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5440A - 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5440A
CN116565440A CN202310843634.2A CN202310843634A CN116565440A CN 116565440 A CN116565440 A CN 116565440A CN 202310843634 A CN202310843634 A CN 202310843634A CN 116565440 A CN116565440 A CN 116565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battery
cavity
communicated
sm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436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65440B (zh
Inventor
吴凯
李鑫
李耀
蒲玉杰
陈小波
胡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4363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54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5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5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65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5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2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 B01D46/0036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by adsorption or ab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56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01D46/62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connected in series
    • B01D46/64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connected in series arranged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设备技术领域。电池包括:壳体,形成有内腔;电池单体,安装于内腔内,电池单体设有泄压机构;第一隔板,将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电池单体安装于第一腔室内,第一隔板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泄压机构与第一通孔相对设置以将烟气流入第二腔室;烟气处理装置,安装于第二腔室,烟气处理装置用于对烟气进行处理后排放至电池的外部;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冷却单元和分离单元,分离单元与冷却单元连通,并且分离单元沿烟气流动方向位于冷却单元的下游。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烟气存在的对环境污染、人员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热失控的可能。当新能源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新能源电池的电池单体会排出高温的烟气,高温的烟气排出后,烟气最初位于壳体内。然而,高温的烟气一旦从壳体外泄或排放到外部,高温的烟气与空气结合,当烟气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在高温的作用下,容易产生黑烟和/或白雾。而且,烟气中包含有毒物质,烟气的污染危害性较大。烟气一旦外泄或排放到外部,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也会对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旨在解决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烟气存在的对环境污染、人员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形成有内腔;
电池单体,安装于内腔内,电池单体设有泄压机构;
第一隔板,安装于壳体内以将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电池单体安装于第一腔室内,第一隔板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泄压机构与第一通孔相对设置以使电池单体经泄压机构排出的烟气流入第二腔室;
烟气处理装置,安装于第二腔室,烟气处理装置用于对流入第二腔室的烟气进行处理后排放至电池的外部。
在对烟气进行了处理完毕后,降低了烟气的危害性,然后烟气被排放至电池的外部,降低甚至避免了烟气对用户和其他人员的生命健康的危害,保护了用户和其他人员的生命健康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冷却单元,冷却单元用于对流入第二腔室的烟气进行冷却。当烟气流动进第二腔室时,冷却单元就会对烟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烟气的温度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单元包括排气挡板,排气挡板安装于第二腔室内,排气挡板和第一隔板间隔设置,以形成对流入第二腔室的烟气进行导流的第一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一通孔连通。通过设置排气挡板并形成流道将流入第二腔室的烟气大部分甚至全部导流到冷却单元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烟气能够实现冷却降温,以降低烟气燃烧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和/或排气挡板设置为液冷板,液冷板用于对流入第一流道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以冷却烟气。流动进第一流道的烟气,能够与液冷板进行热交换,从而烟气更大程度实现冷却降温,进一步降低烟气燃烧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内设有多个第二隔板,相邻两个第二隔板间隔设置;各个第二隔板的一端与第一隔板相抵,和/或各个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排气挡板相抵;相邻两个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隔空间相连通以形成第一流道。通过第二隔板形成的第一流道使得烟气流动的沿程距离增长,即烟气在流道内流动的时间更长,有利于烟气冷却降温;此外,在第一隔板和/或排气挡板设置为液冷板的情况下,烟气与液冷板接触而进行热交换的时间更长,这样就能够利用液冷板更加充分地对烟气进行热交换,液冷板就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使得烟气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间隔空间依次地首尾相连。如此,进一步增长烟气在第一流道流动的沿程距离,有利于烟气冷却降温;此外,在第一隔板和/或排气挡板设置为液冷板的情况下,使得烟气能够与液冷板充分接触,提高冷却降温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板为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板件,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是铜材、铝材、钢材等。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提高烟气冷却降温的效果,使得烟气能够被尽可能地带走更多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液泵,液泵用于向液冷板输送冷却液,第一流道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与液泵电连接。液泵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流道压力升高,继而调节输送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例如增大输送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和/或,液泵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流道的温度升高,继而调节输送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例如增大输送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通过增大液冷板中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从而增大冷却液的冷量循环,因而提高将流动进流道的烟气的热量带走的效率,使得流动进流道的烟气能够迅速被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单元还包括吸热结构,吸热结构设置于排气挡板背离第一隔板的一侧,吸热结构与第一流道相连通,吸热结构用于吸收烟气的热量。烟气流动到吸热结构进行进一步冷却降温,从而进一步降低流动进第二腔室内的烟气燃烧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排气挡板背离第一隔板的一侧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均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在烟气流入容纳空间的情况下,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相互接触并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当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接触时,两者能够发生吸热反应,从而能够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以迅速地对高温烟气进行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还包括第三隔板,第三隔板设于容纳空间内,以将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介质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第二介质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一流道连通,在烟气流入第一容纳腔的情况下,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以使得第一介质和第二相互接触并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在烟气沿着第一流道流入第一容纳腔的情况下,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能够解除第三隔板的分隔作用而相连通,以使得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能够相互接触,从而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位于第二容纳腔的下方,第一容纳腔的底壁设有第一入口,第一容纳腔通过第一入口与第一流道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入口,能够便于烟气顺畅的进入第一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入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入口呈阵列排布设置。如此设计能够更加有利于烟气顺畅的进入第一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的侧壁设有第二入口,第一容纳腔通过第二入口与第一流道连通。通过设置第二入口,能够便于烟气顺畅的进入第一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介质为氯化铵,第二介质为水。氯化铵是市面上容易采购获取的材料,而且价格便宜,水更是可以直接获取,因而能够降低电池生产成本,形成低成本优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安装有控制阀,控制阀用于在烟气流入第一容纳腔的情况下打开,以连通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在第三隔板上采用控制阀打开以连通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方式为主动打开方式,控制阀响应灵敏迅速,使得第二容纳腔中的第二介质流入第一容纳腔中接触第一介质,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从而对烟气进行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安装有热熔材质制成的封堵件,在烟气流入第一容纳腔的情况下,封堵件受热熔化以连通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高温的烟气使得热熔材质的封堵件被熔化,使得第二容纳腔中的第二介质经第二通孔流入第一容纳腔中接触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和第一介质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从而对烟气进行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隔板为采用热熔材质制成的板件,在烟气流入第一容纳腔的情况下,第三隔板受热熔化以连通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热熔材质制成的第三隔板被高温的烟气接触时即可实现熔穿,使得第二容纳腔中的第二介质流入第一容纳腔中接触第一介质,并产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从而对烟气进行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单元设有多个,多个冷却单元依次相连通。采用多个冷却单元对高温的烟气进行冷却降温,进一步降低烟气燃烧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分离单元,分离单元用于分离流入第二腔室的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烟气处理装置中设计了分离单元,当烟气流动进第二腔室时,分离单元就会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进行分离过滤,从而降低烟气中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分离单元,分离单元用于分离流入第二腔室的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分离单元与冷却单元连通,并且分离单元沿烟气流动方向位于冷却单元的下游。当烟气从泄压机构排出并通过第一通孔流动进第二腔室时,冷却单元首先对烟气进行冷却降温,冷却降温后的烟气流动进分离单元中被分离过滤,从而降低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单元包括吸附过滤结构,吸附过滤结构用于吸附过滤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从而降低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过滤结构包括活性炭滤棉、活性炭滤网、蜂窝陶瓷过滤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单元还包括多个第四隔板,多个第四隔板安装于第二腔室内,相邻两个第四隔板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四隔板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隔空间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二流道,吸附过滤结构设置于第二流道内。通过多个第四隔板形成的第二流道,使得烟气流动经过吸附过滤结构的沿程距离增加,从而进一步将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吸附过滤,使得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更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间隔空间依次地首尾相连通。如此便能够进一步增长第二流道的沿程距离,吸附过滤结构更加充分地吸附过滤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提高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吸附过滤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单元设有多个,多个分离单元依次相连通。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吸附过滤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用于将经过烟气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烟气排放至电池的外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如前述的电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电池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示出的电池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8示出的电池中排气挡板和各个第二隔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00、电池;
10、壳体;11、内腔;111、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2、电池防爆阀;13、盖板;14、内腔空间;
20、电池单体;21、泄压机构;
30、第一隔板;31、第一通孔;
40、烟气处理装置;41、冷却单元;411、排气挡板;412、第一流道;413、第二隔板;4130、第一间隔空间;42、吸热结构;421、容纳空间;4211、第一容纳腔;4212、第二容纳腔;4213、第一入口;4214、第二入口;4215、流通出口;422、第三隔板;4221、控制阀;
4221′、封堵件;423、第一介质;424、第二介质;43、分离单元;431、吸附过滤结构;432、第四隔板;4320、第二间隔空间;433、第二流道;
51、液泵;52、压力传感器;
60、分离设备;
100、用电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新能源,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新能源的应用普及也在高速发展。新能源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这些可再生能源被转换成便于储存、便于利用的电能,通过电能输出的方式应用到各行各业。想要将可再生能源转换成的电能进行储存,就离不开新能源电池,新能源电池包括但不限于锂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等,其中锂电池相比于其他种类电池具有更加突出的优越性,因此,各企业单位、各院校研究院等都在大力研发锂电池。以下,新能源电池统称为电池。
一般的,电池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其中,多数电池装配有多个电池单体20,以满足大电量的需求。以下,电池均以装配有多个电池单体20为例进行说明。壳体10形成有内腔11,多个电池单体20集中安装在内腔11内,参见图1所示。多个电池单体20采用并联、串联或串并联结合的方式电连接,从而输出所需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的电能。
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电池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使用后,不可避免存在老化,或者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又或者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使用环境的突变影响(例如过充、过放、挤压、碰撞等异常使用环境),以上因素均可能导致电池的电池单体20容易发生热失控。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除了造成高温风险(也就是燃烧风险),还会伴随产生有CO、HF、HCl、CxHy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含有Ni、Co、Mn等有毒有害重金属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这些物质和气体混合最终形成烟气。这些烟气如果在内腔11中积聚,那么内腔11中的压力、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瞬时剧烈升高。因此,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烟气,必须从内腔11中被有效排放出去。
在相关技术中,对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烟气,采取了从内腔11中直接排放出去的方式。直接排放出去的方式是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但是直接排放出去的方式不会降低烟气的毒害性,直接排放出去的烟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对用户以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健康产生危害。
为了降低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烟气的危害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采用的是处理后排放出去的方式。处理后排放出去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能够降低烟气的危害性,保护环境,而且保护了用户和其他人员的生命健康的安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200包括壳体10、电池单体20、第一隔板30和烟气处理装置40。壳体10形成有内腔11,电池单体20安装于内腔11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以一个电池单体20作为图示进行说明。电池单体20设有泄压机构2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隔板30安装于壳体10内,第一隔板30将内腔11分隔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电池单体20安装于第一腔室111内。第一隔板30设有第一通孔31,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通过第一通孔31连通。泄压机构21与第一通孔31相对设置,电池单体20内产生的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电池单体20排出的烟气通过第一通孔31流入第二腔室112。烟气处理装置40安装于第二腔室112,烟气处理装置40用于对流入第二腔室112的烟气进行处理。在对烟气进行了处理完毕后,降低了烟气的危害性,然后烟气被排放至电池200的外部,降低甚至避免了烟气对用户和其他人员的生命健康的危害,保护了用户和其他人员的生命健康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采用底板、盖板13、以及四块侧面板装配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壳体(其中,底板和四块侧面板装配形成内腔空间14),则内腔11相应为长方体状或正方体状的内腔空间14。此时,各个电池单体20相应采用长方体状或正方体状的外形轮廓。如此,各个电池单体20能够契合内腔11,使得内腔11的有限空间中安装更多数量的电池单体20,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采用底板、盖板13、以及多块侧面板装配形成的正多边形棱柱状的壳体(其中,底板和多块侧面板装配形成内腔空间14),则内腔11相应为正多边形棱柱状的内腔空间14。或者壳体10采用底板、盖板13、以及一块侧面板装配形成的圆柱状的壳体(其中,底板和一块侧面板装配形成内腔空间14),则内腔11相应为圆柱状的内腔空间14。此时,各个电池单体20相应采用圆柱状的外形轮廓。这样,各个圆柱状的电池单体20能够契合正多边形棱柱状或圆柱状的内腔11,使得内腔11的有限空间中安装更多数量的电池单体20,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采用铝材质制成。铝材质相对于其他金属材质(例如相比于铁材质)具有更优越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而且铝材质制成的壳体10的重量也更轻。并且,铝材质制成的壳体10的结构强度足以满足电池装配的结构强度要求。
泄压机构21是指电池单体20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预定阈值时致动以泄放内部压力的元件或部件。其中,“致动”是指泄压机构21产生动作,从而使得电池单体20的内部压力及温度得以被泄放。泄压机构21产生的动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泄压机构21中的至少一部分破裂、被撕裂或者熔化,等等。泄压机构21在致动后,电池单体20内部的高温烟气会从泄压机构21向外排出。该预定阈值可以根据设计需求不同而进行调整。所述预定阈值可取决于电池单体20中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电解液和隔离膜中一种或几种的材料。泄压机构21可以采用诸如对压力敏感或温度敏感的元件或部件,即,当电池单体20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预定阈值时,泄压机构21致动,从而形成可供内部压力泄放的通道。泄压机构21与第一通孔31相对设置具体可以是:泄压机构21与第一通孔31相正对设置,即泄压机构21与第一通孔31直接连通;或者,第一隔板30背离第二腔室112的一侧设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与第一通孔31相连通,泄压机构21与连通通道相对设置。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200的烟气处理装置40包括冷却单元41,冷却单元41用于对流入第二腔室112的烟气进行冷却。电池单体20在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内产生高温的烟气,并且产生的烟气中含有Ni、Co、Mn等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当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并通过第一通孔31流动进第二腔室112时,第二腔室112中的温度、压力急剧升高,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升高。此时,如果第二腔室112的腔壁在烟气压力的作用下破裂,导致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浓度升高的烟气与空气中氧气相结合,并且在烟气的高温条件下,就可能会引起燃烧。因此,烟气处理装置40中设计了冷却单元41,当烟气流动进第二腔室112时,冷却单元41就会对流入第二腔室112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烟气的温度降低。即使壳体10因急剧升高的压力而破裂使得烟气接触空气,但是由于烟气的温度已经与冷却单元41进行热交换而降低,因此可以降低烟气燃烧的可能性。
如图1至图4所示,冷却单元41包括排气挡板411,排气挡板411安装于第二腔室112内。并且,排气挡板411和第一隔板30间隔设置,以形成对流入第二腔室112的烟气进行导流的第一流道412。第一流道412与第一通孔31连通,也就是,当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内产生的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并通过第一通孔31直接流动进第一流道412内。通过设置排气挡板411并形成第一流道412,由泄压机构21排出的烟气沿第一流道412流动,使得烟气不会随机分散地流向各个方向,也就是,使得烟气能够规律性地流动进第二腔室112内,而不是随机地扩散入第二腔室112内。并且,通过设置排气挡板411并形成第一流道412将烟气大部分甚至全部导流到冷却单元41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烟气能够实现冷却降温,以降低烟气燃烧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30和/或排气挡板411设置为液冷板,液冷板用于对流入第一流道412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以冷却烟气。其中,液冷板内部容纳有冷却液,通过冷却液与烟气进行热交换以冷却烟气,冷却液可以是水、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液等,冷却液可以是循环流动的。当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内产生的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进入第一流道412,此时第一流道412内的烟气与液冷板接触而进行热交换,液冷板中冷却液将烟气中的至少一部分热量带走。也就是,从泄压机构21排出且刚流动进第一流道412的烟气,能够与液冷板进行热交换,从而烟气更大程度实现冷却降温,进一步降低烟气燃烧的可能性。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提高烟气被冷却降温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412内设有多个第二隔板413,如图8和图9所示。相邻两个第二隔板413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二隔板413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隔空间4130,相邻的两个第一间隔空间4130相连通以形成第一流道412。这样使得烟气沿第一流道412流动的沿程距离增长,即烟气在第一流道412内流动的时间更长,有利于烟气冷却降温;此外,在第一隔板30和/或排气挡板411设置为液冷板的情况下,烟气与液冷板接触而进行热交换的时间更长,这样就能够利用液冷板更加充分地对烟气进行热交换,液冷板就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使得烟气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第二隔板413为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板件,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是铜材、铝材、钢材等。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并且各个第二隔板413的一端与第一隔板30相抵,和/或各个第二隔板413的另一端与排气挡板411相抵,在第一隔板30和/或排气挡板411设置为液冷板的情况下,各个第二隔板413能够迅速地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液冷板,使得液冷板中冷却液将各个第二隔板413传递来的热量带走。也就是说,烟气在第一流道412内流动的过程中,并且当第一隔板30和/或排气挡板411设置为液冷板时,烟气不仅与液冷板接触,而且烟气与各个第二隔板413接触,烟气向各个第二隔板413传递热量,继而各个第二隔板413将热量传递至液冷板,液冷板中冷却液将各个第二隔板413传递来的热量带走。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提高液冷板对烟气进行冷却降温的效果,使得烟气能够被尽可能地带走更多热量。
如图8和图9所示,多个第一间隔空间4130依次地首尾相连。这样就形成了蛇形形式的第一流道412,进一步增长烟气沿第一流道412流动的沿程距离,有利于烟气冷却降温;此外,在第一隔板30和/或排气挡板411设置为液冷板的情况下,使得烟气能够与液冷板及各个第二隔板413充分接触,提高冷却降温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电池200还包括液泵51,液泵51用于向液冷板输送冷却液。第一流道412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52,压力传感器52与液泵51电连接。当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内产生的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进入第一流道412,使得第一流道412内的压力快速升高,则压力传感器52就会检测到第一流道412内的压力升高,继而压力传感器52向液泵51发送第一流道412内压力升高的检测信号,液泵51根据压力传感器52发送的检测到第一流道412压力升高的检测信号,从而增大输送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当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烟气从泄压机构21瞬时排出并流动进第一流道412中,使得第一流道412中瞬时积聚大量的烟气,也就是说第一流道412内瞬时积聚了大量的热量,此时,通过增大液冷板中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从而增大冷却液的冷量循环,因而提高将流动进第一流道412的烟气的热量带走的效率,使得流动进第一流道412的烟气能够迅速被冷却降温。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00还包括液泵51,液泵51用于向液冷板泵送冷却液。第一流道412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流道412内的温度。并且,温度传感器与液泵51电连接,液泵51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流道412内的温度来调节输送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当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内产生的高温的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并通过第一隔板30上的第一通孔31流入第一流道412内,从而使得第一流道412内的温度快速升高,则温度传感器就会检测到第一流道412内的温度升高,继而温度传感器向液泵51发送第一流道412内温度升高的检测信号,液泵51根据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从而增大输送向液冷板的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从而提高了将传递至液冷板的热量带走的效率,使得第一流道412内的高温的烟气能够迅速被冷却降温。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液泵51,液泵51用于向液冷板泵送冷却液,第一流道412内同时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液泵51电连接。当高温的烟气流入第一流道412时,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第一流道412内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继而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向液泵51发送检测信号,液泵51无论接收到压力信号还是接收到温度信号,又或者液泵51同时接收到压力信号和温度,液泵51就会增大输送向液冷板的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从而提高了将传递至液冷板的热量带走的效率,使得第一流道412内的高温的烟气能够迅速被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却单元41还包括吸热结构42,吸热结构42设置于排气挡板411背离第一隔板30的一侧,吸热结构42与第一流道412相连通,吸热结构42用于与吸收烟气的热量。烟气流动到吸热结构42进行进一步冷却降温,从而进一步降低流动进第二腔室112内的烟气燃烧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42包括第一介质423和第二介质424。在排气挡板411背离第一隔板30的一侧,设置有容纳空间421,容纳空间421与第一流道412连通,并且,第一介质423和第二介质424均设置于容纳空间421内。在烟气沿着第一流道412流入容纳空间421的情况下,第一介质423和第二介质424相互接触并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当第一介质423和第二介质424接触时,两者能够发生吸热反应,从而能够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以迅速地对高温烟气进行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结构42还包括第三隔板422,第三隔板422设置于容纳空间421内,以将容纳空间421分隔为第一容纳腔4211和第二容纳腔4212。第一介质423设置于第一容纳腔4211内,第二介质424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4211与第一流道412连通。在烟气沿着第一流道412流入第一容纳腔4211的情况下,第一容纳腔4211和第二容纳腔4212相连通,以使得第一介质423和第二介质424能够相互接触,从而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12位于第一腔室111的下方,此时是以电池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定义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介质423为氯化铵,第二介质424为水。氯化铵是市面上容易采购获取的材料,而且价格便宜,水更是可以直接获取的自来水,因而能够降低电池生产成本,形成低成本优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隔板422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的板件,其中,第三隔板422包括但不限采用金属铝材制成的板件或金属铜材制成的板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三隔板422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中安装有控制阀4221。控制阀4221用于在烟气流入第一容纳腔4211时打开,从而连通第一容纳腔4211和第二容纳腔4212,使得第二介质424进入第一容纳腔4211与第一介质423相互接触,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在第三隔板422上采用控制阀4221打开以连通第一容纳腔4211和第二容纳腔4212的方式为主动打开方式。控制阀4221包括但不限于电磁控制阀、热力膨胀阀等。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4221需配合压力传感器52进行装配及工作,控制阀4221与压力传感器52电连接。当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内产生的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进入第一流道412,使得第一流道412内的压力快速升高,则压力传感器52检测到第一流道412内的压力升高,压力传感器52向控制阀4221发送第一流道412内压力升高的检测信号,则控制阀4221根据压力传感器52发送的检测到第一流道412压力升高的检测信号打开,控制阀4221响应灵敏迅速,使得第二容纳腔4212中的第二介质424进入第一容纳腔4211中与第一介质423相互接触,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从而对烟气进行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三隔板422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中安装有热熔材质的封堵件4221′,在烟气流入第一容纳腔4211的情况下,封堵件4221′受热熔化以连通第一容纳腔4211和第二容纳腔4212。在第三隔板422的第二通孔中设置有热熔材质的封堵件4221′并利用烟气的高温来熔化封堵件4221′以连通第一容纳腔4211和第二容纳腔4212的方式为被动打开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内产生的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进入第一流道412,继而高温的烟气流动进第一容纳腔4211并接触热熔材质的封堵件4221′,高温的烟气使得热熔材质的封堵件4221′被熔化,使得第二容纳腔4212中的第二介质424经第二通孔进入第一容纳腔4211中与第一介质423相互接触,第二介质424和第一介质423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从而对烟气进行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隔板422为采用热熔材质制成的板件,在烟气流入第一容纳腔4211的情况下,第三隔板422受热熔化以连通第一容纳腔4211和第二容纳腔4212。第三隔板422采用热熔材质并利用烟气的高温来熔穿第三隔板422以连通第一容纳腔4211和第二容纳腔4212的方式为被动打开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内产生的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进入第一流道412,继而高温的烟气流动进第一容纳腔4211并接触第三隔板422,高温的烟气使得热熔材质的第三隔板422至少部分被熔化,第二容纳腔4212中的第二介质424经由熔化的位置进入第一容纳腔4211中与第一介质423相互接触,第二介质424和第一介质423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从而对烟气进行冷却降温。
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4211位于第二容纳腔4212的下方,第一容纳腔4211的底壁设有第一入口4213,第一容纳腔4211通过第一入口4213与第一流道412连通。高温的烟气从第一流道412先流动至第一容纳腔4211的底壁下方,然后烟气由下至上地通过第一入口4213流动进第一容纳腔4211。通过设置第一入口4213能够便于烟气顺畅的进入第一容纳腔42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入口421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入口4213呈阵列排布设置。可选地,多个第一入口4213呈矩形阵列设置。如此设计能够更加有利于烟气顺畅的进入第一容纳腔4211。可选地,沿烟气流动的方向,第一入口4213在第一容纳腔4211的底壁上分布的单位面积的密度愈来愈小。如此,烟气流动到第一容纳腔4211的底壁下方时,一部分烟气立即从第一入口4213流入第一容纳腔4211内,一部分烟气会继续沿第一容纳腔4211的底壁流动,这部分烟气也会从其他的第一入口4213流入第一容纳腔4211内。也就是说,当烟气从第一流道412流动至第一容纳腔4211的底壁下方时,沿烟气的流动方向,将第一入口4213设置为沿烟气流动的方向呈逐渐稀疏地分布。这样,在烟气流动的过程中,烟气从第一入口4213逐渐流动进第一容纳腔4211。沿烟气流动的方向,第一容纳腔4211的底壁上的第一入口4213的数量越少,如此设计能够更加合理地分布第一入口42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容纳腔42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入口4214,第一容纳腔4211和第一流道412通过第二入口4214连通。也就是说,烟气沿第一流道412流动,烟气可以从第二入口4214流动进第一容纳腔4211内。通过设置第二入口4214能够便于烟气顺畅的进入第一容纳腔42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单元41设有多个,多个冷却单元41依次相连通。也就是,沿烟气流动的方向上,多个冷却单元41依次连通。多个冷却单元4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采用多个冷却单元41对高温的烟气进行冷却降温,进一步降低被冷却降温后的烟气燃烧的可能性。
当冷却单元41设有多个时,相邻两个冷却单元41之间间隔设置,前一级的冷却单元41中第一容纳腔4211的与第二入口4214相对的侧壁上开有流通出口4215,则后一个的冷却单元41的第一入口4213、第二入口4214与流通出口4215相连通。并且,在任一个冷却单元41中,当第二容纳腔4212内的第二介质424进入第一容纳腔4211后,第二介质424的高度低于流通出口4215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烟气处理装置40包括分离单元43,分离单元43用于分离流入第二腔室112的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电池单体20在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内产生高温的烟气,并且产生的烟气中含有Ni、Co、Mn等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当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并通过第一通孔31流动进第二腔室112时,第二腔室112中的温度、压力急剧升高,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升高。此时,如果第二腔室112的腔壁在烟气压力的作用下破裂,或者高温的烟气直接排放至电池200的外部,导致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浓度升高的烟气与空气中氧气相结合,并且在烟气的高温条件下,就可能会引起燃烧。因此,烟气处理装置40中设计了分离单元43,当烟气流动进第二腔室112时,分离单元43就会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进行分离过滤,从而降低烟气中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这样,分离过滤了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烟气被排放至电池200的外部时不会出现黑色烟雾的情况。即使壳体10因急剧升高的压力而破裂使得烟气接触空气,但是由于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已经降低,被排放至电池200的外部的烟气几乎接近透明且刺激性异味较轻(甚至没有异味)的气体,不仅保护了环境,也不会对用户或其他人员的感官造成不适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至图6所示,分离单元43包括吸附过滤结构431,吸附过滤结构431用于吸附过滤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吸附过滤结构431安装在第二腔室112中,当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排出的烟气通过第一通孔31流动进入第二腔室112内,则吸附过滤结构431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进行吸附分离,从而降低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吸附过滤结构431包括但不限于活性炭过滤棉、蜂窝状活性炭滤网、椰壳活性炭滤网、蜂窝陶瓷过滤材料等,但需要求吸附过滤结构431能够耐受高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8所示,分离单元43还包括多个第四隔板432,相邻两个第四隔板43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四隔板432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隔空间4320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二流道433,吸附过滤结构431设置于第二流道433内。通过多个第四隔板432形成的第二流道433,使得烟气流动经过吸附过滤结构431的沿程距离增加,从而进一步将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吸附过滤,使得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更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个第二间隔空间4320依次地首尾相连通。这样就形成了蛇形形式的第二流道433,进一步增长烟气沿第二流道433流动的沿程距离。如此,吸附过滤结构431更加充分地吸附过滤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提高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吸附过滤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单元43设有多个,多个分离单元43依次相连通。也就是,沿烟气流动的方向,多个分离单元43依次连通。各个分离单元43中采用的吸附过滤结构431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以两个分离单元43相连为例,第一个分离单元43中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活性炭过滤棉,第二个分离单元43中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椰壳活性炭滤网。可选地,多个分离单元43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吸附过滤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分离单元43设置为相对于壳体10独立的分离设备60,分离设备60包括旋风分离设备、重力分离设备、惯性力分离设备、湿式泡沫分离设备、静电分离设备中的一种或者依次连通的若干种。在本实施例中,旋风分离设备、重力分离设备、惯性力分离设备、湿式泡沫分离设备、静电分离设备分别为相对于壳体10独立的器件,通过管路连通第二腔室112,从而将流动进第二腔室112的烟气导流流入分离设备中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进行分离过滤。
旋风分离器,是用于气固体系或者液固体系的分离的一种设备。工作原理为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旋风分离器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弹性大、效率较高、管理维修方便,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一种分离设备。
重力分离设备,其主要分离作用是利用介质和被分离物质的密度差(即重力场中的重度差)来实现的,因而也叫做重力式分离器。
惯性力分离设备又称动量分离器,是利用夹带于气流中的颗粒或液滴的惯性而实现分离的。在气体流动的路径上设置障碍物,气流绕过障碍物时发生突然的转折,颗粒或液滴便撞击在障碍物上被扑集下来,气流转折的曲率半径愈小,则其效率愈高。惯性分离器与旋风分离器的道理相近。分离器内也可充填疏松的纤维状物质以代替刚性档板。在此情况下,沉降作用、惯性作用及过滤作用都产生一定的分离效果。若以粘性液体润湿填充物,则分离效率还可提高。
湿式泡沫分离设备,是根据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泡,使液体内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气液界面(气泡的表面)上,在液体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和液相主体分开,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层)和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络合的物质,但它们必须具备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络合或鳌合的能力。人们通常把凡是利用气体在溶液中鼓泡,以达到分离或浓缩目的的这类方法总称为泡沫吸附分离技术,简称泡沫分离技术,因此湿式泡沫分离设备又称泡沫吸附分离器。
静电分离器又称静电分离设备,静电分离器是通过高压静电、把导体物质与非导体物质进行分离,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最高可达99%。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可以是仅包括有冷却单元41,当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并通过第一通孔31流动进第二腔室112时,通过冷却单元41对烟气进行冷却降温,从而降低烟气燃烧的可能性。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可以是仅包括有分离单元43,当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并通过第一通孔31流动进第二腔室112时,通过分离单元43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进行分离过滤,从而降低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烟气处理装置40既包括有冷却单元41,也包括有分离单元43,分离单元43沿烟气流动方向位于冷却单元41的下游,分离单元43与冷却单元41相连通。也就是说,分离单元43的第二流道433的入口和冷却单元41的流通出口4215相连通,以使分离单元43与冷却单元41连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内产生高温的烟气,并且产生的烟气中含有Ni、Co、Mn等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当烟气从泄压机构21排出并通过第一通孔31流动进第二腔室112时,冷却单元41首先对烟气进行冷却降温,冷却降温后的烟气流动进分离单元43中被吸附过滤,从而降低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浓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和图8所示,壳体10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用于将经过烟气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烟气排放至电池200的外部。可选地,排气孔安装有电池防爆阀12,电池防爆阀12用于将被处理完成的烟气排放至电池200的外部,也就是,冷却单元41的流通出口4215和/或分离单元43的第二流道433的出口与电池防爆阀12相连通。当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产生的烟气被冷却单元41进行冷却降温,和/或被分离单元43进行分离过滤,使得烟气被处理成低温和低污染的气体,然后从电池防爆阀12排放至电池200的外部。如此,经过烟气处理装置40处理后的烟气被排放至电池200的外部时,不仅降低了烟气燃烧的可能性,保护了用户或其他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降低了烟气的污染危害,保护了环境。
当分离单元43设置为旋风分离设备、重力分离设备、惯性力分离设备、湿式泡沫分离设备、静电分离设备中的一种或者依次连通的若干种时,分离设备通过管路连接至电池防爆阀12上,如图10所示,则烟气从第二腔室112通过电池防爆阀12经管路输入到分离设备中,分离设备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进行分离过滤。然后,分离设备将分离过滤了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的烟气排放至电池200的外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100,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用电设备100包括如前述提供的电池200,电池200为用电设备100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其中,用电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或者,用电设备100还可以是较大型的储能设备,该储能设备应用上述提供的电池200进行储备电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包括壳体10、多个电池单体20、第一隔板30、排气挡板411、多个第二隔板413、第一介质423、第二介质424、吸附过滤结构431和多个第四隔板432。壳体10的内腔11被第一隔板30分隔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多个电池单体20安装于第一腔室111内,排气挡板411、第二隔板413、第一介质423、第二介质424、吸附过滤结构431和第四隔板432均安装于第二腔室112内。多个第二隔板413安装于第一隔板30和排气挡板411之间,并且形成了蛇形的第一流道412。并且,排气挡板411背离第一隔板30的一侧设置有容纳空间421,容纳空间421与第一流道412相连通,容纳空间421通过第三隔板422分隔成了上下分布的第一容纳腔4211和第二容纳腔4212(第一容纳腔4211位于第二容纳腔4212的下方),第一介质423设置于第一容纳腔4211内,第一介质423为氯化铵,第二介质424设置于第二容纳腔4212内,第二介质424为水,其中,第三隔板422采用热熔材料制造。多个第四隔板432间隔设置形成了蛇形的第二流道433,第二流道433与第一容纳腔4211连通,吸附过滤结构431设置于第二流道433内。如此,当存在有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内产生的烟气排出并流入第一流道412,然后烟气流入第一容纳腔4211中,此时第三隔板422受热熔化,使得第一介质423和第二介质424相互接触,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然后,被冷却降温的烟气流入第二流道433内,在流动的过程中,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被吸附过滤结构431吸附过滤,使得输出至电池200的外部的烟气温度低、污染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内腔;
电池单体,安装于所述内腔内,所述电池单体设有泄压机构;
第一隔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以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电池单体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隔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泄压机构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电池单体经所述泄压机构排出的烟气流入所述第二腔室;
烟气处理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烟气处理装置用于对流入所述第二腔室的烟气进行处理后排放至电池的外部;
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冷却单元和分离单元,所述冷却单元用于对流入所述第二腔室的烟气进行冷却,所述分离单元用于分离流入所述第二腔室的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所述分离单元与所述冷却单元连通,并且所述分离单元沿烟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冷却单元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单元包括排气挡板,所述排气挡板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排气挡板和所述第一隔板间隔设置,以形成对流入所述第二腔室的烟气进行导流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板和/或所述排气挡板设置为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用于对流入所述第一流道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以冷却烟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多个第二隔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隔板间隔设置;
各个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相抵,和/或各个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挡板相抵;
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隔空间相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间隔空间依次地首尾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还包括液泵,所述液泵用于向所述液冷板输送冷却液,所述第一流道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或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液泵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单元还包括吸热结构,所述吸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排气挡板背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所述吸热结构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吸热结构用于吸收烟气的热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热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所述排气挡板背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烟气流入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相互接触并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热结构还包括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介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介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在烟气流入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以使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相互接触并发生吸热反应以吸收烟气的热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下方,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设有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入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入口呈阵列排布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设有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介质为氯化铵,所述第二介质为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安装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在烟气流入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情况下打开,以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
或者,所述第三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安装有热熔材质制成的封堵件,在烟气流入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情况下,所述封堵件受热熔化以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
或者,所述第三隔板为采用热熔材质制成的板件,在烟气流入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隔板受热熔化以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单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冷却单元依次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单元包括吸附过滤结构,所述吸附过滤结构用于吸附过滤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或液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过滤结构包括活性炭过滤棉、活性炭滤网、蜂窝陶瓷过滤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单元还包括多个第四隔板,所述多个第四隔板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相邻两个所述第四隔板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四隔板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隔空间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二流道,所述吸附过滤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二间隔空间依次地首尾相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单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分离单元依次相连通。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于将经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烟气排放至所述电池的外部。
2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CN202310843634.2A 2023-07-11 2023-07-11 电池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565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3634.2A CN116565440B (zh) 2023-07-11 2023-07-11 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3634.2A CN116565440B (zh) 2023-07-11 2023-07-11 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5440A true CN116565440A (zh) 2023-08-08
CN116565440B CN116565440B (zh) 2023-11-03

Family

ID=87498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43634.2A Active CN116565440B (zh) 2023-07-11 2023-07-11 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65440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87492A (ja) * 2009-06-12 2010-12-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二次電池
US8076022B1 (en) * 2007-04-09 2011-12-13 Quallion Llc Battery cover having one or more quenching media
CN113224444A (zh) * 2020-11-13 2021-08-06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DE202021107075U1 (de) * 2021-06-28 2022-01-11 Great Wall Motor Company Limited Batteriepack und Fahrzeug
CN114566741A (zh) * 2022-03-04 2022-05-31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结构
CN217361716U (zh) * 2021-11-04 2022-09-02 陕西奥林波斯电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容量电池的安全保护结构
WO2022246841A1 (zh) * 2021-05-28 2022-1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吸附装置、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5518489A (zh) * 2022-10-11 2022-12-27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一种电池烟气吸收装置
WO2023011399A1 (zh) * 2021-08-02 2023-02-09 陕西奥林波斯电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安全装置及集中式储能设备安全处理系统
WO2023028745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箱体、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DE102021126129A1 (de) * 2021-10-08 2023-04-13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anordnung, Batterie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Kühlen einer Batterie
CN218896774U (zh) * 2022-11-11 2023-04-21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及电池包
US20230155204A1 (en) * 2021-11-16 2023-05-18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battery and a protection module
CN116371131A (zh) * 2023-05-29 2023-07-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机构、储能装置、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6022B1 (en) * 2007-04-09 2011-12-13 Quallion Llc Battery cover having one or more quenching media
JP2010287492A (ja) * 2009-06-12 2010-12-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二次電池
CN113224444A (zh) * 2020-11-13 2021-08-06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WO2022246841A1 (zh) * 2021-05-28 2022-1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吸附装置、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DE202021107075U1 (de) * 2021-06-28 2022-01-11 Great Wall Motor Company Limited Batteriepack und Fahrzeug
WO2023011399A1 (zh) * 2021-08-02 2023-02-09 陕西奥林波斯电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安全装置及集中式储能设备安全处理系统
WO2023028745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箱体、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DE102021126129A1 (de) * 2021-10-08 2023-04-13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anordnung, Batterie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Kühlen einer Batterie
CN217361716U (zh) * 2021-11-04 2022-09-02 陕西奥林波斯电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容量电池的安全保护结构
US20230155204A1 (en) * 2021-11-16 2023-05-18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battery and a protection module
CN114566741A (zh) * 2022-03-04 2022-05-31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结构
CN115518489A (zh) * 2022-10-11 2022-12-27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一种电池烟气吸收装置
CN218896774U (zh) * 2022-11-11 2023-04-21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及电池包
CN116371131A (zh) * 2023-05-29 2023-07-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机构、储能装置、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5440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0552B (zh) 防爆阀、电池组及装置
CN112103443B (zh) 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KR100930475B1 (ko) 이중 필터 장치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차량용 전지팩의 냉각시스템
RU2577325C2 (ru) Литиевый аккумулятор
CN210467960U (zh) 防爆阀、电池包及车辆
TW200810190A (en)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combined temperature-controlling system
JPWO2019176415A1 (ja) 電池パック用排気ダクト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US20200112009A1 (en) Electrochemical cell enclosure including a flame arrestor
CN113594598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6371131A (zh) 处理机构、储能装置、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
WO2024077789A1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JP2022549122A (ja) 吸収部材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ラック及び電力貯蔵システム
CN116565440B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A3055946A1 (en) Electrochemical cell enclosure including a flame arrestor
JP2024502983A (ja) 安全性が強化され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2023552351A (ja) 熱暴走時に酸素流入の遮断のための構造が適用され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JP2023545562A (ja) 電池の筐体、電池、電力消費装置、電池を製造する方法と装置
CN208706743U (zh) 锂离子电池系统及耗能产品
CN208706744U (zh) 锂离子电池系统及耗能产品
WO2024077413A1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589290U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
JP2013149459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18919036U (zh) 用于降低工作温度的电池设备
EP4125147A2 (en) Battery rack
CN115732642A (zh) 锂屑惰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电池补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