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8734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8734A
CN116538734A CN202210084821.2A CN202210084821A CN116538734A CN 116538734 A CN116538734 A CN 116538734A CN 202210084821 A CN202210084821 A CN 202210084821A CN 116538734 A CN116538734 A CN 116538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chamber wall
ice making
storage chamber
mak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48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锦潮
姚惠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48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387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38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8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18Storin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冰箱,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一种冰箱包括箱体,箱体内形成有用于获取冰块的制冰腔,所述制冰腔包括制冰室和储冰室;制冰室,其内设有制冰机,所述制冰机能够将水制成冰块,所述制冰室包括制冰室壁;储冰室,其用于储存从所述制冰机制得的冰块,所述储冰室包括储冰室壁;所述制冰室壁与所述储冰室壁分体成型,所述制冰室壁对接于所述储冰室壁的上方。本冰箱包括设有制冰机的制冰室和用于存储冰块的储冰室,能够实现用户使用冰箱来自动制冰。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冰箱的使用的普及,用户对冰箱有制冰的需求。用户通常使用冰格或者其它容器呈满水放置于冰箱冷冻室内以获取冰块,这样会导致用户需要自行接水并倒入容器内,步骤复杂,而且制冰的时间较长,用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冰块。
或者,用户需要单独购买制冰机以制取冰块,制冰机能快速制取大量纯净的冰块,但用户需要重新购置制冰机,增加了用户的购买成本,并且制冰机会占用室内的空间,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不便。为了获取大量的冰块,用户只能自行在冰箱内冻冰或者购买制冰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冰箱,冰箱包括设有制冰机的制冰室,还包括用于存储冰块的储冰室,用户可以使用冰箱完成大量冰块的自动制取,不需要额外购置制冰机或者自行冻冰。
根据本申请的冰箱,包括:
箱体,形成有用于获取冰块的制冰腔,制冰腔包括制冰室和储冰室;
制冰室,其内设有制冰机,制冰机能够将水制成冰块,使用户可以通过冰箱内的制冰机获取大量冰块,操作简洁,制冰室包括制冰室壁,能使制冰室与外部分隔;
储冰室,其用于储存从制冰机制得的冰块,能够使冰块暂时存储,避免冰块融化,储冰室包括储冰室壁,能将储冰室与外部分隔;
制冰室壁与储冰室壁分体成型,制冰室壁对接于储冰室壁的上方,能使制冰机从上方掉落冰块至储冰室内,储冰室内可以不额外设置储冰盒,减少制造成本。
在本申请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室壁与储冰室壁通过密封条密封配合,以使制冰室壁与储冰室壁之间不泄露冷气,提高冰箱的制冰效果。
在本申请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室的下端为开放状态,储冰室的上端为开放状态,制冰机制出的冰块可以直接落入储冰室内。
在本申请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室壁内设有制冰室隔温层,能对制冰室起到保温的作用。
在本申请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储冰室壁内设有储冰室隔温层,能对储冰室起到保温的作用。
在本申请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冰腔包括位于前侧的制冰室门体,制冰室门体内设有门体隔温层,能对制冰室和储冰室起到保温的作用。
在本申请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室壁包括第一制冰室壁、第二制冰室壁、第三制冰室壁和第四制冰室壁,第四制冰室壁位于冰箱的上侧,第四制冰室壁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一制冰室壁、第二制冰室壁及第三制冰室壁依次连接在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上;
储冰室壁包括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第三储冰室壁和第四储冰室壁,第四储冰室壁位于冰箱的下侧,第四储冰室壁包括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第四端和第五端相对设置,第六端位于第四端和第五端之间,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及第三储冰室壁分别连接在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上;
第一制冰室壁、第二制冰室壁和第三制冰室壁分别设于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和第三储冰室壁的上方;制冰室门体、制冰室壁和储冰室壁共同限定出制冰腔,使制冰腔处于独立的空间,避免冰块被污染,同时使制冰腔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在本申请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室壁包括位于冰箱上侧的第一制冰室壁;第一制冰室壁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储冰室壁包括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第三储冰室壁和第四储冰室壁,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和第三储冰室壁依次连接于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制冰室门体、制冰室壁和储冰室壁共同限定出制冰腔,使制冰腔处于独立的空间,避免冰块被污染,同时使制冰腔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在本申请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室壁包括第一制冰室壁、第二制冰室壁、第三制冰室壁、第四制冰室壁和第五制冰室壁,第四制冰室壁位于冰箱的上侧,第四制冰室壁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四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一制冰室壁、第二制冰室壁、第三制冰室壁和第五制冰室壁依次连接在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上;
储冰室壁包括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第三储冰室壁、第四储冰室壁和第五储冰室壁,第四储冰室壁位于冰箱的上侧,第四储冰室壁包括第五端、第六端、第七端和第八端,第五端和第六端相对设置,第七端和第八端相对设置,第七端位于第五端和第六端之间,第八端位于第五端和第六端之间,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第三储冰室壁和第五储冰室壁依次连接在第五端、第六端、第七端和第八端上;
第一制冰室壁、第二制冰室壁、第三制冰室壁和第四储冰室壁分别设于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第三储冰室壁和第四储冰室壁的上方,储冰室壁与制冰室壁共同限定出制冰腔,使制冰腔处于独立的空间,避免冰块被污染,同时使制冰腔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在本申请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室门体与储冰室一体成型,储冰室位于制冰室门体靠下的位置,用户拉动制冰室门体时能拉出储冰室,方便用户取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外观的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另一外观的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冰室和储冰室的外观的视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图3的正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冰室和储冰室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A-A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冰室和储冰室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B-B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6中放大图C;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冰室和储冰室的实施例1的B-B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冰室和储冰室的实施例2的B-B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冰室和储冰室的实施例3的A-A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冰室和储冰室的实施例3的B-B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冰室和储冰室的实施例4的A-A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冰室和储冰室的实施例4的B-B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冰室和储冰室的实施例5的A-A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冰室和储冰室的实施例5的B-B剖视图;
图17是图15中的放大图D;
以上各图中:100、冰箱;101、箱体;1011、外壳;1012、箱胆;10、制冰室;11、制冰机;12、制冰室隔温层;13、制冰室壁;131、第一制冰室壁;132、第二制冰室壁;133、第三制冰室壁;134、第四制冰室壁;136、隔温壁;1361、第一隔温壁;1362、第二隔温壁;1363、第三隔温壁;1364、第四隔温壁;137、分隔壁;1371、第一分隔壁;1372、第二分隔壁;1373、第三分隔壁;1374、第四分隔壁;14、制冰室门体;141、挡板;15、台阶;20、储冰室;21、储冰盒;22、储冰室隔温层;23、储冰室壁;231、第一储冰室壁;232、第二储冰室壁;233、第三储冰室壁;234、第四储冰室壁;24、过冰通道;30、活动门;31、门板;311、第一门板;312、第二门板;32、驱动装置;322、驱动电机;3221、第一电机;3222、第二电机;33、门铰;331、第一门铰;332、第二门铰;34、传动带;35、弹簧;351、第一弹簧;352、第二弹簧;40、隔热板;41、隔板;50、密封条;60、制冰腔;61、间隙;70、储存室;71、冷藏室;72、冷冻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定义冰箱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左侧、右侧按照冰箱使用时面对用户的方向来定义。
参照图1-图3,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冰箱100,包括箱体101、形成在箱体101的内侧的储存室70、制冰室10、储冰室20和产生冷空气的制冷系统。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同时位于一间储存室70的内部。
箱体101包括外壳1011和箱胆1012,在箱胆1012的内侧形成储存室70,外壳1011位于箱胆1012的外部。发泡层填充在箱胆1012和外壳1011之间,有利于冰箱100进行保温。箱体101内形成有用于获取冰块的制冰腔60,制冰腔60被分隔为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
参照图6、图11及图13,制冰室10内设有制冰机11,制冰机11用于将水制成冰,储冰室20位于制冰室10的下方,用于存储制冰机11产生的冰。制冰室10包括位于前侧的制冰室门体14,制冰室门体14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制冰室10。
参照图1、图2,储存室70用于存放食材,其可以由中间分隔壁137分隔成冷藏室71和冷冻室72。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可同时设于储存室70内部,并通过制冰室壁13、储冰室壁23、制冰室门体14共同限定出制冰腔60,从而实现制冰腔60为储存室70内独立的空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00包括独立的制冰空间,
参照图6、图11及图13,储冰室20位于制冰室10的下方,能够接收制冰机11制出的掉落的冰。储冰室20通过储冰室壁23和制冰室门体14分别与冷藏室71和冷冻室72分隔。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室10与储冰室20连接为一体成型,制冰室壁13连接于储冰室壁23的正上方,能够减少制造步骤,降低制造成本。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室10与储冰室20分体成型,制冰室壁13位于储冰室壁23的上方且不直接接触,制冰室壁13与储冰室壁23之间通过密封条50密封配合,制冰室10通过制冰室壁13进行保温,储冰室20通过储冰室壁23进行保温。
在本申请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7,冰箱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内形成有用于获取冰块的制冰腔60;活动门30连接在制冰腔60的侧壁上,活动门30将制冰腔60分隔为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一体成型,活动门30上方为制冰室10,活动门30下方为储冰室20。制冰机11设于制冰室10内,制冰机11能够将水制成冰块,制冰机11设于制冰室10的上方;储冰盒21设于储冰室20内,储冰盒21的上端为开放状态,储冰盒21用于储存从制冰机11制得的冰块。当制冰机11制取一定数量的冰块时,打开活动门30,活动门30形成过冰通道24,制冰机11制得的冰块能通过过冰通道24掉落至储冰盒21内;当储冰盒21内的冰块达到一定数量时,关闭活动门30,活动门30隔断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制冰机11和储冰盒21分别处于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这两个不同的空间内,从而可以分开控制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温度,制冰室10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以加快制冰机11的制冰效率,储冰室20的温度独立控制使储冰盒21内的冰块避免融化,其中,储冰室20的温度可以稍高于制冰室10,节省了冷量。
制冰室壁13内设有制冰室隔温层12,用于隔开制冰室10与储存室70,以便于制冰室10和储存室70分别设置相应的温度,能满足用户不同的存储需求,同时能避免储存室70和制冰室10的食物和冰块互相污染。
储冰室壁23内设有储冰室隔温层22,能够隔开储冰室20与储存室70,储冰室20内设有储冰盒21,储冰室20内可以独立进行温度控制以满足储存冰块的需求,避免了和储存室70内的食物接触以使储冰盒21内冰块污染。
在本申请冰箱的实施例中,参照图9,活动门30包括驱动装置32和门板31,驱动装置32与门板31连接,驱动装置32能开启和关闭门板31。制冰室10与储冰室20通过门板31分隔,门板31的上方为制冰室10,门板31的下方为储冰室20。
驱动装置32包括门铰33和驱动门铰33的驱动电机322,门铰33可旋转的设置于制冰腔60的侧壁上,门板31与门铰33连接,驱动电机322通过门铰33驱动门板31旋转。
门铰33包括第一门铰331和第二门铰332,第一门铰331与第二门铰332相对设置,门板31包括第一门板311和第二门板312,第一门铰331与第一门板311连接,第二门铰332与第二门板31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22包括第一电机3221和第二电机3222,第一电机3221连接第一门铰331,第一电机3221通过第一门铰331驱动第一门板311转动;第二电机3222连接第二门铰332,第二电机3222通过第二门铰332驱动第二门板312转动。当开启第一电机3221时,第一电机3221带动第一门铰331转动,由于第一门板311与第一门铰331连接,第一门板311能沿第一门铰331转动的方向转动;当开启第二电机3222时,第二电机3222带动第一门铰331转动,由于第二门板312与第二门铰332连接,第二门板312能沿第二门铰332转动的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一门板311与第二门板312之间打开过冰通道24。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22连接第一门铰331,驱动装置32还包括传动带34,第一门铰331与第二门铰332之间缠绕有传动带34,第一门铰331通过传动带34带动第二门铰332同时转动。当开启驱动电机322时,第一门铰331在驱动电机322的带动下转动,由于第一门铰331与第二门铰332之间缠绕有传送带,传动带34能将第一门铰331的转动传送至第二门铰332,使第二门铰332与第一门铰331同时转动。第一门铰331连接第一门体,第二门铰332连接第二门体,第一门铰331与第二门铰332的转动能使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同时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传动带34呈横向8字缠绕于第一门铰331与第二门铰332之间。当第一门铰331开始转动时,传动带34开始滑动以带动第二门铰332转动,横向8字的传动带34能带动第二门铰332沿与第一门铰331在水平方向上相反的方向转动。第一门体沿第一门铰331的转动方向转动,第二门体沿第二门铰332的转动方向转动,以使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的转动在水平方向上背离,使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之间打开间隙,打开的间隙为过冰通道24,制冰机11制出的冰块沿过冰通道24掉落至储冰室20内。
当制冰机11把水制成冰块后,驱动电机322运行以带动门铰33转动,以使门体打开过冰通道24,门体由上向下倾斜。从制冰机11掉落的冰块通过重力的作用下落,一部分冰块落入过冰通道24中,下落至储冰室20内的储冰盒21中;另一部分冰块落在门体上,由于门体由上向下倾斜,冰块沿倾斜的门体滑下,落入过冰通道24中再掉落至储冰室20内的储冰盒21中,实现了制取的冰块的收集。
当制冰机11的冰块排放完毕后,驱动电机322反向运转,门铰33反向运转,门体之间的过冰通道24关闭。门体沿分别连接的门铰33的转动方向来转动,当门体转动至闭合状态时,驱动电机322停止运行,门铰33不再转动,保持传动门体闭合,以使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相分隔。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能保持独立的空间,能够被独立控制温度以满足制取冰块和存储冰块的不同需求。
制冰室门体14与储冰盒21为一体成型,储冰盒21位于制冰室门体14中间靠下的位置,用户可以通过拉动制冰室门体14来将储冰盒21抽出,方便了冰块的获取。制冰室门体14的高度大于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高度之和,使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前侧能被制冰室门体14所封闭,将储冰室20和制冰室10从储存室70中分隔出来。储冰盒21的下侧壁由下向上略微倾斜,储冰盒21的下侧壁的后端略高于储冰盒21的下侧壁的前端,从而使储冰盒21更容易地从储冰室20内抽出。
制冰室10包括位于前侧的制冰室门体14,制冰室门体14、制冰室壁13与储冰室壁23共同限定出制冰腔60。制冰室门体14包括位于储冰盒21下侧的挡板141,储冰室20包括储冰室壁23,当制冰室门体14关闭时,挡板141抵于储冰室壁23的前侧,能使制冰室门体14对制冰腔60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使制冰室门体14能够正确的安装在制冰室10,方便制冰室门体14的定位和安装。储冰盒21的后侧面与储冰室壁23的后侧面之间具有空隙,能使储冰盒21方便的从储冰室20内抽出。
在本申请冰箱的实施例2中,参照图10,活动门30包括弹簧35、门板31和门铰33,制冰室10与储冰室20通过门板31分隔,门板31的上方为制冰室10,门板31的下方为储冰室20。门铰33可旋转的设置于制冰腔60的侧壁上,门铰33与门板31固定连接,弹簧35的两端分别固设于制冰腔60的侧壁上与门板31上。
门板31包括第一门板311和第二门板312,第一门板311与第二门板312相对设置,弹簧35包括第一弹簧351和第二弹簧352,第一弹簧351与第一门板311相连接,第二弹簧352与第二门板312相连接。弹簧35具有弹力,当第一门板311和第二门板312受到冰块的重力作用开启时,弹簧35给门体一个斜向上的弹力;当第一门板311和第二门板312不受冰块的重力作用时,弹簧35给门体的斜向上的弹力会将门体拉回闭合状态,从而使冰块不掉落时门体保持闭合,闭合的门体能使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处于两个独立的空间内。
第一门板311与第二门板312闭合时呈倒锥型结构,闭合时门板31能将制冰室10与储冰室20分隔。第一门板311与第二门板312打开能开启过冰通道24,冰块可从过冰通道24掉入储冰室20内。
相应的,门铰33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门铰331和第二门铰332,门铰33为轮状结构,第一门铰331与第二门铰332相对设置,第一门铰331与第一门板311固定连接,第二门铰332与第二门板312固定连接。
制冰机11制出的冰块掉落时,冰块先掉落至门板31上,门板31受到冰块重力的作用向下转动,第一门板311和第二门板312之间打开过冰通道24,冰块从门板31打开的过冰通道24中下落,向下落入储冰室20的储冰盒21内。当冰块从制冰机11排放完成后,作用于门体上的重力消失,弹簧35在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长,给门板31一个斜向上的拉力,由于弹簧35的一端固定于制冰腔60的侧壁上,弹簧35只能拉动固定于门板31上的另一端以恢复原长,并带动门板31向上转动,从而使第一门板311和第二门板312闭合,过冰通道24关闭,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被隔开为两个不同的空间,以使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可以单独进行温度控制,分别满足了制冰机11和储冰盒21的温度需求。
制冰室门体14与储冰盒21为一体成型,储冰盒21位于制冰室门体14中间靠下的位置,用户可以通过拉动制冰室门体14来将储冰盒21抽出,方便了冰块的获取。制冰室门体14的高度大于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高度之和,使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前侧能被制冰室门体14所封闭,将储冰室20和制冰室10从储存室70中分隔出来。储冰盒21的下侧壁由下向上略微倾斜,储冰盒21的下侧壁的后端略高于储冰盒21的下侧壁的前端,从而使储冰盒21更容易地从储冰室20内抽出。
制冰室10包括位于前侧的制冰室门体14,制冰室门体14、制冰室壁13与储冰室壁23共同限定出制冰腔60。制冰室门体14包括位于储冰盒21下侧的挡板141,储冰室20包括储冰室壁23,当制冰室门体14关闭时,挡板141抵于储冰室壁23的前侧,能使制冰室门体14对制冰腔60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使制冰室门体14能够正确的安装在制冰室10,方便制冰室门体14的定位和安装。储冰盒21的后侧面与储冰室壁23的后侧面之间具有空隙,能使储冰盒21方便的从储冰室20内抽出。
在本申请冰箱的实施例3中,参照图11、图12,冰箱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内形成有用于获取冰块的制冰腔60。隔热板40连接在制冰腔60的侧壁上,隔热板40将制冰腔60分隔为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隔热板40上方为制冰室10,隔热板40下方为储冰室20,隔热板40固设于制冰腔60的中间位置。制冰室10连接于储冰室20的正上方且制冰室10与储冰室20一体成型,减少了制造步骤和安装步骤,制造成本较低。制冰机11设于制冰室10内的上方位置,制冰机11能够将水制成冰块。储冰盒21设于储冰室20内,储冰盒21用于储存从制冰机11制得的冰块;隔热板40限定出位于制冰机11正下方的过冰通道24,制冰机11制得的冰块能通过过冰通道24掉落至储冰盒21内。
隔热板40包括两块向下倾斜的隔板41,两块隔板41固设于制冰腔60的侧壁上且相对设置。两块隔板41共同限定出处于开放状态的过冰通道24,过冰通道24位于两块隔板41之间,通常过冰通道24设于制冰机11的正下方,以使冰块能直接掉落在过冰通道24内。两块隔板41由上向下倾斜构成倒梯形结构,当制冰机11制出的冰块掉落至隔板41时,由于隔板41向下倾斜呈倒梯形,冰块受到重力向下的作用,能够沿隔板41向下滑动至过冰通道24内,从而掉落至储冰室20。两块隔板41限定出水平截面为矩形的过冰通道24,以使冰块通过过冰通道24时集中掉落避免分散。
当制冰机11将水制成冰块后,冰块掉落,部分冰块直接掉落在过冰通道24内,直接通过过冰通道24掉落至下方的储冰盒21中;另一部分冰块掉落在隔板41上,冰块受到重力的作用沿向下倾斜的隔板41滑落至过冰通道24,冰块再通过过冰通道24掉落至储冰盒21中,以使所有冰块都能收集至储冰盒21内。储冰盒21所处的储冰室20能够提供适合储冰的温度,能避免储冰室20冷量不足导致冰块融化或者储冰室20温度过低造成冷量的浪费。
制冰机11和储冰盒21分别处于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这两个不同的空间内,隔热板40具有隔热效果,能减少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通过隔热板40进行导热,同时隔热板40将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分隔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可能减少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之间气流的流动,进一步减少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之间热量的传递,从而使制冰机11和储冰盒21的温度可以分开控制,制冰室10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以加快制冰机11的制冰效率,使储冰盒21保持稍高于制冰室10的温度以节省冷量。
制冰室壁13内设有制冰室隔温层12,用于隔开制冰室10与储存室70,以便于制冰室10和储存室70分别设置相应的温度,能满足用户不同的存储需求,同时能避免储存室70和制冰室10的食物和冰块互相污染。
储冰室壁23内设有储冰室隔温层22,能够隔开储冰室20与储存室70,储冰室20内设有储冰盒21,储冰室20内可以独立进行温度控制以满足储存冰块的需求,避免了和储存室70内的食物接触以使储冰盒21内冰块污染。
制冰室10还包括设于前侧的制冰室门体14,制冰室门体14、制冰室壁13、储冰室壁23共同限定出制冰腔60。制冰室门体14与储冰盒21为一体成型,储冰盒21位于制冰室门体14中间靠下的位置,用户可以通过拉动制冰室门体14来将储冰盒21抽出,方便了冰块的获取。制冰室门体14的高度大于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高度之和,使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前侧能被制冰室门体14所封闭,将储冰室20和制冰室10从储存室70中分隔出来。储冰盒21的下侧壁由下向上略微倾斜,储冰盒21的下侧壁的后端略高于储冰盒21的下侧壁的前端,从而使储冰盒21更容易地从储冰室20内抽出。
制冰室门体14包括位于储冰盒21下侧的挡板141,储冰室20包括储冰室壁23,当制冰室门体14关闭时,挡板141抵于储冰室壁23的前侧,能使制冰室门体14对制冰腔60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使制冰室门体14能够正确的安装在制冰室10,方便制冰室门体14的定位和安装。储冰盒21的后侧面与储冰室壁23的后侧面之间具有空隙,能使储冰盒21方便的从储冰室20内抽出。
在本申请冰箱的实施例4中,参照图13、图14,冰箱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内形成有用于获取冰块的制冰腔60,制冰腔60包括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制冰室10内设有制冰机11,制冰机11能够将水制成冰块,制冰室10包括制冰室壁13;储冰室20用于储存从制冰机11制得的冰块,储冰室20包括储冰室壁23;制冰室壁13与储冰室壁23分体成型,制冰室壁13对接于储冰室壁23的上方。
制冰室10设于储冰室20的正上方,制冰室10与储冰室20共同限定出制冰腔60,制冰室10与储冰室20为分体成型,制冰室10与储冰室20不直接接触。制冰室10的下端为开放状态,储冰室20的上端为开放状态,制冰机11制出的冰块可以直接落入储冰室20内。储冰室20限定形成上端开口的储冰盒21,制冰室10的下端为开放状态,制冰机11制出的冰块可以直接从上方制冰机11落入储冰盒21内。
制冰室10包括用于隔开制冰室10的制冰室壁13,储冰室20包括用于隔开储冰室20的储冰室壁23,制冰室壁13的下侧的与储冰室壁23的上侧通过密封条50密封配合,密封条50环绕连接于制冰室壁13与储冰室壁23之间的空隙内。制冰室壁13与储冰室壁23也可通过其它密封方式进行密封。
制冰室壁13内设有制冰室隔温层12,用于隔开制冰室10与储存室70,以便于制冰室10和储存室70分别设置相应的温度,能满足用户不同的存储需求,同时能避免储存室70和制冰室10的食物和冰块互相污染。
储冰室壁23内设有储冰室隔温层22,能够隔开储冰室20与储存室70,储冰室20内可以进行温度控制以满足储存冰块的需求,避免了和储存室70内的食物接触以使储冰盒21内冰块污染。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4中,制冰室壁13包括第一制冰室壁131、第二制冰室壁132、第三制冰室壁133和第四制冰室壁134,第四制冰室壁134位于冰箱100的上侧,第四制冰室壁134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一制冰室壁131、第二制冰室壁132及第三制冰室壁133依次连接在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上。储冰室壁23包括第一储冰室壁231、第二储冰室壁232、第三储冰室壁233和第四储冰室壁234,第四储冰室壁234位于冰箱100的下侧,第四储冰室壁234包括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第四端和第五端相对设置,第六端位于第四端和第五端之间,第一储冰室壁231、第二储冰室壁232及第三储冰室壁233分别连接在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上。第一制冰室壁131、第二制冰室壁132和第三制冰室壁133分别设于第一储冰室壁231、第二储冰室壁232和第三储冰室壁233的上方。制冰室门体14、制冰室壁13和储冰室壁23共同限定出制冰腔60。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室壁13包括位于冰箱100上侧的第一制冰室壁131;第一制冰室壁13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储冰室壁23包括第一储冰室壁231、第二储冰室壁232、第三储冰室壁233和第四储冰室壁234,第一储冰室壁231、第二储冰室壁232和第三储冰室壁233依次连接于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制冰室门体14、制冰室壁13和储冰室壁23共同限定出制冰腔60。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室壁13包括第一制冰室壁131、第二制冰室壁132、第三制冰室壁133、第四制冰室壁134和第五制冰室壁13,第四制冰室壁134位于冰箱100的上侧,第四制冰室壁134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四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一制冰室壁131、第二制冰室壁132、第三制冰室壁133和第五制冰室壁13依次连接在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上。储冰室壁23包括第一储冰室壁231、第二储冰室壁232、第三储冰室壁233、第四储冰室壁234和第五储冰室壁23,第四储冰室壁234位于冰箱100的上侧,第四储冰室壁234包括第五端、第六端、第七端和第八端,第五端和第六端相对设置,第七端和第八端相对设置,第七端位于第五端和第六端之间,第八端位于第五端和第六端之间,第一储冰室壁231、第二储冰室壁232、第三储冰室壁233和第五储冰室壁23依次连接在第五端、第六端、第七端和第八端上。第一制冰室壁131、第二制冰室壁132、第三制冰室壁133和第四储冰室壁234分别设于第一储冰室壁231、第二储冰室壁232、第三储冰室壁233和第四储冰室壁234的上方,储冰室壁23与制冰室壁13共同限定出制冰腔60,使制冰腔60处于独立的空间,避免冰块被污染,同时使制冰腔60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制冰腔60包括位于前侧的制冰室门体14,制冰室门体14内设有门体隔温层,能对制冰腔60起到保温的作用。制冰室门体14能封闭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制冰室门体14与制冰室壁13共同限定出制冰室10。制冰室门体14与储冰盒21一体成型,减少了加工步骤,当用户需要从储冰盒21取冰时,可以直接向外拉动制冰室门体14以使储冰盒21拉出,可以方便的取出存储的冰块。制冰室门体14也具有保温作用,能将储冰室20和制冰室10的温度与储存室70相分隔,使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与外部的温度分离,满足不同的制冷需求。
制冰室门体14与储冰盒21为一体成型,储冰盒21位于制冰室门体14中间靠下的位置,用户可以通过拉动制冰室门体14来将储冰盒21抽出,方便了冰块的获取。制冰室门体14的高度大于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高度之和,使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前侧能被制冰室门体14所封闭,将储冰室20和制冰室10从储存室70中分隔出来。
在本申请冰箱的实施例5中,参照图15-图17,冰箱100包括箱体101,箱体101内形成有用于获取冰块的制冰腔60,制冰腔60包括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制冰室10内设有制冰机11,制冰机11能够将水制成冰块,制冰室10包括位于下部的分隔壁137,分隔壁137不具有保温效果;储冰室20设于制冰室10内,储冰室20用于储存从制冰机11制得的冰块,储冰室20包括内部设有储冰室隔温层22的储冰室壁23;储冰室20与制冰室10为分体成型,分隔壁137包围在储冰室壁23的外侧。
制冰室10包括隔温壁136,隔温壁136内设有制冰室隔温层12,隔温壁136连接在分隔壁137的上方。储冰室20与制冰室10为分体成型,储冰室20设于制冰室10内靠近下方的位置,储冰室20内限定形成储冰盒21。储冰室20包括储冰室壁23,储冰室壁23具有保温效果,储冰室壁23内设有储冰室隔温层22,能够使储冰室20与储存室70的温度相分隔,使储冰室20内的冰块处于适合的温度下,避免冷量的浪费。制冰室壁13包括隔温壁136与分隔壁137,隔温壁136内设有制冰室隔温层12,分隔壁137不具有隔温功能。制冰室10包括位于下部的分隔壁137,分隔壁137不具有保温效果,储冰室20的外侧由分隔壁137包围。分隔壁137的上侧面垂直连接于隔温壁136的下侧面,分隔壁137能分隔制冰室10与储存室70的空间,避免储存室70内的食物污染制冰室10内的冰块。分隔壁137的壁厚小于隔温壁136的壁厚,分隔壁137的上侧面连接于隔温壁136的下侧面靠近外部的位置,分隔壁137的上侧面与隔温壁136的下侧面形成台阶15,在台阶15的内侧连接有密封条50,以使隔温壁136的下侧面靠近内部的区域与储冰室壁23能通过密封条50密封配合,方便了密封条50的定位和安装。
储冰室20的后侧面与分隔壁137之间具有间隙61,由于分隔壁137不具有保温效果,但同时储冰室壁23内设储冰室隔温层22具有保温效果,导致间隙61内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且储冰室20内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从而使间隙61内的温度高于储冰室20内的温度,使储冰室20内的冰块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能够良好的存储,能够达到良好的储冰效果,间隙61能使用户取出储冰室20时更加方便,方便用户的使用。
制冰机11位于制冰室10的上部,隔温壁136能从上方和侧面包围制冰机11所在的区域,使制冰机11与储存室70的温度分隔,以使制冰机11处于较低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制冰机11产生冰块。
隔温壁136包括第一隔温壁1361、第二隔温壁1362、第三隔温壁1363和第四隔温壁1364,第四隔温壁1364位于制冰腔60的上侧,第四隔温壁1364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端和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一隔温壁1361、第二隔温壁1362及第三隔温壁1363依次连接在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上。分隔壁137包括第一分隔壁1371、第二分隔壁1372、第三分隔壁1373和第四分隔壁1374,第四分隔壁1374位于制冰腔60的下侧,第四分隔壁1374包括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第四端和第五端相对设置,第六端位于第四端和第五端之间,第一分隔壁1371、第二分隔壁1372及第三分隔壁1373分别连接在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上。第一分隔壁1371、第二分隔壁1372和第三分隔壁1373分别连接于第一隔温壁1361、第二隔温壁1362和第三隔温壁1363的下方,以使储冰室20仅被不具有保温效果的分隔壁137包围,避免储冰室20外侧被污染,储冰室壁23可以选择多种保温材料,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隔温壁136包括位于制冰腔60上方的第一隔温壁1361,第一隔温壁136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分隔壁137包括第一分隔壁1371、第二分隔壁1372、第三分隔壁1373和第四分隔壁1374,第四分隔壁1374位于制冰腔60的下侧,第一分隔壁1371、第二分隔壁1372和第三分隔壁1373依次连接于第四分隔壁1374上;第一分隔壁1371、第二分隔壁1372和第三分隔壁1373依次连接在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的下方,隔温壁136与分隔壁137有多种设置方式,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温壁136包括第一隔温壁1361、第二隔温壁1362、第三隔温壁1363、第四隔温壁1364和第五隔温壁136,第四隔温壁1364位于制冰腔60的上侧,第四隔温壁1364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四端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一分隔壁1371、第二分隔壁1372、第三分隔壁1373和第五分隔壁137依次连接在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上。分隔壁137包括第一分隔壁1371、第二分隔壁1372、第三分隔壁1373和第四分隔壁1374,第四分隔壁1374位于冰箱100的下侧,第四分隔壁1374包括第五端、第六端和第七端,第五端和第六端相对设置,第七端位于第五端和第六端之间,第一分隔壁1371、第二分隔壁1372和第三分隔壁1373依次连接在第五端、第六端和第七端上。第一隔温壁1361、第二隔温壁1362和第三隔温壁1363分别连接于第一分隔壁1371、第二分隔壁1372和第三分隔壁1373的上方。
储冰室20内限定出储冰盒21,储冰盒21的外侧被分隔壁137所包围,从而使储冰盒21的外侧处于洁净的制冰室10内,避免储冰盒21被其它食品污染,用户抽出储冰盒21时能够避免储冰盒21触碰到冰箱100内的食物,使储冰盒21保持在洁净的状态。
分隔壁137的壁厚小于隔温壁136的壁厚,分隔壁137的上侧面连接在隔温壁136的下侧面靠近外部的位置以形成台阶15,台阶15用于定位储冰盒21的安装,使储冰盒21的安装过程简单。储冰室壁23的壁厚大于隔温壁136与分隔壁137的壁厚之差,从而使储冰室壁23的上侧面与台阶15之间可以夹设密封条50。台阶15处连接有密封条50,储冰室壁23的上侧面能与台阶15通过密封条50密封配合,避免冷气泄露,提高制冷效果,同时使密封条50的安装能够定位在台阶15内,方便安装,并且密封条50可以挤压在储冰室壁23与制冰室壁13的台阶15之间,提高了密封效果。
储冰室20包括储冰室壁23,储冰室壁23的壁厚大于隔温壁136与分隔壁137的壁厚之差。储冰室20被分隔壁137包围,储冰室20由上端开口的储冰盒21所限定,以使从制冰机11掉落的冰块能够存储与储冰室20内。储冰室20为上端开口的盒状结构,储冰室壁23设于隔温壁136的下侧且储冰室壁23和隔温壁136通过密封条50密封,储冰室20与制冰室10为分体成型。储冰室壁23的上侧面处于隔温壁136的下侧面靠近内部的位置,储冰室壁23的壁厚大于隔温壁136的壁厚,隔温壁136的下侧面靠近内部的区域与储冰室壁23的上侧面能通过密封条50密封配合,使储冰室壁23能将密封条50抵于台阶15内,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制冰室门体14与储冰盒21为一体成型,储冰盒21位于制冰室门体14中间靠下的位置,用户可以通过拉动制冰室门体14来将储冰盒21抽出,方便了冰块的获取。制冰室门体14的高度大于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高度之和,使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前侧能被制冰室门体14所封闭,将储冰室20和制冰室10从储存室70中分隔出来。储冰盒21的下侧壁由下向上略微倾斜,储冰盒21的下侧壁的后端略高于储冰盒21的下侧壁的前端,储冰盒21的下侧面的面积小于分隔壁137的下侧面的面积,从而使储冰盒21更容易地从储冰室20内抽出。
储冰室20位于制冰室门体14中间靠下的位置,制冰室门体14包括位于储冰室20下侧的挡板141,当制冰室门体14关闭时,挡板141抵于制冰室壁13的前侧,,能使制冰室门体14对制冰腔60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使制冰室门体14能够正确的安装在制冰室10,方便制冰室门体14的定位和安装。使制冰室门体14能够正确的安装在制冰室10,方便制冰室门体14的定位和安装,防止制冰室门体14进入制冰室10或储冰室20内。
本发明对制冰机11的类型不作限制,只要制冰机11能实现在制冰盘中接收水并使水在制冰室10的低温下冻结就适用于本发明。储冰盒21暂时接收从制冰机11供应的冰块,制冷室门体与储冰盒21一体成型,用户可以通过抽出制冷室门体来拿出储冰盒21内的冰块。
储存室70可以在其前表面设置开口以存放或取出食材。开口可以被门体打开或者关闭。储存室70可以被多个旋转门体打开或者关闭。在其他实施中,储存室70还可以被抽屉型门体打开或者关闭,抽屉型门体被设置成插入内侧或从内侧拉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设于制冰室门体14的分配器来获得储冰盒21内的冰块。储冰室20上可设置出冰口,相应地,制冰室门体14上设置有分配器,分配器的分配通道在制冰室门体14关闭时与出冰口相对。分配器可选择性的打开或关闭,以便将冰块输送到制冰室门体14上的分配器处。分配器允许用户在不打开制冰室门体14的情况下取出水和冰块。分配器上设有分配结构,用于从其中取出水和冰,例如,在制冰室门体14的前面设置一个操作杆或旋钮,该操作杆或旋钮接收信号后,打开或关闭通过其分配水或冰的分配通道。
制冷系统被设置成通过循环冷却回路而形成冷空气,并且可以将产生的冷空气供给到储存室70。制冷系统可以包括具有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的冷却回路设备、制冷剂管以及风扇,制冷剂管将制冷剂引导到每个冷却回路设备中,而风扇强制循环空气以将蒸发器处产生的冷空气供给到储存室70。
压缩机和冷凝器通常设有箱体101底部的压机仓内。冷藏室71和冷冻室72可分别具有独立的蒸发器、风扇,或者两者共用一套蒸发器和风扇。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冷藏室71和冷冻室72共用一套蒸发器和风扇进行介绍:
在箱体101的冷冻室72的后部区域形成一个单独的蒸发器腔。在蒸发器腔内设有一个蒸发器和一个风扇。冷媒在制冷系统之间循环,从而使蒸发器处产生冷量,风扇用于将蒸发器处的冷量供应给冷冻室72和冷藏室71。
在冷藏室71和蒸发器腔的分隔壁137上设有贯穿的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一回风通道,两个通道分别将冷藏室71和蒸发器腔连通,从而在蒸发器腔中产生的部分冷量由风扇直接输送到冷冻室72,另一部分通过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一回风通道循环到冷藏室71内。
在本申请冰箱的实施例中,制冰室10与储冰室20可以由不同的蒸发器来提供冷量,以实现独立控温。
制冰室10的低温由制冰蒸发器提供,即制冰室10内还可设有单独的制冰蒸发器,该制冰蒸发器能够使得制冰室10内冷量循环而降温。制冰蒸发器与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等连接,从而实现冷媒在制冰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之间循环流动。制冰室10内还设有单独的风机,该风机工作,使得与制冰蒸发器接触产生的冷空气更快速地传送到制冰机11处。
储冰室20的低温由蒸发器提供。在储冰室20与蒸发器腔相隔的壁上设有第三送风风道与第三回风风道,第三送风风道与第三回风风道连通了蒸发器腔和储冰室20,给储冰室20提供冷量。以使储冰室20和制冰室10的温度分开控制。
在本申请冰箱的实施例1、2和3中,制冰室10内的低温、储冰室20内的低温和储存室70的低温分别由多套独立的制冷系统来提供冷量。一套制冷系统为储存室70(冷藏室71和冷冻室72)等提供冷量,一套制冷系统专门为制冰室10提供冷量,另一套为储冰室20提供了冷量,从而实现储存室70、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温度独立控制。
在本申请冰箱的实施例4、5中,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的低温可以由冰箱100现有的一套制冷系统来控制。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可以依靠已有的制冷系统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制冰室10、储冰室20、冷藏室71、冷冻室72等共同一套制冷系统进行低温控制。
蒸发器腔的分隔壁137上设有贯穿的第二送风通道和第二回风通道,两个通道分别将制冰室10、储冰室20和蒸发器腔连通,从而在蒸发器腔中产生的一部分冷量由风扇直接输送到冷冻室72,一部分冷量通过第一送风风道、第一回风风道循环到冷藏室71内,一部分冷量通过第二送风通道、第二回风通道循环到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内。
为了保证制冰室10中的水可以被冻结成冰,制冰室10的温度可控制在°以下,与冷冻室72温度相同。
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位于的冰箱100的相对较高的区域,这样,将制冰室10和储冰室20放在较高的区域,可以方便用户采用较为舒服的站立姿势从制冰室门体14处取冰,而不用弯腰从低处操作。
制冰室10、储冰室20可以处于储存室70内,或者设在冰箱100的一个独立舱内。制冰室10的宽度小于冷藏室71,减少制冰室10的宽度能留给冰箱100更多的储存食材的空间,使得冷藏室71的体积尽可能的大,满足用户储存大量食材的需求。
在本申请冰箱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制冰腔60能设于冰箱100的一个独立舱内,以使打开制冰室门体14时,储存室70内的冷气不被泄露,提高冰箱100的运行效果。储存室70和制冰腔60之间可上下或左右排布。冷藏室71可以设于制冰腔60的左边或右边,冷冻室72可以设于制冰腔60的上边和下边,按照用户需求或者美观的要求灵活选择,适应面广泛。例如,储存室70中的冷藏室71和冷冻室72上下排布,制冰室10位于冷藏室71、冷冻室72的左侧,制冰室10的高度为冷藏室71和冷冻室72的高度和,以达到美观的目的。
冰箱100内可设有多个制冰室10和相配合的储冰室20,能够满足某些用户大量制冰的需求,能提供大量冰块,当冰块被取走后,能够有多个制冰装置制冰,保证能一直供给冰块,方便用户的使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形成有用于获取冰块的制冰腔,所述制冰腔包括制冰室和储冰室;
制冰室,其内设有制冰机,所述制冰机能够将水制成冰块,所述制冰室包括制冰室壁;
储冰室,其用于储存从所述制冰机制得的冰块,所述储冰室包括储冰室壁;
所述制冰室壁与所述储冰室壁分体成型,所述制冰室壁对接于所述储冰室壁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壁与所述储冰室壁通过密封条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的下端为开放状态,所述储冰室的上端为开放状态,所述制冰机制出的冰块可以直接落入所述储冰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壁内设有制冰室隔温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冰室壁内设有储冰室隔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腔包括位于前侧的制冰室门体,所述制冰室门体内设有门体隔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壁包括第一制冰室壁、第二制冰室壁、第三制冰室壁和第四制冰室壁,所述第四制冰室壁位于冰箱的上侧,所述第四制冰室壁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制冰室壁、所述第二制冰室壁及所述第三制冰室壁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上;
所述储冰室壁包括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第三储冰室壁和第四储冰室壁,所述第四储冰室壁位于所述冰箱的下侧,所述第四储冰室壁包括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相对设置,所述第六端位于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之间,所述第一储冰室壁、所述第二储冰室壁及所述第三储冰室壁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五端和所述第六端上;
所述第一制冰室壁、所述第二制冰室壁和所述第三制冰室壁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储冰室壁、所述第二储冰室壁和所述第三储冰室壁的上方;所述制冰室门体、所述制冰室壁和所述储冰室壁共同限定出所述制冰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壁包括位于所述冰箱上侧的第一制冰室壁;所述第一制冰室壁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所述储冰室壁包括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第三储冰室壁和第四储冰室壁,所述第一储冰室壁、所述第二储冰室壁和所述第三储冰室壁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所述制冰室门体、所述制冰室壁和所述储冰室壁共同限定出所述制冰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壁包括第一制冰室壁、第二制冰室壁、第三制冰室壁、第四制冰室壁和第五制冰室壁,所述第四制冰室壁位于所述冰箱的上侧,所述第四制冰室壁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制冰室壁、所述第二制冰室壁、所述第三制冰室壁和所述第五制冰室壁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上;
所述储冰室壁包括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第三储冰室壁、第四储冰室壁和第五储冰室壁,所述第四储冰室壁位于所述冰箱的上侧,所述第四储冰室壁包括第五端、第六端、第七端和第八端,所述第五端和所述第六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七端和所述第八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七端位于所述第五端和所述第六端之间,所述第八端位于所述第五端和所述第六端之间,所述第一储冰室壁、所述第二储冰室壁、所述第三储冰室壁和所述第五储冰室壁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五端、所述第六端、所述第七端和所述第八端上;
第一制冰室壁、第二制冰室壁、第三制冰室壁和第四储冰室壁分别设于第一储冰室壁、第二储冰室壁、第三储冰室壁和第四储冰室壁的上方,所述储冰室壁与所述制冰室壁共同限定出所述制冰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门体与所述储冰室一体成型,所述储冰室位于所述制冰室门体靠下的位置。
CN202210084821.2A 2022-01-25 2022-01-25 冰箱 Pending CN1165387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4821.2A CN116538734A (zh) 2022-01-25 2022-01-25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4821.2A CN116538734A (zh) 2022-01-25 2022-01-25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8734A true CN116538734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2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4821.2A Pending CN116538734A (zh) 2022-01-25 2022-01-25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387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4195B2 (en) Refrigerator
US9791198B2 (en) Refrigerator
EP3059526B1 (en) Ice-making tray and refrigerator comprising the same
US8429926B2 (en) Ice storage bin and icemaker apparatus for refrigerator
EP2299210B1 (en) Refrigerator with an icemaker
US20110146331A1 (en) Refrigerator
US20130167563A1 (en) Apparatus for storing 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103363753A (zh) 冰箱和制造所述冰箱的方法
KR20130078531A (ko) 냉장고
EP3745058B1 (en) Refrigerator
EP3106803A1 (en)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20011273A (ko) 냉장고
WO2009072773A2 (en) Refrigerator
CN116538734A (zh) 冰箱
CN116538732A (zh) 冰箱
KR20110072393A (ko) 냉장고
CN116538731A (zh) 冰箱
CN116538733A (zh) 冰箱
CN116465133A (zh) 冰箱
JP2005241139A (ja) 冷蔵庫
JPH10253247A (ja) 冷蔵庫
KR101596502B1 (ko) 냉장고
CN214581996U (zh) 一种具有制冰淇淋功能的冰箱
CN219531319U (zh) 冷藏冷冻装置
KR20170010305A (ko) 냉장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