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70336B - 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70336B
CN116570336B CN202310698958.1A CN202310698958A CN116570336B CN 116570336 B CN116570336 B CN 116570336B CN 202310698958 A CN202310698958 A CN 202310698958A CN 116570336 B CN116570336 B CN 1165703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iston
femoral artery
cylinde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89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70336A (zh
Inventor
段洋
刘贺
王彦琦
陆远
姜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6989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703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70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0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70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0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属于动脉压迫技术领域。该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通过调节结构可以调节与第四活塞之间距离,以此可以调节密封筒内部灌气量,使得在对气囊施压时保持通过恰当的气压推动弹性密封结构运动保持封闭两个连通管,以此使得圆柱筒内部气体恒定,保持固定的压迫力,避免松脱,而在患处发生肿胀时,此时气囊继续输气通过气压推动第三活塞与连通管错开,保持圆柱筒的上下两腔通过壳体保持流通,此时即可通过肿胀处继续施压,则可以实现弹性结构向上运动,以此可以通过患者患处的情况自适应调节压迫力,避免过度勒紧导致患者患处导致二次伤害,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理可以保持对患处的压迫。

Description

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脉压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中,股动脉穿刺术常常使用,以采集动脉血液标本或某些特殊检查、急救时需加压输血输液、用于区域性化疗等,在输血或者抽血结束后,迅速拔针,通常情况下局部用三到五根消毒棉签或纱布加压按股动脉穿刺点15分钟以上。
术后,病人乏力,没有力量长时间按压股动脉穿刺点,但是若股动脉穿刺点不及时被按压住,就会有大量血液流出体外,给病人的生命带来威胁,而现有的股动脉压迫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手动压迫,但是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这样会过多消耗医护人员的精力,增加医护人员的负担,且压迫压力难以固定;而另一种压迫器为自动压迫器,虽然可以固定压迫压力,但是当患者腿部出现肿胀或消肿时,压迫压力难以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自适应调节,导致压迫压力受肿胀或消肿影响发生改变,从而给患者带来不适,同时影响压迫效果,因此,研究一种新的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动脉压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股动脉压迫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手动压迫,但是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这样会过多消耗医护人员的精力,增加医护人员的负担,且压迫压力难以固定;而另一种压迫器为自动压迫器,虽然可以固定压迫压力,但是当患者腿部出现肿胀或消肿时,压迫压力难以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自适应调节,导致压迫压力受肿胀或消肿影响发生改变,从而给患者带来不适,同时影响压迫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包括股动脉压迫组件,所述股动脉压迫组件包括两个固定结构、显示器、报警器、弹性结构、压力传感器、气囊、可拆止血结构、圆柱筒和安装在圆柱筒上壁的开关,两个弹性结构分别固定连接在圆柱筒的两侧,所述显示器安装在圆柱筒的顶部,所述报警器安装在显示器上,所述弹性结构设在圆柱筒上,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弹性结构的底部,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气囊上,所述气囊的下面与可拆止血结构固定连接,以及辅助调节组件,
辅助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结构、第四活塞、第三弹簧、弹性密封结构、接管、密封筒、壳体及与壳体两侧相连通的两个连通管,两个连通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圆柱筒的底部和一侧的上方连通,所述弹性密封结构的上部位于壳体中,所述弹性密封结构通过接管与气管连通,所述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气囊和密封筒连通,所述调节结构的下部位于密封筒中,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活塞和密封筒的上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固定连接在圆柱筒上,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均穿设有布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可拆止血结构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固定连接在气囊的下面,所述粘接层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止血敷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粘接层包括两个魔术贴,两个魔术贴之间搭接,且两个魔术贴分别固定连接在气囊的下面和止血敷料的上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结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密封滑动在圆柱筒中,所述第一活塞的下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圆柱筒的底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圆柱筒中穿设滑动有推杆板,所述推杆板的下面与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螺母,所述螺母的内部螺纹套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凸杆,所述螺杆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密封筒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母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板体,所述螺母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两个导向杆穿设滑动在密封筒中,两个导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圆环板,所述圆环板位于密封筒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密封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与接管连通,所述筒体的内部密封滑动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上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密封滑动在壳体中,所述连接杆穿设滑动在壳体中,所述连接杆外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塞和筒体的上壁固定连接。
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进行止血压迫时,首先转动凸杆带动螺杆旋转,使得螺杆带动螺母向下运动,使得螺母通过板体带动导向杆向下运动,使得导向杆带动圆环板向下运动,使得圆环板与第四活塞之间的距离缩小,以此完成调节作业;
S2、然后将布带缠绕并相互捆系在患者的肢体上,使得布带收紧带动可拆止血结构挤压气囊,使得气囊逐渐压瘪,使得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通过显示器进行数值显示,同时气囊内部气体通过气管进入密封筒,使得气压压缩第三弹簧并控制第四活塞向上运动,当第四活塞向上与圆环板贴合后,此时气压对第二活塞进行施压,使得第二活塞克服第二弹簧的弹性力向上运动,使得第二活塞通过连接杆推动第三活塞向上运动,直至第三活塞与两个连通管的管口对应完成密封即保持第一活塞的位置固定,完成固定压迫力;
S3、当患者患处出现肿胀时,此时可拆止血结构受压继续对气囊施压,使得气囊内部气体继续灌入筒体中,此时第二活塞通过连接杆继续推动第三活塞运动,使得第三活塞的位置与两个连通管的管口保持错开,此时圆柱筒的上下两腔与壳体保持连通,进而使得气体形成回流通路,使得气囊此时通过压力传感器对推杆板施压,使得推杆板克服第一弹簧弹性力推动第一活塞向上运动,此时实现压迫力调节,而当第一活塞继续向上触压开关时,使得开关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通过调节结构可以调节与第四活塞之间距离,以此可以调节密封筒内部灌气量,且通过调节灌气量,使得在对气囊施压时可以保持通过恰当的气压推动弹性密封结构运动保持封闭两个连通管,以此使得圆柱筒内部气体恒定,保持固定的压迫力,避免松脱,而在患处发生肿胀时,此时气囊继续输气通过气压推动第三活塞与连通管错开,保持圆柱筒的上下两腔通过壳体保持流通,此时即可通过肿胀处继续施压,则可以实现弹性结构向上运动,以此可以通过患者患处的情况自适应调节压迫力,避免过度勒紧导致患者患处导致二次伤害,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理可以保持对患处的压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中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中显示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中圆柱筒立体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中气囊立体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中壳体立体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中密封筒立体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中筒体立体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5和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包括股动脉压迫组件100,股动脉压迫组件100包括两个固定结构101、显示器103、报警器104、弹性结构109、压力传感器102、气囊107、可拆止血结构108、圆柱筒105和安装在圆柱筒105上壁的开关106,固定结构101包括连接条101b,连接条101b固定连接在圆柱筒105上,连接条101b的两端均穿设有布带101a,布带101a可以起到缠绕在患者肢体上,并通过收紧布带101a起到对止血敷料108a施压完成对患处的压迫作业,同时可以保持该压迫器的稳定性,防止掉落,可拆止血结构108包括粘接层108b,粘接层108b固定连接在气囊107的下面,粘接层108b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止血敷料108a,粘接层108b包括两个魔术贴,两个魔术贴之间搭接,两个魔术贴之间粘接则可以起到固定止血敷料108a的作用,同时拆除两个魔术贴方便对止血敷料108a的更换,且两个魔术贴分别固定连接在气囊107的下面和止血敷料108a的上面,两个弹性结构109分别固定连接在圆柱筒105的两侧,显示器103安装在圆柱筒105的顶部,报警器104安装在显示器103上,弹性结构109设在圆柱筒105上,压力传感器102安装在弹性结构109的底部,弹性结构109第一活塞109c,第一活塞109c密封滑动在圆柱筒105中,第一活塞109c的下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9b,第一弹簧109b的弹性力可以起到对第一活塞109c向下复位力,进而便于该装置的重复使用,且第一弹簧109b的弹性力大于第二弹簧206c的弹性力,保持气压预先控制第三活塞206e运动,第一弹簧109b的底端与圆柱筒105的底壁固定连接,圆柱筒105中穿设滑动有推杆板109a,推杆板109a的下面与气囊107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102固定连接在气囊107上,气囊107的下面与可拆止血结构108固定连接,以及辅助调节组件200,
辅助调节组件200,包括调节结构201、第四活塞208、第三弹簧209、弹性密封结构206、接管204、密封筒202、壳体205及与壳体205两侧相连通的两个连通管207,连通管207保持圆柱筒105的上下两腔通过壳体205连通,以此实现气体的流通,使得第一活塞109c可以顺利活动,两个连通管207的另一端分别与圆柱筒105的底部和一侧的上方连通,弹性密封结构206的上部位于壳体205中,弹性密封结构206通过接管204与气管203连通,气管203保持气囊107与密封筒202和筒体206a连通,以此实现气体的流动,气管203的两端分别与气囊107和密封筒202连通,调节结构201的下部位于密封筒202中,第三弹簧209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活塞208和密封筒202的上壁固定连接,弹性密封结构206包括筒体206a,筒体206a的底部与接管204连通,筒体206a的内部密封滑动有第二活塞206b,第二活塞206b的上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6d,连接杆206d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活塞206e,第三活塞206e密封滑动在壳体205中,连接杆206d穿设滑动在壳体205中,连接杆206d外套设有第二弹簧206c,第二弹簧206c的弹性力大于第三弹簧209的弹性力,所以使得第四活塞208可以预先发生运动,同时第三弹簧209可以带动第二活塞206b顺利复位,第二弹簧206c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塞206b和筒体206a的上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患处发生肿胀时,此时气囊107继续通过接管204输入筒体206a中,使得气压继续通过连接杆206d推动第三活塞206e向上运动,使得第三活塞206e与连通管207的管口错开,保持圆柱筒105的上下两腔通过壳体205保持流通,此时即可通过肿胀处继续施压,则可以实现推杆推动第一活塞109c向上运动,使得第一弹簧109b形变,以此可以通过患者患处的情况自适应调节压迫力,避免过度勒紧导致患者患处导致二次伤害,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理可以保持对患处的压迫,其次当第一活塞109c向上触压开关106时,使得开关106控制报警器104进行报警,以此可以提醒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并查看患处的情况。
实施例2
结合附图6,得出:调节结构201包括螺母201d,螺母201d的内部螺纹套设有螺杆201a,螺杆201a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凸杆201f,螺杆201a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密封筒202上,螺母201d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板体201e,螺母201d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201b,两个导向杆201b穿设滑动在密封筒202中,两个导向杆201b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圆环板201c,圆环板201c位于密封筒202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凸杆201f作为施力点可以带动螺杆201a旋转,使得螺杆201a带动螺母201d和板体201e向下运动,使得板体201e带动导向杆201b和圆环板201c向下运动,使得圆环板201c和第四活塞208之间的距离缩短,此可以调节密封筒202内部灌气量,且通过调节密封筒202灌气量,使得在进行对气囊107施压时可以保持通过恰当的气压推动弹性密封结构206运动保持封闭两个连通管207,以此使得圆柱筒105内部气体恒定,保持固定的压迫力,避免松脱,同时防止第三活塞206e过渡位移或位移不够导致无法封闭密封连通管207的作业。
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进行止血压迫时,首先转动凸杆201f带动螺杆201a旋转,使得螺杆201a带动螺母201d向下运动,使得螺母201d通过板体201e带动导向杆201b向下运动,使得导向杆201b带动圆环板201c向下运动,使得圆环板201c与第四活塞208之间的距离缩小,以此完成调节作业;
S2、然后将布带101a缠绕并相互捆系在患者的肢体上,使得布带101a收紧带动可拆止血结构108挤压气囊107,使得气囊107逐渐压瘪,使得压力传感器102受到压力通过显示器103进行数值显示,同时气囊107内部气体通过气管203进入密封筒202,使得气压压缩第三弹簧209并控制第四活塞208向上运动,当第四活塞208向上与圆环板201c贴合后,此时气压对第二活塞206b进行施压,使得第二活塞206b克服第二弹簧206c的弹性力向上运动,使得第二活塞206b通过连接杆206d推动第三活塞206e向上运动,直至第三活塞206e与两个连通管207的管口对应完成密封即保持第一活塞109c的位置固定,完成固定压迫力;
S3、当患者患处出现肿胀时,此时可拆止血结构108受压继续对气囊107施压,使得气囊107内部气体继续灌入筒体206a中,此时第二活塞206b通过连接杆206d继续推动第三活塞206e运动,使得第三活塞206e的位置与两个连通管207的管口保持错开,此时圆柱筒105的上下两腔与壳体205保持连通,进而使得气体形成回流通路,使得气囊107此时通过压力传感器102对推杆板109a施压,使得推杆板109a克服第一弹簧109b弹性力推动第一活塞109c向上运动,此时实现压迫力调节,而当第一活塞109c继续向上触压开关106时,使得开关106控制报警器104进行报警。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股动脉压迫组件(100),所述股动脉压迫组件(100)包括两个固定结构(101)、显示器(103)、报警器(104)、弹性结构(109)、压力传感器(102)、气囊(107)、可拆止血结构(108)、圆柱筒(105)和安装在圆柱筒(105)上壁的开关(106),两个弹性结构(109)分别固定连接在圆柱筒(105)的两侧,所述显示器(103)安装在圆柱筒(105)的顶部,所述报警器(104)安装在显示器(103)上,所述弹性结构(109)设在圆柱筒(105)上,所述压力传感器(102)安装在弹性结构(109)的底部,所述压力传感器(102)固定连接在气囊(107)上,所述气囊(107)的下面与可拆止血结构(108)固定连接,以及辅助调节组件(200);
辅助调节组件(200),包括调节结构(201)、第四活塞(208)、第三弹簧(209)、弹性密封结构(206)、接管(204)、密封筒(202)、壳体(205)及与壳体(205)两侧相连通的两个连通管(207),两个连通管(207)的另一端分别与圆柱筒(105)的底部和一侧的上方连通,所述弹性密封结构(206)的上部位于壳体(205)中,所述弹性密封结构(206)通过接管(204)与气管(203)连通,所述气管(203)的两端分别与气囊(107)和密封筒(202)连通,所述调节结构(201)的下部位于密封筒(202)中,所述第三弹簧(209)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活塞(208)和密封筒(202)的上壁固定连接;
所述调节结构(201)包括螺母(201d),所述螺母(201d)的内部螺纹套设有螺杆(201a),所述螺杆(201a)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凸杆(201f),所述螺杆(201a)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密封筒(202)上;
所述螺母(201d)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板体(201e),所述螺母(201d)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201b),两个导向杆(201b)穿设滑动在密封筒(202)中,两个导向杆(201b)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圆环板(201c),所述圆环板(201c)位于密封筒(202)中;
所述弹性密封结构(206)包括筒体(206a),所述筒体(206a)的底部与接管(204)连通,所述筒体(206a)的内部密封滑动有第二活塞(206b),所述第二活塞(206b)的上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6d),所述连接杆(206d)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活塞(206e),所述第三活塞(206e)密封滑动在壳体(205)中,所述连接杆(206d)穿设滑动在壳体(205)中,所述连接杆(206d)外套设有第二弹簧(206c),所述第二弹簧(206c)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塞(206b)和筒体(206a)的上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101)包括连接条(101b),所述连接条(101b)固定连接在圆柱筒(105)上,所述连接条(101b)的两端均穿设有布带(101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止血结构(108)包括粘接层(108b),所述粘接层(108b)固定连接在气囊(107)的下面,所述粘接层(108b)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止血敷料(108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108b)包括两个魔术贴,两个魔术贴之间搭接,且两个魔术贴分别固定连接在气囊(107)的下面和止血敷料(108a)的上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109)第一活塞(109c),所述第一活塞(109c)密封滑动在圆柱筒(105)中,所述第一活塞(109c)的下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9b),所述第一弹簧(109b)的底端与圆柱筒(105)的底壁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筒(105)中穿设滑动有推杆板(109a),所述推杆板(109a)的下面与压力传感器(102)固定连接。
CN202310698958.1A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65703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8958.1A CN116570336B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8958.1A CN116570336B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0336A CN116570336A (zh) 2023-08-11
CN116570336B true CN116570336B (zh) 2023-12-15

Family

ID=87537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8958.1A Active CN116570336B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7033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9983A (ja) * 1993-09-13 1995-03-28 Nippon Zeon Co Ltd 押圧止血装置
CN1654906A (zh) * 2004-02-13 2005-08-17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压差控制自适应节流膨胀阀
CN207220848U (zh) * 2017-02-07 2018-04-13 徐永润 一种心内科用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CN110338870A (zh) * 2019-07-22 2019-10-1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股动脉自动压迫止血器
CN213249479U (zh) * 2020-04-16 2021-05-25 林敏� 一种压力可调股动静脉止血包扎带
CN114403973A (zh) * 2022-01-26 2022-04-29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一种经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穿刺处止血压迫装置
CN217696714U (zh) * 2022-04-08 2022-11-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一种股动脉压迫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9983A (ja) * 1993-09-13 1995-03-28 Nippon Zeon Co Ltd 押圧止血装置
CN1654906A (zh) * 2004-02-13 2005-08-17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压差控制自适应节流膨胀阀
CN207220848U (zh) * 2017-02-07 2018-04-13 徐永润 一种心内科用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CN110338870A (zh) * 2019-07-22 2019-10-1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股动脉自动压迫止血器
CN213249479U (zh) * 2020-04-16 2021-05-25 林敏� 一种压力可调股动静脉止血包扎带
CN114403973A (zh) * 2022-01-26 2022-04-29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一种经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穿刺处止血压迫装置
CN217696714U (zh) * 2022-04-08 2022-11-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一种股动脉压迫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0336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70336B (zh) 一种压感控制的股动脉压迫器及使用方法
CN215079250U (zh) 一种带止血冰敷的桡动脉止血器
CN209059334U (zh) 血透患者透析后专用止血带
CN206597041U (zh) 动静脉穿刺止血带
EP0041696A1 (de) Vorrichtung zur Blutdruckmessung
CN211066917U (zh) 一种与关节镜配合使用的手术器械
CN210871842U (zh) 一种桡动脉压迫器
CN212140515U (zh) 一种心内科按压止血装置
CN211094456U (zh) 一种无菌加压包扎绷带
CN211066858U (zh) 一种新型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
CN214966142U (zh) 一种新型血液透析用血管按压止血装置
CN213697067U (zh) 一种三臂股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06852629U (zh) 一种局部加压止血装置
CN215688216U (zh) 一种静脉输液压迫器
CN214511436U (zh) 一种乳腺穿刺术后护理带
CN220236961U (zh) 一种桡动脉止血器
CN218739047U (zh) 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器
CN208388691U (zh) 一种股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18899573U (zh) 一种止血绷带
CN212015686U (zh) 一种腹股沟动脉止血器
CN213758417U (zh) 一种儿童股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17040218U (zh) 一种股动脉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器
CN216675836U (zh) 一种定时放气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械
CN217138152U (zh) 一种腹股沟止血沙袋装置
CN215079238U (zh) 一种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固定制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