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5056A - 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5056A
CN116545056A CN202310397886.7A CN202310397886A CN116545056A CN 116545056 A CN116545056 A CN 116545056A CN 202310397886 A CN202310397886 A CN 202310397886A CN 116545056 A CN116545056 A CN 116545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wer supply
load
detection signal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978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日辉
叶永信
王彪
刘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978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450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45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50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充电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包括电源单元、供电开关和负载供电单元,供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的供电端;供电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的供电端;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连接于电源单元的接地端;充电检测模块,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充电检测模块用于生成充电检测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本申请通过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以降低充电设备能耗并保障充电安全。

Description

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充电设备无论是否与待充电设备连接,供电开关都会保持开通,充电设备一直对外供电,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存在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供电模块、充电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包括电源单元、供电开关和负载供电单元,供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的供电端;供电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的供电端;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连接于电源单元的接地端;充电检测模块,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充电检测模块用于生成充电检测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充电设备还包括充电座和充电接触组件;充电接触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与充电控制电路的负载供电单元连接;该方法包括:获取充电检测信号;根据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该系统包括充电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待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以及如第一方面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检测电路;充电控制电路设置于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与充电控制电路的负载供电单元连接;待充电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设置于设备本体的待充电接触组件;其中,待充电接触组件用于与充电接触组件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以及如第一方面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其中,充电控制电路设置于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与充电控制电路的负载供电单元连接;充电接触组件还用于与待充电设备连接。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充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第二方面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充电设备能够执行如第二方面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充电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包括电源单元、供电开关和负载供电单元,供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的供电端;供电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的供电端;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连接于电源单元的接地端;充电检测模块,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充电检测模块用于生成充电检测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本申请通过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以降低充电设备能耗并保障充电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及附图,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充电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负载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负载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步骤22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移动设备,例如移动机器人在使用充电设备时,可以使用回充技术进行充电,但在相关技术,例如常用的红外回充或二维码贴纸的回充方案中,移动设备均无法与充电设备进行通讯,充电设备无法得知移动设备的充电状态,因此充电设备通常会一直保持对外供电状态,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充电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包括电源单元、供电开关和负载供电单元,供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的供电端;供电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的供电端;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连接于电源单元的接地端;充电检测模块,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充电检测模块用于生成充电检测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本申请通过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以降低充电设备能耗并保障充电安全。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100包括供电模块110、充电检测模块120以及控制模块1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供电模块110包括电源单元111、供电开关112以及负载供电单元113,供电开关112的第一端112a连接于电源单元111的供电端111b;供电开关112的第二端112b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113的供电端113b;负载供电单元113的接地端113a连接于电源单元111的接地端111a。
其中,负载供电单元113的接地端113a用于接地Re-GND,电源单元111的接地端111a用于接地GND,其中,地Re-GND与地GND分别为两个不同网络的地,电压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可以为待充电设备进行供电,待充电设备可以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113,在负载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113且供电开关112开通时,电源单元111向待充电设备供电。
可选地,待充电设备可以为扫地机器人、移动净化器等移动设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供电开关112可以采用三极管、MOS管(MOSFET,场效应管)、晶闸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检测模块120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113的接地端113b,充电检测模块120用于生成充电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130,用于根据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112的开关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130可以采用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MPU(Microprocessor Unit;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130还连接于供电开关112,控制模块130可以向供电开关112发送开关信号以控制供电开关112开通或关断。
通过上述电路结构,控制模块可以获取充电检测信号,以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仍与充电设备连接,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以节约能耗并保障充电安全。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充电示意图。
如图2所示,图2中待充电设备向充电设备移动,当待充电设备到达充电设备可以通过待充电设备上的待充电接触组件(例如采用机器极片)与充电设备的充电接触组件(例如采用供电极片)完成对准,通过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可以在供电开关开通时,检测负载供电单元与待充电设备的连接状态,在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设备断开连接后控制供电开关关断,因此当待充电设备移动到充电设备准备进行充电时,因为供电开关关断,因此待充电设备的机器极片与充电设备的充电设备供电极片的对准过程中,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设备未接触时,关闭供电开关,改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的打火问题,保障充电安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再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100包括供电模块110、充电检测模块120以及控制模块1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供电模块110还包括采样单元114,采样单元114的第一端114a连接于电源单元111的接地端111a;采样单元114的第二端114b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113的接地端113a。
充电检测模块120连接于采样单元114的第二端114b,用于在供电开关112处于开通状态时,根据采样单元114的采样信号生成充电检测信号。
可选地,电源单元111的接地端111a的电压为零。
加入采样单元后,可以在负载充电时通过采样单元采样的充电检测信号确定待充电设备是否与负载供电单元断开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再参阅图2和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中的充电检测模块120包括运算放大器1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算放大器121的第一输入端121a连接于采样单元114的第二端114b,运算放大器121的第二端141b输入端接地GND,运算放大器121的输出端121c连接于控制模块130。
通过运算放大器可以将采样单元上的采样信号放大,更好的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再参阅图2和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中的充电检测模块120包括运算放大器12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于采样单元114的第二端114b,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21的第一输入端121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21的第二输入端141b,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GND。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21的第二输入端141b,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21的输出端121c。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21的第二输入端141b,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21的输出端121c。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电阻R4以及第二电容C2组成滤波子单元,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于运算放大器121的输出端121c,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于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GND。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130连接于第四电阻R4以及第二电容C2之间,通过获取第二电容C2的电压确定负载检测信号。
通过上述电路结构,可以在充电过程中检测待充电设备何时与充电设备断开连接,并在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设备断开连接后,及时关断供电开关,使得电源单元不再一直向外供电,降低资源损耗,节能环保。
并且,当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设备反复触碰时,在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设备断开的时候,电源单元不再向外供电,因此触碰过程中可以减少打火现象的产生,提高了充电设备使用寿命。
请再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100包括:供电模块110、充电检测模块120、控制模块130以及负载检测模块1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载检测模块140连接于供电开关112的第二端112b以及负载供电单元113的第一端113a;负载检测模块140用于生成与负载供电单元113的负载连接状态对应的负载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载检测模块140用于检测负载供电单元113是否与负载建立连接,即控制模块140根据负载检测信号可以确定负载供电单元113与待充电设备的连接状态是否从未连接变化为与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载检测模块140还用于检测负载供电单元113是否正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即控制模块140根据负载检测信号可以确定负载供电单元113是否正在连接于待充电设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140根据充电检测信号可以确定负载供电单元113与待充电设备的连接状态是否从连接变化为未连接。
因此加入负载检测模块130后,可以对负载供电单元113与待充电设备的各种连接状态进行检测,更好的控制供电开关112的开关状态,减轻打火现象产生概率,保障充电安全,并节约能耗。
请再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如图7所示,负载检测模块140包括:负载电容141、检测开关142以及检测电源。
其中,负载电容141的第一端141a连接于供电开关112的第二端112b,负载电容141的第二端141b用于接地GND。
检测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连接于检测电源;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连接于负载电容141的第一端141a;检测开关142用于在负载电容141的电压小于检测电源的电压时导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源单元111的电压大于检测电源的电压。电源单元111和检测电源的电压的具体选择可以根据实际电路需要进行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供电开关112开通时,电源单元111对负载电容141充电,负载电容141的电压上升至与电源单元111的电压相同或相接近,此时检测开关142不开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供电开关112由开通状态变为关断状态后,若负载供电单元未与待充电设备连接,因为负载电容141的电压等于或接近于电源单元111的电压,且电源单元111的电压大于检测电源的电压,因此检测开关142不开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供电开关112关断时,若负载供电单元与待充电设备连接,则负载电容141通过待充电设备放电,负载电容141的电压开始下降,在负载电容141的电压小于检测电源的电压后,检测开关142开通,检测电源给负载电容141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开关142开通时,负载电容141的充电电流小于放电电流,负载电容141的电压最终下降至零或接近于零。
在负载电容141放电完成后,若负载供电单元与待充电设备断开连接,此时负载电容141不再有放电路径,只有检测电源通过检测开关142向负载电容141的充电路径,负载电容141的电压再逐渐上升至接近于检测电源的电压。
进一步地,图7中检测开关142为二极管,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在如图7所示的电路结构中,控制模块130可以用于获取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的电压作为负载检测信号。示例性地,控制模块130可以连接于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
其中,供电开关112开通时,电源单元111给负载电容141充电,负载电容141的电压逐渐上升至电源单元111的供电电压,电源单元111的供电电压大于检测电源的电压,因此,检测开关142截止,即不导通。
在供电开关112关断后,检测开关142保持截止状态。若此时负载供电单元连接于待充电设备,则负载电容141通过待充电设备放电,负载电容141的电压由供电电压逐渐降低为零,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的电压逐渐降低为零。若此时,闭合供电开关112,开始为待充电设备供电,电源单元111为负载电容141充电,此时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的电压从零上升为电源单元111的供电电压,在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的电压大于检测电源的电压时检测开关142由开通变为截止。
在负载供电单元从连接于待充电设备变化为与待充电设备断开连接后,供电开关112断开,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的电压保持为电源单元111的供电电压,检测开关142仍保持截止。
其中,在供电开关112由开通变为关断后,若负载供电单元未连接于待充电设备,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的电压为电源单元111的电压,检测开关142保持截止。
其中,供电开关112在断开前的开通时长决定了在供电开关112由开通变为关断后,且负载供电单元未连接于待充电设备时,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上的电压的大小,开通时长越长,充电时间越久,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的电压越接近于电源单元111的电压,因此需要保证供电开关112在断开前的开通时长,以保证供电开关112断开后,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的电压大于检测电源的电压。
通过上述电路结构,在供电开关112开通时,负载电容141充电,在供电开关112关断时,负载电容141根据负载供电单元113是否连接于待充电设备,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中,以输出与负载供电单元的负载连接状态对应的负载检测信号,以使控制模块确定负载供电单元是否与待充电设备连接,保障充电安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再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负载检测模块140包括:负载电容141、检测开关142、检测电源以及负载电阻单元14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载电阻单元143的第一端143a连接于检测电源,负载电阻单元143的第二端143b连接于检测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
控制模块130连接于检测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用于获取负载检测信号。
其余电路结构可参照说明书上述部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在负载供电单元连接于负载时,在负载电容141的放电过程中,若负载电容141的电压大于检测电源的电压,检测开关不导通,检测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的电压等于检测电源的电压。
在负载电容141的放电过程中,若负载电容141的电压小于检测电源的电压,检测开关导通,检测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的电压的最小值等于检测开关142的压降,此时负载电容141放电过程结束,电压约等于0。
在负载电容141的充电过程中,检测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的电压由检测开关142的压降最终上升至接近于检测电源的电压。
在负载供电单元未连接于待充电设备时,检测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的电压为电源单元111的电压,此时检测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的电压等于检测电源的电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电源的电压、检测开关142的压降,可以根据实际电路的使用需要进行选择。
具体地,在供电开关112关断且负载供电单元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负载电容141向负载放电,负载电容141的电压开始下降,在负载电容141的电压小于检测电源的电压后,检测开关142开通,检测电源给负载电容141充电。
通过加入负载电阻单元143,可以降低负载电容141的充电电流,使得负载电容141在放电且检测开关142开通时的充电电流小于放电电流,以使负载电容141的电压最终下降至零或接近于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载电阻单元143可以采用大电阻,使其阻值远大于负载电容141的阻值,在负载电容141的电压小于检测电源的电压的放电过程中,使得检测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的电压接近于零,以使负载检测信号根据负载连接状态发生变化。
进一步地,负载电阻单元143的阻值可以根据检测电源的电压进行调整,本申请并不对负载电阻单元143的阻值进行限制。
请再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的检测模块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负载检测模块140包括:负载电容141、检测开关142、检测电源、负载电阻单元143以及滤波单元14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滤波单元144包括电阻子单元1441和电容子单元1442。
其中,电阻子单元1441的第一端1441a连接于检测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电阻子单元1441的第二端1441b连接于电容子单元1442的第一端1442a,电容子单元1442的第二端1442b接地。
控制模块130连接于电容子单元1442的第一端1442a。
其中,在负载供电单元连接于待充电设备时,在负载电容141的放电过程中,若负载电容141的电压大于检测电源的电压,电容子单元1442的第一端1442a等于检测电源的电压。
在负载电容141的放电过程中,若负载电容141的电压小于检测电源的电压,电容子单元1442的第一端1442a的电压的最小值等于检测开关142的压降,此时负载电容141放电结束,电压约等于0。
在负载电容141的充电过程中,电容子单元1442的第一端1442a的电压由检测开关142的压降最终上升至接近于检测电源的电压。
在负载供电单元未连接于待充电设备时,电容子单元1442的第一端1442a的电压为电源单元111的电压。
上述电路结构中,电阻子单元1441和电容子单元1442起滤波作用,可以将特定波段频率滤除,以抑制和防止干扰,提高负载检测的准确度。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充电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包括电源单元、供电开关和负载供电单元,供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的供电端;供电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的供电端;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连接于电源单元的接地端;充电检测模块,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充电检测模块用于生成充电检测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本申请通过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以降低充电设备能耗并保障充电安全。
请再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图10中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200可以应用于上述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充电设备还包括充电座和充电接触组件;充电接触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与充电控制电路的负载供电单元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还包括电源线和适配器,适配器通过电源线与电源单元连接,适配器用于与市电连接,从而为电源单元提供电源支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200包括:步骤210至步骤220。
步骤210:获取充电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载检测信号包括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等。
步骤220:根据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检测信号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正在连接于充电设备。
请再参阅图11,图11是图10中的步骤22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步骤220包括:步骤221至步骤222。
步骤221:在充电检测信号处于充电电流范围时,控制供电开关开通。
步骤222:在充电检测信号处于充电电流范围以外时,控制供电开关关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检测信号处于充电电流范围时,则认为负载正在进行充电,使供电开关保持开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检测信号用于反映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充电电流,理想条件下,若充电检测信号为零则证明待充电设备未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充电结束,若存在充电电流则证明待充电设备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正在进行充电。
但是当充电检测模块采用运算放大器时,由于运算放大器的精度问题,在充电检测信号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若充电设备具有涓流充电功能,则难以判断待充电设备是正在涓流充电还是已经与充电设备断开,因此充电电流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第一电流阈值取决于运算放大器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充电电流较大时,可能会损坏待充电设备或充电设备,因此在充电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电流阈值时,认为此时需要进行充电保护,防止短路等情况烧坏设备,故充电电流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二电流阈值,第二电流阈值大于第一电流阈值,第二电流阈值取决于待充电设备充电时允许的最大充电电流。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充电检测信号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正在与充电设备连接以进行充电,以对供电开关进行控制,节约能耗并保护充电安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还包括负载检测模块,连接于供电开关与负载供电单元之间;负载检测模块用于生成与负载供电单元的负载连接状态对应的负载检测信号,步骤在充电检测信号处于充电电流范围以外时,控制供电开关关断,包括下述步骤。
(1)在充电检测信号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控制供电开关断开。
(2)获取负载检测信号。
(3)根据负载检测信号调整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
具体地,在充电检测信号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若充电设备具有涓流充电功能,则难以判断待充电设备是正在涓流充电还是已经离桩,此时可以根据负载检测信号进一步判断待充电设备是否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给予负载检测模块充足的放电时间,以使负载检测信号发生变化,步骤获取负载检测信号包括下述步骤。
(1)在供电开关关断预设时长之后,获取负载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供电开关关断预设时长之后,若待充电设备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则负载检测信号下降至小于第一电压阈值,若待充电设备未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则负载检测信号一直保持大于第二电压阈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供电开关关断预设时长之后,若负载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电压阈值,返回执行获取负载检测信号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负载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电压阈值时,可能是供电开关关断的预设时长过短,以致负载电容放电不充分。
基于此,若供电开关关断预设时长之后,若负载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电压阈值,返回执行获取负载检测信号的步骤,包括:若负载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电压阈值,返回执行获取负载检测信号的步骤,并增大供电开关关断的预设时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负载检测信号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控制供电开关保持关断。
具体地,若负载检测信号大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说明负载检测模块的状态并未发生变化。例如负载电容未向负载供电,故确定负载未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使供电开关保持关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负载检测信号小于第一电压阈值时,控制供电开关开通;并返回执行获取充电检测信号的步骤。
其中,若负载供电单元连接于待充电设备,则供电开关断开后,负载电容会向待充电设备供电,导致负载检测信号减小,因此在负载检测信号小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可以确定负载连接于负载供电单元,控制供电开关开通使负载继续涓流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在充电检测信号处于充电电流范围以外时,控制供电开关关断,包括:当充电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电流阈值,控制供电开关关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电流阈值则电流过大,为了防止电流过大烧毁充电设备或待充电设备,需要控供电开关关断,以保障充电安全。
请再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300包括:步骤301至步骤316。
步骤301:在供电开关处于开通状态时,获取充电检测模块生成的充电检测信号。
步骤302:判断充电检测信号所处范围。
步骤303:充电检测信号是否处于第一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范围为充电检测信号小于第一电流阈值;若充电检测信号处于第一范围,则可能是待充电设备处于涓流充电状态,也可能是待充电设备已经与充电设备断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充电检测信号处于第一范围,则执行步骤60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充电检测信号不处于第一范围,则充电检测信号处于第二范围或第三范围。
步骤304:控制供电开关断开。
步骤305:供电开关断开时长是否到达预设时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供电开关断开时长到达预设时长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6:获取负载检测信号。
步骤307:负载检测信号是否处于预设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载检测信号小于第一电压阈值时确定负载检测信号处于预设范围;负载检测信号处于预设范围则反映待充电设备处于涓流充电状态,需要重新闭合供电开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负载检测信号处于预设范围则执行步骤308。
步骤308:待充电设备在涓流充电,控制供电开关开通。
步骤309:供电开关开通时长是否到达预设检测时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待充电设备在涓流充电时,待充电设备的电量已经即将充满,因此每隔预设检测时长就重新检测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设备的连接关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供电开关开通时长到达预设检测时长则返回执行步骤301,持续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结束涓流充电状态。
步骤310:负载检测信号是否处于另一预设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义预设范围为(0,x],则另一预设范围为(y,+∞);其中,y≥x。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另一预设范围为负载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
步骤311:判断为机器离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判定为机器离桩,则需要使供电开关断开,而步骤304中已经控制供电开关断开,因此可以直接结束流程。
步骤312:充电检测信号是否处于第三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范围为充电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电流阈值,若充电检测信号处于第三范围,需要使供电开关断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检测信号处于第三范围,则执行步骤313。
步骤313:控制供电开关断开。
步骤314:充电检测信号是否处于第二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范围为充电电流范围,即充电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且小于第二电流阈值;若充电检测信号处于第二范围,需要使供电开关保持开通,持续为待充电设备供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一范围为(0,x),则第二范围为[y,z),第三范围为[z,+∞);其中,y≥x,z>y。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检测信号处于第二范围,则执行步骤315。
步骤315:供电开关保持开通。
其余步骤可参阅说明书上述部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中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装置400应用于上述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100,充电设备还包括充电座和充电接触组件;充电接触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与充电控制电路的负载供电单元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还包括电源线和适配器,适配器通过电源线与电源单元连接,适配器用于与市电连接,从而为电源单元提供电源支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充电控制装置400包括:获取单元410以及控制单元420。
获取单元410,用于获取充电检测信号。
控制单元420,用于根据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
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充电系统500包括:充电设备510以及待充电设备5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510包括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100。充电控制电路设置于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与充电控制电路的负载供电单元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510还包括电源线和适配器,适配器通过电源线与电源单元连接,适配器用于与市电连接,从而为电源单元提供电源支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待充电设备520包括设备本体以及设置于设备本体的待充电接触组件。其中,待充电接触组件用于与充电接触组件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待充电接触组件从充电设备510处获得充电电源。
可选地,待充电设备520为移动设备,例如扫地机器人、移动净化器等。
可选地,待充电接触组件可以采用与充电接触组件匹配对应的可导通的充电组件。
可选地,待充电接触组件和充电接触组件可以采用电极片、充电柱、充电针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充电设备600包括充电座610、充电接触组件(图未示)以及上述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100。
其中,充电控制电路100设置于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与充电控制电路的负载供电单元连接;充电接触组件还用于与待充电设备连接。
可选地,充电接触组件可以采用电极片、充电柱、充电针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还包括电源线和适配器,适配器通过电源线与电源单元连接,适配器用于与市电连接,从而为电源单元提供电源支持。
可选地,充电设备可以是充电桩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请在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充电设备7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10以及存储器720,图16中以一个处理器710为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710和存储器72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710,用于获取充电检测信号;根据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720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7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0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充电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7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充电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7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7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控制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存储器720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710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0中的方法步骤210至步骤220。
请参考图17,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810,程序代码810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具有执行上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供电模块、充电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源单元、供电开关和负载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单元的供电端;所述供电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负载供电单元的供电端;所述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连接于所述电源单元的接地端;
充电检测模块,连接于所述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所述充电检测模块用于生成充电检测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检测信号控制所述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采样单元,所述采样单元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单元的接地端;所述采样单元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负载供电单元的接地端;
所述离桩检测模块,连接于所述采样单元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供电开关处于开通状态时,根据所述采样单元的采样信号生成离桩检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桩检测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采样单元的第二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第二端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
负载检测模块,连接于所述供电开关与所述负载供电单元之间;所述负载检测模块用于生成与所述负载供电单元的负载连接状态对应的负载检测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检测模块包括:负载电容、检测开关以及检测电源;其中,
所述负载电容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供电开关的第二端,所述负载电容的第二端用于接地;
所述检测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检测电源;所述检测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所述负载电容的第一端;所述检测开关用于在所述负载电容的电压小于所述检测电源的电压时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桩检测模块还包括负载电阻单元;
所述负载电阻单元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检测电源,所述负载电阻单元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检测开关的第一端;
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检测开关的第一端,用于获取所述负载检测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检测模块还包括滤波单元,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阻子单元和电容子单元;其中,
所述电阻子单元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检测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电阻子单元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电容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电容子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电容子单元的第一端。
8.一种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充电座和充电接触组件;所述充电接触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充电座;所述充电接触组件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负载供电单元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充电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电检测信号控制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包括:
在所述充电检测信号处于充电电流范围时,控制所述供电开关开通;
在所述充电检测信号处于所述充电电流范围以外时,控制所述供电开关关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负载检测模块,连接于供电开关与负载供电单元之间;所述负载检测模块用于生成与所述负载供电单元的负载连接状态对应的负载检测信号;其中,所述充电电流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
所述在所述充电检测信号处于所述充电电流范围以外时,控制所述供电开关关断,包括:
在所述充电检测信号小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供电开关断开;
获取负载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负载检测信号调整所述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流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二电流阈值;其中,所述第二电流阈值大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
所述在所述充电检测信号处于所述充电电流范围之外时,控制所述供电开关关断,还包括:
在所述充电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供电开关关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载检测信号调整所述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包括:
在所述负载检测信号小于第一电压阈值时,控制所述供电开关开通;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充电检测信号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载检测信号调整所述供电开关的开关状态,还包括:
在所述负载检测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且所述负载检测信号小于第二电压阈值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负载检测信号的步骤;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小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负载检测信号;包括:
在所述供电开关关断预设时长之后,获取所述负载检测信号。
15.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充电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待充电设备;
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检测电路;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充电座;所述充电接触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充电座;所述充电接触组件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负载供电单元连接;
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待充电接触组件;其中,所述待充电接触组件用于与所述充电接触组件连接。
16.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座、充电接触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充电座;所述充电接触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充电座;所述充电接触组件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负载供电单元连接;所述充电接触组件还用于与待充电设备连接。
17.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充电设备能够执行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
CN202310397886.7A 2023-04-13 2023-04-13 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Pending CN1165450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7886.7A CN116545056A (zh) 2023-04-13 2023-04-13 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7886.7A CN116545056A (zh) 2023-04-13 2023-04-13 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5056A true CN116545056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3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97886.7A Pending CN116545056A (zh) 2023-04-13 2023-04-13 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50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07306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harg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ase
CN109490789B (zh) 电池在位检测电路、方法及智能穿戴设备
US9118256B2 (en) Power starting circuit
US10090689B2 (en)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limiting discharge current of battery within safety limiting value
CN114094649B (zh) 集成有容性负载接入识别装置的数据线及识别方法与系统
CN102545854A (zh) 复位电路及电子装置
WO2020088388A1 (zh)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9980722B (zh) 一种电源控制装置
CN103872715A (zh) 手持设备及其电源电路
CN210246387U (zh)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6545056A (zh) 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电路、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CN110888518A (zh) 一种备电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340846B (zh) 一种防掉电的逻辑电路及笔记本电脑
US20100275041A1 (en) Computer power supply and power status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thereof
CN114552710B (zh) 一种智能充电器自动断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196625B (zh) 一种usb复位电路
CN113991804A (zh) 一种充电协议握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4124735B (zh) 一种充电电压的稳压电路
CN214675105U (zh) 一种备用电源上电触发复位电路
CN205901363U (zh) 充电控制装置
CN220671646U (zh) 充电接口的液体检测电路及电子产品
CN111384847B (zh) 直流电源上电保护电路、驱动负载电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510663A (zh) 一种安全上电的火花消除电路及方法
CN219512634U (zh) Usb模组控制电路、usb设备、电子设备
CN219938400U (zh) 供电电路、扫描仪主机及扫描仪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