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5545A - 天线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5545A
CN116565545A CN202210098308.9A CN202210098308A CN116565545A CN 116565545 A CN116565545 A CN 116565545A CN 202210098308 A CN202210098308 A CN 202210098308A CN 116565545 A CN116565545 A CN 116565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frequency band
band antenna
floor
de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83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朝阳
孙诗雨
刘祥龙
彭宏利
沈龙
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83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55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5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55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及网络设备。本申请提供的天线包括第一频段天线、第二频段天线、介质基板及第一地板,第一频段天线具有第一工作频段,第二频段天线具有第二工作频段,第一工作频段小于第二工作频段,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固定于介质基板,第一频段天线与第一地板之间存在第一间距,第二频段天线与第二地板之间存在第二间距,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等或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之间差值较小,也即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采用共剖面设计。在本申请中,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采用共剖面设计,使得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的方向图均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从而提升天线和网络设备的通信覆盖范围。

Description

天线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基站的天线一般需要覆盖多个通信频段,从而有效的节省基站站址,并提升基站的通信覆盖范围和密度。然而,不同频段的天线相互靠近放置,位于上侧的天线会遮挡下侧的天线,导致位于下侧的天线方向图畸变,且基站的覆盖能力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及网络设备。本申请提供的天线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且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的方向图均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从而提升天线和网络设备的通信覆盖范围。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本申请提供的天线包括:第一频段天线、第二频段天线、介质基板及第一地板,第一频段天线具有第一工作频段,第二频段天线具有第二工作频段,第一工作频段小于第二工作频段,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固定于介质基板,第一地板与介质基板间隔且层叠设置,介质基板位于第一地板的上侧,第一频段天线与第一地板之间存在第一间距,第二频段天线与第二地板之间存在第二间距,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等或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之间存在差值,差值小于或等于3毫米。
在本申请中,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等或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之间存在差值、且差值小于或等于3毫米,也即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采用共剖面设计,能够避免第一频段天线对第二频段天线沿倾斜角度方向上的辐射造成遮挡,从而使得第二频段天线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并提升天线的通信覆盖范围。
一些实现方式中,天线还包括第三频段天线及第一地板,第三频段天线具有第三工作频段,第二工作频段小于第三工作频段,第一地板与介质基板间隔且层叠设置,介质基板位于第一地板的上侧,第三频段天线位于第一地板的下侧;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在第一地板上的投影位于投影区域,第三频段天线在第一地板上的投影与投影区域重叠,第一地板用于反射具有第一工作频段和第二工作频段的电磁波、且允许具有第三工作频段的电磁波透射。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三频段天线在第一地板上的投影与投影区域重叠,从而减少第三频段天线占据的空间,并增加第三频段天线的排布数量,提升第三频段天线的容量和辐射通信覆盖范围。
此外,第一地板用于反射具有第一工作频段和第二工作频段的电磁波、且允许具有第三工作频段的电磁波透射,从而在保证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向上的辐射性能的同时,避免第一地板对第三频段天线造成遮挡,并减少第一地板对第三频段天线的方向图的影响,使得第三频段天线具有较好的辐射性能。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三频段天线在第一地板上的投影落入投影区域。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三频段天线在第一地板上的投影落入投影区域,以进一步减小第三频段天线的占据空间,并提升第三频段天线的排布数量,还能够减小天线的迎风面积。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工作频段在690MHz至960MHz的范围内,第二工作频段在1710MHz至2170MHz的范围内,第三工作频段在3300MHz至3600MHz的范围内。
在本实现方式中,不同的工作频段可以通过不同的通信技术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以拓宽天线的通信能力。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工作频段、第二工作频段及第三工作频段也可以具有其他的频率范围,例如,第三工作频段也可以小于1GHz,例如0.8GHz,0.75GHz等;第一工作频段也可以大于1GHz,例如1.6GHz、2GHz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只要保证第三工作频段大于第一工作频段即可。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地板包括第一频率选择表面,第一频率选择表面可以为带通式频率选择表面。
在本实现方式中,带通式频率选择表面具有允许高频电磁波通过、并反射低频电磁波的带通式滤波特性。
一些实现方式中,天线还包括多个短路件,多个短路件固定于第一地板,且环绕第一频段天线设置。
可选的,短路件包括多个平行且彼此间隔的金属件。
可选的,金属件垂直于第一地板。容易理解的,短路件还可以有其他实现方式,本申请并不限定。
在本实现方式中,短路件用于在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且感应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第一地板所在的平面。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电场能够与第一频段天线的辐射场耦合,起到改善第一频段天线的方向图的作用。此外,短路件还允许具有第三工作频段的电磁波透射,从而在保证第一频段天线的辐射性能的同时,减小对第三频段天线的遮挡,从而减小对第三频段天线的方向图的影响,使得第三频段天线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
此外,金属件垂直于第一地板,以产生方向垂直于第一地板所在的平面的感应电流。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频段天线设有第一解耦缝隙,第一频段天线在第三频段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第一解耦缝隙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频段天线在第三频段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第一解耦缝隙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场,感应电场在远场处辐射抵消,进而使得第三频段天线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解耦缝隙为对称结构、且相对第一频段天线的延伸方向呈对称分布。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解耦缝隙为对称结构、且相对第一频段天线的延伸方向呈对称分布,以使得第一频段天线在第三频段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第一解耦缝隙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解耦缝隙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解耦缝隙间隔设置、且呈周期性排布,第一解耦缝隙包括相对的开口端和封口端、每个第一解耦缝隙的开口端朝向其他第一解耦缝隙的封口端,且每个第一解耦缝隙的封口端朝向其他第一解耦缝隙的开口端。
在本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解耦缝隙的开口沿第一频段天线的环绕方向沿同一方向设置,例如多个第一解耦缝隙的开口沿第一频段天线的环绕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设置。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解耦缝隙采用“U”型或“M”型结构。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频段天线为环形结构,第一频段天线还包括多个间隙和多个辐射结构,多个间隙将环形结构分隔为多个金属段,多个辐射结构与环形结构分别位于介质基板的两侧,且多个辐射结构与多个间隙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实现方式中,多个间隙将第一频段天线的环形结构分隔为多个金属段,以改变第一频段天线的长度,从而调节第一频段天线的辐射频率。
此外,辐射结构和间隙之间能够形成平行电容,用于调节第一频段天线的电容和电感,以使第一频段天线能够实现阻抗匹配。
一些实现方式中,辐射结构设有第二解耦缝隙,第二解耦缝隙和第一解耦缝隙在介质基板上的投影重合。
在本实现方式中,辐射结构在第三频段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第二解耦缝隙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场,感应电场在远场处辐射抵消,进而使得第三频段天线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频段天线设有第三解耦缝隙,第二频段天线在第三频段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第三解耦缝隙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频段天线在第三频段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第三解耦缝隙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场,感应电场在远场处辐射抵消,进而使得第三频段天线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三解耦缝隙为对称结构、且相对第二频段天线的延伸方向呈对称分布。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三解耦缝隙为对称结构、且相对第二频段天线的延伸方向呈对称分布,以使得第二频段天线在第三频段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第三解耦缝隙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频段天线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第一辐射体,且两个第一辐射体之间的夹角为90度。
在本实现方式中,两个第一辐射体之间的夹角也可以小于90度,例如60度、75度等;两个第一辐射体之间的夹角也可以大于90度,例如120度、135度等。
一些实现方式中,天线还包括引向辐射体,引向辐射体位于介质基板上侧,引向辐射体与第二频段天线对应设置。
在本实现方式中,引向辐射体可以用于收窄第二频段天线的辐射波束,提升第二频段天线的定向性。
一些实现方式中,引向辐射体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第二辐射体,且两个第二辐射体分别与两个第一辐射体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实现方式中,以使得引向辐射体能够收窄第二频段天线的辐射波束。
一些实现方式中,引向辐射体设有第四解耦缝隙,第四解耦缝隙与第三解耦缝隙的结构相同、且对应设置。
在本实现方式中,引向辐射体在第三频段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第四解耦缝隙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场,感应电场在远场处辐射抵消,进而使得第三频段天线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
一些实现方式中,天线还包括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位于介质基板和第一地板之间,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馈电件用于对第一频段天线传输射频信号,第二馈电件用于对第二频段天线传输射频信号。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馈电件的数量为4个,4个第一馈电件分为相对设置的两组馈电结构,天线还包括两个馈电网络,两个馈电网络分别对两组馈电结构进行馈电。
在本实现方式中,两个馈电网络用于分别对两组馈电结构进行馈电,以使第一频段天线实现双极化。双极化天线能够同时工作在收发双工模式下,从而有效节省单个基站的天线数量。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馈电件采用“T”型金属馈电结构。
在本实现方式中,“T”型金属馈电结构上端与第一频段天线间隔设置,第一馈电件通过耦合馈电的方式对第一频段天线传输射频信号,且“T”型金属馈电结构上端面积较大,馈电效率高。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馈电件采用阻抗传输线。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馈电件通过直接馈电的方式对第二频段天线传输射频信号。阻抗传输线可以为同轴线。同轴线是由两根同轴的圆柱导体构成,且内外导体之间填充空气或高频介质的一种宽频带微波传输线。同轴线的外导体接地,电磁场被限定在内外导体之间,使得同轴线基本没有辐射损耗,几乎不受外界信号干扰。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天线。本申请提供的天线包括第一频段天线、第二频段天线、第三频段天线及第一地板,第一频段天线具有第一工作频段,第二频段天线具有第二工作频段,第三频段天线具有第三工作频段,第一工作频段小于第二工作频段,第二工作频段小于第三工作频段,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位于第一地板上侧,第三频段天线位于第一地板的下侧;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在第一地板上的投影位于投影区域,第三频段天线在第一地板上的投影与投影区域重叠,第一地板用于反射具有第一工作频段和第二工作频段的电磁波、且允许具有第三工作频段的电磁波透射。
本申请提供的天线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且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的方向图均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从而提升天线的通信覆盖范围。
此外,第三频段天线在第一地板上的投影与投影区域重叠,从而减少第三频段天线占据的空间,并增加第三频段天线的排布数量,提升第三频段天线的容量和辐射通信覆盖范围,还能够减小天线的迎风面积。
再次,第一地板用于反射具有第一工作频段和第二工作频段的电磁波、且允许具有第三工作频段的电磁波透射,从而在保证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向上的辐射性能的同时,避免第一地板对第三频段天线造成遮挡,并减少第一地板对第三频段天线的方向图的影响,使得第三频段天线具有较好的辐射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又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本申请提供的基站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且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的方向图均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从而提升天线和网络设备的通信覆盖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投影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天线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天线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短路件的第二频率选择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在介质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6A是图5所示第二频段天线的辐射方向示意图;
图6B是图2所示部分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7A是图5所示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图5所示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C是图5所示第一频段天线和第二频段天线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第一频段天线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三频段天线发射的电磁波在图8所示第一频段天线的部分结构上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分布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第一频段天线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天线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辐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天线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第三频段天线和第二地板的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5A是图1中第一频段天线的S参数图;
图15B是图1中第一频段天线的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投影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天线100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服务器,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防火墙、交换机、基站等,网络设备彼此连接,用于实现信号的传输。本申请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基站也可称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等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天线100可以安装于基站的顶部,用于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
本申请提供的天线100可以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工作频段的天线、且不同频段的天线能够独立工作,天线100同时覆盖多个通信频段,能够有效的节省基站站址,并提升基站的通信覆盖范围和密度。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2是图1所示天线10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视角朝向天线100的侧面。示例性的,天线100可以包括第一频段天线1、第二频段天线2、第三频段天线3、介质基板4、第一地板5。可选的,天线100还包括短路件6、第一馈电件7、第二馈电件8、第二地板9及引向辐射体21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其中,介质基板4和第一地板5间隔且层叠设置,介质基板4位于第一地板5的上侧;第二地板9和第一地板5间隔且层叠设置、且位于第一地板5的下侧。可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侧”、“下侧”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示例性的,天线100可以悬置于杆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00可以相对杆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介质基板4可以位于第一地板5远离杆状结构的一侧,例如于介质基板4可以位于第一地板5的右侧,相应地,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则位于第三频段天线3的右侧。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可以根据应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并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其中,第一频段天线1具有第一工作频段,第二频段天线2具有第二工作频段,第三频段天线3具有第三工作频段。可理解地,第一频段天线1具有第一工作频段也即第一频段天线1工作在第一工作频段,第二频段天线2具有第二工作频段也即第二频段天线2工作在第二工作频段,第三频段天线3具有第三工作频段也即第三频段天线3工作在第三工作频段。第一工作频段小于第二工作频段,第二工作频段小于第三工作频段。第一工作频段的频率范围、第二工作频段的频率与第三工作频段的频率范围互不重合。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频段的频率范围也可以与第二工作频段的频率范围重合,和/或第二工作频段的频率范围也可以与第三工作频段的频率范围重合,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可理解地,在本申请中,第一频段天线1、第二频段天线2及第三频段天线3主要指辐射体,辐射体也可以称为振子或天线振子,能够有效的辐射或接收射频信号。
示例性的,第一工作频段可以在690MHz至960MHz的范围内,第二工作频段可以在1710MHz至2170MHz的范围内,第三工作频段可以在3300MHz至3600MHz的范围内,第三工作频段属于C波段(根据IEEE 501-2002标准,“C波段”是指频率在3GHz至8GHz范围内的无线电波波段)。可理解地,第三工作频段也可以在大于8GHz的范围内。不同的工作频段可以通过不同的通信技术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以拓宽天线100的通信能力。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频段、第二工作频段及第三工作频段也可以具有其他的频率范围,例如,第三工作频段也可以小于1GHz,例如0.8GHz,0.75GHz等;第一工作频段也可以大于1GHz,例如1.6GHz、2GHz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只要保证第三工作频段大于第一工作频段即可。
示例性的,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固定于介质基板4,也即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位于第一地板5的上侧,第三频段天线3位于第一地板5和第二地板9之间、且固定于第二地板9,也即第三频段天线3位于第一地板5的下侧。如图1所示,第一频段天线1、第二频段天线2、第三频段天线3及介质基板4投影于第一地板5所在的平面。其中,第三频段天线3受到介质基板4的遮挡,因此用虚线表示。
示例性的,第二地板9背向第三频段天线3的一侧还可以设有高频天线有源模块(图未示),有源模块可以用于将电磁波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够实现对电磁波进行降噪、滤波处理等功能。本申请有源模块与第三频段天线3距离较近,能够减小有源模块与第三频段天线3之间的传输距离,从而降低传输损耗,提升第三频段天线3的辐射性能。此外,对第三频段天线3配备有源模块,能够减小第三频段天线3与其他外部设备的传输距离,减小传输损耗。
其中,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在第一地板5上的投影位于投影区域,第三频段天线3在第一地板5上的投影与投影区域重叠,从而减少第三频段天线3占据的空间,进而减小天线100的体积,使得天线100的迎风面积较小,满足天线100的尺寸要求,并增加第三频段天线3的排布数量,提升第三频段天线3的容量和辐射通信覆盖范围。在本申请中,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在第一地板5上的投影的外轮廓连接起来、围成的连续的面状区域即为投影区域。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频段天线3在第一地板5上的投影也可以落入投影区域,以进一步减小第三频段天线3的占据空间,并提升第三频段天线3的排布数量,还能够减小天线的迎风面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天线100也可以不包括第一频段天线1或第二频段天线2,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理解地,在本申请中,如图1所示,第三频段天线3可以位于第一频段天线1的中部,例如第三频段天线3也可以与第一频段天线1共轴设置,和/或第三频段天线3也可以与第二频段天线2共轴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可理解地,第一频段天线1的投影区域的几何中心和第三频段天线3的投影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可以认为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三频段天线3共轴设置;第一频段天线1的投影区域的几何中心和第三频段天线3的投影区域的几何中心稍有偏离,也可以认为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三频段天线3共轴设置。第三频段天线3的投影区域的几何中心和第二频段天线2的投影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可以认为第三频段天线3和第二频段天线2共轴设置;第三频段天线3的投影区域的几何中心和第二频段天线2的投影区域的几何中心稍有偏离,也可以认为第三频段天线3和第二频段天线2共轴设置。
其中,引向辐射体21间隔地位于介质基板4的上侧,且与第二频段天线2对应设置。引向辐射体21可以用于收窄第二频段天线2的辐射波束,提升第二频段天线2的定向性。可理解地,如图2所示,图2中未示意出引向辐射体21、介质基板4、第一地板5及第二地板9之间的支撑装置。在实际应用中,支撑结构可以是介质柱等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只要能起到支撑作用即可。
其中,第一馈电件7和第二馈电件8位于介质基板4和第一地板5之间。第一馈电件7和第二馈电件8可以用于将射频信号传送至天线100的辐射单元,并通过辐射单元将射频信号辐射出去,由移动电话等终端设备接收;天线100也可以接收射频信号,并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一馈电件7和第二馈电件8传送至处理器,实现信号的传递。其中,第一馈电件7可以用于对第一频段天线1传输射频信号。第一馈电件7可以与第一频段天线1间隔设置,通过耦合馈电的方式实现信号传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馈电件7也可以与第一频段天线1接触,通过直接馈电的方式实现信号传输,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第二馈电件8可以用于对第二频段天线2传输射频信号。第二馈电件8可以与第二频段天线2接触,通过直接馈电的方式实现信号传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馈电件8也可以与第二频段天线2间隔设置,通过耦合馈电的方式实现信号传输,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图3是图2所示天线100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中示出了第一频段天线1、介质基板4、第一馈电件7、短路件6及第一地板5的结构。
示例性的,第一馈电件7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4个。4个第一馈电件7可以与4个金属段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馈电件7可以采用“T”形金属馈电结构,此时第一馈电件7通过耦合馈电的方式对第一频段天线传输射频信号。“T”型金属馈电结构上端与第一频段天线1间隔设置,第一馈电件7通过耦合馈电的方式对第一频段天线1传输射频信号,且“T”型金属馈电结构上端面积较大,馈电效率高。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馈电件7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天线100还可以包括两个馈电网络(701、702)。馈电网络(701、702)可以通过在第一地板5的表面印刷制成的金属走线组成,用于向辐射单元的传输信号,还用于实现辐射单元间的射频信号的幅度相位分配。在本申请中,4个第一馈电件7可以分为相对设置的两组馈电结构。两个馈电网络用于分别对两组馈电结构进行馈电,以使第一频段天线1实现双极化。双极化天线能够同时工作在收发双工模式下,从而有效节省单个基站的天线数量。
示例性的,4个第一馈电件7可以包括第一馈电结构71、第二馈电结构72、第三馈电结构73及第四馈电结构74。其中,第一馈电结构71和第三馈电结构73相对设置,组成第一组馈电结构;第二馈电结构72和第四馈电结构74相对设置,组成第二组馈电结构。馈电网络701对第一馈电结构71和第三馈电结构73进行馈电,馈电网络702对第二馈电结构72和第四馈电结构74进行馈电,也即,馈电网络701对第一组馈电结构进行馈电,馈电网络702对第二组馈电结构进行馈电。示例性的,第一频段天线1可以实现±45°的双极化,也可以实现±90°的双极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地板5用于反射具有第一工作频段和第二工作频段的电磁波、且允许具有第三工作频段的电磁波透射,从而在保证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向上的辐射性能的同时,避免第一地板5对第三频段天线3造成遮挡,并减少第一地板5对第三频段天线3的方向图的影响,使得第三频段天线3具有较好的辐射性能。第二地板9可以为金属板,用于反射第三频段天线3向下辐射的电磁波,提升第三频段天线3向上辐射的信号的能力,还能够起到阻挡、屏蔽来自背向辐射单元一侧的其它电波对信号的干扰作用。
示例性的,第一地板5还可以包括第一基板50和第一频率选择表面51。第一频率选择表面51固定于第一基板50。第一基板5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介质材料,起到支撑第一频率选择表面51的作用。示例性的,第一频率选择表面51可以是带通式频率选择表面,具有允许高频电磁波通过、并反射低频电磁波的带通式滤波特性。
示例性的,第一频率选择表面51为金属贴片结构,可以通过在第一基板50上印刷金属浆料的工艺形成。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频率选择表面51也可以通过在金属板上周期性的开一些槽和/或孔的方式形成,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第一频率选择表面51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基板50表面的金属件511和周期排布的结构单元512,结构单元512包括设置于金属件511的“回”字形缝隙和位于缝隙内的方形金属片,结构单元512用于在金属件511上形成电感和电容,从而能够与不同频段电磁波进行耦合,并起到滤波的作用。其中,结构单元512的形状会对第一频率选择表面51的电感和电容、及电感和电容的连接方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第一频率选择表面51允许通过的电磁波的频率和反射的电磁波的频率。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结构单元512的缝隙还可以具有圆环形或“H”形等结构,可理解地,结构单元512的形状可以根据允许通过的电磁波的频率和反射的电磁波的频率进行设计,以获得不同的滤波特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介质基板4用于支撑各种元器件,并实现各种元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或电绝缘。短路件6垂直固定于第一地板5、且环绕介质基板4设置。短路件6用于在天线100辐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且感应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第一地板5所在的平面。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电场能够与第一频段天线1的辐射场耦合,起到改善第一频段天线1的方向图的作用。此外,短路件6还允许具有第三工作频段的电磁波透射,从而在保证第一频段天线1的辐射性能的同时,减小对第三频段天线3的遮挡,从而减小对第三频段天线3的方向图的影响,使得第三频段天线3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可理解地,天线方向图在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例如其他金属结构的遮挡的条件下,可认为方向图的形状较为完整。在本申请中,短路件6对第三频段天线3的遮挡较少,因此第三频段天线3的方向图较为完整,也即第三频段天线3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
示例性的,短路件6的上端还可以固定于介质基板4,介质基板4能够进一步对短路件6提供支撑,以提升短路件6的结构稳定性。
示例性的,短路件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4个、7个、8个等,多个短路件6间隔设置。此时,多个短路件6可以对称设置,从而在各个方向上、对第三频段天线3产生大体相同的影响,例如,多个短路件6可以分别设置于介质基板4的四角。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短路件6之间也可以不存在间隙,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图4是图3所示短路件6的第二频率选择表面62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短路件6可以包括第二基板61和第二频率选择表面62。第二基板61的一端垂直固定于第一地板5的表面。第二频率选择表面62可以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金属件63,多个金属件63垂直于第一地板5,以产生方向垂直于第一地板5所在的平面的感应电流。第二基板61可以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介质基板4,用于对第二频率表面的结构起到支撑作用。第二频率选择表面62可以通过在第二基板61上印刷金属浆料形成,也可以通过在第二基板61上粘贴金属贴片形成。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短路件6也可以不包括第二基板61,多个金属件63的端部可以直接固定于第一地板5。
在本申请中,通过对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的相对位置进行设计,既能够避免不同频段天线之间的相互耦合,也可以减小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占据的空间,并减小天线100的体积。以下对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的相对位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5、图6A及图6B,图5是图1中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在介质基板4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示意图,图6A是图5所示第二频段天线2的辐射方向示意图,图6B是图2所示部分结构的内部示意图。图6A示意出了第一频段天线1、第二频段天线2及介质基板4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A中的箭头表示第二频段天线2的部分辐射方向;图6B示意出了第一频段天线1、第二频段天线2、介质基板4以及第一地板5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的,如图6B所示,第一频段天线1与第一地板5之间存在第一间距H1,第二频段天线2与第一板5之间存在第二间距H2。第一间距H1可以是第一频段天线1的下表面和第一地板5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第一频段天线1的上表面和第一地板5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第二间距H2可以是第二频段天线2的下表面和第一地板5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第二频段天线2的上表面和第一地板5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可理解地,第一频段天线1和的第二频段天线2可以为低剖面天线,例如可以采用通过在介质基板4上印刷等方式制成的金属贴片结构。由于第一频段天线1的厚度较小,可以有零点几毫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忽略不计,并认为第一频段天线1的下表面和第一地板5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频段天线1的上表面和第一地板5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近似相等。同理,也可以认为第二频段天线2的下表面和第一地板5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二频段天线2的上表面和第一地板5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近似相等。
示例性的,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可以位于介质基板4的两侧,本申请的图6A和图6B以第一频段天线1位于第二频段天线2上侧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天线1也可以位于第二频段天线2的下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之间的差值可以近似等于介质基板4的厚度,也即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之间的差值可以由介质基板4的厚度决定。示例性的,介质基板4的厚度可以小于3毫米,厚度较小。因此,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之间的差值可以小于或等于3毫米,例如,0.762毫米、2毫米、3毫米等。
示例性的,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也可以位于介质基板4的同侧,此时,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相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只要保证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采用共剖面设计即可。
在本申请中,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之间的差值相等或较小,例如差值为0、或差值小于或等于3毫米。此外,介质基板4到第一地板5之间的距离可以在30毫米至60毫米的范围内,也即第一间距H1可以在30毫米至63毫米的范围内,例如:33毫米、50毫米等。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之间的差值与第一间距H1的比值可以在0至0.1(3毫米除以30毫米)之间。因此,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之间的差值相对于第一间距H1来说,可以认为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之间几乎不存在差值,也即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采用共剖面设计,能够避免第一频段天线对第二频段天线沿倾斜角度方向上的辐射造成遮挡,从而使得第二频段天线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并提升天线的通信覆盖范围。可理解地,第一间距H1也可以小于30毫米,例如第一间距H1可以为27毫米、29毫米等;第一间距H1也可以大于63毫米,例如第一间距H1可以为75毫米、80毫米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6A,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在第一地板5上的投影之间存在距离,也即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在介质基板4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以避免第一频段的天线遮挡第二频段的天线的辐射区域,从而保证第二频段天线2的辐射性能。
在本申请中,如图6A所示,第二频段天线2发射的电磁波以天线的第二频段天线2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采用共剖面设计、且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之间在第一地板5上的投影存在距离,能够避免第一频段天线1对第二频段天线2沿倾斜角度方向上的辐射造成遮挡,从而使得第二频段天线2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
请参阅图7A、图7B及图7C,图7A是图5所示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图5所示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C是图5所示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的,第一频段天线1可以为环形结构,第二频段天线2可以位于第一频段天线1的中部,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采用嵌套的方式,既能够避免不同频段天线之间的相互耦合,也可以减小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占据的空间,并减小天线100的体积。示例性的,第一频段天线1可以是圆环形,也可以是方环形,或其他不规则的环形结构。可理解地,第一频段天线1还可以采用线形等其他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第一频段天线1可以和第二频段天线2可以共轴设置。可理解地,第一频段天线1的几何中心和第二频段天线2的几何中心重合可以认为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共轴设置;第一频段天线1的几何中心和第二频段天线2的几何中心稍有偏离,也可以认为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共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天线1可以采用环形结构,第二频段天线2可以位于第一频段天线1的中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可以间隔设置,也即第二频段天线2也可以位于第一频段天线1的外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中包含的辐射单元的数量以及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中对天线的波束宽度、最大辐射方向和增益需求来设定。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参数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不能对天线在结构上构成任何限定。
可选的,第一频段天线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2个、5个等;第二频段天线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2个、5个等。图7A至图7C仅对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的相对位置进行示例性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第一频段天线1和第二频段天线2的数量的限定。
可选的,多个第一频段天线1和多个第二频段天线2可以交错排布,以避免不同频段天线之间的相互耦合。
以下将对第一频段天线1、第二频段天线2及第三频段天线3的具体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首先对第一频段天线1的具体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参阅图8,图8是图1所示第一频段天线1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第一频段天线1还可以设有多个间隙12,例如4个、5个等,其中,多个间隙12将第一频段天线1的环形结构11分隔为多个金属段,以改变第一频段天线1的长度,从而调节第一频段天线1的辐射频率。本申请以第一频段天线1设有4个间隙12,并将第一频段天线1的环形结构11分隔为4个金属段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第一频段天线1可以设有解耦缝隙。具体地,第一频段天线1的环形结构11设有第一解耦缝隙110。第一解耦缝隙1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一解耦缝隙110间隔设置、且呈周期性排布。
可选的,第一解耦缝隙110可以为对称结构,且相对第一频段天线1的延伸方向呈对称分布,第一频段天线1的延伸方向,即为环形结构的环绕方向。可理解地,第一频段天线1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例如线型结构,此时第一频段天线1的延伸方向,即为线型结构的延伸方向。
可选的,第一解耦缝隙110可以包括相对的开口端111和封口端112、且开口端111沿第一频段天线1的环绕方向设置。可选的,每个第一解耦缝隙110的开口端111朝向其他第一解耦缝隙110的封口端112,且每个第一解耦缝隙110的封口端112朝向其他第一解耦缝隙110的开口端111,也即多个第一解耦缝隙110的开口沿第一频段天线1的环绕方向沿同一方向设置,例如多个第一解耦缝隙110的开口沿第一频段天线1的环绕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设置。
可选的,第一解耦缝隙110可以采用“U”型结构,也可以采用“H”型或“M”型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9,图9是第三频段天线3发射的电磁波在图8所示第一频段天线1的部分结构上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分布示意图,图9中的箭头表示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图9所示,第一频段天线1在第三频段天线3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解耦缝隙(第一解耦缝隙110)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场,感应电场在远场处辐射抵消,进而使得第三频段天线3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可选的,第一频段天线1也可以不设有解耦缝隙,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解耦缝隙的长度可以与第三频段天线3的电长度相同,以与第三频段天线3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产生感应电流。
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图8所示第一频段天线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处视角相对图8所处视角左右翻转,图10中的虚线表示间隙12所在的位置;图11是图1所示天线100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1示出了第一频段天线1和介质基板4的剖面示意图。
可选的,第一频段天线1还可以设有多个辐射结构13,多个辐射结构13也可以通过在介质基板4上印刷等方式制成的贴片结构。辐射结构13与环形结构11分别位于介质基板4的两侧。多个辐射结构13与第一频段天线1的多个间隙12一一对应设置。辐射结构13和间隙12之间能够形成平行电容,用于调节第一频段天线1的电容和电感,以使第一频段天线1能够实现阻抗匹配。
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2,图12是图10所示辐射结构13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辐射结构13设有第二解耦缝隙130。第二解耦缝隙130的形状与第一解耦缝隙110的形状相同。可选的,如图10所示,第一解耦缝隙110和第二解耦缝隙130相对设置、且第二解耦缝隙130和第一解耦缝隙110在介质基板4上的投影重合。在第三频段天线3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辐射结构13的解耦缝隙(第二解耦缝隙130)周围也可以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场,感应电场在远场处辐射抵消,进而使得第三频段天线3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
接着对第二频段天线2的具体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所示天线100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13示出了引向辐射体21、第二频段天线2、第二馈电件8及第一地板5的结构。
可选的,第二频段天线2可以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第一辐射体201,且两个第一辐射体201之间的夹角为90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辐射体201之间的夹角也可以小于90度,例如60度、75度等;两个第一辐射体201之间的夹角还可以大于90度,例如120度、135度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可选的,第二馈电件8可以采用同轴线等受控的阻抗传输线。第二馈电件8通过直接馈电的方式对第二频段天线2传输射频信号。同轴线是由两根同轴的圆柱导体构成,且内外导体之间填充空气或高频介质的一种宽频带微波传输线。同轴线的外导体接地,电磁场被限定在内外导体之间,使得同轴线基本没有辐射损耗,几乎不受外界信号干扰。第二馈电件8与第二频段天线2电连接,以通过直接馈电的方式与第二频段天线2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可选的,第二频段天线2也可以设有解耦缝隙,可理解地,第二频段天线2也可以不设有解耦缝隙,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第二频段天线2可以设有第三解耦缝隙202,第三解耦缝隙202可以相对第二频段天线2的延伸方向呈对称结构,也即相对第二频段天线2的第一辐射体201的延伸方向呈对称结构。可选的,第三解耦缝隙202可以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于第一辐射体201的延伸方向的缝隙,以将第一辐射体201分隔处不同区域,从而在不同区域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场,感应电场在远场处辐射抵消,进而使得第三频段天线3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
可选的,引向辐射体21也可以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第二辐射体211,两个第二辐射体211分别与两个第一辐射体201一一对应设置。引向辐射体21也可以设有第四解耦缝隙212、且第四解耦缝隙212与第三解耦缝隙202对应设置。引向辐射体21在第三频段天线3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第四解耦缝隙212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场,感应电场在远场处辐射抵消,进而使得第三频段天线3的方向图能够具有良好的保形特性。可选的,第四解耦缝隙212与第三解耦缝隙20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的,第四解耦缝隙212可以为对称结构、且相对引向辐射体21的延伸方向呈对称分布,也即相对引向辐射体21的第二辐射体211的延伸方向呈对称分布。
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1所示第三频段天线3和第二地板9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第三频段天线3包括两个彼此垂直且交叉设置的第三辐射体31,两个第三辐射体31垂直于第二地板9。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频段天线3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第三频段天线3可以包括多个间隔且周期排列的辐射单元,例如9个,多个辐射单元阵列排布。多个辐射单元能够增减通信通道的数量,提升第三频段天线3的通信性能。此外,第三频段天线3中包含的辐射单元的数量以及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中对天线的波束宽度、最大辐射方向和增益需求来设定。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参数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不能对天线在结构上构成任何限定。
请参阅图15A和图15B,图15A是图1中第一频段天线1的S参数图,图15B是图1中第一频段天线1的方向图。本申请以第一频段天线1为例,对天线100的电气和辐射特性进行说明。图15B示出了第一频段天线1在不同频率下的辐射方向图,其中实线表示主极化辐射方向图,虚线表示交叉极化辐射方向图;图15B中的表格展示了第一频段天线1主极化辐射方向图和交叉极化辐射方向图在不同频率下的半功率波瓣宽度。
如图15A所示,S参数包括S(1,1)和S(2,2),在第一频段天线1的第一工作频段(690MHz至960MHz)的范围内,第一频段天线1的S参数低于-8dB,表现出较低的回波损耗,说明第一频段天线1的阻抗匹配性能好,信号传输效率高。
如图15B和图15B中的表格所示,第一频段天线1的主极化辐射方向图在频率为690MHz、820MHz及960MHz时的半功率波瓣宽度分别为80.8°、72.5°及63.5°。也即,第一频段天线1在工作带宽内辐射方向图的半功率波瓣宽度稳定,实现良好的辐射性能。
在本申请中,第二频段天线2及第三频段天线3均具有良好的电气和辐射性能,在此不再提供相关附图、并利用附图进行展示和说明,综上,天线100具有良好的电气和辐射性能。
示例性的,本申请提供的天线100还可以具有其它天线结构,其他天线结构的工作频段可以在第一频段天线1、第二频段天线2及第三频段天线3的工作频段的范围内,也可以在第一频段天线1、第二频段天线2及第三频段天线3的工作频段的范围之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其他天线结构可以位于第一频段天线1、第二频段天线2及第三频段天线3的任意两者之间,也可以位于第一频段天线1的上侧或第三频段天线3的下侧,其他天线结构也可以位于第一频段天线1、第二频段天线2及第三频段天线3的旁边,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频段天线、第二频段天线、介质基板及第一地板,所述第一频段天线具有第一工作频段,所述第二频段天线具有第二工作频段,所述第一工作频段小于所述第二工作频段,所述第一频段天线和所述第二频段天线固定于所述介质基板,所述第一地板与所述介质基板间隔且层叠设置,所述介质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地板的上侧,所述第一频段天线与所述第一地板之间存在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频段天线与所述第一地板之间存在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等或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之间存在差值,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3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三频段天线,所述第三频段天线具有第三工作频段,所述第二工作频段小于所述第三工作频段所述第三频段天线位于所述第一地板的下侧;
所述第一频段天线和所述第二频段天线在所述第一地板上的投影位于投影区域,所述第三频段天线在所述第一地板上的投影与所述投影区域重叠,所述第一地板用于反射具有所述第一工作频段和所述第二工作频段的电磁波、且允许具有所述第三工作频段的电磁波透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频段天线在所述第一地板上的投影落入所述投影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频段在690MHz至960MHz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工作频段在1710MHz至2170MHz的范围内,所述第三工作频段在3300MHz至3600MHz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板包括第一频率选择表面,所述第一频率选择表面为带通式频率选择表面。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多个短路件,多个所述短路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地板,且环绕所述第一频段天线设置,所述短路件包括多个平行且彼此间隔的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垂直于所述第一地板。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天线设有第一解耦缝隙,所述第一频段天线在所述第三频段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所述第一解耦缝隙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耦缝隙为对称结构、且相对所述第一频段天线的延伸方向呈对称分布。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耦缝隙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解耦缝隙间隔设置、且呈周期性排布,所述第一解耦缝隙包括相对的开口端和封口端、每个所述第一解耦缝隙的开口端朝向其他所述第一解耦缝隙的封口端,且每个所述第一解耦缝隙的封口端朝向其他所述第一解耦缝隙的开口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耦缝隙采用“U”型或“M”型结构。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天线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频段天线还包括多个间隙和多个辐射结构,所述多个间隙将所述环形结构分隔为多个金属段,多个所述辐射结构与所述环形结构分别位于所述介质基板的两侧,且多个所述辐射结构与多个所述间隙一一对应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结构设有第二解耦缝隙,所述第二解耦缝隙和所述第一解耦缝隙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投影重合。
13.如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段天线设有第三解耦缝隙,所述第二频段天线在所述第三频段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的激励下、在所述第三解耦缝隙周围产生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解耦缝隙为对称结构、且相对所述第二频段天线的延伸方向呈对称分布。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段天线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第一辐射体,且两个所述第一辐射体之间的夹角为90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引向辐射体,所述引向辐射体位于所述介质基板上侧,所述引向辐射体与所述第二频段天线对应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辐射体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第二辐射体,且两个所述第二辐射体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辐射体一一对应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辐射体设有第四解耦缝隙,所述第四解耦缝隙与所述第三解耦缝隙的结构相同、且对应设置。
19.如权利要求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和所述第二馈电件位于所述介质基板和所述第一地板之间,所述第一馈电件用于对所述第一频段天线传输射频信号,所述第二馈电件用于对所述第二频段天线传输射频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件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第一馈电件分为相对设置的两组馈电结构,所述天线还包括两个馈电网络,两个所述馈电网络分别对所述两组馈电结构进行馈电。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件采用“T”型金属馈电结构。
22.如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馈电件采用阻抗传输线。
23.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天线和所述第二频段天线在所述第一地板上的投影之间存在距离。
24.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天线和所述第二频段天线共轴设置。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天线和所述第二频段天线间隔设置。
26.如权利要求2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频段天线和所述第一频段天线或所述第二频段天线共轴设置。
27.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频段天线、第二频段天线、第三频段天线及第一地板,所述第一频段天线具有第一工作频段,所述第二频段天线具有第二工作频段,所述第三频段天线具有第三工作频段,所述第一工作频段小于所述第二工作频段,所述第二工作频段小于所述第三工作频段,所述第一频段天线和所述第二频段天线位于所述第一地板上侧,所述第三频段天线位于所述第一地板的下侧;
所述第一频段天线和所述第二频段天线在所述第一地板上的投影位于投影区域,所述第三频段天线在所述第一地板上的投影与所述投影区域重叠,所述第一地板用于反射具有所述第一工作频段和所述第二工作频段的电磁波、且允许具有所述第三工作频段的电磁波透射。
2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
CN202210098308.9A 2022-01-27 2022-01-27 天线及网络设备 Pending CN1165655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8308.9A CN116565545A (zh) 2022-01-27 2022-01-27 天线及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8308.9A CN116565545A (zh) 2022-01-27 2022-01-27 天线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5545A true CN116565545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98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8308.9A Pending CN116565545A (zh) 2022-01-27 2022-01-27 天线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655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5197B2 (en) Multi-band antenna having passive radiation-filtering elements therein
EP3289635B1 (en) Antennas including an array of dual radiating elements and power dividers for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US6018324A (en) Omni-directional dipole antenna with a self balancing feed arrangement
CN109149131B (zh) 偶极天线和相关的多频带天线
US11955738B2 (en) Antenna
CN107768842B (zh) 一种用于5g移动通信的天线单元以及阵列天线
WO2009124313A1 (en) Wideband high gain dielectric notch radiator antenna
CN107749518B (zh) 一种基站天线和基站射频设备
US20140118211A1 (en) Omnidirectional 3d antenna
CN112968281B (zh) 双极化滤波天线单元、双极化滤波天线阵列
CN115693152B (zh) 天线去耦组件及天线
WO2019223318A1 (zh) 室内基站及其pifa天线
EP4071927A1 (en) Reconfigurable antenna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3063335A1 (en) Omnidirectional 3d antenna
WO2020155346A1 (zh) 天线单元、天线系统及电子装置
Thakur et al. A review on antenna design for 5G applications
CN116420279A (zh) 一种多频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15207613B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天线单元及天线阵列
EP0805515A2 (en) Antenna cross-polar suppression means
US20230253702A1 (en) Periodic Mode-Selective Structure for Surface Wave Scattering Mitigation in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Arrays
EP3893328A1 (en) Multi-band antenna having passive radiation-filtering elements therein
WO2021233353A1 (zh) 天线装置和无线电通信设备
CN116565545A (zh) 天线及网络设备
JPH09232854A (ja) 移動無線機用小型平面アンテナ装置
CN113904102B (zh) 一种天线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