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2015A - 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2015A
CN116522015A CN202210082440.0A CN202210082440A CN116522015A CN 116522015 A CN116522015 A CN 116522015A CN 202210082440 A CN202210082440 A CN 202210082440A CN 116522015 A CN116522015 A CN 116522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ed
tag
label
basic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24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辉
马万铮
王志国
邢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oca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oca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oca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oca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24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20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2592 priority patent/WO20231385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2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20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7Spatial or temporal dependent retrieval, e.g. spatiotemporal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6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7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用户画像技术领域,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其中,所述待检测目标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待检测二级标签以及待检测一级标签中至少之一;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标签检测的精准度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户画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户画像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用户画像的生成和用户标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如何对庞大的用户标签进行有效管理,俨然成为数据团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通常情况下当检测到用户标签的使用情况出现异常时,无法快速锁定异常标签,进而导致数据团队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极度浪费,也即,用户标签检测的精准度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标签检测的精准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标签检测方法,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其中,所述待检测目标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待检测二级标签以及待检测一级标签中至少之一;
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
可选地,所述标签使用数据包括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以及一级标签使用数据,
所述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对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二级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二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对应的各基础标签的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之和;
基于所述一级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一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对应的各二级标签的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之和。
可选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以及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所述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对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预设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使用时间,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确定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可选地,所述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预设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使用时间,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日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日均使用次数;
通过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第一预设天数内的总使用次数和所述第一预设天数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所述第一预设天数内的日均使用次数;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周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第二预设天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周日均使用次数;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月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第三预设天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月日均使用次数。
可选地,所述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使用次数增量;
通过计算所述使用次数增量和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可选地,在所述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的步骤之前,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还包括:
获取基础标签体系数据;
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体系数据的基础标签属性数据,查询所述基础标签在预设用户标签体系中对应的一级标签和二级标签;
将所述基础标签、所述一级标签和所述二级标签共同作为待检测目标。
可选地,在所述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的步骤之后,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将所述待检测目标分为高活跃标签、活跃标签以及不活跃标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户标签检测装置,所述用户标签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其中,所述待检测目标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待检测二级标签以及待检测一级标签中至少之一;
检测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
可选地,所述标签使用数据包括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以及一级标签使用数据,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对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二级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二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对应的各基础标签的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之和;
基于所述一级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一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对应的各二级标签的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之和。
可选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以及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预设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使用时间,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确定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日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日均使用次数;
通过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第一预设天数内的总使用次数和所述第一预设天数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所述第一预设天数内的日均使用次数;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周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第二预设天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周日均使用次数;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月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第三预设天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月日均使用次数。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使用次数增量;
通过计算所述使用次数增量和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可选地,所述用户标签检测装置还用于:
获取基础标签体系数据;
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体系数据的基础标签属性数据,查询所述基础标签在预设用户标签体系中对应的一级标签和二级标签;
将所述基础标签、所述一级标签和所述二级标签共同作为待检测目标。
可选地,所述用户标签检测装置还用于:
依据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将所述待检测目标分为高活跃标签、活跃标签以及不活跃标签。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程序,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程序,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也即,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其中,所述待检测目标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待检测二级标签以及待检测一级标签中至少之一;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由于预设时间段可以为用户设置的日、周以及月三大时间段,同时用户标签置于预先设置的标签体系中,进而可实现从时间和标签体系两大维度检测用户标签的目的,也即全面检测用户标签当前的使用情况,所以当检测到用户标签的使用情况出现异常时,能够通过标签检测结果检测得到异常标签在标签体系的所处位置以及标签使用异常的时间,进而实现了避免数据团队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极度浪费的目的,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用户标签的使用情况出现异常而无法快速锁定异常标签的技术缺陷,所以提升了用户标签检测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标签检测方法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首先,应当理解的是,用户标签的作用是为了刻画用户的各种特征,以智能电视OTT行业(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为例,用户标签可以为“本月开机行为次数”、“首次购买内容VIP时间”、“机型”以及用户个人情况等等,用户标签的标签属性分为事实标签、预测标签以及模型标签,其中,事实标签用于定性或定量描述用户的自然属性、产品属性以及消费属性等,例如“首次购买内容VIP时间”,预测标签用于预测用户的潜在需求,例如“40-49岁”,模型标签用于对用户属性及行为等属性的抽象和聚类,例如“本月开机行为次数”,同时用户标签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整个多个数据来源表的用户数据,所以,用户标签非常杂乱,进而当检测到用户标签出现异常情况时,难以精准定位异常标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在本申请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其中,所述待检测目标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待检测二级标签以及待检测一级标签中至少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标签的管理过程中通常都会设置用户标签体系,以快速定位以及精准分类用户标签,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应用于用户标签管理系统,其中,部署用户标签管理系统的终端可以为移动终端以及PC终端等,所述用户标签管理系统可用于检测预设用户标签体系中的各级标签。
另外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待检测目标为需要进行检测的用户标签,所述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待检测目标的历史使用情况,具体可以为每一天被使用的总次数,所述待检测目标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待检测二级标签以及待检测一级标签中至少之一,其中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为待检测单维度标签,具体为隶属于预设用户标签体系,且用于表征单维度的用户标签,所述二级标签用于表征所述基础标签的上一级标签,所述一级标签用于表征所述二级标签的上一级标签,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预设用户标签体系的一级标签包括“基本信息”、“家庭信息”、“个人信息”以及“直播观影偏好”等等,其中,所述一级标签“基本信息”包括“设备信息”、“地理信息”、“账号信息”以及“家庭小区基本信息”等二级标签,所述二级标签“设备信息”包括“机芯”、“机型”以及“尺寸”等单维度标签。
作为一种示例,获取待检测单维度标签的标签使用数据,基于所述单维度标签的标签使用数据,得到各所述单维度标签对应的至少一个二级标签的标签使用数据,通过计算各所述二级标签的标签使用数据,得到各所述二级标签对应的至少一个一级标签的标签使用历史数据。
步骤S20,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使用情况的呈现方式可以为趋势图的呈现方式或报表的呈现方式,所述趋势图的呈现方式中以坐标轴为基点,其中,所述坐标轴的X轴的坐标点用于表征待检测目标在不同预设时间段的不同时间节点,所述坐标轴的Y轴坐标点用于表征待检测目标在对应的不同时间点的使用次数。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一级标签和二级标签的使用情况以趋势图的方式呈现,所述预设时间段包括预设月趋势时间段、预设周趋势时间段以及预设日趋势时间段,检测一级标签或二级标签在预设月趋势时间段的时间节点为每月1日,检测一级标签或二级标签在预设月趋势时间段的时间节点为每周一,检测一级标签或二级标签在预设月趋势时间段的时间节点为每日的24时,单维度标签的使用情况以列表的方式呈现,列表中呈现的内容包括单维度标签体系链以及使用情况,其中,单维度标签体系链用于表征单维度标签在预设用户标签体系中的对应关系,例如“机型”、“设备信息”以及用户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S20包括:通过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不同的不同预设时间段的不同时间节点的使用次数,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由于检测的数据为待检测目标在各时间节点的使用数据,进而能够通过趋势图或者列表的呈现方式反馈出待检测目标在每一时间段的使用情况,进而当检测到数据异常时,能够精准定位到对应时间段的对应标签,提升了检测用户标签的精准度。
其中,所述标签使用数据包括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以及一级标签使用数据,所述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步骤A10,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对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
步骤A20,基于所述二级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二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对应的各基础标签的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之和;
步骤A30,基于所述一级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一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对应的各二级标签的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之和。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标签被用户人群使用一次后,用户人群对应的用户标签会被记录一次,进而得到用户标签的标签历史数据,其中,所述标签历史数据包括记录用户标签的使用次数,也即,标签使用数据,其中,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一级标签使用数据以及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例如,假设预设用户标签体系包括2个一级标签,每一个一级标签包括2个二级标签,每一个二级标签包括5个单维度标签,其中,各单维度标签的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次数均为1,则二级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次数为均为5,一级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次数均为10。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A10至步骤A30包括:通过检测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通过检测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二级标签使用数据,得到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二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对应的各基础标签的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之和;通过检测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一级标签使用数据,得到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一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对应的各二级标签的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之和。
其中,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以及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所述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对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步骤B10,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预设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使用时间,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
步骤B20,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确定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
步骤B30,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计算条件用于触发预设算法,所述使用时间为时间节点,具体可以为月时间节点、周时间节点以及日时间节点等,所述检测周期用于表征待检测目标在某一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次数,所述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为当前检测周期内各时间节点的使用次数之和,所述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为上一检测周期内各时间节点的使用次数之和,例如,检测周期可以设置为一周,该检测周期内的检测时间节点为天,则通过累加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每天的总使用次数,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周的总使用次数。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B10至步骤B30包括: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预设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使用时间,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获取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各时间节点的总使用次数以及上一检测周期的各时间节点的总使用次数,并通过累加所述当前检测周期内各时间节点的总使用次数以及上一检测周期的各时间节点的总使用次数,得到所述待检测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通过将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进行融合,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其中,所述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预设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使用时间,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的步骤包括:
步骤C10,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日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日均使用次数;
步骤C20,通过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第一预设天数内的总使用次数和所述第一预设天数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所述第一预设天数内的日均使用次数;
步骤C30,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周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第二预设天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周日均使用次数;
步骤C40,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月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第三预设天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月日均使用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周日均使用次数为以周为节点的日均使用次数,所述月日均使用次数为以月为节点的日均使用次数,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周日均使用次数包括本周的日均使用次数和上周的日均使用次数,所述月日均使用次数包括本月的日均使用次数和上月的日均使用次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日均使用次数即待检测基础标签每天的总使用次数,所述第一预设天数的日均使用次数为待检测基础标签在近30日的日均使用次数,当所述第一预设天数的当前检测时间与第三预设天数的时间节点一致时,所述第一预设天数的日均使用次数为月日均使用次数,例如,假设当前检测时间为本月30日,则本月的日均使用次数和近30日的日均使用次数等同。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C10至步骤C40包括: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处于日均计算叠加的时间节点时,通过累加在日均计算时间内的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当日的总使用次数;通过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近30天内的总使用次数和30天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近30天内的日均使用次数;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处于周均计算的时间节点时,计算所述基础标签历史数据和每周的自然天数之间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各周的日均使用次数;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处于月均计算的时间节点时,计算所述时间节点对应的基础标签历史数据和每月的自然天数之间的比值,其中,日均、周均以及月均计算的时间节点均为用于预先设置的时间节点,若月日均使用次数包括本月的日均使用次数和上月的日均使用次数,则本月的日均使用次数以当前检测时间为准,例如,假设当前检测时间为15日,则本月的日均使用次数仅检测该月15天内的日均使用次数。
其中,在所述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的步骤之前,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D10,获取基础标签体系数据;
步骤D20,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体系数据的基础标签属性数据,查询所述基础标签在预设用户标签体系中对应的一级标签和二级标签;
步骤D30,将所述基础标签、所述一级标签和所述二级标签共同作为待检测目标。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础标签体系数据为基础标签的标签体系数据,所述基础标签体系数据用于表征单维度标签在预设用户标签体系内身份和行为,具体可包括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基础标签属性数据,其中,所述基础标签属性数据包括单维度标签的标签名称、标签代码、标签值类型以及标签属性,所述标签值类型包括字符串型、布尔型、时间型以及数值型等,所述标签属性包括事实标签、预测标签以及模型标签等,所述标签名称和标签代码为单维度标签的身份标识。
另外地,需要说明的是,在预设用户标签体系中,所述标签代码能够反映单维度标签、二级标签以及一级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假设单维度标签“机型”的标签代码为“T010101”,则可得到单维度标签“机型”对应的二级标签的标签代码为“T0101”,该标签代码对应的二级标签为“设备信息”,二级标签“设备信息”对应的一级标签的标签代码为“T01”,该标签代码对应的一级标签为“基本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D10至步骤D30包括:获取基础标签体系数据的基础标签属性数据;依据所述基础标签属性数据,查询所述基础标签在预设用户标签体系中对应的一级标签和二级标签;将所述基础标签、所述一级标签和所述二级标签共同作为需要进行检测的用户标签。
其中,在所述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的步骤之后,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E10,依据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将所述待检测目标分为高活跃标签、活跃标签以及不活跃标签。
在本实施例中,高活跃标签、活跃标签以及不活跃标签均由用户通过使用次数阈值进行定义,当待检测目标的使用次数超过第一预设使用次数阈值时,则判定所述待检测目标为高活跃标签,当待检测目标的使用次数低于第二预设使用次数阈值时,则判定所述待检测目标为不活跃目标,当待检测目标的使用次数位于第二预设使用次数阈值和第一预设使用次数阈值区间内时,则判定是是待检测目标为活跃标签,其中,判定基础标签、二级标签以及一级标签的活跃程度对应的使用次数阈值不同,且判定基础标签的活跃程度对应的使用次数阈值小于判定二级标签的活跃程度对应的使用次数阈值,判定二级标签的活跃程度对应的使用次数阈值小于判定一级标签的活跃程度对应的使用次数阈值。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E10包括:判断所述待检测目标的使用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预设使用次数阈值,若所述待检测目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使用次数阈值,则判定所述待检测目标为高活跃标签,若所述待检测目标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使用次数阈值,则判断所述待检测目标的使用次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使用次数阈值,若所述待检测目标的使用次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使用次数阈值,则判定所述待检测目标为活跃标签,若所述待检测目标的使用次数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使用次数阈值,则判定所述待检测目标为不活跃标签,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使用次数阈值用于判别待检测目标是否为高活跃标签,所述第二预设使用次数阈值用于判别非高活跃标签是否为活跃标签。即可实现通过标签检测结果,判断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活跃程度,进而能够直观地输出用户标签的监控报告,以供用户标签的研发以及业务人员进行标签审查,进而进行保留优质标签、提升标签质量或标签下架等操作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标签检测方法,也即,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其中,所述待检测目标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待检测二级标签以及待检测一级标签中至少之一;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由于预设时间段可以为用户设置的日、周以及月三大时间段,同时用户标签置于预先设置的标签体系中,进而可实现从时间和标签体系两大维度检测用户标签的目的,也即全面检测用户标签当前的使用情况,所以当检测到用户标签的使用情况出现异常时,能够通过标签检测结果检测得到异常标签在标签体系的所处位置以及标签使用异常的时间,进而实现了避免数据团队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极度浪费的目的,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用户标签的使用情况出现异常而无法快速锁定异常标签的技术缺陷,所以提升了用户标签检测的精准度。
实施例二
进一步地,参照图2,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参考上文介绍,后续不再赘述。在此基础上,所述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的步骤包括:
步骤F10,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使用次数增量;
步骤F20,通过计算所述使用次数增量和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使用次数增量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不同检测周期内的使用次数的增长量,所述增长率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不同检测周期内的使用次数增长情况,例如,假设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第一检测周期内的总使用次数为50次,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第二检测周期内的总使用次数为100次,则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其中,n为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T1为所述第一检测周期内的总使用次数,T2为所述第二检测周期内的总使用次数。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F10至步骤F20包括: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和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总使用次数差值,并将所述总使用次数差值作为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使用次数增量;计算所述使用次数增量和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其中,所述增长率包括周增长率和月增长率,所述周增长率对应的检测周期为一周,所述月增长率对应的检测周期为一个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维度标签的增长率检测方法,也即,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使用次数增量,通过计算所述使用次数增量和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相比于只检测单维度标签在不同时间段的日均使用次数,单维度标签在不同时间段的增长率更能够直观地体现单维度标签使用次数变化情况,实现了将单维度标签日均使用次数量化的目的,用户无需通过一一比对单维度标签在不同时间段的日均使用次数,进而判别单维度标签的变化趋势,丰富了检测单维度标签的过程,提升了单维度标签检测的效率。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标签检测装置,应用于音效调试设备,所述音效调试设备与待调试音效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用户标签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其中,所述待检测目标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待检测二级标签以及待检测一级标签中至少之一;
检测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
可选地,所述标签使用数据包括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以及一级标签使用数据,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对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二级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二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对应的各基础标签的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之和;
基于所述一级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一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对应的各二级标签的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之和。
可选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以及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预设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使用时间,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确定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日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日均使用次数;
通过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第一预设天数内的总使用次数和所述第一预设天数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所述第一预设天数内的日均使用次数;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周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第二预设天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周日均使用次数;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月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第三预设天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月日均使用次数。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使用次数增量;
通过计算所述使用次数增量和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可选地,所述用户标签检测装置还用于:
获取基础标签体系数据;
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体系数据的基础标签属性数据,查询所述基础标签在预设用户标签体系中对应的一级标签和二级标签;
将所述基础标签、所述一级标签和所述二级标签共同作为待检测目标。
可选地,所述用户标签检测装置还用于:
依据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将所述待检测目标分为高活跃标签、活跃标签以及不活跃标签。
本发明提供的用户标签检测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解决了用户标签检测的精准度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标签检测验证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且该用户标签检测装置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方法公开的特征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
下面参考图3,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ROM以及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通常,以下系统可以连接至I/O接口: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图像传感器、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中示出了具有各种系统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系统。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系统。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被安装,或者从ROM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解决了用户标签检测的精准度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且该电子设备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方法公开的特征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U盘,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系统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系统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其中,所述待检测目标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待检测二级标签以及待检测一级标签中至少之一;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执行上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解决了用户标签检测的精准度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提供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六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解决了用户标签检测的精准度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提供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处理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其中,所述待检测目标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待检测二级标签以及待检测一级标签中至少之一;
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使用数据包括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以及一级标签使用数据,
所述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对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二级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二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二级标签对应的各基础标签的基础标签使用数据之和;
基于所述一级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其中,所述一级标签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一级标签对应的各二级标签的二级标签使用数据之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以及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所述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对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标签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预设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使用时间,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确定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预设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使用时间,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使用次数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日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日均使用次数;
通过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第一预设天数内的总使用次数和所述第一预设天数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所述第一预设天数内的日均使用次数;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周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第二预设天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周日均使用次数;
当检测到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对应的使用时间满足月均计算条件时,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使用数据和第三预设天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月日均使用次数。
5.如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计算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以及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上一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使用次数增量;
通过计算所述使用次数增量和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在当前检测周期的总使用次数之间的比值,得到所述待检测基础标签的增长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的步骤之前,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还包括:
获取基础标签体系数据;
依据所述基础标签体系数据的基础标签属性数据,查询所述基础标签在预设用户标签体系中对应的一级标签和二级标签;
将所述基础标签、所述一级标签和所述二级标签共同作为待检测目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的步骤之后,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将所述待检测目标分为高活跃标签、活跃标签以及不活跃标签。
8.一种用户标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标签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检测目标的标签使用数据,其中,所述待检测目标包括待检测基础标签、待检测二级标签以及待检测一级标签中至少之一;
检测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标签使用数据,检测所述待检测目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标签检测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程序,所述实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用户标签检测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82440.0A 2022-01-24 2022-01-24 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5220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440.0A CN116522015A (zh) 2022-01-24 2022-01-24 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3/072592 WO2023138572A1 (zh) 2022-01-24 2023-01-17 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440.0A CN116522015A (zh) 2022-01-24 2022-01-24 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2015A true CN116522015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47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2440.0A Pending CN116522015A (zh) 2022-01-24 2022-01-24 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2015A (zh)
WO (1) WO20231385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3551B2 (ja) * 2002-05-10 2005-08-17 エヌ・ティ・ティ・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広告情報配信方法、広告情報配信システム、ホームサーバ、情報管理サーバ、ホームサーバ用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管理サーバ用プログラム
WO2018023679A1 (zh) * 2016-08-05 2018-02-08 吴晓敏 一种根据时间识别用户兴趣的方法和识别系统
CN107124653B (zh) * 2017-05-16 2020-09-2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视用户画像的构建方法
CN109003027A (zh) * 2018-07-16 2018-12-14 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画像标签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359171A (zh) * 2018-08-21 2019-02-19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的管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37087A (zh) * 2020-12-16 2021-05-25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面向咨询服务系统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
CN112836124A (zh) * 2021-02-05 2021-05-25 好活(昆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画像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8572A1 (zh)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92087B (zh) 第三方应用程序性能改进工具包
CN109299348B (zh) 一种数据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98859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97740B (zh) 用户界面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00193021A1 (en) Malware collusion detection
CN112817831A (zh) 应用性能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54056B (zh) 监控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52620B (zh)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274104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42743B (zh) 日志校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06826A (zh) 用于终端的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20381B (zh) 重复派生指标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493150A (zh) 代码质量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CN116522015A (zh) 用户标签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82285B (zh) 代码编写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43464B (zh)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656286A (zh) 软件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5037313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celebrities and fans
CN114064376A (zh) 一种页面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6436919B (zh) 云资源消耗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26571B (zh) 处理器降频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785977B (zh) 元数据的采集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4008604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399243B (zh) 蓝屏原因确定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057828A (zh) 营销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