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82885A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82885A
CN116582885A CN202210114486.6A CN202210114486A CN116582885A CN 116582885 A CN116582885 A CN 116582885A CN 202210114486 A CN202210114486 A CN 202210114486A CN 116582885 A CN116582885 A CN 116582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terminal device
frequency domain
bwp
maxim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44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海龙
金哲
孙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44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828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1343 priority patent/WO202314301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582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828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H04W28/0983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for optimizing bandwidth or through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BWP的配置信息,该BWP可以至少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其中,该第一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该第二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BWP的配置信息;终端设备通过BWP与网络设备通信。通过该申请,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BWP可以同时兼顾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使得该BWP不仅可以适用于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相同的终端设备,也可以适用于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不相同的终端设备。因此,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将多种带宽能力的终端设备接入到网络设备中,进而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新无线(new radio,NR),是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全新空口设计的全球性5G标准,也是下一代非常重要的蜂窝移动技术基础。目前NR中引入了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的概念。根据NR协议,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BWP。当BWP的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带宽时,终端设备可以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终端设备的带宽包括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对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相同的场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BWP的带宽时,可以参考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中的其中之一,例如,BWP的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时,也不会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然而,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不同的场景,此时关于BWP的带宽配置是参考射频带宽还是参考基带带宽是不明确的。因此,如何配置BWP的带宽使得其能够适用于不同带宽能力的终端设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从而网络设备可以为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不相同的终端设备配置BWP。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是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该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BWP的配置信息,该BWP至少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该第一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该第二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该终端设备通过该BWP与该网络设备通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BWP的带宽可以包括两部分,如分别记为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并且第一带宽根据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第二带宽根据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即第一带宽可以基于射频带宽配置,第二带宽可以基于基带带宽配置。通过该方式,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BWP可以同时兼顾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使得该BWP不仅可以适用于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相同的终端设备,也可以适用于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不相同的终端设备。因此,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将多种带宽能力的终端设备接入到网络设备中,进而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带宽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范围;该第二带宽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传输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带宽与第二带宽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与最大基带带宽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此时终端设备的基带不需要处理超过其带宽能力的数据块,因而不会增加处理时延,也有利于降低信号的整体传输时延。
第二种情况,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的射频可以接收全部信号,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第三种情况,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复用现有的BWP机制,对NR协议改动也较小,性能损失也会降低。
第四种情况,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带宽的大小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也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复用现有的信号与网络设备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复用现有的同步广播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与网络设备通信,从而可以降低资源的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BWP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可以根据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带宽的频域资源上动态发送或者接收信号。考虑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是可以根据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的,并且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时,终端设备在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上进行切换可以不重新调整射频,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切换时延,同时终端设备也能够获得更大的频率分集增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可以根据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包括: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可以根据偏移量与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示例性的,该偏移量可以为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的N个频域位置确定的M个频域资源为该BWP中的M个子BWP,其中,N、M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频域资源分配。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频域资源分配可以同时根据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确定,从而能够在保证频率分集增益或者频率选择性调度增益的同时,降低资源块组粒度,提高频域资源利用率,并改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频域资源的检测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于类型为type 0的频域资源分配,可以根据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确定该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组的个数,其中,该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的个数根据该第一带宽确定,该资源块组的大小根据该第二带宽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其中,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其中“/”代表“或”。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时,该终端设备的基带可以通过增加处理时延完成对大数据块的处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是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该方法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BWP的配置信息,该BWP至少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该第一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该第二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该网络设备根据该BWP与该终端设备通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BWP的带宽包括两部分,如分别记为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并且第一带宽根据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第二带宽根据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即第一带宽可以基于射频带宽配置,第二带宽可以基于基带带宽配置。通过该方式,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BWP可以同时兼顾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使得该BWP不仅可以适用于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相同的终端设备,也可以适用于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不相同的终端设备。因此,通过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网络设备与不同带宽能力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带宽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范围;该第二带宽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传输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BWP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其中,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包括: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偏移量与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其中,该偏移量可以为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的N个频域位置确定的M个频域资源为该BWP中的M个子BWP,其中,N、M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频域资源分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于类型为type 0的频域资源分配,根据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确定该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组的个数,其中,该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的个数根据该第一带宽确定,该资源块组的大小根据该第二带宽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其中,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该BWP至少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该第一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该第二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处理模块,用于通过该BWP与该网络设备通信。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二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该BWP至少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该第一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该第二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处理模块,用于通过该BWP与该终端设备通信。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并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200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域位置300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频域位置400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频域位置500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5thgeneration,5G)或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TDD)系统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车到万物(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以及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通信系统或者其他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是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或芯片,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场景的示意图。图1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0、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30、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150和终端设备160)和网络设备170。网络设备170用于为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并接入核心网,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搜索网络设备170发送的同步信号、广播信号等接入网络,从而建立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图1中的终端设备110、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30、终端设备140和终端设备160可以与网络设备170进行上下行传输。例如,网络设备170可以向终端设备110、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30、终端设备140和终端设备160发送下行信号,也可以接收终端设备110、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30、终端设备140和终端设备160发送的上行信号。
此外,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150和终端设备160也可以看作一个通信系统,终端设备160可以向终端设备140和终端设备150发送下行信号,也可以接收终端设备140和终端设备150发送的上行信号。
应理解,该通信系统中包括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一个网络设备可以向一个或多个终端发送信号。多个网络设备也可以同时向一个或多个终端发送信号。
目前NR中引入了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的概念。BWP是一个载波上的一部分连续的频域资源,通常以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作为最小频域单元,并且一个RB可以包括多个子载波(subcarrier),一个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块组成。NR中通过高层参数配置RBG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RBG的大小,理解为RBG包括的资源块的数量。根据数据的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BWP可以分为上行BWP和下行BWP,其中,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BWP称为上行BWP,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BWP称为下行BWP。
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BWP的配置信息,从而为终端设备配置多个BWP。通常情况下基于复杂度的考虑,网络设备能够为终端设备配置的BWP的数量是有限的,例如,对于一个终端设备来说,网络设备最大可以配置4个BWP,并且不同BWP的频域资源可以有重叠,也可以没有重叠。当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BWP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只有一个BWP是被激活的,当被激活的BWP的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带宽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激活的BWP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终端设备的带宽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带宽和基带(baseband,BB)带宽。射频带宽可以是射频处理部分的带宽,其中,射频处理部分可以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天线阵列、功放、滤波器、RF收发器、双工器或转换器等功能块。射频带宽还可以是射频链路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块的带宽。基带带宽可以为基带处理部分的带宽,其中,基带处理部分可以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信道编码/译码、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 transform,FFT)/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IFFF、Post-FFT数据缓存、接收处理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 retransmissionrequest,HARQ)缓存、下行控制处理以及编码/译码、同步/小区搜索块、上行处理块或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专属处理块等功能块。基带带宽还可以是基带处理部分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块的带宽。
对于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相同的终端设备,BWP的带宽配置可以参考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中的其中之一,例如,BWP的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时,也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然而,对于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不相同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BWP的带宽时,参考射频带宽还是参考基带带宽是不明确的。以参考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配置BWP的带宽为例,当BWP的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时,此时BWP的带宽有可能大于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也有可能小于BWP的基带带宽。当BWP的带宽大于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时,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带宽超过终端设备的基带处理能力,导致出现传输错误,因而终端设备无法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通过该方法,本申请能够在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BWP的带宽时,同时兼顾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进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信号的传输。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2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方法2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1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BWP的配置信息。
示例性的,该BWP可以至少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其中,该第一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该第二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BWP的带宽可以分为两个,如分别记为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第一带宽可以基于射频带宽配置,第二带宽可以基于基带带宽配置。在该情况下,BWP的带宽配置可以兼顾多种带宽能力的终端设备,例如,该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可以与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相同,又如,该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可以与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不相同。
一种可能的方式,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与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相同。在该方式下,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时,也会小于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时,也会小于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与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不相同。在该方式下,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时,有可能会大于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时,也有可能大于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
220,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BWP的配置信息。
230,终端设备通过BWP与网络设备通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BWP可以同时兼顾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使得该BWP不仅可以适用于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相同的终端设备,也可以适用于射频带宽和基带带宽不相同的终端设备。因此,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将不同带宽能力的终端设备接入到网络设备中,进而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示例性地,第一带宽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范围;第二带宽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传输带宽。
其中,最大范围限定了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范围;最大传输带宽限定了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的信号的带宽的最大值。例如,假设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传输带宽为5MHz,则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的带宽应该小于或等于5MHz;再例如,假设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传输带宽为10MHz,则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的带宽应该小于或等于10MHz。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配置;或者,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配置。
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配置。此时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的信号的带宽都是根据该第二带宽确定的,并且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的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带宽。例如,当第二带宽的大小大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时,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的信号的带宽也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配置。由于不同的信号可以对应不同的带宽,因此第二带宽的配置也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的信号,如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channel,PDSCH)上传输的信号,又如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channel,PUSCH)上传输的信号,此时第二带宽的大小也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再例如,对于带宽大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的信号,如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channel,PBCH)上传输的信号,此时第二带宽也大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应理解,无论该信号的带宽是否大于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该信号的带宽始终不会大于该第二带宽。
示例性地,BWP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其中,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
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偏移量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其中,该偏移量为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应理解,该BWP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也可以不包括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当BWP的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时,该偏移量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的,例如,该偏移量可以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指示的,也可以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指示的。该偏移量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能力值,也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位于第一带宽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的频域资源范围内。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包括一个或多个频域位置。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N个频域位置确定的M个频域资源为BWP中的M个子BWP,其中,N、M为正整数。
应理解,N可以大于M,也可以等于M,也可以小于M,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N和M的大小。当N等于M时,根据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N个频域位置确定N个频域资源为一种优选方式。
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带宽存在一个频域位置,可以基于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一个频域资源,并且该频域资源可以是BWP中的一个子BWP。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带宽存在多个频域位置,可以基于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多个频域资源。该多个频域资源可以定义为BWP中的多个子BWP。例如,第二带宽存在五个频域位置,此时可以基于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五个频域资源,并且每个频域资源可以是BWP中的一个子BWP;再例如,第二带宽存在五个频域位置,此时可以基于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大于或者小于五个频域资源,并且每个频域资源可以是BWP中的一个子BWP。
根据步骤210,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和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方式#1: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
也就是说,此时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例如,假设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为20MHz,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为5MHz,此时第一带宽的大小应该小于或等于20MHz,第二带宽的大小应该小于或等于5MHz,并且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5MHz。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配置;或者,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配置。关于第二带宽的两种配置方式的示例性说明可参考步骤230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此时终端设备的基带不需要处理超过其带宽能力的数据块,因而不会增加处理时延,也有利于降低信号的整体传输时延。
方式#2: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
也就是说,此时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并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例如,假设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为20MHz,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为5MHz,此时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应该小于或等于20MHz,且均可以大于5MHz,此时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带宽可以大于5MHz,并小于或等于20MHz。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其中,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
其中,第一信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所有信道中的其中之一。第一信号可以为参考信号。例如,该第一信号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所有参考信号中的其中之一。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信道可以是PDSCH,第一信道还可以是PUSCH;再例如,第一信号可以是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第一信号还可以是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其中,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可以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的处理能力相当;或者,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也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
应理解,对于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最大基带带宽、且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最大射频带宽的终端设备,由于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最大射频带宽,因此该终端设备可以将在第一信道/第一信号上传输的信号在同一时刻完全接收;由于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最大基带带宽,因此该终端设备的基带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便会增加。
例如,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为20MHz,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为5MHz,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为20MHz,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为20MHz。
以第一信道是PDSCH为例,假设PDSCH带宽为10MHz。对于第二终端设备来说,PDSCH的带宽(10MHz)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20MHz),此时第二终端设备的射频部分可以将在PDSCH上传输的信号完全接收。PDSCH的带宽(10MHz)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20MHz),此时第二终端设备的基带部分可以完成对该信号的处理。对于终端设备来说,PDSCH的带宽(10MHz)小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20MHz),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在PDSCH上传输的信号完全接收。PDSCH的带宽(10MHz)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5MHz),相比于第二终端设备的基带部分的处理时延,此时终端设备的基带部分需要通过增加处理时延来完成对该信号的处理,示例性地,该处理时延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到PDSCH到发送承载该PDSCH的HARQ-ACK的PUCCH之间的处理时延。以第二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T1为例,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为T1+delta1,其中delta1为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相比于第二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所增加的时间。
以第一信道是PUSCH为例,假设PUSCH带宽为8MHz。对于第二终端设备来说,PUSCH的带宽(8MHz)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20MHz),此时第二终端设备的射频部分可以将在PUSCH上传输的信号完全发送。PUSCH的带宽(8MHz)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20MHz),此时第二终端设备的基带部分可以完成对该信号的处理。对于终端设备来说,PUSCH的带宽(8MHz)小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20MHz),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在PUSCH上传输的信号完全发送。PUSCH的带宽(8MHz)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5MHz),相比于第二终端设备的基带部分的时延,此时终端设备的基带部分需要通过增加处理时延来完成对该信号的处理。示例性地,该处理时延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到承载PUSCH的DCI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到发送该PUSCH之间的处理时延。以第二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T2为例,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为T2+delta2,其中delta2为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相比于第二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所增加的时间。
以第一信号是CSI-RS为例,假设CSI-RS带宽为15MHz。对于第二终端设备来说,CSI-RS的带宽(15MHz)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20MHz),此时第二终端设备的射频部分可以将在CSI-RS上传输的信号完全接收。CSI-RS的带宽(15MHz)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20MHz),此时第二终端设备的基带部分可以完成对该信号的处理。对于终端设备来说,CSI-RS的带宽(15MHz)小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20MHz),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在CSI-RS上传输的信号完全接收。CSI-RS的带宽(15MHz)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5MHz),相比于第二终端设备的基带部分的时延,此时终端设备的基带部分需要通过增加处理时延来完成对该信号的处理,示例性地,该处理时延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到触发CSI测量反馈的DCI,到上报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处理时延,该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 indication,CQI)、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PMI)或乘指示(linearindicator,LI)。以第二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T3为例,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为T3+delta3,其中delta3为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相比于第二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所增加的时间。
应理解,对于不同带宽能力的第二终端设备来说,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相比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所增加的时间可以是不同的,具体取决于第二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例如,假设有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它们的基带带宽分别为20MHz和50MHz,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为5MHz,若基带带宽为50MHz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为T4,则基带带宽为20MHz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为T4+delta4,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为T4+delta5,并且delta4小于delta5。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配置;或者,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配置。关于第二带宽的两种配置方式的示例性说明可参考步骤230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带宽在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的前提下,是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的。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的射频可以接收全部信号,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并且终端设备的基带可以通过增加时延完成对大数据块的处理。
方式#3: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
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应该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与最大基带带宽的最小值,并且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也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即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与最大基带带宽的最小值。例如,假设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为20MHz,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为5MHz,此时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应该小于或等于20MHz,且均应该小于或等于5MHz,即,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应该小于或等于5MHz(20MHz与5MHz的最小值),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5MHz(20MHz与5MHz的最小值)。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配置;或者,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配置。关于第二带宽的两种配置方式的示例性说明可参考步骤230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应理解,在该方式下,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可以只配置其中之一,也可以将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分别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带宽不会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也不会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复用现有的BWP机制,对NR协议改动也较小,性能损失也会降低。
方式#4: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
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与最大基带带宽的最大值,并且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带宽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也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即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带宽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的最大值。例如,假设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为20MHz,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为5MHz,此时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可以大于20MHz,且均可以大于5MHz,即,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均可以大于20MHz(20MHz与5MHz的最大值),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带宽可以大于20MHz。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其中,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
其中,第一信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所有信道中的其中之一,第一信号可以为参考信号,该第一信号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所有参考信号中的其中之一,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信道可以是PBCH。
其中,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
应理解,对于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最大基带带宽、且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最大射频带宽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不能够将在第一信道/第一信号传输的信号在同一时刻完全接收,而在该时刻只能接收该信号的一部分。对于重复发送的信号来说,终端设备可以在不同时刻不同频域资源上分别接收部分信号,并将接收到的部分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即可完成对该信号的完全接收,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便会增加。
下面描述方式#4下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时的示例性说明。
例如,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为5MHz,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为5MHz,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为20MHz,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为20MHz。
以第一信道是PBCH为例,假设PBCH的带宽为7.2MHz。对于第二终端设备来说,PBCH的带宽(7.2MHz)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20MHz),此时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将在PBCH上传输的信号完全接收;PBCH的带宽(7.2MHz)也小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20MHz),此时第二终端设备的基带部分可以完成对该信号的处理。对于终端设备来说,PBCH的带宽(7.2MHz)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5MHz),PBCH的带宽(7.2MHz)也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5MHz),因此该终端设备不能够将在PBCH上传输的信号在同一时刻完全接收,而在该时刻只能接收该信号的一部分。对于重复发送的信号来说,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合并处理多次接收到的部分信号,从而完成对该信号的完全接收。相比于第二终端设备的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此时终端设备需要通过增加处理时延来完成对该信号的处理。以第二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T6为例,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为T6+delta6,其中delta6为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相比于第二终端设备处理该信号时的时延所增加的时间。
应理解,对于不同带宽能力的第二终端设备来说,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相比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所增加的时间可以是不同的,具体取决于第二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具体示例性说明可参考方式#2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配置;或者,第二带宽基于终端设备接收或发送的信号配置。关于第二带宽的两种配置方式的示例性说明可参考步骤230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应理解,在该方式下,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可以只配置其中之一,也可以将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分别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和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带宽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也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复用现有的信号与网络设备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复用现有的同步广播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PBCH block,SS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block,SIB)与网络设备通信,从而可以降低资源的开销。
应理解,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和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之间的大小关系除了包括上述四种方式外,还可以包括其它方式,例如,第一带宽的大小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示例性地,根据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频域资源分配。
其中,PDSCH/PUSCH的频域资源分配可以有两种类型,分别为type 0频域资源分配和type 1频域资源分配。
对于类型为type 0的频域资源分配,该类型的频域资源分配为非连续频域资源分配,该频域资源分配的方式为:将BWP中的资源块分为NRBG个资源块组,使得每个资源块组中含有Y个连续的资源块,并且NRBG个资源块组与NRBG个比特一一对应。当网络设备预使用某个资源块组与终端设备通信时,终端设备将与该资源块组相对应的比特设置为“1”,否则设置为“0”。因此,type 0类型可通过比特图或位图指示BWP中分配给PDSCH/PUSCH使用的资源块组。
示例性地,对于类型为type 0的频域资源分配,根据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确定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组的个数,其中,该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的个数根据该第一带宽确定,该资源块组的大小根据所述第二带宽确定。
其中,该BWP中所包含的资源块组的个数(即资源指示域的长度)满足公式(1):
其中,NRBG为资源块组的个数,为第一带宽的大小,/>为该BWP的起始资源块,mod为取模运算,P为资源块组的大小。关于资源块组的大小的确定可根据下面描述。
第一个资源块组的大小满足公式(2):
最后一个资源块组的大小满足公式(3):
其它资源块组的大小等于P。
其中,P的取值可以根据表1确定。如表1所示,第一列给出了第二带宽的大小的范围,第二列(资源块组的大小1)和第三列(资源块组的大小2)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配置的,当第二带宽的大小确定时,此时对应的资源块组的大小可以取第二列和第三列中的其中之一。例如,当第二带宽的大小为100时,此时资源块组的大小可以为资源块组的大小1对应的8,也可以为资源块组的大小2对应的16。
表1
第二带宽的大小 资源块组的大小1 资源块组的大小2
1-36 2 4
37-72 4 8
73-144 8 16
145-275 16 16
因此,如果频域资源分配仅配置为type 0类型时,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的比特长度或者个数为通过上述过程确定的NRBG
对于类型为type 1的频域资源分配,该类型的频域资源分配为连续频域资源分配,其资源指示域包括一个资源指示值(resource indication value,RIV),该RIV与一个起始资源块和一个连续分配的资源块的长度相关。
示例性地,对于类型为type 1的频域资源分配,根据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确定RIV。
其中,该RIV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如果则RIV的值满足公式(4):
否则,RIV的值满足公式(5):
其中,为第一带宽的大小,LRBs为连续分配的资源块的长度,RBstart为起始资源块,且/> 为第二带宽的大小。
因此,如果频域资源分配配置仅为type 1类型时,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的比特长度或者个数满足公式(6):
其中,为第一带宽的大小,/>为第二带宽的大小。
进一步地,通过对公式(1)和公式(6)的分析,如果频域资源分配配置为‘dynamicSwitch’,则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的比特长度或者个数满足公式(7):
其中,该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的最高位比特用于指示该资源分配是type 0资源分配还是type 1资源分配。例如,当最高位比特指示为type 0类型的资源分配时,低位的NRBG个比特提供频域资源分配;再例如,当最高位比特指示为type1类型的资源分配时,低位的个比特提供频域资源分配。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PDSCH/PUSCH的频域资源分配可以同时根据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确定,从而能够在保证频率分集增益或者频率选择性调度增益的同时,降低资源块组粒度,提高频域资源利用率,并改善PDSCH/PUSCH的频域资源的检测性能。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3至图5介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几种频域位置的示意图。图3主要介绍当BWP的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时,关于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的确定方法;图4主要介绍当BWP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带宽的一个频域位置时,关于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的确定方法;图5主要介绍当BWP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带宽的多个频域位置时,关于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的确定方法。其中,图3、图4以及图5所示的关于频域位置的确定可以用于步骤210中涉及的四种方式(即方式#1、方式#2、方式#3和方式#4)中的任意一种,以便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带宽的频域资源上动态发送或者接收信号,并且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时,终端设备在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上进行切换可以不重新调整射频,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切换时延,同时终端设备也能够获得更大的频率分集增益。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域位置300的示意图。
示例性地,BWP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其中,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
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偏移量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其中,该偏移量为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示例性地,该偏移量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的,例如,该偏移量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DCI指示,具体的,该偏移量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DCI中的频域资源指示域(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FDRA)指示;再例如,该偏移量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RRC指示,再例如,该偏移量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多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单元(media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指示。该偏移量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能力值,也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位于第一带宽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的频域资源范围内。
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带宽存在一个频域位置,可以基于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一个频域资源,并且该频域资源可以是BWP中的一个子BWP。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带宽的频域资源上动态发送或者接收信号,当通过多次信令指示、或者终端设备的能力值、或者协议预定义确定的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有所不同时,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会有一个切换过程。考虑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是根据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的,并且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时,终端设备在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上进行切换可以不重新调整射频,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切换时延,同时终端设备也能够获得更大的频率分集增益。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频域位置400的示意图。
示例性地,BWP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其中,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
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偏移量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其中,该偏移量为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示例性地,该BWP的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位于第一带宽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的频域资源范围内。
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带宽存在一个频域位置,可以基于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一个频域资源,并且该频域资源可以是BWP中的一个子BWP。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带宽的频域资源上动态发送或者接收信号,当通过多个BWP的配置信息确定的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有所不同时,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会有一个切换过程。考虑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是根据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的,并且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时,终端设备在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上进行切换可以不重新调整射频,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切换时延,同时终端设备也能够获得更大的频率分集增益。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频域位置500的示意图。
示例性地,BWP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其中,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
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偏移量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其中,该偏移量为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示例性地,该BWP的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位于第一带宽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的频域资源范围内。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包括多个频域位置。
示例性地,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N个频域位置确定的M个频域资源为BWP中的M个子BWP,其中,N、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应理解,N可以大于M,也可以等于M,也可以小于M,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N和M的大小。当N等于M时,根据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N个频域位置确定N个频域资源为一种优选方式。
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带宽存在多个频域位置,可以基于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多个频域资源有,并且该多个频域资源可以定义为BWP中的多个子BWP。例如,第二带宽存在五个频域位置,此时可以基于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所确定五个频域资源,并且每个频域资源可以是BWP中的一个子BWP;再例如,第二带宽存在五个频域位置,此时可以基于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大于或者小于五个频域资源,并且每个频域资源可以是BWP中的一个子BWP。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一带宽与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的一个频域资源记为第一BWP,将第二带宽和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的多个频域资源记为第二BWP。此时该第一BWP可以看作是该多个第二BWP的父BWP,该多个第二BWP可以看作是该第一BWP的子BWP。例如,第一BWP记为BWP#X时,该第二BWP可以分别记为BWP#X_0,BWP#X_1,…,BWP#X_Z,其中Z为该第二BWP的个数。
关于在一个BWP中配置多个子BWP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三种。
方式#A:步骤1,网络设备通过信令(如RRC、又如MAC CE、又如DCI)为终端设备配置子BWP的个数M;步骤2,终端设备确定每个子BWP的带宽为BWP的带宽除以M;步骤3,当终端设备确定的每个子BWP的带宽不是正整数时,最后一个子BWP的带宽为:BWP的带宽-(M-1)*floor(BWP的带宽除以M),其中,floor为向下取整运算。
方式#B:网络设备通过信令(如RRC、又如MAC CE)为终端设备配置每个子BWP的带宽。
方式#C:协议预定义子BWP。关于子BWP的个数M的确定以及每个子BWP的带宽的确定方法与方式#A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通过DCI指示多个子BWP中的其中之一为激活BWP。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激活的子BWP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通过复用现有的DCI中的指示域(如BWP指示域,又如FDRA指示域)或者引入新的指示域来激活其中一个子BWP,从而与网络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BWP的频域资源上动态发送或者接收信号。在第一BWP中配置多个第二BWP,可以使得多个第二BWP中的频域资源分配可以参考第一BWP的频域资源分配。并且当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时,终端设备在第二BWP的频域位置上进行切换可以不重新调整射频,从而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切换时延,提升终端设备的传输效率,同时也能够使得终端设备获得更大的频率分集增益。进一步扩展,该多个第二BWP可以共享全部或者部分相同的RRC配置参数(如物理信道配置参数、又如信号配置参数),从而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内存开销,进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复杂度和成本。
可以理解,步骤210中限定了网络设备发送至终端设备的BWP的配置信息中,BWP至少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然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网络设备发送至终端设备的BWP的配置信息中,BWP可以包括第一带宽,在BWP的配置信息中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传输带宽。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BWP是否必须包括第二带宽,终端设备根据BWP的配置信息能够获知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传输带宽的其它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也包括在内。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图2至图5中的例子仅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并非要将本申请实施例限于例示的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图2至图5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例如,图2至图5中的“在第一带宽的频域资源上动态发送或者接收信号”均可替换为“在第一带宽的频域资源上动态传输信号”。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不作限定。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进行合理的组合使用,并且实施例中出现的各个术语的解释或说明可以在各个实施例中互相参考或解释,对此不作限定。
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各种数字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可以理解,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组成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来实现。
相应于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给出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相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或者是软件和硬件结合。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特征同样适用于以下装置实施例。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6和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10~160,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70,还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模块(如芯片)。
如图6所示,通信装置600包括收发模块601,收发模块601可以用于实现相应的通信功能。收发模块601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通信单元。
示例性地,该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602,处理模块602可以用于实现相应的处理功能。
示例性地,该装置600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可以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处理模块602可以读取存储模块中的指令和/或数据,以使得装置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动作。
该装置6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动作,这时,该装置6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的组成部件,也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的组成部件,收发模块601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模块602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作为一种设计,该装置60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收发模块601,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该BWP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该第一带宽根据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该第二带宽根据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处理模块602,用于通过该BWP与该网络设备通信。
示例性地,该第一带宽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范围;该第二带宽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传输带宽。
示例性地,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
示例性地,该BWP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其中,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
示例性地,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包括: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偏移量与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其中,该偏移量为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示例性地,该第二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的N个频域位置确定的M个频域资源为该BWP中的M个子BWP,其中,N、M为正整数。
示例性地,该方法还包括: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频域资源分配。
示例性地,对于类型为type 0的频域资源分配,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确定该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组的个数,其中,该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的个数根据该第一带宽确定,该资源块组的大小根据该第二带宽确定。
示例性地,处理模块602,用于使得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其中,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
该装置600可实现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该装置6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至图5中任意一个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模块。
作为另一种设计,该装置600用于执行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收发模块6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该BWP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该第一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该第二带宽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处理模块602,用于通过该BWP与该终端设备通信。
示例性地,该第一带宽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范围;该第二带宽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传输带宽。
示例性地,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该第一带宽的大小和该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
示例性地,该BWP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其中,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
示例性地,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包括: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偏移量与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其中,该偏移量为该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该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示例性地,该第二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的N个频域位置确定的M个频域资源为该BWP中的M个子BWP,其中,N、M为正整数。
示例性地,该方法还包括:根据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频域资源分配。
示例性地,对于类型为type 0的频域资源分配,根据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二带宽确定该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组的个数,其中,该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的个数根据该第一带宽确定,该资源块组的大小根据该第二带宽确定。
示例性地,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其中,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该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
该装置600可实现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该装置6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至图5中任意一个所示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模块。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这里的装置600以功能模块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模块”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6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6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收发模块可以由收发机替代(例如,收发模块中的发送模块可以由发送机替代,收发模块中的接收模块可以由接收机替代),其它单元,如处理模块等可以由处理器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操作。
此外,上述收发模块601还可以是收发电路(例如可以包括接收电路和发送电路),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电路。
需要指出的是,图6中的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设备,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例如: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其中,收发模块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模块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7所示,通信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10和接口电路720。处理器710和接口电路7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7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30,用于存储处理器7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7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7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时,处理器710用于执行上述处理模块602的功能,接口电路720用于执行上述收发模块601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从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或者,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所述BWP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所述第一带宽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所述第二带宽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BWP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宽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范围;所述第二带宽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传输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所述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BWP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包括:
所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偏移量与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其中,所述偏移量为所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N个频域位置确定的M个频域资源为所述BWP中的M个子BWP,其中,N、M为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频域资源分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类型为type 0的频域资源分配,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确定所述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组的个数,其中,所述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的个数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确定,所述资源块组的大小根据所述第二带宽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带宽部分BWP的配置信息,所述BWP包括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所述第一带宽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确定,所述第二带宽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基带带宽确定;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BWP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宽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范围;所述第二带宽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信号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最大传输带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所述第二带宽的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大小均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且均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BWP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包括:
所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根据偏移量与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确定,其中,所述偏移量为所述第二带宽的频域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宽的频域位置的偏移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N个频域位置确定的M个频域资源为所述BWP中的M个子BWP,其中,N、M为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频域资源分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类型为type 0的频域资源分配,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确定所述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组的个数,其中,所述BWP所包含的资源块的个数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确定,所述资源块组的大小根据所述第二带宽确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处理时延,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大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基带带宽、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第一信号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最大射频带宽。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14486.6A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65828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4486.6A CN116582885A (zh)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PCT/CN2023/071343 WO2023143011A1 (zh) 2022-01-30 2023-01-09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4486.6A CN116582885A (zh)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82885A true CN116582885A (zh) 2023-08-11

Family

ID=87470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4486.6A Pending CN116582885A (zh) 2022-01-30 2022-01-30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82885A (zh)
WO (1) WO202314301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3046B (zh) * 2017-03-24 2023-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75292B (zh) * 2018-05-11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516800B2 (en) * 2020-04-02 202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 (BWP) configuration for full duplex
KR20230155581A (ko) * 2021-03-17 2023-11-10 베이징 시아오미 모바일 소프트웨어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대역폭 부분 설정 방법, 대역폭 부분 설정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bandwidth part configuration method, bandwidth part configur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43011A1 (zh)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2792B (zh)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
CN110880958B (zh) 一种射频参数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4451043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92501A1 (zh) 资源指示值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0650473B (zh)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JP2022543534A (ja) コードブックサブセットの決定方法及び装置、ユーザデバイス
CN112672378B (zh) 资源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A3053919C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159347A1 (en) Full power uplink transmission enhancement
WO2020155119A1 (zh)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882556B2 (en) Transmission of physical uplink channels and signals for new radio beamformed system
CN112312463A (zh)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4846758A (zh) 传输同步信号块的方法和装置
JP2023171747A (ja) 単一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dci)マルチ送信及び受信ポイント(マルチtrp)時分割多重化(tdm)の強化
CN113938876B (zh)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JP2022511174A (ja) デフォルトのpucch及びsrsビームの判定
CN11231151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871403B2 (en) Resource use status report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4930758B (zh) 多发射和接收点(多trp)增强
WO2022077352A1 (en) Technologies for reliable physical data channel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0612684A (zh) 一种应答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2314301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3840380A (zh) 一种波束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6097579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16235608A (zh) 交织ul取消指示的ue处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