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1871A - 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61871A CN116561871A CN202310717588.1A CN202310717588A CN116561871A CN 116561871 A CN116561871 A CN 116561871A CN 202310717588 A CN202310717588 A CN 202310717588A CN 116561871 A CN116561871 A CN 1165618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struction
- model
- bearing platform
- project
- bridge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10—Deep foundations
- E02D27/12—Pile foundations
- E02D27/14—Pile framings, i.e. piles assembled to form the substruc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建设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整体模型构建、利用Revit或者其他软件工具,由专业团队准确、高效地搭建三维模型,使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在内的各参建方更加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将桥梁承台内预埋件周边及现场的实际环境以数据信息的方式挂接到模型中,建立最真实和准确的三维的现场场地平面布置。该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解决了对桥墩、承台、预埋件等构件预制精度尤其是各种预埋件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施工时容易出现因预埋构件安装精度不足而导致预制构件无法安装的现象,是导致桥梁承台预埋件建设当中进度较慢的原因之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的承台是桥梁采用桩基础时,位于桩顶部的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浇筑而成的实体结构。承台顶上直接施工桥墩、桥台等上部结构,目前,装配式桥梁在各城市市政工程均展开应用,即将原本现浇的桥墩、系梁、盖梁等构件进行工厂化预制,并通过起重机进行现场安装,这种方法能大大提高桥墩、盖梁等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质量,并加快工程施工效率。
但对桥墩、承台、预埋件等构件预制精度尤其是各种预埋件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施工时容易出现因预埋构件安装精度不足而导致预制构件无法安装的现象,是导致桥梁承台预埋件建设当中进度较慢的原因之一,故而提出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体模型构建、利用Revit或者其他软件工具,由专业团队准确、高效地搭建三维模型,使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在内的各参建方更加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将桥梁承台内预埋件周边及现场的实际环境以数据信息的方式挂接到模型中,建立最真实和准确的三维的现场场地平面布置;
S2、模拟施工方案、参照初步施工方案进行模拟施工,分析和优化施工方案,以及重点难点的可行性进行研讨,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得最佳的施工方案,尽最大可能实现“零碰撞、零冲突、零返工”,从而大大降低返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施工冲突以及安全问题;
S3、优化施工设计方案、通过创建桥梁承台、其他桥梁建筑结构、机电模型,将三者进行协同,便可发现桥梁承台与桥梁承台之间,桥梁承台与其他桥梁建筑结构之间,其他桥梁建筑结构与机电工程之间可能存在的碰撞问题,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并能发现各个施工班组之间的交叉作业、节拍施工错误等问题,并及时进行综合调整;
S4、模拟施工构造,预制加工、通过三维模型技术进行虚拟建造,研讨及把控工厂化预制、现场组合拼装建造的可能性,从施工的角度完成方案优化、深化设计之后,将模型构件按照厂家产品库进行分段处理,生成装配图纸后交付厂家进行生产,与厂家产品库的共享,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准度;
S5、质量及其他问题协作管理,利用移动终端采集现场数据,建立现场质量缺陷、安全隐患等数据资料,与三维模型或图纸及时挂接关联,将问题可视化集成化,让管理者对问题的位置及详情准确掌控,及时统计分析,确定纠正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S6、施工过程跟踪、通过将三维模型软件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实践信息整合在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和虚拟形象进度,对项目施工进行精确计划、跟踪和控制,动态地分配各种施工资源和场地,实时跟踪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并通过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随时随地三维可视化监控进度进展,对于施工进度提前或者延误的地方用不同颜色高亮显示,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分析偏差对工期的影响程度以及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保证项目能按时竣工,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的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S7、检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实行检查验收制度,从检验批到分项工程,从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从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再从单位工程到单项工程,直至整个项目的每一个施工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利用三维模型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将这一看似纷繁复杂,任务众多的工作具体分解,层层落实,将三维模型和其相对应的规范及技术标准相关联,简化传统检查验收中需要带上施工图纸、规范及技术标准等诸多资料的麻烦,仅仅带上移动设备即可进行精准的检查验收工作,轻松地将检查验收过程及结果予以记录存档,大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更进一步的,所述在步骤S1中同时还可针对施工现场中的临设、生产操作区域、大型设备安装,通过三维模型的构建,以动态的方式进行合理布局,优化施工场地布置方案,同时提高现场机械设备的覆盖率,降低运输费用及材料二次搬运成本。
更进一步的,所述在步骤S2中初步施工方案包括钢筋、冷却水管、锚固件、支撑架等施工安装过程,其在钢筋模拟施工方案时,在提前绘制好的三维模型中对复杂钢筋节点进行精确翻样,可根据项目需要,对复杂节点进行综合优化,保证施工的可行性,提升钢筋绑扎质量,其在对冷却水管进行模拟施工方案时,通过三维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协同结构、安装等相关专业的模型文件,完成方案的优化以及施工图纸的优化调整后,编制安装冷却水管的放线方案,提前预控后续桥梁承台的安装情况,将碰撞检查后的冷水水管通过空间关系进行导出,并进一步编制和调整放置及固定位置,其在对锚固件和支架进行模拟施工方案时,在提前绘制好的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脚手架搭设,调整脚手架的搭设方案,材料用量计算、搭设过程可视化交底等各个环节,为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技术、质量、安全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减少返工,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
更进一步的,所述在步骤S2中针对技术方案无法细化、不直观、交底不清晰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应改变传统的思路与做法,通过纸介质表达,转由借助4D虚拟动漫技术呈现技术方案,使施工重点、难点部位可视化、提前预见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更进一步的,所述在步骤S3中机电优化设计是利用三维模型可以精确管线的布置及走向,同时基于三维模型软件技术将桥梁承台、其他桥梁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模型整合,再根据各专业要求及净高要求将综合模型导入相关软件进行碰撞检查,根据碰撞报告结果对管线进行调整、避让,对设备和管线进行综合布置,从而在实际工程开始前发现问题,调整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其中还包括桥梁钢结构优化设计,在三维模型当中,对每个钢构件的起重量、安装操作空间进行精确校核和定位,为在复杂及特殊环境下的吊装施工创造实用价值。
更进一步的,所述在步骤S4中具体步骤为:
S41、模型设计阶段,在保证建模精准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如桥梁承台、钢筋、冷却水管、锚固件、支撑架的质量、各类检修操作空间等,以合理规避风险;
S42、现场完成结构施工后、预制加工前,应用全站仪等手段对现场进行校核测量,对于无法消除的偏差,将重新调整模型以满足实际情况,再出装配图到厂家加工;
S43、现场安装阶段,对每一个点的精确定位是保证拼装成功的前提,手工放线对于排水直管段偏差不大,拐角较多的预制构件、成品排水管道用手工放线就极易出错,可以考虑将模型通过二次开发软件转换,使用全站仪直接实现自动化放线,大大提高了定位的准确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在步骤S5中还包括在桥梁建设中利用已经建立三维模型让各分包管理人员提前对施工面的危险源进行判断,在危险源附近快速地进行防护设施模型的布置,比较直观地将安全死角进行提前排查,将防护设施模型的布置给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模型和仿真模拟交底,确保现场按照布置模型执行,利用三维模型软件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提前对灾害发生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避免灾害的再次发生,并编制人员疏散、救援的灾害应急预案。
更进一步的,所述在步骤S6中还包括材料劳务管理,及时将分包结算、材料消耗、机械结算在施工过程中周期地对施工实际支出进行统计,将实际成本及时统计和归集,与预算成本、合同收入进行三算对比分析,获得项目超支和盈亏情况,对于超支的成本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将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内,有效实现成本动态分析控制,同时把不同专业设计图纸、二次深化设计、变更、合同、文档资料等信息与专业模型构件进行关联,能够查询或自动汇总任意时间点的模型状态、模型中各构件对应的图纸和变更信息、以及各个施工阶段的文档资料,结合云技术和移动终端,项目人员还可将建筑信息模型及相关图档文件同步保存至云端,并通过精细的权限控制及多种协作功能,确保工程文档快速、安全、便捷、受控地在项目中流通和共享。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高精度的数字测绘,获得整个现场的三维模型,同时基于工程图纸建立初步三维模型,并与三维扫描模型对比,迅速发现图纸偏差,即使矫正预算数据,基于精确的数字模型和信息,施工方案中的各项数据更为准确,可视化的模型也便于决策计划,大大减少了施工中遭遇的不确定因素在施工现场,基于三维技术以工作面为关联对象,自动统计任意时间点各专业在同一工作面的所有施工作业,并依据逻辑规则或时间先后,规范项目每天各专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出现超期可及时预警,流水段管理可以结合工作面的概念,将整个工程按照施工工艺或工序要求划分为一个可管理的工作面单元,在工作面之间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在这些工作面内部,合理划分进度计划、资源供给、施工流水等,使得基于工作面内外工作协调一致,三维技术可提高施工组织协调的有效性,三维模型是具有参数化的模型,可以集成工程资源、进度、成本等信息,在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中,实现合理的施工流水划分,并基于模型完成施工的分包管理,为各专业施工方建立良好的工作面协调管理而提供支持和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体模型构建、利用Revit或者其他软件工具,由专业团队准确、高效地搭建三维模型,使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在内的各参建方更加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将桥梁承台内预埋件周边及现场的实际环境以数据信息的方式挂接到模型中,建立最真实和准确的三维的现场场地平面布置,同时还可针对施工现场中的临设、生产操作区域、大型设备安装,通过三维模型的构建,以动态的方式进行合理布局,优化施工场地布置方案,同时提高现场机械设备的覆盖率,降低运输费用及材料二次搬运成本;
S2、模拟施工方案、参照初步施工方案进行模拟施工,分析和优化施工方案,以及重点难点的可行性进行研讨,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得最佳的施工方案,尽最大可能实现“零碰撞、零冲突、零返工”,从而大大降低返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施工冲突以及安全问题,初步施工方案包括钢筋、冷却水管、锚固件、支撑架等施工安装过程,其在钢筋模拟施工方案时,在提前绘制好的三维模型中对复杂钢筋节点进行精确翻样,可根据项目需要,对复杂节点进行综合优化,保证施工的可行性,提升钢筋绑扎质量,其在对冷却水管进行模拟施工方案时,通过三维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协同结构、安装等相关专业的模型文件,完成方案的优化以及施工图纸的优化调整后,编制安装冷却水管的放线方案,提前预控后续桥梁承台的安装情况,将碰撞检查后的冷水水管通过空间关系进行导出,并进一步编制和调整放置及固定位置,其在对锚固件和支架进行模拟施工方案时,在提前绘制好的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脚手架搭设,调整脚手架的搭设方案,材料用量计算、搭设过程可视化交底等各个环节,为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技术、质量、安全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减少返工,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针对技术方案无法细化、不直观、交底不清晰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应改变传统的思路与做法,通过纸介质表达,转由借助4D虚拟动漫技术呈现技术方案,使施工重点、难点部位可视化、提前预见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利用三维模型庞大的信息数据库,不仅可以快速的提取每一个构件的详细属性,让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从根本上了解每一个构件的性质、功能和所发挥的作用,还可以结合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生成4D模拟施工方案,组织参与施工的所有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采用多媒体可视化交底的方式,对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参与施工的每一个人都要在施工前对施工的过程认识清晰;
S3、优化施工设计方案、通过创建桥梁承台、其他桥梁建筑结构、机电模型,将三者进行协同,便可发现桥梁承台与桥梁承台之间,桥梁承台与其他桥梁建筑结构之间,其他桥梁建筑结构与机电工程之间可能存在的碰撞问题,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并能发现各个施工班组之间的交叉作业、节拍施工错误等问题,并及时进行综合调整,机电优化设计是利用三维模型可以精确管线的布置及走向,同时基于三维模型软件技术将桥梁承台、其他桥梁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模型整合,再根据各专业要求及净高要求将综合模型导入相关软件进行碰撞检查,根据碰撞报告结果对管线进行调整、避让,对设备和管线进行综合布置,从而在实际工程开始前发现问题,调整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其中还包括桥梁钢结构优化设计,在三维模型当中,对每个钢构件的起重量、安装操作空间进行精确校核和定位,为在复杂及特殊环境下的吊装施工创造实用价值;
S4、模拟施工构造,预制加工、通过三维模型技术进行虚拟建造,研讨及把控工厂化预制、现场组合拼装建造的可能性,从施工的角度完成方案优化、深化设计之后,将模型构件按照厂家产品库进行分段处理,生成装配图纸后交付厂家进行生产,与厂家产品库的共享,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准度,具体步骤为:S41、模型设计阶段,在保证建模精准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如桥梁承台、钢筋、冷却水管、锚固件、支撑架的质量、各类检修操作空间等,以合理规避风险;S42、现场完成结构施工后、预制加工前,应用全站仪等手段对现场进行校核测量,对于无法消除的偏差,将重新调整模型以满足实际情况,再出装配图到厂家加工;S43、现场安装阶段,对每一个点的精确定位是保证拼装成功的前提,手工放线对于排水直管段偏差不大,拐角较多的预制构件、成品排水管道用手工放线就极易出错,可以考虑将模型通过二次开发软件转换,使用全站仪直接实现自动化放线,大大提高了定位的准确度;
S5、质量及其他问题协作管理,利用移动终端采集现场数据,建立现场质量缺陷、安全隐患等数据资料,与三维模型或图纸及时挂接关联,将问题可视化集成化,让管理者对问题的位置及详情准确掌控,及时统计分析,确定纠正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在步骤S5中还包括在桥梁建设中利用已经建立三维模型让各分包管理人员提前对施工面的危险源进行判断,在危险源附近快速地进行防护设施模型的布置,比较直观地将安全死角进行提前排查,将防护设施模型的布置给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模型和仿真模拟交底,确保现场按照布置模型执行,利用三维模型软件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提前对灾害发生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避免灾害的再次发生,并编制人员疏散、救援的灾害应急预案;
S6、施工过程跟踪、通过将三维模型软件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实践信息整合在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和虚拟形象进度,对项目施工进行精确计划、跟踪和控制,动态地分配各种施工资源和场地,实时跟踪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并通过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随时随地三维可视化监控进度进展,对于施工进度提前或者延误的地方用不同颜色高亮显示,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分析偏差对工期的影响程度以及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保证项目能按时竣工,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的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步骤S6中还包括材料劳务管理,及时将分包结算、材料消耗、机械结算在施工过程中周期地对施工实际支出进行统计,将实际成本及时统计和归集,与预算成本、合同收入进行三算对比分析,获得项目超支和盈亏情况,对于超支的成本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将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内,有效实现成本动态分析控制,同时把不同专业设计图纸、二次深化设计、变更、合同、文档资料等信息与专业模型构件进行关联,能够查询或自动汇总任意时间点的模型状态、模型中各构件对应的图纸和变更信息、以及各个施工阶段的文档资料,结合云技术和移动终端,项目人员还可将建筑信息模型及相关图档文件同步保存至云端,并通过精细的权限控制及多种协作功能,确保工程文档快速、安全、便捷、受控地在项目中流通和共享,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员应当对各道工序进行实时跟踪检查,基于三维模型可在移动设备终端上快速读取的优点,利用电话(如 iphone) 、平板电脑(如 ipad) 等设备,随时读取施工作业部位的详细信息和相关施工规范以及工艺标准,检查现场施工是否是按照技术交底和相要求予以实施、所采用的材料是否是经过检查验收的材料以及使用部位是否正确等。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要求,签发整改通知单并跟踪落实,将整个跟踪检查、问题整改的过程采用拍摄照片的方式予以记录并将照片等资料反馈给项目三维工作小组,由三维工作小组将问题出现的原因、责任主体/责任人、整改要求、整改情况、检查验收人员等信息整理并附给三维模型中相应构件或部位;
S7、检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实行检查验收制度,从检验批到分项工程,从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从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再从单位工程到单项工程,直至整个项目的每一个施工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利用三维模型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将这一看似纷繁复杂,任务众多的工作具体分解,层层落实,将三维模型和其相对应的规范及技术标准相关联,简化传统检查验收中需要带上施工图纸、规范及技术标准等诸多资料的麻烦,仅仅带上移动设备即可进行精准的检查验收工作,轻松地将检查验收过程及结果予以记录存档,大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
利用已经搭建完成的模型和碰撞检查软件,对建筑与结构、设备专业管线之间进行各种错漏碰缺的检查,并导出碰撞检查报告,提出设计优化建议,一方面可以提高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另一方面避免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类返工引起的工期延误和投资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整体模型构建、利用Revit或者其他软件工具,由专业团队准确、高效地搭建三维模型,使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在内的各参建方更加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将桥梁承台内预埋件周边及现场的实际环境以数据信息的方式挂接到模型中,建立最真实和准确的三维的现场场地平面布置;
S2、模拟施工方案、参照初步施工方案进行模拟施工,分析和优化施工方案,以及重点难点的可行性进行研讨,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得最佳的施工方案,尽最大可能实现“零碰撞、零冲突、零返工”,从而大大降低返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施工冲突以及安全问题;
S3、优化施工设计方案、通过创建桥梁承台、其他桥梁建筑结构、机电模型,将三者进行协同,便可发现桥梁承台与桥梁承台之间,桥梁承台与其他桥梁建筑结构之间,其他桥梁建筑结构与机电工程之间可能存在的碰撞问题,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并能发现各个施工班组之间的交叉作业、节拍施工错误等问题,并及时进行综合调整;
S4、模拟施工构造,预制加工、通过三维模型技术进行虚拟建造,研讨及把控工厂化预制、现场组合拼装建造的可能性,从施工的角度完成方案优化、深化设计之后,将模型构件按照厂家产品库进行分段处理,生成装配图纸后交付厂家进行生产,与厂家产品库的共享,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准度;
S5、质量及其他问题协作管理,利用移动终端采集现场数据,建立现场质量缺陷、安全隐患等数据资料,与三维模型或图纸及时挂接关联,将问题可视化集成化,让管理者对问题的位置及详情准确掌控,及时统计分析,确定纠正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S6、施工过程跟踪、通过将三维模型软件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实践信息整合在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和虚拟形象进度,对项目施工进行精确计划、跟踪和控制,动态地分配各种施工资源和场地,实时跟踪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并通过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随时随地三维可视化监控进度进展,对于施工进度提前或者延误的地方用不同颜色高亮显示,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分析偏差对工期的影响程度以及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保证项目能按时竣工,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的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S7、检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实行检查验收制度,从检验批到分项工程,从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从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再从单位工程到单项工程,直至整个项目的每一个施工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利用三维模型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将这一看似纷繁复杂,任务众多的工作具体分解,层层落实,将三维模型和其相对应的规范及技术标准相关联,简化传统检查验收中需要带上施工图纸、规范及技术标准等诸多资料的麻烦,仅仅带上移动设备即可进行精准的检查验收工作,轻松地将检查验收过程及结果予以记录存档,大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1中同时还可针对施工现场中的临设、生产操作区域、大型设备安装,通过三维模型的构建,以动态的方式进行合理布局,优化施工场地布置方案,同时提高现场机械设备的覆盖率,降低运输费用及材料二次搬运成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2中初步施工方案包括钢筋、冷却水管、锚固件、支撑架等施工安装过程,其在钢筋模拟施工方案时,在提前绘制好的三维模型中对复杂钢筋节点进行精确翻样,可根据项目需要,对复杂节点进行综合优化,保证施工的可行性,提升钢筋绑扎质量,其在对冷却水管进行模拟施工方案时,通过三维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协同结构、安装等相关专业的模型文件,完成方案的优化以及施工图纸的优化调整后,编制安装冷却水管的放线方案,提前预控后续桥梁承台的安装情况,将碰撞检查后的冷水水管通过空间关系进行导出,并进一步编制和调整放置及固定位置,其在对锚固件和支架进行模拟施工方案时,在提前绘制好的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脚手架搭设,调整脚手架的搭设方案,材料用量计算、搭设过程可视化交底等各个环节,为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技术、质量、安全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减少返工,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2中针对技术方案无法细化、不直观、交底不清晰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应改变传统的思路与做法,通过纸介质表达,转由借助4D虚拟动漫技术呈现技术方案,使施工重点、难点部位可视化、提前预见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3中机电优化设计是利用三维模型可以精确管线的布置及走向,同时基于三维模型软件技术将桥梁承台、其他桥梁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模型整合,再根据各专业要求及净高要求将综合模型导入相关软件进行碰撞检查,根据碰撞报告结果对管线进行调整、避让,对设备和管线进行综合布置,从而在实际工程开始前发现问题,调整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其中还包括桥梁钢结构优化设计,在三维模型当中,对每个钢构件的起重量、安装操作空间进行精确校核和定位,为在复杂及特殊环境下的吊装施工创造实用价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4中具体步骤为:
S41、模型设计阶段,在保证建模精准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如桥梁承台、钢筋、冷却水管、锚固件、支撑架的质量、各类检修操作空间等,以合理规避风险;
S42、现场完成结构施工后、预制加工前,应用全站仪等手段对现场进行校核测量,对于无法消除的偏差,将重新调整模型以满足实际情况,再出装配图到厂家加工;
S43、现场安装阶段,对每一个点的精确定位是保证拼装成功的前提,手工放线对于排水直管段偏差不大,拐角较多的预制构件、成品排水管道用手工放线就极易出错,可以考虑将模型通过二次开发软件转换,使用全站仪直接实现自动化放线,大大提高了定位的准确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5中还包括在桥梁建设中利用已经建立三维模型让各分包管理人员提前对施工面的危险源进行判断,在危险源附近快速地进行防护设施模型的布置,比较直观地将安全死角进行提前排查,将防护设施模型的布置给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模型和仿真模拟交底,确保现场按照布置模型执行,利用三维模型软件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提前对灾害发生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避免灾害的再次发生,并编制人员疏散、救援的灾害应急预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6中还包括材料劳务管理,及时将分包结算、材料消耗、机械结算在施工过程中周期地对施工实际支出进行统计,将实际成本及时统计和归集,与预算成本、合同收入进行三算对比分析,获得项目超支和盈亏情况,对于超支的成本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将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内,有效实现成本动态分析控制,同时把不同专业设计图纸、二次深化设计、变更、合同、文档资料等信息与专业模型构件进行关联,能够查询或自动汇总任意时间点的模型状态、模型中各构件对应的图纸和变更信息、以及各个施工阶段的文档资料,结合云技术和移动终端,项目人员还可将建筑信息模型及相关图档文件同步保存至云端,并通过精细的权限控制及多种协作功能,确保工程文档快速、安全、便捷、受控地在项目中流通和共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17588.1A CN116561871A (zh) | 2023-06-16 | 2023-06-16 | 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17588.1A CN116561871A (zh) | 2023-06-16 | 2023-06-16 | 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61871A true CN116561871A (zh) | 2023-08-08 |
Family
ID=87493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17588.1A Pending CN116561871A (zh) | 2023-06-16 | 2023-06-16 | 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56187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94292A (zh) * | 2024-01-02 | 2024-02-02 | 中亿丰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im和ai大模型的工程进度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17610805A (zh) * | 2023-10-18 | 2024-02-27 | 深圳市丰怡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实时跟踪管理系统 |
CN119352555A (zh) * | 2024-08-30 | 2025-01-24 |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承台模板平台预制组装与精确定位系统 |
-
2023
- 2023-06-16 CN CN202310717588.1A patent/CN11656187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10805A (zh) * | 2023-10-18 | 2024-02-27 | 深圳市丰怡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实时跟踪管理系统 |
CN117494292A (zh) * | 2024-01-02 | 2024-02-02 | 中亿丰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im和ai大模型的工程进度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17494292B (zh) * | 2024-01-02 | 2024-05-07 | 中亿丰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im和ai大模型的工程进度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19352555A (zh) * | 2024-08-30 | 2025-01-24 |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承台模板平台预制组装与精确定位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21265B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管控方法 | |
CN116561871A (zh) | 一种桥梁承台预埋件安装深化施工方法 | |
Kaner et al. | Case studies of BIM adoption for precast concrete design by mid-size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irms | |
CN111861358A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集成平台 | |
CN110008591B (zh) | 一种基于bim的连续刚构桥施工管理控制方法 | |
CN113032872B (zh) |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进度计划综合资源管控方法 | |
US8095346B2 (en) | Operation simulation system for plant construction | |
CN109544051A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 | |
Hornaday et al. | Computer-aided planning for heavy lifts | |
CN106372302A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塔吊自动选型和优化系统及方法 | |
CN109583149A (zh) | 基于bim管理的超大盖体车辆段深化改造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6029529B (zh) | 一种基于bim的桥梁施工进度管理方法及系统 | |
Rui et al. |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based o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 |
CN112884290A (zh) | 一种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法 | |
Lee et al. | Automated system for form layout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standard forms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 |
CN112465390A (zh) | 一种基于bim的地铁车站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 |
Annenkov |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using BIM technologies | |
CN117150607A (zh) | 大型场馆钢结构bim主数据流施工方法 | |
Ko et al. | Making formwork design lean | |
CN210072621U (zh) | 基于bim管理的超大盖体车辆段深化改造系统 | |
Li |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BIM Technology in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 |
Wang et al. | The develop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and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based on digital twins | |
CN118710448A (zh) | 一种智慧梁场系统 | |
CN118967032A (zh) | 新能源汽车厂房快速建造的方法 | |
Xiao et al. | Study 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Based on BI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