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82225B - 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82225B
CN116582225B CN202310850288.0A CN202310850288A CN116582225B CN 116582225 B CN116582225 B CN 116582225B CN 202310850288 A CN202310850288 A CN 202310850288A CN 116582225 B CN116582225 B CN 116582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etermining
noise ratio
frequency domain
pi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02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82225A (zh
Inventor
刘磊
吴庆安
李晓亮
郝鹏
刘大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ar Co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Ji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ar Co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Ji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ar Co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Ji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ar Co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502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82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82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82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82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82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Channel estimation of frequency respon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04L25/03305Joint sequence estimation and interference remov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78Line equalisers; line build-ou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592Adaptation methods
    • H04L2025/03598Algorithms
    • H04L2025/03611Iterative algorithms
    • H04L2025/03636Algorithms using least mean square [L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基于目标频域信号中导频信号及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通过滤波降噪处理,确定导频信号的信噪比;基于线性差值法和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确定业务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并结合业务信号,确定冗余校验结果;基于导频信号的信噪比和冗余校验结果,确定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降低高强度噪声和强衰落信道环境对信道估计的影响,提升信道译码校验的精度及对目标终端发送信号进行非连续传输信号检测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移动通信中,比如第四代移动通信(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4G)和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也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接收侧(例如基站等接入设备)通常需要对接收信号进行有效性检测,判断接收信号是否为发送侧(例如用户设备UE)发送的有效信号,即是否属于该发送侧的非连续传输(DiscontinuousTransmission,DTX)信号,业界普遍要求对DTX检测准确度要求不低于99%,即漏检概率不超过1%,也就是“虚警”的概率不超过1%。
以终端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信号为例,如果基站侧未识别出该终端发送的UCI信号,可能出现终端重传该UCI信息,浪费通信系统资源,如果终端未发送UCI信息,而基站错误识别为该终端的UCI信息,可能导致无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导致其他不可预知的故障等。而现有的DTX检测方法多使用频域信号的噪声估计结果和设定的阈值直接比较,进行接收信号的DTX检测,其中设定的阈值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而且在存在强噪声环境或较差信道环境时,检测性能可能大幅下降。
因此,对任意终端而言,基站如何实现DTX检测,既可以保证DTX检测的准确度不低于99%,也可以保障发生“虚警”的概率不超过1%,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作为目标频域信号;
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二信道矩阵;
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
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包括:
确定所述基站的天线个数;
若所述天线个数为一个,则基于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或
若所述天线个数为多个,则分别在每个所述天线上,基于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并确定在所有所述天线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所述第一规则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终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采用的传输模式、是否支持跳频、以及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确定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在所述目标频域信号的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索引值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第一解调参考信号;
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信道估计结果。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包括:
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得到第二矩阵;
基于滤波算法,确定所述第二矩阵在时域的滤波结果,作为第三矩阵;
基于所述第三矩阵对应的频域分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的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第四矩阵;所述逆加窗处理为所述加窗处理的逆过程;
基于共轭相乘算法、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和所述第四矩阵,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得到第二矩阵,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的子载波的个数,确定所述加窗处理的窗函数对应的窗长;
按照所述窗函数对应的窗长,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截取和补齐,得到第二矩阵。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三矩阵对应的频域分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的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第四矩阵,包括:
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确定所述第三矩阵中每一列对应的频域分量,作为第一频域向量;
截取每个窗长内所述第一频域向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结果中间的第一数目个数据,作为第四矩阵;所述第一数目为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包括:
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四矩阵,确定所述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对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均衡处理,得到第一均衡向量;
对所述第一均衡向量进行循环冗余校验,得到第一校验结果。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基站的天线个数、所述目标终端的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以及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查找信噪比参考表,确定参考信噪比阈值;
若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大于所述参考信噪比阈值,且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通过,则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所述信噪比参考表用于表示基站天线个数、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接收信号占用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以及信噪比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信噪比阈值对应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检测的正确率大于或等于99%。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实现如上所述第一方面所述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作为目标频域信号;
第一信道估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信噪比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第二信道估计模块,用于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二信道矩阵;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
有效性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将目标终端的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并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采用线性差值法,以及目标终端的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确定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而确定信道译码校验结果;基于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以及所述校验结果,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一方面,通过对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滤波降噪处理,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降低高强度噪声环境和强衰落信道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确定业务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提高数据信道估计的准确度,提升信道译码校验的精度;并采用信噪比和校验结果双重验证的方式进行DTX检测,提高对目标终端发送信号进行DTX检测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图1至图4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作为目标频域信号;
步骤102、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步骤103、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步骤104、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二信道矩阵;
步骤105、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
步骤106、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具体地,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侧设备(例如基站等网络设备)对不同的发送侧设备(例如用户设备UE)发送的信号进行检测,而针对同一个发送侧设备,其发送的信号可能是连续性的,也可能是非连续性的。对于连续性信号的检测,只需要在持续时长内保证顺利接收,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数据进行相关的预处理即可。而对于非连续信号的检测,即非连续传输检测(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DTX),可能存在误检的情况,也就是终端未发送信号,而基站检测到了属于该终端的信号,有可能是其他终端发送的信号被误检为该终端的信号,或者是将噪声信号误检为该终端的信号等。
因此,需要设定合适的DTX检测规则,使得“虚警”的概率不超过1%,也就是接收侧对信号有效性检测准确度要求不低于99%。如果DTX检测规则越严格,“虚警”发生的概率越低,但是发生“漏检”的概率可能会越高;相反的,如果DTX检测规则越宽松,“虚警”发生的概率越高,发生“漏检”的概率可能会越低。所以需要一个合适的DTX检测方法和/或检测规则,在满足“虚警”的概率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漏检”的概率。
典型的DTX检测方法使用频域信号进行噪声估计,基于多天线接收信号能量和噪声信号能量,计算接收信号信噪比(SNR,Signal ro Noise Ratio),再选择合适的信噪比阈值,通过将接收信号确定的信噪比和上述合适的信噪比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接收信号是否为有效信号。这种直接和阈值比较的方式,在强噪声环境(背景噪声能量大于发送信号能量)或者基站覆盖范围边缘(强衰落信道环境)时,接收侧设备(基站等网络设备)的检测性能会大幅下降,具体原因是接收侧对频域信道的估计存在较大偏差,或者噪声估计不准确,导致计算的接收信号能量和噪声能量与理论偏差较大,进而计算的信噪比SNR与实际系统中得真实SNR偏差较大,从而导致根据该计算得到的信噪比SNR,确定的有效信号的数量和实际有效信号的数量差别较大,就会出现较多的“虚警”和“漏检”,也就是DTX检测出现较多的“虚警”和“漏检”。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通过将接收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确定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降噪处理后,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并根据降噪后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估计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度,进而基于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和业务信号确定冗余校验结果,最终根据信噪比和冗余校验结果,确定接收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提高无线信号接收侧DTX检测准确度。
接收侧设备(基站等网络设备)接收发送侧设备(终端UE等)发送的时域信号,这里接收侧设备的天线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分别进行时域信号的接收。以下主要以一个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多个终端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现。假设该终端为目标终端,接收到目标终端发送的该时域信号之后,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将该时域信号转换至频域,就获得了该时域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即目标频域信号。而频域信号在频域资源上主要分为导频信号和业务信号,可理解为在每个频点上不同时刻的时域资源分别分配给导频信号和业务信号。可能存在不同频点、同一时域资源上都存在导频信号,或者在不同频点、不同时域资源上都存在导频信号,而存在这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系统是否存在跳频,不存在跳频的情况下,一般导频信号都在不同频点、固定的时域资源上,而存在跳频的情况下,一般导频信号的分布在不同频点,没有固定的时域资源,但是满足一定的规则,该规则由协议规定。
根据该导频信号和与该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也就是确定第一信道矩阵。这里的导频信号在时域资源上具有特定位置分布,对应的其余时域资源位置上则分布的是业务信号。
进一步对第一信道矩阵进行滤波降噪处理,一般噪声分布在低频部分,有用的信号分布在高频部分,因此通常采用高通滤波的形式,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滤除噪声信号,保留有用的信号,这样处理后的信号更符合原始的信号,进而根据滤波降噪处理后的上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使得获得的信噪比更符合实际系统的真实信噪比。
通过上述滤波处理后得到的第一信道矩阵,估计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矩阵,具体可采用线性差值法,以及滤波处理后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确定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二信道估计结果,这样确定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值。
通过上述第二信道矩阵和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通常采用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确定CRC校验结果。这一步主要是确定接收信号是否为原始发送的信号,是否发生篡改等情况。
结合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以及上述CRC校验结果,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使用校验结果和信噪比联合进行DTX检测,提高无线信号接收侧DTX检测准确度。
本发明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通过将目标终端的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并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采用线性差值法,以及目标终端的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确定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而确定信道译码校验结果;基于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以及校验结果,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一方面,通过对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滤波降噪处理,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降低高强度噪声环境和强衰落信道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确定业务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提高数据信道估计的准确度,提升信道译码校验的精度;并采用信噪比和校验结果双重验证的方式进行DTX检测,提高对目标终端发送信号进行DTX检测的准确度。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包括:
确定所述基站的天线个数;
若所述天线个数为一个,则基于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或
若所述天线个数为多个,则分别在每个所述天线上,基于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并确定在所有所述天线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所述第一规则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终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采用的传输模式、是否支持跳频、以及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确定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在所述目标频域信号的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索引值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第一解调参考信号;
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信道估计结果。
具体地,接收侧设备(基站等网络设备)可能具备多个天线,每个天线均能用于接收发送侧设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而不同的天线之间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对接收的时域信号进行处理,可简单理解为信号分为时域、频域和空域,在不同的空域中,可以采用在其中一个空域相同的处理方式对时域信号进行处理,确定该时域信号的有效性,即确定该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先确定基站的天线个数,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针对基站的天线数为一个的情况,按照第一规则,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针对基站的天线数为多个的情况,在每个天线上,按照第一规则,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并将所有天线上,导频信号对应的估计结果进行整合,就得到第一信道矩阵。假设每个天线上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表示为信道矩阵Aij,该多天线的基站对应的第一信道矩阵为矩阵Bijk,那么矩阵Bijk为多个矩阵Aij的组合,k的数值为天线的总个数。
上述第一规则,具体包括:
确定目标终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所采用的传输模式,该传输模式包括:PUCCH format 0、PUCCH format 1、PUCCH format 2、PUCCH format 3和4。其中,PUCCHformat 0是短PUCCH格式,最多可传输2比特信息,如上所说一般是传输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确认信息,最多占用2个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当占用2个符号时,两个符号上传输相同信息。
PUCCH format 1是一种长PUCCH格式。Format 1仍然传输最多2比特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占用4至14个OFDM符号,每个符号占用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
PUCCH format 2是一种短PUCCH格式,使用1个或2个OFDM符号传输2比特以上的控制信息,PUCCH format 2可以占用1-16个RB,由信息比特数及码率等决定。
PUCCH format 3使用4至14个符号传输2比特以上的控制信息,也可以使用多个RB。一个OFDM符号的所有子载波只承载信息符号或只承载参考信号。
PUCCH format 4和format 3基本相同,只是频域上只占一个RB。每OFDM符号承载12/N个独立的调制符号,每个调制符号都会通过一个正交序列进行块扩展,正交序列的个数为N=2或4,即支持2个或4个终端通过码分复用相同资源块。
基于所述目标终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采用的传输模式、是否支持跳频、以及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确定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在所述目标频域信号的位置;比如,PUCCH format3(模式3)、不支持符号间跳频,符号个数为14的情况下,导频位于第3和第10个符号上;PUCCH format 4、支持符号间跳频,符号个数为4的情况下,导频位于第1个符号上。这里导频信号的位置是标注协议规定的,其余符号位就承载业务信号(业务数据)。
通过导频信号在目标频域信号中的位置(第一索引值)以及目标频域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确定该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第一解调参考信号。
假设第一索引值表示为,目标频域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表示为/>k为子载波的索引。那么该目标频域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即第一解调参考信号可表示为;
根据该导频信号,所述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信道估计结果。假设目标频域信号表示为,第一索引值表示为/>,那么导频信号可表示为/>,对应的所述导频信号对应信道估计结果/>,其中,/>表示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表示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取共轭。
同样的,针对基站的天线为多个的情况,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可表示为:;其中,n为基站的接收天线索引,最大值为基站天线的总个数;/>表示在第n个天线、第/>个符号、第k个子载波上的信道估计结果;表示在第n个天线、第/>个符号、第k个子载波上的导频信号;/>表示在第n个天线、第/>个符号、第k个子载波上的解调参考信号,/>表示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取共轭。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包括:
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得到第二矩阵;
基于滤波算法,确定所述第二矩阵在时域的滤波结果,作为第三矩阵;
基于所述第三矩阵对应的频域分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的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第四矩阵;所述逆加窗处理为所述加窗处理的逆过程;
基于共轭相乘算法、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和所述第四矩阵,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具体地,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先通过加窗处理对第一信道数据进行补齐,得到在每个窗函数内的第二矩阵,加窗处理可选择汉宁窗、高斯窗、三角窗、切比雪夫窗等具有抑制旁瓣作用的窗函数,提高信道降噪精度;然后将该第二矩阵通过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转换至时域后,利用滤波算法,滤除噪声信号,因为有用的信号通常都处于高频,噪声信号处于低频,因此,通常通过高通滤波的方式,将噪声信号滤除,得到有用的信号,即得到第三矩阵,可理解为这里第三矩阵所表示的有用的信号更接近真实发送的信号,接着对该第三矩阵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并通过逆加窗处理,得到与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第四矩阵/>;这里的第四矩阵用于表示第一信道矩阵通过滤波降噪处理后的结果,该结果更符合真实的信道状态。
最后利用共轭相乘算法,以及上述第一信道矩阵和第四矩阵,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噪声能量N和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能量S,根据信道能量S和噪声能量N的比值,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
上述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能量S的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表示第一信道矩阵,/>表示第四矩阵,即第一信道矩阵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表示目标终端发送的信号中包括的导频占用的子载波个数,/>为导频信号所在符号的总个数。
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噪声能量N的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各参数的含义与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能量S的公式中参数含义相同。
通过上述方式将导频信号对应的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以及高通滤波,得到的第四矩阵更符合真实信道的状态,这样确定的导频信噪比更接近于真实信道的信噪比。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得到第二矩阵,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的子载波的个数,确定所述加窗处理的窗函数对应的窗长;
按照所述窗函数对应的窗长,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截取和补齐,得到第二矩阵。
具体地,对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时,所采用的窗函数的窗长,基于目标终端发送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的子载波的个数确定,比如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的子载波的个数为12,而窗长通常为2次幂,最接近12且大于12的窗长为16,那么对该目标终端而言,对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的窗长为24=16。比如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的子载波的个数为192,那么最接近192且大于192的窗长为256,那么对该目标终端而言,对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的窗长为28=256。
按照确定的窗函数对应的窗长,对第一信道矩阵进行截取和补齐,得到第二矩阵,因为每个窗长会略大于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所以通过窗函数进行截取后,需要将多余的符号个数进行补齐,比如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子载波的个数为12,窗函数为16,那么多余的4个时频资源就可以采用随机的方式补齐,或者按照固定的规则补齐,或者随机和固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补齐。这样,通过加窗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旁瓣作用。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三矩阵对应的频域分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的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第四矩阵,包括:
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确定所述第三矩阵中每一列对应的频域分量,作为第一频域向量;
截取每个窗长内所述第一频域向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结果中间的第一数目个数据,作为第四矩阵;所述第一数目为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
具体地,上述对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和高频滤波后,得到的将第三矩阵更符合真实的信号,而其中还包括加窗处理时补齐的数据,因此,需要将其进行恢复。于是,通过将该第三矩阵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并进行逆加窗处理,获取每个窗长内中间的数据,作为导频信号的原频域数据,这样得到的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第四矩阵,更符合真实的信道状态。其中,获取每个窗长内中间的数据的个数,是由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也就是原频域数据占用时域资源中符号个数(第一数目个数据)。比如窗长为16,对应的进行逆加窗处理后得到的频域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子载波个数仍为16,而原始的频域数据占用的频域资源的子载波个数为12,因此,截取这16个子载波中间的12个子载波作为构成第四矩阵的一部分。每个窗长内的数据通过相同的方式截取得到的第一数目个数据,基于所有窗长内对应的第一数目个数据,确定第四矩阵,则该第四矩阵更符合真实的信道状态。
可选地,所述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包括:
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四矩阵,确定所述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
具体地,在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本发明利用更符合真实的信道状态的第四矩阵,通过线性差值法,确定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这样通过间接的方式确定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同样滤出了噪声的影响,因此,更符合真实的信道状态。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对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均衡处理,得到第一均衡向量;
对所述第一均衡向量进行循环冗余校验,得到第一校验结果。
具体地,通过采用线性差值法,确定了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即第二信道矩阵之后,基于该第二信道矩阵和接收的业务信号,采用最小均方差(Minimum MeanSquare Error,MMSE)算法,进行均衡处理,得到第一均衡向量。可理解为根据已经接收的业务信号以及信道估计结果(第二信道矩阵),反推发送的原始信号。该第一均衡向量用于表示估计的发送信号。
并基于该第一均衡向量,进行解调,解扰、解速率匹配、以及译码的相关处理,并将译码结果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得到第一校验结果。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基站的天线个数、所述目标终端的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以及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查找信噪比参考表,确定参考信噪比阈值;
若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大于所述参考信噪比阈值,且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通过,则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所述信噪比参考表用于表示基站天线个数、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接收信号占用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以及信噪比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信噪比阈值对应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检测的正确率大于或等于99%。
具体地,通过上述步骤确定了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之后,需要确定参考信噪比阈值,具体的实现是基于基站的天线个数以及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通过查找信噪比参考表确定的。
这里的信噪比参考表用于表示在不同的基站天线个数、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接收信号占用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以及信噪比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主要指目标终端的PUCCH信道的传输模式,包括模式1、模式2、模式3和模式4。接收信号占用符号个数,即基站接收的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接收信号占用的子载波个数,即基站接收的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子载波个数,而每个资源单元RE占用1个子载波,每个资源块RB占用12个子载波,为了更简洁的描述,将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子载波个数通过资源块的个数进行表示。
信噪比参考表中的参考信噪比SNR阈值是通过仿真方式,设置接收天线个数、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接收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个数等相关参数,获取的统计数据,选择的其中最小的1%数值中的最大值。比如同样的仿真环境下,测试1000次,得到1000个(组)数据,选择其中最小的10个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参考SNR阈值。
信噪比参考表的表示形式可能有多种,比如可表示为表1或者表2,其中表1主要表示传输模式为模式2,基站侧接收天线数为1时,参考信噪比SNR阈值:
表1
表2主要用于表示传输模式为模式3/4,基站侧接收天线数为1或2时,参考信噪比SNR阈值:
表2
以上仅示意性说明接收天线个数可能存在多个的情况,并不限定本发明中接收天线仅存在1个或2个。
如果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大于上述参考信噪比阈值,且第一校验结果为通过,那么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可理解为基站接收的信号为有效信号;
如果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大于上述参考信噪比阈值,但是第一校验结果为不通过,那么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不是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可理解为基站接收的信号为噪声;
如果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小于或等于上述参考信噪比阈值,不论第一校验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那么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不是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可理解为基站接收的信号为噪声。
如果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即DTX检测接收信号是有效信号,接收侧按无线系统接收侧的正常流程对译码输出的信息进行处理;如果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不是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即DTX检测接收的信号是噪声,则丢弃接收的信号,并做DTX相关处理流程。
本发明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通过将目标终端的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并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采用线性差值法,以及目标终端的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确定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而确定信道译码校验结果;基于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以及校验结果,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一方面,通过对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滤波降噪处理,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降低高强度噪声环境和强衰落信道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确定业务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提高数据信道估计的准确度,提升信道译码校验的精度;并采用信噪比和校验结果双重验证的方式进行DTX检测,提高对目标终端发送信号进行DTX检测的准确度。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的实施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信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到频域;
通过基站侧天线接收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将时域数据变换到频域,得到目标频域信号;
步骤202、计算该频域信号中导频位置的信道估计结果;
计算该目标频域信号中导频位置的信道估计结果,即获得第一信道估计结果,可通过第一信道矩阵进行表示;
步骤203、对第一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滤波去噪处理;
对导频位置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加窗处理并补齐,即对第一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加窗处理并补齐,可选择汉宁窗、高斯窗、三角窗、切比雪夫窗等具有抑制旁瓣作用的窗函数,提高信道降噪精度;
将加窗处理后的结果进行离散反傅里叶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得到导频信号对应的时域数据;
对导频信号对应的时域数据进行高通滤波器降噪;
对降噪后的导频信号对应的时域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得到导频信号对应的频域数据;
步骤204、计算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
计算经过滤波降噪后的导频信号对应的频域数据以及第一信道估计结果,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能量和噪声能量,进而计算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
步骤205、确定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参考信噪比阈值的比较结果;
根据接收天线数和资源块数,查找“信噪比参考表”,选择“虚警”概率小于1%的参考SNR阈值;
步骤206、线性插值法确定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
使用滤波降噪后的导频信号对应的频域数据,通过线性插值,确定业务信号对应的频域信道数据,即确定第二信道估计结果,通过第二信道矩阵表示;
步骤207、使用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对业务信号做均衡处理;
使用业务信号对应的频域信道数据,对接收到的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均衡处理,即反推发送的原始信号,得到估计的发送信号;
步骤208、基于均衡处理结果,进行解调、解扰、解速率匹配、译码、冗余校验,得到冗余校验结果;
对估计的发送信号进行解预编码、解星座映射调制、解扰、解速率匹配、译码处理、冗余校验,记录冗余校验结果;
步骤209、DTX检测判断标准,确定接收到信号为有效信号还是噪声信号;
使用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参考信噪比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冗余校验结果,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是否为非连续接收的有效信号,即进行DTX检测,具体的DTX检测判断标准包括:
1)如果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小于等于参考SNR阈值(预设的SNR阈值),则确定接收信号的DTX检测为真,认为接收到的信号是噪声;
2)如果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大于参考SNR阈值(预设的SNR阈值),同时估计的发送信号对应的冗余校验结果为不通过,则确定接收信号的DTX检测为真,认为接收到的信号是噪声;
3)如果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大于参考SNR阈值(预设的SNR阈值),同时估计的发送信号对应的冗余校验结果为通过,则确定接收信号的DTX检测为假,认为接收到的信号是有效信号。
如果DTX检测接收信号是有效信号,接收侧按无线系统接收侧的正常流程对译码输出的信息进行处理;如果DTX检测接收的信号是噪声,则丢弃接收的信号,并做DTX相关处理流程。
这里参考SNR阈值(预设的SNR阈值),可以根据目标终端发送的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资源块个数以及基站的天线个数等查找信噪比参考表得到的。信噪比参考表用于表示基站天线个数、接收信号占用符号个数、以及信噪比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信噪比阈值对应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检测的正确率大于或等于99%。
本发明通过仿真的方式,可以对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的相关参数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相关参数进行配置,并基于不同的配置参数,具体以4个实例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
其中,TDL-C信道模型,即抽头延迟线模型C(Tapped Delay Line-C,TDL-C),在3GPP标准38.901中定义,AWGN信道模型,即高斯白噪声(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模型。
实例1、一种理想无衰落信道、环境噪声能量较高的场景
1)基站侧有2个接收天线,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时域资源的14个符号,占用频域资源的1x12个子载波,而每个资源单元RE(Resource Element)占用时域资源的一个符号,频域资源的一个子载波,那么接收侧每个天线接收的信号占用14x12个资源单元,所有接收的信号共占用2x14x12个资源单元。将接收的时域信号经过DFT变换到频域;
2)根据标准定义,此实例的导频位于每个子载波内索引为3,10的符号上,其余符号承载的是业务数据,也就是导频信号位于子载波索引为,符号索引为的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上,每个导频信号所在符号处的频域数据分别和基序列中和导频信号对应位置的元素进行共轭乘:/>
其中,表示所有接收的频域信号/>中由天线n接收的在第k个子载波、第个符号处的频域信号,即导频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
表示属于天线n在第k个子载波、第/>个符号处的解调参考信号;表示对/>取共轭;
表示天线n接收的导频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中第/>行,第j列的元素,即第一信道矩阵/>中第/>行,第j列的元素。
3)对导频信号的信道数据(第一信道矩阵)H进行加窗处理,加窗的窗长大小L:
其中,s为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频域资源的子载波的个数,在本实例中s=1x12=12。
依次对每个天线接收的每个符号单位内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加窗处理,
其中,是三角窗函数;
表示天线n接收的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内的所有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构成的矩阵,包括导频占用子载波个数/>导频所在符号个数个元素;其中,导频占用子载波个数为12,导频所在符号个数为2;即/>为一个12行2列的矩阵;
表示对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加窗后得到的数据,是一个16行2列的矩阵。
4)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加窗后得到的数据单独进行IDFT变换:
5)使用高通滤波,对导频信号对应的时域数据进行降噪:
其中,表示进行高通滤波处理。
6)对降噪后的导频时域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并实现第3)步加窗过程的逆过程,抽取中间12个数据得到导频的频域数据:/>
其中,表示进行加窗过程的逆过程。
7)计算经过滤波降噪后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能量
计算噪声能量
计算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值
8)在每个天线上,基于滤波降噪处理后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采用线性插值算法,确定业务信号位置的频域信道数据/>
其中,表示进行线性差值处理,每个天线n对应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为符号的索引m为0,1,2,4,…,9,11,12,13,子载波的索引的信道数据/>构成的向量。
9)基于业务信号的信道数据,采用最小均方差(Minimum MeanSquare Error,MMSE)算法,对接收的业务数据/>进行均衡处理,即反推发送的信号;
10)接收侧基于反推得到的发送信号,进行无线系统接收侧典型的解调、解扰、解速率匹配、译码及循环冗余校验CRC过程,假设CRC校验结果为通过。
11)根据实例配置的接收天线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和资源块个数,查找“信噪比参考表”,选择“虚警”概率小于1%的参考SNR阈值,为0.17。比较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和该参考SNR阈值大小,这里0.91>0.17,同时CRC校验结果为通过,所以DTX检测结果为假,接收的信号是有效信号,接收侧继续进行译码之后的处理。
实例2、一种理想无衰落信道、环境噪声能量极高的场景
1)基站侧有1个接收天线,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时域资源的4个符号,占用频域资源的12个子载波,而每个资源单元占用时域资源的一个符号,频域资源的一个子载波,那么接收侧接收的信号共占用1x4x12个资源单元。将接收的时域信号经过DFT变换到频域;
2)根据标准定义,此实例的导频位于每个子载波内索引为1的符号上,其余符号承载的是业务数据,也就是导频信号位于子载波索引为,符号索引为的资源单元RE上,可理解的是该导频信号位于同一列上,每个导频信号所在符号处的频域数据分别和基序列中和导频信号对应位置的元素进行共轭乘:
其中,表示所有接收的频域信号/>中在第k个子载波、第/>个符号处的频域信号,即导频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
表示在第k个子载波、第/>个符号处的解调参考信号;/>表示对取共轭;
表示导频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中第/>行,第j列的元素,即第一信道矩阵中/>第/>行,第j列的元素。
3)对导频信号的信道数据H进行加窗处理,加窗的窗长大小L:
其中,s为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频域资源的子载波的个数,在本实例中s=12。
依次对每个天线接收的每个符号单位内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加窗处理,
其中,是三角窗函数;
表示接收的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内的所有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构成的矩阵(向量),包括导频占用子载波个数/>导频所在符号个数个元素;其中,导频占用子载波个数为12,导频所在符号个数为1;即/>为一个12行1列的矩阵(向量);
表示对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加窗后得到的数据,是一个长度为L的向量。
4)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加窗后得到的数据单独进行IDFT变换:
5)使用高通滤波,对导频信号对应的时域数据进行降噪:/>
6)对降噪后的导频时域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并实现第3)步加窗过程的逆过程,抽取中间12个数据得到导频的频域数据:
7)计算经过滤波降噪后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能量
计算噪声能量
计算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值
8)基于滤波降噪处理后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采用线性插值算法,确定业务信号位置的频域信道数据/>
其中,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为符号的索引m为0,2,3,子载波的索引的信道数据/>构成的向量。
9)基于业务信号的信道数据,采用最小均方差(Minimum MeanSquare Error,MMSE)算法,对接收的业务数据/>进行均衡处理,即反推发送的信号;
10)接收侧基于反推得到的发送信号,进行无线系统接收侧典型的解调、解扰、解速率匹配、译码及循环冗余校验CRC过程,假设CRC校验结果为通过。
11)根据实例配置的接收天线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和资源块个数,查找“信噪比参考表”,选择“虚警”概率小于1%的参考SNR阈值,为0.25。比较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和该参考SNR阈值大小,这里0.089<0.25,同时CRC校验结果为通过,所以DTX检测结果为真,接收的信号是噪声,接收侧弃用接收到的信号。
实例3、一种典型衰落信道、环境噪声能量高的场景
1)基站侧有1个接收天线,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时域资源的14个符号,占用频域资源的16x12个子载波,而每个资源单元RE占用时域资源的一个符号,频域资源的一个子载波,那么接收侧接收的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16x12=192个资源单元RE,接收侧接收的信号共占用1x14x192个资源单元。将接收的时域信号经过DFT变换到频域;
2)根据标准定义,此实例的导频位于每个子载波内索引为1,5,8,12的符号上,其余符号承载的是业务数据,也就是导频信号位于子载波索引为,符号索引为/>的资源单元RE上,每个导频信号所在符号处的频域数据分别和基序列中和导频信号对应位置的元素进行共轭乘:
其中,表示所有接收的频域信号/>中在第k个子载波、第/>个符号处的频域信号,即导频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
表示在第k个子载波、第/>个符号处的解调参考信号;/>表示对取共轭;
表示导频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中第/>行,第j列的元素,即第一信道矩阵/>中第/>行,第j列的元素。
3)对导频信道数据H(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加窗的窗长大小L:
其中,s为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频域资源的16x12=192个子载波的个数,在本实例中s=16x12=192。
依次对每个天线接收的位于不同符号处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加窗处理,
其中,是三角窗函数;
是接收的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内的所有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构成的矩阵,包括导频占用子载波个数/>导频所在符号个数个元素;其中,导频占用子载波个数为192,导频所在符号个数为4;即/>为一个192行4列的矩阵;
表示对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加窗后得到的数据,是一个L行4列的矩阵。
4)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加窗后得到的数据单独进行IDFT变换:
5)使用高通滤波,对导频信号对应的时域数据进行降噪:
6)对降噪后的导频时域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并实现第3)步加窗过程的逆过程,抽取中间192个数据得到导频的频域数据:
7)计算经过滤波降噪后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能量
计算噪声能量
计算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值
8)在每个天线上,基于滤波降噪处理后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采用线性插值算法,确定业务信号位置的频域信道数据/>
其中,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为符号的索引m为0,2,3,4,6,7,9,10,11,13,子载波的索引/>的信道数据/>构成的向量。
9)基于业务信号的信道数据,采用最小均方差(Minimum MeanSquare Error,MMSE)算法,对接收的业务数据/>进行均衡处理,即反推发送的信号;
10)接收侧基于反推得到的发送信号,进行无线系统接收侧典型的解调、解扰、解速率匹配、译码及循环冗余校验CRC过程,假设CRC校验结果为通过。
11)根据实例配置的接收天线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和资源块个数,查找“信噪比参考表”,选择“虚警”概率小于1%的参考SNR阈值,为0.032。比较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和该参考SNR阈值大小,这里0.46>0.032,同时CRC校验结果为通过,所以DTX检测结果为假,接收的信号是有效信号,接收侧继续进行译码之后的处理。
实例4、一种典型衰落信道、环境噪声能量高,符号数极少的场景
1)基站侧有1个接收天线,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时域资源的1个符号,占用频域资源的9x12=108个子载波,而每个资源单元RE占用时域资源的一个符号,频域资源的一个子载波,则接收侧接收的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9x12=108个资源单元RE,接收侧接收的信号共占用1x1x108个资源单元。将接收的时域信号经过DFT变换到频域;
2)根据标准定义,此实例的导频位于符号索引为0,子载波索引为的资源单元上,其余资源单元承载的是业务数据,每个导频信号所在资源单元处的频域数据分别和基序列中和导频信号对应位置的元素进行共轭乘:
其中,表示所有接收的频域信号/>中在第k个子载波、第/>个符号处的频域信号,即导频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
表示在第k个子载波、第/>个符号处的解调参考信号;/>表示对取共轭;
表示导频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的信道估计结果中第/>行,第j列的元素,即第一信道矩阵/>中第/>行,第j列的元素。
3)对导频信号的信道数据H(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加窗的窗长大小L:
其中,s为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频域资源的子载波的个数,在本实例中s=36。
依次对每个天线接收的每个符号单位内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加窗处理,
其中,是三角窗函数;
是接收的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内的所有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构成的矩阵(向量),包括导频占用子载波个数/>导频所在符号个数个元素;其中,导频占用子载波个数为36,导频所在符号个数为1;即/>为一个36行1列的矩阵(向量);
是对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加窗后得到的数据,是一个长度为L的向量。
4)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加窗后得到的数据单独进行IDFT变换:
5)使用高通滤波,对导频信号对应的时域数据进行降噪:
6)对降噪后的导频时域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并实现第3)步加窗过程的逆过程,抽取中间36个数据得到导频的频域数据:
7)计算经过滤波降噪后的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能量
计算噪声能量
计算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值
8)基于滤波降噪处理后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采用线性插值算法,确定业务信号位置的频域信道数据/>
其中,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为符号的索引m为0,子载波的索引的信道数据/>构成的向量。
9)基于业务信号的信道数据,采用最小均方差(Minimum MeanSquare Error,MMSE)算法,对接收的业务数据/>进行均衡处理,即反推发送的信号;/>
10)接收侧基于反推得到的发送信号,进行无线系统接收侧典型的解调、解扰、解速率匹配、译码及循环冗余校验CRC过程,假设CRC校验结果为通过。
11)根据实例配置的接收天线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和资源块个数,查找“信噪比参考表”,选择“虚警”概率小于1%的参考SNR阈值,为0.13。比较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SNR和该参考SNR阈值大小,这里0.35>0.13,同时CRC校验结果为通过,所以DTX检测结果为假,接收的信号是有效信号,接收侧继续进行译码之后的处理。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processor)3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320、存储器(memory)330和通信总线340,其中,处理器310,通信接口320,存储器330通过通信总线3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310可以调用存储器3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作为目标频域信号;
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二信道矩阵;
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
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包括:
确定所述基站的天线个数;
若所述天线个数为一个,则基于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或
若所述天线个数为多个,则分别在每个所述天线上,基于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并确定在所有所述天线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所述第一规则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终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采用的传输模式、是否支持跳频、以及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确定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在所述目标频域信号的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索引值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第一解调参考信号;
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信道估计结果。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包括:
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得到第二矩阵;
基于滤波算法,确定所述第二矩阵在时域的滤波结果,作为第三矩阵;
基于所述第三矩阵对应的频域分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的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第四矩阵;所述逆加窗处理为所述加窗处理的逆过程;
基于共轭相乘算法、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和所述第四矩阵,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得到第二矩阵,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的子载波的个数,确定所述加窗处理的窗函数对应的窗长;
按照所述窗函数对应的窗长,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截取和补齐,得到第二矩阵。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三矩阵对应的频域分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的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第四矩阵,包括:
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确定所述第三矩阵中每一列对应的频域分量,作为第一频域向量;
截取每个窗长内所述第一频域向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的结果中间的第一数目个数据,作为第四矩阵;所述第一数目为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
可选地,所述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包括:
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四矩阵,确定所述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对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均衡处理,得到第一均衡向量;
对所述第一均衡向量进行循环冗余校验,得到第一校验结果。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基站的天线个数、所述目标终端的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以及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查找信噪比参考表,确定参考信噪比阈值;
若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大于所述参考信噪比阈值,且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通过,则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所述信噪比参考表用于表示基站天线个数、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接收信号占用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以及信噪比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信噪比阈值对应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检测的正确率大于或等于99%。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电子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3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作为目标频域信号;
第一信道估计模块402,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信噪比模块403,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第二信道估计模块404,用于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二信道矩阵;
校验模块405,用于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
有效性模块406,用于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
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等。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作为目标频域信号;
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二信道矩阵;
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
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所述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基站的天线个数、所述目标终端的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以及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查找信噪比参考表,确定参考信噪比阈值;
若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大于所述参考信噪比阈值,且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通过,则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所述信噪比参考表用于表示基站天线个数、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接收信号占用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以及信噪比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信噪比阈值对应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检测的正确率大于或等于9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包括:
确定所述基站的天线个数;
若所述天线个数为一个,则基于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或
若所述天线个数为多个,则分别在每个所述天线上,基于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并确定在所有所述天线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所述第一规则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终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采用的传输模式、是否支持跳频、以及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确定第一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在所述目标频域信号的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索引值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作为第一解调参考信号;
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信道估计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包括:
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得到第二矩阵;
基于滤波算法,确定所述第二矩阵在时域的滤波结果,作为第三矩阵;
基于所述第三矩阵对应的频域分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的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第四矩阵;所述逆加窗处理为所述加窗处理的逆过程;
基于共轭相乘算法、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和所述第四矩阵,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加窗处理,得到第二矩阵,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在一个符号单位内包括的导频信号占用的子载波的个数,确定所述加窗处理的窗函数对应的窗长;
按照所述窗函数对应的窗长,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截取和补齐,得到第二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三矩阵对应的频域分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的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第四矩阵,包括:
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确定所述第三矩阵中每一列对应的频域分量,作为第一频域向量;
截取每个窗长内所述第一频域向量进行逆加窗处理结果中间的第一数目个数据,作为第四矩阵;所述第一数目为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包括:
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四矩阵,确定所述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对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均衡处理,得到第一均衡向量;
对所述第一均衡向量进行循环冗余校验,得到第一校验结果。
8.一种电子设备,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作为目标频域信号;
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二信道矩阵;
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
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所述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基站的天线个数、所述目标终端的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以及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查找信噪比参考表,确定参考信噪比阈值;
若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大于所述参考信噪比阈值,且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通过,则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所述信噪比参考表用于表示基站天线个数、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接收信号占用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以及信噪比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信噪比阈值对应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检测的正确率大于或等于99%。
9.一种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装置,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作为目标频域信号;
第一信道估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一信道矩阵;
信噪比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滤波降噪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
第二信道估计模块,用于基于线性差值法和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对应的信道估计结果,作为第二信道矩阵;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和所述目标频域信号中包括的业务信号进行冗余校验,确定第一校验结果;
有效性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所述有效性模块在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校验结果,确定所述时域信号是否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基站的天线个数、所述目标终端的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以及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占用的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查找信噪比参考表,确定参考信噪比阈值;
若所述导频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大于所述参考信噪比阈值,且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通过,则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时域信号为有效的非连续传输信号;
所述信噪比参考表用于表示基站天线个数、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接收信号占用符号个数和子载波个数、以及信噪比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信噪比阈值对应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检测的正确率大于或等于99%。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
CN202310850288.0A 2023-07-12 2023-07-12 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582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0288.0A CN116582225B (zh) 2023-07-12 2023-07-12 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0288.0A CN116582225B (zh) 2023-07-12 2023-07-12 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82225A CN116582225A (zh) 2023-08-11
CN116582225B true CN116582225B (zh) 2023-11-03

Family

ID=87536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50288.0A Active CN116582225B (zh) 2023-07-12 2023-07-12 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822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86398A (zh) * 2024-02-28 2024-03-29 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跳频信号特征识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0912A (zh) * 2014-12-26 2016-07-20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TDD模式massive MIMO系统中上行导频的选择与分配方法
CN110830395A (zh) * 2018-08-14 2020-02-2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用于数据检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197279B1 (en) * 2020-07-07 2021-12-07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eterm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48852B2 (en) * 2014-01-21 2019-07-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rminal identifi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11671217B2 (en) * 2020-10-09 2023-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ference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0912A (zh) * 2014-12-26 2016-07-20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TDD模式massive MIMO系统中上行导频的选择与分配方法
CN110830395A (zh) * 2018-08-14 2020-02-2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用于数据检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197279B1 (en) * 2020-07-07 2021-12-07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eterm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部分信道状态信息的多模式天线选择算法;汪晋宽;薛桂芹;刘志刚;田丹;;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82225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21058A1 (zh) 直通链路定位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终端
CN109495234B (zh)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8559537B2 (en) Spectral-temporal averaging for IEEE 802.11p dynamic channel equalization
US857093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oosing cyclic delays in multiple antenna OFDM systems
US20170163448A1 (e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 compensation
US20140086371A1 (e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pparatus and receiver
CN116582225B (zh) 非连续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264647B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W201309067A (zh) 配置用於降低功率之一訊框的方法及傳送端、處理降低功率的方法及通訊系統
WO2011035495A1 (zh) 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的盲检测方法与装置
CN111385884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R2016003044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완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8152821A1 (zh) 一种用户设备、基站中的用于动态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EP3264646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547578A1 (en) Control channel de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97187A (zh) 错误pdcch检测的抑制
CN103379070B (zh) 一种re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152125B (zh) Lte系统中控制信息的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874119A (zh) 一种监测lte系统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US20100086069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79263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4884626B (zh) 一种psfch信号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666010A (zh) 一种nr-5g中pusch时域数据的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90707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110402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