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51861A - 砖墙铣沟机 - Google Patents

砖墙铣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51861A
CN116551861A CN202211596474.8A CN202211596474A CN116551861A CN 116551861 A CN116551861 A CN 116551861A CN 202211596474 A CN202211596474 A CN 202211596474A CN 116551861 A CN116551861 A CN 116551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rick wall
handle
rotation axis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64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上高弘
今井田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551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51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1/00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 B28D1/18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by milling, e.g. channelling by means of milling tools
    • B28D1/183Hand tools, e.g. portable, motor 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7/00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with machines or devices of the preceding 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aw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砖墙铣沟机。砖墙铣沟机具有马达、电池安装部、具有第1把持部的第1把手和具有第2把持部的第2把手。将在进行切槽加工时使砖墙铣沟机相对于被加工物平行移动的方向上的一侧定义为第1侧,将另一侧定义为第2侧,此时,第1把持部配置于比第2把持部更靠第1侧的位置。电池安装部配置为当电池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时,使电池至少局部地位于比第1把持部更靠第2侧的位置。据此,能够提高便利性。

Description

砖墙铣沟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砖墙铣沟机(wallchaser)。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用于对墙壁、地板、天花板等进行切槽加工的砖墙铣沟机。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砖墙铣沟机具有用于与被加工物(墙壁、地板、天花板等)抵接的基座、配置于基座的一侧且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基座摆动的主体部。主体部具有向刀具提供旋转驱动力的马达、用于给马达供电的电池以及用于使用者通过手进行把持的2个把持部。在使基座抵接于被加工物且使马达旋转的状态下,使用者通过双手分别把持2个把持部,同时使主体部向接近基座的方向摆动,此时,旋转的刀具超过基座而突出。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砖墙铣沟机向与刀具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也称为加工前进方向)平行移动,由此,在被加工物上形成槽。像这样形成的槽例如用于电路布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20/016444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砖墙铣沟机存在待改善的余地。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在该砖墙铣沟机101中,电池104配置于沿大致加工前进方向延伸的一把持部(主把手102)的与另一把持部(辅助把手103)相反一侧的端部。当在这样的位置上配置重量较大的电池104时,由于电池的自重,在加工作业时会产生较大的力矩。具体而言,在使基座106抵接于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壁108,同时使砖墙铣沟机101在水平方向(与刀具105的侧面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来形成槽17的情况下,由于电池104会产生向下的较大的力矩(在图中用空心箭头表示)。通过该力矩导致砖墙铣沟机10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有可能无法呈直线加工槽107而变得弯曲。因此,使用者为了克服该力矩而需要用较大的力来牢固地保持砖墙铣沟机。由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便利性的砖墙铣沟机。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砖墙铣沟机。该砖墙铣沟机可以具有马达、电池安装部、第1把手和第2把手,其中,所述马达构成为向刀具提供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旋转驱动力;所述电池安装部构成为能够拆装用于向马达供电的电池;所述第1把手具有第1把持部;所述第2把手具有第2把持部。可以将在进行切槽加工时使砖墙铣沟机相对于被加工物平行移动的方向、即移动方向上的一侧定义为第1侧,将另一侧定义为第2侧,此时,第1把持部配置于比第2把持部更靠第1侧的位置。电池安装部可以配置为当电池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时,使电池至少局部地位于比第1把持部更靠第2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电池被配置于比第1把持部更靠移动方向上的装置内侧。因此,即使在使砖墙铣沟机相对于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墙壁在水平方向上平行移动来进行切槽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于电池的自重而产生向下的力矩,从而能够通过握持第1把持部的手容易地支承砖墙铣沟机的第1侧的部分。因此,提高了使用者的便利性(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砖墙铣沟机的左视图,主体部位于上止点。
图2是砖墙铣沟机的右视图,主体部位于上止点。
图3是砖墙铣沟机的俯视图。
图4是砖墙铣沟机的右视图,主体部位于下死点。
图5是电池拆下后的砖墙铣沟机的立体图,主体部位于上止点。
图6是电池拆下后的砖墙铣沟机的俯视图。
图7是从上方观察的砖墙铣沟机的立体图,主体部位于上止点。
图8是从上方观察的砖墙铣沟机的立体图,主体部位于下止点。
图9是从上方观察的砖墙铣沟机的立体图,主体部位于上止点,第1把手位于从图8所示的位置向左旋转90度的位置。
图10是从上方观察的砖墙铣沟机的立体图,主体部位于上止点,第1把手位于从图8所示的位置向右旋转90度的位置。
图11是从下方观察的砖墙铣沟机的立体图,主体部位于下止点。
图12是砖墙铣沟机的横剖视图。
图13是砖墙铣沟机的纵剖视图,主体部位于上止点。
图14是砖墙铣沟机的纵剖视图,主体部位于下止点。
图15是砖墙铣沟机的纵剖视图,操作部件位于旋转允许位置。
图16是砖墙铣沟机的纵剖视图,主体部位于上止点,锁定操作部件位于锁定位置。
图17是砖墙铣沟机的纵剖视图,主体部位于上止点,锁定操作部件位于锁定解除位置。
图18是砖墙铣沟机在去掉一部分的零部件的状态下的左视图。
图19是示意槽加工作业过程中的专利文献1的砖墙铣沟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砖墙铣沟机;20:基座部件;21:基座;22:辅助罩部;23:抵接面;24:通孔;25:环状部;26:支承轴;27:车轮;28:突起;29:上缘部;30:主体部;31:齿轮外壳;32:马达外壳;33:后壳;33a:凹部;33b:凹部;34:罩主体;34a:环状部;35:箭头;36:环状部;37:通孔;38:切入深度调节机构;39:通孔;41:电动马达;42:马达轴;43:小锥齿轮;44:大锥齿轮;45:主轴;46:内凸缘;47:锁定螺母;48:垫片;49、50:刀具;51:电池安装部;52:端子;53:载置面;54:电池;55:控制器;56:开关;60:第1把手;61:第1把持部;62:操作部件;63:基部;63a:凸部;64:桥部;66:操作部件;67:操作部;68:卡合部;69:螺旋弹簧;70:第2把手;71:第2把持部;72、73:基部;74、75:桥部;76:支承轴;77:六角螺母;79:旋钮;81:锁定操作部件;82:突起;83:第1连杆;84:第1端部;85:突起;86:第2端部;87:压缩弹簧;88:第1套筒;89:第2套筒;90:第2连杆;91:第1端部;92:第2端部;93:卡合部;94:压缩弹簧;95:突起;C1、C2、C3:中心;L1:假想直线;AX1:旋转轴线;AX2: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且非限定性的具体例。该详细的说明仅仅表示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展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例的详细内容,而并不表示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另外,为了提供进一步改善的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方法,以下公开的追加的特征以及技术方案可以与其他的技术特征或技术方案单独地或者一起使用。
另外,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所公开的特征或工序的组合从最宽泛的意思上讲并不是实施本发明时所必须的,而是仅用于特别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具体例而进行的记载。而且,在提供本发明的追加且有用的实施方式时,不需要按照在此所记载的具体例或者所列举的顺序那样组合上述和下述的代表性具体例的各种技术特征以及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各种技术特征。
本说明书和/或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意图在于,在实施例和/或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的结构之外,作为对申请时的公开内容以及技术方案的特定事项的限定,单独地且相互独立地进行公开。而且,关于所有的数值范围及组或者集团的记载意图在于,作为对申请时的公开内容以及技术方案的特定事项的限定,而公开他们的中间结构。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安装部可以配置为当电池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时,电池至少局部地位于比第2把持部更靠第1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电池被配置于比第2把持部更靠移动方向上的装置内侧。因此,即使在使砖墙铣沟机相对于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墙壁在水平方向上平行移动来进行切槽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于电池的自重而产生向下的力矩。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握持第2把持部的手容易地支承砖墙铣沟机的第2侧的部分。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安装部可以配置为当电池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时,将第1把持部的中心和第2把持部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与电池相交。根据该结构,使电池位于将使用者通过一只手握持第1把持部位置和通过另一只手握持第2把持部的位置连接的直线上。因此,能够更抑制由于电池的自重而产生向下的力矩,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支承砖墙铣沟机。此外,在第1把持部构成为能够以与刀具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可以为在第1把持部的所有可固定的旋转位置上假想直线与电池相交,也可以为在第1把持部的一部分可固定的旋转位置上假想直线与电池相交。在这方面,在第2把持部构成为能够以与刀具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也相同。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安装部可以配置为当电池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时,电池整体在移动方向上位于第1把持部与第2把持部之间。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加工前进方向上,电池的位置接近使用者通过一只手握持第1把持部的位置与通过另一只手握持第2把持部的位置之间的中心(换言之,由于能够抑制砖墙铣沟机的重心向支承砖墙铣沟机的右手和左手的一侧偏移),因此使用者能够更稳定地支承砖墙铣沟机。另外,能够使砖墙铣沟机在加工前进方向上实现紧凑化。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马达可以具有马达轴。电池安装部可以配置为当电池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时,在与移动方向和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观察,使电池与马达轴至少局部地重叠。根据该结构,电池和马达轴不在与刀具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排列。因此,能够使砖墙铣沟机在与刀具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实现紧凑化。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安装部可以构成为在与移动方向和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呈以电池的安装方向上的前方部分比后方部分更接近旋转轴线的方式倾斜的姿态,将电池滑动式地进行拆装。根据该结构,使用者能够利用电池的自重,将电池容易地安装于电池安装部。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1把手可以构成为能够以沿不与移动方向平行且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第1把持部。第2把手可以构成为能够以沿与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第2把持部。根据该结构,在对天花板、地板(即,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被加工件)进行切槽加工的情况下,能够使握持第1把持部和第2把持部的使用者的左右手成为舒适的姿态,从而提高便利性。另外,能够以握持第2把持部的方式将砖墙铣沟机容易地抬起。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1把手可以构成为能够以沿与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第1把持部。第2把手可以构成为能够以沿与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第2把持部。根据该结构,在对墙壁(即,沿铅垂方向延伸的被加工件)进行切槽加工的情况下,能够使握持第1把持部和第2把持部的使用者的左右手成为舒适的姿态,从而提高便利性。另外,能够以握持第1把持部和/或第2把持部的方式将砖墙铣沟机容易地抬起。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1把手可以构成为能够在第1角度位置与第2角度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并且构成为能够将第1把持部选择性地固定于第1角度位置和第2角度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其中,在所述第1角度位置上,第1把手以沿不与移动方向平行且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第1把持部;在所述第2角度位置上,第1把手以沿与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第1把持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按照情况以易于使用者使用的方式来定向第1把持部。例如,在对天花板、地板进行切槽加工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把持部定向于第1角度位置,在对墙壁进行切槽加工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把持部定向于第2角度位置。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马达可以位于比旋转轴线更靠第1侧的位置。电池安装部可以配置为当电池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时,使电池至少局部地位于比马达更靠第1侧的位置,与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电池的位置与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马达的位置重叠。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砖墙铣沟机在与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实现紧凑化。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砖墙铣沟机可以具有控制器,该控制器构成为对从电池向马达进行的供电进行控制。控制器可以配置于在加工前进方向上与马达邻接的位置,且当电池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时,在与移动方向和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观察,位于与电池重叠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电池与控制器之间以及控制器与马达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能够简化用于对这些进行电连接的电路布线。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砖墙铣沟机可以具有电池和刀具。
以下,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作为示例的一实施方式的砖墙铣沟机10。砖墙铣沟机10是用于对墙壁、地板、天花板等被加工物进行切槽加工的电动工具。以下的砖墙铣沟机10也被称为双槽切割机,能够同时进行两列的槽的加工。如图1和图2所示,砖墙铣沟机10具有基座部件20和主体部30。基座部件20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基座21。主体部30被配置于基座21的一侧。如图11所示,基座21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基座21的与主体部30相反一侧的表面平坦地形成,作为用于与被加工物(地板、天花板、墙壁等)抵接的抵接面23发挥功能。
如图12所示,主体部30构成为以旋转轴线AX2为中心旋转驱动被安装于主轴45的大致圆盘状的2个刀具49、50。刀具49、50也被称为金刚石刀片。刀具49、50被配置为相互平行。在基座部件20的抵接面23抵接于被加工物,且旋转的刀具49、50越过抵接面23而向主体部30的相反侧突出的状态(参照图4和图11)下,通过使砖墙铣沟机10在与刀具49、50平行排列的方向(换言之,旋转轴线AX2的延伸方向)正交且与抵接面23平行的方向上平行移动,从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切槽加工。
由此,在被加工物的与刀具49、50的移动轨迹对应的位置上形成2个直线槽。该2个槽之间的部分能够被任意的工具切除而最终形成1个大槽。能够在这样形成的槽中收容电路布线。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在进行切槽加工时使砖墙铣沟机10相对于被加工物平行移动的方向定义为砖墙铣沟机10的前后方向。将前后方向中的、接近刀具49、50的旋转轴线AX2的一侧定义为砖墙铣沟机10的前侧,将远离旋转轴线AX2的一侧定义为砖墙铣沟机10的后侧。另外,在与抵接面23正交的方向(换言之,与前后方向和旋转轴线AX2正交的方向)上,将主体部30配置的一侧定义为砖墙铣沟机10的上侧,将其相反侧定义为砖墙铣沟机10的下侧。另外,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砖墙铣沟机10的左右方向。将左右方向中的、从后侧观察前侧时的右侧定义为砖墙铣沟机10的右侧,将其相反侧定义为砖墙铣沟机10的左侧。
如图2所示,主体部30具有齿轮外壳31、马达外壳32、后壳33和罩主体34。齿轮外壳31、马达外壳32和后壳33从前侧起按照该顺序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如图3所示,罩主体34位于齿轮外壳31、马达外壳32和后壳33的左侧。
如图12所示,在马达外壳32内收容有电动马达41(以下,简称为马达41)。马达41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被在前后方向上分开配置的轴承支承的马达轴42。马达轴42能够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AX1为中心旋转。马达41(马达轴42)向刀具49、50提供以旋转轴线AX2为中心的旋转驱动力。
如图12所示,在齿轮外壳31内收容有用于向刀具49、50传递马达轴42的旋转驱动力的齿轮机构。具体而言,在齿轮外壳31内收容有小锥齿轮43、大锥齿轮44和主轴45。小锥齿轮43在马达轴42的前端部,围绕着马达轴42配置。主轴45以能够以旋转轴线AX2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被在左右方向上分开配置的轴承支承。旋转轴线AX2与马达轴42的旋转轴线AX1交叉(更具体而言,正交)。大锥齿轮44在主轴45的右端部,围绕着主轴45配置,且与小锥齿轮43啮合。
主轴45在齿轮外壳31内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左侧从齿轮外壳31延伸出,且延伸至罩主体34内。在罩主体34内,围绕着主轴45安装有内凸缘46。内凸缘46是筒状的部件,其右端部向旋转轴线AX2的径向外侧呈凸缘状突出。在主轴45中的内凸缘46的左侧,形成有外螺纹部,在该外螺纹部上安装有锁定螺母47。在内凸缘46的右端部与锁定螺母47之间夹持有刀具49、至少1个(在图12的例中是5个)环状的垫片48(spacer)、和刀具50,通过对锁定螺母47进行紧固,刀具49、50相对于主轴45的位置被固定。通过变更配置于刀具49与刀具50之间的垫片48的数量,能够对刀具49与刀具50的间距进行调节。
通过这样的结构,马达41(马达轴42)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刀具49、50。如图5所示,在罩主体34的左侧部分标记有表示刀具49、50的旋转方向的箭头35。
如图1和图2所示,基座部件20具有从基座21向抵接面23的相反侧(换言之,主体部30侧)延伸的辅助罩部22。辅助罩部22在罩主体34的内侧延伸至罩主体34的下侧缘部的上方。
如图11所示,基座部件20在其后端部具有环状部25。环状部25被配置于基座21的上侧。另外,主体部30具有2个环状部36。2个环状部36分别配置于环状部25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以贯穿该环状部25、36的方式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轴26。经由支承轴26,使基座部件20与主体部30形成一体。在支承轴26的两端安装有车轮27。通过车轮27,在将砖墙铣沟机10按压于被加工件的同时使其沿前后方向平行移动地进行切槽加工时,能够使该平行移动顺畅。
主体部30构成为能够以支承轴26为中心相对于基座部件20进行摆动。主体部30通过以围绕在支承轴26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扭簧(未图示),被始终向从基座部件20离开的方向施力。因此,在初始状态下,主体部30被保持于图1和图2所示的位置。此时的主体部30的位置也被称为上止点。如图1和图5所示,在罩主体34的左侧部分形成有圆弧状的通孔37。以贯穿该通孔37的方式,从辅助罩部22的左侧部分的外表面朝向左侧突出有突起28。通过突起28位于通孔37的下端,能够规定上止点的位置,并且防止罩主体34的下缘部向辅助罩部22的上缘部的上侧位移。如图1和图2所示,当主体部30位于上止点时,刀具49、50位于基座21的上侧。此时,基座部件20的辅助罩部22覆盖刀具49、50中的比罩主体34更靠下侧的部分。
主体部30进行摆动动作时的主体部30的向下移动端的位置(下侧的可动极限位置)能够通过切入深度调节机构38(以下,简称为调节机构38)可变地设定。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切入深度调节机构38具有螺栓、与螺栓旋合的螺母、和操作杆。螺栓的头位于罩主体34的右侧部分的外侧(右侧),在其周围安装有操作杆。在罩主体34的右侧部分形成有圆弧状的通孔39。螺栓以贯穿该通孔39的方式配置。螺母位于罩主体34的右侧部分的内侧(左侧)。当使用者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来松动螺栓时,能够使调节机构38移动至沿通孔39的圆弧形状的任意的位置。当使用者对调节机构38进行紧固时,螺栓和螺母在左右方向上紧固于罩主体34的右侧部分。由此,调节机构38相对于罩主体34被固定于此时的位置。
主体部30能够被使用者按下,直至调节机构38的螺栓抵接于辅助罩部22的上缘部29为止。即,调节机构38的螺栓与辅助罩部22的上缘部29抵接的位置成为主体部30的向下移动端的位置。在通过调节机构38将向下移动端的位置设定于其可动范围的最下侧的状态下,主体部30下降至向下移动端时的主体部30的位置被称为下止点。
如图4、8、11所示,当主体部30位于下止点时(或者,主体部30位于向下移动端时),刀具49、50经由基座21的通孔24(参照图11)越过基座21的下表面(抵接面23)而向下侧局部地突出。通过这样的机构,使用者能够调节刀具49、50的切入深度。在主体部30位于向下移动端的状态下,当使用者解除对主体部30向下方按下的力时,主体部30通过扭簧的作用力而返回至上止点。
如图5和图6所示,主体部30还具有电池安装部51,其构成为能够拆装用于向马达41供电的电池54。电池安装部51位于后壳33的上方,且与后壳33一体地形成。电池安装部51能够将电池54从后侧朝向前侧滑动式地拆装。具体而言,电池安装部51具有呈轨道状延伸的多个端子52。当使电池54在多个端子52延伸的方向上滑动而将电池54安装于电池安装部51时,多个端子52与电池54的多个端子(未图示)电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电池安装部51的外缘部形成有大致U形的载置面53,当电池54安装于电池安装部51时,该载置面53用于载置电池54。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54在上下方向上,呈以电池54的前侧部分(安装方向的前方侧部分)比电池54的后侧部分更接近抵接面23(刀具49、50的旋转轴线AX2)的方式倾斜的姿态安装于电池安装部51。因此,电池54的滑动方向(换言之,端子52和载置面53)也以与该倾斜姿态同样倾斜的方式被定向。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者能够利用电池54的自重,容易地将电池54安装于电池安装部51。另外,与使电池54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情况相比,在电池54的拆装作业时,使电池54与后述的第1把手60之间的距离变大(更不容易发生干涉),因此,使电池54的拆装变得更容易。但是,电池54的滑动方向和安装时的姿态能够任意地设定。
如图13所示,在后壳33的内部收容有控制器55。控制器55与电池安装部51的端子52和马达41电连接,且对从电池54向马达41进行的供电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5具有高温保护电路、过电流保护电路和过放电保护电路。但是,也可以省略这些保护电路中的1个或2个。
该控制器55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与马达41邻接的位置。另外,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观察,控制器55被配置于与电池54重叠的位置。根据这样的配置,能够使电池54与控制器55之间以及控制器55与马达41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能够简化用于对这些进行电连接的电路布线。
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部30还具有第1把手60和第2把手70。第1把手60与后壳33邻接且位于后壳33的后侧。第1把手60是所谓的环形把手,且具有用于使用者通过手进行把持的第1把持部61、筒状的基部63和将第1把持部61与基部63连接呈环形状的桥部64、65。在第1把持部61延伸的方向上的第1把持部61的一侧(第1把持部61与桥部64的连接部分的附近)安装有用于进行马达41的启动和停止的操作的操作部件62。
如图13所示,在第1把持部61的内部收容有将马达41的启动和停止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55的开关56。当使用者对操作部件62向后侧扣动操作时,操作部件62成为对开关56的致动器进行按压的状态,开关56成为用于启动电动马达41的接通状态。当使用者解除扣动操作时,操作部件62的按压状态被解除,开关56成为用于停止电动马达41的断开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把手60以能够以与马达轴42的旋转轴线AX1平行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后壳33的后端部。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在后壳33的筒状的后端部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2个凹部33a。在第1把手60的筒状的基部63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2个凸部63a。2个凸部63a嵌入2个凹部33a内。因此,基部63(进而第1把手60)在防脱状态下被安装于后壳33的后端部,并且能够以与旋转轴线AX1平行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把手60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固定于图7、9、10分别所示的不同的3个角度位置(旋转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具体而言,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第1把手60的桥部64的基端(前端)附近配置有操作部件66。操作部件66的两侧被基部63夹持,限制第1把手60在旋转轴线上绕周向的移动。另外,操作部件66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保持于基部63和后壳33。
操作部件66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操作部67和向前侧突出的卡合部68。在后壳33的上部形成有与卡合部68匹配的凹部33b。在操作部67的后表面与基部63的前端面之间,以压缩状态配置有螺旋弹簧69。操作部67(进而操作部件66)通过螺旋弹簧69的作用力被始终向前侧施力。因此,在初始状态下,如图13和图14所示,卡合部68被收容于凹部33b内。其结果,限制操作部件66,进而限制第1把手60在周向上的移动。
当使用者将手指放置于操作部67的前表面且向后侧进行扣动操作时,操作部件66克服螺旋弹簧69的作用力而向后侧移动。由此,如图15所示,操作部件66的卡合部68移动至凹部33b的外部,从而使卡合部68与凹部33b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因此,能够允许操作部件66和第1把手60在周向上的移动。此时,操作部件66的后端部被收容于基部63的前端面所形成的凹部内。
虽然省略了图示,在后壳33上,在相对于凹部33b以第1把手60的旋转轴线为中心向左旋转90度的位置及以第1把手60的旋转轴线为中心向右旋转90度位置上也形成有与凹部33b相同形状的凹部。当第1把手60位于图7所示的角度位置时,对操作部67进行扣动操作的同时使第1把手60向左旋转90度,之后,解除操作部67的扣动操作,此时,操作部件66通过螺旋弹簧69的作用力而返回至前侧。其结果,卡合部68进入后壳33的凹部。由此,第1把手60的周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第1把手60(第1把持部61)的角度位置被固定于图9所示的位置。当第1把手60位于图9所示的位置时,只要使用者通过左手对第1把持部61进行把持,就能通过食指容易地进行操作部件62的扣动操作。
虽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同样地,当第1把手60位于图7所示的角度位置时,对操作部67进行扣动操作的同时使第1把手60向右旋转90度,之后,解除操作部67的扣动操作,此时,第1把手60(第1把持部61)的角度位置被固定于图10所示的位置。当第1把手60位于图10所示的位置时,只要使用者通过右手对第1把持部61进行把持,就能通过食指容易地进行操作部件62的扣动操作。
当第1把手60位于图1、2、8所示的位置时,第1把持部61沿不与前后方向平行且与旋转轴线AX2正交的方向延伸。更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当主体部30位于上止点时,第1把持部61沿与前后方向和旋转轴线AX2正交的方向(即,上下方向)延伸。如图8所示,当主体部30位于下止点时,第1把持部61与旋转轴线AX2正交且以第1把持部61的下端部位于上端部的后侧的方式沿带有角度的方向延伸。当第1把手60位于图9或图10所示的位置时,无论主体部30位于上止点还是位于下止点,第1把持部61均与旋转轴线AX2平行地沿左右方向延伸。
如图1和图2所示,第2把手70被配置于第1把手60的前侧。更具体而言,第2把手70在罩主体34的前端附近被安装于罩主体34的上部。如图5所示,第2把手70是所谓的环形把手,且具有用于使用者通过手进行把持的第2把持部71、基部72、73和桥部74、75。基部72、73在左右方向上分别被配置于环状部34a的两侧。环状部34a是以从罩主体34向上部突出的方式与罩主体34一体地形成的部分。桥部74、75以在基部72、73与第2把持部71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将基部72、73与第2把持部71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把手70构成为能够以与刀具49、50的旋转轴线AX2平行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与第2把持部71平行地延伸的支承轴76在左右方向上贯穿基部72、73和环状部34a。通过该结构,第2把手70被由环状部34a支承的支承轴76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在支承轴76的左端安装有与形成于支承轴76的顶端的外螺纹旋合的六角螺母77。六角螺母77以止转状态被收容于基部72的内部。在支承轴76的右端安装有旋钮79。旋钮79位于基部73的右侧。当使用者松动旋钮79时,第2把手70能够以支承轴76为中心进行旋转。当第2把手70位于所希望的旋转位置时,使用者对旋钮79进行紧固,此时,通过六角螺母77和旋钮79,基部72、73和环状部34a在左右方向上被紧固,第2把手70的旋转位置被固定。通过这样的结构,使用者能够以旋转的方式变更第2把持部71的固定位置。此外,在基部72、基部73和环状部34a上分别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凹凸形状,第2把手70能够固定于基部72、73的凹凸与环状部34a的凹凸相互啮合的任意的位置。如图7和图8所示,无论主体部30位于上止点还是位于下止点,第2把持部71均与旋转轴线AX2平行地沿左右方向延伸。
上述的砖墙铣沟机10能够按照以下的方式使用。使用者首先通过一只手把持第1把持部61,并通过另一手把持第2把持部71。接着,使用者以抵接面23与被加工件抵接的方式配置砖墙铣沟机10。接着,使用者通过把持第1把手60的手的手指对操作部件62进行扣动操作,从而启动马达41。接着,使用者通过握持第2把手70的手施力,将主体部30向基座21按压,使主体部30从上止点位移至下止点。然后,使用者使砖墙铣沟机10在前后方向上平行移动而进行切槽加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砖墙铣沟机10进行切槽加工的方向(以下,称为加工前进方向)是从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但是,也可以以使加工前进方向成为从后侧朝向前侧的方向的方式设计砖墙铣沟机10。或者,也可以以使用者能够根据情况而从由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及由后侧朝向前侧的方向选择加工前进方向的方式设计砖墙铣沟机10(例如,刀具49、50的形状)。
这样的操作可以将第1把持部61通过右手把持,将第2把手70通过左手把持来进行,也可以与此相反。例如,在从使用者进行观察,在正面和左侧存在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墙壁的情况下,使用者只要将第1把持部61通过右手把持,将第2把持部71通过左手把持,使砖墙铣沟机10从左侧的墙壁附近向离开左侧的墙壁的方向平行移动,就能够从左侧的墙壁附近在正面的墙壁上形成槽。相反,在从使用者进行观察,在正面和右侧存在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墙壁的情况下,使用者只要将第1把持部61通过左手把持,将第2把持部71通过右手把持,使砖墙铣沟机10从右侧的墙壁附近向离开右侧的墙壁的方向平行移动,就能够从右侧的墙壁附近在正面的墙壁上形成槽。
在上述的砖墙铣沟机10中,电池54整体位于第1把持部61的前侧。因此,即使在使抵接面23抵接于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墙壁而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切槽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于电池54的自重而产生向下的力矩,从而能够通过握持第1把持部61的手容易地支承砖墙铣沟机10的后侧的部分。另外,电池54整体位于第2把持部71的后侧。因此,根据相同的理由,能够通过握持第2把持部71的手容易地支承砖墙铣沟机10的前侧的部分。在电池54局部地位于第1把持部61的前侧的情况和/或电池54局部地位于第2把持部71的后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这样的效果。
另外,由于电池54整体位于第1把手60与第2把手70之间,因此在前后方向上,电池54的位置接近使用者通过一只手握持第1把持部61的位置与通过另一手握持第2把持部71的位置之间的中心。换言之,能够抑制砖墙铣沟机10的重心向支承砖墙铣沟机10的右手和左手的一侧偏移。因此,使用者能够更稳定地支承砖墙铣沟机10。另外,能够使砖墙铣沟机10在前后方向上实现紧凑化。
另外,如图4、图7~图10所示,将第1把持部61的中心C1与第2把持部71的中心C2连接的假想直线L1与电池54立体地相交。因此,使电池54位于将使用者通过一只手对第1把持部61进行把持的位置和通过另一只手对第2把持部71进行把持的位置连接的直线上。因此,能够更抑制由于电池54的自重而产生向下的力矩,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支承砖墙铣沟机10。此外,中心C1、C2是指立体的中心位置。
另外,如图12~图15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观察,电池54与马达轴42局部地重叠。换言之,电池54与马达轴42不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因此,能够使砖墙铣沟机10在左右方向上实现紧凑化。另外,马达41位于刀具49、50的旋转轴线AX2的后侧。另外,电池54配置为局部地位于马达41的后侧,且左右方向上的电池54的位置与左右方向上的马达41的位置重叠。根据该配置,也能够使砖墙铣沟机10在左右方向上实现紧凑化。
另外,由于第1把手60能够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能够根据情况,以易于使用者使用的方式定向第1把持部61。例如,在对天花板、地板进行切槽加工的情况下,只要第1把持部61被定向于图7所示的角度位置,就能够使握持第1把持部61和第2把持部71的使用者的左右的手成为舒适的姿态,从而提高了便利性。或者,在对墙壁进行切槽加工的情况下,即使第1把持部61被定向于图9或图10所示的角度位置,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上述的砖墙铣沟机10具有将主体部30锁定于上止点的功能。以下,针对这样的功能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砖墙铣沟机10具有锁定操作部件81。锁定操作部件81以与第2把持部71邻接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锁定操作部件81配置为其长度方向与第2把持部71的延伸方向平行。如图11和图16所示,锁定操作部件8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缘部被收容于第2把持部71的内部,且以能够与第2把持部71平行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被第2把持部71支承。锁定操作部件81的大部分露出到第2把持部71的外侧(基部73、74侧)。
锁定操作部件81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在用于将主体部30锁定于上止点的锁定位置(参照图16)与允许主体部30从上止点向下止点位移的锁定解除位置(参照图17)之间进行位移(旋转)。在初始状态下,锁定操作部件81通过被压缩弹簧87施力的第1连杆83而被向锁定位置施力。当使用者把持第2把持部71时,通过也一起握持锁定操作部件81,从而将锁定操作部件81从锁定位置旋转至锁定解除位置。如图17所示,锁定操作部件81具有向其旋转轴线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82。
如图16所示,砖墙铣沟机10还具有第1连杆83。第1连杆83具有第1端部84和第2端部86,且具有在弯曲部弯折而成的大致L形的形状。第1连杆83的比弯曲部更靠第1端部84侧的部分被收容于第2把持部71内。第1连杆83的比弯曲部更靠第2端部86侧的部分被收容于桥部75内。
在比弯曲部更靠第2端部86侧的部分的大致中央,在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有圆柱形状的突起85。第1连杆83能够将突起85与桥部75的内表面的接点作为支点,在图16所示的位置与图17所示的位置之间倾摆。在第1端部84与第2把持部71的内表面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87。压缩弹簧87始终对第1端部84向锁定操作部件81侧进行施力。因此,在初始状态下,第1连杆83被保持于图16所示的位置。在第2端部86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通孔,通过该通孔,支承轴76贯穿第2端部86。
如图16所示,砖墙铣沟机10还具有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以支承轴76贯穿其中的方式与支承轴76呈同轴状地配置,能够沿支承轴76在左右方向上位移。第1套筒88以在第1连杆83的第2端部86的左侧与第2端部86邻接的方式被收容于基部73内。第2套筒89以在第1套筒88的左侧与第1套筒88邻接的方式被收容于环状部34a内。如果使用独立的2个套筒(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则能够在将第1套筒88安装于第2把手70(基部73),并且将第2套筒安装于罩主体34(环状部34a)之后,容易地组装第2把手70与罩主体34。
如图16和图18所示,砖墙铣沟机10还具有第2连杆90。第2连杆90具有第1端部91和第2端部92(参照图18),且具有在弯曲部弯折而成的形状。第2连杆90以能够倾摆的方式被收容于罩主体34内。第2连杆90在中央附近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具有圆柱形状的突起95。第2连杆90能够将突起95与罩主体部34的内表面的接点作为支点进行倾摆。在第1端部91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通孔,通过该通孔,支承轴76贯穿第1端部91。该第1端部91在第2套筒89的左侧与第2套筒89邻接。
在环状部34a与第1端部91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94。压缩弹簧94始终对第1端部91向右侧进行施力。因此,在初始状态下,第2连杆90被保持于图16所示的位置。另外,通过压缩弹簧94的作用力,第1端部91始终与第2套筒89在左右方向上接触(卡合)。
如图16所示,在第2端部92上形成有向左侧突出的卡合部93。在锁定操作部件81位于锁定位置的图16的状态下,卡合部93通过罩主体34的通孔(未图示)向罩主体34右侧部分的内侧突出。此时,辅助罩部22的上缘部29位于卡合部93的下方。因此,在锁定操作部件81位于锁定位置的图16的状态下,即使使用者对第2把手70施加向下的力而想要使主体部30从上止点向下止点位移,由于卡合部93与上缘部29卡合(抵接),因此也能够阻止这样的位移。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握紧操作锁定操作部件81,将锁定操作部件81从锁定位置(图16)旋转至锁定解除位置(图17)时,如图17所示,锁定操作部件81的突起82对第1连杆83的第1端部84向从锁定操作部件81离开的方向按压。由此,第1连杆83克服压缩弹簧87的作用力而进行倾摆。由此,第1连杆83的第2端部86对第1套筒88向左侧按压。其结果,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向左侧移动。这样,第1连杆83将锁定操作部件81从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进行的旋转位移转换为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在与支承轴76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移。
当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向左侧移动时,第2连杆90的第1端部91被第2套筒89向左侧按压。由此,第2连杆90克服压缩弹簧94的作用力,以第1端部91向左侧移动,第2端部92(进而,形成于第2端部92的卡合部93)向右侧移动的方式进行倾摆。这样,第2连杆90将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在与支承轴76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移转换为与该位移不同的方向上的位移(倾摆)。其结果,卡合部93退避至不与上缘部29发生干涉(卡合)的位置。因此,能够允许主体部30从上止点向下止点位移。此外,当在主体部30位于上止点以外的位置时停止握紧锁定操作部件81时,突起93抵接于辅助罩部22的右侧面。当使主体部30上下摆动时,突起93的顶端在辅助罩部22的右侧面的表面上滑动。当主体部30返回至上止点时,突起93到达上缘部29的上方,因此通过压缩弹簧94的施力而被自动地锁定。
根据上述结构,第1连杆83、第1套筒88、第2套筒89和第2连杆90作为与锁定操作部件81联动的连杆机构发挥功能,根据锁定操作部件81的位移,使卡合部93与辅助罩部22的上缘部29的卡合关系变化。因此,在旋转式的第2把手70的第2把持部71与锁定操作部件81邻接的配置中能够适当地实现上止点锁定功能。
为了在旋转式的第2把手70的第2把持部71与锁定操作部件81邻接的配置中实现上止点锁定功能,其技术问题在于,不对第2把手70的旋转运动造成影响地将锁定操作部件81的位移力传递至卡合部9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能够在与支承轴76平行的方向上位移的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用作连杆机构的一部分,解决了这样的技术问题。而且,由于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以支承轴76贯穿其中的方式与支承轴76呈同轴状地配置,因此能够使第2把手70及其周边的结构实现紧凑化。
另外,能够通过第1连杆83变更锁定操作部件81的位移力的作用方向,并将其传递至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因此,能够将锁定操作部件81的操作方向设定为易于使用者把持的方向。另外,能够通过第2连杆90变更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的位移力的作用方向,并将其传递至卡合部93。因此,能够将卡合部93的位移方向设定为适于上止点锁定的方向。换言之,提高用于上止点锁定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由于第1连杆83被收容于第2把手70内,因此能够使第2把手70及其周边的结构实现紧凑化。由于第2连杆90被收容于罩主体34内,因此能够使主体部30及其周边的结构实现紧凑化。
另外,支承轴76贯穿第2连杆90的第1端部91,第2连杆90通过第1端部91与第2套筒89在支承轴76的轴线方向上接触而与第2套筒89卡合。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通过支承轴76支承第2连杆90,同时使第2套筒89与第2连杆90容易地联动。
另外,当锁定操作部件81位于锁定位置时,卡合部93与从基座21向上侧延伸的辅助罩部22的上缘部29卡合,而阻止主体部30从上止点向下止点位移。因此,相比基座21与卡合部93卡合的结构,能够缩短第2连杆90的延长距离。因此,能够使连杆机构简化和轻量化。但是,卡合部93也可以与基座21或固定于基座21的任意的部分卡合。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另外,在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或实现效果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能够任意组合或任意省略技术方案和说明书所记载的各要素。
例如,可以代替第1把手60和第2把手70而采用任意方式(例如,形状、把持部的朝向等)的把手。例如,也可以代替第1把手60而采用与第2把手70相同结构的把手。或者,也可以采用把持部的位置固定的把手。
或者,锁定操作部件81不限于旋转式,能够变形为在任意方向上位移的任意方式。例如,可以代替旋转式的锁定操作部件81而采用在左右方向上位移的滑动式的操作部件。
或者,在多个部件之间的上述各种联动动作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也可以通过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任意的机械结构来实现。例如,也可以代替第1套筒88和第2套筒89,将不与支承轴76呈同轴状(在第2把手70和环状部34a的外部)且与支承轴76平行地延伸的柱状部件配置为与锁定操作部件81联动地与支承轴76平行地位移。在该情况下,柱状部件可以实心,也可以中空。另外,柱状部件的外径可以为圆柱形状,也可以为方柱形状。另外,第1连杆83和第2连杆90也可以以与该柱状部件联动的方式变更为任意的形状和配置。
或者,也可以代替刀具49、50(用于形成2列槽的刀具)而使用3个以上的刀具(用于形成3列以上的槽的刀具)。或者,也可以使用具有2列以上的刀刃部分的单一刀具。
或者,也可以省略基座部件20。在该情况下,用于使主体部30相对于基座部件20摆动的结构也被省略。
以下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与本发明的各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仅仅为一例,不对本发明的各构成要素进行限定。砖墙铣沟机10是“砖墙铣沟机”的一例。砖墙铣沟机10的后侧是“第1侧”的一例。砖墙铣沟机10的前侧是“第2侧”的一例。刀具49、50是“刀具”的一例。旋转轴线AX2是“旋转轴线”的一例。马达41是“马达”的一例。电池安装部51是“马达安装部”的一例。电池54是“电池”的一例。第1把手60是“第1把手”的一例。第1把持部61是“第1把持部”的一例。第2把手70是“第2把手”的一例。第2把持部71是“第2把持部”的一例。马达轴42是“马达轴”的一例。控制器55是“控制器”的一例。此外,可以将砖墙铣沟机10的后侧视为“第2侧”,将砖墙铣沟机10的前侧视为“第1侧”。在该情况下,第1把手60成为“第2把手”的一例,第2把手70成为“第1把手”的一例。

Claims (12)

1.一种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马达、电池安装部、第1把手和第2把手,其中,
所述马达构成为向刀具提供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旋转驱动力;
所述电池安装部构成为能够拆装用于向所述马达供电的电池;
所述第1把手具有第1把持部;
所述第2把手具有第2把持部,
将在进行切槽加工时使所述砖墙铣沟机相对于被加工物平行移动的方向、即移动方向上的一侧定义为第1侧,将另一侧定义为第2侧,此时,所述第1把持部配置于比所述第2把持部更靠所述第1侧的位置,
所述电池安装部配置为,当所述电池被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部时,使所述电池至少局部地位于比所述第1把持部更靠所述第2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安装部配置为,当所述电池被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部时,使所述电池至少局部地位于比所述第2把持部更靠所述第1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安装部配置为,当所述电池被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部时,使将所述第1把持部的中心和所述第2把持部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直线与所述电池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安装部配置为,当所述电池被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部时,使所述电池整体在所述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把持部与所述第2把持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马达轴,
所述电池安装部配置为,当所述电池被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部时,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和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观察,使所述电池与所述马达轴至少局部地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安装部构成为,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和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呈以所述电池的安装方向上的前方部分比后方部分更接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式倾斜的姿态,将所述电池滑动式地进行拆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把手构成为能够以沿不与所述移动方向平行且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所述第1把持部,
所述第2把手构成为能够以沿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所述第2把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把手构成为能够以沿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所述第1把持部,
所述第2把手构成为能够以沿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所述第2把持部。
9.根据包含从属于权利要求7的权利要求8所述的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把手构成为能够在第1角度位置与第2角度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并且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第1把持部选择性地固定于所述第1角度位置和所述第2角度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其中,在所述第1角度位置上,所述第1把手以沿不与所述移动方向平行且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所述第1把持部;在所述第2角度位置上,所述第1把手以沿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定向所述第1把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位于比所述旋转轴线更靠所述第1侧的位置,
所述电池安装部配置为,当所述电池被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部时,
使所述电池至少局部地位于比所述马达更靠所述第1侧的位置,
且使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所述电池的位置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所述马达的位置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器,该控制器构成为对从所述电池向所述马达进行的供电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器配置于在所述加工前进方向上与所述马达邻接的位置,且当所述电池被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部时,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和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观察,所述控制器位于与所述电池重叠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砖墙铣沟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电池和所述刀具。
CN202211596474.8A 2022-02-04 2022-12-09 砖墙铣沟机 Pending CN1165518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6393 2022-02-04
JP2022016393A JP2023114188A (ja) 2022-02-04 2022-02-04 ウォールチェイサ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51861A true CN116551861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312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6474.8A Pending CN116551861A (zh) 2022-02-04 2022-12-09 砖墙铣沟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14188A (zh)
CN (1) CN116551861A (zh)
DE (1) DE102023102365A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3102365A1 (de) 2023-08-10
JP2023114188A (ja)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0153B1 (en) Power tool
EP1413378B1 (en) Miter saw comprising a multiple position switch handle with locking mechanism
JP5410843B2 (ja) 切断機
WO2020241086A1 (ja) 電動工具
CN111113564A (zh) 台式切割机
US10456945B2 (en) Tool for manually operating oscillating motorized tool accessory
CN115922641A (zh) 动力工具用侧手柄及动力工具
CN116551861A (zh) 砖墙铣沟机
EP1311374B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JP2003011009A (ja) アングルドリル
JP2017177309A (ja) アタッチメントおよび作業工具
US20230241694A1 (en) Sliding cutting machine
US20230023204A1 (en) Electric tool
US11897044B2 (en) Cutting machine
JP7572269B2 (ja) 卓上切断機
CN100374255C (zh) 电圆锯
JP2023114186A (ja) 携帯用加工機
JP2023114187A (ja) 携帯用加工機
CN112404549B (zh) 台式切割机
JP2019064067A (ja) 切断機
JP2023114185A (ja) 携帯用加工機
CN114589349A (zh) 台式切割机
JP2023114184A (ja) 携帯用加工機
JP5082728B2 (ja) 電動工具
US20230158630A1 (en)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