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8286A -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8286A
CN116528286A CN202210063914.7A CN202210063914A CN116528286A CN 116528286 A CN116528286 A CN 116528286A CN 202210063914 A CN202210063914 A CN 202210063914A CN 116528286 A CN116528286 A CN 116528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sr
cooperative
terminal device
acces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39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639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828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2816 priority patent/WO202313860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8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82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wireless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上述缓存状态上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所述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终端设备欲传输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且由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发送网络的数据。本申请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用于在多个终端设备协作传输的应用场景中,使得接入网设备可以得到协作终端设备实际的资源需求,进而准确地进行调度,降低信令开销和减少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多个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协作传输的应用场景中,多个终端设备可以分为主终端(Master User Equipment,MUE)和协作终端(Cooperative User Equipment,CUE),主终端设备和协作终端设备可以分别通过空口与接入网设备连接,进而发送和接收数据,其中主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数据的收发可以部分由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完成。
在通信时,主终端设备和协作终端设备需要通过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ufferState Report,BSR)告知接入网设备有多少数据需要发送。但协作终端设备除了传输自身数据外,还需要传输主终端设备发送的协作数据,现有协作终端设备发送的BSR中没有包含协作数据的资源需求,使得协作终端设备发布的资源需求不准确,导致时延和信令开销增加,降低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在多个终端设备协作传输的应用场景中,使得接入网设备可以得到协作终端设备实际的资源需求,进而准确地进行调度,降低信令开销和减少时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所述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传输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且由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发送网络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发送网络的数据可以是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传输至接入网设备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作为主终端设备与协作终端设备连接。所述主终端设备和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分别与接入网设备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缓存状态上报方法,在主终端设备与协作终端设备协作传输的应用场景中,通过主终端设备发送BSR告知接入网设备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可以为接入网设备提供协作终端设备需要传输的协作数据的数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协作终端设备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不包含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获取协作终端设备上行通信的实际资源需求,进而接入网设备可以准确地为协作终端设备进行调度,避免协作终端设备因接入网设备分配的资源不准确,而重复发送缓存状态报告,进而减少信令开销和避免时延增加,提高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增加用户体验。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标识。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第一数据量,所述第一数据量为所述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还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其中,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不相同。
可选地,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所述协作数据可以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可选地,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不相同。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至少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所述第二BSR至少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不相同,
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或者
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发送关于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BSR;
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将所述协作数据发送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或者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出现新协作数据,且所述新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已存在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发送所述BSR。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发送所述第二BSR,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将所述协作数据发送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或者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出现新协作数据,且所述新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已存在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发送所述第一BSR。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处理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分别与主终端设备和所述主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协作终端设备连接,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协作终端设备连接,包括:
获取所述主终端设备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BSR,所述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传输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且由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传输至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数据;
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用于为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可以根据主终端设备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BSR获取协作数据的数据量,进而接入网设备可以得到协作终端设备实际的上行资源需求,可以准确地为协作终端设备进行调度。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所述主终端设备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BSR之前,包括:
配置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或分流模式,其中,所述复制模式用于表示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所述分流模式用于表示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不相同;
将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送至所述主终端设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当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且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获取所述主终端设备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BSR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所述分流模式,根据所述第一BSR中的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二BSR中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主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BSR,所述第三BSR包括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本身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本身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之和,用于为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作为主终端设备与协作终端设备连接,所述主终端设备和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分别与接入网设备连接,所述主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所述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传输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且由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传输至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数据。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标识。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第一数据量,所述第一数据量为所述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还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其中,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不相同。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至少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不相同,
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或者
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发送关于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BSR;
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将所述协作数据发送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或者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出现新协作数据,且所述新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已存在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发送所述BSR。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发送所述第二BSR,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将所述协作数据发送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或者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出现新协作数据,且所述新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已存在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BSR。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分别与主终端设备和所述主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协作终端设备连接,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协作终端设备连接,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主终端设备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BSR,所述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传输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且由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传输至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数据;
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用于为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主终端设备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BSR之前配置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或分流模式,其中,所述复制模式用于表示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所述分流模式用于表示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不相同;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送至所述主终端设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当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且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所述分流模式,根据所述第一BSR中的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二BSR中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主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BSR,所述第三BSR包括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本身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本身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之和,用于为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八方面与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一致,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申请上行RB以发送BSR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说明书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说明书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首先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术语进行说明。
终端设备100:终端设备100可以支持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中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的新空口(New Radio,NR)技术等。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100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一体机、车载终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移动陆地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还可以是具有收发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其中,芯片系统可以包括芯片,还可以包括其它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或者,能够与接入网设备103进行数据通信的设备均可以视作终端设备100。
接入网设备103:接入网设备103可以是为终端设备10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也可称之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或接入网网元等。接入网设备103可以支持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LTE、NR等。
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10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 B,或Homenode 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收发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接入网设备103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者接入网设备103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移动通信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接入网设备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103还可以为具有为终端设备10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示例性的,芯片系统可以包括芯片,还可以包括其它分立器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103还可以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网络进行通信,例如因特网(internet),私有的IP网,或其他数据网等。
核心网:核心网可以是由核心网设备104组成。其中,核心网设备104又可以称之为核心网网元,为核心网中部署的网元,例如核心网控制面网元或核心网用户面网元。
示例性的,核心网可以是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5G核心网(5G Core Network)。核心网还可以是未来通信系统中的新型核心网。
示例性的,5G核心网由一组网元组成,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等。其中,AMF网元用于移动性管理,UPF网元用于数据包路由转发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管理,SMF网元用于提供会话管理、IP地址分配和管理等功能。
示例性的,EPC可以由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和PDN网关(PDN Gateway,P-GW)组成。其中,MME可以提供移动性网关、网关选择等功能,S-GW可以提供数据包转发功能,P-GW可以提供终端设备地址分配、速率控制等功能。
对于多播广播业务(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MBS),核心网中可包含若干新的网元,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MBS会议管理、QoS管理、传输模式切换(单播和组播/广播传输模式之间的切换)等功能。另一种方式是所述功能可以由现有的核心网设备104来实现。
上行通信:上行通信又可以称之为上行传输,可以是指终端设备100到接入网设备103的单向通信。其中,用于上行通信的通信链路可以称为上行链路。在上行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可以称为上行数据。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向为上行方向,即由终端设备100到接入网设备103。
下行通信:下行通信又可以称之为下行传输,可以是指接入网设备103到终端设备100的单向通信。其中,用于下行通信的通信链路可以称为上行链路。在下行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可以称为下行数据。下行数据的传输方向为下行方向,即由接入网设备103到终端设备100。
参见图1,终端设备100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103。一个接入网设备103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0。终端设备100和接入网设备103之间的接口为空中接口。空中接口又可以称为空口,是终端设备100与接入网设备103之间的无线传输规范。空口可以定义每个无线信道的使用频率、带宽、接入时机、编码方法等。
参见图1,接入网设备103和接入网设备103之间存在接口,多个接入网设备103之间可以通过接口连接。
示例性的,多个接入网设备103之间的接口可以是4G的X2接口,还可以是5G的Xn接口。
参见图1,接入网设备103可以通过接口与核心网设备104连接。
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103与核心网设备104之间的接口可以是4G的S1接口,还可以是5G的NG接口。
参见图1,多个终端设备100之间可以通过接口连接。例如,多个终端设备100之间通过PC5、Wi-Fi(Wireless Fidelity)、有线等类型接口连接。
如图1所示,在多个终端设备100协作传输的应用场景中,多个终端设备100可以分为主终端设备101和协作终端设备102。由于主终端设备101可以通过PC5、Wi-Fi、有线等类型接口连接一个或多个协作终端设备102,进而主终端设备101部分数据的收发可以交由协作终端设备102完成,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100的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过程中,需要终端设备100申请资源才能进行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
例如,终端设备100正常驻留在接入网设备103对应的服务小区,然后接入网设备103为服务小区内的所有的终端设备100分配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在协议层的分层实现中,终端设备100应用层的文件收发或拨打电话等业务数据,最终都需要映射到相应的物理共享信道,并通过物理共享信道中的RB来承载和进行空口无线传输。例如,在上行通信中,需要接入网设备103为终端设备100所在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分配RB资源。在下行通信中,需要接入网设备103为终端设备100所在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分配RB资源。如果接入网设备103没有为终端设备100分配资源,那么终端设备100就不能执行相应的业务。
主终端设备101或协作终端设备102可以通过上传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eReport,BSR)告知接入网设备103需要发送的数据量,接入网设备103根据BSR进行调度,即接入网设备103可以根据上行通信质量和现有资源,为主终端设备101或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例如,RB),并下发上行授权(Uplink Grant,UL Grant)给主终端设备101或协作终端设备102,告知主终端设备101或协作终端设备102资源分配信息和传输格式。
但是协作终端设备102除了传输自身数据外,还需要传输主终端设备101发送的协作数据,而协作终端设备102发送的BSR中包含的是其自身欲传输至接入网设备103的数据的数据量,没有包含协作数据的资源需求,导致协作终端设备102申请需要分配的资源不准确,使得协作终端设备102重新发送BSR或重复发送BSR,一方面使得时延增加,另一方面信令开销增大,降低数据的传输速率。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多个终端设备100协作传输的应用场景中,使得接入网设备103可以得到协作终端设备102实际的资源需求,准确地为协作终端设备102进行调度。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上述缓存状态上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100,终端设备100作为主终端设备101与协作终端设备102连接,主终端设备101和协作终端设备102分别与接入网设备103连接。上述缓存状态上报方法包括:
步骤201,主终端设备1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协作数据为主终端设备101欲传输至协作终端设备102,且由协作终端设备102传输至接入网设备103的数据。
示例性的,主终端设备101欲传输至接入网设备103的总数据的数据量(BufferSize,BS)为100Mbytes,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将总数据中的40Mbytes数据作为协作数据传输至协作终端设备102,由协作终端设备102传输至接入网设备103。通过该设置方式,可以提高主终端设备101上行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
示例性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可以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中一个或多个协议层中待传输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口的协议中,终端设备100与接入网设备103之间的数据收发过程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协议层,包括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和网络层(L3)。对于终端设备100,数据的发送过程是由网络层传递到数据链路层,然后由数据链路层传递到物理层,物理层将数据发送到接入网设备103。
信道可以认为是不同协议层之间的业务接入点,是下一层向它的上层提供的服务。终端设备100与接入网设备103之间的信道可以分为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
逻辑信道描述了信息的类型,即定义了传输的是什么信息,例如传输信息可以是控制信息或业务信息。逻辑信道根据传输信息的不同可以分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
示例性的,控制信道可以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公共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Channel,CCCH)等。业务信道可以包括: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DTCH)、公共业务信道(Common Traffic Channel,CTCH)等。
传输信道描述的是信息的传输方式,即定义了信息是如何传输的,比如定义了空口上数据传输的方式和特性,可以包括空口上数据的处理方式,以及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描述信道的特性参数。传输信道可以分为专用信道或公共信道。
物理信道则由物理层用于具体数据的传输。一个物理信道可以用特定的载频、扰码、信道化码、开始和结束时间中的一个或几个来定义。
示例性的,物理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等。
示例性的,从协议层的角度,物理信道属于物理层,传输信道位于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逻辑信道属于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可以实现终端设备100与接入网设备103之间通过逻辑信道传递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数据链路层可以包括PDCP层、RLC层和MAC层。逻辑信道可以位于MAC层与RLC层之间。MAC层可以提供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同一个终端设备100的多个逻辑信道间的优先级管理、填充数据字段等功能。
可选地,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在MAC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中插入BSR信息。通过该设置方式,可以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BSR。
示例性的,一个MAC层的PDU可以包括:一个MAC头(MAC header)、零个或至少一个MAC层的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零个或至少一个MAC控制信息(ControlElement.CE)。其中,MAC CE包括BSR MAC CE,因此主终端设备101可以通过BSR MAC CE上报BSR。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在主终端设备101与协作终端设备102协作传输的应用场景中,通过主终端设备101发送BSR告知接入网设备103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可以为接入网设备103提供协作终端设备102需要传输的协作数据的数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协作终端设备102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不包含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103获取协作终端设备102上行通信的实际资源需求,进而接入网设备103可以准确地为协作终端设备102进行调度,避免协作终端设备102因接入网设备103分配的资源不准确,而重复发送缓存状态报告,进而减少信令开销和避免时延增加,提高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增加用户体验。
可选地,主终端杆设备101可以采用索引的方式将协作数据的数量编码到BSR信息里。示例性的,可以采用0~63共64个索引值(index)的方式表示不同的数据量范围,具体参见表1。
表1索引值与数据量范围对照表
/>
示例性的,当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为40Mbytes,即40960bytes,可以选择索引值54表示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需要说明的是,主终端设备1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BSR,需要在PUSCH信道传输,即主终端设备101本身需要使用PUSCH信道中的RB。当主终端设备101当前没有分配到PUSCH信道中的RB,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申请上行RB,进而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BSR。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申请上行RB以发送BSR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当主终端设备101当前没有分配到PUSCH信道中的RB,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
可选地,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在PUCCH信道中的上行控制信息(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中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发送SR。当接入网设备103接收到SR后,下发上行授权(Uplink Grant,UL Grant)给主终端设备101,分配少量RB给主终端设备101的PUSCH信道,进而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发送BSR至接入网设备103。
可选地,主终端设备1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的BSR可以还包括逻辑信道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通过BSR中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告知接入网设备103协作终端设备102在哪个逻辑信道发送协作数据,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103准确地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RB。
可选地,主终端设备1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的BSR可以还包括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 Group,LCG)的标识。
可选地,逻辑信道组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主终端设备101可以设置四个逻辑信道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通过BSR中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告知接入网设备103协作终端设备102在哪个逻辑信道组发送协作数据,可以在使得接入网设备103准确地为协作终端设备102调度的基础上,减少信令的开销。一方面,如果为每个逻辑信道上报BSR,会带来大量的信令开销。另一方面,由于主终端设备101和协作终端设备102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的配置是由接入网设备103控制的,所以接入网设备103知道协作终端设备102每个逻辑信道组所包含的信道以及优先级,虽然接入网设备103无法知道每个单独的逻辑信道的BSR,但由于同一逻辑信道组中的逻辑信道有着类似的QoS或优先级需求,因此基于逻辑信道组的BSR也可以使得上行调度提供合适的调度结果。
可选地,BSR可以还包括协作终端设备102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第一数据量。第一数据量为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每个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可以绑定一个索引值,即每个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可以对应一个数据量。每个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量可以不同。每个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数据量之和可以是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缓存状态上报方法,可以通过每个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第一数据量,告知接入网设备103在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上分别分配多少资源,进而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103更加准确地为协作终端设备102进行调度。
可选地,主终端设备101所对应的协作终端设备10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BSR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的标识。例如,当协作终端设备102的数量为一个,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包含一个目标协作终端设备,当协作终端设备102的数量为两个,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包含两个目标协作终端设备。
可以理解的,由于主终端设备101和协作终端设备102的协作传输是由接入网设备103配置的,当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包含一个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103知道与主终端设备101所对应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因此接入网设备103可以不需要目标协作终端设备的标识,也可以为目标协作终端设备进行调度。
可选地,当协作终端设备102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将全部的协作数据分成对应协作终端设备102数量的份数,并分别传输至对应的目标协作终端。接入网设备103可以通过目标协作终端设备的标识为不同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分配RB,实现对目标协作终端设备准确地调度。
可选地,主终端设备101传输至不同目标协作终端设备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可以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BSR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通过该设置方式,可以进一步地使得接入网设备103对目标协作终端设备进行准确地调度。
可选地,BSR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标识。
可选地,BSR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第一数据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缓存状态上报方法,可以通过BSR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标识,告知接入网设备103目标协作终端设备在哪个逻辑信道组发送协作数据,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103准确地为目标协作终端设备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发送不同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协作数据。例如,在当前时间段有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与主终端设备101或者接入网设备103通信质量不佳,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在当前时间段不将协作数据发送至该目标终端设备。
可选地,BSR还可以包括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协作数据与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不相同。
示例性的,主终端设备101欲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总数据的数据量100Mbytes,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将总数据中的40Mbytes数据作为协作数据传输至协作终端设备102。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将40Mbytes的协作数据交由协作终端设备102发送至接入网设备103,而主终端设备101仅发送总数据中除去协作数据剩余的60Mbytes数据,即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为剩余的60Mbytes数据,而协作数据为总数据中的40Mbytes,两者不相同。
可选地,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协作数据为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示例性的,主终端设备101欲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总数据的数据量100Mbytes,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将总数据中的40Mbytes数据作为协作数据传输至协作终端设备102。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时,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将40Mbytes的协作数据交由协作终端设备102设备传输至接入网设备103,且同时主终端设备101本身也将40Mbytes的协作数据传输至接入网设备103,即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为100Mbytes的总数据。通过该设置方式,可以增加协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将100Mbytes的总数据全部作为协作数据。
可选地,BSR还可以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第一BSR可以用于上报关于协作数据的资源需求。第二BSR可以用于上报主终端设备101本身传输数据的资源需求。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向接入网设备103分别发送第一BSR和第二BSR,例如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步骤201的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可以包括:
步骤4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第一BSR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步骤402,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第二BSR至少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缓存状态上报方法,通过主终端设备1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103获取协作终端设备102传输协作数据的资源需求,通过主终端设备1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103获取主终端设备101传输数据的资源需求,进而接入网设备103可以分别获取主终端设备101和协作终端设备102真实的资源需求,可以更加准确地对主终端设备101和协作终端设备102进行调度,减少信令开销以及降低时延,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改善用户体验。
可选地,第一BSR或第二BSR还可以包括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
可选地,第一BSR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标识。
可选地,第一BSR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第一数据量。
可选地,第一BSR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第一BSR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协作数据为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步骤201的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步骤4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第一BSR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步骤402,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第二BSR至少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协作数据与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不相同,步骤201的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步骤4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第一BSR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步骤402,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第二BSR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可以理解的,当第二BSR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接入网设备103可以不需要第一BSR,仅通过第二BSR可以获知主终端设备设备101传输数据的实际资源需求。此时,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向接入网设备103先发送第一BSR,然后发送第二BSR,或者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向接入网设备103先发送第二BSR,然后发送第一BSR。
可选地,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步骤402可以是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第二BSR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
可以理解的,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且第二BSR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接入网设备103可以根据第一BSR获取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得到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进而获知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此时,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向接入网设备103先发送第一BSR,然后发送第二BSR。
可选地,主终端设备101触发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的时机,可以是主终端设备101发送第二BSR的情况,例如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可以包括:
步骤501,当主终端设备101触发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
示例性的,主终端设备101触发发送第二BSR的情况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1、当主终端设备101的某个逻辑信道中对应的MAC实体中出现新数据,且新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已存在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
2、当UL资源被分配,且填充位(padding bit)大于或等于BSR MAC和子头的大小;
3、当BSR重传定时器(retxBSR-Timer)或周期性定时器(periodicBSR-Timer)超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重传定时器,在上行传输的资源可以容纳BSR MAC CE及子头时,启动或重启该重传定时器,主终端设备101接收到上行用于新数据传输的UL时,重启该重传定时器。对于周期性定时器,在上行传输的资源可以容纳BSR MAC CE及子头时,启动或重启该周期性定时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缓存状态上报方法,可以通过触发主终端设备1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时,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进而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及时进行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的上报,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103及时准确地为协作终端设备102进行调度。
可选地,当主终端设备101确定将协作数据发送至协作终端设备102,主终端设备1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通过该设置方式,可以使得主终端设备101及时地上报协作数据的缓存状态报告,进而接入网设备103可以及时得到协作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需求,使得接入网设备103可以及时调度。
可选地,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
可选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可以是复制模式和分流模式的切换。
示例性的,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可以是接入网设备103配置了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当主终端设备101接收接入网设备103下发的关于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的相关信息时,触发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终端设备101进行复制模式与分流模式之间的切换时,可以触发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
可选地,当主终端设备101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出现新协作数据,且新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已存在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所述第一BSR。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缓存状态上报方法,通过感知协作数据的逻辑信道、传输模式以及发送协作终端的情况,可以及时地触发主终端设备1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103及时、准确地进行调度。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上述缓存状态报告的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103,方法包括:
步骤601,获取主终端设备101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BSR,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协作数据为主终端设备101欲传输至协作终端设备102,且由协作终端设备102传输至接入网设备103的数据。
可选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可以用于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资源。例如,上述缓存状态报告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602,接入网设备103根据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接入网设备103可以根据主终端设备101上传的BSR中关于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准确地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资源。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流程图。如图7所示,步骤601的获取主终端设备101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BSR之前,还包括:
步骤701,配置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
可选地,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或分流模式。复制模式用于表示协作数据为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分流模式用于表示协作数据与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不相同。
步骤702,将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送至主终端设备101。
可选地,BSR可以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第一BSR可以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第二BSR可以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或者,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第二BSR可以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缓存报告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将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送至主终端设备101,一方面可以及时地触发主终端设备101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BSR,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主终端设备101发送的BSR中的第一BSR和第二BSR准确地获取主终端设备101和协作终端设备102真实的资源需求。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流程图。如图8所示,当第一BSR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且第二BSR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步骤601的获取所述主终端设备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BSR之后,还包括:
步骤801,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根据第一BSR中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确定第二BSR中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且第二BSR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可以根据第一BSR中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确定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进而可以准确地为主终端设备101分配上行资源。
可选地,接入网设备103可以根据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为主终端设备101分配上行资源。
可选地,上述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协作终端设备102发送的第三BSR。
可选地,第三BSR可以包括协作终端设备102本身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示例性的,协作终端设备102本身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指除了协作数据之外协作终端设备102本身想要传输至接入网设备103的数据。
可选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与协作终端设备102本身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可以用于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资源。例如,步骤602的接入网设备103根据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资源,包括:
根据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与协作终端设备102本身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之和,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资源。
示例性的,主终端设备101向协作终端设备102发送40Mbytes的协作数据,协作终端设备102本身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为100Mbytes,即协作终端设备102与接入网设备103之间的上行通信需要传输140Mbytes的数据,接入网设备102根据两者之后的140Mbtes的数据量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资源,可以准确地为协作终端设备102进行调度。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图9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100可以作为主终端设备101与协作终端设备102连接,主终端设备101和协作终端设备102分别与接入网设备103连接,上述主终端设备101可以包括:发送模块91。
发送模块91,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
可选地,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协作数据为主终端设备101欲传输至协作终端设备102,且由协作终端设备102传输至接入网设备103的数据。
可选地,BSR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标识。
可选地,BSR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第一数据量。第一数据量为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BSR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BSR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协作终端设备102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BSR还可以包括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
可选地,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协作数据为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可选地,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协作数据与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不相同。
可选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
可选地,发送模块91,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第一BSR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第二BSR至少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发送模块91,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第一BSR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第二BSR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发送模块91,包括: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第一BSR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第二BSR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或者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第二BSR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
可选地,发送模块91,具体用于:
当主终端设备101触发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二BSR,或者
当主终端设备101确定将协作数据发送至协作终端设备102,或者
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
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
可选地,发送模块91,具体用于当主终端设备101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出现新协作数据,且新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已存在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向接入网设备103发送第一BSR。
图9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可用于执行本说明书图2至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图10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103的结构示意图。接入网设备103分别与主终端设备101和主终端设备101所对应的协作终端设备102连接,主终端设备101与协作终端设备102连接。如图10所示,上述接入网设备103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001。
第一接收模块1001,用于获取主终端设备101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BSR。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协作数据为主终端设备101欲传输至协作终端设备102,且由协作终端设备102传输至接入网设备103的数据。
可选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可以用于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资源。
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103可以包括分配模块,分配模块可以用于根据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资源。
可选地,接入网设备103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获取主终端设备101发送的缓存状态报告BSR之前配置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
传输模块,用于将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送至主终端设备101。
可选地,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或分流模式。复制模式用于表示协作数据为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分流模式用于表示协作数据与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不相同。
可选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当第一BSR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且第二BSR包括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第一接收模块1001,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根据第一BSR中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确定第二BSR中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接入网设备103,还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为主终端设备101分配上行资源。
示例性的,分配模块可以包括第一分配单元和第二分配单元。第一分配单元可以用于根据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资源。第二分配单元可以用于根据主终端设备101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为主终端设备101分配上行资源。
可选地,接入网设备103,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获取协作终端设备102发送的第三BSR。第三BSR包括协作终端设备102本身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与协作终端设备102本身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可以用于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资源。
示例性的,第一分配单元可以具体用于根据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与协作终端设备102本身欲直接向接入网设备103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之和,为协作终端设备102分配上行资源。
图10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103可用于执行本说明书图6至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或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可以通过以下装置来执行:芯片或者芯片模组。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设备、产品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其可以是软件模块/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单元,或者也可以部分是软件模块/单元,部分是硬件模块/单元。例如,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设备、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芯片模组的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模组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终端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终端内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终端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如本说明书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或者本说明书图6至图8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
图11是本说明书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上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上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上述处理器调用上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本说明书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
其中,上述终端设备1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本实施例对上述终端设备100的形式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图11以智能手机作为例示出了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申请图2~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终端设备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终端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终端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终端设备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终端设备100中,不能和终端设备100分离。
图12是本说明书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10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上述接入网设备10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01;以及与上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上述处理器调用上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本说明书图6至图8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
示例性的,图12以gNB为例示出接入网设备10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其中处理器1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201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存储器1202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2中的指令,从而执行本本说明书图6至图8所示的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和步骤。存储器12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缓存状态报考处理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数据量、逻辑信道组的标识等)等。此外,存储器12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使计算机执行本说明书图2~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上报方法,或者执行本说明书图6~图8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缓存状态报告处理方法。
上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说明书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36)

1.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所述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终端设备欲传输至协作终端设备,且由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发送网络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第一数据量,所述第一数据量为所述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R还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其中,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至少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不相同,
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或者
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发送关于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BSR;
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将所述协作数据发送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或者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出现新协作数据,且所述新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已存在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发送所述BSR。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发送所述第二BSR,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将所述协作数据发送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或者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出现新协作数据,且所述新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已存在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发送所述第一BSR。
12.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网设备,包括:
获取缓存状态报告BSR,所述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所述协作数据为主终端设备欲传输至协作终端设备,且由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传输至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数据;
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用于为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缓存状态报告BSR之前,包括:
配置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或分流模式,其中,所述复制模式用于表示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所述分流模式用于表示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不相同;
将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送至所述主终端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当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且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获取缓存状态报告BSR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所述分流模式,根据所述第一BSR中的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二BSR中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主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三BSR,所述第三BSR包括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本身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本身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之和,用于为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1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SR,所述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终端设备欲传输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且由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发送网络的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第一数据量,所述第一数据量为所述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的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SR还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协作终端设备所对应的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SR还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其中,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不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至少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
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分流模式,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终端设备欲发送网络的数据不相同,
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
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或者
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
26.根据权利要求17至2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发送关于所述终端设备欲直接发送网络的数据的BSR;
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将所述协作数据发送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或者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出现新协作数据,且所述新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已存在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发送所述BSR。
27.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触发发送所述第二BSR,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将所述协作数据发送至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或者
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生变化,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出现新协作数据,且所述新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大于已存在协作数据所对应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发送所述第一BSR。
28.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缓存状态报告BSR,所述BSR至少包括协作数据的数据量,所述协作数据为主终端设备欲传输至协作终端设备,且由所述协作终端设备传输至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数据;
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用于为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获取缓存状态报告BSR之前配置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复制模式或分流模式,其中,所述复制模式用于表示所述协作数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所述分流模式用于表示所述协作数据与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不相同;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发送至所述主终端设备。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SR包括第一BSR和第二BSR,当所述第一BSR包括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且所述第二BSR包括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之和,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协作数据的传输模式为所述分流模式,根据所述第一BSR中的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二BSR中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终端设备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主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32.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第三BSR,所述第三BSR包括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本身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
所述协作数据的数据量与所述协作终端设备本身欲直接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之和,用于为所述协作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
33.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63914.7A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5282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3914.7A CN116528286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072816 WO2023138605A1 (zh) 2022-01-20 2023-01-18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3914.7A CN116528286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8286A true CN116528286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47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3914.7A Pending CN116528286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8286A (zh)
WO (1) WO202313860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2025B (zh) * 2017-06-16 2024-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2602366A (zh) * 2018-08-24 2021-04-0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授权的数据优先级指示
WO2021054872A1 (en) * 2019-09-18 2021-03-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group buffer status reports
CN113596782B (zh) * 2020-04-30 2023-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950019A (zh) * 2020-07-17 2022-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8605A1 (zh)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88424B1 (ko) 사물 통신 장치들을 위한 자원 스케줄링
US20190159236A1 (e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181694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4386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5553005A (zh) 侧行反馈资源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KR20180127311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기 및 기지국
JP7274038B2 (ja) 情報指示、決定方法及び装置、通信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12584342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10168763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that supports d2d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90127724A (ko) 업링크 전송 방법, 장치, 단말 장치, 접속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8781375A (zh) 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868277B (zh)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JP2023500861A (ja)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dciの下り送信方法、装置、通信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11867118A (zh)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564246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1155604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2399618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138605A1 (zh)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21008A1 (zh) 确定侧行链路配置授权资源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EP4247086A1 (en)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first terminal device, and second terminal device
EP4213556A1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4765831A (zh) 上行资源预申请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209067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
CN115336215A (zh) Harq-ack码本的反馈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2061790A1 (zh) 资源集合的传输方法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