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82180B - 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82180B
CN116582180B CN202310861727.8A CN202310861727A CN116582180B CN 116582180 B CN116582180 B CN 116582180B CN 202310861727 A CN202310861727 A CN 202310861727A CN 116582180 B CN116582180 B CN 116582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optical
robot
target
po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617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82180A (zh
Inventor
初雯雯
王巍巍
杨政
韩建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rich Haod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rich Hao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rich Hao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rich Hao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617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82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82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82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82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82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2Distribution fram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待建立的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从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用于建立光传输通道的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及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当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任意一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根据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通过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机械臂使用第二光纤和跳接端口对光纤端口进行连接,以建立光传输通道。通过该方式有利于提高光传输通道的建立效率。

Description

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光通信是一种重要的信息通信方式,光通信指的是通过构建好的光传输通道传输光信号。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光传输通道是通过光纤将光线路终端(OLT)与光网络单元(ONU)之间的多个光网络节点连通后形成的通道。具体的,如图1所示,光网络节点的一端中包含多个光纤端口,另一端中也包含多个光纤端口。每个光纤端口上预先连接有预设光纤(例如光纤1),预设光纤用于通过光纤端口连接两个光网络节点。通过光网络节点内的跳接光纤(例如光纤2)将同一光网络节点中的两个光纤端口连接后,即可实现将两个光网络节点连通。将管理端到用户端的光网络节点连通,以建立从管理端到用户端的光纤通路(即光传输通道)。
现有技术中,每个站点中设置一个光网络节点,若需要建立从光线路终端到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时,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各个站点内,手动将光网络节点内的跳接光纤插入到对应的光纤接口内。而当站点位置较远时,会导致工作人员的整体操作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光传输通道的建立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以提高光传输通道的建立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多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不同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每个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分别包含多个光纤端口;针对每个光纤端口,该光纤端口预先通过第一光纤与其他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一个光纤端口连接;每个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中还包括多个跳接端口,所述跳接端口用于通过第二光纤将同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两个光纤端口连通;所述方法包括:
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预设功能模块中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包括光纤接入模块和光纤跳接模块;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述跳接端口的数量以及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光纤属性信息;所述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第一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和第二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接头芯数以及该光纤配线机器人内所述光纤端口之间的指定连通方式;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待建立的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从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自身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有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和所述光纤跳接模块的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以根据每个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的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和所述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从各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用于建立所述光传输通道的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及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根据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通过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机械臂使用第二光纤和跳接端口对光纤端口进行连接,以建立所述光传输通道。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光缆质量检测模块;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与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中空闲的第一光纤的数量、检测光波长、检测动态范围;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还用于将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中包含光缆质量检测模块的能力信息的光纤配线机器人作为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向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下发光缆质量检测指令;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指令;
根据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指令检测与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光缆中的空闲的第一光纤,得到用于表征该光缆是否出现故障的光缆质量检测结果;
将所述光缆质量检测结果上报至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光功率检测模块;所述光功率检测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可检测的光波长范围、可检测的光功率范围;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还用于将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中包含光功率检测模块的能力信息的光纤配线机器人作为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向各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下发光功率检测指令;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所述光功率检测指令;
基于所述光功率检测指令,通过所述光功率检测模块检测传输到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信号的光功率,以将该光功率上报至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运维自检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所述运维自检模块时,通过所述运维自检模块监测以下运维自检监测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跳接端口的插拔次数、所述机械臂的运行里程、所述机械臂的运行状态、除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之外是否有其他终端发送指令、距离上一次对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第二光纤的端面进行清洁的时长;
针对每个所述运维自检监测信息,当该运维自检监测信息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达到预警阈值时,向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该运维自检监测信息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进行维护。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发生变更时,向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变更后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针对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包括预设功能模块新增指令或预设功能模块删除指令;
根据所述调整指令,对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进行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所述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时,通过所述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采集以下环境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经纬度信息、水浸信息、火灾信息、烟雾浓度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多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不同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每个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分别包含多个光纤端口;针对每个光纤端口,该光纤端口预先通过第一光纤与其他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一个光纤端口连接;每个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中还包括多个跳接端口,所述跳接端口用于通过第二光纤将同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两个光纤端口连通;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上报模块,用于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预设功能模块中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包括光纤接入模块和光纤跳接模块;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述跳接端口的数量以及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光纤属性信息;所述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第一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和第二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接头芯数以及该光纤配线机器人内所述光纤端口之间的指定连通方式;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待建立的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从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自身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有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和所述光纤跳接模块的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以根据每个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的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和所述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从各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用于建立所述光传输通道的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及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
连接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根据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通过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机械臂使用第二光纤和跳接端口对光纤端口进行连接,以建立所述光传输通道。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光缆质量检测模块;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与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中空闲的第一光纤的数量、检测光波长、检测动态范围;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还用于将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中包含光缆质量检测模块的能力信息的光纤配线机器人作为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向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下发光缆质量检测指令;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指令;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指令检测与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光缆中的空闲的第一光纤,得到用于表征该光缆是否出现故障的光缆质量检测结果;
第二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光缆质量检测结果上报至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光功率检测模块;所述光功率检测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可检测的光波长范围、可检测的光功率范围;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还用于将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中包含光功率检测模块的能力信息的光纤配线机器人作为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向各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下发光功率检测指令;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所述光功率检测指令;
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光功率检测指令,通过所述光功率检测模块检测传输到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信号的光功率,以将该光功率上报至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运维自检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所述运维自检模块时,通过所述运维自检模块监测以下运维自检监测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跳接端口的插拔次数、所述机械臂的运行里程、所述机械臂的运行状态、除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之外是否有其他终端发送指令、距离上一次对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第二光纤的端面进行清洁的时长;
第三上报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运维自检监测信息,当该运维自检监测信息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达到预警阈值时,向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该运维自检监测信息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进行维护。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上报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发生变更时,向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变更后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针对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包括预设功能模块新增指令或预设功能模块删除指令;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指令,对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进行调整。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所述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时,通过所述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采集以下环境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经纬度信息、水浸信息、火灾信息、烟雾浓度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分别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自身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以使设备管理服务平台根据各个光纤配线机器人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从所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用于构建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的各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在构建光传输通道时,仅需要通过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机械臂使用第二光纤和跳接端口对光纤端口进行连接,无需工作人员进入各个站点内,在站点内手动连接。通过该方式,有利于提高光传输通道的建立效率,以及提高建立光传输通道时的自动化程度。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在建立从光线路终端到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时,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各个站点内,手动将光网络节点内的跳接光纤插入到对应的光纤接口内,会导致工作人员的整体操作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光传输通道的建立效率的问题。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以提高光传输通道的建立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该方法应用于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多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不同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分别包含多个光纤端口;针对每个光纤端口,该光纤端口预先通过第一光纤与其他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一个光纤端口连接;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中还包括多个跳接端口,跳接端口用于通过第二光纤将同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两个光纤端口连通;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2:
S101: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预设功能模块中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其中,预设功能模块包括光纤接入模块和光纤跳接模块;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光纤配线机器人中跳接端口的数量以及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光纤属性信息;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光纤配线机器人第一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和第二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接头芯数以及该光纤配线机器人内光纤端口之间的指定连通方式;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待建立的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以及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的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和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从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用于建立光传输通道的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及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第二光纤与跳接端口的连接方式。
该实施例中,每个站点预先设置一个光纤配线机器人,由于不同站点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上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中包含多个光纤端口,第二端中包含多个光纤端口。同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中包含的光纤端口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第一端(或第二端)中包含的光纤端口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定。
如图3所示,针对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每个光纤端口(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光纤端口),该光纤端口均预先通过第一光纤与除该光纤配线机器人之外的其他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一个指定的光纤端口连接。
如图3所示,针对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该光纤配线机器人中还包括多个跳接端口,不同光纤配线机器人中包含的跳接端口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与限定。跳接端口用于在光纤配线机器人内,通过第二光纤将该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两个光纤端口连通,其中,这两个光纤端口可以分别是第一端中的一个光纤端口和第二端中的一个光纤端口,也可以是第一端中的两个光纤端口,还可以是第二端中的两个光纤端口。
该实施例中,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均与设备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有通信连接,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分别向设备管理平台上报自身所配置的预设功能模块中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例如,预设功能模块共30个,那么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可以是其中的5个。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是根据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工作环境确定的。不同光纤配线机器人上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种类和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当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是室外时,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可以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温度控制模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功能模块包括光纤接入模块和光纤跳接模块。其中,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光纤配线机器人中跳接端口的数量以及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光纤属性信息。光纤属性信息包括:光纤类型(例如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等)、光纤型号(例如G651、G652、G657等)、光纤接口类型(例如SC、LC、FC、ST、SPO等);光纤端面类型(例如UPC、PC、APC等)。
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光纤配线机器人第一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和第二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接头芯数以及该光纤配线机器人内光纤端口之间的指定连通方式。其中,接头芯数包括单芯和双芯,单芯指的是一个第一光纤的接头连接一个光纤端口,双芯时一个第一光纤的接头连接两个光纤端口。指定连通方式包括以下中的任意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第一端中的任意一个光纤端口可以与第二端中的任意一个光纤端口进行连接;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光纤端口可以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除该光纤端口之外的其他任意一个光纤端口进行连接。
设备管理服务平台接收到各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能力信息后,当需要建立一个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时,根据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自身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先从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自身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有光纤接入模块和光纤跳接模块的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然后根据该待建立的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以及每个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的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和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从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用于建立光传输通道的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及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
该实施例中,光线路终端和光网络单元可以是所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两个不同的光纤配线机器人。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指的是,在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使用哪个第二光纤和哪个跳接端口,将哪两个(或多个)光纤端口连接起来。
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确定出各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及每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后,将每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下发至对应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
S102:当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根据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通过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机械臂使用第二光纤和跳接端口对光纤端口进行连接,以建立光传输通道。
该实施例中,当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时,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根据自身接收到的第二光纤与跳接端口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机械臂使用第二光纤和跳接端口对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两个(或多个)光纤端口进行连接,当所有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光纤端口均连接完成后,得到建立完成后的光传输通道。其中,建立好的光传输通道用于传输光线路终端和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信号。
该实施例中,在构建光传输通道时,仅需要通过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机械臂使用第二光纤和跳接端口对光纤端口进行连接,无需工作人员进入各个站点内,在站点内手动连接。通过该方式,有利于提高光传输通道的建立效率,以及提高建立光传输通道时的自动化程度。
本实施例中,由于各个站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即光纤配线机器人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通过第一光纤连接两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时,为了避免第一光纤暴露在室外,可以通过橡胶等材料制成的胶皮将第一光纤包裹起来,形成光缆,每条光缆中可以包含多条第一光纤。光缆是否发生故障影响了光传输通道建立起来后是否可以顺利的传输光信号,因此,需要对光缆的质量进行检测,以确定光缆是否出现故障。目前,对光缆进行质量检测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到达光缆所在位置进行检测,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光缆质量检测模块;光缆质量检测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与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中空闲的第一光纤的数量、检测光波长、检测动态范围;设备管理服务平台还用于将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中包含光缆质量检测模块的能力信息的光纤配线机器人作为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向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下发光缆质量检测指令;该方法还包括:
当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光缆质量检测指令;
根据光缆质量检测指令检测与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光缆中的空闲的第一光纤,得到用于表征该光缆是否出现故障的光缆质量检测结果;
将光缆质量检测结果上报至设备管理服务平台。
该实施例中,空闲的第一光纤指的是未被用于建立光传输通道的第一光纤。设备管理服务平台接收到各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后,将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中包含光缆质量检测模块的能力信息的光纤配线机器人作为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向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下发光缆质量检测指令。
当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光缆质量检测指令,对与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光缆中的空闲的第一光纤进行质量检测,以确定该空闲光缆是否出现故障,得到光缆质量检测结果。该实施例中,光缆质量检测结果包括以下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被测光缆中空闲的第一光纤的总长度、被测光缆中空闲的第一光纤的总损耗、被测光缆中空闲的第一光纤的事件点数量,被测光缆中空闲的第一光纤的事件点类型,被测光缆中空闲的第一光纤的事件点位置,被测光缆中空闲的第一光纤的事件点损耗。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将各自的光缆质量检测结果上报至设备管理服务平台。
该实施例中,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接收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光缆质量检测指令时,具体可以对光缆质量检测指令进行验证,以判断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是否具有执行该光缆质量检测指令的能力、光缆质量检测指令的完整性以及光缆质量检测指令的安全性。当验证通过后,执行该光缆质量检测指令。
该实施例中,无需通过工作人员到达光缆所在位置即可对光缆进行检测,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对光缆的质量检测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光功率检测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可检测的光波长范围、可检测的光功率范围;设备管理服务平台还用于将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中包含光功率检测模块的能力信息的光纤配线机器人作为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向各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下发光功率检测指令;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执行:
当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光功率检测指令;
基于光功率检测指令,通过光功率检测模块检测传输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信号的光功率,以将该光功率上报至设备管理服务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运维自检模块;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执行:
当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运维自检模块时,通过运维自检模块监测以下运维自检监测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跳接端口的插拔次数、机械臂的运行里程、机械臂的运行状态、除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之外是否有其他终端发送指令、距离上一次对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第二光纤的端面进行清洁的时长;
针对每个运维自检监测信息,当该运维自检监测信息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达到预警阈值时,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该运维自检监测信息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进行维护。
示例性的,当运维自检监测信息为跳接端口的插拔次数时,若跳接端口的插拔次数达到插拔次数预警阈值,则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跳接端口的插拔次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根据接收到的报跳接端口的插拔次数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进行维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上还配置有供电模块。该实施例中,根据站点的供电情况和环境不同,光纤配线机器人内部可配置不同的供电模块,如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当站点设置于室外场景时可配置太阳能供电系统。供电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电源类型(交流供电、直流供电、太阳能系统供电)、电源路数(单路供电、双路供电)、标称供电电压、标称供电电流、电池标称容量、太阳能供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上还配置有传输通信模块。根据站点提供的网络传输资源不同,光纤配线机器人内部可配置不同的通讯模块,如电口传输板、PTN传输板,当不具备有线传输资源条件时还可配置无线通讯模块实现配线机器人与设备管理服务的数据通信。传输通信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支持的网络协议(TCP/IP,MQTT,SNMP等)、支持的网络接口类型(RJ45, 光口(有线);4G(无线)等)、支持的传输速率(10Mbps, 100Mbps, 1Gbps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执行:
当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发生变更时,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变更后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
该实施例中,任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发生改变时,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变更后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设备管理服务平台根据上报的变更后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调整该光纤配线机器人可执行的任务,不会影响其他光纤配线机器人的工作模式,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执行:
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针对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调整指令;调整指令包括预设功能模块新增指令或预设功能模块删除指令;
根据调整指令,对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进行调整。
该实施例中,可以直接通过设备管理服务平台对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进行远程控制调整,有利于提高对各光纤配线机器人管理的便捷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执行:当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时,通过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采集以下环境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经纬度信息、水浸信息、火灾信息、烟雾浓度信息。
该实施例中,针对每个外界环境信息,若该外界环境信息的采集结果满足预警条件时,目标光纤配线机器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采集结果。示例性的,以烟雾浓度信息为例,当烟雾浓度(烟雾浓度信息的采集结果)超过烟雾浓度预警阈值时,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烟雾浓度。
实施例二: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多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不同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每个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分别包含多个光纤端口;针对每个光纤端口,该光纤端口预先通过第一光纤与其他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一个光纤端口连接;每个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中还包括多个跳接端口,所述跳接端口用于通过第二光纤将同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两个光纤端口连通;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上报模块401,用于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预设功能模块中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包括光纤接入模块和光纤跳接模块;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述跳接端口的数量以及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光纤属性信息;所述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第一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和第二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接头芯数以及该光纤配线机器人内所述光纤端口之间的指定连通方式;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待建立的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从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自身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有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和所述光纤跳接模块的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以根据每个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的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和所述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从各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用于建立所述光传输通道的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及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的连接方式;
连接模块402,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根据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通过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机械臂使用第二光纤和跳接端口对光纤端口进行连接,以建立所述光传输通道。
可选的,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光缆质量检测模块;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与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中空闲的第一光纤的数量、检测光波长、检测动态范围;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还用于将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中包含光缆质量检测模块的能力信息的光纤配线机器人作为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向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下发光缆质量检测指令;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指令;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指令检测与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光缆中的空闲的第一光纤,以确定该光缆是否出现故障,得到光缆质量检测结果;
第二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光缆质量检测结果上报至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
可选的,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光功率检测模块;所述光功率检测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可检测的光波长范围、可检测的光功率范围;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还用于将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中包含光功率检测模块的能力信息的光纤配线机器人作为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向各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下发光功率检测指令;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所述光功率检测指令;
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光功率检测指令,通过所述光功率检测模块检测传输到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信号的光功率,以将该光功率上报至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
可选的,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运维自检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所述运维自检模块时,通过所述运维自检模块监测以下运维自检监测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跳接端口的插拔次数、所述机械臂的运行里程、所述机械臂的运行状态、除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之外是否有其他终端发送指令、距离上一次对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第二光纤的端面进行清洁的时长;
第三上报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运维自检监测信息,当该运维自检监测信息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达到预警阈值时,向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该运维自检监测信息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进行维护。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上报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发生变更时,向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变更后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针对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包括预设功能模块新增指令或预设功能模块删除指令;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指令,对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所述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时,通过所述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采集以下环境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经纬度信息、水浸信息、火灾信息、烟雾浓度信息。
实施例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总线503,所述存储器502存储有所述处理器5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时,所述处理器501与所述存储器502之间通过总线503通信,所述处理器501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方法步骤。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四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方法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多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不同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每个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分别包含多个光纤端口;针对每个光纤端口,该光纤端口预先通过第一光纤与其他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一个光纤端口连接;每个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中还包括多个跳接端口,所述跳接端口用于通过第二光纤将同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两个光纤端口连通;所述方法包括:
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预设功能模块中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包括光纤接入模块和光纤跳接模块;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述跳接端口的数量以及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光纤属性信息;所述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第一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和第二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接头芯数以及该光纤配线机器人内所述光纤端口之间的指定连通方式;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待建立的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从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自身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有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和所述光纤跳接模块的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以根据每个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的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和所述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从各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用于建立所述光传输通道的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及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指的是,在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使用哪个第二光纤和哪个跳接端口,将哪些个光纤端口连接起来;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根据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通过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机械臂使用第二光纤和跳接端口对光纤端口进行连接,以建立所述光传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光缆质量检测模块;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与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中空闲的第一光纤的数量、检测光波长、检测动态范围;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还用于将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中包含光缆质量检测模块的能力信息的光纤配线机器人作为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向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下发光缆质量检测指令;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二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指令;
根据所述光缆质量检测指令检测与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光缆中的空闲的第一光纤,得到用于表征该光缆是否出现故障的光缆质量检测结果;
将所述光缆质量检测结果上报至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光功率检测模块;所述光功率检测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可检测的光波长范围、可检测的光功率范围;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还用于将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上报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中包含光功率检测模块的能力信息的光纤配线机器人作为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向各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下发光功率检测指令;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三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所述光功率检测指令;
基于所述光功率检测指令,通过所述光功率检测模块检测传输到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信号的光功率,以将该光功率上报至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运维自检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所述运维自检模块时,通过所述运维自检模块监测以下运维自检监测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跳接端口的插拔次数、所述机械臂的运行里程、所述机械臂的运行状态、除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之外是否有其他终端发送指令、距离上一次对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第二光纤的端面进行清洁的时长;
针对每个所述运维自检监测信息,当该运维自检监测信息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达到预警阈值时,向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该运维自检监测信息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的运维自检监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进行维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发生变更时,向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变更后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针对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包括预设功能模块新增指令或预设功能模块删除指令;
根据所述调整指令,对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进行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功能模块还包括: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所述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时,通过所述外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采集以下环境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该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经纬度信息、水浸信息、火灾信息、烟雾浓度信息。
8.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多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光纤配线机器人;不同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每个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分别包含多个光纤端口;针对每个光纤端口,该光纤端口预先通过第一光纤与其他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一个光纤端口连接;每个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中还包括多个跳接端口,所述跳接端口用于通过第二光纤将同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两个光纤端口连通;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上报模块,用于向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上报预设功能模块中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预设功能模块包括光纤接入模块和光纤跳接模块;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包括: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中所述跳接端口的数量以及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光纤属性信息;所述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光纤配线机器人第一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和第二端中的光纤端口的数量、与该光纤配线机器人相连的第一光纤的接头芯数以及该光纤配线机器人内所述光纤端口之间的指定连通方式;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待建立的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传输通道,从各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自身配置的目标预设功能模块中包含有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和所述光纤跳接模块的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以根据每个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的所述光纤接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和所述光纤跳接模块对应的能力信息,从各候选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确定出用于建立所述光传输通道的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以及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指的是,在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使用哪个第二光纤和哪个跳接端口,将哪些个光纤端口连接起来;
连接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为各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光纤配线机器人时,根据设备管理服务平台下发的光纤端口之间的连通方式,通过所述目标光纤配线机器人上的机械臂使用第二光纤和跳接端口对光纤端口进行连接,以建立所述光传输通道。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861727.8A 2023-07-14 2023-07-14 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6582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1727.8A CN116582180B (zh) 2023-07-14 2023-07-14 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1727.8A CN116582180B (zh) 2023-07-14 2023-07-14 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82180A CN116582180A (zh) 2023-08-11
CN116582180B true CN116582180B (zh) 2023-09-26

Family

ID=87540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61727.8A Active CN116582180B (zh) 2023-07-14 2023-07-14 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821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72213B (zh) * 2023-08-16 2023-12-19 北京瑞祺皓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配线机器人的预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4815A (zh) * 2016-01-06 2016-06-0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光纤配线网络的智能odn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20037545A1 (zh) * 2018-08-22 2020-02-27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网络智能维护系统及光纤网络智能维护app
CN112491467A (zh) * 2020-10-15 2021-03-12 国网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通信光纤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231233A1 (en) * 2020-05-11 2021-11-18 Telescent Inc. Automated physical network systems based on robotic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fiber optic interconnect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4815A (zh) * 2016-01-06 2016-06-0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光纤配线网络的智能odn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17118147A1 (zh) * 2016-01-06 2017-07-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光纤配线网络的智能odn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20037545A1 (zh) * 2018-08-22 2020-02-27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网络智能维护系统及光纤网络智能维护app
WO2021231233A1 (en) * 2020-05-11 2021-11-18 Telescent Inc. Automated physical network systems based on robotic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fiber optic interconnects
CN112491467A (zh) * 2020-10-15 2021-03-12 国网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通信光纤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望恒 ; .广电网络光纤接入网智能化维护管理探究.广播电视信息.2017,(第04期),第69-72页. *
广电网络光纤接入网智能化维护管理探究;周望恒;;广播电视信息(第04期);第69-7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82180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00305B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optical fiber network and terminal
CN116582180B (zh) 光纤配线机器人的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208971518U (zh) 一种基于gis的光缆故障监测系统
WO2016023332A1 (zh) 一种光网络智能化的实现方法以及装置
CN106330298A (zh) 一种光缆纤芯实时监测系统
EP2852095B1 (en) Optical distribu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5871604A (zh) 一种光纤衰耗全程在线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0752871B (zh) 光链路诊断方法、及相应的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591770A (zh) 无源光纤网络pon中故障类别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839712B (zh) 基于光模块的信号传输监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09004976A (zh) 光缆资源的远程监控系统
CN109510663A (zh) 一种基于智能光纤配线进行光缆监测及大数据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CN103427898B (zh) 一种确定无源光纤网络分支故障点的方法及系统
WO2018216883A1 (ko) Otdr을 이용한 중계기 광코어 감시시스템
CN112242869A (zh) 光纤故障检测系统
WO2022080592A1 (ko) Ai기반 능동형 광선로 관리 시스템
CN109217916A (zh) 一种光路全数据检测方法
CN108900246B (zh) 一种光纤猫终端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8445560U (zh) 一种通信光缆线路检测系统
WO2023058818A1 (ko) 인공지능을 활용한 능동형 광선로 관리 시스템
CN111596418A (zh) 一种光纤耦合器及光纤配线架
WO202009191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network cabling integrity monitoring
CN220711490U (zh) 一种光纤通断及节点环境实时监测装置
KR102535594B1 (ko) 기계학습 기반 가입자 광단말기 상태 파악 장치 및 그 방법
EP4344096A1 (en) Fault positioning method of optical network and related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