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2053A - 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2053A
CN116522053A CN202310514954.3A CN202310514954A CN116522053A CN 116522053 A CN116522053 A CN 116522053A CN 202310514954 A CN202310514954 A CN 202310514954A CN 116522053 A CN116522053 A CN 116522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unting
uncertainty
enterprise
steps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149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何
桑子夏
汪颖翔
迟赫天
张浩钦
王雅文
李斯吾
王江虹
王平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149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2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2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2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5Correlation function computation including computation of convolu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针对待核算企业建立核算模型;所述核算模型用于计算待核算企业的CO2排放总量;根据待核算企业待核算年度的实际生产数据,获取核算模型的输入量以及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标定待核算企业所采用的计量器具的标准不确定度,并根据每个输入量所采用的计量器具确定每个输入量的不确定度;根据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和不确定度计算得到待核算企业的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根据合成不确定换算得到扩展不确定度;基于企业的待核算年度的排放量和扩展不确定度判断核算结果是否合理。本发明能够有效验证碳排放量核算的准确度,解决碳排放核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排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企业的碳排放核查通常是一年或几年一个周期进行一次。但是在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边界、数据采集及计量器具的最大允许误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第二年的碳排放量核查结果与第一次的核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但是现有技术中缺乏有效验证碳排放量核查的结果可靠性的方法和设备,导致碳排放量核算的最终结果存在明显的误差,不利用企业开展后续的环保和碳交易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能够有效验证碳排放量核算的准确度,解决碳排放核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判别企业的活动水平范围和排放因子选择及数据采集的误差区间有多大,是否可靠。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待核算企业建立核算模型;所述核算模型用于计算待核算企业在待核算年度的CO2排放总量作为核算结果;
根据待核算企业待核算年度的实际生产数据,计算得到核算结果,并获取核算模型的输入量以及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
标定待核算企业所采用的计量器具的标准不确定度,并根据每个输入量所采用的计量器具确定每个输入量的不确定度;
根据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和不确定度计算得到待核算企业的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
根据合成不确定换算得到扩展不确定度;
基于企业的待核算年度的核算结果和扩展不确定度判断核算结果是否合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如果待核算企业的待核算年度与上一年度的核算结果的差值不大于扩展不确定度,则判定核算结果合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核算企业待核算年度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和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以及待核算企业待核算年度下一年度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和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如果两个年度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大于两个年度的扩展不确定度平方和的开方,则认为待核算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来源不准确。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核算模型进行全微分,得到核算模型的方差,得到各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和不确定度的表达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待核算企业为水泥企业,其核算模型为:
其中,ECO2表示碳排放量,NCVj表示核算和报告期内第j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FCj表示核算和报告期内第j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CCj表示第j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OFj表示第j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Qm表示第m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用量;HVm表示第m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EFm表示第m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燃烧的CO2排放因子;αm表示第m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含量;Qi表示生产的水泥熟料产量;Qckd表示窑炉排气筒粉尘的重量;Qbpd表示窑炉旁路放风粉尘的重量;FR1表示熟料中氧化钙的含量;FR10表示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钙的含量;FR2表示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FR20表示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镁的含量;Q表示生料的数量;FR0表示生料中非燃料碳含量;AD电力、AD热力分别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的电量和热力量;EF电力、FE热力分别为电力和热力的CO2排放因子。
上述技术方案中,核算模型中输入量灵敏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将烟煤的发热量记做NCV1,将柴油的发热量记做NCV2,将烟煤的使用量记做FC1,将柴油的使用量记做FC2
因此,NCV1的灵敏系数c1为:
FC1的灵敏系数c2为:
NCV2的灵敏系数c3为:
FC2的灵敏系数c4为:
将替代燃料的发热量记做HV1,将替代燃料的使用量记做Q1
HV1的灵敏系数c5为:
Q1的灵敏系数c6为:
Qi的灵敏系数c7为:
Qckd的灵敏系数c8为:
Qbpd的灵敏系数c9为:
FR1的灵敏系数c10为:
FR10的灵敏系数c11为:
FR2的灵敏系数c12为:
FR20的灵敏系数c13为:
Q的灵敏系数c14为:
AD电力的灵敏系数c15为:
AD热力的灵敏系数c16为:
上述技术方案中,核算模型中输入量不确定度如下:
NCV1的标准不确定度u(NCV1)为0.052GJ/t;
FC1的标准不确定度u(FC1)为FC1×0.29%;
NCV2的标准不确定度u(NCV2)为0.052GJ/t;
FC2的标准不确定度u(FC2)为FC2×0.18%;
HV1的标准不确定度u(HV1)为52kj/kg;
Q1的标准不确定度u(Q1)为Q1×0.29%;
Qi的标准不确定度u(Qi)为Qi×0.15%;
Qckd的标准不确定度u(Qckd)为Qckd×0.15%;
Qbpd的标准不确定度u(Qbpd)为Qbpd×0.15%;
FR1的标准不确定度u(FR1)为0.29%;
FR10的标准不确定度u(FR10)为0.29%;
FR2的标准不确定度u(FR2)为0.29%;
FR20的标准不确定度u(FR20)为0.29%;
Q的标准不确定度u(Q)为Q×0.15%;
AD电力的标准不确定度u(AD电力)为AD电力×0.29%。
上述技术方案中,水泥企业的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uc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扩展不确定度U采用下式计算:
U=k×uc
其中,uc表示合成不确定度;k值表示包含因子;当k取值为2时,核算结果是否合理结论的置信水平为95%;当k取值为3时,核算结果是否合理结论的置信水平为9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系统,该系统用于执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确定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合理区间,可以解决碳排放核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判别企业的活动水平范围和排放因子选择及数据采集的误差区间有多大,从中找出核算结果可能的偏离程度,并加以改正。另外本发明有利于企业通过核算不确定度评定的过程,及各活动水平在核算结果中的占比来量化分析企业碳排放过程中的突变原因,同时,对于主持碳排放核算的单位而言,也可以运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来验证各企业历年碳排放核算结果的真实性。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针对水泥企业提出了具体的核算模型以及灵敏系数和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水泥企业的碳排放的情况,为核算结果提供有效的误差参考依据,为核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理论依据,保障最终验证结果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待核算企业建立核算模型;所述核算模型用于计算待核算企业在待核算年度的CO2排放总量作为核算结果;
根据待核算企业待核算年度的实际生产数据,计算得到核算结果,并获取核算模型的输入量以及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
标定待核算企业所采用的计量器具的标准不确定度,并根据每个输入量所采用的计量器具确定每个输入量的不确定度;
根据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和不确定度计算得到待核算企业的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
根据合成不确定换算得到扩展不确定度;
基于企业的待核算年度的核算结果和扩展不确定度判断核算结果是否合理。
本具体实施例中待核算企业为水泥企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本发明的步骤:
步骤一:首先要建立数学模型,核算边界和确认数据来源。
水泥企业生产界区从矿山开采,石灰石、燃料、电力等原材料和能源经计量进厂开始,经过生料制备、熟料烧成、水泥制备等工序,到水泥成品出厂的整个工艺过程。由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三部分组成。
表1为具体实施例中水泥企业的生产数据。
统计待核算的企业在碳排放中使用的计量器具见表2:
表2各计量器具与标准不确定度对照表
步骤二:建立各输入量的数学模型,形成核算模型。
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中,碳排放量核算的基本方法为:
碳排放量=AD活动水平×EF排放因子。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
ADi(activedrectory)活动水平: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数据,例如每种燃料的消耗量、电极消耗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蒸汽量等。
EFi(Emission Factors)排放因子:量化单位活动水平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如生产每吨水泥熟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千瓦时发电上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根据国家“水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中规定:水泥生产企业的CO2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所有的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对应的CO2排放量之和。
根据针对水泥行业建立核算模型:
ECO2=E燃烧+E过程+E电和热 (2)
ECO2=E燃烧1+E燃烧2+E过程1+E过程2+E电和热 (3)
式中:
ECO2--企业CO2排放总量,单位为吨(tCO2);
E燃烧--企业所消耗的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E燃烧1--企业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E燃烧2--企业所消耗的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E过程--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E过程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E过程2--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料中的非燃料碳煅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E电和热--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燃料燃烧(输入量)产生的排放量的核算模型
在水泥生产中,使用化石燃料,如实物煤、燃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照公式(1)、(3)有:
式中:
E燃烧1--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tCO2);
ADj--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j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
EFj--第j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tCO2/GJ;
j--净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类型。
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j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按公式(5)计算。
ADj=NCVj×FCj (5)
式中:
NCVj--核算和报告期内第j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标况立方米(GJ/万Nm3);(通过发热量仪:耗能过程中相关材料发热量测量计算)
FCj--核算和报告期内第j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
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6)计算:
EFj=CCj×OFj×44/12 (6)
式中:
CCj--第j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
OFj--第j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
根据公式(5)、(6)式,公式(4)可转换为以下核算公式:
有的水泥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采用替代燃料或协同处理废弃物。这些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公式(7)计算:
式中:
E燃烧2--核算和报告期内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燃烧所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Qm--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用量,单位为吨(t);
HVm--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
EFm--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燃烧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百万千焦(tCO2/GJ);
αm--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含量,单位为%;
m--表示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种类。
备注:如受核查方在某年份年不涉及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燃烧。因此,此部分排放E燃烧2=0
水泥燃烧的总排放量为E燃烧=E燃烧1+E燃烧2
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量,包括三部分:熟料对应的CO2排放量;窑炉排气筒(窑头)粉尘对应的CO2排放量;旁路放风粉尘对应的CO2排放量。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公式(9)计算:
E过程1--核算和报告期内,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Qi--生产的水泥熟料产量,单位为吨(t);
Qckd--窑炉排气筒(窑头)粉尘的重量,单位为吨(t);
Qbpd--窑炉旁路放风粉尘的重量,单位为吨(t);
FR1--熟料中氧化钙(CaO)的含量,单位为%;
FR10--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钙(CaO)的含量,单位为%;(分光光度计或第三方检测报告)
FR2--熟料中氧化镁(MgO)的含量,单位为%;
FR20--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镁(MgO)的含量,单位为%;
--二氧化碳与氧化钙之间的分子量换算;
--二氧化碳与氧化镁之间的分子量换算。
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的排放量核算模型
水泥生产的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10)计算:
式中:
E过程2--核算和报告期内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Q--生料的数量,单位为吨(t),可采用核算和报告期内企业的生产记录数据;(建立数据库)
FR0--生料中非燃料碳含量,单位为%;如缺少测量数据,可取0.1%~0.3%(干基),生料采用煤矸石、高碳粉煤灰等配料时取高值,否则取低值;
--二氧化碳与碳的数量换算。
水泥生产过程的总排放量等于E过程1、E过程2之和。
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如蒸汽)所对应的生产活动的CO2排放量按公式(11)计算。
E电和热=AD电力×EF电力+AD热力×FE热力 (11)
式中:
E电和热--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生产活动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AD电力、AD热力分别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的电量和热力量(如蒸汽量),单位分别为兆瓦时(MWh)和百万千焦(GJ);
EF电力、FE热力分别为电力和热力(如蒸汽)的CO2排放因子,单位分别为吨CO2/兆瓦时(tCO2/MWh)和吨CO2/百万千焦(tCO2/GJ)。
根据上述(7)、(8)、(9)、(10)和(11)式代入(3)式汇总可知:
根据表1中提供的数据可知,燃烧过程中仅涉及到烟煤和柴油,且不涉及热力(蒸汽)的生产活动。因此上式中j=1,m=1,AD热力=0。
由于核算模型各输入量之间不相关,最终核算模型的方差为:
根据最终测量模型,在燃料燃烧方面共计有烟煤、柴油两种化石燃料,其中NCV的数据来自发热量仪,FC的数据来自计算该类化石燃料使用总量的计量器具(烟煤来自于各类衡器,柴油来自于柴油加油机)。而CC和OF均为固定常数。
将烟煤的发热量记做NCV1,将柴油的发热量记做NCV2,将烟煤的使用量记做FC1,将柴油的使用量记做FC2
因此,NCV1的灵敏系数c1为:
FC1的灵敏系数c2为:
NCV2的灵敏系数c3为:
FC2的灵敏系数c4为:
在燃料燃烧方面共计有一种替代燃料,其中HV的数据来自发热量仪,Q的数据来自计算该类替代燃料使用总量的计量器具。而EF和α均为固定常数。
将替代燃料的发热量记做HV1,将替代燃料的使用量记做Q1。因此,HV1的灵敏系数c5为:
Q1的灵敏系数c6为:
在原料分解中,其中Qi、Qckd、Qbpd的数据来自各类衡器,FR1、FR10、FR2、FR20的数据来自企业化验室的各类分光光度计因此,Qi的灵敏系数c7为:
Qckd的灵敏系数c8为:
Qbpd的灵敏系数c9为:
FR1的灵敏系数c10为:
FR10的灵敏系数c11为:
FR2的灵敏系数c12为:
FR20的灵敏系数c13为:
在生料的非燃料碳煅烧方面,Q的数据来源于各类衡器,FR0根据材料的不同为一个波动的常数。
因此,Q的灵敏系数c14为:
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量测量模型的灵敏系数如下:
AD电力的数据来源于电能表,AD热力的数据来源于蒸汽流量计,EF电力和FE热力为常数。
因此,AD电力的灵敏系数c15为:
AD热力的灵敏系数c16为:
结合数据来源,各输入量的灵敏系数计算结果如下表3:
表3各输入量灵敏系数一览表
/>
根据表1,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如表4:
表4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结合数据来源,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根据表4中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5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结果一览表
由于上述各输入量相互独立,互不相关。根据表4和表5,该企业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为:
得到uc=3690t。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是当测量结果由若干个其他量(各个输入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合成。
核算结构的扩展不确定度U=k×uc。取k=2,因此该企业在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7380t(CO2),k=2。换算成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Urel=1.4%,k=2。
扩展不确定度是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内。实际上扩展不确定度U是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的倍数k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它是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了k倍得到的。U=k×uc.这里k值称做包含因子,一般为2,有时为3,取决于被测量的重要性,效益和风险。当k=2时,置信水平为95%,当k=3时,置信水平为99%.
该企业在某年的碳排放核算结果为557782.52t(CO2),扩展不确定度为U=7380t(CO2),k=2。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Urel=1.4%,k=2。
此结果的意义是:如果企业的年度排放量为557782.52t(CO2),那么核算结果如果是在(557782.52±7380)t(CO2)范围,该核算结果在此范围内都属于合理的,可信赖程度(置信水平)为95%。
如果某年该企业的碳排放核算结果为y1,核算不确定度为U1;第二年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参考值)为y2,核算不确定度为U2
评估碳排放核查结果可以采用通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判别,步骤如下:
若两次的测量结果和参考值分别设为y1和y2,它们的核算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1和U2,则应满足:
假设企业边界、工艺流程和计量器具的最大允许误差都没有变,则近似的认为U1=U2=U;上式则为:
根据水泥举例的结果我们有:
也就是说,在水泥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边界、数据采集及计量器具的最大允许误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第二年的碳排放量核查结果与第一年的核查结果相差不能超过10435.32t(CO2),若超过了则可能核算过程存在问题。最大可能的是企业边界的确定范围变化和数据采集的不可靠性。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待核算企业建立核算模型;所述核算模型用于计算待核算企业在待核算年度的CO2排放总量作为核算结果;
根据待核算企业待核算年度的实际生产数据,计算得到核算结果,并获取核算模型的输入量以及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
标定待核算企业所采用的计量器具的标准不确定度,并根据每个输入量所采用的计量器具确定每个输入量的不确定度;
根据每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和不确定度计算得到待核算企业的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
根据合成不确定换算得到扩展不确定度;
基于企业的待核算年度的核算结果和扩展不确定度判断核算结果是否合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待核算企业的待核算年度与上一年度的核算结果的差值不大于扩展不确定度,则判定核算结果合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核算企业待核算年度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和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以及待核算企业待核算年度下一年度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和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如果两个年度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大于两个年度的扩展不确定度平方和的开方,则认为待核算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来源不准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核算模型进行全微分,得到核算模型的方差,得到各个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和不确定度的表达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核算企业为水泥企业,其核算模型为:
其中,ECO2表示碳排放量,NCVj表示核算和报告期内第j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FCj表示核算和报告期内第j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CCj表示第j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OFj表示第j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Qm表示第m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用量;HVm表示第m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EFm表示第m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燃烧的CO2排放因子;αm表示第m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含量;Qi表示生产的水泥熟料产量;Qckd表示窑炉排气筒粉尘的重量;Qbpd表示窑炉旁路放风粉尘的重量;FR1表示熟料中氧化钙的含量;FR10表示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钙的含量;FR2表示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FR20表示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镁的含量;Q表示生料的数量;FR0表示生料中非燃料碳含量;AD电力、AD热力分别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的电量和热力量;EF电力、FE热力分别为电力和热力的CO2排放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核算模型中输入量灵敏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将烟煤的发热量记做NCV1,将柴油的发热量记做NCV2,将烟煤的使用量记做FC1,将柴油的使用量记做FC2
因此,NCV1的灵敏系数c1为:
FC1的灵敏系数c2为:
NCV2的灵敏系数c3为:
FC2的灵敏系数c4为:
将替代燃料的发热量记做HV1,将替代燃料的使用量记做Q1
HV1的灵敏系数c5为:
Q1的灵敏系数c6为:
Qi的灵敏系数c7为:
Qckd的灵敏系数c8为:
Qbpd的灵敏系数c9为:
FR1的灵敏系数c10为:
FR10的灵敏系数c11为:
FR2的灵敏系数c12为:
FR20的灵敏系数c13为:
Q的灵敏系数c14为:
AD电力的灵敏系数c15为:
AD热力的灵敏系数c16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核算模型中输入量不确定度如下:
NCV1的标准不确定度u(NCV1)为0.052GJ/t;
FC1的标准不确定度u(FC1)为FC1×0.29%;
NCV2的标准不确定度u(NCV2)为0.052GJ/t;
FC2的标准不确定度u(FC2)为FC2×0.18%;
HV1的标准不确定度u(HV1)为52kj/kg;
Q1的标准不确定度u(Q1)为Q1×0.29%;
Qi的标准不确定度u(Qi)为Qi×0.15%;
Qckd的标准不确定度u(Qckd)为Qckd×0.15%;
Qbpd的标准不确定度u(Qbpd)为Qbpd×0.15%;
FR1的标准不确定度u(FR1)为0.29%;
FR10的标准不确定度u(FR10)为0.29%;
FR2的标准不确定度u(FR2)为0.29%;
FR20的标准不确定度u(FR20)为0.29%;
Q的标准不确定度u(Q)为Q×0.15%;
AD电力的标准不确定度u(AD电力)为AD电力×0.29%。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泥企业的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uc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不确定度U采用下式计算:
U=k×uc
其中,uc表示合成不确定度;k值表示包含因子;当k取值为2时,核算结果是否合理结论的置信水平为95%;当k取值为3时,核算结果是否合理结论的置信水平为99%。
10.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
CN202310514954.3A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6522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4954.3A CN116522053A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4954.3A CN116522053A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2053A true CN116522053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95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14954.3A Pending CN116522053A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20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9466A (zh) * 2023-10-07 2023-12-22 河北华伦线缆有限公司 电缆导体用不确定度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9466A (zh) * 2023-10-07 2023-12-22 河北华伦线缆有限公司 电缆导体用不确定度控制方法
CN117259466B (zh) * 2023-10-07 2024-04-09 河北华伦线缆有限公司 电缆导体用不确定度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Energy-exergy analysis and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coal-fired industrial boilers based on thermal test data
CN103697946B (zh) 一种火电厂燃煤锅炉烟气流量的计算方法及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方法
CN103674103B (zh) Scr法烟气脱硝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CN116522053A (zh) 一种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测算方法及系统
CN109785187B (zh) 一种发电机组供电煤耗检测数据校正方法
Junga et al. Uncertainty estima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small-scale boilers
Pan et al. Estimation of coal-related CO2 emissions: The case of China
CN105572291A (zh) 一种锅炉脱硝系统催化剂活性检测方法
CN1771439B (zh) 化石燃料换能设备的在线监测方法
CN114166998A (zh) 一种水泥生产企业碳排放计量方法和系统
CN117237160A (zh) 一种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系统
CN104615898A (zh) 煤与高炉煤气混烧cfb锅炉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测算方法
CN109002687B (zh) 基于钙平衡确定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灰渣份额的方法
Borthwick et al. Examination of United State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databases
Canpolat et al. Emission factors of cement industry in Turkey
CN101780364A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的在线计算方法
CN115187012A (zh) 一种基于日数据验证燃煤电厂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方法
Staller et al. A Modified F-Factor Approach for Real-Tim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
Staller et al. Exploring a Variant of PTC 4-2013 for Real-Tim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
Guidance Direct Emissions from Stationary Combustion Sources
van Niekerk et al. Practical quantification of co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larg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for verifiable energy reporting and energy incentive applications
van Niekerk et al. Practical and verifiable quantific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large industries for energy reporting and incentive applications
Munukutla et al. Modeling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coal-fired power plant in real-time
Huisman Acceptance test for large biomass gasifiers
CN114897403A (zh) 一种检验检测实验室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