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0019A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50019A CN113950019A CN202010701498.XA CN202010701498A CN113950019A CN 113950019 A CN113950019 A CN 113950019A CN 202010701498 A CN202010701498 A CN 202010701498A CN 113950019 A CN113950019 A CN 1139500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configuration message
- information
-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4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e.g. D2D or side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该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存在侧行链路,第二设备与第三通信设备之间存在连接,该方法具体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用于第二设备获取目标资源,该目标资源可以被用于第二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转发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采用本申请,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中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所需资源,并利用该所需资源转发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从而减小侧行链路通信中的中继转发时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资源调度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是通过装载于车辆上的传感器、车载终端设备等提供车辆信息,并通过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车辆与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为了解决V2X通信架构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与UE通信时,由于发送侧UE硬件能力不足导致的通信距离受限的问题,以及由于网络设备的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导致远端UE与网络设备通信受阻的问题,在V2X通信架构中通常会使用中继设备对发送侧UE发送的数据进行转发。
中继设备接收到发送侧UE发送的数据后再请求资源对该数据进行转发会存在时延较大的问题。为了克服该问题,NR R16引入提前缓存状态报告(pre-emptivebufferstatus report,pre-emptive BSR)机制解决该问题,即,用户设备可以发送pre-emptive BSR来指示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用以提前请求传输资源,从而减小中继转发时延。但是,在V2X通信架构中,UE不能通过PC5通信接口向中继UE(具有中继功能的UE)指示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故中继UE无法提前获取传输资源用以传输待传输数据。并且,中继UE通过pre-emptive BSR获取到的传输资源为Uu传输资源,但在UE与UE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场景中,中继UE仅能通过侧行链路传输资源对UE的待传输资源进行转发。
可见,在侧行链路通信场景中,中继转发时延较大的问题仍然存在,而如何在侧行链路的通信场景中减小中继转发时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有利于实现中继设备基于待接收的数据量信息预先获取传输资源,从而在侧行链路的通信场景中减小中继转发时延。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的部件(芯片、处理器等),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为示例,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用于第二设备获取目标资源,该目标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转发该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存在侧行链路,第二设备与第三通信设备之间存在连接。
基于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中包括的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提前获取传输该待传输数据的目标资源,可以减小第二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待传输数据的转发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之前,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并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设备在获取该第一配置消息之后,就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配置(或激活)自身发送指示信息的功能,进而使得第二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中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提前获取目标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LCH和逻辑信道组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该第一配置消息之后,可根据第一配置消息中的具体内容配置(或激活)自身发送指示信息的功能,并确定该指示信息包括的内容,进而使得第二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中的具体内容较精确地提前获取目标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具体的实现方式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通信设备是网络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处于第三通信设备的网络覆盖范围时,第三通信设备可以直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提高第一终端设备的配置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之后,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第二配置消息,并向第二设备发送该第二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保证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设备对该指示信息的内容达成共识,保持对指示信息功能认知的一致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具体的实现方式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通信设备是网络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不处于第三通信设备的网络覆盖范围时,可以由第二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转发该第一配置消息,以保证第一终端设备依然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配置(或激活)自身发送指示信息的功能。或,第三通信设备无法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时,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以保证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配置(或激活)自身发送指示信息的功能。或,第三通信设备为远端设备时,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配置消息来源于第二设备,即,第一配置消息可以由第二设备根据侧行链路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来确定,以此保证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配置(或激活)自身通过侧行链路的PC5通信接口向中继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功能。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之前,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LCH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该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LCH的服务质量信息用于第二设备确定第一配置消息。通过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第三通信设备无法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时,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LCH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第一配置消息,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配置(或激活)自身发送指示信息的功能,同时,也使得第二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对该指示信息的内容达成共识,保持对指示信息功能认知的一致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满足触发条件,该触发条件与LCH标识、LCG标识、承载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关联,进一步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通过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待传输数据是否满足触发条件,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指示消息的具体时机。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之前,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三通信设备或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该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该指示信息的能力的信息。通过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通信设备或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信息判定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时,才会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配置(或激活)自身发送指示信息的功能。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指示信息中还包括侧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时延预算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可以确定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间,进而避免了第二设备未接收到待传输数据时,过早地获取传输资源,造成对传输资源的浪费。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三通信设备的具体情景,获取针对待传输数据的目标资源。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第二设备的部件(芯片、处理器等),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为示例,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第二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其中,该目标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转发该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存在侧行链路,第二设备与第三通信设备之间存在连接。
基于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第二终端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中包括的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提前获取转发该待传输数据的所需的资源(即目标资源),从而缩短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待传输数据与第二设备利用目标资源转发该待传输数据之间的时间差,即减小第二设备对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待传输数据的转发时延。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前,第二设备还可以接收第二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二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LCH和逻辑信道组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保证第二设备针对该指示信息的内容与第一终端设备达成共识,保持对指示信息功能认知的一致性。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二配置消息之后,第二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二配置消息确定第一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其中,第一配置消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通信设备是网络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不处于第三通信设备的网络覆盖范围时,可以由第二设备转发该第一配置消息,以保证第一终端设备依然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配置(或激活)自身发送指示信息的功能,扩大第三通信设备的网络覆盖范围。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前,第二设备还可以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CH的服务质量信息和/或LCH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设备根据LCH的传输质量信息和/或LCH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配置消息;第二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通信设备是网络设备,而第三通信设备无法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时(例如,中继设备为利用层三中继的中继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根据LCH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第一配置消息,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以保证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配置(或激活)自身发送指示信息的功能,削弱了侧行链路场景对中继设备的限定,扩大了中继设备的应用场景。或,在第三通信设备是为远端设备时,第二设备根据侧行链路LCH之间的映射关系来确定第一配置消息,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配置消息,以此保证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配置(或激活)自身通过侧行链路的PC5通信接口向中继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功能。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二配置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可以与第一终端设备保持对该指示信息内容和指示信息功能认知的一致性。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二配置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二设备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由第三通信设备直接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消息,提升第三通信设备对指示信息功能的配置效率。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二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二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其中,该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用于第三通信设备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目标资源用于向第三通信设备转发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提前向第三终端设备获取目标资源,从而保证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中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后,可以及时地利用目标资源对该数据进行转发,从而减小中继转发时延。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指示信息中还包括侧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时延预算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可以利用指示信息中的侧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时延预算的一种或多种确定获取目标资源的具体时间,进而避免第二设备未接收到待传输数据时,过早地获取传输资源,造成对传输资源的浪费。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二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之前,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的信息;其中,第二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二设备在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有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通过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由第二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时,只有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时,才会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信令开销。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三通信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第三通信设备的部件(芯片、处理器等),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三通信设备为示例,该方法包括:第三通信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其中,提前缓存状态报告由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生成,该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根据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该目标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转发该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存在侧行链路,第二设备与第三通信设备之间存在连接。
基于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第三通信设备根据第二设备发送的提前缓存状态报告中的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提前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使得第二设备可以利用该目标资源转发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中接收到的数据,从而使得第三通信设备尽快地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提升了数据转发效率,降低了中继转发时延。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三通信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提前缓存状态报告之前,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第一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LCH和逻辑信道组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通信设备是网络设备时,第三通信设备直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配置消息,从而使得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配置(或激活)自身的发送指示信息的功能,并提升配置第一终端设备指示信息功能的效率。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三通信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提前缓存状态报告之前,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配置消息,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通信设备是网络设备时,可以对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消息,从而保证第二设备针对该指示信息的内容与第一终端设备达成共识,保持对指示信息功能认知的一致性。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之前,第三通信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的信息;其中,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三通信设备在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有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由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时,只有第三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时,才会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从而减少信令开销。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时,第三通信设备才能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避免了第二设备在第三通信设备是第三终端设备时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提前缓存状态报告的情况,减小了传输资源开销。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在又一种可行的实现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计算机执行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
在另一个可行的实现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在又一个可行的实现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计算机执行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三通信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在又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计算机执行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三通信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三通信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四方面或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和上述第六方面或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R V2X通信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下的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下的另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下的又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下的又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场景下的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场景下的另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操作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操作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操作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操作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对应对象的对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对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下面先对本申请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类通信系统中,例如,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也可以是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还可以是LTE与5G混合架构、也可以是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以及未来通信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通信系统等。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设备102和第三通信设备103,其中,第一终端设备101与第二设备102之间存在侧行链路,第二设备102与第三通信设备103之间存在连接;第三通信设备103可以为网络设备1031或第三终端设备1032。需要了解的是,当第三通信设备为第三终端设备1032时,第二设备102与第三终端设备1032之间存在侧行链路连接;当第三通信设备103为网络设备1031时,第二设备102与网络设备1031之间存在Uu接口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101根据侧行链路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向第二设备102发送携带有该侧行链路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的指示信息。第二设备102接收第一终端设备101发送的指示信息后,根据该指示信息中侧行链路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用以转发该第二设备102从该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进一步地,第二设备102接收第一终端设备101发送的侧行链路待传输数据后,可以利用该目标资源将从该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转发至第三通信设备103。通过这样的资源调配方式,使得中继设备(即第二设备102)可以根据指示信息中的侧行链路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来获取目标资源,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中继设备(即第二设备102)需要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侧行链路待传输数据之后再获取目标资源的情况,从而减小了中继转发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设备,如第一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与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进行通信。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常见的终端设备例如包括:汽车、无人机、机械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或接入网设备),是网络侧的一种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的实体,可以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以包括IP网络等。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接入网设备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新无线控制器(newradio controller,NR controller),还可以是ng-eNB,还可以是5G系统中的gNode B(gNB),还可以是集中式网元(centralized unit),还可以是新无线基站,还可以是射频拉远模块,还可以是微基站,还可以是中继(relay),还可以是分布式网元(distributedunit),还可以是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还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TP)或者任何其它无线接入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术语进行介绍:
侧行链路(sidelink,SL):请参见图2提供的NR V2X通信架构,其中,V2X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与另一个V2X UE之间的直连通信链路被定义为侧行链路或简称侧链。
PC5接口:请参见图2提供的NR V2X通信架构,V2X UE(即图中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直连通信链路对应的通信接口被定义为PC5接口,V2X UE可以通过PC5接口传输V2X数据至另一个V2X UE。
Uu接口:请参见图2提供的NR V2X通信架构,V2X UE(即图中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链路的通信接口被定义为Uu接口。在图2的通信场景中V2X UE之间进行通信可以为两种情形。情形1,V2X UE可以通过Uu接口将V2X数据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该V2X数据发送至网络设备对应的V2X应用服务器,进而,V2X应用服务器对V2X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至网络设备,再由网络设备通过Uu接口将V2X数据发送至另一V2X UE。情形2,V2X UE通过侧行链路的PC5接口直接将V2X数据发送至另一V2X UE。
Mode1:发送侧用户设备(transmission user equipment,Tx UE)处于连接态(即,Tx UE与网络设备连接)时,Tx UE向网络设备发送侧行链路缓存状态报告(sidelinkbufferstatus report,SL-BSR),以使网络设备为发送侧用户设备分配侧行链路传输资源,这样的获取传输资源的方式被称为Mode1。
Mode2:Tx UE可以处于空闲态(即,Tx UE与网络设备未连接)/连接态/非激活态(Inactive态),Tx UE从自身配置的资源池中选择(确定)传输资源用以传输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的侧行链路数据,这样的获取传输资源的方式被称为Mode2。
中继设备(relay user equipment,Relay UE):在V2X通信网络架构中,用于将从Remote UE接收到的数据中继转发至接收侧用户设备(receptionuser equipment,Rx UE),从而保证Remote UE与Rx UE进行通信的设备被称为中继设备,即中继设备是具有中继功能的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中继功能的用户设备。
远端设备(remote user equipment,Remote UE):在V2X通信网络架构中,不能与Rx UE直接通信,仅能通过具有中继设备转发数据来与Rx UE进行间接通信的用户设备。
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是在物理信道上传递不同信息种类构成的信道。逻辑信道可以分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其中,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平面信息,业务信道用于传输用户平面信息,即,控制信道用于传输信令或同步数据,业务信道用于传输编码及加密后的业务数据。
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 group,LCG):一个逻辑信道组可以包含多个逻辑信道。通常可以按逻辑信道的服务质量等级将不同的逻辑信道划分至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组。
层二中继(layer 2relay,L2R):中继设备为层二中继时通常包含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功能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功能,有时在RLC层之上还可以包括其他层,如带宽分配协议(bandwidthallocationprotocol,BAP)层等进行转发控制的协议层,Remote UE发送的数据通常在RLC层或其他协议层进行转发处理。在这种采取层二中继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通常可以对中继设备和远端设备进行下发配置参数进行控制。
层三中继(layer 3relay,L3R):中继设备为层三中继时,在层二中继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功能,可以执行部分或全部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功能,可以看作是一个无线回传的网络设备。Remote UE发送的数据通常在IP层等协议层进行转发处理。在采用层三中继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通常无法对远端设备进行配置和控制。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进一步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资源调度方法的包括如下步骤301~步骤302。图3所示的方法执行主语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设备,或主语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和第二设备中的芯片。图3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设备为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
301、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用于第二设备获取目标资源,该目标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传输(或转发)从该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存在侧行链路,第二设备与第三通信设备之间存在连接,需要知晓的是,第二设备与第三通信设备之间存在的连接为通信连接。
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对应的逻辑信道中有待传输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获取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并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称之为侧行链路缓存状态指示(sidelinkbuffer status indication,SL-BSI)。该指示信息中包括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可以是数据量的大小,例如可以是以比特或字节为单位的数值,或者可以是数据量范围的一个索引值,在索引值为1时表示数据量大小在1字节到10字节之间;具体实施时,对指示信息中包括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的表现形式不做限定。
3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并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
本步骤以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为SL-BSI为示例,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SL-BSI,进一步地,可以从SL-BSI中获取侧行链路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进而,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其中,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时,第二设备获取的目标资源为Uu传输资源;第三通信设备为第三终端设备(即另一Remote UE)时,第二设备获取的目标资源为侧行链路传输资源。
可见,通过实施图3所描述的资源调度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发送指示信息至第二设备,使第二设备预先知晓即将接收到的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进而,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该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提前获取传输资源,避免了第一终端设备将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再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传输资源的情况,从而减小了第二设备转发待传输数据的时延,即降低中继转发时延,提升了第二设备对数据的转发效率。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其中:
4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并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其中,第一配置消息中可以包含有触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的触发条件或该指示信息的数据内容,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中的触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的触发条件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即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之后,可以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何时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包含哪些数据内容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的触发条件是指触发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触发条件,指示信息的数据内容为指示信息中携带的数据内容。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在这种情况下,触发条件与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关联。
其中,LCH标识可以是LCH编码或名称等字符串,LCH标识对应唯一LCH。LCG标识可以是LCG编码或名称等字符串,LCG标识对应唯一LCG。承载标识为承载编码或名称等字符串,承载标识对应唯一承载。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指LCG标识与LCH标识的对应关系,例如Remote UE(即前述第一终端设备)被配置有LCH1、LCH2、LCH3、LCH4、LCH5、LCH6,而第一配置消息中包含有将LCH1、LCH2、LCH3分配至LCG1(即LCH1、LCH2、LCH3对应于LCG1),将LCH4、LCH5、LCH6分配至LCG2(即LCH4、LCH5、LCH6对应于LCG2)。数据量门限是指LCH或LCG的数据量对应的数值,例如,LCG1对应的数据量门限为X字节,则当LCG1的数据量超过或等于X字节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示例性地,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标识:LCH1和LCH2,在这种情况下,触发条件为LCH1/LCH2中存在待传输数据,即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后,当LCH1和/或LCH2有待传输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消息中携带有LCH1和/或LCH2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升了部分LCH的优先级,当该LCH具有待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该LCH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优先获取目标数据,以达到优先传输该LCH的待传输数据的目的。
示例性地,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G标识:LCG1和LCG2,在这种情况下,触发条件为LCG1/LCG2中存在待传输数据,即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后,当LCG1和/或LCG2有待传输数据时,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消息中携带有LCG1和/或LCG2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升了部分LCG的优先级,当该LCG具有待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该LCG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优先获取目标数据,以达到优先传输该LCG的待传输数据的目的。
示例性地,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中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如LCG1对应有LCH1、LCH2和LCH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后,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消息将LCH1、LCH2和LCH3分配至LCG1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消息中携带有LCG1(即LCH1、LCH2和/或LCH3)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将LCH按照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情形进行分组得到LCG,以提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指示信息的适应性。
示例性地,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承载标识:承载1和承载2,在这种情况下,触发条件为承载1/承载2中存在待传输数据,即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后,当承载1或承载2有待传输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消息中携带有承载1和承载2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升了部分承载的优先级,当该承载具有待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该承载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优先获取目标数据,以达到优先传输该承载的待传输数据的目的。
示例性地,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数据量门限X字节和LCH1标识或LCG1标识,在这种情况下,触发条件为LCH1中有大于等于X字节的待传输数据或LCG1中有大于等于X字节的待传输数据,即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在LCH1或LCG1的待传输数据量大于或等于X字节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消息中携带有LCH1或LCG1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通过这样的方法,当LCH/LCG中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超过数据量门限时,才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设备获取目标资源,避免了LCH/LCG中有数据就会发送的指示信息导致指示信息发送频繁,造成传输资源浪费的情况。
示例性地,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定时器时长T,在这种情况下,触发条件为第二指示信息与第一指示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定时器时长T,即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后,第一终端设备在定时器时长T内不会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换而言之,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定时器时长T。其中,定时器时长T的具体数值可以由开发人员根据实验场景测算得到,后期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可以是有第一终端设备根据LCH或LCG的服务质量信息或负载情况(如信道忙碌比信息)等进行动态调整,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第一终端设备频繁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而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5a所示为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其中,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503,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1,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2。远端设备501和中继设备502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2与网络设备503之间存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若中继设备502为使用层二中继的中继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可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消息。即,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配置消息可以由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503)发送,还可以由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503)指示第二设备根据第二配置消息确定并发送。若中继设备502为使用层三中继的中继设备,此时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配置消息可以由第二设备(中继设备502)根据远端设备501与中继设备502之间的侧行链路中LCH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其中,LCH的服务质量信息(quality of service,QoS)是指该逻辑信道所承载的业务数据所需要保障的服务质量要求,对应有包括优先级、业务可用性、延迟、延迟抖动、吞吐量、误码和丢包率等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一套度量指标,可量化为等级。
在另一个场景中,如图5b所示为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其中,第三通信设备为远端设备506,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4,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5。远端设备504和中继设备505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5与远端设备506之间存在连接,且中继设备505处于连接态(即与网络设备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此时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配置消息由第二设备(中继设备505)根据侧行链路1(远端设备506和中继设备505之间侧行链路)的LCH与侧行链路2(远端设备504和中继设备505之间侧行链路)的LCH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
在又一个场景中,如图5c所示为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其中,第三通信设备为远端设备509,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7,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8。远端设备507和中继设备508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8与远端设备509之间存在连接,且中继设备508处于空闲态(即未连接网络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此时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配置消息由第二设备(中继设备508)根据侧行链路1(远端设备507和中继设备508之间侧行链路)的LCH与侧行链路2(远端设备509和中继设备508之间侧行链路)的LCH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的。
402、第二设备接收第二配置消息。
其中,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设备接收第二配置消息,根据该第二配置消息与第一终端设备就前述指示信息的数据格式内容达成统一共识。换而言之,第二设备知晓自身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中应该包含何种数据内容,例如,第二配置消息中包括LCH1标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中携带有LCH1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第二设备可以接收携带有LCH1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的指示信息。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5a所示为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其中,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503。在这种情况下,若中继设备502为使用层二中继的中继设备,第二设备接收的第二配置消息可以由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503)发送;还可以由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503)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并发送的。
应知晓的是,步骤402和步骤401的执行顺序不分先后,在本实施例中仅为示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换而言之,执行顺序还可以为先执行步骤402再执行步骤401,或同时执行步骤401和步骤402。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三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三配置消息包括针对pre-emptive BSR机制和/或提前侧行链路缓存状态报告(pre-emptive sidelinkbufferstatus report,pre-emptive SL-BSR)机制的激活参数,例如usePreBSR参数和/或use SL-BSR参数。其中,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三配置消息中的use PreBSR参数激活自身的pre-emptive BSR机制,和/或,根据第三配置消息中的use SL-BSR参数激活自身的pre-emptive SL-BSR机制。需要知晓的是,第三配置消息可以是前述第二配置消息,也可以是除前述第二配置消息的其他配置消息,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其中,pre-emptive BSR机制为:UE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BSR以获取Uu传输资源的机制。pre-emptive SL-BSR机制为第二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SL-BSR以提前侧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机制。
40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步骤401的具体实现方式确定指示信息,并将该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设备,其发送指示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步骤301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404、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并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该目标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传输从该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从该指示信息中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并获取能够向第三通信设备传输该待传输数据的目标资源。其中,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时,目标资源为Uu传输资源;第三通信设备为第三终端设备(另一远端设备)时,目标资源为侧行链路传输资源。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5a所示为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其中,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503,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1,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2。远端设备501和中继设备502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2与网络设备503之间存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设备根据前述第三配置消息激活自身的pre-emptive BSR机制。进而,第二设备在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SL-BSI后,可以根据SL-BSI中的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向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503)发送pre-emptive BSR,以获取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503)分配的目标资源。
在另一个场景中,如图5b所示为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其中,第三通信设备为远端设备506,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4,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5。远端设备504和中继设备505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5与远端设备506之间存在连接,且中继设备505处于连接状态(即与网络设备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设备根据前述第三配置消息激活自身的pre-emptive SL-BSR机制。进而,第二设备在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SL-BSI后,可以根据SL-BSI中的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SL-BSR,以获取传输该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目标资源。即,此种情况下,中继设备通过Mode1方式获取传输资源,并利用该传输资源向远端设备506转发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在又一个场景中,如图5c所示为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其中,第三通信设备为远端设备509,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7,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8。远端设备507和中继设备508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8与远端设备509之间存在连接,且中继设备508处于空闲态(即未连接网络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设备在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SL-BSI后,可以根据SL-BSI中的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从自身资源池中确定出传输该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目标资源。即,此种情况下,中继设备通过Mode2方式获取传输资源,并利用该传输资源向远端设备509转发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可见,通过实施图4所描述的资源调度方法,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并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即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配置消息激活向中继设备发送SL-BSI的功能,并确定SL-BSI的内容。第二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以达成第一终端设备对SL-BSI包含数据内容的共识。进而,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SL-BSI后,可以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更精确地获取目标资源,并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转发第二设备从该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下的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如图5a所示,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503,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1,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2。远端设备501和中继设备502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2与网络设备503之间存在连接。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如下如图6所示的如下步骤。其中:
6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
其中,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的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在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有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时,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示例性地,该第一信息中携带有第一参数,例如第一信息中携带有参数supportSL-BSI,则表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指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若第三通信设备接收该第一信息后,检测到第一信息中携带第一参数,可确定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进而,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若第三通信设备接收该第一消息后,检测到第一信息中未携带第一参数,则可确定该第一终端设备不具有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进而不会发送第一配置消息至第一终端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三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三配置消息包括针对pre-emptive BSR机制的激活参数,例如use PreBSR参数。其中,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三配置消息中的use PreBSR参数激活自身的pre-emptive BSR机制。其中,pre-emptive BSR机制为:UE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BSR以获取Uu传输资源的机制。
6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第二配置消息。
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的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中确定出第二配置消息包括的内容。其中,该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中的一种或多种。
示例性地,若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和LCG标识时,则确定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和LCG标识。若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和LCG标识,还包括数据量门限和/或定时器时长,则确定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和LCG标识。若第一配置消息中包括LCH标识,则确定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标识。若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标识,还包括数据量门限和/或定时器时长,则确定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标识。
60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配置消息。
604、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第一终端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示例性地,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标识,表示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哪些LCH的数据量信息。例如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1和LCH2,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时,该指示消息中携带有LCH1和LCH2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G标识,表示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哪些LCG的信息。例如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G1和LCG2,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时,该指示消息中携带有LCG1和LCG2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中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如LCG1对应有LCH1、LCH2和LCH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后,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消息将LCH1、LCH2和LCH3分配至LCG1中,当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如果LCH1/LCH2/LCH3中有待传输数据,则该指示消息中携带有LCG1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可以触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LCH/LCG/承载的标识。例如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1和LCH2,在这种情况下,则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后,当LCH1或LCH2有待传输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触发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该第一终端设备触发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是指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或需要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而不是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具体第一终端设备还需要在有可用传输资源(即将该指示信息传输至第二设备的传输资源)时才能生成指示信息并向第二设备发送。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数据量门限和LCH/LCG/承载的标识,表示当该LCH标识指示的LCH/该LCG标识指示的LCG/该承载标识指示的承载中待传输数据量超过所指示数据量门限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触发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例如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数据量门限X字节和LCH1/LCG1的标识,则当第一终端设备在LCH1或LCG1的待传输数据量大于或等于X字节时,第一终端设备触发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定时器时长T,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后,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在定时器运行时,第一终端设备不会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定时器超时后才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换而言之,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等于定时器时长T。其中,定时器时长T的具体数值可以由开发人员根据实验场景测算得到,后期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可以是有第一终端设备根据LCH或LCG的服务质量信息或负载情况(如信道忙碌比信息)等进行动态调整,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重用现有的SL-BSR的触发条件作为触发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比如重用regular SL-BSR和/或periodic SL-BSR的触发条件,即,当第一终端设备有新数据到达,该新数据所属LCH的优先级高于其他有待传输数据的LCH的优先级,或当前没有其他LCH有待传输数据时,则触发该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中包括前述新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605、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出的指示信息。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当第一终端设备已经生成或发送了该指示信息后,可以取消已经触发了的指示信息。示例性地,当第一终端设备将待传输数据量利用传输资源将待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二设备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取消自身已经触发了的指示信息,换而言之,第一终端设备在传输该指示信息中的数据量信息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时,不会再次触发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606、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提前缓存状态报告,该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包括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第二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中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pre-emptive BSR,即该pre-emptive BSR携带有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607、第三通信设备接收该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并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即Uu接口对应的Uu传输资源)。
第三通信设备接收该pre-emptive BSR之后,根据pre-emptive BSR携带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即Uu接口对应的Uu传输资源)。
608、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消息后,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第三通信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pre-emptive BSR之后,根据pre-emptive BSR携带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第二设备接收到待传输数据的时间与目标资源的时间之间的先后顺序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前述指示信息中还包括辅助信息,该辅助信息包括该侧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时延预算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该辅助信息可被第二设备用于确定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间。
其中,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可以为:若第一终端设备检测传输信道的负载超过过载门限,则确定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拥塞;若第一终端设备检测物理信道的负载小于或等于过载门限,则确定该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畅通。或者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可以为信道忙碌情况,如为信道忙碌比(channel busy ratio,CBR)。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可以是以ms/us/时隙/符号为单位的时间值,例如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和物理信道的传输速率计算得到,例如,可以用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与物理信道传输速率的比值表示,或者当第一终端设备采用mode2方式获取资源时,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预留到传输资源所用的时间,或从第一终端设备生成数据包到利用预留资源开始或完成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等。时延预算:待传输数据的数据包的总时延预算,如数据包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到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时延需求,或待传输数据包的剩余时间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或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指示信息,第二设备根据指示信息中的辅助信息确定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间,即,第二设备可以根据指示信息中的辅助信息确定向第三通信设备触发和/或发送pre-emptiveBSR的时间。
示例性地,指示信息中包括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其中,负载状态信息包括信道拥塞或信道畅通,或信道忙碌比信息等。其中,信道拥塞时,对应预设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长为100ms;信道畅通时,对应预设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长为50ms。在这种情况下,若该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拥塞,则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开启计时,当100ms到达时,第二终端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pre-emptive BSR以获取目标资源。若该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畅通,则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开启计时,当50ms到达时,第二终端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pre-emptive BSR以获取目标资源。
示例性地,指示信息中包括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假设开发人员通过实验数据测算可得第三通信设备接收pre-emptive BSR后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的时长为30ms,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的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为100ms,则第二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开启计时,当70ms到达时,第二终端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pre-emptive BSR以获取目标资源。
示例性地,指示信息中包括时延预算。假设开发人员通过实验数据测算可得第三通信设备接收pre-emptive BSR后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的时长为30ms,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的时延预算为80ms,则第二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至少在50ms以内,第二终端需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pre-emptive BSR以获取目标资源。
609、第二设备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传输从所述侧行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即前述待传输数据)。
第二终端在获取到目标资源和待传输数据之后,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传输从所述侧行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
可见,通过实施例图6所描述的资源调度方法,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一终端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并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第二配置消息,并向第二终端发送该第二配置消息。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第二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提前获取目标资源,并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通过这样的方法,增大了网络设备(本实施例中第三通信设备)的通信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了中继设备(第二设备)转发数据时的中继延时。
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下的另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如图5a所示,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503,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1,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2。远端设备501和中继设备502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2与网络设备503之间存在连接。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如下如图7所示的如下步骤。其中:
701、第二设备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
其中,该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设备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的信息。第三通信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在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有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时,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配置消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三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三配置消息包括针对提前缓存状态报告(pre-emptive BSR)机制的激活参数,例如use PreBSR参数。进而,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三配置消息中的use PreBSR参数激活自身的pre-emptive BSR机制。其中,pre-emptive BSR机制为:UE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BSR以获取Uu传输资源的机制。需要知晓的是,第三配置消息可以是前述第二配置消息,也可以是除前述第二配置消息的其他配置消息,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702、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二配置消息确定第一配置消息,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
其中,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设备从第二配置消息包括的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中确定出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的内容和第二配置消息包括的内容一致,即第二配置消息中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和LCG标识,则第二设备确定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和LCG标识。若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则第二设备确定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若第二配置消息中包括LCH标识,则第二设备确定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标识。若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则第二设备确定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
703、第二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
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前述根据第二配置消息确定出的第一配置消息。
704、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消息之后,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705、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706、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提前缓存状态报告,该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包括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707、第三通信设备接收该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并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即Uu接口对应的Uu传输资源)。
708、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709、第二设备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即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资源)。
其中,步骤704-步骤709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步骤604-步骤609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可见,通过实施例图7所描述的资源调度方法,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二终端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并根据该第二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进而,第二设备接收该指示信息,并根据该指示信息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通过这样的方法,增大了网络设备(本实施例中第三通信设备)的通信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了中继设备(第二设备)转发数据时的中继延时。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下的又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如图5a所示,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503,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1,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2。远端设备501和中继设备502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2与网络设备503之间存在连接。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如下如图8所示的如下步骤。其中:
8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
其中,步骤8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步骤601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8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
其中,步骤8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步骤701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803、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804、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805、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提前缓存状态报告,该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包括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806、第三通信设备接收该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并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即Uu接口对应的Uu传输资源)。
807、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808、第二设备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即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中接收到的数据)。
其中,步骤803-步骤808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步骤604-步骤609或步骤704-步骤709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可见,通过实施例图8所描述的资源调度方法,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三通信设备分别向第二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消息和第一配置消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进而,第二设备接收该指示信息,并根据该指示信息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转发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中接收到的数据(即前述待传输数据)。通过这样的方法,增大了网络设备(本实施例中第三通信设备)的通信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了中继设备(第二设备)转发数据时的中继延时。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下的又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场景如图5a所示,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503,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1,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2。远端设备501和中继设备502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2与网络设备503之间存在连接。并且,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2可以为应用层二中继的中继设备或者为应用层三中继的中继设备。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如下如图9所示的如下步骤。其中:
9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
其中,该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LCH的服务质量信息。第二终端根据该LCH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第一配置消息,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其中,LCH的服务质量信息(quality of service,QoS)是指该逻辑信道所承载的业务数据所需要保障的服务质量要求,对应有包括优先级、业务可用性、延迟、延迟抖动、吞吐量、误码率和丢包率等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一套度量指标,可量化为等级。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LCH1、LCH2和LCH3的QoS信息,按QoS信息等级对各个LCH进行排序,依次为LCH2、LCH1和LCH3。则第二设备可以将QoS信息等级较高的LCH2用于配置第一配置消息,即第二设备配置的第一配置消息中包含LCH2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的信息。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在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有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时,第二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消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三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三配置消息包括针对pre-emptive BSR机制,例如use PreBSR参数。进而,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三配置消息中的use PreBSR参数激活自身的pre-emptive BSR机制。其中,pre-emptive BSR机制为:UE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BSR以获取Uu传输资源的机制。
9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90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904、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提前缓存状态报告,该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包括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905、第三通信设备接收该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并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即Uu接口对应的Uu传输资源)。
906、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907、第二设备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即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中接收到的数据)。
其中,步骤902-步骤907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步骤604-步骤609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可见,通过实施例图9所描述的资源调度方法,不仅可以减少中继设备为层二中继时的中继时延,还可以解决中继设备为层三中继,网络设备不能为远端设备配置第一配置消息的场景,扩大了中继设备的应用场景,减小饿了对中继设备的局限性,提升了中继设备的适用范围。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场景下的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场景如图5b所示,第三通信设备为远端设备506,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4,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5。远端设备504和中继设备505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5与远端设备506之间存在连接,且中继设备505处于连接状态(即与网络设备相连接)并通过mode 1方式获取传输资源。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如下如图10所示的如下步骤。其中:
10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
其中,该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LCH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终端根据该LCH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配置消息,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其中,LCH之间的映射关系是指侧行链路1(远端设备506和中继设备505之间侧行链路)的LCH与侧行链路2(远端设备504和中继设备505之间侧行链路)的LCH之间的映射关系。示例性地,中继设备505和远端设备506之间的侧行链路1上LCH1和LCH2属于LCG1,则远端设备504与中继设备505之间的侧行链路2上LCH1和LCH2也应属于LCG1,即第二终端确定的第一配置消息中携带有LCG1与LCH1和LCH2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的信息。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在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有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时,第二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消息。示例性地,该第一信息中携带有第一参数,例如第一信息中携带有参数supportSL-BSI,则表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指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信息后,检测到第一信息中携带有第一参数,可确定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进而,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消息后,检测到第一信息中未携带第一参数,可确定该第一终端设备不具有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则不会发送第一配置消息至第一终端设备,节省通信传输资源。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三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三配置消息包括针对pre-emptive SL-BSR机制的激活参数,例如use SL-BSR参数。其中,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三配置消息中的use SL-BSR参数激活自身的pre-emptive SL-BSR机制。该pre-emptive SL-BSR机制为第二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SL-BSR以提前侧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机制。
10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100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其中,步骤1002-步骤10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步骤604-步骤605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1004、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提前侧行链路缓存状态报告,该提前侧行链路缓存状态报告包括该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第二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中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提前侧行链路缓存状态报告(pre-emptive SL-BSR),即该pre-emptive SL-BSR携带有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示例性的,pre-emptive SL-BSR可以采用MAC CE的方式进行传输,其中可以包含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远端设备(第三通信设备)的标识信息,LCG标识,LCG对应的待传输数据量信息,LCH的标识,LCH对应的待传输数据量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是设备的层一目的标识或层二目的标识,或其他可以标识设备的标识信息,具体实现时不做限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pre-emptive SL BSR中还包括辅助信息,其中,该辅助信息包括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时延预算中的一种或多种。示例性的,该辅助信息可被第二设备用于确定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间。其中,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可以为:若第一终端设备检测该信道的负载超过过载门限,则确定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拥塞;若第一终端设备检测信道的负载小于或等于过载门限,则确定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畅通。或者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可以为信道忙碌情况,如为信道忙碌比。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可以是以ms/us/时隙/符号为单位的时间值,例如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和信道的传输速率计算得到,例如,可以用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与信道传输速率的比值表示,或者当第一终端设备采用mode 2方式获取资源时,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从传输资源预留到利用该传输资源进行资源传输之间的间隔时间,或从第一终端设备生成数据包到利用预留资源开始或完成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等。时延预算:待传输数据的数据包的总时延预算,如数据包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到远端设备之间的时延需求,或待传输数据包的剩余时间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根据指示信息中的辅助信息确定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SL-BSR的时间。
示例性地,指示信息中包括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其中,负载状态信息包括信道拥塞或信道畅通,或信道忙碌比信息。其中,信道拥塞时,对应预设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长为100ms;信道畅通时,对应预设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长为50ms。在这种情况下,若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拥塞,则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开启计时,当100ms到达时,第二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SL-BSR以获取目标资源。若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畅通,则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开启计时,当50ms到达时,第二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SL-BSR以获取目标资源。
示例性地,指示信息中包括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假设开发人员通过实验数据测算得到网络设备接收pre-emptive SL-BSR后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的时长为30ms,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的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为100ms,则第二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开启计时,当70ms到达时,第二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SL-BSR以获取目标资源。
示例性地,指示信息中包括时延预算。假设开发人员通过实验数据测算可得网络设备接收pre-emptive SL-BSR后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的时长为30ms,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的时延预算为80ms,则第二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开启计时,当50ms到达时,第二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pre-emptive SL-BSR以获取目标资源。
1005、第二设备接收网络设备根据该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分配的目标资源(即侧行链路传输资源)。
网络设备根据pre-emptive SL-BSR中携带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
1006、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消息后,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网络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pre-emptive SL-BSR之后,根据pre-emptive SL-BSR携带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即侧行链路传输资源)。第二设备接收到待传输数据的时间与目标资源的时间之间的先后顺序不做具体限定。
1007、第二设备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另一个远端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即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中接收到的数据)。
第二终端在获取到目标资源和待传输数据之后,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
可见,通过实施例图10所描述的资源调度方法,第三通信设备为远端设备,在第二设备(中继设备)处于连接态时,第二设备通过发送pre-emptive SL-BSR以使网络设备为第二设备分配侧行链路传输资源,进而在侧行链路通信场景中减小中继转发时延。
请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场景下的另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远端设备与远端设备通信场景如图5c所示,第三通信设备为远端设备509,第一终端设备是远端设备507,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508。远端设备507和中继设备508之间存在侧行链路,中继设备508与远端设备509之间存在连接,且中继设备508采用mode 2方式获取传输资源。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如下如图11所示的如下步骤。其中:
11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
11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110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其中,步骤1101-步骤1102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步骤1001-步骤1003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进行过对赘述。
1104、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并根据该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从可用侧行链路资源池中确定出目标资源(即侧行链路资源)。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第二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中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可以触发进行资源选择或资源重选过程,例如从自身配置的资源池中预留传输该待传输数据的目标资源(即侧行链路资源)。
示例性的,第二设备在成功解析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触发第二设备预留目标资源。应知晓的是,即使此刻第二设备针对远端设备还没有待传输的数据(即,远端设备还未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第二设备,仅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的指示信息)时,或者当第二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根据指示信息中的数据量信息判定当前第二设备预留的资源已经足够传输当前已接收到的待转发数据(即待传输数据),第二设备也会触发去预留目标资源。
在又一个示例中,当第二设备在成功解析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根据指示信息中的数据量信息发现(或判定)当前第二设备已经预留的传输资源无法满足第一终端设备待传输数据的时延预算时,第二设备可以触发进行资源重选过程(即重新确定目标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前述指示信息中还包括辅助信息,其中,该辅助信息包括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时延预算中的一种或多种。示例性的,该辅助信息可被第二设备用于确定获取目标传输资源的时间。
其中,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可以为:若第一终端设备检测传输信道的负载超过过载门限,则确定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拥塞;若第一终端设备检测信道的负载小于或等于过载门限,则确定该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畅通。或者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可以为信道忙碌情况,如为信道忙碌比(channel busy ratio,CBR)。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可以是以ms/us/时隙/符号为单位的时间值,例如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和信道的传输速率计算得到,例如,可以用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与信道传输速率的比值表示,或者当第一终端设备采用mode 2方式获取资源时,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对目标资源确定预留到利用该目标资源进行数据转发(或传输)所用的时间,或从第一终端设备生成数据包到利用预留目标资源开始或完成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等。时延预算:待传输数据的数据包的总时延预算,如数据包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到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时延需求,或待传输数据包的剩余时间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根据指示信息中辅助信息确定从资源池中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间。
示例性地,指示信息中包括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其中,负载状态信息包括信道拥塞,或信道畅通,或信道忙碌比信息等。其中,信道拥塞时,对应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间为70ms;信道畅通时,对应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间为30ms。在这种情况下,若该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拥塞,则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开启计时,当70ms到达时,第二设备从资源池中获取目标资源。若该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为信道畅通,则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开启计时,当30ms到达时,第二终端从资源池中获取目标资源。
示例性地,指示信息中包括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假设开发人员通过实验数据测算得到第二设备接收指示消息后从资源池中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长为20ms,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的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为100ms,则第二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开启计时,当80ms到达时,第二设备从资源池中获取目标资源。
示例性地,指示信息中包括时延预算。假设开发人员通过实验数据测算得到第二设备接收指示消息后从资源池中获取目标资源的时长为20ms,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的时延预算为80ms,则第二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至少在60ms以内,第二设备需要从资源池中获取目标资源。
1105、第二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消息后,则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1106、第二设备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另一个远端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即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中接收到的数据)。
第二终端在获取到目标资源和待传输数据之后,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网络设备)传输带传输数据。
可见,通过实施例图11所描述的资源调度方法,当第三通信设备为远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时,由第二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一配置消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第二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从资源池中获取目标资源,进而利用该目标资源向第三通信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降低了中继设备(第二设备)转发数据时的中继延时。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选择附图中的部分步骤进行实施,还可以调整图示中步骤的顺序进行实施,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应理解,执行图示中的部分步骤或调整步骤的顺序进行具体实施,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见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资源调度发方法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图3~图11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和第一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转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201和处理单元1202。其中:
通信单元1201,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用于第二设备获取目标资源,该目标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转发该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1201在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之前,该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LCH和逻辑信道组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接收第一配置消息的方式具体为: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在接收第一配置消息之后,处理单元1202还用于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第二配置消息;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配置消息,该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接收第一配置消息的方式具体为: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在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之前,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LCH的服务质量信息,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LCH的服务质量信息用于第二设备确定第一配置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方式具体为:确定满足触发条件,触发条件与LCH标识、LCG标识、承载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关联;所述通信单元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通信单元1201接收第一配置消息之前,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向第三通信设备或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指示信息中还包括所述侧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时延预算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
请参见图12,图12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资源调度方法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图3~图11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二设备,也可以是第二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二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201和处理单元1202。其中,处理单元1202用于执行数据处理操作。其中:
通信单元12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该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目标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转发该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前,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第二配置消息,第二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LCH和逻辑信道组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接收第二配置消息之后,处理单元1202用于根据第二配置消息确定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前,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LCH的服务质量信息;处理单元1202,还用于根据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LCH的传输质量信息确定第一配置消息;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接收第二配置消息的方式具体为: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接收第二配置消息的方式具体为:接收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的方式具体为: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其中,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包括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用于第三通信设备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目标资源用于转发该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指示信息中还包括侧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时延预算中的一种或多种。
请参见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资源调度发方法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三通信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图3~图11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三通信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三通信设备,也可以是第三通信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和第三通信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转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201和处理单元1202。其中:
通信单元1201,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其中,提前缓存状态报告由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生成,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包括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处理单元1202,用于根据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为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目标资源用于第二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转发该第二设备从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提前缓存状态报告之前,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LCH和逻辑信道组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201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提前缓存状态报告之前,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配置消息,第二配置消息包括LCH和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行单元1201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之前,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其中,通信单元1201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的方式具体为:在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有支持发送指示信息的能力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
如图13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30,用于实现上述资源调度方法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通信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或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装置。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内的芯片系统或芯片。或者,该装置可以是第二设备或用于第二设备的装置。用于第二设备的装置可以为第二设备内的芯片系统或芯片。或者,该装置可以是第三通信设备或用于第三通信设备的装置。用于第三通信设备的装置可以为第三通信设备内的芯片系统或芯片。其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通信装置13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32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通信设备的数据处理功能。装置13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31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通信设备的收发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信接口1310用于装置13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1320利用通信接口1310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装置13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33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330和处理器132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320可能和存储器1330协同操作。处理器1320可能执行存储器13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310、处理器1320以及存储器13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3a中以存储器1330、处理器1320以及通信接口1310之间通过总线1340连接,总线在图13a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3a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装置130具体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通信设备的装置时,例如装置130具体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时,通信接口1310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基带信号。装置130具体是第一终端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通信设备时,通信接口1310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射频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作为示例,图1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13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执行上述资源调度方法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设备所执行的操作。
为了便于说明,图13b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13b所示,终端设备13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3~图11所描述的流程。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终端设备13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3b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CPU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可选的,该处理器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3b所示,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1300的通信单元130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1300的处理单元1302。
通信单元1301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收发单元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可选的,可以将通信单元13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通信单元13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通信单元13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301、处理单元1302可能集成为一个器件,也可以分离为不同的器件,此外,处理器与存储器也可以集成为一个器件,或分立为不同器件。
其中,通信单元1301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1302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三通信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三通信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通信设备。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第二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第三通信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三通信设备执行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例如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设备的功能以及执行的步骤可以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各方法实施例之间、各装置实施例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结合或引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7)
1.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存在侧行链路,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通信设备之间存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目标资源,所述目标资源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三通信设备转发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配置消息;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LCH和逻辑信道组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配置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配置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确定第二配置消息;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配置消息,所述第二配置消息包括所述LCH和所述LCG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LCH标识、所述承载标识、所述LCG标识、所述数据量门限和所述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配置消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配置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所述LCH的服务质量信息,所述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所述LCH的服务质量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配置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确定满足触发条件,所述触发条件与所述LCH标识、所述LCG标识、所述承载标识、所述数据量门限和所述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关联;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三通信设备或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中还包括所述侧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和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时延预算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
12.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存在侧行链路,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通信设备之间存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所述目标资源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三通信设备转发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配置消息,所述第二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LCH和逻辑信道组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配置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配置消息确定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包括所述LCH和所述LCG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LCH标识、所述承载标识、所述LCG标识、所述数据量门限和所述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所述LCH的服务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所述LCH的传输质量信息确定第一配置消息;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配置消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配置消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配置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2-17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获取目标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向所述第三通信设备发送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其中,所述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用于所述第三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所述目标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三通信设备转发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2-17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中还包括所述侧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的负载状态信息、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和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时延预算中的一种或多种。
20.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存在侧行链路,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三通信设备之间存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其中,所述提前缓存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生成,所述提前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
根据所述侧行链路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信息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目标资源,所述目标资源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三通信设备转发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侧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提前缓存状态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LCH和逻辑信道组LCG之间的对应关系、LCH标识、承载标识、LCG标识、数据量门限和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提前缓存状态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配置消息,所述第二配置消息包括所述LCH和所述LCG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LCH标识、所述承载标识、所述LCG标识、所述数据量门限和所述定时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其中,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包括:
在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有支持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能力时,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0-2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单元。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单元。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20-2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单元。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20-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20-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34.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装置。
3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3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3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20-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01498.XA CN113950019A (zh) | 2020-07-17 | 2020-07-17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EP21842433.1A EP4184964A4 (en) | 2020-07-17 | 2021-06-05 | RESOURCE PLANN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
PCT/CN2021/098489 WO2022012212A1 (zh) | 2020-07-17 | 2021-06-05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US18/155,594 US20230156758A1 (en) | 2020-07-17 | 2023-01-17 |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01498.XA CN113950019A (zh) | 2020-07-17 | 2020-07-17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50019A true CN113950019A (zh) | 2022-01-18 |
Family
ID=79326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01498.XA Pending CN113950019A (zh) | 2020-07-17 | 2020-07-17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56758A1 (zh) |
EP (1) | EP4184964A4 (zh) |
CN (1) | CN113950019A (zh) |
WO (1) | WO2022012212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42177A (zh) * | 2022-08-22 | 2022-12-06 | 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can网络的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
WO2023138605A1 (zh) * | 2022-01-20 | 2023-07-27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160337A1 (zh) * | 2022-02-28 | 2023-08-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WO2023197218A1 (zh) * | 2022-04-13 | 2023-10-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资源请求方法及设备 |
WO2023221059A1 (zh) * | 2022-05-19 | 2023-11-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WO2024092752A1 (zh) * | 2022-11-04 | 2024-05-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以及接入网设备 |
WO2024138877A1 (zh) * | 2022-12-28 | 2024-07-04 |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传输bsr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27256B2 (en) * | 2020-09-17 | 2024-07-02 | Stryker Corporation | Care provider coverage filter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20220330223A1 (en) * | 2021-04-09 | 2022-10-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figuration of sidelink resources for transmission of a sidelink message |
WO2024011474A1 (zh) * | 2022-07-14 | 2024-01-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42917B2 (en) * | 2015-05-14 | 2018-04-10 | Blackberry Limited |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a device-to-device transmission |
GB2562220A (en) * | 2017-05-05 | 2018-11-14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Methods and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direct communications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CN109152025B (zh) * | 2017-06-16 | 2024-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终端及基站 |
US11026117B2 (en) * | 2018-10-24 | 2021-06-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by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11385760B (zh) * | 2018-12-29 | 2021-10-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1107583B (zh) * | 2019-03-25 | 2023-12-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sidelink重传请求BSR发送方法和终端设备 |
CN110366260B (zh) * | 2019-07-16 | 2022-11-1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调度请求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7-17 CN CN202010701498.XA patent/CN113950019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6-05 EP EP21842433.1A patent/EP4184964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06-05 WO PCT/CN2021/098489 patent/WO2022012212A1/zh unknown
-
2023
- 2023-01-17 US US18/155,594 patent/US20230156758A1/en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38605A1 (zh) * | 2022-01-20 | 2023-07-27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160337A1 (zh) * | 2022-02-28 | 2023-08-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WO2023197218A1 (zh) * | 2022-04-13 | 2023-10-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资源请求方法及设备 |
WO2023221059A1 (zh) * | 2022-05-19 | 2023-11-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CN115442177A (zh) * | 2022-08-22 | 2022-12-06 | 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can网络的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15442177B (zh) * | 2022-08-22 | 2023-09-29 | 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can网络的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
WO2024092752A1 (zh) * | 2022-11-04 | 2024-05-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以及接入网设备 |
WO2024138877A1 (zh) * | 2022-12-28 | 2024-07-04 |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传输bsr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012212A1 (zh) | 2022-01-20 |
US20230156758A1 (en) | 2023-05-18 |
EP4184964A4 (en) | 2023-12-20 |
EP4184964A1 (en) | 2023-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50019A (zh)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
US11937128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latency of transmission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
US10743225B2 (en) | Schedul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
US8824958B2 (en) | Relay node connection management | |
WO2020200135A1 (zh)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 |
TWI583231B (zh) | 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之基地台、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傳輸方法、回報方法及資源調整方法 | |
CN109787791B (zh) |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09151914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 |
CN111182584B (zh) | 激活scg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1328140B (zh) | 侧链通信方法和装置 | |
JP2019533955A (ja) | 無線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の方法、そのような無線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ならびにそれら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US20230098258A1 (en) | Relay bearer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WO2021022687A1 (zh) | 通信方法、建立slrb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WO2020216133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US20240267793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KR20180127963A (ko) | 릴레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3873582B (zh) |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
CN113727368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1081696A1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1316718A (zh) | 用于侧链通信的载波聚合 | |
CN110622578B (zh) | 控制数据复制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21155604A1 (zh)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16057998A (zh)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装置 | |
CN113455100B (zh) | 用于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731544B (zh) | 一种基于网络切片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