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77526B - 一种电流检测仪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流检测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77526B
CN116577526B CN202310854111.8A CN202310854111A CN116577526B CN 116577526 B CN116577526 B CN 116577526B CN 202310854111 A CN202310854111 A CN 202310854111A CN 116577526 B CN116577526 B CN 116577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pivot
lower extreme
shaped connecting
connect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41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77526A (zh
Inventor
崔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Hanyu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Hanyu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Hanyu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Hanyu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541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77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77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7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77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7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8Pointers; Scales; Scale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5/00Detail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17/00 - G01R29/00, G01R33/00 - G01R33/26 or G01R35/00
    • G01R15/14Adaptations providing voltage or current isolation, e.g. for high-voltage or high-current networks
    • G01R15/18Adaptations providing voltage or current isolation, e.g. for high-voltage or high-current networks using inductive devices, e.g. transformers
    • G01R15/183Adaptations providing voltage or current isolation, e.g. for high-voltage or high-current networks using inductive devices, e.g. transformers using transformers with a magnetic co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0092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measuring current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asuring Instrument Details And Bridges, And Automatic Balanc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流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检测仪器。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外表面的接线柱以及设于壳体内部的永磁铁、软铁极靴、铁芯、转轴、扭簧、线圈、刻度盘、指针,转轴包括上端转轴和下端转轴,转轴和铁芯竖直设置,上端转轴与铁芯上端连接,下端转轴与铁芯下端连接,上端转轴以及下端转轴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指针与下端转轴垂直固定连接,铁芯上端具有上端线槽,铁芯下端具有下端线槽。指针水平设置,可以避免指针旋转后改变指针在转轴上产生的扭转力,转轴竖直设置,能够避免转轴受到径向作用力而发生弯曲变形,减小转轴侧面受到的摩擦力,上端线槽和下端线槽为线圈的上端和线圈的下端提供穿插空间,降低对检测结果产生的负面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电流检测仪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流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检测仪器。
背景技术
电流检测仪器通常利用导线中的电流在导线附近产生的磁场来驱动指针运动,从而读取电流大小(例如普通电流表,使用时两个接线柱串联在待测导线上)。另一种仪器则是通过导线中的电流在检测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来读取电流大小(例如钳式电流表)。
普通电流表通常由永磁铁、软铁极靴、铁芯(圆柱形)、转轴、扭簧、线圈、刻度盘、指针、接线柱等构成。永磁铁的形状为U形,软铁极靴具有两块且分别固定在永磁铁开口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转轴沿铁芯的轴向贯穿并与铁芯固定连接。线圈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缠绕轴线与转轴垂直。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接线柱连接,扭簧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转轴两端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刻度盘固定在壳体上,指针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指针的另一端伸至刻度盘的正面。使用时,将两个接线柱分别串联在待测导线上,电流流经线圈,使线圈周围产生磁场。由于软铁极靴被永磁铁磁化,因此两个软铁极靴相互靠近的一端的磁极性相反,电磁场与软铁极靴的磁场相互作用驱动转轴旋转,或电磁场使铁芯磁化,铁芯与软铁极靴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力驱动转轴旋转。转轴旋转到一定程度后,扭簧的弹力产生的扭转力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力产生的扭转力达到平衡。通过观察指针末端在刻度盘上所指的位置可以读取电流的大小。
然而,转轴旋转一个角度之后,指针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发生改变,指针末端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偏离转轴的轴线,这导致了指针重力对转轴产生的扭转力发生了改变。因此,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扭转力实际上等于扭簧弹力产生的扭转力以及指针重力产生的扭转力之和。在现有技术中,用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扭转力与扭簧弹力产生的扭转力平衡来计算电流大小会导致电流检测结果偏大。
此外,由于转轴水平设置,转轴的两端与壳体之间转动连接的配合面较大,摩擦力会进一步导致检测结果偏大。转轴水平设置还会产生一定程度地弯曲变形,这也会给检测结果带来负面影响。转轴从铁芯中心贯穿,导致线圈在铁芯两端中心位置受到遮挡,线圈在铁芯两端缠绕时需要偏离铁芯的中心(例如偏向转轴的一侧),导致线圈缠绕区域的中心偏离转轴的轴线,不仅会给转轴带来额外的扭转力(与指针的影响类似),还会导致两个软铁极靴对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力不平衡,进一步加剧给检测结果带来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电流检测仪器,实现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流检测仪器,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外表面的接线柱以及设于壳体内部的永磁铁、软铁极靴、铁芯、转轴、扭簧、线圈、刻度盘、指针,永磁铁的形状为U形,软铁极靴具有两块且分别固定在永磁铁开口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转轴与铁芯连接,线圈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缠绕轴线与转轴垂直,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接线柱连接,扭簧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转轴两端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刻度盘固定在壳体上,指针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指针的另一端伸至刻度盘的正面,
所述转轴包括上端转轴和下端转轴,所述上端转轴、所述铁芯、所述下端转轴由上至下依次排列且同轴设置;
所述铁芯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铁芯,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所述铁芯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所述上端转轴和所述下端转轴之间设有上端L形连接片、下端L形连接片;
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的一边水平设置,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的另一边竖直设置,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水平设置的一边顶面与所述上端转轴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竖直设置的一边与所述第一插孔插接;
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的一边水平设置,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的另一边竖直设置,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水平设置的一边底面与所述下端转轴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竖直设置的一边与所述第二插孔插接;
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水平设置的一边的顶面沿竖直方向抵接;
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竖直设置的一边上端面与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水平设置的一边的底面沿竖直方向抵接;
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水平设置的一边、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上端、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上端、所述铁芯的上端围绕成上端线槽;
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水平设置的一边、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下端、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下端、所述铁芯的下端围绕成下端线槽;
所述线圈的上端穿插在所述上端线槽内,所述线圈的下端穿插在所述下端线槽内;
所述上端转轴的上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下端转轴的下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指针水平设置,所述指针远离所述刻度盘的一端与所述下端转轴固定连接。
在上述电流检测仪器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侧板、顶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侧板的下端围绕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所述侧板的上端围绕所述顶板的边缘设置,所述侧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由基准板和透光板并排拼合而成,所述铁芯位于所述基准板的下方,所述刻度盘位于所述透光板的下方;
所述上端转轴的上端与所述基准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下端转轴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
在上述电流检测仪器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准板的下表面连接有上端支座,所述上端支座位于所述上端转轴的正上方,所述上端转轴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端支座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上端滚珠,所述上端支座的下端面中心位置以及所述上端转轴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球面状的上端凹槽,所述上端滚珠外表面与上端凹槽的内侧面滑动配合;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有下端支座,所述下端支座位于所述下端转轴的正下方,所述下端转轴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端支座的上端面之间设有下端滚珠,所述下端支座的上端面中心位置以及所述下端转轴的下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球面状的下端凹槽,所述下端滚珠外表面与下端凹槽的内侧面滑动配合。
在上述电流检测仪器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准板的下表面设有上端定位槽,所述上端定位槽内设有上端弹性垫片,所述上端支座的上端插接在所述上端定位槽内并与所述上端弹性垫片压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所述上端支座的上端外侧面与所述上端定位槽的内侧面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下端定位槽,所述下端定位槽内设有下端弹性垫片,所述下端支座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端定位槽内并与所述下端弹性垫片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所述下端支座的外侧面与所述下端定位槽的内侧面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在上述电流检测仪器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端支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端导向套,所述上端导向套环绕所述上端滚珠设置,所述上端转轴的上端插接在所述上端导向套内,所述上端导向套与所述上端转轴同轴设置,所述上端导向套的内侧面与所述上端转轴的外侧面之间间隙配合且间隙距离介于0.1毫米至0.3毫米之间;
所述下端支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端导向套,所述下端导向套环绕所述下端滚珠设置,所述下端转轴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端导向套内,所述下端导向套与所述下端转轴同轴设置,所述下端导向套的内侧面与所述下端转轴的外侧面之间间隙配合且间隙距离介于0.1毫米至0.3毫米之间;
所述上端导向套的内侧面与所述上端转轴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距离等于所述下端导向套的内侧面与所述下端转轴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距离。
在上述电流检测仪器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端转轴上套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下端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指针远离所述刻度盘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在相对于所述指针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与所述指针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平衡杆远离所述安装环的一端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所述平衡杆在所述安装环中心处产生的转矩大小等于所述指针在所述安装环中心处产生的转矩大小。
在上述电流检测仪器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块的下端设有插口,所述插口向下贯穿所述配重块的底面,所述插口向所述转轴在被驱动时旋转的方向贯穿所述配重块的侧面;
所述扭簧的一端沿反向于所述转轴在被驱动时旋转的方向插接在所述插口内,所述扭簧插接在所述插口内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插口的内壁沿所述转轴旋转的圆周方向抵接,所述扭簧插接在所述插口内的一端的顶面与所述插口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扭簧环绕所述下端支座设置,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端支座固定连接;
所述下端支座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在上述电流检测仪器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平衡杆沿平行于所述平衡杆的方向滑动连接,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平衡杆的配合面之间紧配合。
在上述电流检测仪器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指针位于所述永磁铁的U形围绕区域的内侧。
在上述电流检测仪器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基准板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透光板由透明的亚克力材料或透明的玻璃材料制成。
发明的效果
指针水平设置,可以避免指针旋转后改变指针在转轴上产生的扭转力,降低对检测结果产生的负面影响;转轴竖直设置,能够避免转轴受到径向作用力而发生弯曲变形,降低对检测结果产生的负面影响;转轴竖直设置还能够将更多的作用力集中在下端,转轴侧面受到的摩擦力减小,有助于减小转轴旋转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降低对检测结果产生的负面影响;上端转轴和下端转轴分别通过上端L形连接片和下端L形连接片与铁芯连接,上端L形连接片和下端L形连接片的设置形成了上端线槽和下端线槽,为线圈的上端和线圈的下端提供穿插空间,减小线圈的中心偏离铁芯轴线的距离,使线圈产生的磁场与软铁极靴的磁场之间的作用力更加平衡,降低对检测结果产生的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转轴和铁芯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转轴与铁芯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壳体内部结构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永磁铁;102、软铁极靴;104、铁芯;106、扭簧;108、线圈;110、刻度盘;112、指针;114、上端转轴;116、下端转轴;118、第一插孔;120、第二插孔;122、上端L形连接片;124、下端L形连接片;126、上端线槽;128、下端线槽;130、底板;132、侧板;134、基准板;136、透光板;138、上端支座;140、上端滚珠;142、上端凹槽;144、下端支座;146、下端滚珠;148、下端凹槽;150、上端定位槽;152、上端弹性垫片;154、下端定位槽;156、下端弹性垫片;158、上端导向套;160、下端导向套;162、安装环;164、平衡杆;166、配重块;168、插口;170、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下文的各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和元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检测仪器,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外表面的接线柱170以及设于壳体内部的永磁铁100、软铁极靴102、铁芯104、转轴、扭簧106、线圈108、刻度盘110、指针112,永磁铁100的形状为U形,软铁极靴102具有两块且分别固定在永磁铁100开口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转轴与铁芯104连接,线圈108缠绕在铁芯104上,线圈108的缠绕轴线与转轴垂直,线圈10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接线柱170连接,扭簧106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扭簧106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转轴两端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刻度盘110固定在壳体上,指针112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指针112的另一端伸至刻度盘110的正面,转轴包括上端转轴114和下端转轴116,上端转轴114、铁芯104、下端转轴116由上至下依次排列且同轴设置;铁芯104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插孔118和第二插孔120,第一插孔118和第二插孔120沿竖直方向贯穿铁芯104,第一插孔118和第二插孔120以铁芯104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上端转轴114和下端转轴116之间设有上端L形连接片122、下端L形连接片124;上端L形连接片122的一边水平设置,上端L形连接片122的另一边竖直设置,上端L形连接片122水平设置的一边顶面与上端转轴11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上端L形连接片122竖直设置的一边与第一插孔118插接;下端L形连接片124的一边水平设置,下端L形连接片124的另一边竖直设置,下端L形连接片124水平设置的一边底面与下端转轴11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下端L形连接片124竖直设置的一边与所述第二插孔120插接;上端L形连接片122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下端面与下端L形连接片124水平设置的一边的顶面沿竖直方向抵接;下端L形连接片124竖直设置的一边上端面与上端L形连接片122水平设置的一边的底面沿竖直方向抵接;上端L形连接片122水平设置的一边、上端L形连接片122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上端、下端L形连接片124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上端、铁芯104的上端围绕成上端线槽126;下端L形连接片124水平设置的一边、下端L形连接片124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下端、上端L形连接片122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下端、铁芯104的下端围绕成下端线槽128;线圈108的上端穿插在上端线槽126内,线圈108的下端穿插在下端线槽128内;上端转轴114的上端与壳体转动连接,下端转轴116的下端与壳体转动连接,指针112水平设置,指针112远离刻度盘110的一端与下端转轴116固定连接。
指针112水平设置,可以避免指针112旋转后改变指针112在转轴上产生的扭转力,降低对检测结果产生的负面影响;转轴(包括上端转轴114和下端转轴116)竖直设置,能够避免转轴受到径向作用力而发生弯曲变形(变形量比较小,但是长时间静置和使用会使变形量逐渐增大),降低对检测结果产生的负面影响;转轴竖直设置还能够将更多的作用力集中在下端,转轴侧面受到的摩擦力减小,有助于减小转轴旋转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降低对检测结果产生的负面影响;上端转轴114和下端转轴116分别通过上端L形连接片122和下端L形连接片124与铁芯104连接,上端L形连接片122和下端L形连接片124的设置形成了上端线槽126和下端线槽128,为线圈108的上端和线圈108的下端提供穿插空间,减小线圈108的中心偏离铁芯104轴线的距离,使线圈108产生的磁场与软铁极靴102的磁场之间的作用力更加平衡(两个软铁极靴102受到的作用力大小趋于相等),降低对检测结果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底板130、侧板132、顶板,顶板位于底板130的上方,侧板132的下端围绕底板130的边缘设置,侧板132的上端围绕顶板的边缘设置,侧板132的下端与底板130固定连接,侧板132的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顶板由基准板134和透光板136并排拼合而成,铁芯104位于基准板134的下方,刻度盘110位于透光板136的下方;上端转轴114的上端与基准板134的下表面转动连接,下端转轴116的下端与底板130的上表面转动连接。
由于转轴分段(分为上端转轴114和下端转轴116)且竖直设置,因此对转轴以及铁芯104的同轴度要求较高,制造时,将基准板134远离透光板136的一边作为基准边,基准板134的下表面作为基准面,将基准边与侧板132的边缘对齐,在基准板134的下表面和底板130的上表面使用标准轴杆(光面直杆)作为冲压型芯进行冲压,在基准板134的下表面以及底板130的上表面形成定位标记或定位孔(或槽),上端转轴114用基准板134下表面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下端转轴116用底板130上表面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透光板136的设置便于用户观察壳体内部的工作状态,例如指针112末端在刻度盘110上所指的位置,从而便于读取检测结果。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准板134的下表面连接有上端支座138,上端支座138位于上端转轴114的正上方,上端转轴114的上端面与上端支座138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上端滚珠140,上端支座138的下端面中心位置以及上端转轴114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球面状的上端凹槽142,上端滚珠140外表面与上端凹槽142的内侧面滑动配合;底板130的上表面连接有下端支座144,下端支座144位于下端转轴116的正下方,下端转轴116的下端面与下端支座144的上端面之间设有下端滚珠146,下端支座144的上端面中心位置以及下端转轴116的下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球面状的下端凹槽148,下端滚珠146外表面与下端凹槽148的内侧面滑动配合。
上端支座138、上端滚珠140减小了上端转轴114旋转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下端支座144和下端滚珠146减小了下端转轴116旋转时受到的摩擦阻力,由于转轴上的作用力主要集中在下端转轴116上,而下端转轴116的作用力作用在下端滚珠146上,下端滚珠146的直径小于1.5毫米,由于接触面积小,且下端滚珠146采用钢珠,表面涂抹润滑油或石墨粉,因此能够极大地减小转轴旋转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优选的,上端支座138的下端面的上端凹槽142的球面直径与上端滚珠140直径相等,上端转轴114的上端面的上端凹槽142的球面直径大于上端滚珠140的直径,可以减小上端滚珠140与上端转轴114之间的接触面积;下端支座144的上端面的下端凹槽148的球面直径等于下端滚珠146的直径,下端转轴116的下端面的下端凹槽148的球面直径大于下端滚珠146的直径,可以减小下端滚珠146与下端转轴116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准板134的下表面设有上端定位槽150,上端定位槽150内设有上端弹性垫片152,上端支座138的上端插接在上端定位槽150内并与上端弹性垫片152压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上端支座138的上端外侧面与上端定位槽150的内侧面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底板130的上表面设有下端定位槽154,下端定位槽154内设有下端弹性垫片156,下端支座144的下端插接在下端定位槽154内并与下端弹性垫片156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下端支座144的外侧面与下端定位槽154的内侧面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依靠上端弹性垫片152和下端弹性垫片156的弹力,对上端转轴114和下端转轴116进行轴向张紧并进行定中(在滚珠的顶压作用下使上端转轴114和下端转轴116的轴线趋于同轴),在受到外界振动干扰时,上端弹性垫片152和下端弹性垫片156能够吸收转轴的轴向振动能量,上端滚珠140和下端滚珠146可供转轴沿侧向滑移一段距离,虽然侧移的距离比较小,但是相较于径向锁死的方式而言,能够减小转轴中部受到的惯性冲击而产生的弯曲变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端支座13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端导向套158,上端导向套158环绕上端滚珠140设置,上端转轴114的上端插接在上端导向套158内,上端导向套158与上端转轴114同轴设置,上端导向套158的内侧面与上端转轴114的外侧面之间间隙配合且间隙距离介于0.1毫米至0.3毫米之间;下端支座14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端导向套160,下端导向套160环绕下端滚珠146设置,下端转轴116的下端插接在下端导向套160内,下端导向套160与下端转轴116同轴设置,下端导向套160的内侧面与下端转轴116的外侧面之间间隙配合且间隙距离介于0.1毫米至0.3毫米之间;上端导向套158的内侧面与上端转轴114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距离等于下端导向套160的内侧面与下端转轴116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距离。
上端导向套158和下端导向套160能够限定上端转轴114和下端转轴116侧移的距离,避免侧移距离过大而导致滚珠(包括上端滚珠140和下端滚珠146)脱离凹槽(包括上端凹槽142和下端凹槽148),并能够对转轴沿竖直方向运动进行导向(上端弹性垫片152和下端弹性垫片156伸缩时转轴会沿竖直方向相对壳体运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下端转轴116上套接有安装环162,安装环162与下端转轴116固定连接,指针112远离刻度盘110的一端与安装环162固定连接,安装环162在相对于指针112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平衡杆164,平衡杆164与指针112位于同一直线上,平衡杆164远离安装环162的一端连接有配重块166,配重块166、平衡杆164在安装环162中心处产生的转矩大小等于指针112在安装环162中心处产生的转矩大小。
平衡杆164和配重块166能够与指针112达成平衡,避免指针112在转轴上产生向下的转矩,提高转轴旋转过程中的受力平衡性;指针112连接在下端转轴116上,可以降低旋转部件(包括转轴、铁芯104、指针112)的整体重心,提高平稳性。
结合图11所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配重块166的下端设有插口168,插口168向下贯穿配重块166的底面,插口168向转轴在被驱动时旋转的方向贯穿配重块166的侧面;扭簧106的一端沿反向于转轴在被驱动时旋转的方向插接在插口168内,扭簧106插接在插口168内的一端的端面与插口168的内壁沿转轴旋转的圆周方向抵接,扭簧106插接在插口168内的一端的顶面与插口168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扭簧106环绕下端支座144设置,扭簧106的另一端与下端支座144固定连接;下端支座144与底板13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扭簧106的外圈端面插接在插口168内,转轴旋转时,插口168内壁顶推扭簧106的外圈端面,使扭簧106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扭簧106与下端支座144以及配重块166连接,不需要在下端转轴116上腾出额外的空间供扭簧106连接,使转轴的轴向结构更加紧凑,减小转轴的轴向长度,有助于提高上端转轴114与下端转轴116的同轴度。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配重块166与平衡杆164沿平行于平衡杆164的方向滑动连接,配重块166与平衡杆164的配合面之间紧配合。
通过滑动配重块166能够调整配重块166在转轴上产生的向下的转矩,便于调整至抵消指针112在转轴上产生的向下的转矩。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指针112位于永磁铁100的U形围绕区域的内侧。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底板130、侧板132、基准板134由金属材料制成,透光板136由透明的亚克力材料或透明的玻璃材料制成。
金属的底板130、侧板132以及基准板134不仅不容易变形,便于找基准,提高基准的参考可靠性,还能够屏蔽外部磁场,减小外部磁场对线圈108工作带来的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与现有技术相同,接线柱170、永磁铁100以及刻度盘110均与壳体固定连接。本申请中的“上、下”是指附图中的视图方向,如图1中注有方向的直线箭头所示。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电流检测仪器,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外表面的接线柱(170)以及设于壳体内部的永磁铁(100)、软铁极靴(102)、铁芯(104)、转轴、扭簧(106)、线圈(108)、刻度盘(110)、指针(112),永磁铁(100)的形状为U形,软铁极靴(102)具有两块且分别固定在永磁铁(100)开口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转轴与铁芯(104)连接,线圈(108)缠绕在铁芯(104)上,线圈(108)的缠绕轴线与转轴垂直,线圈(10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接线柱(170)连接,扭簧(106)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扭簧(106)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转轴两端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刻度盘(110)固定在壳体上,指针(112)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指针(112)的另一端伸至刻度盘(110)的正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包括上端转轴(114)和下端转轴(116),所述上端转轴(114)、所述铁芯(104)、所述下端转轴(116)由上至下依次排列且同轴设置;
所述铁芯(104)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插孔(118)和第二插孔(120),所述第一插孔(118)和所述第二插孔(120)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铁芯(104),所述第一插孔(118)和所述第二插孔(120)以所述铁芯(104)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所述上端转轴(114)和所述下端转轴(116)之间设有上端L形连接片(122)、下端L形连接片(124);
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122)的一边水平设置,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122)的另一边竖直设置,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122)水平设置的一边顶面与所述上端转轴(11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122)竖直设置的一边与所述第一插孔(118)插接;
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124)的一边水平设置,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124)的另一边竖直设置,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124)水平设置的一边底面与所述下端转轴(11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124)竖直设置的一边与所述第二插孔(120)插接;
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122)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124)水平设置的一边的顶面沿竖直方向抵接;
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124)竖直设置的一边上端面与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122)水平设置的一边的底面沿竖直方向抵接;
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122)水平设置的一边、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122)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上端、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124)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上端、所述铁芯(104)的上端围绕成上端线槽(126);
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124)水平设置的一边、所述下端L形连接片(124)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下端、所述上端L形连接片(122)竖直设置的一边的下端、所述铁芯(104)的下端围绕成下端线槽(128);
所述线圈(108)的上端穿插在所述上端线槽(126)内,所述线圈(108)的下端穿插在所述下端线槽(128)内;
所述上端转轴(114)的上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下端转轴(116)的下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指针(112)水平设置,所述指针(112)远离所述刻度盘(110)的一端与所述下端转轴(11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130)、侧板(132)、顶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底板(130)的上方,所述侧板(132)的下端围绕所述底板(130)的边缘设置,所述侧板(132)的上端围绕所述顶板的边缘设置,所述侧板(13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30)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32)的上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由基准板(134)和透光板(136)并排拼合而成,所述铁芯(104)位于所述基准板(134)的下方,所述刻度盘(110)位于所述透光板(136)的下方;
所述上端转轴(114)的上端与所述基准板(134)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下端转轴(116)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30)的上表面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板(134)的下表面连接有上端支座(138),所述上端支座(138)位于所述上端转轴(114)的正上方,所述上端转轴(114)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端支座(138)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上端滚珠(140),所述上端支座(138)的下端面中心位置以及所述上端转轴(114)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球面状的上端凹槽(142),所述上端滚珠(140)外表面与上端凹槽(142)的内侧面滑动配合;
所述底板(130)的上表面连接有下端支座(144),所述下端支座(144)位于所述下端转轴(116)的正下方,所述下端转轴(116)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端支座(144)的上端面之间设有下端滚珠(146),所述下端支座(144)的上端面中心位置以及所述下端转轴(116)的下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球面状的下端凹槽(148),所述下端滚珠(146)外表面与下端凹槽(148)的内侧面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板(134)的下表面设有上端定位槽(150),所述上端定位槽(150)内设有上端弹性垫片(152),所述上端支座(138)的上端插接在所述上端定位槽(150)内并与所述上端弹性垫片(152)压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所述上端支座(138)的上端外侧面与所述上端定位槽(150)的内侧面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所述底板(130)的上表面设有下端定位槽(154),所述下端定位槽(154)内设有下端弹性垫片(156),所述下端支座(144)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端定位槽(154)内并与所述下端弹性垫片(156)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所述下端支座(144)的外侧面与所述下端定位槽(154)的内侧面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支座(13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端导向套(158),所述上端导向套(158)环绕所述上端滚珠(140)设置,所述上端转轴(114)的上端插接在所述上端导向套(158)内,所述上端导向套(158)与所述上端转轴(114)同轴设置,所述上端导向套(158)的内侧面与所述上端转轴(114)的外侧面之间间隙配合且间隙距离介于0.1毫米至0.3毫米之间;
所述下端支座(14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端导向套(160),所述下端导向套(160)环绕所述下端滚珠(146)设置,所述下端转轴(116)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端导向套(160)内,所述下端导向套(160)与所述下端转轴(116)同轴设置,所述下端导向套(160)的内侧面与所述下端转轴(116)的外侧面之间间隙配合且间隙距离介于0.1毫米至0.3毫米之间;
所述上端导向套(158)的内侧面与所述上端转轴(114)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距离等于所述下端导向套(160)的内侧面与所述下端转轴(116)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转轴(116)上套接有安装环(162),所述安装环(162)与所述下端转轴(116)固定连接,所述指针(112)远离所述刻度盘(11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环(16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162)在相对于所述指针(112)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平衡杆(164),所述平衡杆(164)与所述指针(112)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平衡杆(164)远离所述安装环(162)的一端连接有配重块(166),所述配重块(166)、所述平衡杆(164)在所述安装环(162)中心处产生的转矩大小等于所述指针(112)在所述安装环(162)中心处产生的转矩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166)的下端设有插口(168),所述插口(168)向下贯穿所述配重块(166)的底面,所述插口(168)向所述转轴在被驱动时旋转的方向贯穿所述配重块(166)的侧面;
所述扭簧(106)的一端沿反向于所述转轴在被驱动时旋转的方向插接在所述插口(168)内,所述扭簧(106)插接在所述插口(168)内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插口(168)的内壁沿所述转轴旋转的圆周方向抵接,所述扭簧(106)插接在所述插口(168)内的一端的顶面与所述插口(168)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扭簧(106)环绕所述下端支座(144)设置,所述扭簧(106)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端支座(144)固定连接;
所述下端支座(144)与所述底板(13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166)与所述平衡杆(164)沿平行于所述平衡杆(164)的方向滑动连接,所述配重块(166)与所述平衡杆(164)的配合面之间紧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针(112)位于所述永磁铁(100)的U形围绕区域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30)、所述侧板(132)、所述基准板(134)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透光板(136)由透明的亚克力材料或透明的玻璃材料制成。
CN202310854111.8A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电流检测仪器 Active CN116577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4111.8A CN116577526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电流检测仪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4111.8A CN116577526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电流检测仪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7526A CN116577526A (zh) 2023-08-11
CN116577526B true CN116577526B (zh) 2023-09-12

Family

ID=87538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54111.8A Active CN116577526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电流检测仪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7752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60842A (ko) * 1999-12-28 2001-07-07 이구택 정격 및 과부하 검출을 위한 전류계
CN105044436A (zh) * 2015-08-07 2015-11-11 国网山东安丘市供电公司 用于测量高压线电流的钳形电流表
CN205176106U (zh) * 2015-11-24 2016-04-20 深圳市创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开合式电流传感器
KR20180011588A (ko) * 2016-07-25 2018-02-02 (주)한국센서 개방 가능한 통과홀을 포함하는 전류센서
CN111308139A (zh) * 2018-12-12 2020-06-19 银河电气科技(新沂)有限公司 一种可简化工作流程的电流表
CN113960347A (zh) * 2021-09-09 2022-01-2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态暗电流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4113736A (zh) * 2021-11-29 2022-03-01 陈媛媛 一种可测小电流的钳形电流表
CN115575695A (zh) * 2022-12-12 2023-01-0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一种方便使用的测量电变量的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60842A (ko) * 1999-12-28 2001-07-07 이구택 정격 및 과부하 검출을 위한 전류계
CN105044436A (zh) * 2015-08-07 2015-11-11 国网山东安丘市供电公司 用于测量高压线电流的钳形电流表
CN205176106U (zh) * 2015-11-24 2016-04-20 深圳市创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开合式电流传感器
KR20180011588A (ko) * 2016-07-25 2018-02-02 (주)한국센서 개방 가능한 통과홀을 포함하는 전류센서
CN111308139A (zh) * 2018-12-12 2020-06-19 银河电气科技(新沂)有限公司 一种可简化工作流程的电流表
CN113960347A (zh) * 2021-09-09 2022-01-2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态暗电流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4113736A (zh) * 2021-11-29 2022-03-01 陈媛媛 一种可测小电流的钳形电流表
CN115575695A (zh) * 2022-12-12 2023-01-0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一种方便使用的测量电变量的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短路电流的测量;庄稼人;高压电器(06);第31-5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7526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18751B1 (en) Bearing device
CN116577526B (zh) 一种电流检测仪器
US3100989A (en) Bearing preload tester
JP2003528297A (ja) 軸動線形計測ヘッド
CN108919343B (zh) 一种旋转地震计
JPH0711481B2 (ja) 硬度測定装置のための装置
US4364177A (en) Comparator for verifying linear dimensions of mechanical parts
CN208751558U (zh) 空间定位装置
CN212807110U (zh) 一种用于力学仪器计量的校准装置
CN107171490A (zh) 一种旋转速度控制装置
CN211627263U (zh) 一种用于油墨耐摩擦性的检测装置
CN212321604U (zh) 一种土壤检测用具有保护装置的土壤水分速测仪
CN210603168U (zh) 气动位移传感器
CN106404368A (zh) 高精密可调间隙机构的动力学参数测量实验方法与装置
CN208780455U (zh) 一种小型滚动轴承的径向加载装置及其实验台
CN105973976A (zh) 磁悬浮血栓弹力图仪
CN211014612U (zh) 一种可快速稳定的偏摆结构
CN108896030A (zh) 空间定位装置
CN210571118U (zh) 一种基于偏摆结构的磁拉力检测装置
JP2005337936A (ja) 軸振動計
CN217845064U (zh) 一种汽轮机中心圆周测量仪
CN117213714B (zh) 扭摆式微推力测量在线标定方法
CN211014613U (zh) 一种环形磁块的综合检测装置
CN2292287Y (zh) 血液流变仪的测矩装置及定位装置
CN209386953U (zh) 轴类径向跳动值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