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70412B - 一种脊柱侧弯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侧弯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70412B
CN116570412B CN202310349929.4A CN202310349929A CN116570412B CN 116570412 B CN116570412 B CN 116570412B CN 202310349929 A CN202310349929 A CN 202310349929A CN 116570412 B CN116570412 B CN 116570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plate
rod
clamp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499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70412A (zh
Inventor
王振栋
李文超
陈辉
季丰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7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7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103499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70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70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0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70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0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2Orthopaedic cors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4Devices for pressing such points, e.g. Shiatsu or Acu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5Wearable interfaces
    • A61H2201/1652Harn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8Trunk
    • A61H2205/081Ba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rs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柱侧弯支具,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支具机构,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所述支具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卡位组件、第二卡位组件、调节组件;矫背组件,用于脊柱前弯矫正,所述矫背组件与所述第一卡位组件相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支具机构,不仅可根据患者的身材调整高度,还可根据患者弯腰需求对第一卡位组件、第二卡位组件的角度进行调整,避免了硌人、影响患者弯腰等弊端,并且在进行安装时,可对第二卡位组件、调节组件进行预固定,以方便患者自行安装,避免了安装不便,通过设置矫背组件,可对患者背部进行支撑,可对患者脊柱前弯进行矫正,避免了患者弯背,同时可对患者背部穴位进行按摩,降低了患者因持久直背而疲劳。

Description

一种脊柱侧弯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柱侧弯支具。
背景技术
脊柱侧弯的学名是脊柱侧凸,它是一种脊柱畸形疾病,表现为脊柱一节或多节节段向侧方弯曲,目前,在治疗脊柱侧弯变形中,需巩固矫正后效果,一般会依据患者的身体外形制作支具。
现有的支具大多分为一体式的塑料注塑壳、绑带固定式支具等,塑料注塑壳实现身体侧凸的限位及身体内凹侧的支撑,因塑料注塑壳为一整体式结构,导致其覆盖面积大,进而导致透气性差,且患者携带支具不方便弯腰,其应用灵活性较差,同时,对于患者来说,其不方便进行收纳、使用成本也高,绑带固定式支具相比较一体式的塑料注塑壳,覆盖面积较小,透气性较好,方便收纳,成本相比较也较低,但绑带固定式支具中的铝合金固定支架为一体结构,如使用的患者身材娇小,铝合金固定支架会较为硌人,同时在绑定时,铝合金固定支架会影响患者弯腰,另外,铝合金固定支架一般安装于人体腰侧,因绑带固定式支具不具备预固定功能,在自行进行胸部固定绑带、髋部固定绑带时,一只手需要位于背后拉住绑带、一只手需要位于胸前拉住绑带,避免铝合金固定支架下移的同时,还需调整位置,较为不便,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脊柱侧弯支具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脊柱侧弯支具以解决现有的绑带固定式支具铝合金固定支架硌人,影响患者弯腰,不便安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脊柱侧弯支具,包括:支具机构,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所述支具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卡位组件、第二卡位组件、调节组件;矫背组件,用于脊柱前弯矫正,所述矫背组件与所述第一卡位组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位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形卡板、一对第一收卷边、一对第二收卷边,所述第一弧形卡板的中部段开设有第一弱化槽,一对所述第二收卷边上共同设置有第一绑带单元,所述第一弧形卡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弧形卡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卡板的外侧壁开设有一对第一艺术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收卷边内的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绑带,两个所述第一绑带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扣。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位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弧形卡板、两个第三收卷边,所述第二弧形卡板的中部段开设有第二弱化槽,一对所述第三收卷边上共同设置有第二绑带单元,所述第二弧形卡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弧形卡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弧形卡板的外侧壁开设有一对第二艺术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绑带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三收卷边内的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绑带,两个所述第二绑带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扣。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与所述第一卡位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第二卡位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活动板、第一圆环,所述第一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圈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腰形孔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一侧壁开设有等距设置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活动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腰形孔的下方,所述第一活动板上安装有插销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T形杆,所述第二T形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圆环且与所述第一弧形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活动板、L形活动板、第二圆环,所述L形活动板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L形活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贯穿所述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二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圈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三T形杆,所述第三T形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圈且与所述第二弧形卡板固定连接,所述L形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二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三腰形孔,所述第三腰形孔与所述第二腰形孔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动板上设置有卡位单元,所述卡位单元卡接于任一所述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卡位单元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板内的方槽,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板侧壁的腰形槽,所述方槽与所述腰形槽相连通,所述腰形槽与所述方槽之间组合成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包括相连接的圆形卡块、一对滑块,所述圆形卡块的外侧壁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滑块的侧壁与所述方槽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圆形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
优选地,所述插销单元包括设置于L形活动板前侧的第一T形杆,所述第一T形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腰形孔、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三腰形孔且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第一T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
优选地,所述矫背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卷边内的插孔单元,所述插孔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收卷边内的柱体,所述柱体的顶端开设有插杆孔,所述插杆孔内插接有调位单元,所述调位单元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调节段、第二调节段、第三调节段,所述第三调节段上设置有抵挡单元,所述抵挡单元包括相连接的弧形板段、一对直板段,所述直板段上开设有第六腰形孔,所述直板段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直板段、所述弧形板段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段包括插接于所述插杆孔内的第一L形杆,所述第一L形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L形杆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四腰形孔,所述第四腰形孔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相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段包括相连接的插接杆、第二L形杆,以及所述第一L形杆一侧设置的第一螺栓,所述插接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所述插接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活动槽且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所述第三调节段包括插接于所述第二L形杆内的活动杆,所述第二L形杆外侧设置的第二螺栓,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L形杆两侧壁的第五腰形孔,所述活动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贯穿活动杆且与所述第二螺母螺接,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与所述抵挡单元固定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支具机构,在使用中,可通过拉动使圆形卡块移动,使滑块对方槽进行挤压,当圆形卡块与限位槽相互脱离时,可使第二卡位组件和调节组件相互靠近,在靠近过程中,会使圆柱在第一腰形孔内滑动,同时会使第一T形杆在第二腰形孔、第三腰形孔内滑动,当调整好第二卡位组件、调节组件的距离时,松开,方槽的回弹会推动滑块恢复原位,进一步地会使圆形卡块卡于限位槽内,使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相固定,使第二卡位组件与调节组件之间的高度得以调整,调整好后,将第一弧形卡板的两端掰动,使第一弧形卡板卡于患者腋下,会使第一收卷边与患者身体接触,同时,将第二弧形卡板的两端掰动,使第二弧形卡板卡于患者髋部,会使第三收卷边与患者身体接触,进一步地推动第一弧形卡板、第二弧形卡板,会使第一橡胶垫、第二橡胶垫与患者身体接触,同时会使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与患者身体接触,之后依次将第一绑带、第二绑带拉伸,使得第一绑带的子扣与母扣卡住,使得第二绑带的子扣与母扣卡住,在患者需要弯腰时,通过拉动第一拉杆,使第一T形杆从定位孔内脱离,当患者弯腰时,第二卡位组件会带动第一调节板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活动板会以圆柱为基点,并以圆形卡块与限位槽为配合进行转动,进一步地的便于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之间可进行转动,便于患者进行弯腰,在患者不需要弯腰时,将第一T形杆重新插入定位孔内即可,相比较现有的绑带固定式支具,本发明不仅可根据患者的身材对第一卡位组件、第二卡位组件进行调整高度,还可根据患者弯腰需求对第一卡位组件、第二卡位组件的角度进行调整,避免了硌人、影响患者弯腰等弊端,并且在进行安装时,可对第二卡位组件、调节组件进行预固定,以方便患者自行安装,避免了安装不便。
通过设置矫背组件,在使用中,可根据需求,将第一L形杆插入插杆孔内,通过专属工具使第一螺栓转动,当第一螺栓不与第一L形杆接触时,拉动或者推动第二L形杆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以调整第二L形杆的长短,进一步地使得弧形板段与脊柱接触,调整好后,使第一螺栓恢复与第一L形杆抵触,使抵挡单元无法移动,需要调整抵挡单元高度时,通过拧动第二螺栓转动,使得第二螺栓不与第二L形杆接触,通过拉动活动杆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以调整抵挡单元的高度,再次恢复第二螺栓与第二L形杆抵触,使得抵挡单元无法移动,进而会使直板段会对脊柱两侧进行支撑,弧形板段会对患者后背进行支撑,患者可通过提升肩膀,使背部与第三凸起摩擦,进一步地使背部穴位得以按摩,相比较现有的绑带固定式支具,本发明可对患者背部进行支撑,可对患者脊柱前弯进行矫正,避免了患者弯背,同时可对患者背部穴位进行按摩,降低了患者因持久直背而疲劳。
附图说明
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来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且使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公开。
图1为一种脊柱侧弯支具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脊柱侧弯支具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卡位组件、插孔单元、第二T形杆配合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卡位组件、第三T形杆配合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调节组件第一视角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调节组件第二视角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调节板局部剖视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调节板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抵挡单元、活动杆配合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卡位组件;11、第一弧形卡板;12、第一收卷边;13、第二收卷边;14、第一固定环;15、第一绑带;16、第一卡扣;17、第一凸起;18、第一艺术孔;19、第一橡胶垫;2、第二卡位组件;21、第二弧形卡板;22、第三收卷边;23、第二固定环;24、第二绑带;25、第二卡扣;26、第二艺术孔;27、第二凸起;28、第二橡胶垫;3、调节组件;31、第一调节板;311、第一活动板;312、第一圆环;313、第一腰形孔;314、第一加强筋;315、限位槽;316、定位孔;317、第一T形杆;318、橡胶垫;319、第一拉杆;3110、第二T形杆;3111、第一固定孔;32、第二调节板;321、第二活动板;322、L形活动板;323、开口槽;324、第二腰形孔;325、第三腰形孔;326、圆柱;327、卡位单元;3271、方槽;3272、腰形槽;3273、弹簧;3274、滑块;3275、圆形卡块;3276、第二拉杆;328、第二固定孔;329、第二圆环;3210、第三T形杆;4、矫背组件;41、插孔单元;411、柱体;412、插杆孔;42、调位单元;421、第一调节段;4211、第一L形杆;4212、第一活动槽;4213、第四腰形孔;422、第二调节段;4221、插接杆;4222、第二L形杆;4223、第一螺母;4224、第一螺栓;423、第三调节段;4231、活动杆;4232、第五腰形孔;4233、第二螺母;4234、第二螺栓;43、抵挡单元;431、直板段;432、弧形板段;433、第六腰形孔;434、第二加强筋;435、第三凸起。
如图所示,为了能明确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在图中标注了特定的结构和器件,但这仅为示意需要,并非意图将本发明限定在该特定结构、器件和环境中,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器件和环境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所进行的调整或者修改仍然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脊柱侧弯支具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在这里做以说明的是,为了使实施例更加详尽,下面的实施例为最佳、优选实施例,对于一些公知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替代方式而进行实施;而且附图部分仅是为了更具体的描述实施例,而并不旨在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指示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其它实施例无论是否明确描述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应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
通常,可以至少部分从上下文中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另外,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不一定旨在传达一组排他性的因素,而是可以替代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上下文,允许存在不一定明确描述的其他因素。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之上”和“在……上方”的含义应当以最宽方式被解读,以使得“在……上”不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之上”或“在……上方”不仅表示“在”某物“之上”或“上方”的含义,而且还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之上”或“上方”且其间没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
此外,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部”、“在…之上”、“上部”等空间相关术语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可以用于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如在附图中示出的。空间相关术语旨在涵盖除了在附图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在设备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设备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被定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可以类似地被相应解释。
如图1-图13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脊柱侧弯支具,包括:支具机构,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支具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卡位组件1、第二卡位组件2、调节组件3;矫背组件4,用于脊柱前弯矫正,矫背组件4与第一卡位组件1相连接。
如图1、图3、图5、图6所示,第一卡位组件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形卡板11、一对第一收卷边12、一对第二收卷边13,第一弧形卡板11的中部段开设有第一弱化槽,一对第一收卷边12分别固定于第一弧形卡板11的一端,第二收卷边13与第一收卷边12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弧形卡板11以及第一弱化槽的配合设置,是为了便于将第一弧形卡板11安装于不同身材的患者身上,同时起到预固定的效果,以便患者自己对第一卡位组件1进行安装与穿戴,一对第二收卷边13上共同设置有第一绑带单元,第一绑带单元包括套设于第二收卷边13内的第一固定环14,第一固定环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绑带15,两个第一绑带15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扣16,第一卡扣16是由子扣和母扣组成,子扣与母扣卡接,子扣与其中一个第一绑带15固定连接,母扣与另一个第一绑带15固定连接,第一卡扣16为现有技术,第一绑带15为弹性材质制成,为了使得第一卡位组件1得以进一步地的固定,避免第一卡位组件1在使用过程中脱落,第一弧形卡板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橡胶垫19,为了提高第一卡位组件1佩戴的舒适性,第一弧形卡板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7,为了便于对人体进行按摩,第一弧形卡板11的外侧壁开设有一对第一艺术孔18,为了便于佩戴时透气,同时也为了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第二卡位组件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弧形卡板21、两个第三收卷边22,第二弧形卡板21的中部段开设有第二弱化槽,一对第三收卷边22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弧形卡板21的一端,通过第二弧形卡板21以及第二弱化槽的配合设置,是为了便于将第二弧形卡板21安装于不同身材的患者身上,同时起到预固定的效果,以便患者自己对第二卡位组件2进行安装与穿戴,一对第三收卷边22上共同设置有第二绑带单元,第二绑带单元包括套设于第三收卷边22内的第二固定环23,第二固定环2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绑带24,两个第二绑带24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扣25,第二卡扣25是由子扣和母扣组成,子扣与母扣卡接,子扣与其中一个第二绑带24固定连接,母扣与另一个第二绑带24固定连接,第二卡扣25为现有技术,第二绑带24为弹性材质制成,为了使得第二卡位组件2得以进一步地的固定,避免第二卡位组件2在使用过程中脱落,第二弧形卡板2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二橡胶垫28,为了提高第二卡位组件2佩戴的舒适性,第二弧形卡板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27,为了便于对人体进行按摩,第二弧形卡板21的外侧壁开设有一对第二艺术孔26,为了便于佩戴时透气,同时也为了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1、图2、图5-图12,调节组件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调节板31、第二调节板32,第一调节板31与第一卡位组件1相连接,第二调节板32与第二卡位组件2相连接,第一调节板3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活动板311、第一圆环312,第一活动板311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3111,第一固定孔3111与第一圆环312的内圈相连通,第一活动板311上开设有第一腰形孔313,第一腰形孔313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加强筋314,第一活动板311的一侧壁开设有等距设置的限位槽315,第一活动板311上开设有定位孔316,定位孔316位于第一腰形孔313的下方,第一活动板311上安装有插销单元,第一固定孔3111内固定连接有第二T形杆3110,第二T形杆3110的一端贯穿第一圆环312且与第一弧形卡板11固定连接,第二调节板3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活动板321、L形活动板322、第二圆环329,L形活动板322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槽323,开口槽323的厚度大于与第一活动板311的厚度,为了便于第一活动板311在开口槽323内活动,第二活动板321与L形活动板322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柱326,圆柱326贯穿第一腰形孔313,第一腰形孔313的直径大小与圆柱326的直径大小相适配,第二活动板321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328,第二固定孔328与第二圆环329的内圈相连通,第二固定孔328内固定连接有第三T形杆3210,第三T形杆3210的一端贯穿第二圆环329的内圈且与第二弧形卡板21固定连接,L形活动板322上开设有第二腰形孔324,第二活动板321上开设有第三腰形孔325,第三腰形孔325与第二腰形孔324相连通,第二腰形孔324与第一腰形孔313相连通,第二活动板321上设置有卡位单元327,卡位单元327卡接于任一限位槽315内,卡位单元327包括开设于第二活动板321内的方槽3271,以及开设于第二活动板321侧壁的腰形槽3272,方槽3271与腰形槽3272相连通,腰形槽3272与方槽3271之间组合成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包括相连接的圆形卡块3275、一对滑块3274,圆形卡块3275的外侧壁与限位槽315的内侧壁相贴合,滑块3274的侧壁与方槽3271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3273,圆形卡块327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3276,通过设置卡位单元327,在使用中,圆形卡块3275可对第一活动板311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活动板311自行移动,插销单元包括设置于L形活动板322前侧的第一T形杆317,第一T形杆317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腰形孔324、定位孔316、第三腰形孔325且固定连接有橡胶垫318,第一T形杆317与L形活动板322相贴合,橡胶垫318与第二活动板321相贴合,第一T形杆317的直径大小与第二腰形孔324、定位孔316、第三腰形孔325直径大小相适配,橡胶垫318为橡胶材质设置,橡胶垫318的外圆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弱化槽,是为了便于橡胶垫318可便于贯穿第二腰形孔324、定位孔316、第三腰形孔325,进一步地便于橡胶垫318的安装与拆卸,第一T形杆3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319,第一拉杆319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第一T形杆317的拖拽,通过设置插销单元,有以下目的:第一,是为了辅助圆柱326限位,避免第一活动板311自行转动;第二,是为了便于第一活动板311可进行转动,通过解除第一活动板311的限位,使第一活动板311可以圆柱326为基点,并以圆形卡块3275与限位槽315为配合进行转动,进一步地的便于第一调节板31与第二调节板32之间可进行转动,从而便于患者进行弯腰。
通过设置支具机构,在使用中,可通过拉动3286使圆形卡块3275移动,使滑块3274对方槽3271进行挤压,当圆形卡块3275与限位槽315相互脱离时,可使第二卡位组件2和调节组件3相互靠近,在靠近过程中,会使圆柱326在第一腰形孔313内滑动,同时会使第一T形杆317在第二腰形孔324、第三腰形孔325内滑动,当调整好第二卡位组件2、调节组件3的距离时,松开3286,方槽3271的回弹会推动滑块3274恢复原位,进一步地会使圆形卡块3275卡于限位槽315内,使第一调节板31与第二调节板32相固定,使第二卡位组件2与调节组件3之间的高度得以调整,调整好后,将第一弧形卡板11的两端掰动,使第一弧形卡板11卡于患者腋下,会使第一收卷边12与患者身体接触,同时,将第二弧形卡板21的两端掰动,使第二弧形卡板21卡于患者髋部,会使第三收卷边22与患者身体接触,进一步地推动第一弧形卡板11、第二弧形卡板21,会使第一橡胶垫19、第二橡胶垫28与患者身体接触,同时会使第一凸起17、第二凸起27与患者身体接触,之后依次将第一绑带15、第二绑带24拉伸,使得第一绑带15的子扣与母扣卡住,使得第二绑带24的子扣与母扣卡住,在患者需要弯腰时,通过拉动第一拉杆319,使第一T形杆317从定位孔316内脱离,当患者弯腰时,第二卡位组件2会带动第一调节板31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活动板311会以圆柱326为基点,并以圆形卡块3275与限位槽315为配合进行转动,进一步地的便于第一调节板31与第二调节板32之间可进行转动,便于患者进行弯腰,在患者不需要弯腰时,将第一T形杆317重新插入定位孔316内即可,相比较现有的绑带固定式支具,本发明不仅可根据患者的身材对第一卡位组件1、第二卡位组件2进行调整高度,还可根据患者弯腰需求对第一卡位组件1、第二卡位组件2的角度进行调整,避免了硌人、影响患者弯腰等弊端,并且在进行安装时,可对第二卡位组件2、调节组件3进行预固定,以方便患者自行安装,避免了安装不便。
如图1、图5、图13所示,矫背组件4包括设置于第二收卷边13内的插孔单元41,插孔单元41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二收卷边13内的柱体411,柱体411的顶端开设有插杆孔412,插杆孔412内插接有调位单元42,调位单元4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调节段421、第二调节段422、第三调节段423,第三调节段423上设置有抵挡单元43,抵挡单元43包括相连接的弧形板段432、一对直板段431,直板段431上开设有第六腰形孔433,为了便于背部透气,直板段431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434,为了加强直板段431的结构强度,直板段431、弧形板段432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凸起435,弧形板段432上固定连接的第三凸起435直径大于直板段431上固定连接的第三凸起435直径,通过设置抵挡单元43,在使用中,直板段431会对脊柱两侧进行支撑,弧形板段432为了对患者后背进行支撑,第三凸起435会对背部穴位进行按摩,第一调节段421包括插接于插杆孔412内的第一L形杆4211,第一L形杆4211的底端贯穿插杆孔412且螺接有螺母,第一L形杆42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活动槽4212,第一L形杆4211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四腰形孔4213,第四腰形孔4213与第一活动槽4212相连通,第二调节段422包括相连接的插接杆4221、第二L形杆4222,以及第一L形杆4211一侧设置的第一螺栓4224,插接杆4221的一端插接于第一活动槽4212内,插接杆422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4223,第一螺母4223位于第四腰形孔4213内,第一螺栓4224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槽4212且与第一螺母4223螺接,第一螺栓4224与第一L形杆4211相贴合,第三调节段423包括插接于第二L形杆4222内的活动杆4231,第二L形杆4222外侧设置的第二螺栓4234,以及开设于第二L形杆4222两侧壁的第五腰形孔4232,活动杆423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4233,第二螺母4233位于第五腰形孔4232内,第二螺栓4234的一端贯穿活动杆4231且与第二螺母4233螺接,活动杆4231的顶端与抵挡单元43固定连接,第一L形杆4211、插接杆4221、第二L形杆4222、活动杆4231上均设置有多个加强筋,通过设置调位单元42,是为了便于对抵挡单元43进行左右调整以及高度调整。
通过设置矫背组件4,在使用中,可根据需求,将第一L形杆4211插入插杆孔412内,通过专属工具使第一螺栓4224转动,当第一螺栓4224不与第一L形杆4211接触时,拉动或者推动第二L形杆4222在第一活动槽4212内移动,以调整第二L形杆4222的长短,进一步地使得弧形板段432与脊柱接触,调整好后,使第一螺栓4224恢复与第一L形杆4211抵触,使抵挡单元43无法移动,需要调整抵挡单元43高度时,通过拧动第二螺栓4234转动,使得第二螺栓4234不与第二L形杆4222接触,通过拉动活动杆4231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以调整抵挡单元43的高度,再次恢复第二螺栓4234与第二L形杆4222抵触,使得抵挡单元43无法移动,进而会使直板段431会对脊柱两侧进行支撑,弧形板段432会对患者后背进行支撑,患者可通过提升肩膀,使背部与第三凸起435摩擦,进一步地使背部穴位得以按摩,相比较现有的绑带固定式支具,本发明可对患者背部进行支撑,可对患者脊柱前弯进行矫正,避免了患者弯背,同时可对患者背部穴位进行按摩,降低了患者因持久直背而疲劳。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支具机构,在使用中,可通过拉动使圆形卡块移动,使滑块对方槽进行挤压,当圆形卡块与限位槽相互脱离时,可使第二卡位组件和调节组件相互靠近,在靠近过程中,会使圆柱在第一腰形孔内滑动,同时会使第一T形杆在第二腰形孔、第三腰形孔内滑动,当调整好第二卡位组件、调节组件的距离时,松开,方槽的回弹会推动滑块恢复原位,进一步地会使圆形卡块卡于限位槽内,使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相固定,使第二卡位组件与调节组件之间的高度得以调整,调整好后,将第一弧形卡板的两端掰动,使第一弧形卡板卡于患者腋下,会使第一收卷边与患者身体接触,同时,将第二弧形卡板的两端掰动,使第二弧形卡板卡于患者髋部,会使第三收卷边与患者身体接触,进一步地推动第一弧形卡板、第二弧形卡板,会使第一橡胶垫、第二橡胶垫与患者身体接触,同时会使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与患者身体接触,之后依次将第一绑带、第二绑带拉伸,使得第一绑带的子扣与母扣卡住,使得第二绑带的子扣与母扣卡住,在患者需要弯腰时,通过拉动第一拉杆,使第一T形杆从定位孔内脱离,当患者弯腰时,第二卡位组件会带动第一调节板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活动板会以圆柱为基点,并以圆形卡块与限位槽为配合进行转动,进一步地的便于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之间可进行转动,便于患者进行弯腰,在患者不需要弯腰时,将第一T形杆重新插入定位孔内即可,相比较现有的绑带固定式支具,本发明不仅可根据患者的身材对第一卡位组件、第二卡位组件进行调整高度,还可根据患者弯腰需求对第一卡位组件、第二卡位组件的角度进行调整,避免了硌人、影响患者弯腰等弊端,并且在进行安装时,可对第二卡位组件、调节组件进行预固定,以方便患者自行安装,避免了安装不便。
通过设置矫背组件,在使用中,可根据需求,将第一L形杆插入插杆孔内,通过专属工具使第一螺栓转动,当第一螺栓不与第一L形杆接触时,拉动或者推动第二L形杆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以调整第二L形杆的长短,进一步地使得弧形板段与脊柱接触,调整好后,使第一螺栓恢复与第一L形杆抵触,使抵挡单元无法移动,需要调整抵挡单元高度时,通过拧动第二螺栓转动,使得第二螺栓不与第二L形杆接触,通过拉动活动杆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以调整抵挡单元的高度,再次恢复第二螺栓与第二L形杆抵触,使得抵挡单元无法移动,进而会使直板段会对脊柱两侧进行支撑,弧形板段会对患者后背进行支撑,患者可通过提升肩膀,使背部与第三凸起摩擦,进一步地使背部穴位得以按摩,相比较现有的绑带固定式支具,本发明可对患者背部进行支撑,可对患者脊柱前弯进行矫正,避免了患者弯背,同时可对患者背部穴位进行按摩,降低了患者因持久直背而疲劳。
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上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发明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脊柱侧弯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具机构,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所述支具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卡位组件、第二卡位组件、调节组件;
矫背组件,用于脊柱前弯矫正,所述矫背组件与所述第一卡位组件相连接;
所述第一卡位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形卡板、一对第一收卷边、一对第二收卷边,所述第一弧形卡板的中部段开设有第一弱化槽,一对所述第二收卷边上共同设置有第一绑带单元,所述第一弧形卡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弧形卡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卡板的外侧壁开设有一对第一艺术孔;
所述第一绑带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收卷边内的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绑带,两个所述第一绑带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扣;
所述第二卡位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弧形卡板、两个第三收卷边,所述第二弧形卡板的中部段开设有第二弱化槽,一对所述第三收卷边上共同设置有第二绑带单元,所述第二弧形卡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弧形卡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弧形卡板的外侧壁开设有一对第二艺术孔;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与所述第一卡位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第二卡位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活动板、第一圆环,所述第一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圈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腰形孔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一侧壁开设有等距设置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活动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腰形孔的下方,所述第一活动板上安装有插销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T形杆,所述第二T形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圆环且与所述第一弧形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活动板、L形活动板、第二圆环,所述L形活动板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L形活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贯穿所述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二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圈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三T形杆,所述第三T形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圈且与所述第二弧形卡板固定连接,所述L形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二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三腰形孔,所述第三腰形孔与所述第二腰形孔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动板上设置有卡位单元,所述卡位单元卡接于任一所述限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绑带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三收卷边内的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绑带,两个所述第二绑带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单元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板内的方槽,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板侧壁的腰形槽,所述方槽与所述腰形槽相连通,所述腰形槽与所述方槽之间组合成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包括相连接的圆形卡块、一对滑块,所述圆形卡块的外侧壁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滑块的侧壁与所述方槽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圆形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单元包括设置于L形活动板前侧的第一T形杆,所述第一T形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腰形孔、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三腰形孔且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第一T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矫背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卷边内的插孔单元,所述插孔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收卷边内的柱体,所述柱体的顶端开设有插杆孔,所述插杆孔内插接有调位单元,所述调位单元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调节段、第二调节段、第三调节段,所述第三调节段上设置有抵挡单元,所述抵挡单元包括相连接的弧形板段、一对直板段,所述直板段上开设有第六腰形孔,所述直板段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直板段、所述弧形板段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段包括插接于所述插杆孔内的第一L形杆,所述第一L形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L形杆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四腰形孔,所述第四腰形孔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相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段包括相连接的插接杆、第二L形杆,以及所述第一L形杆一侧设置的第一螺栓,所述插接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所述插接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活动槽且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所述第三调节段包括插接于所述第二L形杆内的活动杆,所述第二L形杆外侧设置的第二螺栓,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L形杆两侧壁的第五腰形孔,所述活动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贯穿活动杆且与所述第二螺母螺接,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与所述抵挡单元固定连接。
CN202310349929.4A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脊柱侧弯支具 Active CN116570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9929.4A CN116570412B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脊柱侧弯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9929.4A CN116570412B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脊柱侧弯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0412A CN116570412A (zh) 2023-08-11
CN116570412B true CN116570412B (zh) 2024-01-12

Family

ID=87544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49929.4A Active CN116570412B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脊柱侧弯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7041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1013A1 (en) * 2017-04-28 2018-11-01 Brandeis University Adjustable back brace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CN209611475U (zh) * 2018-09-03 2019-11-12 朱之桦 一种骨科用颈椎固定装置
CN212234842U (zh) * 2020-03-31 2020-12-29 上海步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抗扭的脊柱侧弯支具
CA3178061A1 (en) * 2020-05-08 2021-11-11 Sun Young Kang Scoliosis brace
CN114392024A (zh) * 2022-01-18 2022-04-26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一种脊柱侧弯矫形支具
CN217696996U (zh) * 2022-04-27 2022-11-0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可适配不同类型脊柱侧凸的模块化可调支具系统
CN115337133A (zh) * 2022-09-21 2022-11-15 北京立志康复辅具中心 一种可弯曲脊柱侧弯矫形器
CN115778659A (zh) * 2023-01-28 2023-03-14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基于柔性预紧的可调节驼背矫正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1013A1 (en) * 2017-04-28 2018-11-01 Brandeis University Adjustable back brace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CN209611475U (zh) * 2018-09-03 2019-11-12 朱之桦 一种骨科用颈椎固定装置
CN212234842U (zh) * 2020-03-31 2020-12-29 上海步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抗扭的脊柱侧弯支具
CA3178061A1 (en) * 2020-05-08 2021-11-11 Sun Young Kang Scoliosis brace
CN114392024A (zh) * 2022-01-18 2022-04-26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一种脊柱侧弯矫形支具
CN217696996U (zh) * 2022-04-27 2022-11-0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可适配不同类型脊柱侧凸的模块化可调支具系统
CN115337133A (zh) * 2022-09-21 2022-11-15 北京立志康复辅具中心 一种可弯曲脊柱侧弯矫形器
CN115778659A (zh) * 2023-01-28 2023-03-14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基于柔性预紧的可调节驼背矫正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0412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3699A (zh) 用于矫形装置的嵌板附着件与周长调整系统
CN116570412B (zh) 一种脊柱侧弯支具
CN112842807A (zh) 一种骨科脊柱多方位矫正装置及其矫正方法
CN215307109U (zh) 一种脊柱侧弯整形术后矫形装置
CN206867320U (zh) 下颚可调式护颈圈
CN210931835U (zh) 一种神经外科引流管调整固定架
CN215132468U (zh) 一种骨科医生用四肢固定装置
CN110338898B (zh) 一种骨科植入式脊柱侧弯手术辅助可调弯折板
CN112973028B (zh) 一种脊柱术后护理训练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9199475A (zh) 肢体骨折微创复位系统
CN209332622U (zh) 一种普外科手术辅助装置
CN208625768U (zh) 胸腔支撑器
CN101828983B (zh) 便携式牵引腰椎装置
CN215651818U (zh) 腰托器
CN216754757U (zh) 多功能充气式骨盆、髋关节创伤急救固定器
CN218636164U (zh) 一种头颈背支撑装置
CN216455541U (zh) 一种胸腰椎外固定护具
CN210158816U (zh) 轮椅靠背及包含其的轮椅
CN211658669U (zh) 一种内科护理装置
CN217744719U (zh) 一种包扎牢固的会阴部创口包扎装置
CN217548336U (zh) 一种脊柱外科用护理牵引床
CN218870619U (zh) 一种临时夹板
CN217409225U (zh) 一种侧卧位复合托手架
CN215307113U (zh) 一种脊柱术后矫形装置
CN208710094U (zh) 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通道建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