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7729B - 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27729B CN116527729B CN202310802580.5A CN202310802580A CN116527729B CN 116527729 B CN116527729 B CN 116527729B CN 202310802580 A CN202310802580 A CN 202310802580A CN 116527729 B CN116527729 B CN 1165277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module
- time
- stability
- hea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6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33—Protocols for 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15—Access to distributed or replicated servers, e.g. using bro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卡顿延迟监测模块、稳定性分析模块和提醒控制模块,所述卡顿延迟监测模块与稳定性分析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稳定性分析模块与提醒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卡顿延迟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开发人员调用数据时的卡顿程度,所述稳定性分析模块用于分析计算当前RPC框架上调用数据的稳定性,所述提醒控制模块用于控制RPC框架数据传输速度的临界值,所述卡顿延迟监测模块包括时间戳标记模块一,所述时间戳标记模块一用于检测后端服务器接收所经过的时间,所述数据快照模块用于利用数据快照检测开发人员调用数据的卡顿程度,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和稳定性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框架是一种远程过程调用技术,它可以让不同的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RPC框架可以将远程调用封装成本地调用的方式,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方法,从而简化了分布式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现有技术存在RPC框架在运数据传输的时候,因开发人员传输速度较快,存在RPC框架在发送过程中意外导致数据崩溃。而若开发人员推RPC框架速度过慢又会导致上传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判断RPC框架内数据整体稳定性,对装有整体稳定性较高数据的服务器,可以适当加快数据传输RPC框架速度,提高上传效率。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稳定性高的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卡顿延迟监测模块、稳定性分析模块和提醒控制模块,所述卡顿延迟监测模块与稳定性分析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稳定性分析模块与提醒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卡顿延迟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开发人员调用数据时的卡顿程度,所述稳定性分析模块用于分析计算当前RPC框架上调用数据的稳定性,所述提醒控制模块用于控制RPC框架数据传输速度的临界值。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卡顿延迟监测模块包括时间戳标记模块一、数据快照模块和时间统计模块,所述时间戳标记模块一用于检测后端服务器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所述数据快照模块用于利用数据快照检测开发人员调用数据的卡顿程度,所述时间统计模块用于计算单个数据调用所需时间,所述时间戳标记模块一与数据快照模块以及时间统计模块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快照模块包括表头追踪子模块和堆栈坐标录入模块,所述表头追踪子模块用于根据表头特征追踪程序包中表头信息,所述堆栈坐标录入模块用于标定表头堆栈坐标。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稳定性分析模块包括时间戳标记模块二、卡顿延迟评估模块和稳定性计算模块,所述时间戳标记模块二用于检测RPC框架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所述卡顿延迟评估模块与数据快照模块电连接,所述卡顿延迟评估模块用于评估开发人员调用数据时的卡顿程度,所述稳定性计算模块与时间戳标记模块二以及卡顿延迟评估模块电连接,所述稳定性计算模块用于分析计算数据的稳定性,所述时间戳标记模块二包括关键位置标签和次要位置标签,所述关键位置标签用于输出当前数据调用在RPC框架的关键位置信号,所述次要位置标签用于输出当前数据调用在RPC框架的次要位置信号。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提醒控制模块包括信号频次转换模块、信号频次标记模块和判断模块,所述信号频次转换模块与稳定性计算模块电连接,所述信号频次转换模块用于根据RPC框架调用的数据的稳定性分析计算RPC框架数据传输速度最大值,所述信号频次标记模块用于实时监测RPC框架数据传输时信号频次度,所述判断模块与信号频次转换模块以及信号频次标记模块电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分析判断RPC框架信号频次是否超过临界值。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运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
S1:后端开发人员将备好的数据放在后端服务器上,待上传时间到达后开始准备将数据调用至RPC框架上,经RPC框架发送至接收者服务器上;
S2:到达上传时间,开发人员开始往RPC框架上调用数据,卡顿延迟监测模块开始运行,对开发人员调用数据的行动过程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稳定性分析模块;
S3:稳定性分析模块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开发人员调用数据过程中的卡顿程度,并推算出当前调用的数据的稳定性;
S4:调用数据完成后,提醒控制模块获取调用所有数据的稳定性后,计算出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并控制RPC框架在数据传输速度超过最高数据传输速度时进行提醒,避免数据传输速度过快使稳定性较差的数据运输过程中崩溃。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2进一步包括以下:
S21:时间戳标记模块一实时检测后端服务器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在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减少时,传输无线通信信号至RPC框架处的数据快照模块和时间统计模块;
S22:数据快照模块和时间统计模块均在接收电信号后启动,数据快照模块对后端服务器利用数据快照检测开发人员输入数据至RPC框架处时的代码信息,时间统计模块则开始计时;
S23:表头追踪子模块根据表头特征自动追踪开发人员起始代码,并读取起始代码;
S24:堆栈坐标录入模块读取起始代码后,以第一信息标定当前起始代码表头、程序起始和程序结尾的堆栈坐标,并以起始代码表头中心位置为原点,程序起始至程序结尾线段为X轴,X轴旋转90度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堆栈坐标系,设程序起始至程序结尾线段X轴的长度为,堆栈坐标系单位边长为/>,当前起始代码表头在代码库中的堆栈坐标为/>;
S25:数据快照模块持续利用数据快照检测开发人员输入数据至RPC框架处时,堆栈坐标录入模块不断读取起始代码表头在代码库中的堆栈坐标,并与第一信息实时缩放比对后,得到表头在代码库中的堆栈坐标,其中/>为信号堆栈的横坐标,即为堆栈寄存器的编号,/>为信号堆栈的纵坐标,即为信号数据在堆栈寄存器的位置编号。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3进一步包括以下:
S31:时间戳标记模块二在RPC框架处实时检测RPC框架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当测得RPC框架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增大时输出通信信号至时间统计模块;
S32:时间统计模块接收通信信号后停止计时,并输出时间值t至卡顿延迟评估模块;
S33:卡顿延迟评估模块获取数据快照模块传输的表头中心位置在当前数据调用过程中的实时堆栈坐标,并通过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个时间段表头堆栈坐标与第一信息标定的起始代码表头堆栈坐标的偏移距离值;
S34:卡顿延迟评估模块获取单次输入数据至RPC框架处的时间值t,并结合起始代码表头堆栈坐标的偏移距离值,评估计算得到输入当前数据至RPC框架处过程的卡顿程度值/>;
S35:根据卡顿程度值和当前数据填入的堆栈坐标,稳定性计算模块计算算出当前调用的数据稳定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34中,开发人员输入当前数据至RPC框架处过程的卡顿程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第/>个时间段表头堆栈坐标与第一信息标定的起始代码表头堆栈坐标的偏移距离值,/>为利用数据快照检测最新页面的总时间段,式中,开发人员在调用当前数据过程中的起始代码表头平均偏移量和调用当前数据所耗时间均与卡顿程度值成正比,当装置数据过程中起始代码表头偏移平均距离越小,则表示传输越卡顿,调用当前数据所耗时间越长,则表示此时越谨慎调用,从而表现出卡顿程度值越大,反之则卡顿程度值越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35中,当前数据填入至RPC框架的关键位置时,位于RPC框架的关键堆栈坐标的关键位置标签标记受时间反馈出关键位置信号,当前数据填入至RPC框架的次要位置时,位于RPC框架的次要堆栈坐标的关键位置标签标记受时间反馈出次要位置信号;
当稳定性计算模块获取关键位置信号时,输出稳定性转换系数,因此当前调用的数据稳定性/>,当稳定性计算模块获取次要位置信号时,输出稳定性转换系数/>,因此当前调用的数据稳定性/>;
由式中可知当前调用的数据稳定性与输入当前数据至RPC框架处过程的卡顿程度值/>成反比,输入越卡顿,则对应数据的稳定性越差,反正则对应数据稳定性越好,同时当数据放置在RPC框架的次要堆栈坐标时,因增大直接意外导致数据崩溃的可能性,从而转换系数变小,进而数据的稳定性同时受填入堆栈坐标影响。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4进一步包括以下:
S41:调用数据完成后,提醒控制模块获取调用所有数据的稳定性,锁定数据稳定性最低值/>,其中/>分别为每样数据经监测和分析得到的对应稳定性值;
S42:信号频次转换模块获取RPC框架内调用的数据稳定性最低值,并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当前RPC框架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值,其中/>为计算得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值,/>为数据稳定性转换为信号频次的转换系数值,式中可知RPC框架内调用的数据稳定性最低值/>越低时,说明稳定性越差,对应RPC框架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值也越低;
S43:开发人员开始利用RPC框架将数据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使信号频次标记模块监测数据传输信号频次;
S44:判断模块获取服务器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值和监测数据传输信号频次/>并比较,当/>时,输出电信号至提醒控制模块;
S45:提醒控制模块控制RPC框架提醒,提示开发人员降低数据传输速度,保证所有数据安全稳定送达至接收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卡顿延迟监测模块、稳定性分析模块和提醒控制模块,可以监测开发人员调用数据时传输来判断调用数据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卡顿程度,并结合填入在RPC框架上的堆栈坐标推算出调用的数据的稳定性,最后经过对所有数据稳定性计算后,找出稳定性最差的数据,并以其作为数据传输时的RPC框架信号频次转换依据,使得RPC框架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控制RPC框架最高前行速度,使数据传输过程更平稳,同时尽可能达到安全速度的最大值。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模块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卡顿延迟监测模块、稳定性分析模块和提醒控制模块,卡顿延迟监测模块与稳定性分析模块无线通信连接,稳定性分析模块与提醒控制模块电连接,卡顿延迟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开发人员调用数据时的卡顿程度,稳定性分析模块用于分析计算当前RPC框架上调用数据的稳定性,提醒控制模块用于控制RPC框架数据传输速度的临界值;通过设置有卡顿延迟监测模块、稳定性分析模块和提醒控制模块,可以监测开发人员调用数据时传输来判断调用数据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卡顿程度,并结合填入在RPC框架上的堆栈坐标推算出调用的数据的稳定性,最后经过对所有数据稳定性计算后,找出稳定性最差的数据,并以其作为数据传输时的RPC框架信号频次转换依据,使得RPC框架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控制RPC框架最高前行速度,使数据传输过程更平稳,同时尽可能达到安全速度的最大值。
卡顿延迟监测模块包括时间戳标记模块一、数据快照模块和时间统计模块,时间戳标记模块一用于检测后端服务器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数据快照模块用于利用数据快照检测开发人员调用数据的卡顿程度,时间统计模块用于计算单个数据调用所需时间,时间戳标记模块一与数据快照模块以及时间统计模块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数据快照模块包括表头追踪子模块和堆栈坐标录入模块,表头追踪子模块用于根据表头特征追踪程序包中表头信息,堆栈坐标录入模块用于标定表头堆栈坐标。
稳定性分析模块包括时间戳标记模块二、卡顿延迟评估模块和稳定性计算模块,时间戳标记模块二用于检测RPC框架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卡顿延迟评估模块与数据快照模块电连接,卡顿延迟评估模块用于评估开发人员调用数据时的卡顿程度,稳定性计算模块与时间戳标记模块二以及卡顿延迟评估模块电连接,稳定性计算模块用于分析计算数据的稳定性,时间戳标记模块二包括关键位置标签和次要位置标签,关键位置标签用于输出当前数据调用在RPC框架的关键位置信号,次要位置标签用于输出当前数据调用在RPC框架的次要位置信号。
提醒控制模块包括信号频次转换模块、信号频次标记模块和判断模块,信号频次转换模块与稳定性计算模块电连接,信号频次转换模块用于根据RPC框架调用的数据的稳定性分析计算RPC框架数据传输速度最大值,信号频次标记模块用于实时监测RPC框架数据传输时信号频次度,判断模块与信号频次转换模块以及信号频次标记模块电连接,判断模块用于分析判断RPC框架信号频次是否超过临界值。
该系统的运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
S1:后端开发人员将备好的数据放在后端服务器上,待上传时间到达后开始准备将数据调用至RPC框架上,经RPC框架发送至接收者服务器上;
S2:到达上传时间,开发人员开始往RPC框架上调用数据,卡顿延迟监测模块开始运行,对开发人员调用数据的行动过程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稳定性分析模块;
S3:稳定性分析模块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开发人员调用数据过程中的卡顿程度,并推算出当前调用的数据的稳定性;
S4:调用数据完成后,提醒控制模块获取调用所有数据的稳定性后,计算出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并控制RPC框架在数据传输速度超过最高数据传输速度时进行提醒,避免数据传输速度过快使稳定性较差的数据运输过程中崩溃。
S2进一步包括以下:
S21:时间戳标记模块一实时检测后端服务器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在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减少时,传输无线通信信号至RPC框架处的数据快照模块和时间统计模块;
S22:数据快照模块和时间统计模块均在接收电信号后启动,数据快照模块对后端服务器利用数据快照检测开发人员输入数据至RPC框架处时的代码信息,时间统计模块则开始计时;
S23:表头追踪子模块根据表头特征自动追踪开发人员起始代码,并读取起始代码;
S24:堆栈坐标录入模块读取起始代码后,以第一信息标定当前起始代码表头、程序起始和程序结尾的堆栈坐标,并以起始代码表头中心位置为原点,程序起始至程序结尾线段为X轴,X轴旋转90度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堆栈坐标系,设程序起始至程序结尾线段X轴的长度为,堆栈坐标系单位边长为/>,当前起始代码表头在代码库中的堆栈坐标为/>;
S25:数据快照模块持续利用数据快照检测开发人员输入数据至RPC框架处时,堆栈坐标录入模块不断读取起始代码表头在代码库中的堆栈坐标,并与第一信息实时缩放比对后,得到表头在代码库中的堆栈坐标,其中/>为信号堆栈的横坐标,即为堆栈寄存器的编号,/>为信号堆栈的纵坐标,即为信号数据在堆栈寄存器的位置编号。
S3进一步包括以下:
S31:时间戳标记模块二在RPC框架处实时检测RPC框架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当测得RPC框架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增大时输出通信信号至时间统计模块;
S32:时间统计模块接收通信信号后停止计时,并输出时间值t至卡顿延迟评估模块;
S33:卡顿延迟评估模块获取数据快照模块传输的表头中心位置在当前数据调用过程中的实时堆栈坐标,并通过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个时间段表头堆栈坐标与第一信息标定的起始代码表头堆栈坐标的偏移距离值;
S34:卡顿延迟评估模块获取单次输入数据至RPC框架处的时间值t,并结合起始代码表头堆栈坐标的偏移距离值,评估计算得到输入当前数据至RPC框架处过程的卡顿程度值/>;
S35:根据卡顿程度值和当前数据填入的堆栈坐标,稳定性计算模块计算算出当前调用的数据稳定性/>。
S34中,开发人员输入当前数据至RPC框架处过程的卡顿程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第/>个时间段表头堆栈坐标与第一信息标定的起始代码表头堆栈坐标的偏移距离值,/>为利用数据快照检测最新页面的总时间段,式中,开发人员在调用当前数据过程中的起始代码表头平均偏移量和调用当前数据所耗时间均与卡顿程度值成正比,当装置数据过程中起始代码表头偏移平均距离越小,则表示传输越卡顿,调用当前数据所耗时间越长,则表示此时越谨慎调用,从而表现出卡顿程度值越大,反之则卡顿程度值越小。
S35中,当前数据填入至RPC框架的关键位置时,位于RPC框架的关键堆栈坐标的关键位置标签标记受时间反馈出关键位置信号,当前数据填入至RPC框架的次要位置时,位于RPC框架的次要堆栈坐标的关键位置标签标记受时间反馈出次要位置信号;
当稳定性计算模块获取关键位置信号时,输出稳定性转换系数,因此当前调用的数据稳定性/>,当稳定性计算模块获取次要位置信号时,输出稳定性转换系数/>,因此当前调用的数据稳定性/>;
由式中可知当前调用的数据稳定性与输入当前数据至RPC框架处过程的卡顿程度值/>成反比,输入越卡顿,则对应数据的稳定性越差,反正则对应数据稳定性越好,同时当数据放置在RPC框架的次要堆栈坐标时,因增大直接意外导致数据崩溃的可能性,从而转换系数变小,进而数据的稳定性同时受填入堆栈坐标影响。
S4进一步包括以下:
S41:调用数据完成后,提醒控制模块获取调用所有数据的稳定性,锁定数据稳定性最低值/>,其中/>分别为每样数据经监测和分析得到的对应稳定性值;
S42:信号频次转换模块获取RPC框架内调用的数据稳定性最低值,并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当前RPC框架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值,其中/>为计算得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值,/>为数据稳定性转换为信号频次的转换系数值,式中可知RPC框架内调用的数据稳定性最低值/>越低时,说明稳定性越差,对应RPC框架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值也越低;
S43:开发人员开始利用RPC框架将数据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使信号频次标记模块监测数据传输信号频次;
S44:判断模块获取服务器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值和监测数据传输信号频次/>并比较,当/>时,输出电信号至提醒控制模块;
S45:提醒控制模块控制RPC框架提醒,提示开发人员降低数据传输速度,保证所有数据安全稳定送达至接收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卡顿延迟监测模块、稳定性分析模块和提醒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顿延迟监测模块与稳定性分析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稳定性分析模块与提醒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卡顿延迟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开发人员调用数据时的卡顿程度,所述稳定性分析模块用于分析计算当前RPC框架上调用数据的稳定性,所述提醒控制模块用于控制RPC框架数据传输速度的临界值;
所述卡顿延迟监测模块包括时间戳标记模块一、数据快照模块和时间统计模块,所述时间戳标记模块一用于检测后端服务器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所述数据快照模块用于利用数据快照检测开发人员调用数据的卡顿程度,所述时间统计模块用于计算单个数据调用所需时间,所述时间戳标记模块一与数据快照模块以及时间统计模块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快照模块包括表头追踪子模块和堆栈坐标录入模块,所述表头追踪子模块用于根据表头特征追踪程序包中表头信息,所述堆栈坐标录入模块用于标定表头所在位置的堆栈坐标;
所述稳定性分析模块包括时间戳标记模块二、卡顿延迟评估模块和稳定性计算模块,所述时间戳标记模块二用于检测RPC框架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所述卡顿延迟评估模块与数据快照模块电连接,所述卡顿延迟评估模块用于评估开发人员调用数据时的卡顿程度,所述稳定性计算模块与时间戳标记模块二以及卡顿延迟评估模块电连接,所述稳定性计算模块用于分析计算数据的稳定性,所述时间戳标记模块二包括关键位置标签和次要位置标签,所述关键位置标签用于输出当前数据调用在RPC框架的关键位置信号,所述次要位置标签用于输出当前数据调用在RPC框架的次要位置信号;
所述提醒控制模块包括信号频次转换模块、信号频次标记模块和判断模块,所述信号频次转换模块与稳定性计算模块电连接,所述信号频次转换模块用于根据RPC框架调用的数据的稳定性分析计算RPC框架数据传输速度最大值,所述信号频次标记模块用于实时监测RPC框架数据传输时信号频次度,所述判断模块与信号频次转换模块以及信号频次标记模块电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分析判断RPC框架信号频次是否超过临界值;
该系统的运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
S1:后端开发人员将备好的数据放在后端服务器上,待上传时间到达后开始准备将数据调用至RPC框架上,经RPC框架发送至接收者服务器上;
S2:到达上传时间,开发人员开始往RPC框架上调用数据,卡顿延迟监测模块开始运行,对开发人员调用数据的行动过程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稳定性分析模块;
S3:稳定性分析模块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开发人员调用数据过程中的卡顿程度,并推算出当前调用的数据的稳定性;
S4:调用数据完成后,提醒控制模块获取调用所有数据的稳定性后,计算出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并控制RPC框架在数据传输速度超过最高数据传输速度时进行提醒,避免数据传输速度过快使稳定性较差的数据运输过程中崩溃;
所述S2进一步包括以下:
S21:时间戳标记模块一实时检测后端服务器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在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减少时,传输无线通信信号至RPC框架处的数据快照模块和时间统计模块;
S22:数据快照模块和时间统计模块均在接收电信号后启动,数据快照模块对后端服务器利用数据快照检测开发人员输入数据至RPC框架处时的代码信息,时间统计模块则开始计时;
S23:表头追踪子模块根据表头特征自动追踪开发人员起始代码,并读取起始代码;
S24:堆栈坐标录入模块读取起始代码后,以第一信息标定当前起始代码表头、程序起始和程序结尾的堆栈坐标,并以起始代码表头中心位置为原点,程序起始至程序结尾线段为X轴,X轴旋转90度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堆栈坐标系,设程序起始至程序结尾线段X轴的长度为,堆栈坐标系单位边长为/>,当前起始代码表头在代码库中的堆栈坐标为/>;
S25:数据快照模块持续利用数据快照检测开发人员输入数据至RPC框架处时,堆栈坐标录入模块不断读取起始代码表头在代码库中的堆栈坐标,并与第一信息实时缩放比对后,得到表头在代码库中的堆栈坐标,其中/>为信号堆栈的横坐标,即为堆栈寄存器的编号,/>为信号堆栈的纵坐标,即为信号数据在堆栈寄存器的位置编号;
所述S3进一步包括以下:
S31:时间戳标记模块二在RPC框架处实时检测RPC框架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当测得RPC框架接收数据所经过的时间增大时输出通信信号至时间统计模块;
S32:时间统计模块接收通信信号后停止计时,并输出时间值t至卡顿延迟评估模块;
S33:卡顿延迟评估模块获取数据快照模块传输的表头中心位置在当前数据调用过程中的实时堆栈坐标,并通过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个时间段表头堆栈坐标与第一信息标定的起始代码表头堆栈坐标的偏移距离值/>;
S34:卡顿延迟评估模块获取单次输入数据至RPC框架处的时间值t,并结合起始代码表头堆栈坐标的偏移距离值,评估计算得到输入当前数据至RPC框架处过程的卡顿程度值/>;
S35:根据卡顿程度值和当前数据填入的堆栈坐标,稳定性计算模块计算算出当前调用的数据稳定性/>;
所述S34中,开发人员输入当前数据至RPC框架处过程的卡顿程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第/>个时间段表头堆栈坐标与第一信息标定的起始代码表头堆栈坐标的偏移距离值,/>为利用数据快照检测最新页面的总时间段,式中,开发人员在调用当前数据过程中的起始代码表头平均偏移量和调用当前数据所耗时间均与卡顿程度值成正比,当装置数据过程中起始代码表头偏移平均距离越小,则表示传输越卡顿,调用当前数据所耗时间越长,则表示此时越谨慎调用,从而表现出卡顿程度值越大,反之则卡顿程度值越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02580.5A CN116527729B (zh) | 2023-07-03 | 2023-07-03 | 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02580.5A CN116527729B (zh) | 2023-07-03 | 2023-07-03 | 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27729A CN116527729A (zh) | 2023-08-01 |
CN116527729B true CN116527729B (zh) | 2023-09-05 |
Family
ID=87390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02580.5A Active CN116527729B (zh) | 2023-07-03 | 2023-07-03 | 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527729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5752A (zh) * | 2010-03-05 | 2011-09-21 | 微软公司 | 通过带有前向纠错的有损传输的远程呈现 |
CN107066313A (zh) * | 2017-05-10 | 2017-08-18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局域网协同的综采工作面虚拟监测方法 |
CN109688107A (zh) * | 2018-11-20 | 2019-04-2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完整性审计与通信时延的云数据安全定位方法 |
WO2021248665A1 (zh) * | 2020-06-08 | 2021-12-1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Sgx侧信道攻击防御方法、系统、介质、程序及应用 |
CN113835985A (zh) * | 2021-09-27 | 2021-12-24 | 北京基调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监测卡顿、分析卡顿原因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08929B2 (en) * | 2004-10-19 | 2012-01-31 | Reflex System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intrusive anomalous use of a software system using multiple detection algorithms |
-
2023
- 2023-07-03 CN CN202310802580.5A patent/CN1165277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5752A (zh) * | 2010-03-05 | 2011-09-21 | 微软公司 | 通过带有前向纠错的有损传输的远程呈现 |
CN107066313A (zh) * | 2017-05-10 | 2017-08-18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局域网协同的综采工作面虚拟监测方法 |
CN109688107A (zh) * | 2018-11-20 | 2019-04-2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完整性审计与通信时延的云数据安全定位方法 |
WO2021248665A1 (zh) * | 2020-06-08 | 2021-12-1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Sgx侧信道攻击防御方法、系统、介质、程序及应用 |
CN113835985A (zh) * | 2021-09-27 | 2021-12-24 | 北京基调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监测卡顿、分析卡顿原因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分布式实时运行数据驱动的液压支架群虚拟监测关键技术";李梦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27729A (zh) | 2023-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131620B1 (en) |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ith power management and with deterministic control from an access point | |
US10203377B2 (en) | Device,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specifying abnormality-occurrence area of secondary battery system | |
CN102457710B (zh) | 一种3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及其视频监控方法 | |
CN100428691C (zh) | 一种数字家庭网络的时间同步装置及同步方法 | |
CN204089874U (zh) | 一种支持报文存储的交换机 | |
CN114759975B (zh) |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电能量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 |
CN102064981A (zh) | 双向转发检测方法和系统 | |
WO2022078070A1 (zh) | 一种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 |
US8473609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erver for substation monitoring control system | |
CN104503417B (zh) | 一种水电站监测系统 | |
CN101710981B (zh) | 实时获取监控监测结果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6527729B (zh) | 一种基于Web3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 | |
EP4064589A1 (en) | Ethernet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210007792U (zh) | 图像识别抄表终端及系统、图像识别引擎服务器、智能表 | |
CN113965466B (zh) | 一种自适应网络带宽的数据传输系统 | |
CN115766297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数据安全防护方法 | |
CN113542061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4396274A (zh) | 读表装置 | |
CN115225523B (zh) | 智能终端设备信息采集时间校正系统及方法 | |
CN116723133B (zh) | 数据发送、接收设备、网络状态信息提取方法及装置 | |
CN117354737B (zh) | 一种基于低功耗的wifi信号调节方法与装置 | |
CN114257344B (zh) | 融合客户前置设备的馈线终端融合通讯方法及装置 | |
CN118042436B (zh) | 一种降低仓储智能水表电池消耗并提高通讯成功率的方法 | |
CN101252481A (zh) | 一种网络环境自动监测的数据采集方法 | |
CN114679233A (zh) | 一种智能融合终端时钟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监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