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56267A - 一种生态护岸砖、制备方法及生态护岸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护岸砖、制备方法及生态护岸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56267A
CN116556267A CN202310417251.9A CN202310417251A CN116556267A CN 116556267 A CN116556267 A CN 116556267A CN 202310417251 A CN202310417251 A CN 202310417251A CN 116556267 A CN116556267 A CN 116556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revetment
slope
ecological revetment
br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172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高梁
周恒洁
肖衡林
马强
李丽华
朱志政
毛浓
汤文星
郭凌三
杨传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4172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562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56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56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E02B3/14Preformed blocks or slabs for forming essentially continuous surfac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01G13/0256Ground cove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1Pots formed in one piece; Materials us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70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 A01K61/73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assembled of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3/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 B28B23/0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岸砖、制备方法及生态护岸施工方法,生态护岸砖采用绑扎钢筋笼浇注预制得到,为底部单侧开口的薄壁型箱体,薄壁型箱体顶部开设有种植孔,薄壁型箱体四周侧壁开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锁紧结构以及透水孔;施工时,先清理坡面、规划场地,然后将生态护岸砖垂直坡面的方向敲入坡面土壤层中,形成网格状护坡;之后在生态护岸砖的种植孔内播种,然后喷射生态基材防护层,最后覆盖秸秆保护并进行养护生长,完成生态护岸施工;本发明满足了河岸边坡的高稳定性,良好的耐久性和抵抗侵蚀能力等基本功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的同时,还注重了植被生长存活性、施工可行性、坡面整体性与物质交换性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护岸砖、制备方法及生态护岸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河岸护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态护岸技术,尤其涉及生态护岸砖、制备方法及生态护岸施工方法,是一种对河岸坡面进行加固的网格与砌块相组合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这些河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活、农业、工业用水,还带来了便利的水道,方便航运。但河水也在严重侵蚀着河岸边坡,河岸边坡连接着河道与岸堤,它的存在保证了沿岸设施的安全性,河岸边坡不仅可以缓冲河水对岸堤的直接冲击力,还可以减缓由于外力作用导致岸边向河道扩展的速度,加强了岸堤的稳定性。当河岸边坡遭受破坏时,河水会直接冲刷河岸土壤表面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引起河水的含沙量增多。若不及时处理,长此以往将导致河道淤积加剧,河床抬升,加剧了汛期洪涝的危害。
若不对河岸边坡进行加固处理,河岸边坡是很容易遭受破坏的,其原因有:
1、自然界的河流大多都是弯曲的,在河流拐弯段,河水在河道的约束下作曲线运动会产生离心力,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流会向凹侧方向加速流动,因此河岸的凹面在该压力作用下会受到严重侵蚀。
2、在河岸土质多为砂土或粉土段,该类土由于颗粒间粘结力较弱,在江水长期浸泡、腐蚀以及波浪拍击的作用下极易被冲刷,容易造成崩塌等问题。
3、在降雨前,河水表面以上边坡土质大多处于不饱和状态,在降雨后,水位升高,土体趋近于饱和,在这过程中土体的饱和度下降,若强度不够则导致土体失稳。
4、现如今城市发展迅速,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岸边原本的植被随意砍伐,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变得更加松散,这不仅降低了河岸的抗冲刷能力,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
为了保证河岸边坡稳定,避免水土流失,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传统的河岸边坡防护一般是在河岸边坡土壤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的根系加固河岸边坡的土壤,或利用素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等砌石灌浆护坡技术进行加固。前者虽然能够有效维护河道的自然特性,但在降雨量大、防洪要求高的地区,河岸坡面易被侵蚀形成深沟,护岸效果差,难以有效地保证河岸的稳定。后者虽使得坡面完整性好,抵抗侵蚀的能力增强,有效地加固河岸坡面的土体,但造价昂贵、施工难度大、工期长而且对环境的破坏强,施工完成后很难再种植植被。后续研发出石笼网护坡技术,石笼网虽然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环境,并柔韧性大,可以很好地预防河岸边坡坡面石块脱落。但石笼网承受的压力有限,抵抗河水与降雨侵蚀的能力不够,长此以往坡面的完整性将大打折扣,不能很好地避免土壤流失以及防止河水或雨水冲刷河堤。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护岸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通常都是在河岸坡面上铺设好砖块,这种砌块的中间基本都是空心结构而为植被留下生长的空间,待植物生根发芽后,草的茎叶具有缓冲性能,草的根部会将土、混凝土拴紧,能够提高河岸边坡的整体性,该护岸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冲刷性能,但因发展不完善,目前的各种生态护岸砖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缺陷:
1、通常砖块整体成型为规则的矩形,厚度一致,这样的砖块供植物生长的土体非常有限,导致种植量小,植被存活率低。
2、砖块抗冲刷能力不够。现有的生态护岸砖一般是在结合层砂浆上铺砖安装,不包含固定砌块的装置,在涨潮时由于波浪力很容易脱落;目前主流的生态护岸砖在其顶面会留出大大小小的孔洞,这些孔洞在植物生长起来前并没有抵抗冲刷的能力,不能保护种子正常发芽生长。
3、施工较为复杂,固定砌块的方法不够理想。现有固定砖块的方法有焊接锚筋锚固或在砖块的连接处用抗滑桩固定,这导致施工周期长,不利于在河道上施工。
4、砖块均为规则的矩形,现有的生态护岸砖要么与坡面的连接能力差,要么只强调于单个的砖块与坡面的连接能力而忽略的各个砖块的相互连接,因此坡面的整体性较差。
5、交换能力差。现有的砖块侧壁通常是封闭的,而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护岸要以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要形成物质、信息的交流,这样才能使护岸不仅具有加固、美观效果,还能自我修复,从而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护岸。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设计一种生态护岸砖,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态护岸砖护坡施工复杂,牢固程度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护岸砖的制备方法,利用低成本工艺快速制备出上述设计的生态护岸砖,提高了其工程使用可行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生态护岸砖的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施工方法,通过上述生态护岸砖进行生态护岸施工,大大提高了护岸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了生态护岸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护岸砖,包括一底部单侧开口的薄壁型箱体,所述薄壁型箱体顶部开设有内外贯穿的种植孔,薄壁型箱体四周侧壁开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锁紧结构以及透水孔,使用时,薄壁型箱体倒扣击入坡面,通过薄壁型箱体的侧壁挤压坡面土层形成挤土固定坡面。
本发明薄壁型箱体倒扣敲入护坡的土壤层内时,会向两侧挤压土壤,单个生态护岸砖施工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一旦多个生态护岸砖铺装,形成网格状护坡时,由于每个生态护岸砖的侧壁都产生一定挤土效果,使得整体网格状护坡对土壤层产生非常大的挤压力,这个挤压力使得所有生态护岸砖牢固的固定在护坡土壤层内,无需额外设置锚杆、水泥浇注,也无需对每个生态护岸砖单独设置连接钢丝,本发明通过挤土效应天然的创造了稳固程度远大于锚杆的护坡;并且被挤压的土壤层还不易流失,稳定性好,配合种植植物的根系,大大降低了产生滑坡的概率。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护岸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K1、根据生态护岸砖的形状制备模具,并绑扎铁丝笼置于模具内;
K2、将水、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混合后得到浆料,往模具中浇注,养护后得到生态护岸砖。
本发明通过水泥浇注的方式提高了生态护岸砖耐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施工方法,采用上述的生态护岸砖,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坡面:人工清理坡面上的杂物,并平整坡面,使坡面平整度满足要求;
S2、规划场地:根据生态护岸砖的尺寸,在坡面上规划好方格,并施加有机肥;
S3、铺设生态护岸砖:将预制好的生态护岸砖倒扣在规划好的方格中,并通过外力将生态护岸砖挤入坡面土层中,相邻生态护岸砖之间通过锁紧结构锁紧,形成网格状护坡;
S4、播种:在铺设好的生态护岸砖的种植孔内先均匀填充一层泥炭土,并将植物种子播入种植孔内;
S5、喷射生态基材防护层:先将生态基材与黏土按比例搅拌均匀,随后将生态基材混合物装入湿喷机中,垂直于坡面喷射于种植孔内,形成生态基材防护层;
S6、覆盖秸秆保护:在S5完成后,在生态基材防护层上覆盖秸秆,覆盖完后进行喷水保湿;
S7、进行养护:根据温度、湿度进行合理喷水,使表面生态基材防护层保持湿润状态,在植物发芽后揭开秸秆覆盖物,定时浇水、施肥,一直持续到植物茎叶覆盖砖面,随后自然生长,完成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的施工。
本发明通过生态护岸砖施工形成的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满足了河岸边坡的高稳定性,良好的耐久性和抵抗侵蚀能力等基本功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的同时,还注重了植被生长存活性、施工可行性、坡面整体性与物质交换性的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生态护岸砖呈现出凹形“碗”状结构,侧壁底端呈刀刃状,可通过施工击打挤入土内,首先侧壁击入土中使土颗粒相应发生移动,重新排列,靠拢挤压使得土体加固,其次生态护岸砖之间相互锁定,形成网格状护坡,能更稳定地覆盖在土中。
2、本发明第一种生态护岸砖,在生态护岸砖的种植孔内绑接的钢丝网,柔韧性大能够承受不同的压力,可以很好地预防河岸边坡坡面石块脱落,还为水生植物提供生存空间,植物能够净化空气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护岸砖安装后,当河道涨潮或暴雨水时水不会大量的侵入,减轻了水流直接对坡面的冲刷。本发明第二种生态护岸砖,在生态护岸砖的种植孔内绑接的废弃轮胎片,在灌木种植尚未发芽前能够抵御河水或降雨的侵入,浸坏种子,还能为种子发芽保温,为种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灌木茎干发育时期能够顶开半封闭轮胎片,不影响生长。且用的是回收利用的废弃材料能够满足生态友好型要求。
3、由于生态护岸砖特定的结构,它所占用土的空间比较少,植物的种植量大,植被存活率高。且砖块不是规则的矩形,其本身在成型时就带有锁扣,在施工中,在击入砖块同时相邻砖块能通过锁扣连接在一起,不仅单个砖稳定性强,整个坡面的砖稳定性也强。
4、本发明生态护岸砖的侧壁开有孔洞,有利于植物生长与积水排除,在内部种植的植物,根系生长更发达、繁殖能力更强,且通气效果好,能够净化水质,可供微生物或动物聚集,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美化河流景观的作用。发达的根系能够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使护岸效果进一步加强。
5、本发明生态护岸砖的制备工艺简单,在实验室提前预制好后,运到河岸,只需用做功击入即可。若施工有误,可直接拔出,不影响下一次使用,具有良好的工程效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美化环境、造价偏低、节约资源。
6、本发明将生态护岸砖与植物合理搭配使用,生态护岸砖将边坡土体包裹住起到一个围压,植物根系还起到加筋的作用,两者结合使该方格土体加固成一个整体,使坡面稳定性得到提高。并且发达的植物茎叶能够遮挡雨水,可以削减雨滴的动能,缓解降雨对土体的直接冲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生态护岸砖的俯视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生态护岸砖的仰视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生态护岸砖的内部钢筋骨架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生态护岸砖的俯视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生态护岸砖的仰视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生态护岸砖的内部钢筋骨架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7中A-A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图8中局部示意图。
其中:110-第一种生态护岸砖,120-第二种生态护岸砖,11-椭圆孔,12-第一透水孔,13-第二透水孔,14-顶板,15-钢丝网,16-横向骨架,17-纵向骨架,18-阳锁扣,19-阴锁扣,20-扎丝,21-废弃轮胎片,22-刀刃状,23-圆形孔;3-草本植物,4-灌木植物,5-河岸低水位线,6-常水位线,7-混凝土坡面,8-网格状护坡,9-挡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护岸砖,包括一底部单侧开口的薄壁型箱体,所述薄壁型箱体的顶板14中部开设有内外贯穿的种植孔,薄壁型箱体四周侧壁开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锁紧结构以及透水孔;使用时,薄壁型箱体类碗状倒扣击入坡面,通过薄壁型箱体的侧壁挤压坡面土层形成挤土固定坡面,相邻两个薄壁型箱体通过锁紧结构锁定相邻,形成网格状护坡。由于薄壁型箱体的侧壁存在一定的厚度,本发明薄壁型箱体倒扣敲入护坡的土壤层内时,会向两侧挤压土壤,单个生态护岸砖施工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一旦多个生态护岸砖铺装,形成网格状护坡时,由于每个生态护岸砖的侧壁都产生一定挤土效果,使得整体网格状护坡对土壤层产生非常大的挤压力,这个挤压力使得所有生态护岸砖牢固的固定在护坡土壤层内,无需额外设置锚杆、水泥浇注,也无需对每个生态护岸砖单独设置连接钢丝,本发明通过挤土效应天然的创造了稳固程度远大于锚杆的护坡;并且被挤压的土壤层还不易流失,稳定性好,配合种植植物的根系,大大降低了产生滑坡的概率。
根据种植植物为草本植物3还是灌木植物4,将生态护岸砖分成两种,如图1和图2所示,为用于种植草本植物3的第一种生态护岸砖110,其整体结构为底部开口的长方体箱体,长50cm,宽35cm,顶面厚度5cm;侧壁高20cm,厚度3cm,侧壁底端呈刀刃状22,便于敲击到土里面;长方体箱体顶部的种植孔为椭圆孔11,其长轴为40cm、短轴25cm,左右侧壁的透水孔为第一透水孔12,第一透水孔12是直径6cm的圆孔,上下侧壁的透水孔为第二透水孔13,第二透水孔13是直径9cm圆孔;种植孔内设置有铁丝网,用于增加固土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第一种生态护岸砖110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如图3所示,首先将Ф10mm钢筋裁剪4根,两根长为纵向骨架17,两根短为横向骨架16;将钢筋两端垂直弯折,弯折部长度相同,大约是长方体箱体的侧壁高,将四根钢筋中部用扎丝20绑扎,得到类似长方体箱体形状;然后在两根横向骨架16之间绑扎钢丝网15,得到钢筋笼;根据生态护岸砖的形状制备模具,并绑扎好的钢筋笼置于模具内。
将建筑废弃的混凝土块经粉碎、冲洗并烘干后筛选出粒径为0.2cm~0.5cm作为细骨料,粒径为5cm~15cm作为粗骨料,选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结材料,选用聚羧酸型减水剂作为外加剂。再将水、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按混合质量比:3.85:1:9.2:3.94:0.04混合、搅拌后装入模具内,成型后放入养护箱内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拆模并养护28d,28d后即可直接使用。注意养护的温度应在20±2℃,相对湿度大于95%。
本发明提供第二种生态护岸砖120,如图4和图5所示,用于种植灌木;其整体结构也是底部开口的长方体箱体,尺寸与第一种生态护岸砖110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种植孔改为圆形孔23,直径为25cm,并在圆形孔23内设置废弃轮胎片21,灌木发芽前,通过废弃轮胎片21对种植孔内土层提供良好的保护,当灌木长出时顶出废弃轮胎片21即可。
如图6所示,第二种生态护岸砖120制备方法与第一种生态护岸砖110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绑扎钢丝网15改为在单侧横向骨架16上绑扎废弃轮胎片21。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种生态护岸砖110,钢丝网15仅仅是一种举例说明,还可以是塑料网,铁丝网等其他护土网,仅仅是起到一定的固土作用,而草本植物3又能从网孔中生长,相互不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种生态护岸砖120,所述废弃轮胎片21还可以是塑料片、胶片等气体类型的活动弹性片,其目的是为了在灌木丛长出之前起到固土作用,而本身是活动且有弹性,因此也不会对灌木生长造成较大干扰,一般来说成本越低越好。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种植孔尺寸以外,所述第一种生态护岸砖110和第二种生态护岸砖120尺寸应该完全一致,或者误差满足使用要求,以便两种生态护岸砖能够意任意拼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薄壁型箱体的侧壁壁厚不超过4cm,最优为3cm;薄壁型箱体的底部开口边沿设置为便于插入土层内的刀刃状22,最优的,如图9所示,刀刃斜坡设置在薄壁型箱体的侧壁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锁紧结构为设于相对两个面相互配合的阳锁扣18、阴锁扣19,阳锁扣18即为凸起条,阴锁扣19即为凹槽,可以为燕尾槽或者类似结构,满足能够相互锁定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生态护岸砖的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坡面:人工清理坡面上的垃圾、树枝以、落叶等杂物。先用挖机粗略挖去凸起土壤以及裸露的石块,挖出的土补上坡面凹处并压实,之后人工精确平整坡面,使坡面平整度满足要求;
S2、规划场地:坡面平整度达到要求后,按照施工图纸,根据生态护岸砖的尺寸,先在坡面上进行放线测量规划好方格,在坡面上标记好水位线与生态护岸砖的施工路径,并在铺设生态护岸砖的区域施加有机肥;
S3、铺设生态护岸砖:将预制好的生态护岸砖倒扣在规划好的方格中,并通过外力将生态护岸砖挤入坡面土层中,相邻生态护岸砖之间通过锁紧结构锁紧,形成网格状护坡;
S4、播种:在铺设好的生态护岸砖的种植孔内先均匀填充一层泥炭土,并将植物种子播入种植孔内;
S5、喷射生态基材防护层:先将生态基材与黏土按比例搅拌均匀,随后将生态基材混合物装入湿喷机中,垂直于坡面喷射在种植孔内,形成生态基材防护层;
S6、覆盖秸秆保护:在S5完成后,在生态基材防护层上覆盖秸秆,既能防止刚喷射完的生态基材防护层被河水冲刷又能为植物种子塑造合适的发芽温度,覆盖完后进行喷水保湿;
S7、进行养护:根据温度、湿度进行合理喷水,使表面生态基材防护层保持湿润状态。在发芽后揭开秸秆覆盖物,定时浇水、施肥,一直持续到植物茎叶覆盖砖面,随后即可自然生长,完成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的施工。
作为优选,步骤S1中,在挖机粗略挖去凸起土壤以及裸露的石块时优先采用反铲挖机,因为将挖出多余的土补上坡面凹处时好压实。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观察并反馈坡度,尽量使粗削坡后坡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低于15cm。在进行人工修坡,坡面平整度应控制在2cm以内,防止铺设生态护岸砖后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护岸砖的承载力降低。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S31中,在河岸低水位线5以下的坡面应先将水位下降至一定深度,在坡表面先铺碎石层与铺细砂层,随后绑接好竹筋或钢筋以提高强度,防止开裂,然后再喷射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坡面7。在常水位线6上下各35cm的区域处全部铺设预制好的第一种生态护岸砖110。在其以上的坡面,可以采用第一种生态护岸砖110与第二种生态护岸砖120互相组合的方式,虽可以随意排列组合,但因第二种生态护岸砖120内种植的是灌木,故第二种生态护岸砖120密度不可过大,否则导致灌木的光照不足。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S3中,将生态护岸砖击入坡面时,应垂直于坡面击入,不可斜向锤击,且在垂直坡面击入砖块时注意相邻砖块的锁扣要连接好,直到击到生态护岸砖内顶面距土壤表层1cm则单个砖块施工完成,如图9。要注意,在击打砖块时应对角多次击入,这样可以让护岸砖更加均匀的被固定,避免出现受力不均匀致使护岸砖断裂的现象。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S4中,泥炭土为粉碎后的草木灰加水混合物,泥炭土的填充厚度为1cm左右,刚好将土壤表层和生态护岸砖内顶面之间间歇填充满;植物种子中,草本种子可为香根草、花叶芦苇、水生鸢尾、再力花等;灌木种子可为芦苇、香蒲等。所述植物不仅根系广、繁殖能力强且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可供微生物或动物聚集,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美化河流景观的作用。发达的根系能够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使护岸效果进一步加强。在河水涨潮时不仅易于存活还可以改善水质。播种可按30g/m2均匀播种,由于种子较轻,尽量距离护岸砖0.3m以内播种。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S5中的生态基材其主要成分为水泥、肥料、水泥早强剂、水泥防水剂组成的混合物,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如:P.O42.5,含量约为6%。在喷射途中应勤加水,避免水泥土混合物结块。
在喷射生态基材防护层时,应垂直于铺好的生态护岸砖,控制喷枪口距离生态护岸砖0.3m以内,通过喷浆机将生态基材混合物均匀喷在生态护岸砖的种植孔内,其中生态基材厚度在5cm左右,喷播完成后刚好与生态护岸砖顶部表面平齐,需要说明的是,完全平齐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施工过程中只是大致平齐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S6中的秸秆覆盖物可为麦秸、玉米秸、水稻秸混合、捆绑覆盖。覆盖高度可为10cm左右,待种子发芽后即可去除。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常见技术,所述生态护岸砖通过阴、阳锁扣拼接后必然在边缘处存在不平的边沿,因此步骤S3中铺设生态护岸砖时,应当在护坡边缘处设置挡边9,挡边9一侧为平直边,另一侧设有与生态护岸砖尺寸匹配的锁扣,因为生态护岸砖相对的两侧分别为阳锁扣、阴锁扣,所挡边有两种,一种为阳锁扣阵列,设置在生态护岸砖的阴锁扣一侧;另一种为阴锁扣阵列,设置在生态护岸砖的阳锁扣一侧。
本发明操作简单,植被存活率高,后期养护成本低,该技术既不同于传统的护岸模式,又对现有的生态护岸技术进行了改进。其目的在于要求满足河岸边坡的稳定性强,耐久性好,良好的抵抗侵蚀能力等基本功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的同时,还注重于植被生长存活性、施工可行性、坡面整体性与物质交换性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生态护岸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部单侧开口的薄壁型箱体,所述薄壁型箱体顶部开设有内外贯穿的种植孔,薄壁型箱体四周侧壁开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锁紧结构以及透水孔,使用时,薄壁型箱体倒扣击入坡面,通过薄壁型箱体的侧壁挤压坡面土层形成挤土固定坡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为设于相对两个面相互配合的阳锁扣、阴锁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内设有护土件,所述护土件为护土网或者活动弹性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型箱体的侧壁壁厚不超过4cm,薄壁型箱体的底部开口边沿设置为便于插入土层内的刀刃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护岸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弹性片为单侧或者单点固定的废气轮胎片。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生态护岸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K1、根据生态护岸砖的形状制备模具,并绑扎铁丝笼置于模具内;
K2、将水、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混合后得到浆料,往模具中浇注,养护后得到生态护岸砖。
7.一种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施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护岸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坡面:人工清理坡面上的杂物,并平整坡面,使坡面平整度满足要求;
S2、规划场地:根据生态护岸砖的尺寸,在坡面上规划好方格,并施加有机肥;
S3、铺设生态护岸砖:将预制好的生态护岸砖倒扣在规划好的方格中,并通过外力将生态护岸砖挤入坡面土层中,相邻生态护岸砖之间通过锁紧结构锁紧,形成网格状护坡;
S4、播种:在铺设好的生态护岸砖的种植孔内先均匀填充一层泥炭土,并将植物种子播入种植孔内;
S5、喷射生态基材防护层:先将生态基材与黏土按比例搅拌均匀,随后将生态基材混合物装入湿喷机中,垂直于坡面喷射于种植孔内,形成生态基材防护层;
S6、覆盖秸秆保护:在S5完成后,在生态基材防护层上覆盖秸秆,覆盖完后进行喷水保湿;
S7、进行养护:根据温度、湿度进行合理喷水,使表面生态基材防护层保持湿润状态,在植物发芽后揭开秸秆覆盖物,定时浇水、施肥,一直持续到植物茎叶覆盖砖面,随后自然生长,完成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的施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平整坡面时,坡面平整度控制在2cm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生态护岸砖垂直坡面被击入坡面,生态护岸砖内顶部和坡面之间存在0.3-1.5cm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立体挤土生态网格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泥炭土为粉碎后的草木灰加水混合物;步骤S5中,所述生态基材为水泥、肥料、水泥早强剂、水泥防水剂组成的混合物。
CN202310417251.9A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生态护岸砖、制备方法及生态护岸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65562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7251.9A CN116556267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生态护岸砖、制备方法及生态护岸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7251.9A CN116556267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生态护岸砖、制备方法及生态护岸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56267A true CN116556267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93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7251.9A Pending CN116556267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生态护岸砖、制备方法及生态护岸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5626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89743B (zh) 一种用于边坡防护的生态土工格栅
CN107524116B (zh) 一种河道硬质护岸生态化的方法
CN103603316A (zh) 一种生态水泥与土工格室组合护坡技术
CN110552356B (zh) 一种高原区道路下边坡挂渣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6245284U (zh) 一种斜坡式生态护岸模块结构
CN108385617B (zh) 棉花秸秆纤维土坡面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05301A (zh) 钢纤维生态水泥加固消落带边坡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0315594U (zh) 一种混凝土现浇生态护坡
CN211006526U (zh) 一种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
CN111484278A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生态防护坡及生态防护坡的施工方法
CN111636444A (zh) 一种高海拔地区边坡水土保持方法
CN214301792U (zh) 一种基于废弃物再利用的软岩边坡生态护坡结构
CN116556267A (zh) 一种生态护岸砖、制备方法及生态护岸施工方法
KR100793487B1 (ko) 환경 친화적 식생 블럭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동 블럭을이용한 식생 블럭망 및 상기 식생 블럭망을 이용한 식생공법
CN211037008U (zh) 一种高原区道路下边坡挂渣综合治理系统
KR100884017B1 (ko) 자연환경 복원형 경사면의 시공방법
KR200303587Y1 (ko) 다공질 망태블록
KR100522036B1 (ko) 녹화용 옹벽블록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1865114U (zh) 植被混凝土边坡防护构造
KR100466007B1 (ko) 녹화토를 이용한 돌망태
CN218779424U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护坡
KR101104956B1 (ko) 식생블록
CN206538735U (zh) 一种生态型复合护岸建筑物
KR100430246B1 (ko) 식물성 재료를 이용한 식생블록의 제조방법
KR200304540Y1 (ko) 녹화용 옹벽블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