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50797A - 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50797A
CN116550797A CN202310850608.2A CN202310850608A CN116550797A CN 116550797 A CN116550797 A CN 116550797A CN 202310850608 A CN202310850608 A CN 202310850608A CN 116550797 A CN116550797 A CN 116550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tate
vernier caliper
straightening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06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50797B (zh
Inventor
胡建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Zhuangzheng Cn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Zhuangzheng Cn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Zhuangzheng Cn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Zhuangzheng Cn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506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507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50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50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50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50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00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 B21D1/02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by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51/00Measuring, gauging, indicating, counting, or mar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r manipulation of material in accordance with subclasses B21B - B21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游标卡尺的参数信息;连接扭矫机的滚轮数控面板;将游标卡尺置于第一状态下,放置于输送平台,将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滚轮数控面板,得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二滚轮控制参数;将游标卡尺置于第二状态下,放置于输送平台,将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滚轮数控面板,得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游标卡尺进行矫直,解决游标卡尺矫直的准确性有限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多次调整卡尺活动件位置,在卡尺活动件处于多个不同位置情况下分别进行控制参数分析,提高游标卡尺矫直准确性与矫直效率,实现对游标卡尺扭矫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游标卡尺扭矫机是一种用于校正游标卡尺的设备,它能够纠正游标卡尺由于长时间使用或者不当存放而产生的扭曲变形,以保证游标卡尺的精度和准确性。
常见的,人工操作游标卡尺扭矫机多用于较小规模及简单的校正任务,通过手动调整游标卡尺扭曲变形的方向和力度来达到校正的目的,但,由于手动调整的过程中存在操作者失误、疏忽等情况,因此存在误差风险,可能会导致游标卡尺的精度进一步下降。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游标卡尺矫直的准确性有限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游标卡尺矫直的准确性有限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游标卡尺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和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连接第一扭矫机的滚轮数控面板,其中,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包括至少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第二滚轮控制面板;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矫直。
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参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游标卡尺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和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滚轮数控面板连接模块,用于连接第一扭矫机的滚轮数控面板,其中,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包括至少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第二滚轮控制面板;第一状态的滚轮控制参数得到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第二状态的滚轮控制参数得到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矫直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矫直。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获取游标卡尺的参数信息;连接扭矫机的滚轮数控面板;将游标卡尺置于第一状态下,放置于扭矫机的输送平台,将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将游标卡尺置于第二状态下,放置于扭矫机的输送平台,将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游标卡尺进行矫直,实现了多次调整卡尺活动件位置,在卡尺活动件处于多个不同位置情况下分别进行控制参数分析,提高游标卡尺矫直准确性与矫直效率,实现对游标卡尺扭矫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可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中第一游标卡尺矫直可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中时序响应控制可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系统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参数信息获取模块100,滚轮数控面板连接模块200,第一状态的滚轮控制参数得到模块300,第二状态的滚轮控制参数得到模块400,矫直控制模块5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解决了游标卡尺矫直的准确性有限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多次调整卡尺活动件位置,在卡尺活动件处于多个不同位置情况下分别进行控制参数分析,提高游标卡尺矫直准确性与矫直效率,实现对游标卡尺扭矫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的技术效果。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S10:获取第一游标卡尺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和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
S20:连接第一扭矫机的滚轮数控面板,其中,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包括至少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第二滚轮控制面板;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游标卡尺为可能存在矫直需求的对象,所述第一状态即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活动件置于最前方,所述第二状态即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活动件置于最后方,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和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参数信息的指标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厚度、长度以及卡尺上的凹凸平面定位信息(即卡尺上的尺度标记),获取第一游标卡尺的参数信息,
所述第一扭矫机为执行游标卡尺扭矫任务的设备,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包括至少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第二滚轮控制面板,滚轮数控面板用于同步数显滚轮实时高度、滚轮实时转速、滚轮实时压力等相关参数指标,其中,在所述第一游标卡尺上存在扭曲变形的情况下,所述滚轮实时压力施加于第一游标卡尺上,反向的滚轮实时压力可以使得第一游标卡尺上存在扭曲变形减小,为进行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S30: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
S40: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
S50: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矫直。
具体而言,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活动件置于最前方,使得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将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游标卡尺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为固定且平整度优良的矫直操作平台,所述第一扭矫机内部至少包括2n(n为≥1的正整数)个滚轮,所述第一扭矫机内部的滚轮均为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上存在一传送带,传送带位移量与所述第一扭矫机内部中的正在执行矫直操作的滚轮的角速度相适应;
若所述第一扭矫机内部有两个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控制参数用于表征第一扭矫机靠前的第一个滚轮的控制参数,所述第二滚轮控制参数用于表征第一扭矫机靠后的第二个滚轮的控制参数;若所述第一扭矫机内部有四个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控制参数用于表征第一扭矫机靠前的第一个滚轮、第二个滚轮的控制参数,所述第二滚轮控制参数用于表征第一扭矫机靠后的第三个滚轮、第四个滚轮的控制参数;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均包括转速、压力、升降位移等,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进行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一次矫直操作;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在完成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矫直后,第一游标卡尺仍需要进一步矫正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活动件置于最后方,使得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二状态下,将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游标卡尺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均包括转速、压力、升降位移等;在完成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矫直后,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进行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二次矫直,实现对游标卡尺扭矫过程的自动控制。
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后,步骤S40包括步骤:
S41: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检测,获取第一矫直检测结果;
S42:若所述第一矫直检测结果不通过时,判断所述卡尺活动件是否满足矫直平面对象的需求,若满足矫直平面对象的需求,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二状态。
具体而言,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后,还包括,在完成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矫直后,判断所述第一游标卡尺是否需要进一步矫正,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检测满足GB/T 21390-2008《游标、带表和数显高度卡尺》等相关标准规范,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检测,获取第一矫直检测结果,所述第一矫直检测结果为矫直检测通过或矫直检测不通过;若所述第一矫直检测结果通过时,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直接完成第一游标卡尺的矫直任务,第一游标卡尺矫直完成;若所述第一矫直检测结果不通过时,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判断所述卡尺活动件是否满足矫直平面对象的需求,若满足矫直平面对象的需求,即表面第一游标卡尺仍需要进一步矫正,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二状态;通过判断游标卡尺是否需要进一步矫正,进行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跳转,实现游标卡尺的二次矫直自动化跳转,同时,保证游标卡尺矫直准确性。
如图2所示,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S5A:判断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
S5B:若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长度大于所述预设长度,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
S5C: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三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
S5D:基于所述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矫直。
具体而言,设置预设长度一般可以设置为20cm,比较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长度与预设长度,判断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所述第三状态即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活动件置于中间,若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长度大于所述预设长度,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
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活动件置于中间,使得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三状态下;将处于所述第三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所述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均包括转速、压力、升降位移等;在完成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矫直以及第二状态下矫直后,基于所述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进行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三次矫直(一次矫直、二次矫直、三次矫直均为完整的单次矫直操作),保证游标卡尺矫直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S61: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主尺参数信息;
S62: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活动件;
S63:根据所述卡尺活动件,获取内测量件参数信息和外测量件参数信息;
S64:根据所述主尺参数信息、所述内测量件参数信息和所述外测量件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和置于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均包括升降位移,基于此,所述主尺参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主尺分度信息、主尺长度信息、主尺宽度信息,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主尺参数信息;所述卡尺活动件固定于主尺上,卡尺活动件可以在主尺上定向移动,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活动件;所述内测量件参数信息即所述内测量爪的参数信息,外测量件参数信息即外测量爪的参数信息,常见的,所述内测量爪一般用于测量圆筒结构的内径,所述外测量爪一般用于测量圆筒结构的外径,所述内测量件参数信息和外测量件参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卡尺活动件所在的位置、尺长、内爪间长、外爪间长,根据所述卡尺活动件,获取内测量件参数信息和外测量件参数信息;根据所述主尺参数信息、所述内测量件参数信息和所述外测量件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和置于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中的升降位移,为对照卡尺活动件所在的位置,适应性调整滚轮升降位移,为进行滚轮高度的自动调控提供支持。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S71:交互所述滚轮数控面板,获取历史矫直数据,其中,所述历史矫直数据包括多组平矩位移量、以及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
S72:通过对所述历史矫直数据进行训练,当训练至收敛时输出矫直映射控制模型,其中,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嵌于所述滚轮数控面板中;
S73:当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接收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时,获取第一映射控制结果/第二映射控制结果/第三映射控制结果;
S74:根据所述第一映射控制结果/所述第二映射控制结果/所述第三映射控制结果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均包括转速、压力,基于此,所述历史矫直数据包括多组平矩位移量、以及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其中,所述平矩位移量即第一游标卡尺的变形的量,就是将第一游标卡尺与平面不受力地贴紧,第一游标卡尺与平面存在的缝隙值(平矩位移量的单位:mm),将所述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作为检索内容,设置检索符,交互所述滚轮数控面板的数据存储模块,获取历史矫直数据;
以所述前馈神经网络为模型基础,采用所述历史矫直数据作为构建数据,基于所述历史矫直数据和游标卡尺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以及对应的矫直检测结果构造新的组合特征,传入前馈神经网络中进行模型收敛学习,当训练至收敛时输出矫直映射控制模型,在确定矫直映射控制模型后,将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嵌于所述滚轮数控面板中,为进行矫直过程中的滚轮控制提供模型基础;
当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接收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时,将接收所得的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中,进行矫直过程中的滚轮控制分析,输出与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一映射控制结果/第二映射控制结果/第三映射控制结果;所述第一映射控制结果/第二映射控制结果/第三映射控制结果均包括滚轮控制参数中的转速、压力,根据所述第一映射控制结果/所述第二映射控制结果/所述第三映射控制结果进行控制,为进行滚轮转速、压力的自动调控提供支持。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S81:根据所述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所述第二滚轮控制面板,确定第一滚轮件与第二滚轮件的窗口响应时长;
S82:按照所述窗口响应时长,对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的映射控制结果进行时序映射,输出时序控制分布参数,按照所述时序控制分布参数进行时序响应控制。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还包括矫正时长,基于此,若所述第一扭矫机内部有两个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件即第一扭矫机靠前的第一个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件即第一扭矫机靠后的第二个滚轮;若所述第一扭矫机内部有四个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件即第一扭矫机靠前的第一个滚轮、第二个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件即第三个滚轮、第四个滚轮;
所述窗口响应时长即第一滚轮(先)和第二滚轮(后)在进行作业时的时序差,所述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对应所述第一滚轮件,所述第二滚轮控制面板对应所述第二滚轮件,根据所述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所述第二滚轮控制面板,确定第一滚轮件与第二滚轮件的窗口响应时长;所述时序控制分布参数包括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与第二滚轮控制参数的时序信息,按照所述窗口响应时长,对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的映射控制结果进行时序映射,输出时序控制分布参数,按照所述时序控制分布参数进行时序响应控制:到达第一滚轮控制参数的时序信息时,第一滚轮件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矫直;到达第二滚轮控制参数的时序信息时,第二滚轮件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矫直,为进行矫正时长的自动调控提供支持。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S91:获取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包括微矩位移量样本和长矩位移量样本,其中,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为位移量小于第一预设位移量的样本,所述长矩位移量样本为大于第二预设位移量的样本;
S92:根据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以及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获取进行微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用于输出第二映射控制结果/第三映射控制结果;
S93:根据所述长矩位移量样本,以及所述长矩位移量样本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获取进行长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用于输出第一映射控制结果。
具体而言,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自定义设置第一预设位移量、第二预设位移量,一般的,第一预设位移量的设置区间为[0.1mm,3mm),第二预设位移量的设置区间为[3mm,15mm),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包括微矩位移量样本和长矩位移量样本,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为位移量小于第一预设位移量的样本,所述长矩位移量样本为大于第二预设位移量的样本,获取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
在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的输出端设置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的输出数据为第一映射控制结果,将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与第一输出端口形成的数据处理通道设置为长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的输出数据为第二映射控制结果/第三映射控制结果,将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与第二输出端口形成的数据处理通道设置为微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
在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多组平矩位移量中同时存在长矩位移量样本、微矩位移量样本的情况下,先针对长矩位移量样本进行矫直,由此,根据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多组平矩位移量中存在长矩位移量样本,以及所述长矩位移量样本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获取进行长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所述长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用于输出第一映射控制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多组平矩位移量中存在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以及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获取进行微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所述微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用于输出第二映射控制结果/第三映射控制结果,为按照平矩位移的大小进行滚轮控制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由于采用了获取游标卡尺的参数信息;连接扭矫机的滚轮数控面板;将游标卡尺置于第一状态下,放置于扭矫机的输送平台,将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将游标卡尺置于第二状态下,放置于扭矫机的输送平台,将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游标卡尺进行矫直,本申请通过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多次调整卡尺活动件位置,在卡尺活动件处于多个不同位置情况下分别进行控制参数分析,提高游标卡尺矫直准确性与矫直效率,实现对游标卡尺扭矫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的技术效果。
2.由于采用了根据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第二滚轮控制面板,确定第一滚轮件与第二滚轮件的窗口响应时长;按照窗口响应时长,对矫直映射控制模型的映射控制结果进行时序映射,输出时序控制分布参数,按照时序控制分布参数进行时序响应控制,为进行矫正时长的自动调控提供支持。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参数信息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第一游标卡尺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和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
滚轮数控面板连接模块200,用于连接第一扭矫机的滚轮数控面板,其中,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包括至少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第二滚轮控制面板;
第一状态的滚轮控制参数得到模块300,用于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
第二状态的滚轮控制参数得到模块400,用于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
矫直控制模块50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矫直。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
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长度大于所述预设长度,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
第三状态的滚轮控制参数得到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三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
第一游标卡尺矫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矫直。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主尺参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主尺参数信息;
卡尺活动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活动件;
内、外测量件参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卡尺活动件,获取内测量件参数信息和外测量件参数信息;
第一、二状态的参数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尺参数信息、所述内测量件参数信息和所述外测量件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和置于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历史矫直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交互所述滚轮数控面板,获取历史矫直数据,其中,所述历史矫直数据包括多组平矩位移量、以及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
矫直映射控制模型输出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历史矫直数据进行训练,当训练至收敛时输出矫直映射控制模型,其中,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嵌于所述滚轮数控面板中;
第一映射控制结果/第二映射控制结果/第三映射控制结果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接收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时,获取第一映射控制结果/第二映射控制结果/第三映射控制结果;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映射控制结果/所述第二映射控制结果/所述第三映射控制结果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窗口响应时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所述第二滚轮控制面板,确定第一滚轮件与第二滚轮件的窗口响应时长;
时序响应控制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窗口响应时长,对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的映射控制结果进行时序映射,输出时序控制分布参数,按照所述时序控制分布参数进行时序响应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矫直检测结果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检测,获取第一矫直检测结果;
第二状态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矫直检测结果不通过时,判断所述卡尺活动件是否满足矫直平面对象的需求,若满足矫直平面对象的需求,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平矩位移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包括微矩位移量样本和长矩位移量样本,其中,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为位移量小于第一预设位移量的样本,所述长矩位移量样本为大于第二预设位移量的样本;
微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以及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获取进行微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用于输出第二映射控制结果/第三映射控制结果;
长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长矩位移量样本,以及所述长矩位移量样本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获取进行长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用于输出第一映射控制结果。
综上所述的方法的任意步骤都可作为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存储在不设限制的计算机存储器中,并可以被不设限制的计算机处理器调用识别用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项方法,在此不做多余限制。
进一步的,综上所述的第一或第二可能不止代表次序关系,也可能代表某项特指概念,和/或指的是多个元素之间可单独或全部选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游标卡尺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和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
连接第一扭矫机的滚轮数控面板,其中,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包括至少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第二滚轮控制面板;
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
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矫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
若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长度大于所述预设长度,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
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三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
基于所述第三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矫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主尺参数信息;
获取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的卡尺活动件;
根据所述卡尺活动件,获取内测量件参数信息和外测量件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主尺参数信息、所述内测量件参数信息和所述外测量件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和置于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交互所述滚轮数控面板,获取历史矫直数据,其中,所述历史矫直数据包括多组平矩位移量、以及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
通过对所述历史矫直数据进行训练,当训练至收敛时输出矫直映射控制模型,其中,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嵌于所述滚轮数控面板中;
当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接收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三状态的参数信息时,获取第一映射控制结果/第二映射控制结果/第三映射控制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映射控制结果/所述第二映射控制结果/所述第三映射控制结果进行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所述第二滚轮控制面板,确定第一滚轮件与第二滚轮件的窗口响应时长;
按照所述窗口响应时长,对所述矫直映射控制模型的映射控制结果进行时序映射,输出时序控制分布参数,按照所述时序控制分布参数进行时序响应控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后,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检测,获取第一矫直检测结果;
若所述第一矫直检测结果不通过时,判断所述卡尺活动件是否满足矫直平面对象的需求,若满足矫直平面对象的需求,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第二状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所述多组平矩位移量包括微矩位移量样本和长矩位移量样本,其中,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为位移量小于第一预设位移量的样本,所述长矩位移量样本为大于第二预设位移量的样本;
根据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以及所述微矩位移量样本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获取进行微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用于输出第二映射控制结果/第三映射控制结果;
根据所述长矩位移量样本,以及所述长矩位移量样本分别对应的第一滚轮矫直参数以及第二滚轮矫直参数,获取进行长矩矫直映射的子模型,用于输出第一映射控制结果。
8.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包括:
参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游标卡尺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和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
滚轮数控面板连接模块,用于连接第一扭矫机的滚轮数控面板,其中,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包括至少第一滚轮控制面板和第二滚轮控制面板;
第一状态的滚轮控制参数得到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一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
第二状态的滚轮控制参数得到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游标卡尺置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扭矫机的第一输送平台,将所述第二状态的参数信息输入所述滚轮数控面板,得到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
矫直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滚轮控制参数以及第二滚轮控制参数对所述第一游标卡尺进行矫直。
CN202310850608.2A 2023-07-12 2023-07-12 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5507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0608.2A CN116550797B (zh) 2023-07-12 2023-07-12 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0608.2A CN116550797B (zh) 2023-07-12 2023-07-12 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50797A true CN116550797A (zh) 2023-08-08
CN116550797B CN116550797B (zh) 2023-11-03

Family

ID=87498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50608.2A Active CN116550797B (zh) 2023-07-12 2023-07-12 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5079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8442B1 (en) * 1996-12-20 2002-08-20 Witels Apparate-Maschinen Albert Gmbh & Co. Kg Method for automatic conducting of a straightening process
CN201565498U (zh) * 2009-11-13 2010-09-01 韩德庆 游标卡尺快速校直机
CN111487869A (zh) * 2020-04-24 2020-08-04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矫直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20175443A (ja) * 2019-04-18 2020-10-29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被矯正材の変形状態の推定方法及びローラレベラのロール押込量制御方法
CN214235691U (zh) * 2020-12-25 2021-09-21 太仓庄正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卡尺扭矫机的上料下料装置
WO2022137270A1 (en) * 2020-12-21 2022-06-30 Schnell S.P.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aightening elongated elements
CN217775196U (zh) * 2022-07-07 2022-11-1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卡尺直线度校正装置
CN115446150A (zh) * 2022-08-24 2022-12-09 广西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钢板矫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97269A (zh) * 2023-02-28 2023-06-02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矫直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矫直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8442B1 (en) * 1996-12-20 2002-08-20 Witels Apparate-Maschinen Albert Gmbh & Co. Kg Method for automatic conducting of a straightening process
CN201565498U (zh) * 2009-11-13 2010-09-01 韩德庆 游标卡尺快速校直机
JP2020175443A (ja) * 2019-04-18 2020-10-29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被矯正材の変形状態の推定方法及びローラレベラのロール押込量制御方法
CN111487869A (zh) * 2020-04-24 2020-08-04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矫直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2137270A1 (en) * 2020-12-21 2022-06-30 Schnell S.P.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aightening elongated elements
CN214235691U (zh) * 2020-12-25 2021-09-21 太仓庄正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卡尺扭矫机的上料下料装置
CN217775196U (zh) * 2022-07-07 2022-11-1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卡尺直线度校正装置
CN115446150A (zh) * 2022-08-24 2022-12-09 广西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钢板矫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97269A (zh) * 2023-02-28 2023-06-02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矫直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矫直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德铭, 王云翔: "游标卡尺外量爪的简单校正法", 计量技术, no. 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50797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0747B (zh) 机器人的手眼标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1762253B (zh) 一种多传感器的异形轴类工件在线多尺寸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5066884A (zh) 一种机器人末端定位偏差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09668788B (zh) 一种全自动钢丝绳力学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1833304A (zh) 使用光电自准直仪测量数控回转工作台的定位精度的方法
CN101949746B (zh) 一种视觉温度计的自动检定方法及温度计自动检定仪
CN103778322B (zh) 一种折弯机上模滑块进深控制方法
CN106840080B (zh) 空间三点平面校准机械手以及重置自查方法以及校准方法
CN108151694A (zh) 角位移传感器自动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5542866A (zh) 基于工业互联网全连接管理的焊接生产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5823504A (zh) 一种编码器的越零点处理方法
CN116550797B (zh) 游标卡尺扭矫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695520A (zh) 基于视觉的全自动振镜视场校准系统及其校准方法
CN105844670A (zh) 水平机器人移动相机多点移动标定方法
CN114166249A (zh) 三维角度传感器校准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3644933A (zh) 模拟量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1145247B (zh) 基于视觉的位置度检测方法及机器人、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3020518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s
CN114383531B (zh) 球面光学镜头三维轮廓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4063518B (zh) 一种阀位校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068322B (zh)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多探测器系统光轴平行性校正方法
CN105286778B (zh) 一种角膜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CN113989513A (zh) 一种方形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的方法
JP2018194509A (ja) 回転軸の角度較正方法および角度較正プログラム
CN113670280A (zh) 一种垂直度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