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8751B -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8751B
CN116518751B CN202310545262.5A CN202310545262A CN116518751B CN 116518751 B CN116518751 B CN 116518751B CN 202310545262 A CN202310545262 A CN 202310545262A CN 116518751 B CN116518751 B CN 1165187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 exchange
fluid
floating hea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452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18751A (zh
Inventor
李小利
李玉海
王斌
马青川
陈焕倬
张俊峰
何璇
宇健
蔡志远
林俊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enghu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enghu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enghu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enghu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452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8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8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8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18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8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1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F28F21/082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from steel or ferrous allo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29Double end plates; Single end plates with hollow sp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3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floating elements
    • F28F9/0239Header boxes; End plates floating elements floating header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3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floating elements
    • F28F9/0241Header boxes; End plates floating elements floating end pl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内腔;固定管箱,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端的外部,包括相互隔开的第一进流腔、第一出流腔、第二进流腔和第二出流腔;下浮头管箱和上浮头管箱,均布置在第二端的内部;换热管束,换热管束中的每个换热管沿轴向延伸,且各自连通对应的两个流腔。并且通过在两个浮头管箱之间设置的滚柱,可使上、下浮头管箱以及与之相连接的管束作相对运动。该换热器不仅可利用壳侧冷却液同时对两种不同介质、不同温度的流体进行冷却,且结构紧凑而稳定,安全性高,并便于换热管内外表面的清洗与除垢。

Description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壳管式换热器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换热器。一般,壳管式换热器的壳侧是冷却水,管侧是一种被冷却工质。
为了提高换热器效率,公开号为CN210922289U的中国专利文献介绍了一种管束缠绕式换热器。其壳体内设有圆筒,称为芯筒。换热管按螺旋线形状逐层交替缠绕在芯筒上,不同层换热管之间使用金属垫条隔开,形成壳程流道。可采用两根或者多根换热管一起缠绕,分别通过几种不同介质,而每种介质所通过的传热管均汇集在各自的管板上,构成多通道型缠绕式换热器。该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可实现多种介质同时换热等优点。但也存在制造过程复杂,需要特殊的加工机械,价格昂贵,清洗、除垢困难,易堵塞。
公开号为CN113566611A的中国专利文献提出了一种U型管三股流壳管换热器,其功能与前述缠绕式换热器类似,可以实现一股流体与两股流体同时换热,减少一个壳体,增强了换热器的紧凑度。与缠绕式换热器相比较,制造工艺简单,易于批量化生产;另外,此种换热器可以抽拉出管束,对管束外表面进行清洗,增加了换热器效率。但是,由于该种换热器采用双管板结构,管束采用不等直边长度U型管,较长直管段穿过内侧管板时,并采用强度胀与管板连接;换热管端头则采用强度焊加强度胀连接的方式与外侧管板连接固定,即,两块管板之间的换热管与内、外管板均是刚性地连接的,当内管板侧的壳程冷流体与外管板侧的热流体温差较大时,过大的温差应力会引管子与两管板焊接处的破坏或者造成管束弯曲。该种技术仅能够对换热管束外表面进行清洗,无法对管内表面清洗。
公开号为CN113566606A的中国专利提出一种固定管板式三股流壳管式换热器,卧式壳管换热器通过四块管板与两端的壳盖形成四个管箱,两端的壳盖与相邻的管板以及相邻两块管板之间的空间分别形成不同流体的进、出口管箱;壳侧为单流程,由此形成了三股流体的壳管换热器。但是该专利与上一个专利会产生类似问题,在两块管板形成的出口管箱中,换热管要穿过内侧管板,通过强度胀的方式与管板连接,保证壳程流体不泄露;而换热管端头与外侧管板则通过焊接加强度胀方式进行连接,保证热流体的不泄露。由此,该管箱中的换热管横跨内、外管板形成管箱,且与两块固定管板均为刚性连接,当管侧流体与壳侧流体温度差较大时,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会使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处产生拉脱或者是换热管产生弯曲。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申请提出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沿该壳体的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具有第三流体进口和第三流体出口的壳体内腔;
固定管箱,所述固定管箱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端的外部,且所述固定管箱包括相互隔开的:具有第一流体入口的第一进流腔、具有第一流体出口的第一出流腔、具有第二流体入口的第二进流腔、和具有第二流体出口的第二出流腔;
下浮头管箱,所述下浮头管箱布置在所述第二端的内部、并以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的方式由所述壳体底部的滑道支撑;
上浮头管箱,所述上浮头管箱布置在所述第二端的内部、通过后述滚柱支撑于所述下浮头管箱的上方,令其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
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中的每个换热管沿所述轴向延伸,且所述换热管束中的第一部分换热管将所述第一进流腔与所述上浮头管箱连通,所述换热管束中的第二部分换热管将所述上浮头管箱与所述第一出流腔连通,由此构成两管程回路;所述换热管束中的第三部分换热管将所述第二进流腔与所述下浮头管箱连通,所述换热管束中的第四部分换热管将所述下浮头管箱与所述第二出流腔连通,由此构成另一两管程回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固定管板、上浮动管板和下浮动管板;
所述第一部分换热管和所述第二部分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到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上浮动管板,所述第三部分换热管和所述第四部分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到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下浮动管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管板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固定管箱和所述第一端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管箱、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通过法兰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法兰对所述固定管箱和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施加有沿所述轴向夹紧所述固定管板的夹持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流体进口邻近所述固定管板设置,所述第三流体出口邻近所述上浮动管板和所述下浮动管板设置;
所述壳体内腔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三流体进口和所述第三流体出口之间的多个折流板,所述多个折流板沿着所述轴向间隔排列。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底部设置有支撑所述下浮动管板的滑道,所述滑道包括两个扁钢带,每个所述扁钢带的表面的法线与竖直面呈15°夹角。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浮头管箱的顶部设有滚柱槽座,所述上浮头管箱下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滚柱槽座中设置滚动支撑所述支撑板的滚柱;所述滚柱允许所述上浮头管箱和所述下浮头管箱各自沿所述轴向移动,互不阻碍,但阻碍所述上浮头管箱和所述下浮头管箱沿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管箱内设置分流隔板、第一分程隔板和第二分程隔板,所述第一分流隔板将所述固定管箱的内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位于所述上腔体下方的下腔体,所述第一分程隔板将所述上腔体分隔为所述第一进流腔和所述第一出流腔,所述第二分程隔板将所述下腔体分隔为所述第二进流腔和所述第二出流腔。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
壳体本体,以及
壳体端盖,所述壳体端盖在所述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壳体本体;
其中,所述上浮头管箱在背离所述第一端的另一侧具有可拆卸的上浮头盖,所述下浮头管箱在背离所述第一端的另一侧具有可拆卸的下浮头盖,所述上浮头盖和所述下浮头盖均被完全收容于所述壳体端盖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换热器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第一流体经由所述第一流体入口送入所述第一进流腔,并使所述第一流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一部分换热管、所述上浮头管箱、所述第二部分换热管和所述第一出流腔后,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出,构成第一流体的两管程回路;
将第二流体经由所述第二流体入口送入所述第二进流腔,并使所述第二流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三部分换热管、所述下浮头管箱、所述第四部分换热管和所述第二出流腔后,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流出,构成第二流体的两管程回路;
将第三流体经由所述第三流体进口流入所述壳体内腔后,从所述第三流体出口流出;
其中,所述第三流体的温度同时低于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温度。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壳管式换热器,不仅可利用壳侧冷却液同时对两种不同介质、不同温度的流体进行冷却,且结构紧凑而稳定,安全性高,便于内部换热管的清洗与除垢,进而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左视示意图。
图6是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7是图6的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F1-轴向;
AA1-第一流体,AA2-第二流体,AA3-第三流体;
1-壳体,1a-壳体本体,1b-壳体端盖,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03-壳体内腔,103a-第三流体进口,103b-第三流体出口;
2-固定管箱,201-第一进流腔,201a-第一流体入口,202-第一出流腔,202a-第一流体出口,203-第二进流腔,203a-第二流体入口,204-第二出流腔,204a-第二流体出口,205-分流隔板,206-第一分程隔板,207-第二分程隔板;
3-上浮头管箱,301-上浮头盖;
4-下浮头管箱,401-下浮头盖;
5-换热管束,501-第一部分换热管,502-第二部分换热管,503-第三部分换热管,504-第四部分换热管;
6-固定管板;
7-上浮动管板;
8-下浮动管板;
9-折流板;
10-滚柱;
11-滑道;
12-滚柱槽座;
1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的一些技术手段可相互替换或结合。
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对象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对象。并且,“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不少于两个。
图1至图7示意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壳管式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壳体1、固定管箱2、下浮头管箱4、上浮头管箱3、下浮头管箱4和上浮头管箱3之间的滚柱10、换热管束5。
壳体1的外形大体上呈轴向F1延伸的长柱形结构,其包括沿着该壳体1的轴向F1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以及具有第三流体进口103a和第三流体出口103b的壳体内腔103。
固定管箱2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端101的外部,且固定管箱2包括相互隔开的第一进流腔201、第一出流腔202、第二进流腔203和第二出流腔204,第一进流腔201具有第一流体入口201a,第一出流腔202具有第一流体出口202a、第二进流腔203具有第二流体入口203a,第二出流腔204具有第二流体出口204a。
下浮头管箱4和上浮头管箱3均布置在壳体1的第二端102的内部。下浮头管箱4通过壳体底部的后述滑道11由壳体1支撑。上浮头管箱3通过下浮头管箱4顶部的后述滚柱10支撑于下浮头管箱4的上方,下浮头管箱4与上浮头管箱3均可以沿轴向F1各自移动,互不阻碍。
换热管束5包括众多换热管,且该换热管束5中的每个换热管沿前述轴向F1延伸。按照安装位置及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该换热管束5中的各个换热管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换热管501将第一进流腔201与上浮头管箱3连通,用于将第一进流腔201中的第一流体AA1引流到上浮头管箱3,并在引导第一流体AA1流动的过程中使第一流体AA1与管外壳体内腔103中的第三流体AA3进行热交换。第二部分换热管502将上浮头管箱3与第一出流腔202连通,用于将上浮头管箱3的第一流体AA1引流到第一出流腔202连通,并在引导第一流体AA1流动的过程中使第一流体AA1与管外壳体内腔103中的第三流体AA3进行热交换。第三部分换热管503将第二进流腔203与下浮头管箱4连通,用于将第二进流腔203中的第二流体AA2引流到下浮头管箱4,并在引导第二流体AA2流动的过程中使第二流体AA2与管外壳体内腔103中的第三流体AA3进行热交换。第四部分换热管504将下浮头管箱4与第二出流腔204连通,用于将下浮头管箱4的第一流体AA1引流到第二出流腔204连通,并在引导第二流体AA2流动的过程中使第二流体AA2与管外壳体内腔103中的第三流体AA3进行热交换。
前述第一部分换热管501、第二部分换热管502、第三部分换热管503和第四部分换热管504中的每一者均包括多个换热管,这些换热管均为直管。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在工作时,可将较高温度的第一流体AA1经由第一流体AA1进口送入第一进流腔201,使该第一流体AA1依次流经第一部分换热管501、上浮头管箱3、第二部分换热管502和第一出流腔202后,从第一流体出口202a流出。与此同时,将较高温度的第二流体AA2经由第二流体AA2进口送入第二进流腔203,使该第二流体AA2依次流经前述第三部分换热管503、下浮头管箱4、第四部分换热管504和第二出流腔204后,从第二流体出口204a流出。同时,将较低温度的第三流体AA3经由第三流体进口103a送入第三进流腔后,使其从第三流体出口103b流出。第三流体AA3的温度同时低于第一流体AA1和第二流体AA2的温度,即,第三流体AA3的温度既低于第一流体AA1,又低于第二流体AA2。以此方式,可以同时对两种不同介质的流体即第一流体AA1和第二流体AA2进行冷却。
在换热过程中,换热管内部流体与换热管外部流体(壳体内腔103中的第三流体AA3)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因而,换热管与壳体1受热胀冷缩而存在不同程度的轴向F1尺寸变化。有利的是,本实施例每个换热管的一端连接的管箱为自由的浮头管箱,从而可以消除管束与壳体1之间的温差应力。
此外,发明人注意到,因第一流体AA1和第二流体AA2在介质成分和温度方面通常也存在一定差别,故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第二部分换热管502与第三、第四部分换热管504产生的温度应力和变形量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第一流体AA1与第二流体AA2的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有利的是,本实施例将上浮头管箱3以能够沿轴向F1移动的方式支撑于下浮头管箱4的上方,使得上方管束(第一、第二部分换热管502)和下方管束(第三、第四部分换热管504)能够以不同程度伸缩,避免换热管出现弯曲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固定管板6、上浮动管板7和下浮动管板8。前述第一部分换热管501和第二部分换热管502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到固定管板6和上浮动管板7,即,第一部分换热管501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到固定管板6和上浮动管板7,第二部分换热管502的两端也分别焊接固定到固定管板6和上浮动管板7。前述第三部分换热管503和第四部分换热管504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到固定管板6和下浮动管板8。装配完成后,固定管板6与固定管箱2相对固定,上浮动管板7与上浮头管箱3相对固定,下浮动管板8与下浮头管箱4相对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浮动管板7构造成上浮头管箱3的一部分箱壁,下浮动管板8构成下浮头管箱4的一部分箱壁。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将上浮头管箱3以能够沿轴向F1移动的方式支撑于下浮头管箱4的上方,不仅能够避免因温差应力而引起管束弯曲,而且可以防止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处(焊接处)被破坏。
固定管板6可拆卸地固定于固定管箱2和壳体1的前述第一端101之间。具体而言,固定管箱2、固定管板6和壳体1的第一端101通过法兰可拆卸地连接,该法兰对固定管箱2和壳体1的第一端101施加有沿轴向F1夹紧固定管板6的夹持力。以此方式,可通过打开法兰的方式先将固定管箱2拆除,再将固定管板6连带换热管束5在图6中向左抽出壳体1外,以对各个换热管的外表面进行除垢及清洗。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壳体本体1a和壳体端盖1b,其中,壳体端盖1b在前述第二端102可拆卸地固定到壳体本体1a上。上浮头管箱在背离第一端101的一侧具有可拆卸的上浮头盖301,下浮头管箱在背离第一端101的一侧具有可拆卸的下浮头盖401,而且上浮头盖301和上浮头盖301均被完全收容于壳体端盖1b内。由此,将壳体端盖1b从壳体本体1a的第二端102拆离后,可以方便地将上浮头盖301和下浮头盖401分别从上浮头管箱和下浮头管箱上拆离,由此使得上浮头管箱和下浮头管箱的一侧敞开,进而能够容易地对各个直型换热管的内表面进行清洗。
请再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三流体进口103a邻近固定管板6设置,第三流体出口103b邻近上浮动管板和下浮动管板设置。为了使从流体进口进入的第三流体AA3能够尽可能地经过每个换热管的所有管段,本实施例在壳体1的壳体内腔103中设置了位于第三流体进口103a和第三流体出口103b之间的多个折流板9,该多个折流板9沿轴向F1间隔排列、并错位布置。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在壳体1内底部设置有支撑下浮头管箱4的滑道11,滑道11包括两个扁钢带,每个扁钢带的表面的法线与竖直轴线(铅垂线)呈15°夹角。该滑道11能够在正常使用时引导下浮头管箱4沿轴向F1移动。
并且,前述滑道可以一直延伸至壳体1的第一端101,以便在固定管板6与壳体1的连接解除后,还能引导固定管板6、上浮动管板7和下浮动管板8连带管箱沿轴向F1从壳体1抽出,以方便工作人员将换热管束5拉出壳体1,进行清洗。
下浮头管箱4的顶部设有滚柱槽座12,上浮头管箱下部设有支撑板13,滚柱槽座12中设置滚动支撑前述支撑板的滚柱10,且滚柱10的轴线与前述轴向F1垂直。以此方式,滚柱10可以允许上浮头管箱3轻松地沿轴向F1移动,但会阻碍上浮头管箱3沿与轴向F1交叉的方向移动,这是因为当上浮头管箱3轴向F1移动时,上浮头管箱3与滚柱10之间为滚动摩擦;而当上浮头管箱3欲非轴向F1移动时,例如欲在图6中垂直于纸面向内移动时,上浮动管箱3与滚柱10之间为滑动摩擦,存在较大的阻碍力。
下浮头管箱4的底部支撑于壳体滑道表面,允许下浮头管箱4沿轴向F1移动;同时下浮头管箱4顶部通过滚柱10支撑上浮头管箱3,允许下浮头管箱4沿轴向F1移动,以此方式,下浮头管箱4可以轻松地沿轴向F1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固定管箱2中的第一进流腔201、第一出流腔202、第二进流腔203和第二出流腔204是以下述方式获得的:
固定管箱2内设置分流隔板205、第一分程隔板206和第二分程隔板207。分流隔板205将固定管箱2的内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位于上腔体下方的下腔体。第一分程隔板206将上腔体分隔为前述第一进流腔201和前述第一出流腔202,第二分程隔板207将下腔体分隔为前述第二进流腔203和前述第二出流腔204。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该换热器的一种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第一流体AA1经由第一流体AA1进口送入第一进流腔201,并使第一流体AA1依次流经第一部分换热管501、上浮头管箱3、第二部分换热管502和第一出流腔202后,从第一流体出口202a流出,由此构成第一流体的两管程回路;
将第二流体AA2经由第二流体AA2进口送入第二进流腔203,并使第二流体AA2依次流经第三部分换热管503、下浮头管箱4、第四部分换热管504和第二出流腔204后,从第二流体出口204a流出,由此构成第二流体的两管程回路;
将第三流体AA3经由第三流体进口103a送入壳体内腔103后,从第三流体出口103b流出;
其中,第一流体AA1、第二流体AA2和第三流体AA3为不同(成分不同)的流体,且第三流体AA3的温度同时低于第一流体AA1和第二流体AA2的温度。

Claims (9)

1.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沿该壳体的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具有第三流体进口和第三流体出口的壳体内腔;
固定管箱,所述固定管箱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端的外部,且所述固定管箱包括相互隔开的:具有第一流体入口的第一进流腔、具有第一流体出口的第一出流腔、具有第二流体入口的第二进流腔、和具有第二流体出口的第二出流腔;
下浮头管箱,所述下浮头管箱布置在所述第二端的内部、并以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的方式由所述壳体支撑;
上浮头管箱,所述上浮头管箱布置在所述第二端的内部、并以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撑于所述下浮头管箱的上方;
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中的每个换热管沿所述轴向延伸,且所述换热管束中的第一部分换热管将所述第一进流腔与所述上浮头管箱连通,所述换热管束中的第二部分换热管将所述上浮头管箱与所述第一出流腔连通,所述换热管束中的第三部分换热管将所述第二进流腔与所述下浮头管箱连通,所述换热管束中的第四部分换热管将所述下浮头管箱与所述第二出流腔连通;
其中,所述下浮头管箱的顶部设有滚柱槽座,所述上浮头管箱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滚柱槽座中设置滚动支撑所述支撑板的滚柱;所述滚柱允许所述上浮头管箱和所述下浮头管箱各自沿所述轴向移动,互不阻碍,但阻碍所述上浮头管箱和所述下浮头管箱沿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固定管板、上浮动管板和下浮动管板;
所述第一部分换热管和所述第二部分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到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上浮动管板,所述第三部分换热管和所述第四部分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到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下浮动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板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固定管箱和所述第一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箱、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通过法兰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法兰对所述固定管箱和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施加有沿所述轴向夹紧所述固定管板的夹持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体进口邻近所述固定管板设置,所述第三流体出口邻近所述上浮动管板和所述下浮动管板设置;
所述壳体内腔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三流体进口和所述第三流体出口之间的多个折流板,所述多个折流板沿着所述轴向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部设置有支撑所述下浮动管板的滑道,所述滑道包括两个扁钢带,每个所述扁钢带的表面的法线与竖直面呈15°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箱内设置分流隔板、第一分程隔板和第二分程隔板,所述分流隔板将所述固定管箱的内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位于所述上腔体下方的下腔体,所述第一分程隔板将所述上腔体分隔为所述第一进流腔和所述第一出流腔,所述第二分程隔板将所述下腔体分隔为所述第二进流腔和所述第二出流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壳体本体,以及
壳体端盖,所述壳体端盖在所述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壳体本体;
其中,所述上浮头管箱在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具有可拆卸的上浮头盖,所述下浮头管箱在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具有可拆卸的下浮头盖,所述上浮头盖和所述下浮头盖均被完全收容于所述壳体端盖内。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换热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流体经由所述第一流体入口送入所述第一进流腔,并使所述第一流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一部分换热管、所述上浮头管箱、所述第二部分换热管和所述第一出流腔后,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出,由此构成第一流体的两管程回路;
将第二流体经由所述第二流体入口送入所述第二进流腔,并使所述第二流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三部分换热管、所述下浮头管箱、所述第四部分换热管和所述第二出流腔后,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流出,由此构成第二流体的两管程回路;
将第三流体经由所述第三流体进口送入所述壳体内腔后,从所述第三流体出口流出;
其中,所述第三流体的温度同时低于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的温度。
CN202310545262.5A 2023-05-12 2023-05-12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6518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5262.5A CN116518751B (zh) 2023-05-12 2023-05-12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5262.5A CN116518751B (zh) 2023-05-12 2023-05-12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8751A CN116518751A (zh) 2023-08-01
CN116518751B true CN116518751B (zh) 2024-03-15

Family

ID=87390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45262.5A Active CN116518751B (zh) 2023-05-12 2023-05-12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875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82808C2 (ru) * 2001-11-30 2006-08-27 Серге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Рогачев Кожухотрубчат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202582283U (zh) * 2012-04-10 2012-12-05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多流体管壳式换热器
CN203595434U (zh) * 2013-12-10 2014-05-14 山东蓝星清洗防腐公司 新型原油常压塔顶油气换热器
CN204555757U (zh) * 2015-04-22 2015-08-12 济南市长清张夏水暖设备器材厂 一种双浮头容积式换热器
CN212931081U (zh) * 2020-07-01 2021-04-09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u形管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82808C2 (ru) * 2001-11-30 2006-08-27 Серге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Рогачев Кожухотрубчат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202582283U (zh) * 2012-04-10 2012-12-05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多流体管壳式换热器
CN203595434U (zh) * 2013-12-10 2014-05-14 山东蓝星清洗防腐公司 新型原油常压塔顶油气换热器
CN204555757U (zh) * 2015-04-22 2015-08-12 济南市长清张夏水暖设备器材厂 一种双浮头容积式换热器
CN212931081U (zh) * 2020-07-01 2021-04-09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u形管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8751A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50058402A (ko) 열 교환기
WO2010150877A1 (ja) 多重管を用いた熱交換器
CN107289674B (zh) 换热器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01349514A (zh) 一种内外翅片插管式高温换热器
KR20130122537A (ko) 다중 패스 관형 열교환기 및 연관된 패스 분할 판, 채널 커버, 및 방법
US20130240177A1 (en) Nested heat exchanger
CN101936674A (zh) 一种箱式多壳程逆流增速型管壳式换热器
CN116518751B (zh)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KR20130065173A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JPH06117783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KR20130065174A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WO2019160521A1 (en) Spiral heat exchanger
JP4414199B2 (ja) 2重管式熱交換器
CN104457361A (zh) 一种u管梯度蓄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160522A1 (en) Three-contour spiral heat exchanger
WO2015020047A1 (ja) 熱交換器
KR100494185B1 (ko) 실리콘 카바이드 튜브가 구비된 열교환기
JP2005147567A (ja) 2重管式熱交換器
CN1400448A (zh) 内外双流道翅片管及使用翅片管的换热器
JP4414196B2 (ja) 2重管式熱交換器
JP4414198B2 (ja) 2重管式熱交換器
CN105026867A (zh) 热交换器
WO2015024518A1 (zh) 圆筒式梯度蓄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5003063U (zh) 一种壳体管储水式换热器
RU2775331C1 (ru) Спираль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