匹配评估方式,从而基于多种评估方式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可以使得可行性评估结果更精准、项目风险更小。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数进行筛选,得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11:获取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工程参数,并上传至工程参数列表;
步骤12:将所述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一工程参数按照参数类型进行分类,得到若干个子工程参数列表;
步骤13:获取每个子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一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
步骤14:确定每一子工程参数列表对应的每个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
步骤15:基于子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个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以及该工程参数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综合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
步骤16:基于所述关键参数及对应参数类型得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
该实施例中,工程参数列表是指将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工程参数填充到同一列表中,并将每一工程参数的参数类型也填充至每一工程参数的对应位置后得到的参数列表。
该实施例中,一个参数类型对应一个子工程参数列表。
该实施例中,类型重要度是指当前子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一工程参数对当前子工程参数列表对应的参数类型的重要程度,比如,建筑功能对建筑类别的重要度为0.5,建筑深度对建筑类别的重要度为0.6,其中,重要度的范围为(0,1)。
该实施例中,类型重要度是基于项目类型-参数类型-重要度映射表确定得到的,且该映射表是预先基于不同的历史项目由专家分析之后所构建得到的,基于该映射表可以直接获取到对应参数类型的重要度,也就是类型重要度。
比如,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型为001,工程参数的参数类型为101,此时,可以从该映射表中提取与001以及101一致的重要度,比如提取得到的重要度为0.6。
该实施例中,影响指数是指当前子工程参数列表对应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对应的指数值,比如,土地利用率类别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为0.8,其中,影响指数的范围为(0,1)。
该实施例中,关键参数是指基于分类结果确定每一分类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度情况及当前分类对应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从而综合筛选出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参数。
该实施例中,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是将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进行排序后得到的关键参数的集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种方式来确定关键参数,可以使得关键参数的确定更加准确,从而匹配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估方式,可以使得可行性评估结果更精准、项目风险更小。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包括:
步骤151:将每个子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个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以及该工程参数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填充入参数-重要度-影响数据表中;
步骤152:基于参数-重要度-影响数据表并结合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指定影响因素,得到每个工程参数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影响指数;
其中,Ti为当前工程参数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影响指数;M为当前工程参数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βi为对应子工程列表中的第i个剩余工程参数对当前工程参数的影响系数,取值为[1,n-1];α1、α2为分别为不同指定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ηj为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建设环境中的第j类环境对项目的建设影响因子;Hj为第j类环境的环境出现概率;m表示建设环境的总类数;s为从类似数据库中调取到的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相似项目的经济类型的总个数;μk表示第k个经济类型对项目的经济影响因子;Dk为第k个经济类型的出现概率;Zi表示当前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
步骤153:将所有工程参数对应的综合影响指数进行排列,并基于所述工程参数得到有序的综合影响指数集合;
步骤154:获取综合影响指数集合中的指数个数,并基于指数个数与预设比值确定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产生影响的第一参数的第一个数;
步骤155:基于所述第一个数,从综合影响指数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综合影响指数及综合影响指数对应的工程参数和参数类型,作为关键参数的第一依据;
步骤156:获取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工程参数,并基于所有工程参数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模拟,得到初始模拟结果;
步骤157:基于预设处理平台,并将指定影响因素逐一添加至所述初始模拟结果中,判断在每一指定影响因素的影响下所述初始模拟结果的变化情况,并确定每一变化情况下,对应的影响参数及对影响参数的影响程度,并基于所述影响程度对对应影响参数进行排序;
步骤158:基于影响参数排序结果作为关键参数的第二依据;
步骤159:基于第一依据与第二依据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
该实施例中,指定影响因素包含若干个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为环境影响因素,影响第二大的为经济影响因素,所述综合影响指数只考虑环境影响因素及经济影响因素。
该实施例中,类型重要度是指当前子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一工程参数对当前子工程参数列表对应的参数类型的重要程度,比如,建筑功能对建筑类别的重要度为0.5,建筑深度对建筑类别的重要度为0.6,其中,重要度的范围为(0,1)。
该实施例中,影响指数是指当前子工程参数列表对应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对应的指数值,比如,土地利用率类别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为0.8,其中,影响指数的范围为(0,1)。
该实施例中,参数-重要度-影响数据表是指包含关键参数及关键参数对应的类型重要度及影响指数的数据表。
该实施例中,综合影响指数是指基于每一关键参数的类型重要度、影响指数及指定影响因素的影响确定的综合影响结果。
该实施例中,综合影响指数集合是指将综合影响指数进行有序排列后得到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预设比值是指根据目标工程项目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精细度情况得到的预设比值,比如,综合影响指数集合中的指数个数为100个,预设比值为0.2,则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产生影响的第一参数的第一个数为20。
该实施例中,第一个数是指基于指数个数与预设比值确定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产生影响的第一参数的个数。
该实施例中,第一依据是指基于得到的第一个数获取对应的参数作为关键参数的第一个参考依据。
该实施例中,初始模拟结果是指基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参数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模拟,得到的模拟结果。
该实施例中,第二依据是指基于预设处理平台,将指定影响因素逐一添加至初始模拟结果中,判断在每一指定影响因素的影响下初始模拟结果的变化情况对应的影响参数及对影响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基于影响参数排序结果对工程参数进行筛选得到的排序筛选结果,其中,指定影响因素会导致相应的工程参数发生改变,此时,发生改变的参数即为影响参数。
比如,工程参数的值为1,影响之后的值为1.3。
该实施例中,第一依据与第二依据按照对应比例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种方式来确定关键参数,可以使得关键参数的确定更加准确,从而匹配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估方式,可以使得可行性评估结果更精准、项目风险更小。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2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别,从项目数据库中获取匹配度最高的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匹配度次高的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包括:
步骤21:基于第一关键参数集合中的关键参数类型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别;
步骤22:基于所述项目类别与项目数据库中的项目类别进行比较;
步骤23:基于比较结果确定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匹配度最高的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匹配度次高的第二项目评估方式。
该实施例中,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是将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进行排序后得到的关键参数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关键参数类型是指第一关键参数集合中的关键参数对应的参数类型。
该实施例中,项目类别是指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类别,比如,目标工程项目的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类别,占地类别,土地利用率类别。
该实施例中,项目匹配度是指基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目类别与项目数据库中每一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别进行比较,得到每一项目类别的匹配度,从而确定两个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匹配度。
该实施例中,项目数据库是指包含所有项目类别及对应项目评估方式的数据库。
该实施例中,第一项目评估方式是指在项目数据库中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匹配度最高的项目对应的项目评估方式,第二项目评估方式是指在项目数据库中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匹配度次高的项目对应的项目评估方式,比如,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可以为多目标系统分析法,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可以为项目-全局评估法。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关键参数在项目数据库中匹配两种评估方式,并分别使用两种方式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可以使得可行性评估结果更精准、项目风险更小。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所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按照项目类别进行类别划分,并基于所述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分别对每个划分集合进行评估,得到每个划分集合的双评估结果,包括:
步骤31:将所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按照项目类别进行类别划分,并基于每一类别得到对应的第一关键参数子集合;
步骤32:基于所述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对每一关键参数子集合进行第一评估,基于所述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对每一关键参数子集合进行第二评估;
步骤33:获取每一关键参数子集合及对应的第一评估结果和第二评估结果,所述第一评估结果及第二评估结果即为当前子集合的双评估结果。
该实施例中,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是将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进行排序后得到的关键参数的集合。
该实施例中,第一关键参数子集合是指基于项目类别进行划分后得到的每一项目类别对应的关键参数集合,其中一个第一关键参数子集合对应一个项目类别。
该实施例中,双评估结果是指根据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得到第一评估结果,根据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得到第二评估结果,并将第一评估结果和第二评估结果综合得到的评估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评估方式分别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从而基于评估结果与参数可行性结果进行结合,可以使得可行性评估结果更精准、项目风险更小。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5的基础上,根据所有双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划分集合的参数可行性,包括:
获取所有双评估结果,并基于每一子集合对应的双评估结果确定参数可行性;
基于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当前子集合的第一评估结果进行第一处理,得到优化第一评估结果;
基于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当前子集合的第二评估结果进行第二处理,得到优化第二评估结果,其中,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与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组织可行性相关;
基于优化第一评估结果得到第一数值,同时基于优化第二评估结果得到第二数值,将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标准化处理结果进行相加,得到当前子集合的参数可行性指数;
其中,当前子集合即为划分集合。
该实施例中,双评估结果是指根据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得到第一评估结果,根据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得到第二评估结果,并将第一评估结果和第二评估结果综合得到的评估结果。
该实施例中,参数可行性是指基于双评估结果按照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到的。
该实施例中,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与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组织可行性相关,是预先设定好的分析标准。
该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是指根据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第一评估结果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优化第一评估结果。
该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是指根据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第二评估结果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优化第二评估结果。
该实施例中,第一数值是指基于优化第一评估结果确定的第一个评估参数数值,第二数值是指基于优化第二评估结果确定的第二个评估参数数值。
该实施例中,参数可行性指数是指基于双评估结果按照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到的指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双评估结果得到对应的参数可行性,并基于参数可行性结果与第一综合可行性、第二综合可行性结合,从而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可以使得可行性评估结果更精准。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6的基础上,对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一类别相关关系的双评估结果进行第一综合分析,确定第一综合可行性,包括:
步骤51:获取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一类别相关关系的第一评估结果及第二评估结果;
步骤52:基于第一评估结果的评估对应指数以及第二评估结果的评估对应指数中每一指数的对应关系进行逐一分析;
步骤53:基于逐一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综合分析结果,并基于综合分析结果进行处理,确定第一综合可行性。
该实施例中,划分集合即为基于项目类别进行划分后得到的关键参数的划分集合,一个划分集合即为一个关键参数子集合。
该实施例中,第一类别相关关系是指基于项目类别进行划分得到划分集合后,将所有划分集合中属于第一影响类别的划分集合进行结合,确定当前影响类别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关系。
该实施例中,第一综合分析是指基于第一类别相关关系对应的第一评估结果及第二评估结果的评估对应指数中每一指数的对应关系进行逐一分析。
该实施例中,第一综合可行性是指基于第一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综合分析结果,并基于综合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的可行性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第一类别相关关系的双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确定第一综合可行性,并与第二综合可行性结合,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可以使得可行性评估结果更精准。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7的基础上,基于所有参数可行性、第一综合可行性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得到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61:获取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参数可行性指数、第一综合可行性指数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指数,并确定每一指数对应的评估权重;
步骤62:基于所述评估权重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可行性指数;
步骤63:基于综合可行性指数与预设指数-评估表中的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综合可行性指数在预设指数-评估表中的对应评估等级;
步骤64:基于所述评估等级对应的评估结果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
该实施例中,参数可行性指数是指基于双评估结果按照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到的指数。
该实施例中,第一综合可行性指数是指基于第一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综合分析结果,并基于综合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的可行性指数。
该实施例中,第二综合可行性指数是指基于第二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综合分析结果,并基于综合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的可行性指数。
该实施例中,评估权重是指参数可行性指数、第一综合可行性指数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指数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过程中的影响权重。
该实施例中,评估权重的确定是通过获取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同类型的历史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对历史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过程中,所获取的历史参数可行性指数、历史第一综合可行性指数以及历史第二综合可行性指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确定的:
比如:同类型的历史工程建设项目存在:项目1、项目2以及项目3:
其中,针对项目1的历史参数可行性指数的影响程度为a1,针对项目1的历史第一综合可行性指数的影响程度为a2,针对项目1的历史第二综合可行性指数的影响程度为a3,此时,对应的参数可行性指数的最终影响程度为:(a1+a2+a3)/3,并将其作为参数可行性指数的评估权重,依次类推,得到第一综合可行性指数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指数的评估权重,其中,影响程度是在对该项目进行评估完整之后,由专家所确定的不同指数的影响程度。
该实施例中,综合可行性指数是指基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参数可行性指数、第一综合可行性指数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指数及对应评估权重得到的指数。
该实施例中,预设指数-评估表是指是指预先设置好的包含每一综合可行性指数所属范围对应的评估登记的表格。
该实施例中,评估等级是指在预设指数-评估表中综合可行性指数所对应的评估等级。
该实施例中,可行性评估结果是指根据参数可行性、第一综合可行性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综合确定的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参考参数可行性、第一综合可行性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可行性评估结果,可以使得可行性评估结果更精准、项目风险更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数进行筛选,得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
步骤2:根据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别,从项目数据库中获取匹配度最高的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匹配度次高的第二项目评估方式;
步骤3:对所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按照项目类别进行类别划分,并基于所述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分别对每个划分集合进行评估,得到每个划分集合的双评估结果;
步骤4:根据所有双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划分集合的参数可行性;
步骤5:对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一类别相关关系的双评估结果进行第一综合分析,确定第一综合可行性;同时,对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二类别相关关系的双评估结果进行第二综合分析,确定第二综合可行性;
步骤6:基于所有参数可行性、第一综合可行性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得到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
其中,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存在设定好的第一类别相关关系以及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存在设定好的第二类别相关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数进行筛选,得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包括:
步骤11:获取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工程参数,并上传至工程参数列表;
步骤12:将所述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一工程参数按照参数类型进行分类,得到若干个子工程参数列表;
步骤13:获取每个子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一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
步骤14:确定每一子工程参数列表对应的每个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
步骤15:基于子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个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以及该工程参数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综合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
步骤16:基于所述关键参数及对应参数类型得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包括:
步骤151:将每个子工程参数列表中每个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以及该工程参数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填充入参数-重要度-影响数据表中;
步骤152:基于参数-重要度-影响数据表并结合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指定影响因素,得到每个工程参数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影响指数;
其中,Ti为当前工程参数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影响指数;M为当前工程参数的参数类型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指数;βi为对应子工程列表中的第i个剩余工程参数对当前工程参数的影响系数,取值为[1,n-1];α1、α2为分别为不同指定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ηj为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建设环境中的第j类环境对项目的建设影响因子;Hj为第j类环境的环境出现概率;m表示建设环境的总类数;s为从类似数据库中调取到的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相似项目的经济类型的总个数;μk表示第k个经济类型对项目的经济影响因子;Dk为第k个经济类型的出现概率;Zi表示当前工程参数的类型重要度;
步骤153:将所有工程参数对应的综合影响指数进行排列,并基于所述工程参数得到有序的综合影响指数集合;
步骤154:获取综合影响指数集合中的指数个数,并基于指数个数与预设比值确定对目标工程建设项目产生影响的第一参数的第一个数;
步骤155:基于所述第一个数,从综合影响指数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综合影响指数及综合影响指数对应的工程参数和参数类型,作为关键参数的第一依据;
步骤156:获取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工程参数,并基于所有工程参数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模拟,得到初始模拟结果;
步骤157:基于预设处理平台,并将指定影响因素逐一添加至所述初始模拟结果中,判断在每一指定影响因素的影响下所述初始模拟结果的变化情况,并确定每一变化情况下,对应的影响参数及对影响参数的影响程度,并基于所述影响程度对对应影响参数进行排序;
步骤158:基于影响参数排序结果作为关键参数的第二依据;
步骤159:基于第一依据与第二依据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别,从项目数据库中获取匹配度最高的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匹配度次高的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包括:
步骤21:基于第一关键参数集合中的关键参数类型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别;
步骤22:基于所述项目类别与项目数据库中的项目类别进行比较;
步骤23:基于比较结果确定与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匹配度最高的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匹配度次高的第二项目评估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按照项目类别进行类别划分,并基于所述第一项目评估方式以及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分别对每个划分集合进行评估,得到每个划分集合的双评估结果,包括:
步骤31:将所述第一关键参数集合按照项目类别进行类别划分,并基于每一类别得到对应的第一关键参数子集合;
步骤32:基于所述第一项目评估方式对每一关键参数子集合进行第一评估,基于所述第二项目评估方式对每一关键参数子集合进行第二评估;
步骤33:获取每一关键参数子集合及对应的第一评估结果和第二评估结果,所述第一评估结果及第二评估结果即为当前子集合的双评估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有双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划分集合的参数可行性,包括:
获取所有双评估结果,并基于每一子集合对应的双评估结果确定参数可行性;
基于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当前子集合的第一评估结果进行第一处理,得到优化第一评估结果;
基于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对当前子集合的第二评估结果进行第二处理,得到优化第二评估结果,其中,综合可行性分析机制与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组织可行性相关;
基于优化第一评估结果得到第一数值,同时基于优化第二评估结果得到第二数值,将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标准化处理结果进行相加,得到当前子集合的参数可行性指数;
其中,当前子集合即为划分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一类别相关关系的双评估结果进行第一综合分析,确定第一综合可行性,包括:
步骤51:获取所有划分集合中存在第一类别相关关系的第一评估结果及第二评估结果;
步骤52:基于第一评估结果的评估对应指数以及第二评估结果的评估对应指数中每一指数的对应关系进行逐一分析;
步骤53:基于逐一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综合分析结果,并基于综合分析结果进行处理,确定第一综合可行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有参数可行性、第一综合可行性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得到所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包括:
步骤61:获取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参数可行性指数、第一综合可行性指数以及第二综合可行性指数,并确定每一指数对应的评估权重;
步骤62:基于所述评估权重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可行性指数;
步骤63:基于综合可行性指数与预设指数-评估表中的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综合可行性指数在预设指数-评估表中的对应评估等级;
步骤64:基于所述评估等级对应的评估结果确定目标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结果。
CN202310576290.3A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Active CN1165963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6290.3A CN116596386B (zh)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6290.3A CN116596386B (zh)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6386A CN116596386A (zh) 2023-08-15
CN116596386B true CN116596386B (zh) 2023-10-10

Family

ID=87595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76290.3A Active CN116596386B (zh)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638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4210A (zh) * 2013-09-02 2014-01-29 烟台中科网络技术研究所 一种识别网页类型的系统和方法
CN108345991A (zh) * 2018-01-31 2018-07-3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融合电网多源信息的可研评审系统及评审方法
CN111968005A (zh) * 2020-06-29 2020-11-20 法能(中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区域能源系统潜力评估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系统
CN112926226A (zh) * 2021-04-13 2021-06-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级联型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13181886A (zh) * 2020-12-17 2021-07-30 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48700A (zh) * 2022-06-18 2022-09-13 武汉阳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度数据的基建项目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CN116029528A (zh) * 2023-02-17 2023-04-28 惠州华厦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数据信息智能化管理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70428B1 (ko) * 2018-09-21 2020-10-29 한양대학교 에리카산학협력단 건물 외피 리모델링을 위한 시공 시나리오 선정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4210A (zh) * 2013-09-02 2014-01-29 烟台中科网络技术研究所 一种识别网页类型的系统和方法
CN108345991A (zh) * 2018-01-31 2018-07-3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融合电网多源信息的可研评审系统及评审方法
CN111968005A (zh) * 2020-06-29 2020-11-20 法能(中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区域能源系统潜力评估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系统
CN113181886A (zh) * 2020-12-17 2021-07-30 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26226A (zh) * 2021-04-13 2021-06-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级联型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15048700A (zh) * 2022-06-18 2022-09-13 武汉阳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度数据的基建项目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CN116029528A (zh) * 2023-02-17 2023-04-28 惠州华厦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数据信息智能化管理平台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u, XP 等.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odeling feasibility robustness in engineering design.《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2000,第122卷(第4期),第385-394页. *
王楚濛 等.基于IAHP法的综合管廊施工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市政技术》.2022,第40卷(第8期),第183-187、254页. *
鹿飞.吉林联通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2016,(第5期),第J155-6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6386A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3245B (zh) 一种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风险的预测方法
CN106844781B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29690B (zh) 一种基于分解多目标进化算法的柔性车间鲁棒调度方法
CN113092981B (zh) 晶圆数据检测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测试参数调整方法
CN106919957B (zh) 处理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80356A (zh) 一种利用机器学习回归模型计算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方法
CN111090579B (zh) 基于皮尔森相关性加权关联分类规则的软件缺陷预测方法
CN112396428B (zh) 一种基于用户画像数据的客群分类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50645A (zh) 一种通过改进随机森林提高类不平衡分类性能的方法
CN114020650B (zh) 众测任务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72995B (zh) 一种重复工单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16842240B (zh) 一种基于全链路治理管控的数据治理系统
CN116596386B (zh) 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方法
CN111581197B (zh) 对数据集中的数据表进行抽样和校验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77644A (zh) 一种基于词嵌入和深度时序模型的自动建模系统
CN111341096B (zh) 一种基于gps数据的公交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CN117349151A (zh) 一种基于聚类的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29112B (zh) 一种矿物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20366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综合加权主数据识别方法
US1031108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a classifier
CN113807579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航班抵港延误时间预测方法
CN112506930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数据洞察平台
US7801757B2 (en) Computer implemented customer value model in airline industry
CN112559589A (zh) 一种远程测绘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7076293B (zh) 基于贫样本层次可信聚类热力图的软件性能可视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