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7818B - 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7818B
CN116567818B CN202310817669.9A CN202310817669A CN116567818B CN 116567818 B CN116567818 B CN 116567818B CN 202310817669 A CN202310817669 A CN 202310817669A CN 116567818 B CN116567818 B CN 1165678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time slot
information
sensing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176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67818A (zh
Inventor
郭俊辰
陈玉龙
王伟国
张鹏宇
周一念
何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176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78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7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7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67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7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其中,信息感知方法应用于基站,基站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信息感知方法包括:响应于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所述感知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时隙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所述解调时隙资源和所述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基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Description

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感知方案往往是基于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简称WiFi)技术所实现的,具体的,在利用WiFi技术进行感知操作时,需要先提取导频信号,而后对导频信号进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简称CSI)的估计操作,再对CSI进行感知信号的提取处理,从而可以获得感知信息。
然而,由于导频信号依托于数据包的传输,所以存在CSI低采样率和不均匀采样间隔的问题,从而容易感知操作的质量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基于多个感知参考信号进行融合感知操作,有效地保证了感知质量和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感知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
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所述感知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时隙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所述解调时隙资源和所述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
基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感知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所述感知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时隙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所述解调时隙资源和所述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示的信息感知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示的信息感知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示的信息感知方法中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
基于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
基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估计信息对所述第二估计信息进行纠偏处理,获得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相对应的纠偏估计信息。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
第二估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
第二估计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估计信息对所述第二估计信息进行纠偏处理,获得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相对应的纠偏估计信息。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六方面所示的信息处理方法。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第六方面所示的信息处理方法。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所示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感知系统,包括:
终端设备;
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连接,响应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所述感知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时隙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所述解调时隙资源和所述探测时隙资源为所述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基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通过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基于数据传输状态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并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这样在不损失吞吐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基于多个感知参考信号的信息感知操作,有效地提升了信息感知操作的效率,并能够综合降低信息感知操作对通信过程的依赖程度,降低对通信速率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感知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隙资源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融合信道估计的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感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与图1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感知装置对应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与图1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对应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另外,下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时序仅为一种举例,而非严格限定。
术语定义:
5G:Thefifthgenerationof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ISAC:IntegratedSensingandCommunication,通信感知一体化/通感一体,指用为通信系统设计的参考信号来进行额外的感知任务。
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层,用于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
MAC:MediumAccessControl Layer,介质访问控制层,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层,用于解决当局域网中共用信道的使用产生竞争时,如何分配信道的使用权问题。
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指从参考信号中提取出来的信道参数,为频域乘以时域的复数表示。
CSIRS:Channel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下行探测参考信号,5G中用于测量无线信道的参考信号,它由5G基站在无线信道上定期发送。CSIRS被用来估计下行信道的响应,UE测算CSIRS信道估计后通过上行控制信息反馈给基站,以便基站可以适应性地调整传输参数。
SRS:SoundingReferenceSignal,上行探测参考信号,5G中用于测量无线信道的参考信号,它由5G终端设备在无线信道上定期发送。SRS被用来估计上行信道的响应,基站直接进行测算,以便基站可以适应性地调整传输参数。
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解调参考信号,5G中用于测量无线信道的参考信号,它由基站向5G终端或5G终端向基站发数据时,附带发送。DMRS被用来估计数据信道的响应,在解调过程中被使用。
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
RAN:Radio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
为了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相关技术进行简要说明:
目前的一种感知方案可以基于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简称WiFi)技术所实现,具体的,在利用WiFi技术进行感知操作时,需要先提取导频信号,而后对导频信号进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简称CSI)的估计操作,再对CSI进行感知信号的提取处理,从而可以获得感知信息。然而,由于导频信号依托于数据包的传输,所以存在CSI低采样率和不均匀采样间隔的问题,从而容易降低感知的质量和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解决方式为手动发送高频的注入帧,这破坏了原WiFi系统50%以上的通信能力,极其低效。
另一种感知方案可以是基于移动网络单参考信号的无线感知操作,具体的,该无线感知操作可以提取某一路控制面的下行探测参考信号(Channel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简称CSIRS)或者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Signal,简称SRS)进行CSI估计,再对CSI进行处理分析进行感知信号的提取。然而,由于CSIRS与SRS具有稀疏性且会占用数据面资源,这样在完成感知任务时,性能较差、开销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参考附图1所示,信息感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信息感知装置,信息感知装置可以实现为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等等,上述的基站可以为专网基站或者是公网基站等等,即上述的信息感知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并且基站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
对于终端设备而言,其可以是用户侧的任何可编程的能够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实体,具体实现时,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为个人电脑、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简称V2X)设备、设备到设备 (device to device,简称D2D)设备、移动站 (mobile station,简称MS)、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无人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设备、WLAN中的站点(station,简称S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无绳电话、无线数据卡、平板型电脑、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处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设备、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简称MTC)终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为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终端,例如,5G系统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NR系统中的终端等等。
上述的V2X设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智能汽车、数字汽车、无人汽车、自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增程式电动汽车(range extended EV,简称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EV,简称PHEV)、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路边装置(road site unit,简称RSU)。D2D设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电表、水表等。
此外,终端设备的基本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处理器的数量取决于客户端的配置和类型。终端设备也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为易失性的,例如RAM,也可以为非易失性的,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闪存等,或者也可以同时包括两种类型。存储器内通常存储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也可以存储有程序数据等。除了处理单元和存储器之外,终端设备还包括一些基本配置,例如网卡芯片、IO总线、显示组件以及一些外围设备等。可选地,一些外围设备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输入笔、打印机等。其它外围设备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信息感知装置可以与终端设备进行网络连接,该网络连接可以是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若终端设备与信息感知装置是通信连接,该移动网络的网络制式可以为4G+(LTE+)、5G、5.5G、6G等中的任意一种。
终端设备,用于当存在感知需求时,可以基于感知需求生成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该感知请求中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了能够实现信息感知操作,可以将所生成的感知请求发送至信息感知装置,以使得信息感知装置可以基于感知请求进行信息感知操作。
信息感知装置,在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感知请求之后,响应于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可以基于感知请求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由于不同的数据传输状态能够影响用于进行信息感知操作的感知参考信号的类型,因此,在获取到数据传输状态之后,可以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感知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时隙资源,其中,感知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时隙资源和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
在获取到感知参考信号和所对应的时隙资源之后,可以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进行感知操作,从而可以获得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获取到不同的感知信息,例如:感知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距离信息、速度信息、角度信息、定位信息、姿态信息、成像信息、环境信息等等,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信息感知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响应于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而后基于数据传输状态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并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由于感知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基于多个感知参考信号来进行信息感知操作,这样在不损失吞吐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基于多个感知参考信号的信息感知操作,不仅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因低采样率和不均匀采样间隔而导致的降低感知质量的问题,并且还能够保证信息感知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各实施例之间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下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时序仅为一种举例,而非严格限定。
参考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感知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信息感知装置,可以理解的是,该信息感知装置可以实现为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具体的,在信息感知装置实现为硬件时,其可以是具有信息感知能力的各种电子设备。当信息感知装置实现为软件时,其可以安装在上述的电子设备中,在一些实例中,信息感知装置可以实现为基站,即该信息感知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该基站可以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进一步的,基站可以为专网基站,为了能够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吸引更多行业用户并带来价值,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一种能够同时提供数据传输服务与定位感知服务的专网基站。具体的,该信息感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1:响应于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
步骤S202: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感知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时隙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时隙资源和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
步骤S203: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下面对上述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和实现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201:响应于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
在终端设备存在感知需求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感知需求生成相对应的感知请求,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所生成的感知请求可以不同,例如,当存在对终端设备进行定位的感知需求时,则可以基于定位的感知需求生成相对应的定位请求;当存在对终端设备所在环境进行检测的感知需求时,则可以基于用于对环境进行检测的感知需求生成环境检测请求;当存在对终端设备的姿态进行检测的感知需求时,则可以基于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姿态进行检测的感知需求生成姿态检测请求,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对感知请求进行灵活配置。
在终端设备生成相对应的感知请求之后,为了能够实现信息感知操作,可以将感知请求发送至基站,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基站可以主动地获取到感知请求;在基站获取到感知请求之后,可以基于感知请求进行相对应的信息感知操作。
其中,对于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和基站而言,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传输状态,在一些实例中,数据传输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状态、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异常通信状态、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的状态、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时频资源使用状态、基站承载传输数据之后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的状态等等。由于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不同数据传输状态对应有不同的信息感知操作,因此,在信息感知装置获取到感知请求之后,响应于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可以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在一些实例中,基站上配置有状态感知模块,此时,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可以包括:通过基站上配置的状态感知模块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数据传输状态进行获取的准确可靠性。
步骤S202: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感知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时隙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时隙资源和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
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操作的过程中,基站能够为数据传输操作提供多个时频资源,上述的时频资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5G帧资源,每个5G帧资源可以包括10个或者20个时隙资源。由于不同的时隙资源可以被不同的信号进行调度,而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不同数据传输状态能够对时隙资源进行调度的信号产生影响,因此,在获取到数据传输状态之后,可以对数据传输状态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用于实现信息感知操作的感知参考信号以及基站中的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对于感知参考信号而言,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探测参考信号SRS;在一些实例中,感知参考信号可以包括DMRS或者SRS;在又一些实例中,感知参考信号可以包括DMRS和SRS。相对应的,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能够避免资源分配冲突,同一个时隙资源仅能对应有一类感知参考信号,并且,解调参考信号DMRS所调用的解调时频资源与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调用的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资源。如图3所示,提供另一种包括多个时隙资源的示意图,对于第三列的时隙资源而言,所对应的调度信号可以为DMRS,对于倒数第二列的时隙资源而言,所对应的调度信号可以为SRS,其中,多个时隙资源中对应的实线框对应于存在传输数据的资源,多个时隙资源中对应的虚线框对应于不存在传输数据的资源,由上可知,同一个时隙资源只能供一种类型的信号进行调度。
另外,对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而言,在一些实例中,可以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所确定,此时,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包括:获取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将数据传输状态和基站输入至机器学习模型中,获得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在另一些实例中,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感知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时隙资源不仅可以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所获得,还可以基于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的状态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感知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时隙资源,此时,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包括: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存在传输数据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解调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为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传输数据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不为解调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不为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
具体的,基站可以通信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各个终端设备可以随时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操作,以各个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为例,在t1时刻,终端设备1可以向基站发送待传输的视频帧,终端设备2没有向基站发送待传输的视频帧;在t2时刻,终端设备1可以向基站发送待传输的图像帧,终端设备2向基站发送待传输的视频帧。由于在不同的时刻,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可能存在传输数据,也可能不存在传输数据,而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的状态能够对所确定的感知参考信号产生影响,因此,在获取到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之后,可以对数据传输状态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可以确定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
在确定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存在传输数据时,为了保证对传输数据进行稳定地处理操作,同时实现信息感知操作,可以将感知参考信号确定为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对应的,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为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在确定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传输数据时,为了能够尽量不损失吞吐量,则可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不为解调参考信号,相对应的,可以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不为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
进一步的,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传输数据时,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包括: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具体的,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传输数据时,为了能够实现信息感知操作,可以将感知参考信号确定为探测参考信号SRS,即实现了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无数据传输时,则可以通过探测参考信号SRS进行信息感知操作;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有数据传输,则可以通过解调参考信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感知操作,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数据传输操作和信息感知操作的稳定可靠性。
步骤S203: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在获取到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之后,可以对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可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在一些实例中,感知信息的确定操作可以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所实现,此时,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可以包括:获取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将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输入至机器学习模型中,获得机器学习模型输出的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在另一些实例中,由于感知参考信号具有不同的实现方式:(1)感知参考信号仅包括解调参考信号;(2)感知参考信号仅包括探测参考信号;(3)感知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和探测参考信号。而不同实现方式的感知参考信号对应有不同的信息感知策略,因此,感知信息的确定操作不仅可以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所实现,还可以基于具体的感知参考信号的类型来进行信息感知操作,获得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实现方式一: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可以包括:在感知参考信号仅包括探测参数信号时,则基于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基于第一估计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具体的,在感知参考信号仅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RS时,则说明基站中所对应的当前时隙资源仅有SRS调度,之后为了能够实现信息感知操作,可以基于SRS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操作,从而可以获得第一估计信息,在一些实例中,在SRS和探测时隙资源对应于时刻时,通过对SRS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取到第一估计信息,即/>。在另一些实例中,在SRS和探测时隙资源对应于/>时刻时,通过对SRS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取到原始估计信息/>;而后可以确定与原始估计信息/>相对应的权重系数/>,并基于权重系数和原始估计信息确定第一估计信息,即/>。在又一些实例中,在SRS和探测时隙资源对应于/>时刻时,通过对SRS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可以获取到原始估计信息/>;而后可以确定与原始估计信息/>相对应的偏移信息/>,并基于偏移信息/>和原始估计信息/>确定第一估计信息,即/>;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第一估计信息进行确定的灵活可靠性。
在获取到第一估计信息之后,可以对第一估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可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在一些实例中,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可以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或者预设处理算法对第一估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所获得,这样有效地保证了对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
实现方式二,与实现方式一相类似,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还可以包括:在感知参考信号仅包括解调参数信号时,则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基于第二估计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由于在利用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信息感知操作时,存在预编码操作引起的信道估计失真,因此,对于所获得的信道估计值进行纠偏处理操作,此时,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可以包括: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原始估计信息;确定用于对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基于预编码矩阵和原始估计信息,确定第二估计信息。
具体的,在感知参考信号仅包括解调参数信号DMRS时,则说明基站中所对应的当前时隙资源仅有DMRS调度,之后为了能够实现数据传输操作以及信息感知操作,可以基于DMRS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操作,从而可以获得第二估计信息。在一些实例中,在DMRS和解调时隙资源对应于/>时刻时,通过对DMRS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可以获取到第二估计信息,即/>。在另一些实例中,在DMRS和解调时隙资源对应于/>时刻时,通过对DMRS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可以获取到原始估计信息/>;而后可以确定与原始估计信息/>相对应的用于对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其中,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对/>矩阵进行分析处理所获得,并基于预编码矩阵/>和原始估计信息/>确定第二估计信息,即/>,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第二估计信息进行确定的灵活可靠性。
在获取到第二估计信息之后,可以对第二估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可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在一些实例中,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可以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或者预设处理算法对第二估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所获得,这样有效地保证了对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感知方法,通过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基于数据传输状态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并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这样在不损失吞吐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基于多个感知参考信号的信息感知操作,有效地提升了信息感知操作的效率,并能够综合降低信息感知操作对通信过程的依赖程度,降低对通信速率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附图4所示,对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而言,不仅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的状态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还可以基于基站中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的状态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此时,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包括:
步骤S401:基于数据传输状态,检测基站承载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传输数据之后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
对于基站而言,基站可以提供多个用于实现数据处理操作的时频资源,多个时频资源可以随着待处理数据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也会随着待处理数据的完成而逐渐被释放增加,即基站所能够提供的时频资源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终端设备与基站通信连接之后,可以利用所能够提供的时频资源进行相对应的数据处理操作,为了能够保证数据处理操作以及信息感知操作的稳定可靠性,在获取到数据传输状态之后,可以对数据传输状态进行分析处理,以检测基站承载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传输数据之后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基于数据传输状态,检测基站承载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传输数据之后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可以包括: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传输数据;确定基站所能够提供的当前时频资源,确定与传输数据相对应的所需时频资源;判断当前时频资源与所需时频资源的大小,在当前时频资源大于所需时频资源时,则确定基站存在剩余时频资源;在当前时频资源小于或等于所需时频资源时,则可以确定基站不存在剩余时频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基站中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操作。
步骤S402: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在检测获得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之后,可以获取到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其中,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可以包括:基站存在剩余时频资源、基站不存在剩余时频资源,而剩余时频资源的不同检测状态可以对应有不同的感知参考信号,因此,在获取到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之后,可以对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所确定,此时,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包括:获取用于对检测状态进行分析处理的机器学习模型,将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输入至机器学习模型中,获得机器学习模型输出的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
在另一些实例中,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不仅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所确定,还可以直接基于不同的检测状态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此时,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包括:步骤S402a:在检测状态为基站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步骤S402b:在检测状态为基站不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不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不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数据传输状态来检测基站承载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传输数据之后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而后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而后便于基于感知参考信号进行信息感知操作,提高了该方法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附图5所示,除了基于基站中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的状态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还可以基于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此时,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包括:
步骤S501:基于数据传输状态,获取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
在获取到数据传输状态之后,可以对数据传输状态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取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其中,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可以通过预先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或者预设算法对数据传输状态进行分析处理所获得,或者,当前非活跃时隙可以通过所获得的当前时隙信息和历史时隙信息来获得,此时,基于数据传输状态,获取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可以包括:基于数据传输状态,获取当前时隙信息和上一次调度探测参考信号的历史时隙信息;基于当前时隙信息和历史时隙信息,确定当前非活跃时隙数。
具体的,在获取到数据传输状态之后,可以对数据传输状态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可以获得当前时隙信息和上一次调度探测参考信号的历史时隙信息,其中,基于数据传输状态,获得当前时隙信息可以包括:基于数据传输状态,获得当前的5G帧编号以及时隙帧编号;基于5G帧编号和时隙帧编号,确定当前时隙信息。
相类似的,基于数据传输状态,获得上一次调度探测参考信号的历史时隙信息可以包括:基于数据传输状态,获得上一次调度探测参考信号的历史5G帧编号以及历史时隙帧编号;基于历史5G帧编号和历史时隙帧编号,确定历史时隙信息。
在获取到当前时隙信息和历史时隙信息之后,可以对当前时隙信息和历史时隙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可以确定当前非活跃时隙数,这样有效地保证了对当前非活跃时隙数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
举例来说,当前时隙信息可以为(frame_id,slot_id),历史时隙信息可以为(srs_last_frame_id,srs_last_slot_id),在获取到当前时隙信息和历史时隙信息之后,可以获取时隙索引slot_index(即为上述的时隙帧编号slot_id)的重复周期num_slot_period以及5G帧索引frame_index(即为上述的时隙帧编号frame_id)的重复周期num_frame_period,一般情况下,num_slot_period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参数,例如可以为15、20或者25等等;而num_frame_period也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参数,例如可以为1024等等。
另外,用last后缀表示“上一次调度SRS的历史时隙信息”,用cur后缀表示“当前时隙信息”;此时,确定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即为计算间隔时隙数量num_slot_gap;而计算间隔时隙数量num_slot_gap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上一次SRS的全局时隙索引:global_slot_index_last和当前全局时隙索引global_slot_index_cur;
global_slot_index=num_slot_in_frame*frame_index+slot_index。
(2)判断global_slot_index_cur>global_slot_index_last?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4);
(3)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达:
global_slot_index_cur-global_slot_index_last;
(4)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达:
num_slot_period*num_frame_period+global_slot_index_last-global_slot_index_cur。
步骤S502:基于当前非活跃时隙数,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在获取到当前非活跃时隙数之后,可以对当前非活跃时隙数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时隙资源。在一些实例中,在获取到当前非活跃时隙数之后,可以将当前非活跃时隙数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在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则说明用于实现感知检测操作的探测参考信号已经很久没有被更新,即基站已经很久未对终端设备进行感知操作,此时,为了保证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连接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将感知参考信号确定为探测参考信号,同时确定与探测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频资源为探测时隙资源。在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小于预设阈值时,则可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不为探测参考信号,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基站可以自动触发对终端设备的信息感知操作,并保证了对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进行确定操作。
在又一些实例中,基于当前非活跃时隙数,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包括:在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隙阈值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在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小于预设时隙阈值时,获取用于标识是否启动感知操作的标识参数;基于标识参数,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其中,在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小于预设时隙阈值时,则说明此时用于实现感知检测操作的探测参考信号在预设时间段内经过更新操作处理过,此时,可以基于用户的信息感知需求实现对终端设备的信息感知操作,为了能够保证对感知参考信号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可以进一步获取用于标识是否启动感知操作的标识参数,具体的,用于标识是否启动感知操作的标识参数可以存储在预设设备或者预设区域中,通过访问预设设备或者预设区域即可获取到用于标识是否启动感知操作的标识参数。
具体的,由于不同的标识参数可以对应有不同的感知参考信号,因此,在获取到标识参数之后,可以对标识参数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可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在一些实例中,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或者预设算法对标识参数进行分析处理所获得。
在另一些实例中,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还可以基于标识参数与感知参考信号之间的预设映射关系来确定,此时,基于标识参数,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包括:在标识参数为用于标识未启动感知操作的第一标识参数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在标识参数为用于标识启动感知操作的第二标识参数时,则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具体的,在标识参数为第一标识参数(例如“0”)时,则说明未启动感知操作,即用户未主动开启感知功能,进而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不为探测参考信号,相对应的,可以确定预设视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不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在标识参数为第二标识参数(例如“1”)时,即用户已经主动开启感知功能,此时,为了保证对感知参考信号进行确定的稳定可靠性,可以进一步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具体的检测方式与上述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方式相类似,具体可参考上述陈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在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之后,可以获取到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由于不同的检测状态可以对应有不同的感知参考信号,因此,在获取到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之后,对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具体的,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可以包括:在检测状态为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在检测状态为不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不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不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在又一些实例中,为了能够提高对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时隙资源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上述实施例中,在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之前,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传输数据量;在传输数据量为0时,则禁止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在传输数据量为非0时,则允许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
具体的,在终端设备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过程中,可以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量,在传输数据量为0时,则说明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传输数据,此时,为了避免减少数据处理操作所需要占用的资源,则可以禁止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进一步的,在传输数据量为0时,为了能够保证信息感知操作的稳定进行,并尽量不损失吞吐量,此时可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在传输数据量为非0时,则说明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存在传输数据,此时,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性、同时保证信息感知操作的稳定进行,则可以允许进一步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而后可以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逻辑来确定具体的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
本实施例中,通过数据传输状态来获取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而后基于当前非活跃时隙数来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有效地保证了对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而后可以基于所确定的感知参考信号进行信息感知操作,从而提高了该方法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附图6所示,由于不同的感知参考信号对应有不同的感知信息的确定策略,具体的,在感知参考信号可以包括探测参数信号和解调参数信息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此时,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可以包括:
步骤S601:在感知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数信号和解调参数信号时,则基于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并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估计信息的具体获取方式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估计信息”进行确定的实现方式和实现原理相类似,具体可参考上述陈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可以包括: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原始估计信息;确定用于对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基于预编码矩阵和原始估计信息,确定第二估计信息。
其中,确定用于对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获取与探测参考信号相对应的第一估计信息;对第一估计信息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正交矩阵;基于正交矩阵,确定用于对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
由于原始估计信息经过预编码处理操作,因此,为了避免因预编码处理操作所存在信道估计失真的问题,则可以确定用于对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具体的,可以获取与探测参考信号相对应的第一估计信息,而后可以对第一估计信息进行奇异值分解操作,即/>,其中,/>、/>是正交矩阵,/>是准对角矩阵,获得正交矩阵/>,并且,在将第一估计信息/>奇异值分解获得/>矩阵的过程称为f,而后可以将上述的正交矩阵/>确定为用于对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此时,/>,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预编码矩阵/>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正交矩阵用于标识接收方所使用的矩阵,正交矩阵/>用于标识发送方所使用的矩阵,具体的,/>的奇异值分解是对预编码阶段(发送方)和信道均衡阶段(接收方)的复杂操作的简化假设模型,假设在预编码阶段进行了奇异值分解,则可以使用矩阵/>进行预编码:X=VS,Y=/>X=/>VS;假设在信道均衡阶段中也进行了奇异值分解,则可以使用矩阵/>矩阵进行均衡,显然的,正交矩阵/>与正交矩阵/>为不同的矩阵。
在确定用于对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之后,可以基于预编码矩阵和原始估计信息来确定第二估计信息,具体的,基于预编码矩阵和原始估计信息,确定第二估计信息可以包括:获取预编码矩阵的逆矩阵;将逆矩阵与原始估计信息的乘积值,确定为第二估计信息。
举例来说,在预编码矩阵为,原始估计信息为/>时,则可以先获取预编码矩阵的逆矩阵/>,而后可以将逆矩阵与原始估计信息的乘积值确定为第二估计信息,即,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第二估计信息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
步骤S602: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在获取到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之后,可以对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可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在一些实例中,感知信息的确定操作可以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来实现,此时,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可以包括:获取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将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输入至机器学习模型中,获得机器学习模型所输出的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在另一些实例中,不仅可以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还可以通过对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所获得,此时,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可以包括: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确定融合估计信息;基于融合估计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具体的,在获取到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之后,可以对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操作,获得融合估计信息,在一些实例中,融合估计信息可以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和预设处理算法对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所获得。或者,在另一些实例中,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确定融合信道估计可以包括:分别确定与第一估计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权重信息和与第二估计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权重信息,其中,第一权重信息与第二权重信息的和值为1;基于第一权重信息和第二权重信息对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进行加权融合,获得融合估计信息。
举例来说,在获取到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之后,可以分别确定与第一估计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权重信息/>以及与第二估计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权重信息/>,而后可以对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按照所对应的权重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可以获得融合估计信息,即/>=
本实施例中,在感知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数信号和解调参数信号时,通过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而后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感知信息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
参考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信息处理装置,可以理解的是,该信息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具体的,在信息处理装置实现为硬件时,其可以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各种电子设备。当信息处理装置实现为软件时,其可以安装在上述的电子设备中,在一些实例中,信息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基站,即该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该基站可以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具体的,该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701:获取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
步骤S702:基于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
步骤S703: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
步骤S704: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对第二估计信息进行纠偏处理,获得与解调参考信号相对应的纠偏估计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中上述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实现原理和实现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的获得融合估计信息的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实现原理和实现效果相类似,具体可参考上述陈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执行图2-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2-图6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说明。该技术方案的执行过程和技术效果参见图2-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应用时,本应用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参考信号融合的感知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背景为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是一种将通信和感知技术集成到一起的方法,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无线通信与感知。在进行无线感知的过程中,感知精度与带宽成正比,带宽越大则精度越高,那么5G网络由于其大带宽特性,其信道估计的参数也能够被用于无线感知。5G使用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由5G终端发送、5G专网基站接收的参考信号包含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两类,对于SRS信号而言,SRS通常用于用户感知(也可以理解为定位),优点在于不存在信道估计失真、独立于上行数据传输过程,而缺点在于时间采样较为稀疏,并且会损失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对于DMRS信号而言,DMRS用于用户数据解调,优点在于时间采样密集、不影响上行数据传输速率,而缺点在于存在预编码引起的信道估计失真、紧密依托于上行数据传输过程。
为了提升感知效率,并综合降低感知对通信过程依赖、降低对通信速率的影响,该感知技术方案能够将SRS与DMRS估计出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简称CSI)进行矫正融合,获得融合后CSI,而后可以基于融合后CSI进行无线感知操作,以能够规避放大并且结合二者独立使用时的优点,同时规避二者独立使用时的缺点。
具体的,参考附图8,上述基于5G多参考信号融合的感知技术方案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基站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基站可以包括MAC层调度器和PHY通道估计器,其中,MAC层调度器中可以包括其他数据调度器PXSH/控制调度器PXCH以及多参考信号融合模块ISAC,即多参考信号融合模块ISAC是5G基站中MAC层调度器的一部分,其替换了原始的DMRS与SRS调度器,并保持其他信道/信号调度器不变,以通过多参考信号融合模块ISAC能够按照数据面的使用情况,恰当地配置DMRS和SRS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在保持感知粒度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SRS信号对数据面的占用。以感知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探测参考信号SRS为例,参考附图9所示,该感知技术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响应于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基站中的多参考信号融合模块ISAC可以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
基站可以主动或者被动地获取到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在获取到感知请求之后,为了能够实现信息感知操作,可以基于基站中的多参考信号融合模块ISAC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
步骤2a:多参考信号融合模块ISAC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
其中,传输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的类型:视频帧、图像帧、文本或者信息等等。
步骤3a: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存在传输数据时,则确定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为DMRS,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为DMRS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
步骤4a: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传输数据时,则确定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不为DMRS,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不为DMRS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
相类似的,除了能够利用上述步骤2a-步骤4a的信息调度策略来确定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是否可以为DMRS之外,还可以利用下面步骤2b-步骤10b的信息调度策略来确定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是否可以为SRS,具体的,在执行上述步骤1之后,还可以继续执行下述步骤:
步骤2b:多参考信号融合模块ISAC基于数据传输状态获取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
其中,基站中配置有时隙采集模块,通过时隙采集模块和数据传输状态可以获取当前时隙(frame_id,slot_id)以及上一次调度SRS的历史时隙(srs_last_frame_id,srs_last_slot_id),上述frame为5G帧,slot为时隙帧,一般情况下,1个frame可以包括20个slot,frame_id可以为5G帧编号,slot_id可以为时隙编号;基于当前时隙和上一次调度SRS的历史时隙来计算当前非活跃时隙数。
步骤3b:在当前非活跃时隙数超过预设时隙阈值时,则确定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为SRS,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为SRS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其中,预设时隙阈值可以为预设的最大非活跃时隙数srs_mac_inactive_slots,在5G的应用场景中,该最大非活跃时隙数可以为20。在当前非活跃时隙数超过预设时隙阈值时,则说明基站已经很久未对终端设备进行感知检测操作,为了避免影响终端设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则可以确定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为SRS,以便基于SRS信号进行信息感知操作。
步骤4b:在当前非活跃时隙数未超过预设时隙阈值时,则获取用于标识是否启动感知操作的标识参数。
在基站与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时,基站可以通过预设控制台的交互操作获取到用于标识是否启动感知操作的标识参数do_use_isac,并可以将上述的标识参数do_use_isac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在一些实例中,当基站未启动感知操作时,标识参数do_use_isac可以为预设的标识“0”,当基站已启动感知操作时,标识参数do_use_isac可以为预设的标识“1”。
步骤5b:在标识参数为用于标识未启动感知操作的第一标识参数时,则放弃将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确定为SRS,即直接放弃SRS调度操作。
步骤6b:在标识参数为用于标识启动感知操作的第二标识参数时,则判断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
具体的,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获取传输数据的数据量data_amount,判断传输数据的数据量data_amount是否为0,若为0,则确定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传输数据;若不为0,则确定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存在传输数据。
步骤7b: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传输数据时,则确定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为SRS。
步骤8b: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存在传输数据时,则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
具体的,在基站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连接时,可以根据data_amount输入参数获取待传输数据量,确定基站的时频资源容量,基于视频资源容量和待传输数据量判断基站是否存在剩余视频资源,即判断时频资源容量-待传输数据量是否有剩余空间传输SRS。
步骤9b:在检测状态为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确定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为SRS,即在当前时隙调度SRS。
步骤10b:在检测状态为不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放弃将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确定为SRS,即直接放弃SRS调度操作。
上述过程有效地实现了能够基于数据面的使用情况恰当地配置DMRS和SRS信号的时频位置,并且在保持感知粒度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不降低数据面吞吐量的同时,尽可能地配置更多的SRS信号,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多个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进行稳定地配置操作。
在将多个参考信号配置完毕之后,可以基于所配置的多个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操作,以获取到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具体的,参考附图10所示,信道估计操作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在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为SRS,则可以基于SRS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
为了能够实现信道估计操作,可以获取与基站相对应的逻辑天线端口数(发送接收一致)、物理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物理接收天线端口数/>,共有的逻辑信道矩阵可以为/>,下标t表示不同时刻。
通过上述各个参数获得输入信号,在获取到输入信号之后,无需进行预编码处理操作,而后利用共有的逻辑信道矩阵对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可以获得接收信号/>,而后可以对接收信号进行SRS-CSI信道估计操作,获得/>,即在当前时隙资源slot调度SRS参考信号,计算CSI矩阵并在频段内插值得到SRS-CSI矩阵/>,其中,SRS-CSI信道估计的原理可以为/>,从而可以获得第一估计信息/>
步骤12:在调度时隙资源的参考信号为DMRS,则可以基于DMRS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
为了能够实现信道估计操作,通过上述基站各个对应的参数获得输入信号,在获取到输入信号/>之后,对输入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操作,而后利用共有的逻辑信道矩阵对预编码处理后的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可以获得接收信号接收信号码/>,其中,预编码处理操作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以为/>。其中,预编码矩阵P的求解过程可以为:对SRS获取的/>进行奇异值分解,即/>,其中,U,V是正交矩阵,/>是准对角矩阵,通常预编码器会选取P=V,并且,记奇异值分解产出的V矩阵的过程为f,则)。
而后可以对接收信号进行DMRS-CSI信道估计操作,获得,其中,DMRS-CSI信道估计操作可以包括基础信道估计模型和基础信道均衡模型,上述的基础信道估计模型的原理可以为;/>,即当前slot有DMRS参考信号,计算CSI矩阵并在频段内插值得到DMRS-CSI矩阵/>;基础信道均衡模型用于实现传输数据的分析处理操作,此时,该基础信道均衡模型的原理可以为:;/>
由于DMRS用于用户数据解调,优点在于时间采样密集、不影响上行数据传输速率,而缺点在于存在预编码引起的信道估计失真、紧密依托于上行数据传输过程,因此,在基于DMRS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操作时,则需要对DMRS-CSI信道估计进行纠偏操作,由推导,纠偏算法可以表示为:,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第二估计信息/>进行获取的准确可靠性。
步骤13: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进行融合信道处理,获得融合估计信息。
具体的,若当前slot仅有SRS调度,则直接将第一估计信息确定为融合估计信息,即;若当前slot仅有DMRS调度,则直接将第二估计信息确定为融合估计信息,即/>;若当前slot既有SRS调度,又有DMRS调度,则按上述步骤分别计算和/>,而后再对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进行加权融合,获得融合估计信息,即/>=/>,融合参数/>∈[0,1],其具体数值可按经验静态配置或按CSI质量评估算法动态配置。
步骤14:基于融合估计信息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具体的,在获取到融合估计信息之后,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处理算法或者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对融合估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可以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本应用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克服低采样率和不均匀采样间隔问题;并且,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该方案无需高频手动注入帧,不破坏原有系统的通信能力;能够在不损失数据面资源的前提下保障高采样率和均匀采样;并且,该方案能够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提升1/13=7.7%的吞吐量;具体的,通过基站中所配置的多参考信号融合调度模块和多参考信号融合估计模块实现了一种面向ISAC的多参考信号调度方法,在面向ISAC的DMRS与SRS信号的调度过程中,能够在不损失吞吐量前提下,尽可能安排SRS调度,以获得更多的SRS-CSI为融合信道估计算法提供更稳定参考依据,另外实现了DMRS-CSI到SRS-CSI的矫正,具体的,多参考信号融合估计模块是5G基站PHY层信道估计模块的一部分(不替换原始参考信号信道估计模块),其能够将DMRS信道估计CSI(称之为DMRS-CSI)与SRS信道估计CSI(称之为SRS-CSI)融合,纠正DMRS-CSI的偏差,并输出统一的信道估计ISAC-CSI;这样可以保障每个上行Slot都能进行ISAC-CSI采样,并且保障不损失吞吐量前提下的连续密集采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附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感知系统,该信息感知系统能够实现信息感知操作,具体的,该信息感知系统可以包括:
终端设备11;
基站12,与终端设备11通信连接,响应于与终端设备11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终端设备11与基站12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感知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时隙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时隙资源和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基站12还可以执行图2-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2-图10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说明。该技术方案的执行过程和技术效果参见图2-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感知装置,该信息感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的信息感知方法,该信息感知装置可以实现为基站,即信息感知装置可以应用于基站,基站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其中,信息感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1,用于响应于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
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感知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时隙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时隙资源和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
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确定模块22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时,该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执行: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存在传输数据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解调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为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传输数据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不为解调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不为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传输数据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执行: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确定模块22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时,该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执行:基于数据传输状态,检测基站承载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传输数据之后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确定模块22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时,该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执行:在检测状态为基站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在检测状态为基站不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不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不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确定模块22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时,该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执行:基于数据传输状态,获取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基于当前非活跃时隙数,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确定模块22基于数据传输状态,获取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时,该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执行:基于数据传输状态,获取当前时隙信息和上一次调度探测参考信号的历史时隙信息;基于当前时隙信息和历史时隙信息,确定当前非活跃时隙数。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确定模块22基于当前非活跃时隙数,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时,该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执行:在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隙阈值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在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小于预设时隙阈值时,获取用于标识是否启动感知操作的标识参数;基于标识参数,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确定模块22基于标识参数,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时,该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执行:在标识参数为用于标识未启动感知操作的第一标识参数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不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不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在标识参数为用于标识启动感知操作的第二标识参数时,则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确定模块22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时,该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执行:在检测状态为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在检测状态为不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不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不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在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之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模块21和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传输数据量;
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在传输数据量为0时,则禁止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
第一处理模块23,还用于在传输数据量为非0时,则允许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在传输数据量为0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处理模块23还用于执行: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处理模块23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时,该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执行:在感知参考信号仅包括探测参数信号时,则基于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基于第一估计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处理模块23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时,该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执行:在感知参考信号仅包括解调参数信号时,则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基于第二估计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处理模块23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时,该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执行:在感知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数信号和解调参数信号时,则基于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并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处理模块23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时,该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执行: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原始估计信息;确定用于对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基于预编码矩阵和原始估计信息,确定第二估计信息。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处理模块23确定用于对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时,该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执行:获取与探测参考信号相对应的第一估计信息;对第一估计信息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正交矩阵;基于正交矩阵,确定用于对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处理模块23基于预编码矩阵和原始估计信息,确定第二估计信息时,该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执行:获取预编码矩阵的逆矩阵;将逆矩阵与原始估计信息的乘积值,确定为第二估计信息。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处理模块23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时,该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执行: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确定融合估计信息;基于融合估计信息,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处理模块23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确定融合信道估计时,该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执行:分别确定与第一估计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权重信息和与第二估计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权重信息,其中,第一权重信息与第二权重信息的和值为1;基于第一权重信息和第二权重信息对第一估计信息和第二估计信息进行加权融合,获得融合估计信息。
图12所示信息感知装置可以执行图2-图10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2-图10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说明。该技术方案的执行过程和技术效果参见图2-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图12所示信息感知装置的结构可实现为一电子设备。参考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感知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电子设备,在一些实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基站,基站可以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器31和第一存储器32。其中,第一存储器32用于存储相对应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信息感知方法的程序,第一处理器31被配置为用于执行第一存储器32中存储的程序。
程序包括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第一处理器31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下步骤:响应于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基于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感知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时隙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时隙资源和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基于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处理器31还用于执行前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其中,电子设备的结构中还可以包括第一通信接口33,用于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电子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感知方法所涉及的程序。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感知方法。
参考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图7所示的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基站,即信息处理装置可以应用于基站,基站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其中,信息处理装置可以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
第二估计模块42,用于基于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
第二估计模块42,还用于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43,用于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对第二估计信息进行纠偏处理,获得与解调参考信号相对应的纠偏估计信息。
图14所示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执行图7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7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说明。该技术方案的执行过程和技术效果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图14所示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可实现为一电子设备。参考附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电子设备,在一些实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基站,基站可以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器51和第二存储器52。其中,第二存储器52用于存储相对应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图7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程序,第二处理器51被配置为用于执行第二存储器52中存储的程序。
程序包括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第二处理器51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下步骤:获取与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基于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基于第一估计信息对第二估计信息进行纠偏处理,获得与解调参考信号相对应的纠偏估计信息。
进一步的,第二处理器51还用于执行前述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其中,电子设备的结构中还可以包括第二通信接口53,用于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电子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所涉及的程序。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 (ROM) 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数据存储。数据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数据。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信息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
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所述感知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时隙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所述解调时隙资源和所述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以及解调时隙资源通过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来确定,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探测时隙资源通过所述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来确定;
基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
在所述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存在传输数据时,则确定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为解调参考信号,并确定所述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为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
在所述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传输数据时,则确定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不为解调参考信号,并确定所述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资源不为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获取所述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
基于所述当前非活跃时隙数,确定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获取所述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获取当前时隙信息和上一次调度探测参考信号的历史时隙信息;
基于所述当前时隙信息和所述历史时隙信息,确定所述当前非活跃时隙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当前非活跃时隙数,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包括:
在所述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隙阈值时,则确定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所述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在所述当前非活跃时隙数小于预设时隙阈值时,获取用于标识是否启动感知操作的标识参数;
基于所述标识参数,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标识参数,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包括:
在所述标识参数为用于标识未启动感知操作的第一标识参数时,则确定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不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所述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不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在所述标识参数为用于标识启动感知操作的第二标识参数时,则检测所述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
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的检测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包括:
在所述检测状态为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确定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所述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在所述检测状态为不存在剩余时频资源时,则确定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不为探测参考信号,并确定所述预设时频资源中的当前时隙不为探测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所述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传输数据量;
在所述传输数据量为0时,则禁止检测所述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
在所述传输数据量为非0时,则允许检测所述基站是否存在剩余时频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包括:
在所述感知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数信号和解调参数信号时,则基于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并基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估计信息和所述第二估计信息,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原始估计信息;
确定用于对所述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
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原始估计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估计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用于对所述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包括:
获取与所述探测参考信号相对应的第一估计信息;
对所述第一估计信息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正交矩阵;
基于所述正交矩阵,确定用于对所述原始估计信息进行纠偏操作的预编码矩阵。
12.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有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以及解调时隙资源通过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来确定,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探测时隙资源通过所述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来确定;
基于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一估计信息;
基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进行信道估计,获得第二估计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估计信息对所述第二估计信息进行纠偏处理,获得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相对应的纠偏估计信息。
13.一种信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
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连接,响应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确定感知参考信号以及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相对应的时隙资源,所述感知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时隙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所对应的解调时隙资源、探测参考信号SRS所对应的探测时隙资源,所述解调时隙资源和所述探测时隙资源为预设时频资源中的不同时隙,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以及解调时隙资源通过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是否存在传输数据来确定,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探测时隙资源通过所述基站中的当前非活跃时隙数来确定;基于所述感知参考信号以及所对应的时隙资源,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感知信息。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817669.9A 2023-07-04 2023-07-04 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165678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7669.9A CN116567818B (zh) 2023-07-04 2023-07-04 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7669.9A CN116567818B (zh) 2023-07-04 2023-07-04 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7818A CN116567818A (zh) 2023-08-08
CN116567818B true CN116567818B (zh) 2023-11-17

Family

ID=87491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17669.9A Active CN116567818B (zh) 2023-07-04 2023-07-04 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678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14801B (zh) * 2023-08-24 2024-03-19 北京物资学院 无线蜂窝系统中感知性能优化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00449A1 (zh) * 2010-07-02 2012-01-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788879A (zh) * 2015-11-25 2017-05-3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配置用于毫米波通信网络的传输帧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26023A (zh) * 2015-07-27 2018-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1901080A (zh) * 2020-01-07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14042A (zh) * 2018-06-20 2021-02-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优先级访问许可和一般授权访问通信之间共享的5g新无线电
CN115190454A (zh) * 2021-04-06 2022-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152707A1 (en) * 2021-09-16 2023-03-22 Mavenir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prediction for 5g uplink/downlink massive mimo system for 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16074885A (zh) * 2021-11-01 2023-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3088299A1 (zh) * 2021-11-19 2023-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信号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WO2023088298A1 (zh) * 2021-11-19 2023-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信号检测方法、感知信号检测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84810A1 (en) * 2010-06-21 2013-04-24 Fujitsu Limited Method for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estimatio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02799B2 (en) * 2018-02-27 2022-11-15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00449A1 (zh) * 2010-07-02 2012-01-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926023A (zh) * 2015-07-27 2018-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6788879A (zh) * 2015-11-25 2017-05-3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配置用于毫米波通信网络的传输帧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14042A (zh) * 2018-06-20 2021-02-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优先级访问许可和一般授权访问通信之间共享的5g新无线电
CN111901080A (zh) * 2020-01-07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90454A (zh) * 2021-04-06 2022-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152707A1 (en) * 2021-09-16 2023-03-22 Mavenir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prediction for 5g uplink/downlink massive mimo system for 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16074885A (zh) * 2021-11-01 2023-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3088299A1 (zh) * 2021-11-19 2023-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信号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WO2023088298A1 (zh) * 2021-11-19 2023-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信号检测方法、感知信号检测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TRI.R1-143051 "Discussion of sensing algorithms for mode 2 resource selection".3GPP tsg_ran\WG1_RL1.2014,(第TSGR1_78期),全文. *
ZTE, ZTE Microelectronics.R1-1701617 "Channel sensing based schemes for cross-link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NR".3GPP tsg_ran\WG1_RL1.2017,(第TSGR1_88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7818A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7884B2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22011565A1 (zh) 相对定位的方法、终端、基站、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092856B1 (en)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with dual connectivity
US20170150525A1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9215647B2 (en) Random access techniques for fixed devices in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CN108811116B (zh) 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和终端设备
CN107005984B (zh) 一种减少资源冲突的方法及ue
KR102239081B1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그것의 단말 디바이스
EP2756717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based joint scheduling of peer to peer links with wwan
CN116567818B (zh) 信息感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30960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mitting a request for allocation of wireless connection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25955B2 (en) Bearer setup method and apparatus
CA2972110C (en)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0177382B (zh) 拥塞通知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WO2016119687A1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A3100406C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492688A (zh) 新无线电未授权频谱中用于上行传输的capc
CN113169815A (zh) 用于基于nr的未许可操作的信道占用时间指示
CN107682929B (zh)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24623B (zh) 分配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传输的资源的相关方法
CN107211293B (zh) 上行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466127A (zh) 增强上行覆盖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150374B (zh) 一种控制信道的资源指示、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262691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plink transmiss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dium
TW201534162A (zh) 用於在密集wifi環境中增進效能之增強頻道存取機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