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6012B - 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6012B
CN116596012B CN202310514928.0A CN202310514928A CN116596012B CN 116596012 B CN116596012 B CN 116596012B CN 202310514928 A CN202310514928 A CN 202310514928A CN 116596012 B CN116596012 B CN 116596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fid tag
rfid
commodity
writer
t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149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96012A (zh
Inventor
吴凯
徐天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Yinmanc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Yinmanc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Yinmanc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Yinmanc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149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6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6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6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96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6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管理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包括:将RFID读写器与本地端连接,并初始化RFID读写器,设定读取参数;对RFID标签进行预处理,将待入库商品信息传输给所述RFID标签;将预处理后的RFID标签分配给商品,计算每个商品到所有标签的梯度,计算分配权重,将商品重新分配到分配权重最大的RFID标签中;将RFID读写器移动至RFID标签的范围内,基于训练过的多标签识别网络,批量读取RFID标签并记录;对记录到的RFID标签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RFID标签数据传输给本地端,以完成商品信息传输。本发明通过设置分配RFID标签网络,实现对多标签的管理,提高分配的精准度,实现商品批量入库,节约人力成本,提高了商品信息传输的效率,实现智慧化工厂。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RFID技术逐步大众化,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RFID的实质是借助无线射频技术来实现对物品的身份和信息识别。相较于传统的条形码,FRID技术能够快速扫描,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多个RFID标签,相比之下,条形码每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无人零售店”之所以能做到无人收银,也主要是利用了RFID技术的这一特点;数据的记忆容量大,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30个字符左右,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兆字符,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不像条形码容易产生形变和破损等问题而导致无法识别。电力系统物资供应全过程已基本实现线上管控,依托信息化系统辅助开展合同履约、质量检测和仓储配送业务。但仍存在多标签分类的准确性不高、读取准确率不高的缺陷,需要提高多标签分类的准确性和读取准确率,数据完整以及正确性是决定RFID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多目标识别既是RFID的最大优势,也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实现提高多标签分类的准确性和读取准确率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多标签分类的准确性和读取准确率的基于RFID的商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将RFID读写器与本地端连接,并初始化所述RFID读写器,设定读取参数;
对RFID标签进行预处理,将待入库商品信息传输给所述RFID标签;
将预处理后的RFID标签分配给商品,包括:将每个商品分配到一个RFID标签中,将所有RFID标签的权重初始化;对于每个商品,计算其到所有标签的梯度;根据梯度的大小,为每个RFID标签计算分配权重;根据分配权重,更新每个商品的RFID标签;将商品重新分配到分配权重最大的RFID标签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商品都被分配;
将所述RFID读写器移动至RFID标签的范围内,基于训练过的多标签识别网络,批量读取所述RFID标签;控制所述RFID读写器发送读取指令并接收RFID标签返回的数据;若读取到的数据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记录;若不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标记;
对记录到的RFID标签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RFID标签数据传输给本地端,以完成商品信息传输。
优选地,所述读取参数包括标识符和数据类型。
优选地,所述对RFID标签进行预处理包括:
建立RFID标签管理系统,包括RFID标签申请、RFID标签审核、写入待入库商品信息、RFID标签签收和发放;
校准RFID读写器和RFID标签;
给RFID标签编码,进行二进制编码,包括标识符和数据类型。
优选地,将预处理后的RFID标签分配给商品包括:
将每个商品分配到一个RFID标签中,将所有RFID标签的权重初始化为1;
对于每个商品,计算其到所有标签的梯度,包括:
其中,f是损失函数,y是RFID标签,x是商品特征;
根据梯度的大小,为每个RFID标签计算分配权重,包括:
w=(Δy/||Δy||)
其中,||Δy||是梯度的范数,w是RFID标签的分配权重。
根据分配权重,更新每个商品的RFID标签;将商品重新分配到权重最大的RFID标签中;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商品都被分配。
优选地,所述损失函数包括:
其中f表示损失函数,Pr表示预测商品编码为0或者为1的概率,j表示第j个商品,Y+表示商品编码中为1的点的数量,Y-表示商品编码中为0的点的数量,c0和c1表示总商品的编码中为1和0的点的总数。
优选地,所述多标签识别网络包括:
第一轮识别中,RFID读写器发出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中包括第一轮识别的第一帧长F,其中第一帧长F是第一轮识别周期中时隙的个数;
RFID标签收到所述RFID读写器发送的第一指令,在F个时隙中选取时隙向RFID读取器发送信息;
时隙分为空闲、识别成功和碰撞;
RFID读写器分别统计第一轮识别中碰撞发生的次数、空闲次数和识别成功的时隙数量,得到剩余的标签数量;
根据所述剩余标签的数量,对第一帧长F做出动态调节;
根据所述做出动态调节的第一帧长F再重新进行下一次识别;
循环下去,直至RFID标签被全部识别。
优选地,所述多标签识别网络还包括:RFID标签设置连续未被识别上限值,RFID标签未被识别时,对所述RFID标签未被识别计数加1,判断所述RFID标签连续未被识别次数是否超过所述连续未被识别上限值,如超过,所述RFID读写器发出告警信息,提示所述RFID标签出现异常。
优选地,RFID读写器数据接收处理方式包括:设置接收缓存区,端口接收的数据有序缓存到所述接收缓存区中;建立数据接收数组。
优选地,所述对记录到的RFID标签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将读取到的RFID标签数据转换成可识别的格式;
验证解码过的RFID标签数据是否有效,并检查其在数据库中是否存在,如果标签数据无效或不在数据库中,则进行标识;
将验证过的RFID标签数据存储在本地端中;
分析存储在本地端中RFID标签数据以获取目标信息;
根据获取的目标信息,触发相应的操作。
优选地,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管理系统,包括:RFID读写器、本地端和RFID标签;
所述RFID读写器包括:初始化模块:用于将RFID读写器与本地端连接,并初始化所述RFID读写器,设定读取参数;
RFID标签包括:预处理模块: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预处理,将待入库商品信息传输给所述RFID标签;
将预处理后的RFID标签分配给商品,包括:将每个商品分配到一个RFID标签中,将所有RFID标签的权重初始化;对于每个商品,计算其到所有标签的梯度;根据梯度的大小,为每个RFID标签计算分配权重;根据分配权重,更新每个商品的RFID标签;将商品重新分配到分配权重最大的RFID标签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商品都被分配;
所述RFID读写器还包括:批量读取模块:用于将所述RFID读写器移动至RFID标签的范围内,基于训练过的多标签识别网络,批量读取所述RFID标签;控制所述RFID读写器发送读取指令并接收RFID标签返回的数据;若读取到的数据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记录;若不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标记;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记录到的RFID标签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RFID标签数据传输给本地端,以完成商品信息传输。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分配RFID标签,和多标签识别网络,实现对多标签的管理,提高了分配标签的精准度,实现商品批量入库,节约人力成本,和提供了商品信息传输的效率,实现智慧化工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实施例一
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将RFID读写器与本地端连接,此处不限定RFID读写器的具体功能和型号,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满足读取要求即可,并初始化RFID读写器,初始化的目的是防止之前的信息误导本次的读取任务,导致商品入库的信息错误,设定读取参数,此处不限定读取参数的具体内容,可选的,包括标识符和数据类型;设置读取参数,可以避免RFID读写器读取到读取范围内的其他商品的RFID标签,造成商品信息的混乱;
对RFID标签进行预处理,将待入库商品信息传输给所述RFID标签;此处不限定预处理的具体内容,可选的,分组:将RFID标签分组,以便更轻松地识别和跟踪各个组的标签;编码:给RFID标签编码,以便在标签传输信息时进行识别,编码也可以增加安全性,避免未授权的读取;清单:将RFID标签打印成清单,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跟踪标签,清单还可以包含有关每个标签的详细信息,例如位置、状态、批次等;本实施例中,可选的,预处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立RFID标签管理系统,包括RFID标签申请、RFID标签审核、写入待入库商品信息、RFID标签签收和发放;确保每个标签都被跟踪和管理,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找到它们;校准RFID读写器和RFID标签,以确保标签可以准确地读取;给RFID标签编码,进行二进制编码,包括标识符和数据类型,预处理步骤可以提高RFID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帮助确保标签能够正确识别和跟踪。
将预处理后的RFID标签分配给商品,此处不限定分配的方式,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分配RFID标签具体内容包括:
将每个商品分配到一个RFID标签中,将所有RFID标签的权重初始化为1;
对于每个商品,计算其到所有标签的梯度,包括:
其中,f是损失函数,y是RFID标签,x是商品特征;此处不限定损失函数的具体内容,可选的,损失函数包括:
其中f表示损失函数,Pr表示预测商品编码为0或者为1的概率,j表示第j个商品,Y+表示商品编码中为1的点的数量,Y-表示商品编码中为0的点的数量,c0和c1表示总商品的编码中为1和0的点的总数。
利用损失函数对分配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分配的精确度和准确性,采用的函数可简单快速的计算,在保证函数可微条件的同时加快分配的收敛速度,以及提高收敛精度,并有效防止分配方式的过拟合学习和梯度消失现象,与传统的损失函数相比较,此损失函数计算量小且易于编程实现。
根据梯度的大小,为每个RFID标签计算分配权重,包括:
w=(Δy/||Δy||)
其中,||Δy||是梯度的范数,w是RFID标签的分配权重。
根据分配权重,更新每个商品的RFID标签;将商品重新分配到分配权重最大的RFID标签中;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商品都被分配。
在商品批量入库问题中,可以将商品看作是样本,标签看作是入库队列。本实施例中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标签冲突,从而提高多标签分配的准确性。它通过对商品和RFID标签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计算,来确定商品的最佳RFID标签。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计算商品到所有RFID标签的梯度,来确定每个RFID标签的分配权重。然后,可以根据分配权重来确定商品的最佳RFID标签。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自动识别商品的重要性。
可选的,可以进一步将商品划分不同的批量,每个批量中的商品具有相似的特征,然后对每个批量计算梯度,并根据梯度的大小为每个RFID标签计算权重。最后,根据权重为每个批量中的样本重新分配RFID标签。分批量可以减少计算量,提高分配的效率。
将RFID读写器移动至RFID标签的范围内,基于训练过的多标签识别网络,批量读取RFID标签;控制RFID读写器发送读取指令并接收RFID标签返回的数据;若读取到的数据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记录;若不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标记;其中,多标签识别网络包括:
第一轮识别中,RFID读写器发出第一指令,第一指令中包括第一轮识别的第一帧长F,其中第一帧长F是第一轮识别周期中时隙的个数;
RFID标签收到所述RFID读写器发送的第一指令,在F个时隙中选取时隙向RFID读取器发送信息;
时隙分为空闲、识别成功、碰撞;
RFID读写器分别统计第一轮识别中碰撞发生的次数、空闲次数和识别成功的时隙数量,得到剩余的标签数量;
根据所述剩余标签的数量,对第一帧长F做出动态调节;
根据所述做出动态调节的第一帧长F再重新进行下一次识别;
循环下去,直至RFID标签被全部识别。
本多标签识别网络中帧的大小会动态调整以解决不同标签数量而导致的系统识别效率忽高忽低的问题,在一帧中,如果读写器没有识别到标签,则意味着标签发生了碰撞,这时候就调整时隙的数量,增加帧的大小,直到识别到标签为止。如果识别到了标签,就减小时隙的数量,减小帧的数值,使得标签的数量和时隙的数量接近相等,这时候达到多标签识别网络的最大效率。
假设在RFID系统中有n个标签,帧长为F,系统的吞吐率可表示为:
进一步,对F进行求导:
当F=n或F=1时,吞吐率S最大。
需要读写器对剩余标签的个数进行预估,动态调整帧长,进而实现系统吞吐率最大。为了更加准确地对剩余标签的个数进行预估,设读写器在一轮识别过程中发生碰撞的时隙的个数为C,先等系统吞吐率达到最大,然后计算1个碰撞时隙内标签的平均个数。然后利用统计到的碰撞的平均时隙数来预测剩余标签的数量。剩余标签的个数可表示为:
n=2.39C
估算方法比较简单,比较易实现。
进一步,多标签识别网络还包括:RFID标签设置连续未被识别上限值,RFID标签未被识别时,对RFID标签未被识别计数加1,判断RFID标签连续未被识别次数是否超过连续未被识别上限值,如超过,RFID读写器发出告警信息,提示RFID标签出现异常。避免因为个别标签问题一直进行识别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RFID读写器数据接收处理方式包括:设置接收缓存区,端口接收的数据有序缓存到所述接收缓存区中;建立数据接收数组,结合通信协议判断缓冲区内的数据,避免在中断中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数据接收数组,设置判断数据是否合法的规则,设置异常数据的筛选规则以及校验规则,最终进行解析,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抗干扰能力;当需要对标签进行写入操作时,无需中断式处理方案,减少在中断中运行的代码量,提高了任务运行的实时性。
对记录到的RFID标签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RFID标签数据传输给本地端,以完成商品信息传输。
数据处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将读取到的RFID标签数据转换成可识别的格式,比如ASCII或二进制码,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为二进制码;
验证解码过的RFID标签数据是否有效,并检查其在数据库中是否存在,如果标签数据无效或不在数据库中,则进行标识;
将验证过的RFID标签数据存储在本地端中,以便日后查询和分析;
分析存储在本地端中RFID标签数据以获取目标信息,例如物品的位置、状态和历史记录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监控和改善库存管理、物流和供应链等业务流程;
根据获取的目标信息,触发相应的操作;例如,如果一件物品被扫描到一个错误的位置,系统可以自动发送警报并指示工作人员将其移回正确的位置。
进一步,当RFID技术识别到无效的标签数据时,二次处理方法包括:
尝试重新扫描RFID标签,以确保读取正确数据;
将RFID标签放到不同的位置或方向,更换读写器,并尝试再次读取数据;
检查RFID标签是否损坏或磨损,如果RFID标签已经损坏或磨损,需要更换RFID标签;
检查RFID读写器是否正常工作,或者是否需要进行维护或更新;
考虑使用软件或算法来处理无效标签数据,例如通过校验和或数据纠错来修复错误的数据。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分配RFID标签,有效地减少标签冲突,从而提高多标签分配的准确性,采用的函数可简单快速的计算,在保证函数可微条件的同时加快分配的收敛速度,以及提高收敛精度,并有效防止分配方式的过拟合学习和梯度消失现象,与传统的损失函数相比较,此损失函数计算量小且易于编程实现;多标签识别网络,帧的大小会动态调整以解决不同标签数量而导致的系统识别效率忽高忽低的问题,并设置了识别异常的警报和接收缓存区,当需要对标签进行写入操作时,无需中断式处理方案,减少在中断中运行的代码量,提高了任务运行的实时性,整体实现对多标签的管理,实现商品批量入库,节约人力成本,和提供了商品入库的效率,实现智慧化工厂。
实施例二
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系统,包括:RFID读写器、本地端和RFID标签、数据库、管理软件和网络连接,其中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和写入RFID标签上的信息,RFID标签包含商品信息的标签,可以贴在商品上,数据库用于存储商品信息和RFID标签信息,管理软件用于管理商品信息和RFID标签信息,网络连接用于将商品信息和RFID标签信息传输至本地端。
所述RFID读写器包括:初始化模块:用于将RFID读写器与本地端连接,并初始化所述RFID读写器,设定读取参数;
RFID标签包括:预处理模块: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预处理,将待入库商品信息传输给所述RFID标签;
将预处理过的RFID标签分配给商品,包括:
将每个商品分配到一个RFID标签中,将所有RFID标签的权重初始化为1;
对于每个商品,计算其到所有标签的梯度,包括:
其中,f是损失函数,y是RFID标签,x是商品特征;此处不限定损失函数的具体内容,可选的,损失函数包括:
其中f表示损失函数,Pr表示预测商品编码为0或者为1的概率,j表示第j个商品,Y+表示商品编码中为1的点的数量,Y-表示商品编码中为0的点的数量,c0和c1表示总商品的编码中为1和0的点的总数。
利用损失函数对分配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分配的精确度和准确性,采用的函数可简单快速的计算,在保证函数可微条件的同时加快分配的收敛速度,以及提高收敛精度,并有效防止分配方式的过拟合学习和梯度消失现象,与传统的损失函数相比较,此损失函数计算量小且易于编程实现。
根据梯度的大小,为每个RFID标签计算分配权重,包括:
w=(Δy/||Δy||)
其中,||Δy||是梯度的范数,w是RFID标签的分配权重。
根据分配权重,更新每个商品的RFID标签;将商品重新分配到分配权重最大的RFID标签中;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商品都被分配。
在商品批量入库问题中,可以将商品看作是样本,标签看作是入库队列。本实施例中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标签冲突,从而提高多标签分配的准确性。它通过对商品和RFID标签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计算,来确定商品的最佳RFID标签。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计算商品到所有RFID标签的梯度,来确定每个RFID标签的权重。然后,可以根据权重来确定商品的最佳RFID标签。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自动识别商品的重要性。
可选的,可以进一步将商品划分不同的批量,每个批量中的商品具有相似的特征,然后对每个批量计算梯度,并根据梯度的大小为每个RFID标签计算权重。最后,根据权重为每个批量中的样本重新分配RFID标签。分批量可以减少计算量,提高分配的效率。
RFID读写器还包括:批量读取模块:用于将所述RFID读写器移动至RFID标签的范围内,基于训练过的多标签识别防碰撞算法,批量读取所述RFID标签;所述RFID读写器发送读取指令并接收RFID标签返回的数据;若读取到的数据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记录;若不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标记;
其中,多标签识别网络包括:
第一轮识别中,RFID读写器发出第一指令,第一指令中包括第一轮识别的第一帧长F,其中第一帧长F是第一轮识别周期中时隙的个数;
RFID标签收到所述RFID读写器发送的第一指令,在F个时隙中选取时隙向RFID读取器发送信息;
时隙分为空闲、识别成功、碰撞;
RFID读写器分别统计第一轮识别中碰撞发生的次数、空闲次数和识别成功的时隙数量,得到剩余的标签数量;
根据所述剩余标签的数量,对第一帧长F做出动态调节;
根据做出动态调节的第一帧长F再重新进行下一次识别;
循环下去,直至RFID标签被全部识别。
本多标签识别网络中帧的大小会动态调整以解决不同标签数量而导致的系统识别效率忽高忽低的问题,在一帧中,如果读写器没有识别到标签,则意味着标签发生了碰撞,这时候就调整时隙的数量,增加帧的大小,直到识别到标签为止。如果识别到了标签,就减小时隙的数量,减小帧的数值,使得标签的数量和时隙的数量接近相等,这时候达到多标签识别网络的最大效率。
假设在RFID系统中有n个标签,帧长为F,系统的吞吐率可表示为:
进一步,对F进行求导:
当F=n或F=1时,吞吐率S最大。
需要读写器对剩余标签的个数进行预估,动态调整帧长,进而实现系统吞吐率最大。为了更加准确地对剩余标签的个数进行预估,设读写器在一轮识别过程中发生碰撞的时隙的个数为C,先等系统吞吐率达到最大,然后计算1个碰撞时隙内标签的平均个数。然后利用统计到的碰撞的平均时隙数来预测剩余标签的数量。剩余标签的个数可表示为:
n=2.39C
估算方法比较简单,比较易实现。
进一步,多标签识别网络还包括:RFID标签设置连续未被识别上限值,RFID标签未被识别时,对RFID标签未被识别计数加1,判断RFID标签连续未被识别次数是否超过连续未被识别上限值,如超过,RFID读写器发出告警信息,提示RFID标签出现异常。避免因为个别标签问题一直进行识别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RFID读写器数据接收处理方式包括:设置接收缓存区,端口接收的数据有序缓存到所述接收缓存区中;建立数据接收数组,结合通信协议判断缓冲区内的数据,避免在中断中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数据接收数组,设置判断数据是否合法的规则,设置异常数据的筛选规则以及校验规则,最终进行解析,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抗干扰能力;当需要对标签进行写入操作时,无需中断式处理方案,减少在中断中运行的代码量,提高了任务运行的实时性。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记录到的RFID标签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RFID标签数据传输给本地端,以完成商品信息传输。
本实施例中设备简单,多处设置异常警报,分配RFID标签的方式,有效地减少标签冲突,从而提高多标签分配的准确性,采用的函数可简单快速的计算,在保证函数可微条件的同时加快分配的收敛速度,以及提高收敛精度,并有效防止分配方式的过拟合学习和梯度消失现象,多标签识别网络,帧的大小会动态调整以解决不同标签数量而导致的系统识别效率忽高忽低的问题,并设置了识别异常的警报和接收缓存区,减少在中断中运行的代码量,提高了任务运行的实时性,整体实现对多标签的管理,实现商品批量入库,节约人力成本,和提供了商品入库的效率。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予以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换和修改,这些替换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RFID读写器与本地端连接,并初始化所述RFID读写器,设定读取参数;
对RFID标签进行预处理,将待入库商品信息传输给所述RFID标签;
将预处理后的RFID标签分配给商品,包括:将每个商品分配到一个RFID标签中,将所有RFID标签的权重初始化;对于每个商品,计算其到所有标签的梯度;根据梯度的大小,为每个RFID标签计算分配权重;根据分配权重,更新每个商品的RFID标签;将商品重新分配到分配权重最大的RFID标签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商品都被分配;
将所述RFID读写器移动至RFID标签的范围内,基于训练过的多标签识别网络,批量读取所述RFID标签;控制所述RFID读写器发送读取指令并接收RFID标签返回的数据;若读取到的数据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记录;若不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标记;
对记录到的RFID标签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RFID标签数据传输给本地端,以完成商品信息传输;
其中,对RFID标签进行预处理包括:
建立RFID标签管理系统,包括RFID标签申请、RFID标签审核、写入待入库商品信息、RFID标签签收和发放;
校准RFID读写器和RFID标签;
给RFID标签编码,进行二进制编码,包括标识符和数据类型;
将预处理后的RFID标签分配给商品包括:
将每个商品分配到一个RFID标签中,将所有RFID标签的权重初始化为1;
对于每个商品,计算其到所有标签的梯度,包括:
其中,f是损失函数,y是RFID标签,x是商品特征;
根据梯度的大小,为每个RFID标签计算分配权重,包括:
w=(Δy/||Δy||)
其中,||Δy||是梯度的范数,w是RFID标签的分配权重;
根据分配权重,更新每个商品的RFID标签;将商品重新分配到分配权重最大的RFID标签中;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商品都被分配;
所述损失函数包括:
其中f表示损失函数,Pr表示预测商品编码为0或者为1的概率,j表示第j个商品,Y+表示商品编码中为1的点的数量,Y-表示商品编码中为0的点的数量,c0和c1表示总商品的编码中为1和0的点的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参数包括标识符和数据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标签识别网络包括:
第一轮识别中,RFID读写器发出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中包括第一轮识别的第一帧长F,其中第一帧长F是第一轮识别周期中时隙的个数;
RFID标签收到所述RFID读写器发送的第一指令,在F个时隙中选取时隙向RFID读取器发送信息;
时隙分为空闲、识别成功和碰撞;
RFID读写器分别统计第一轮识别中碰撞发生的次数、空闲次数和识别成功的时隙数量,得到剩余的标签数量;
根据所述剩余标签的数量,对第一帧长F做出动态调节;
根据所述做出动态调节的第一帧长F再重新进行下一轮识别;
循环下去,直至RFID标签被全部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标签识别网络还包括:RFID标签设置连续未被识别上限值,RFID标签未被识别时,对所述RFID标签未被识别计数加1,判断所述RFID标签连续未被识别次数是否超过所述连续未被识别上限值,如超过,所述RFID读写器发出告警信息,提示所述RFID标签出现异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RFID读写器数据接收处理方式包括:设置接收缓存区,端口接收的数据有序缓存到所述接收缓存区中;建立数据接收数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记录到的RFID标签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将读取到的RFID标签数据转换成可识别的格式;
验证解码过的RFID标签数据是否有效,并检查其在数据库中是否存在,如果标签数据无效或不在数据库中,则进行标识;
将验证过的RFID标签数据存储在本地端中;
分析存储在本地端中RFID标签数据以获取目标信息;
触发操作:根据获取的目标信息,触发相应的操作。
7.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FID读写器、本地端和RFID标签;
所述RFID读写器包括:初始化模块:用于将RFID读写器与本地端连接,并初始化所述RFID读写器,设定读取参数;
RFID标签包括:预处理模块: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预处理,将待入库商品信息传输给所述RFID标签;
将预处理后的RFID标签分配给商品,包括:将每个商品分配到一个RFID标签中,将所有RFID标签的权重初始化;对于每个商品,计算其到所有标签的梯度;根据梯度的大小,为每个RFID标签计算分配权重;根据分配权重,更新每个商品的RFID标签;将商品重新分配到分配权重最大的RFID标签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商品都被分配;
所述RFID读写器还包括:批量读取模块:用于将所述RFID读写器移动至RFID标签的范围内,基于训练过的多标签识别网络,批量读取所述RFID标签;控制所述RFID读写器发送读取指令并接收RFID标签返回的数据;若读取到的数据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记录;若不满足所述读取参数,进行标记;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记录到的RFID标签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RFID标签数据传输给本地端,以完成商品信息传输;
其中,对RFID标签进行预处理包括:
建立RFID标签管理系统,包括RFID标签申请、RFID标签审核、写入待入库商品信息、RFID标签签收和发放;
校准RFID读写器和RFID标签;
给RFID标签编码,进行二进制编码,包括标识符和数据类型;
将预处理后的RFID标签分配给商品包括:
将每个商品分配到一个RFID标签中,将所有RFID标签的权重初始化为1;
对于每个商品,计算其到所有标签的梯度,包括:
其中,f是损失函数,y是RFID标签,x是商品特征;
根据梯度的大小,为每个RFID标签计算分配权重,包括:
w=(Δy/||Δy||)
其中,||Δy||是梯度的范数,w是RFID标签的分配权重;
根据分配权重,更新每个商品的RFID标签;将商品重新分配到分配权重最大的RFID标签中;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商品都被分配;
所述损失函数包括:
其中f表示损失函数,Pr表示预测商品编码为0或者为1的概率,j表示第j个商品,Y+表示商品编码中为1的点的数量,Y-表示商品编码中为0的点的数量,c0和c1表示总商品的编码中为1和0的点的总数。
CN202310514928.0A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596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4928.0A CN116596012B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4928.0A CN116596012B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6012A CN116596012A (zh) 2023-08-15
CN116596012B true CN116596012B (zh) 2024-05-07

Family

ID=87607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14928.0A Active CN116596012B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6012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2925B1 (ko) * 2006-03-07 2007-03-12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중 rfid 태그의 인식속도 증대를 위한 충돌 방지방법
CN202404651U (zh) * 2011-12-19 2012-08-29 北京时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购物结算系统
CN102999739A (zh) * 2011-09-16 2013-03-27 北京邮电大学 Rfid标签及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5320778A (zh) * 2015-11-25 2016-02-10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子商务中文网站商品标签化的方法
CN108446577A (zh) * 2018-02-28 2018-08-24 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高频/超高频rfid识别系统中的多标签防碰撞方法
CN108491908A (zh) * 2018-04-08 2018-09-04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可视化智能仓储系统及方法
CN109146040A (zh) * 2018-10-25 2019-01-04 浙江行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商品rfid标签批量读取方法与装置
CN110688482A (zh) * 2019-09-12 2020-01-14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多标签识别方法、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11126990A (zh) * 2018-11-01 2020-05-08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自动识别方法、结算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528690A (zh) * 2020-11-19 2021-03-19 西安交通大学 非接触式物品材质和形状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KR102290397B1 (ko) * 2020-10-13 2021-08-18 (주)한국아이지에이 Rfid를 이용한 소매점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536829A (zh) * 2020-04-13 2021-10-2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无人零售货柜的货品静态识别方法
CN113902074A (zh) * 2021-09-30 2022-01-0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档案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372848A (zh) * 2021-12-30 2022-04-19 辽宁省烟草公司鞍山市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烟草行业智能营销系统
CN116049467A (zh) * 2023-01-17 2023-05-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标签视觉联合感知的无监督图像检索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8354B1 (ko) * 2006-12-21 2008-07-25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태그의 수 추정 및 충돌 방지 시스템과 그 추정 및 충돌방지 방법
US20220028180A1 (en) * 2020-07-27 2022-01-27 Raytheon Company Shape-based vehicle classification using laser scan and neural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2925B1 (ko) * 2006-03-07 2007-03-12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중 rfid 태그의 인식속도 증대를 위한 충돌 방지방법
CN102999739A (zh) * 2011-09-16 2013-03-27 北京邮电大学 Rfid标签及识别方法和装置
CN202404651U (zh) * 2011-12-19 2012-08-29 北京时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购物结算系统
CN105320778A (zh) * 2015-11-25 2016-02-10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子商务中文网站商品标签化的方法
CN108446577A (zh) * 2018-02-28 2018-08-24 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高频/超高频rfid识别系统中的多标签防碰撞方法
CN108491908A (zh) * 2018-04-08 2018-09-04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可视化智能仓储系统及方法
CN109146040A (zh) * 2018-10-25 2019-01-04 浙江行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商品rfid标签批量读取方法与装置
CN111126990A (zh) * 2018-11-01 2020-05-08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自动识别方法、结算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688482A (zh) * 2019-09-12 2020-01-14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多标签识别方法、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13536829A (zh) * 2020-04-13 2021-10-2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无人零售货柜的货品静态识别方法
KR102290397B1 (ko) * 2020-10-13 2021-08-18 (주)한국아이지에이 Rfid를 이용한 소매점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2528690A (zh) * 2020-11-19 2021-03-19 西安交通大学 非接触式物品材质和形状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13902074A (zh) * 2021-09-30 2022-01-0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档案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372848A (zh) * 2021-12-30 2022-04-19 辽宁省烟草公司鞍山市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烟草行业智能营销系统
CN116049467A (zh) * 2023-01-17 2023-05-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标签视觉联合感知的无监督图像检索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非接触式的牛只身份识别研究进展与展望;许贝贝;王文生;郭雷风;陈桂鹏;;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00715(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6012A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4638B (zh) 一种基于rfid的立体仓储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Sarma Integrating RFID: Data management and inventory control are about to get a whole lot more interesting.
US6550674B1 (en) System for cataloging an inventory and method of use
CN101359357B (zh) 标签识别系统、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顺序确定方法
CN101359358B (zh) 标签识别系统、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位置确定方法
WO2005006244A1 (en) Object matching via rfid
CN111753937B (zh) 基于多标签标记的rfid射频识别标签快速检测方法及系统
Madleňák et al. System of management and traceability of logistic items through new technologies
US200501280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lving RFID-based object traffic transactions to a single container in the presence of a plurality of containers
CN116645035B (zh) 基于rfid的自动化出入库信息安全智能评估系统
KR100842959B1 (ko) Rfid 시스템의 스캐닝 기반 태그 인식 방법
CN112581046A (zh) 一种仓储物流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8647756B (zh) 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资产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472177B (zh) 一种可以读取电子标签tid号的盘存方法
CN116596012B (zh) 一种基于rfid的商品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Liu Autom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ion based on RFID positioning technology
CN108460302A (zh) 一种rfid标签响应识别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16664053A (zh) 一种商品库存管理方法
CN109325558B (zh) 调配金属建材模板出入库的方法和系统
Kärkkäinen et al.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ies
Piramuthu Adaptive framework for collisions in RFID tag identification
Qua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ag anti-collision algorithms for RFID systems
CN116894451A (zh) 一种rfid智能物联仓库盘点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808024B (zh) 基于自适应调控的读写器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1308539B (zh) 识别射频信号的方法和系统、接收射频信号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