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2690A - 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2690A
CN116592690A CN202310777779.7A CN202310777779A CN116592690A CN 116592690 A CN116592690 A CN 116592690A CN 202310777779 A CN202310777779 A CN 202310777779A CN 116592690 A CN116592690 A CN 116592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speed
dry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777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斌
刘翔
陈云伟
吴刚
吴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777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26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2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2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其中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如果是,则控制换热器的喷淋泵关闭,且控制换热器风机按第一对应关系在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风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为第二预设值时,如果是,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控制所述风机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能够有效的解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还涉及一种干湿换热器、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环境内温度的波动,会带来运算速度的减慢,同时有可能带来计算数据丢失等问题;而现有的冷却塔系统,通常只有干态区或湿态区,非独立空间同时存在,即湿态区通常为原有的干态区增加外部水冷却循环而变为湿态区,停止供水,变回干态区状态;结构比较简单,控制需要考虑因素较少,通常不考虑装置切换带来的短时间温度波动。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二、三、四个目的是提供能够分别应用上述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一种干湿换热器、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
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如果是,则控制换热器的喷淋泵关闭,且控制换热器风机按第一对应关系在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风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
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为第二预设值时,如果是,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控制所述风机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
在换热器应用上述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时,当换热器换热需求上升为第二预设值时,不再是单一的开启喷淋泵,同时需要控制风机的转速下降至第三转速,以弥补喷淋泵开启所带来的换热效率激增。进而很好的实现从干态到湿态过渡时,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稳步提升,以大大的降低温度波动,提高换热质量。综上所述,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转速为风机的最高转速。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泵速为所述喷淋泵的最低泵送速度。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二转速且所述喷淋泵停机时形成的换热量,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三转速且所述喷淋泵按第一泵速运行时的换热量相等。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二转速且所述喷淋泵停机时形成的换热量,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三转速且所述喷淋泵按第一泵速运行时的换热量差值不大于5%。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与所述第二预设值相等。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获取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之后,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按第二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泵速与第二泵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喷淋泵的泵速增大,所述第二泵速大于所述第一泵速;且控制所述风机按第三对应关系在第三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风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三转速。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为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控制所述风机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包括:
所述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增加为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换热量变化率提高转速至第一泵速,同步控制所述风机按第二换热量变化率降速至第三转速运行,且所述第一换热量变化率与所述第二换热量变化率相等或差值大于0且不大于5%。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当监测到换热需求增加且当前低级换热装置按最高换热效率运行,则控制高级换热装置启动运行,并控制低级换热装置降低换热效率运行;其中所述高级换热装置的换热能力强于所述低级换热装置。其中一组高级换热装置和低级换热装置分别如上述喷淋泵和上述风机。其中另一组高级换热装置和低级换热装置分别如机械制冷装置和水冷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干湿换热器,该干湿换热器包括风机、喷淋泵、换热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风机用于加速所述换热模块处风体流动,所述喷淋泵用于向所述换热模块的全部或局部喷淋可蒸发液体;所述控制模块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执行控制步骤。由于上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使用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干湿换热器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介质被配置为能够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步骤。由于上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使用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第四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由于上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使用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湿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换热器1、储液器2、驱动泵3、止回阀4、蒸发器5、并联通道6、压缩机7;
喷淋泵11、风机12、湿态换热器13、干态换热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湿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主要涉及干态与湿态切换时的控制,其中干湿换热器内部具有湿态换热器13和干态换热器14,其中湿态换热器13和干态换热器14串联在冷媒循环通道上,可以是串联在水冷循环系统上,也可以是串联上机械制冷循环通道上。其中湿态换热器13处设置有喷淋泵,以通过喷淋泵对湿态换热器13的表面喷淋,液体蒸发,吸收大量热量后排出,进而起到散热效果,蒸发气排出,一般是通过如风机等导风装置等实现。其中干态换热器14处主要是利用风体加速流动,进入到干态换热器14处的冷风,从干态换热器14吸热,然后排出,一般是通过风机加速风道风体流动。其中湿态换热器13所在的风道和干态换热器14所在的风道可以并联,也可以是串联;当串联时,需要综合考虑湿态换热器13的风体与干态换热器14风体之间的影响,形成的不一样的换热效率,但是湿态换热器13与干态换热器14各自开启,以开启功率大小变幻,所形成的的换热效率变化依然是稳定的。
具体的,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获取当前换热器1换热需求。
其中对于换热器1换热需求的获取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对应方法。一种是通过热源的热量对比来获取;一种是,将换热器1的进出口流体温度变化,以及当前换热器1的换热能力大小进行综合考虑,以获取。一般来说换热器1的换热需求越大,则需要对应的提高换热器1当前的换热能力,提高换热能力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冷却的风机12提速,用于用于进行喷淋的喷淋泵11开启,以及提速等。其中获取的方式,可以是实时获取,也可以是定期获取,还可以是等待外部响应。
步骤200: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1换热需求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如果是,则控制换热器1的喷淋泵11关闭,且控制换热器1的风机12按第一对应关系在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1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风机12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
即在换热器1换热需求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则进行干冷,只是喷淋泵11处于关闭状态。干冷的方式下,主要通过风冷,进行冷却,而风冷是通过风机12加速风体实现的,风机12的转速越大,则风体流速越快,则冷却能力越强,即该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越高。
第一预设值具体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主要是考虑风机12的最大转速,进而考虑风冷能够带来的最大换热效率。即在换热器1换热需求小于第一预设值时,风冷可以满足冷却需要。
且在当前换热器1换热需求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换热器1的风机12按第一对应关系在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在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1换热量要求增大,风机12的转速增大,上述第二转速大于第一转速。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1换热量要求与风机12的转速可以是成比例关系,也可以是成其他函数关系,主要是对应的风机12转速所形成的换热能力,可以满足对应的换热量要求。其中第一转速可以是风机12的最低转速,其中第二转速可以是风机12的最高转速,第二转速也可以是为风机12最高转速的95%左右。
步骤300: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1换热需求是否为第二预设值时,如果是,控制所述喷淋泵11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控制所述风机12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
上述步骤200和步骤300的顺序不进行限定,可以先执行,步骤200,后执步骤300,也可以是先执行步骤300再执行步骤200。
其中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可以是第二预设值等于第一预设值,或者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当前换热器1换热需求为第二预设值时,换热器1为刚进入至湿冷状态,一般是在风机12无法满足换热需求状态下,此时换热器1换热需求处于第二预设值,那么就需要对应的开启喷淋泵11以进入湿冷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在换热需求处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时,此时风机12可以保持在第二转速下稳定运行。
其中第二预设值可以是一确定值,但是考虑到,换热需求存在允许的微小波动,所以第二预设是也可以是一个范围,具体的可以是一个较小的范围。当第二预设值为一个预设范围时,与其他的数值进行比较时,应当是整体比较,如整体小于或整体大于相比较的数值。
控制喷淋泵11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以使得进行湿冷,其中第一泵速一般是最低泵速,同时对应的控制风机12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以通过风机12降速,来弥补因喷淋泵11开启所带来的换热效率激增,以使得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稳步提升。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换热器1应用上述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时,当换热器1换热需求上升为第二预设值时,不再是单一的开启喷淋泵11,同时需要控制风机12的转速下降至第三转速,以弥补喷淋泵11开启所带来的换热效率激增。进而很好的实现从干态到湿态过渡时,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稳步提升,以大大的降低温度波动,提高换热质量。综上所述,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换热器1在风机12运行于第二转速且喷淋泵11停机时形成的换热量,与换热器1在风机12运行于第三转速且喷淋泵11按第一泵速运行时的换热量相等。
以使得,风机12运行在第二转速且换热器1的换热需求出现增加,以使得需要开启湿态时,此时换热器1的换热需求处于第二预设值,那么对应的将喷淋泵11以第一泵速运行,风机12以第三转速运行,此时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不会发生变化,以使得从干态到湿态出现比较稳定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换热量的计算与获取,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那么可以使换热器1在所述风机12运行于第二转速且所述喷淋泵11停机时形成的换热量,与换热器1在所述风机12运行于第三转速且喷淋泵11按第一泵速运行时的换热量差值不大于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00:获取当前换热器1换热需求之后,可以包括步骤400:
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1换热需求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喷淋泵11按第二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泵速与第二泵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1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喷淋泵11的泵速增大,所述第二泵速大于所述第一泵速;且控制风机12按第三对应关系在第三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中换热器1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风机12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三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当换热器1换热需求高于第二预设值时,此时则需要换热器1进一步的增大换热需求,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和第三对应关系中:可以是风机12和喷淋泵11同时进行增速;也可以是喷淋泵11先进行增速,风机12后进行增速;还可以是风机12先进行增速,喷淋泵11后进行增速。一般来说,在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时候,风机12先进行增速,而在环境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喷淋泵11先进行增速。具体的控制关系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00中,在判断当前换热器1换热需求为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11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控制所述风机12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可以具体包括:
所述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1换热需求增加为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11开启并按第一换热量变化率提高转速至第一泵速,同步控制所述风机12按第二换热量变化率降速至第三转速运行,且所述第一换热量变化率与所述第二换热量变化率相等或差值大于0且不大于5%。
其中增加为第二预设值,即不仅要判断换热器1的换热需求是否为第二预设值,同时还需要判断是否是由低于第二预设值的数值增加到第二预设值,在增加为第二预设值之前,风机12的转速是在第二转速。那么此时喷淋泵11需要从零调整到第一泵速,而风机12需要从第二转速调整到第三转速,这个调整的过程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避免调整的时间段中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出现较大的波动,此时喷淋泵11稳定的提速过程中,风机12需要对应的逐渐降低转速,以使得换热器1整体的换热效率呈现比较平稳的状态。上述中第一换热量变化率与所述第二换热量变化率相等或差值大于0且不大于5%,这是使风机12以及喷淋泵11在调速的过程中,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以呈现更为平稳的过渡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换热器1的换热需求,从第二预设值降低,为第一预设值或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此时喷淋泵11需要关机,而风机12需要提速,那么风机12的提速过程所带来的换热效率变化,与喷淋泵11从第一泵速降低至为零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换热效率变化需要相对应设置。以使得从湿态到干态的切换过程中,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稳定,可以避免出现较大的波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预设值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换热器1换热需求即将靠近第二预设值,风机12的转速即将靠近第二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包括:当监测到换热需求增加且当前换热器1的风机12按最高转速运行,则控制所述换热器1的喷淋泵11以第一泵速启动运行,并调小风机12的当前转速,如至上述第三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一些干湿换热器来说,干态下,假设风机12额定转速3000rpm(转)对于换热量在6000J/kg℃(焦耳每公斤摄氏度);风机12转速1000rpm,对应换热量2000J/kg℃;当发现换热量不足时,此时会开启湿态,即打开喷淋泵11实现喷淋,假设喷淋泵11最小运行转速为1000rpm,当开启至1000rpm时,其对应换热量为4000J/kg℃,那么,再加上风机12转速1000rpm所形成的换热量的2000J/kg℃,即可满足总换热量6000J/kg℃不变,也即风机12需要降低到1000rpm。此时,假设喷淋泵11从启动到最小运作转速1000rpm需要5s(秒),那么风机12从额定3000rpm转速下降到1000rpm,也就需要为5s,即变化速率要达到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假设风量Q与转速n的正比例系数为k1;那么风量Q=k1*n;换热量H与风量Q的正比例系数为k2;H=k2*Q;所以,换热量H与转速n的关系为H=k1*k2*n。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干湿换热器,可以为单冷量驱动模块或者多冷量驱动模块的系统,可以包含仅有压缩机的系统,也可以是压缩机与氟泵混合的系统,还可以是压缩机与氟泵及气泵三者混合的系统。
同理,当系统回路既有水循环回路又有冷媒循环回路时,当水循环回路的换热量无法满足条件时,此时需要开启冷媒回路进行换热量补充;当仅有压缩机的冷媒回路系统时,为了维持总的换热量在切换时保持不变;那么压缩机启动到最低转速时的换热量与水泵转速降低的换热量之和,与切换前后的总换热量保持不变;同时切换过程的速率保持不变;
当冷媒系统回路中还有氟泵或气泵时,其切换规律等同;通常随环境温度的提高,从氟泵切换为气泵再切换为压缩机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监测到换热需求增加且当前低级换热装置按最高换热效率运行,则控制高级换热装置启动运行,并控制低级换热装置降低换热效率运行。低级换热装置的最高换热能力要低于高级换热装置的换热能力。如风机12和喷淋泵11中,前者换热能力低于后者换热能力,风机12为低级换热装置,而喷淋泵11为高级换热装置。如换热器1同时具有水循环回路以及冷媒循环回路,其中冷媒循环回路为高级换热装置,而其中的水循环回路为低级换热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换热系统,不仅包括上述换热器1,同时还包括储液器2、驱动泵3、止回阀4、蒸发器5、并联通道6、压缩机7,其中换热器1、储液器2、驱动泵3、蒸发器5、压缩机7并联设置,其中止回阀与驱动泵3并联在蒸发器5和储液器2之间,而其中的并联通道6和压缩机7并联在蒸发器5和换热器1之间。上述系统可以通过驱动泵3开启,压缩机7关闭实现液冷也可以是通过驱动泵3关闭,压缩机7启动,实现机械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换热系统,可以仅包括依次连通的换热器1节流元件、蒸发器5和压缩机7,以为单一的空调制冷系统。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干湿换热器,包括风机、喷淋泵、换热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风机用于加速所述换热模块处风体流动,所述喷淋泵用于向所述换热模块的全部或局部喷淋可蒸发液体;所述控制模块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执行控制步骤。由于干湿换热器采用了上述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所以该干湿换热器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介质被配置为能够存储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步骤。由于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采用了上述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所以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由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了上述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所以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处理器(或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电子设备的计算核心以及控制核心,其适于实现一条或多条指令,具体适于加载并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从而实现相应方法流程或相应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处理器可以用于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包括如图1、2所示的方法所涉及的各个步骤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Memory),上述计算机存储介质是电子设备中的记忆设备,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存储介质既可以包括电子设备中的内置存储介质,当然也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所支持的扩展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提供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存储了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并且,在该存储空间中还存放了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一条或多条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计算机存储介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放的一条或多条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具体实现中,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一条或多条指令可以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图1所示的方法所涉及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
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如果是,则控制换热器的喷淋泵关闭,且控制换热器风机按第一对应关系在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风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
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为第二预设值时,如果是,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控制所述风机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速为风机的最高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速为所述喷淋泵的最低泵送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二转速且所述喷淋泵停机时形成的换热量,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三转速且所述喷淋泵按第一泵速运行时的换热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二转速且所述喷淋泵停机时形成的换热量,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三转速且所述喷淋泵按第一泵速运行时的换热量差值不大于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与所述第二预设值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之后,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按第二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泵速与第二泵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喷淋泵的泵速增大,所述第二泵速大于所述第一泵速;且控制所述风机按第三对应关系在第三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风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三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为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控制所述风机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包括:
所述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增加为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换热量变化率提高转速至第一泵速,同步控制所述风机按第二换热量变化率降速至第三转速运行,且所述第一换热量变化率与所述第二换热量变化率相等或差值大于0且不大于5%。
9.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当监测到换热需求增加且当前低级换热装置按最高换热效率运行,则控制高级换热装置启动运行,并控制低级换热装置降低换热效率运行;其中所述高级换热装置的换热能力强于所述低级换热装置。
10.一种干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喷淋泵、换热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风机用于加速所述换热模块处风体流动,所述喷淋泵用于向所述换热模块的全部或局部喷淋可蒸发液体;所述控制模块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执行控制步骤。
11.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介质被配置为能够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
CN202310777779.7A 2023-06-28 2023-06-28 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5926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7779.7A CN116592690A (zh) 2023-06-28 2023-06-28 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7779.7A CN116592690A (zh) 2023-06-28 2023-06-28 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2690A true CN116592690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01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77779.7A Pending CN116592690A (zh) 2023-06-28 2023-06-28 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26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5170B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JP3948919B2 (ja) 可変速駆動装置を備えた冷却システムの少なくとも1つの圧縮機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50354849A1 (en) Heat source system,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oling water supply device
US2015029251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oling towers, and heat source system
JP5264365B2 (ja) 冷却塔及び熱源機システム
US10634405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 chiller system having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with a variable speed drive
CN105042763B (zh) 变频磁悬浮离心式中央空调机组正常运行的控制方法
CN113531862B (zh) 变频氟泵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WO2021063088A1 (zh) 变频器的冷却系统、方法及空调设备
CN111578467A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CN113790542B (zh) 多模块冷水机组及其调度控制方法
CN114576806A (zh) 一种基于变频控制的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节能优化方法
CN114459133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方法及节能控制系统
CN116592690A (zh) 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
WO2024001534A1 (zh) 空调系统的室外机控制方法、装置、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112710065B (zh) 一拖多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拖多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524786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4857687B (zh) 水冷式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230867B (zh) 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与装置
JP4321318B2 (ja) 三重効用吸収式冷凍機
WO2022222462A1 (zh) 一种扇叶结构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16205A (zh) 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CN110701839B (zh) 冷机站管理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以及冷机站
CN117367026B (zh)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0048448A (ja) 冷却塔及び熱源機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