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1751A - 代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代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1751A
CN116561751A CN202310779689.1A CN202310779689A CN116561751A CN 116561751 A CN116561751 A CN 116561751A CN 202310779689 A CN202310779689 A CN 202310779689A CN 116561751 A CN116561751 A CN 116561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mmar
analysis
logic
analyzed
vari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796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子南
王凯
李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3107796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17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1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17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50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 G06F21/55Detecting local intrusion or implementing counter-measures
    • G06F21/56Computer malware detection or handling, e.g. anti-virus arrangements
    • G06F21/562Static detection
    • G06F21/563Static detection by source code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代码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该代码分析方法,包括:获取融合语法树,所述融合语法树是由代码迁移前后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融合形成的语法树,所述语法树包括第一语法对象和第二语法对象,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是贴源翻译的语法对象,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是定制规则的语法对象;对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执行第一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一分析结果,所述第一预设分析逻辑是直接分析的逻辑;以及对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执行第二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二分析结果,所述第二预设分析逻辑是间接分析的逻辑。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代码分析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Description

代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代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系统迁移的项目中,往往涉及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需要保持业务逻辑的一致性,因此,需要采用代码分析的方法。
现有技术中,针对代码分析仅能采用静态分析的方式,即仅对一种语言实施代码分析。尤其是当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差异,导致无法完全适配时,传统的静态代码分析无法甄别新旧系统之间的实现差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能够在新旧系统之间的实现差异的代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代码分析方法,包括:获取融合语法树,所述融合语法树是由代码迁移前后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融合形成的语法树,所述语法树包括第一语法对象和第二语法对象,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是贴源翻译的语法对象,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是定制规则翻译的语法对象;对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执行第一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一分析结果,所述第一预设分析逻辑是直接分析的逻辑;以及对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执行第二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二分析结果,所述第二预设分析逻辑是间接分析的逻辑。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执行第一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一分析结果,所述第一预设分析逻辑是直接分析的逻辑,包括:遍历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找出待分析语法;以及按照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和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一分析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执行第二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二分析结果,包括:遍历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找出所述待分析语法;获取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在代码迁移前后的定制规则;以及结合所述定制规则和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二分析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待分析语法包括:循环语法,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包括所述循环语法涉及的第一变量,所述按照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和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一分析结果,包括: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一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以及在所述第一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一分析结果为存在死循环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待分析语法还包括:表访问语法,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包括所述表访问语法涉及的表名,所述按照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和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一分析结果,还包括:判断在所述表访问语法中,是否同时访问多个所述表名;以及在同时访问多个所述表名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一分析结果为存在死锁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定制规则包括:源程序中的第二变量与被封装于目标程序的第一类中的第三变量,是呈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所述定制规则还包括:被封装于源程序的第二类中的第四变量与目标程序的第五变量,是呈一一对应的关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结合所述定制规则和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二分析结果,包括: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三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或者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五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以及在所述第三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第五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二分析结果为存在死循环风险。
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代码分析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融合语法树,所述融合语法树是由代码迁移前后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融合形成的语法树,所述语法树包括第一语法对象和第二语法对象,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是贴源翻译的语法对象,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是定制规则翻译的语法对象;第一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执行第一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一分析结果,所述第一预设分析逻辑是直接分析的逻辑;以及第二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执行第二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二分析结果,所述第二预设分析逻辑是间接分析的逻辑。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分析模块,用于遍历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找出待分析语法;以及按照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和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一分析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第二分析模块,用于遍历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找出所述待分析语法;获取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在代码迁移前后的定制规则;以及结合所述定制规则和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二分析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待分析语法包括:循环语法,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包括所述循环语法涉及的第一变量,所述第一分析模块,用于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一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以及在所述第一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一分析结果为存在死循环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待分析语法还包括:表访问语法,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包括所述表访问语法涉及的表名,所述第一分析模块,用于判断在所述表访问语法中,是否同时访问多个所述表名;以及在同时访问多个所述表名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一分析结果为存在死锁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定制规则包括:源程序中的第二变量与被封装于目标程序的第一类中的第三变量,是呈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所述定制规则还包括:被封装于源程序的第二类中的第四变量与目标程序的第五变量,是呈一一对应的关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二分析模块,用于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三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或者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五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以及在所述第三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第五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二分析结果为存在死循环风险。
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代码分析方法。
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代码分析方法。
本公开的第五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代码分析方法。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对融合后的语法树进行代码分析,使得该代码分析的过程更加关注代码语言改造前后的代码逻辑,而非单独对源代码或目标语言代码中任一侧的代码逻辑实施代码分析,因而,更加适应代码语言改造的场景。分别对贴源翻译的第一语法对象和定制规则翻译的第二语法对象实施不同的分析逻辑,保证代码分析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代码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代码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第一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一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第二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代码分析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代码分析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静态代码分析:是一种软件验证活动。静态代码分析不要求执行代码,而是通过分析源代码实现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目的,识别系统中的缺陷与漏洞。静态分析不产生测试用例编写和代码检测配置的开销。
抽象语法树:是代码的抽象语法结构的树状表现,树上的每个节点都是代码中的一种结构。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代码分析方法,包括:获取融合语法树,所述融合语法树是由代码迁移前后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融合形成的语法树,所述语法树包括第一语法对象和第二语法对象,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是贴源翻译的语法对象,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是定制规则翻译的语法对象;对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执行第一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一分析结果,所述第一预设分析逻辑是直接分析的逻辑;以及对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执行第二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二分析结果,所述第二预设分析逻辑是间接分析的逻辑。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对融合后的语法树进行代码分析,使得该代码分析的过程更加关注代码语言改造前后的代码逻辑,而非单独对源代码或目标语言代码中任一侧的代码逻辑实施代码分析,因而,更加适应代码语言改造的场景。分别对贴源翻译的第一语法对象和定制规则翻译的第二语法对象实施不同的分析逻辑,保证代码分析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代码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应用场景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以及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仅为示例)。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101、102、103所浏览的网站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用户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根据用户请求获取或生成的网页、信息、或数据等)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代码分析方法一般可以由服务器105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代码分析装置一般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5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代码分析方法也可以由不同于服务器1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或服务器1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代码分析装置也可以设置于不同于服务器1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或服务器1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中。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以下将基于图1描述的场景,通过图2~图7对公开实施例的代码分析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代码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代码分析方法包括操作S210~操作S230,该代码分析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5执行。
在操作S210,获取融合语法树,所述融合语法树是由代码迁移前后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融合形成的语法树,所述语法树包括第一语法对象和第二语法对象,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是贴源翻译的语法对象,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是定制规则翻译的语法对象。
在信创转型的大趋势下,需要实施系统迁移(即,将旧系统中的内容迁移到新系统中),在此过程中对将源程序语言的代码转换为目标程序语言目标,例如,Cobol语言所书写的程序代码转化为Java语言所书写的程序代码。在此代码转换的过程中,是分多个阶段,多次进行的迁移和改造。其中,在代码转换的过程中,会建立语法树,语法树是源程序语言代码/目标程序语言代码的抽象语法结构的树状表示,而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语法树是优化后的融合语法树,该融合后的语法树不仅能够反映出源代码的代码树状结构的情况,还可以反映出不同代码之间的语法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可以形成定制规则,该定制规则是对某些树节点。
具体地,贴源翻译是指从源程序代码到目标程序代码的转化过程中不存在语法变化或存在少量语法变化,该少量语法变化也是不影响代码中语法结构的语法转换,例如,“A=B”转换为“A=:B”,其中,贴源翻译的对象仅是语句的简单替换(或者根本无需替换),因此,在融合语法树中对于贴源翻译的内容,采用源程序代码建立或者目标程序代码建立无本质区别。
具体的,定制规则翻译是指从源程序代码到目标程序代码的转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语法变化,该一定的语法变化是影响代码中语法结构的语法转换,为此,需要在抽象语法树上,针对此类定制规则进行标记说明,详细说明语法中变化的内容。
在操作S220,对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执行第一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一分析结果,所述第一预设分析逻辑是直接分析的逻辑。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分析逻辑是直接分析的逻辑,该直接分析的逻辑应用在贴源翻译的情况下,是无需考虑源程序语言代码和目标程序语言代码之间的语言差异的,直接按照以往的静态代码分析的逻辑仅对源程序代码或目标程序代码中任一侧实施代码分析。
在操作S230,对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执行第二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二分析结果,所述第二预设分析逻辑是间接分析的逻辑。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分析逻辑是间接分析的逻辑,该间接分析的逻辑应用在非贴源翻译的情况下,是需要考虑源程序语言代码和目标程序语言代码之间的语言差异的,结合定制规则和静态代码分析的逻辑,对源程序代码和/或目标程序代码实施代码分析。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对融合后的语法树进行代码分析,使得该代码分析的过程更加关注代码语言改造前后的代码逻辑,而非单独对源代码或目标语言代码中任一侧的代码逻辑实施代码分析,因而,更加适应代码语言改造的场景。分别对贴源翻译的第一语法对象和定制规则翻译的第二语法对象实施不同的分析逻辑,保证代码分析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接下来,对第一分析逻辑进行详细揭示,如下所示: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第一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包括操作S310~操作S320,该操作S310~操作S320至少可以部分执行上述操作S220。
在操作S310中,遍历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找出待分析语法。
在操作S320中,按照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和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一分析结果。
具体地,所述待分析语法包括循环语法和表访问语法。针对该循环语法和该表访问语法,分别对其进行死循环检查和表访问死锁检查。其中,死循环是指循环中的条件永远为True的循环,该循环永不结束,对代码安全存在极大的威胁;其中,表访问死锁是指多个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争夺同一资源,发生“僵住”的局面。
接下来,对第一分析逻辑中对死循环访问的进行识别报警,如下所示: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第一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第一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包括操作S510~操作S520,该操作S510~操作S520至少可以部分执行上述操作S32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待分析语法包括:循环语法,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包括所述循环语法涉及的第一变量。
在操作S510中,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一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
在操作S520中,在所述第一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一分析结果为存在死循环风险。
具体地,例如,遍历语法对象解析While语法对象,可以得到循环条件,如alVariable={a,b,c,d}alOpetator={>,&&,=}。获取While循环体内所有的使用到a/b/c/d的Evaluation语法对象,监听各变量值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死循环。如果存在死循环,则可发出死循环风险的告警,并修改循环条件中的逻辑,避免发生死循环的情形。
接下来,对第一分析逻辑中对死锁风险的进行识别报警,如下所示: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一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一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包括操作S610~操作S620,该操作S610~操作S620至少可以部分执行上述操作S32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待分析语法还包括:表访问语法,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包括所述表访问语法涉及的表名。
在操作S610中,判断在所述表访问语法中,是否同时访问多个所述表名。
在操作S620中,在同时访问多个所述表名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一分析结果为存在死锁风险。
具体地,例如,为了避免死锁,系统的表结构都会访问顺序,如若程序同时访问T1/T2/T3表,则会出现死锁的风险。因此,约定必须要按照T1/T2/T3的顺序访问。进而,遍历语法对象解析所有SQL语法对象,从中获得表名,检查访问顺序是否符合系统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在传统的静态代码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对系统迁移前后两种语言的逻辑实现的对比检查。因为新旧两种语言的不同,所以修旧系统会存在实现方式不一致的情况(若一致,则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在旧系统上分析每一个功能主要业务逻辑和访问内部/外部文件逻辑,再根据融合语法树映射到新系统下的相应规则,检查新系统是否按照原有设计建立。
需要说明的是,是指系统迁移时,由于实现语言不同,使得业务逻辑和访问内部/外部文件逻辑,这两方面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接下来,对第二分析逻辑中业务逻辑改变时的代码分析方法进行详细揭示,如下所示: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第二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包括操作S410~操作S430,操作S410~操作S430至少可以部分执行上述操作S230。
在操作S410中,遍历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找出所述待分析语法。
在操作S420中,获取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在代码迁移前后的定制规则。
具体地,融合语法树中定制规则的部分,记录了新旧系统在具体语法实现上的差异。所以也可以用来判断旧系统的语言是否被正确的翻译为新系统的语言。
在操作S430中,结合所述定制规则和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二分析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定制规则包括:源程序中的第二变量与被封装于目标程序的第一类中的第三变量,是呈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源程序语言为Cobol,目标程序语言为Java时,Cobol语法中的过程被封装在Java中的类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定制规则还包括:被封装于源程序的第二类中的第四变量与目标程序的第五变量,是呈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源程序语言为Java,目标程序语言为Cobol时,变量被封装在Java中的类中,在Cobol语法中则是被解析为过程。
接下来,对第二分析逻辑中对死循环访问的进行识别报警,如下所示: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第二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第二分析逻辑的分析方法包括操作S710~操作S720,该操作S710~操作S720至少可以部分执行上述操作S430。
在操作S710中,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三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或者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五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
在操作S720中,在所述第三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第五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二分析结果为存在死循环风险。
具体地,监听目标程序中的第三变量或第五变量,在循环的限定条件下,变量是否存在死循环的风险。
以Cobol转Java为例,例如,在Cobol程序中判断条件OPEN-FILENAME-FLAG=‘F’,中所使用到的变量“OPEN-FILENAME-FLAG”是在Cobol文件的本身定义的。但是在新的系统中,由于语法的变化,可能会导致逻辑实现方式发生变化。如,在Java语言中没有单独的“OPEN-FILENAME-FLAG”这种运行机制。对于此例而言,会将包含的3个过程“OPEN-FILE-PROCESS”、“CLOSE-FILE-PROCESS”以及“ANOTHER-PROCESS”,封装为独立的类B。原Cobol中涉及3个过程“OPEN-FILE-PROCESS”、“CLOSE-FILE-PROCESS”以及“ANOTHER-PROCESS”的语句则翻译为Java的While语句(循环)。这时就无法通过传统的代码检查方式,对逻辑是否存在死循环进行检查。可以通过实现死循环检查的方式,是通过融合语法树,检查类B中的OPEN-FILENAME-FLAG变量是否可以使表达式OPEN-FILENAME-FLAG=‘F’为真,为真则存在死循环风险。
而对于访问内部/外部文件逻辑,收到系统的程序部署方式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主要遇到的都是内部文件被改为外部文件,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代码分析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代码分析装置。以下将结合图8对该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代码分析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代码分析装置800包括获取模块810、第一分析模块820和第二分析模块830。
获取模块810用于获取融合语法树,所述融合语法树是由代码迁移前后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融合形成的语法树,所述语法树包括第一语法对象和第二语法对象,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是贴源翻译的语法对象,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是定制规则翻译的语法对象。在一实施例中,获取模块81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10,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分析模块820用于对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执行第一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一分析结果,所述第一预设分析逻辑是直接分析的逻辑。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分析模块82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20,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分析模块830用于对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执行第二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二分析结果,所述第二预设分析逻辑是间接分析的逻辑。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分析模块83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30,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对融合后的语法树进行代码分析,使得该代码分析的过程更加关注代码语言改造前后的代码逻辑,而非单独对源代码或目标语言代码中任一侧的代码逻辑实施代码分析,因而,更加适应代码语言改造的场景。分别对贴源翻译的第一语法对象和定制规则翻译的第二语法对象实施不同的分析逻辑,保证代码分析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分析模块,用于遍历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找出待分析语法;以及按照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和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一分析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第二分析模块,用于遍历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找出所述待分析语法;获取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在代码迁移前后的定制规则;以及结合所述定制规则和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二分析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待分析语法包括:循环语法,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包括所述循环语法涉及的第一变量,所述第一分析模块,用于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一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以及在所述第一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一分析结果为存在死循环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待分析语法还包括:表访问语法,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包括所述表访问语法涉及的表名,所述第一分析模块,用于判断在所述表访问语法中,是否同时访问多个所述表名;以及在同时访问多个所述表名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一分析结果为存在死锁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定制规则包括:源程序中的第二变量与被封装于目标程序的第一类中的第三变量,是呈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所述定制规则还包括:被封装于源程序的第二类中的第四变量与目标程序的第五变量,是呈一一对应的关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二分析模块,用于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三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或者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五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以及在所述第三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第五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二分析结果为存在死循环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获取模块810、第一分析模块820和第二分析模块830中的任意多个模块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获取模块810、第一分析模块820和第二分析模块8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获取模块810、第一分析模块820和第二分析模块8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代码分析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9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9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9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9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903中,存储有电子设备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901、ROM902以及RAM 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处理器901通过执行ROM 902和/或RAM 9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902和RAM 9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9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905,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9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9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9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9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909。通信部分9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9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905。可拆卸介质9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9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908。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902和/或RAM 903和/或ROM 902和RAM 9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时,该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系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依托于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等有形存储介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在网络介质上以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分发,并通过通信部分909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911被安装。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网络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9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9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具体地,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诸如Java,C++,python,“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代码分析方法,包括:
获取融合语法树,所述融合语法树是由代码迁移前后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融合形成的语法树,所述语法树包括第一语法对象和第二语法对象,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是贴源翻译的语法对象,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是定制规则翻译的语法对象;
对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执行第一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一分析结果,所述第一预设分析逻辑是直接分析的逻辑;以及
对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执行第二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二分析结果,所述第二预设分析逻辑是间接分析的逻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执行第一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一分析结果,所述第一预设分析逻辑是直接分析的逻辑,包括:
遍历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找出待分析语法;以及
按照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和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一分析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执行第二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二分析结果,包括:
遍历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找出所述待分析语法;
获取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在代码迁移前后的定制规则;以及
结合所述定制规则和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二分析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待分析语法包括:循环语法,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包括所述循环语法涉及的第一变量,
所述按照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和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一分析结果,包括:
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一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以及
在所述第一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一分析结果为存在死循环风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待分析语法还包括:表访问语法,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包括所述表访问语法涉及的表名,
所述按照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和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一分析结果,还包括:
判断在所述表访问语法中,是否同时访问多个所述表名;以及
在同时访问多个所述表名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一分析结果为存在死锁风险。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定制规则包括:源程序中的第二变量与被封装于目标程序的第一类中的第三变量,是呈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
所述定制规则还包括:被封装于源程序的第二类中的第四变量与目标程序的第五变量,是呈一一对应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结合所述定制规则和所述待分析语法的对应的分析逻辑,对所述待分析语法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二分析结果,包括:
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三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或者监听在所述循环语法中所述第五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是否存在死循环;以及
在所述第三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第五变量的变量值的变化存在死循环的情况下,输出的所述第二分析结果为存在死循环风险。
8.一种代码分析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融合语法树,所述融合语法树是由代码迁移前后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融合形成的语法树,所述语法树包括第一语法对象和第二语法对象,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是贴源翻译的语法对象,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是定制规则翻译的语法对象;
第一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语法对象执行第一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一分析结果,所述第一预设分析逻辑是直接分析的逻辑;以及
第二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语法对象执行第二预设分析逻辑,得到第二分析结果,所述第二预设分析逻辑是间接分析的逻辑。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779689.1A 2023-06-29 2023-06-29 代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65617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9689.1A CN116561751A (zh) 2023-06-29 2023-06-29 代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9689.1A CN116561751A (zh) 2023-06-29 2023-06-29 代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1751A true CN116561751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96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79689.1A Pending CN116561751A (zh) 2023-06-29 2023-06-29 代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617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22170A1 (en) Software development framework for a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CN107491485B (zh) 生成执行计划的方法、计划单元装置和分布式NewSQL数据库系统
CN111221521B (zh) 日志代码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62563B (zh) 用于生成页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15587575A (zh) 数据表创建方法、目标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599386A (zh) 代码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16065A (zh) 获取拓扑图数据对象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50142786A1 (en) Modification of cloud application service levels based upon document consumption
CN113419740A (zh) 程序数据流的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803786B2 (en) Enterprise integration platform
CN114237765B (zh) 功能组件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6521317A (zh) 镜像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14855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38767B (zh) 代码语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94858A (zh) 查询语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61751A (zh) 代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7009397A (zh) 数据查询方法、数据查询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77114A (zh) 基于图形拖拽的审批流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3392311A (zh) 字段搜索方法、字段搜索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1407A (zh) 业务实现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382703B (zh) 软件包生成方法、代码开发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6610296A (zh) 程序调用链统计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363172B (zh) 用于容器组的解耦管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CN116795867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6700745A (zh) 基于容器云平台的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