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2272B - 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2272B
CN116512272B CN202310615203.0A CN202310615203A CN116512272B CN 116512272 B CN116512272 B CN 116512272B CN 202310615203 A CN202310615203 A CN 202310615203A CN 116512272 B CN116512272 B CN 116512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node
data
component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52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12272A (zh
Inventor
洪政平
张宏亮
周悦涛
杨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Nuoruixin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Nuoruixin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Nuoruixin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Nuoruixin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152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22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2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2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12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2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02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architecture
    • B25J9/161Hardware, e.g. neural networks, fuzzy logic, interfaces, process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6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1/00Manipula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3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number of classes
    • G06F18/2433Single-class perspective, e.g. one-against-all classification; Novelty detection; Outlier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Robo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部件加工信息,根据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对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数据校准比对,判断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数据,若部件检测信息存在异常数据,则生成抓取指令,控制抓取设备将存在异常数据的零部件进行抓取,若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则生成输送指令,控制输送装置将零部件输送至预设位置,本申请具有提高对零部件进行监管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当前国内人民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随着汽车大规模生产以及应用,反应出来的生产质量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每年因为汽车本身得生产质量问题导致车祸事故发生的事件不在少数,因此汽车的生产质量问题成了人们尤为关心的话题。
目前,汽车生产企业为了力求产品上没有任何瑕疵,在对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时采用全检的方式来保证后续零部件组成产品的品质。全检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筛选也是防止零部件漏加工或重加工的重要保证之一。检查产品漏加工或重加工主要依靠检验人员目视检查,但目视检查可能会出现疲劳情况,特别是一些不易查看的部位,比如多孔零件孔,不易查看每个孔特别是中间孔进行了加工,或者孔处于零件中部且较小时也不易查看,从而影响检查结果,造成不合格品流出,影响客户使用,降低企业满意度,造成企业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零部件的监管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包括:
获取部件加工信息,所述部件加工信息用于表示汽车生产过程中每个不同零部件的加工节点信息;
根据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
对所述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数据校准比对,判断所述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数据,所述异常数据为部件加工空数据;
若所述部件检测信息存在异常数据,则生成抓取指令,控制抓取设备将存在所述异常数据的零部件进行抓取;
若所述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则生成输送指令,控制输送装置将所述零部件输送至预设位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所述对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部件加工信息确定需要监管的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第一部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一加工关联信息;
对所述第一部件节点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得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对应的第二加工关联信息;
根据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构建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加工关联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加工关联信息对所述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关联构建,得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
对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每个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访问,得到部件检测信息,其中,所述部件检测信息的信息数量等同于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部件节点群信息的信息数量。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对所述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数据校准比对,判断所述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数据,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部件检测信息中的指定节点信息以及非指定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
分别将所述非指定节点信息中每个节点信息与所述非指定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以及第二比对结果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异常信息,若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以及第二比对结果信息中存在预设异常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以及存在预设异常信息的第一比对结果信息和/或第二比对结果信息,确定异常数据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异常数据位置信息对应的校准数据信息;
基于所述校准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异常数据位置信息的初始数据信息对所述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部件检测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校准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异常数据位置信息的初始数据信息对所述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更新,之前还包括:
计算存在所述预设异常信息的对比结果信息占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比对结果信息总和的权重值;
判断所述权重值是否超过预设第一阈值,若所述权重值不超过所述预设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以及权重值不超过预设第一阈值的第一比对结果信息和/或第二比对结果信息,确定并标记违规人员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以及权重值不超过预设第一阈值的第一比对结果信息和/或第二比对结果信息,确定并标记违规人员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负责人员信息,所述负责人员信息用于表示负责所述零部件生产的加工人员信息;
计算所述违规人员信息在所述负责人员信息中的占比值,并判断所述占比值是否超过预设第二阈值;
若所述占比值超过所述预设第二阈值,则调取会议安排信息,并对所述会议安排信息进行占用记录分析,生成会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以及所述违规人员信息确定管理人员信息,并将所述会议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人员信息以及所述违规人员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若所述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则生成输送指令,控制输送装置将所述零部件输送至预设位置,之后还包括:
获取历史工作信息以及加工标准信息,所述历史工作信息用于表示对所述零部件进行加工的设备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工作信息,所述加工标准信息用于表示所述设备对所述零部件进行加工的加工标准信息;
对所述历史工作信息以及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加工设备的部件加工数据;
判断所述部件加工数据是否符合所述加工标准信息中的加工数据范围,若不符合,则基于所述部件加工数据以及所述加工数据范围确定设备调整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历史工作信息以及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加工设备的部件加工数据,包括:
调取所述历史工作信息的加工设备种类以及与所述加工设备种类相对应的设备加工时长;
将不同类别的所述加工设备种类以及设备加工时长按照时间进行数据规划,得到设备时间信息;
对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加工零部件种类以及与所述加工零部件种类对应的加工数据按照所述时间进行筛查,得到部件时间信息;
将所述设备时间信息以及所述部件时间信息按照单位时间进行整合计算,得到不同加工设备在加工不同零部件时的部件加工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部件加工信息,所述部件加工信息用于表示汽车生产过程中每个不同零部件的加工节点信息;
追溯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
数据比对模块,用于对所述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数据校准比对,判断所述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数据,所述异常数据为部件加工空数据;
指令抓取模块,用于当所述部件检测信息存在异常数据时,生成抓取指令,控制抓取设备将存在所述异常数据的零部件进行抓取;
指令输送模块,用于当所述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时,生成输送指令,控制输送装置将所述零部件输送至预设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追溯分析模块在对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部件加工信息确定需要监管的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第一部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一加工关联信息;
对所述第一部件节点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得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对应的第二加工关联信息;
根据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构建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加工关联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加工关联信息对所述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关联构建,得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
对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每个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访问,得到部件检测信息,其中,所述部件检测信息的信息数量等同于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部件节点群信息的信息数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比对模块、第二比对模块、结果判断模块以及数据更新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部件检测信息中的指定节点信息以及非指定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
所述第二比对模块,用于分别将所述非指定节点信息中每个节点信息与所述非指定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信息;
所述结果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以及第二比对结果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异常信息,若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以及第二比对结果信息中存在预设异常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以及存在预设异常信息的第一比对结果信息和/或第二比对结果信息,确定异常数据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异常数据位置信息对应的校准数据信息;
所述数据更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校准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异常数据位置信息的初始数据信息对所述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部件检测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权重计算模块以及权重判断模块,其中,
所述权重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存在所述预设异常信息的对比结果信息占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比对结果信息总和的权重值;
所述权重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权重值是否超过预设第一阈值,若所述权重值不超过所述预设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以及权重值不超过预设第一阈值的第一比对结果信息和/或第二比对结果信息,确定并标记违规人员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人员获取模块、占比计算模块、会议分析模块以及信息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人员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负责人员信息,所述负责人员信息用于表示负责所述零部件生产的加工人员信息;
所述占比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违规人员信息在所述负责人员信息中的占比值,并判断所述占比值是否超过预设第二阈值;
所述会议分析模块,用于当所述占比值超过所述预设第二阈值时,调取会议安排信息,并对所述会议安排信息进行占用记录分析,生成会议信息;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以及所述违规人员信息确定管理人员信息,并将所述会议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人员信息以及所述违规人员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双信获取模块、双信分析模块以及参数判断模块,其中,
所述双信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历史工作信息以及加工标准信息,所述历史工作信息用于表示对所述零部件进行加工的设备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工作信息,所述加工标准信息用于表示所述设备对所述零部件进行加工的加工标准信息;
所述双信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历史工作信息以及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加工设备的部件加工数据;
所述参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部件加工数据是否符合所述加工标准信息中的加工数据范围,若不符合,则基于所述部件加工数据以及所述加工数据范围确定设备调整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信分析模块在对所述历史工作信息以及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加工设备的部件加工数据时,具体用于:
调取所述历史工作信息的加工设备种类以及与所述加工设备种类相对应的设备加工时长;
将不同类别的所述加工设备种类以及设备加工时长按照时间进行数据规划,得到设备时间信息;
对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加工零部件种类以及与所述加工零部件种类对应的加工数据按照所述时间进行筛查,得到部件时间信息;
将所述设备时间信息以及所述部件时间信息按照单位时间进行整合计算,得到不同加工设备在加工不同零部件时的部件加工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申请中,在对零部件进行加工监管时,获取汽车生产过程中每个不同零部件的部件加工信息,以便于后续对零部件的加工信息进行监管,然后根据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从而得到每个不同零部件加工生命线的部件检测信息,然后对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数据校准比对,判断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数据,即是否当前零部件的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部件加工空数据,当部件检测信息存在异常数据时,生成抓取指令,控制抓取设备将存在异常数据的零部件进行抓取,从而达到了对漏加工零部件的检测筛选,当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时,生成输送指令,控制输送装置将零部件输送至预设位置,即保证在零部件加工完整的情况下,对零部件进行产出输送,进而达到了提高零部件监管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同时存在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该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部件加工信息。
其中,部件加工信息用于表示汽车生产过程中每个不同零部件的加工节点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取每个汽车加工零件的管理流程信息,来获取部件加工信息,其中,汽车加工零件包括:各类汽车车身结构、底盘件、座椅骨架以及门铰链等,部件加工信息包括冲压、焊接、涂料以及总装。冲压是将钣金件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模具冲压成型的过程。冲压工艺在去汽车制造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车制造的第一步。而冲压过程又包括:冲裁、弯曲、拉深以及成型。
具体地,冲压板材:车身一般都采用低碳钢,车身的骨架和覆盖件多采用钢板冲压而成,车身专用钢板具有深拉延时不易产生裂纹的特点。根据车身不同位置,易锈部位使用多镀锌钢板,例如翼子板、顶盖等。一些承受应力大的部位使用高强度钢板,例如散热器支承横梁、上边梁、B柱等。轿车车身结构常用钢板厚度为0.6mm~3mm,多数零部件采用厚度为0.8mm~1.0mm。
焊装是指对冲压成形后的钣金件进行焊接所形成白车身。其实整个车身结构都是由一块块的冲压件彼此焊接拼凑起来的,如果焊接质量不过关可能会导致车身钣金变形开裂、产生异响,严重甚至会影响人身安全。焊装车间一般都与冲压车间连接在一起,方便物料运输。焊接工艺一般采用电阻焊以及二氧化碳保护焊等。相对应的焊接过程还包括:冲压件支撑摆放、冲压件装配以及冲压件焊接固定等。
涂料是指在汽车钣金件上喷涂一层特制的漆,起到保护金属、装饰美观等作用。涂装工艺比较复杂,对环境要求较高。主要包含有以下工序:漆前预措置和底漆、喷漆工艺、烘干工艺等,全程都需要一定量的化学试剂设置和细腻的工艺参数限制,对油漆及各项加工开发的要求都很高。对汽车车身的涂装来讲,要长时间在各式各样的天气情况下行使而不爆发漆膜、劣化和锈蚀,还要能保持其光泽、颜色和外观。一般的轿车车身涂装工艺是电泳底漆、中涂、面漆。电泳底漆与中涂之间若有焊缝,需进行密封和底板防护涂层的喷涂,以保障车身的密封、降噪和防锈。涂料的工艺流程包括:水洗、脱脂、磷化、电泳、一次烘干、涂抹密封胶、中涂、色漆、清漆、二次烘干以及抛光。
总装是将各个零部件装配白车身上的过程。一般来讲,总装车间按装配内容,可分为:内饰线、底盘线、组装线、发动机线、四门线、仪表线、电池包线、机能线、淋雨线、品质门等。各个线体承担各自不同的工作内容,最终将所有零部件汇总到一起,经过加注、程序刷写,组装成一台合格的汽车。
应当理解,对于每个汽车的不同零部件的管理追溯,需要在这个管理上添加一个识别信息,即数据标签,然后通过读取这个数据标签的方式在其管理流程历史中进行追溯,可以将这个识别信息认为是入口的一把钥匙,通过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一个数据库。
步骤S11,根据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10中所阐述的冲压、焊接、涂料以及总装的部件加工节点,通过对每一个部件加工节点对应的数据标签的识别,得到部件加工节点所对应的部件检测信息。
步骤S12,对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数据校准比对,判断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数据。
其中,异常数据为部件加工空数据。
具体地,当对零部件进行加工时,若漏掉某个部件加工步骤,那么零部件对应的部件检测信息中的数据则为空,因此通过对部件检测信息中每个节点数据进行非空检测确定是否存在漏加工部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上述非空检测以外,还包括对存在节点数据进行数据标准检测,即由于每个零部件的部件加工数据标准不同,因此部件加工数据的数据正常范围值也不同,将每个零部件的每个加工步骤的加工数据正常范围值进行整理,得到部件加工数据标准。接着将部件检测信息中的节点数据分别与部件加工数据标准对应的标准节点数据范围进行匹配,确定当前节点数据是否存在数据超标或数据不达标的情况。
步骤S13,若部件检测信息存在异常数据,则生成抓取指令,控制抓取设备将存在异常数据的零部件进行抓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抓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手。在对每个零部件的部件检测信息检测完成后,会将对应的零部件按照生产顺序排列于待处理平台通道处,然后电子设备检测到部件检测信息中存在异常数据时,生成并向机械手传递抓取指令,机械手接收到抓取指令后,会根据零部件的生产序列以及异常数据对应的零部件序列号对漏加工零部件进行抓取。
步骤S14,若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则生成输送指令,控制输送装置将零部件输送至预设位置。
具体地,输送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传送带。在对每个零部件的部件检测信息检测完成后,若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电子设备生成并传递输送指令,控制传送带向远离待处理平台通道方向输送,传送带远离待处理平台通道一端设置有收纳盒,同时位于待处理平台通道处的挡板开启,使得零部件从待处理平台通道滑入传送带上,并在传送带的带动下进入收纳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在本申请中,在对零部件进行加工监管时,获取汽车生产过程中每个不同零部件的部件加工信息,以便于后续对零部件的加工信息进行监管,然后根据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从而得到每个不同零部件加工生命线的部件检测信息,然后对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数据校准比对,判断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数据,即是否当前零部件的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部件加工空数据,当部件检测信息存在异常数据时,生成抓取指令,控制抓取设备将存在异常数据的零部件进行抓取,从而达到了对漏加工零部件的检测筛选,当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时,生成输送指令,控制输送装置将零部件输送至预设位置,即保证在零部件加工完整的情况下,对零部件进行产出输送,进而达到了提高零部件监管效率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11具体包括步骤S111、步骤S112、步骤S113、步骤S114以及步骤S115,其中,
步骤S111,基于部件加工信息确定需要监管的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第一部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一加工关联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部件加工信息中的冲压、焊接、涂料以及总装等部件加工节点,每一个加工节点会存储有相应的数据信息以及节点关联信息,这个第一部件节点信息可以指向其中的任意一个部件加工节点,第一加工关联信息可以指向其中任意一个第一部件节点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
步骤S112,对第一部件节点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得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第二部件节点信息对应的第二加工关联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不同的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中包含不同的多个部件加工节点,比如:涂料包括水洗、脱脂、磷化、电泳、一次烘干、涂抹密封胶、中涂、色漆、清漆、二次烘干以及抛光等节点,这个第二部件节点信息可以指向其中的任意一个服务节点,第二加工关联信息可以指向其中任意一个第二部件节点信息对应的关联信息。
步骤S113,根据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第二部件节点信息构建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来说,基于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第二部件节点信息采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具体构建过程包括:确定问题和目标、确定最合适的共识机制、确定最合适的平台以及设计架构,其中,确定问题和目标需要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程序如何解决它。确定最合适的共识机制是由于区块链是一个分散的系统,它要求网络的所有成员对事务进行身份验证,这个过程称为共识。确定最合适的平台,区块链平台可帮助构建分散式应用程序,无需从头开始创建单独的区块链。今天大多数这些平台都是开源的,因此选择应取决于共识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架构,区块链解决方案可以存在于云,内部或混合模型中。硬件和软件配置也有多种选择,如处理器,操作系统,内存和磁盘大小等。
步骤S114,根据第一加工关联信息以及第二加工关联信息对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关联构建,得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
具体地,将第一部件节点信息对应的第一节点关联信息以及与第二部件节点信息关联第二节点关联信息添加到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中进行关联构建,得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从而得到部件节点信息之间的关联信息。
步骤S115,对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每个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访问,得到部件检测信息。
其中,部件检测信息的信息数量等同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部件节点群信息的信息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12之前还包括步骤S121、步骤S122、步骤S123以及步骤S124,其中,
步骤S121,将部件检测信息中的指定节点信息分别与第一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
其中,第一节点信息用于表示部件检测信息中初始节点信息与指定节点信息之间的节点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定节点信息一般为部件检测信息中处于中间位置的节点,例如:节点信息数量为7的部件检测信息,第四个节点信息为指定节点信息,第一节点信息则为第一个节点信息、第二个节点信息以及第三个节点信息。将指定节点信息中的数据信息分别与第一个节点信息、第二个节点信息以及第三个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具体比对方式为:节点信息分别包括a、b、c、d、e,a节点信息中包含a1,b节点信息包含a1以及b1,c节点信息包含a1、b1以及c1,d节点信息中包含a1、b1、c1以及d1,e节点信息包含a1、b1、c1、d1以及e1。指定节点信息为c节点信息,第一节点信息为a以及b节点信息,分别将c节点信息中的a1以及b1与a节点信息中的a1和b节点信息中的a1以及b1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
步骤S122,判断第一比对结果信息是否存在预设比对异常,若存在,则基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第一节点信息中存在预设比对异常的节点信息以及指定节点信息进行数据级别划分,得到第一节点数据级别。
步骤S123,基于第一节点数据级别确定存在预设比对异常的异常数据级别,并根据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异常数据级别所产生时的起始节点进行追溯,得到第一校准数据。
步骤S124,根据第一校准数据对异常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一节点信息以及指定节点信息。
具体地,当指定节点信息中的数据与第一节点信息中的数据不一致,即表示指定节点信息中的数据存在异常,同时也表示第一比对结果信息存在预设比对异常。指定节点信息中的数据不一致存在两种可能发生情况,一种是人为对数据进行的修改,另一种是因为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因此针对上述两种可能发生情况,电子设备会优先对数据传输网络进行检测,确定网络的丢包率是否正常,当在网络丢包率正常的前提下,将第一种可能性排出,即认定为人为数据修改。当在网络丢包率异常的前提下,则认定为数据传输丢失。但是不管是因为上述中任一种原因导致数据异常,电子设备都会基于原始数据对该节点数据进行更新。在对节点数据进行更新时,为了将正确的节点数据最快的替换掉异常数据,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数据级别区分的方法。例如:指定节点信息为c节点信息,第一节点信息为a以及b节点信息,c节点信息包括a1、b1以及c1三个数据,三个数据对应的级别为:a1为第一数据级别,b1为第二数据级别,c1为第三数据级别,即a节点信息所产生的a1数据为第一数据级别的原始数据,b节点信息所产生的b1数据为第二数据级别的原始数据,c节点信息所产生的c1数据为第三数据级别的原始数据,以此类推。当c节点信息中的a1出现异常时,那么异常数据级别即为第一数据级别,a节点信息中的a1数据即为第一校准数据,将第一校准数据替换掉b节点以及c节点中a1,即完成对第一节点信息以及指定节点信息的更新。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122之后还包括:步骤S221、步骤S222、步骤S223、步骤S224以及步骤S225,其中,
步骤S221,若第一比对结果信息不存在预设比对异常,则将指定节点信息与第二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信息。
其中,第二节点信息用于表示部件检测信息中终止节点信息与指定节点信息之间的节点信息。
步骤S222,判断第二比对结果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比对异常,若存在,则基于指定节点信息中的节点数据对第二节点信息中对应的数据级别的节点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二节点信息。
具体地,根据步骤S121中的阐述可知,指定节点信息一般为部件检测信息中处于中间位置的节点,当节点信息数量为7的部件检测信息时,第四个节点信息为指定节点信息,第二节点信息则为第五个节点信息、第六个节点信息以及第七个节点信息。将指定节点信息中的数据信息分别与第五个节点信息、第六个节点信息以及第七个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信息。
具体地,当第二比对结果信息出现异常时,即表示第二节点信息中的节点数据存在与指定节点信息中的节点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此种类型的情况的原因与上述中步骤S124的原因一致,再次不再赘述。同时由于节点数据的传输顺序是由第一节点信息、第二节点信息、第三节点信息、第四节点信息、第五节点信息以及第六节点信息,因此在第二节点信息出现异常时,以第四节点信息为基准对第二节点信息中与第四节点信息数据等级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二节点信息。
步骤S223,基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第二节点信息中每个节点信息与指定节点信息的区别节点数据进行级别划分,得到第二节点数据级别;
具体地,指定节点信息中存在不同的数据级别,而第二节点信息中每个节点信息同样存在不同的数据级别,例如:指定节点信息中存在第一数据级别、第二数据级别以及第三数据级别,而第二节点信息中与指定节点信息相邻的节点信息的数据级别则为第一数据级别、第二数据级别以及第三数据级别以及第四数据级别。由此看见,第二节点信息中的其他节点信息的节点数据是包含指定节点信息中的节点数据,因此在基于指定节点信息对第二节点信息进行更新后,仅对比第二节点信息中除指定节点信息所包含的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并对所保留的数据进行新的级别划分,从而得到第二节点数据级别。
步骤S224,基于第二节点数据级别确定第二节点信息中相同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基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不一致的数据级别所产生时的起始节点进行追溯,得到第二校准数据。
步骤S225,根据第二校准数据对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二节点信息。
具体地,当第二节点信息中相同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不一致时,即表示存在相同级别的数据异常,此时电子设备都会基于才数据等级的原始数据对第二节点信息中对应的数据级别数据进行更新。例如:c节点信息中的a1出现异常时,那么异常数据级别即为第一数据级别,a节点信息中的a1数据即为第二校准数据,将第二校准数据替换掉b节点以及c节点中a1,即完成对第二节点信息的二次更新。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225之后还包括:步骤Sa、步骤Sb、步骤Sc、步骤Sd以及步骤Se,其中,
步骤Sa,获取负责人员信息。
其中,负责人员信息用于表示负责零部件生产的加工人员信息。
步骤Sb,根据第一节点信息以及第二节点信息所对应的初始校准节点确定违规人员信息,初始校准节点为在第一节点信息以及第二节点信息中第一个出现数据异常的节点。
步骤Sc,计算违规人员信息在负责人员信息中的占比值,并判断占比值是否超过预设第二阈值。
具体地,计算违规人员信息中的违规人员数量以及负责人员信息中负责人员数量,将违规人员数量与负责人员数量进行比值运算,得到占比值。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来说,预设第二阈值为20%。
步骤Sd,若占比值超过预设第二阈值,则调取会议安排信息,并对会议安排信息进行占用记录分析,生成会议信息。
具体地,会议信息包括会议时间、会议内容以及会议人员。
步骤Se,根据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以及违规人员信息确定管理人员信息,并将会议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信息以及违规人员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其中,目标设备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
具体地,管理人员信息为不同管理流程部门的对应负责人,将会议信息发送至负责人以及违规人员,从而负责人对违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14之后还包括:步骤S141、步骤S142以及步骤S143,其中,
步骤S141,获取历史工作信息以及加工标准信息。
其中,历史工作信息用于表示对零部件进行加工的设备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工作信息,加工标准信息用于表示设备对零部件进行加工的加工标准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历史时间段是工作人员通过电子设备设置的时间周期,例如:历史时间段为一个月时间。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来说,加工设备每一次对零部件进行加工时,会将零部件的加工数量以及每一个加工零部件的加工信息进行对应绑定,然后将绑定后的数据按照加工时间点存储至数据表中,每个一个月获取一次加工设备在这一个月内的工作信息进行加工标准监测。
具体地,加工标准信息为加工设备在对不同零部件进行加工后,零部件加工数据与加工设备的加工设置参数之间误差值,例如:加工标准信息中打孔深度误差值范围为0.05-0.1mm。
步骤S142,对历史工作信息以及部件加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加工设备的部件加工数据。
具体地,根据历史工作信息可以确定加工设备的种类以及加工设备种类相对应的设备加工时长,根据部件加工信息可以确定每个加工零部件种类以及加工零部件中对应的加工数据,然后结合加工设备种类、设备加工时长、加工零部件种类以及加工数据,得到不同加工设备的部件加工数据。
步骤S143,判断部件加工数据是否符合加工标准信息中的加工数据范围,若不符合,则基于部件加工数据以及加工数据范围确定设备调整参数。
具体地,当部件加工数据不符合加工标准信息中的加工数据范围时,即表示当前加工设备的设备参数需要调整,例如:加工标准信息中的打孔误差需要在0.02mm-0.12mm范围内,而对零部件加工完成后,实际对零部件的打孔深度为0.99mm,而加工设备的加工设置参数为1.2mm,那么加工设备的加工设置参数与零部件加工数据之间误差值为0.21mm,因此需要调整加工设备的高度,所调整的高度即为设备调整参数,根据设备调整参数对加工设备进行调整后,降低加工设备加工参数与零部件加工数据之间误差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142具体包括:步骤S421、步骤S422、步骤S423以及步骤S424,其中,
步骤S421,调取历史工作信息的加工设备种类以及与加工设备种类相对应的设备加工时长。
步骤S422,将不同类别的加工设备种类以及设备加工时长按照时间进行数据规划,得到设备时间信息。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来说,将加工设备种类以及设备加工时长按照时间进行数据规划,是指按照每天运行的加工设备种类以及加工设备种类对应的加工时长进行数据规划。
具体地,建立第一数据坐标系,其中X轴为时间线,Y轴为时间线对应的不同时间刻度的不同加工时长的应对零部件加工参数,时间线的单位时间是以每天为单位进行划分,将每天在不同时间刻度的应对零部件加工参数进行检测记录,并将记录到的数值与Y轴的参数值进行对应标记,再将每个标记按照时间线规律进行连接,得到历史周期内不同加工设备中的设备时间信息。
步骤S423,对部件加工信息进行加工零部件种类以及与加工零部件种类对应的加工数据按照时间进行筛查,得到部件时间信息。
具体地,建立第二数据坐标系,其中X轴为第一数据坐标系中X轴所对应的时间线的时间线,Y轴为加工设备对零部件加工的加工数据,按照步骤S422中的标记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得到历史周期内不同加工零部件种类的部件时间信息。
步骤S424,将设备时间信息以及部件时间信息按照单位时间进行整合计算,得到不同加工设备在加工不同零部件时的部件加工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单位时间为以一天为一个单位进行统计计算。
具体地,将第一数据坐标系中的设备时间信息的数据曲线与第二数据坐标系中的数据曲线相融合,得到综合数据坐标系,然后确定同一时刻对应的应对零部件加工参数与加工数据,将应对零部件加工参数与加工数据进行差值运算,得到该时刻的加工误差值,即部件加工数据。
上述实施例从方法流程的角度介绍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下述实施例从虚拟模块或者虚拟单元的角度介绍了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装置,具体详见下述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装置,如图2所示,该零部件加工监管装置20具体可以包括:信息获取模块21、追溯分析模块22、数据比对模块23、指令抓取模块24以及指令输送模块25,其中,
信息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部件加工信息,部件加工信息用于表示汽车生产过程中每个不同零部件的加工节点信息;
追溯分析模块22,用于根据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
数据比对模块23,用于对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数据校准比对,判断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数据,异常数据为部件加工空数据;
指令抓取模块24,用于当部件检测信息存在异常数据时,生成抓取指令,控制抓取设备将存在异常数据的零部件进行抓取;
指令输送模块25,用于当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时,生成输送指令,控制输送装置将零部件输送至预设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追溯分析模块22在对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时,具体用于:
基于部件加工信息确定需要监管的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第一部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一加工关联信息;
对第一部件节点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得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第二部件节点信息对应的第二加工关联信息;
根据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第二部件节点信息构建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
根据第一加工关联信息以及第二加工关联信息对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关联构建,得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
对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每个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访问,得到部件检测信息,其中,部件检测信息的信息数量等同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部件节点群信息的信息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20还包括:第一比对模块、第一比对判断模块、第一追溯校准模块以及第一数据更新模块,其中,
第一比对模块,用于将部件检测信息中的指定节点信息分别与第一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第一节点信息用于表示部件检测信息中初始节点信息与指定节点信息之间的节点信息;
第一比对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比对结果信息是否存在预设比对异常,若存在,则基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第一节点信息中存在预设比对异常的节点信息以及指定节点信息进行数据级别划分,得到第一节点数据级别;
第一追溯校准模块,用于基于第一节点数据级别确定存在预设比对异常的异常数据级别,并根据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异常数据级别所产生时的起始节点进行追溯,得到第一校准数据;
第一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校准数据对异常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一节点信息以及指定节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20还包括:第二比对模块、第二比对判断模块、级别划分模块、第二追溯校准模块以及第二数据更新模块,其中,
第二比对模块,用于若第一比对结果信息不存在预设比对异常,则将指定节点信息与第二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信息,第二节点信息用于表示部件检测信息中终止节点信息与指定节点信息之间的节点信息;
第二比对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二比对结果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比对异常,若存在,则基于指定节点信息中的节点数据对第二节点信息中对应的数据级别的节点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二节点信息;
级别划分模块,用于基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第二节点信息中每个节点信息与指定节点信息的区别节点数据进行级别划分,得到第二节点数据级别;
第二追溯校准模块,用于基于第二节点数据级别确定第二节点信息中相同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基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不一致的数据级别所产生时的起始节点进行追溯,得到第二校准数据;
第二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校准数据对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二节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20还包括:人员获取模块、人员确定模块、占比计算模块、会议分析模块以及信息发送模块,其中,
人员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负责人员信息,负责人员信息用于表示负责零部件生产的加工人员信息;
人员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节点信息以及第二节点信息所对应的初始校准节点确定违规人员信息,初始校准节点为在第一节点信息以及第二节点信息中第一个出现数据异常的节点;
占比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违规人员信息在负责人员信息中的占比值,并判断占比值是否超过预设第二阈值;
会议分析模块,用于当占比值超过预设第二阈值时,则调取会议安排信息,并对会议安排信息进行占用记录分析,生成会议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以及违规人员信息确定管理人员信息,并将会议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信息以及违规人员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20还包括:双信获取模块、双信分析模块以及参数判断模块,其中,
双信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历史工作信息以及加工标准信息,历史工作信息用于表示对零部件进行加工的设备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工作信息,加工标准信息用于表示设备对零部件进行加工的加工标准信息;
双信分析模块,用于对历史工作信息以及部件加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加工设备的部件加工数据;
参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部件加工数据是否符合加工标准信息中的加工数据范围,若不符合,则基于部件加工数据以及加工数据范围确定设备调整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双信分析模块在对历史工作信息以及部件加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加工设备的部件加工数据时,具体用于:
调取历史工作信息的加工设备种类以及与加工设备种类相对应的设备加工时长;
将不同类别的加工设备种类以及设备加工时长按照时间进行数据规划,得到设备时间信息;
对部件加工信息进行加工零部件种类以及与加工零部件种类对应的加工数据按照时间进行筛查,得到部件时间信息;
将设备时间信息以及部件时间信息按照单位时间进行整合计算,得到不同加工设备在加工不同零部件时的部件加工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从实体装置的角度介绍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除常规配置装置外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其中,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相连,如通过总线3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3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3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3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3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301可以是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302可以是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3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303可以是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部件加工信息,所述部件加工信息用于表示汽车生产过程中每个不同零部件的加工节点信息;
根据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
对所述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数据校准比对,判断所述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数据,所述异常数据为部件加工空数据;
若所述部件检测信息存在异常数据,则生成抓取指令,控制抓取设备将存在所述异常数据的零部件进行抓取;
若所述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则生成输送指令,控制输送装置将所述零部件输送至预设位置;
所述对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部件加工信息确定需要监管的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第一部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一加工关联信息;
对所述第一部件节点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得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对应的第二加工关联信息;
根据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构建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加工关联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加工关联信息对所述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关联构建,得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
对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每个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访问,得到部件检测信息,其中,所述部件检测信息的信息数量等同于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部件节点群信息的信息数量;
所述对所述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数据校准比对,判断所述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数据,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部件检测信息中的指定节点信息分别与第一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所述第一节点信息用于表示所述部件检测信息中初始节点信息与所述指定节点信息之间的节点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是否存在预设比对异常,若存在,则基于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所述第一节点信息中存在所述预设比对异常的节点信息以及所述指定节点信息进行数据级别划分,得到第一节点数据级别;
基于所述第一节点数据级别确定存在所述预设比对异常的异常数据级别,并根据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所述异常数据级别所产生时的起始节点进行追溯,得到第一校准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校准数据对所述异常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一节点信息以及指定节点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是否存在预设比对异常,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不存在预设比对异常,则将所述指定节点信息与第二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信息,所述第二节点信息用于表示所述部件检测信息中终止节点信息与所述指定节点信息之间的节点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比对结果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比对异常,若存在,则基于所述指定节点信息中的节点数据对所述第二节点信息中对应的数据级别的节点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二节点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所述第二节点信息中每个节点信息与所述指定节点信息的区别节点数据进行级别划分,得到第二节点数据级别;
基于所述第二节点数据级别确定所述第二节点信息中相同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基于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不一致的数据级别所产生时的起始节点进行追溯,得到第二校准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校准数据对所述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二节点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校准数据对所述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二节点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负责人员信息,所述负责人员信息用于表示负责所述零部件生产的加工人员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节点信息所对应的初始校准节点确定违规人员信息,所述初始校准节点为在所述第一节点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节点信息中第一个出现数据异常的节点;
计算所述违规人员信息在所述负责人员信息中的占比值,并判断所述占比值是否超过预设第二阈值;
若所述占比值超过所述预设第二阈值,则调取会议安排信息,并对所述会议安排信息进行占用记录分析,生成会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以及所述违规人员信息确定管理人员信息,并将所述会议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人员信息以及所述违规人员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则生成输送指令,控制输送装置将所述零部件输送至预设位置,之后还包括:
获取历史工作信息以及加工标准信息,所述历史工作信息用于表示对所述零部件进行加工的设备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工作信息,所述加工标准信息用于表示所述设备对所述零部件进行加工的加工标准信息;
对所述历史工作信息以及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加工设备的部件加工数据;
判断所述部件加工数据是否符合所述加工标准信息中的加工数据范围,若不符合,则基于所述部件加工数据以及所述加工数据范围确定设备调整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历史工作信息以及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加工设备的部件加工数据,包括:
调取所述历史工作信息的加工设备种类以及与所述加工设备种类相对应的设备加工时长;
将不同类别的所述加工设备种类以及设备加工时长按照时间进行数据规划,得到设备时间信息;
对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加工零部件种类以及与所述加工零部件种类对应的加工数据按照所述时间进行筛查,得到部件时间信息;
将所述设备时间信息以及所述部件时间信息按照单位时间进行整合计算,得到不同加工设备在加工不同零部件时的部件加工数据。
5.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部件加工信息,所述部件加工信息用于表示汽车生产过程中每个不同零部件的加工节点信息;
追溯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
数据比对模块,用于对所述部件检测信息进行数据校准比对,判断所述部件检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数据,所述异常数据为部件加工空数据;
指令抓取模块,用于当所述部件检测信息存在异常数据时,生成抓取指令,控制抓取设备将存在所述异常数据的零部件进行抓取;
指令输送模块,用于当所述部件检测信息不存在异常数据时,生成输送指令,控制输送装置将所述零部件输送至预设位置;
所述追溯分析模块在对部件加工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分析,得到部件检测信息时,具体用于:
基于部件加工信息确定需要监管的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第一部件节点信息相对应的第一加工关联信息;
对第一部件节点信息进行监管追溯,得到第二部件节点信息以及与第二部件节点信息对应的第二加工关联信息;
根据第一部件节点信息以及第二部件节点信息构建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
根据第一加工关联信息以及第二加工关联信息对第一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关联构建,得到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
对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每个部件节点群信息进行访问,得到部件检测信息,其中,部件检测信息的信息数量等同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中的部件节点群信息的信息数量;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比对模块、第一比对判断模块、第一追溯校准模块以及第一数据更新模块,其中,
第一比对模块,用于将部件检测信息中的指定节点信息分别与第一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信息,第一节点信息用于表示部件检测信息中初始节点信息与指定节点信息之间的节点信息;
第一比对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比对结果信息是否存在预设比对异常,若存在,则基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第一节点信息中存在预设比对异常的节点信息以及指定节点信息进行数据级别划分,得到第一节点数据级别;
第一追溯校准模块,用于基于第一节点数据级别确定存在预设比对异常的异常数据级别,并根据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异常数据级别所产生时的起始节点进行追溯,得到第一校准数据;
第一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校准数据对异常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一节点信息以及指定节点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比对模块、第二比对判断模块、级别划分模块、第二追溯校准模块以及第二数据更新模块,其中,
第二比对模块,用于若第一比对结果信息不存在预设比对异常,则将指定节点信息与第二节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信息,第二节点信息用于表示部件检测信息中终止节点信息与指定节点信息之间的节点信息;
第二比对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二比对结果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比对异常,若存在,则基于指定节点信息中的节点数据对第二节点信息中对应的数据级别的节点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二节点信息;
级别划分模块,用于基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第二节点信息中每个节点信息与指定节点信息的区别节点数据进行级别划分,得到第二节点数据级别;
第二追溯校准模块,用于基于第二节点数据级别确定第二节点信息中相同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基于第二部件节点群信息对不一致的数据级别所产生时的起始节点进行追溯,得到第二校准数据;
第二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校准数据对数据级别所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二节点信息。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
CN202310615203.0A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512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5203.0A CN116512272B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5203.0A CN116512272B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2272A CN116512272A (zh) 2023-08-01
CN116512272B true CN116512272B (zh) 2024-04-12

Family

ID=87404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5203.0A Active CN116512272B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227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6915A (zh) * 2012-11-29 2014-06-11 株式会社大亨 机器人系统
WO2021212756A1 (zh) * 2020-04-23 2021-10-2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指标异常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70184A (zh) * 2021-06-07 2021-10-29 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追溯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58894A (zh) * 2022-08-26 2022-11-18 维正知识产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知识产权生命周期托管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964668A (zh) * 2022-11-26 2023-04-14 青岛益堃达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供热监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6915A (zh) * 2012-11-29 2014-06-11 株式会社大亨 机器人系统
WO2021212756A1 (zh) * 2020-04-23 2021-10-2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指标异常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70184A (zh) * 2021-06-07 2021-10-29 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追溯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58894A (zh) * 2022-08-26 2022-11-18 维正知识产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知识产权生命周期托管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964668A (zh) * 2022-11-26 2023-04-14 青岛益堃达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供热监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2272A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ijo et al. Application of Six Sigma methodology to reduce defects of a grinding process
CN108428194B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物料加工配送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03011152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determining status of automobile undergoing repair
Thomopoulos Assembly line planning and control
Liu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to support efficient machine tool selection
El-Khalil Simulation analysis for managing and improving productivity: A case study of an automotive company
Schröter et al. Methodology to identify applications for collaborative robots in powertrain assembly
Guinot et al. Cost consequence of failure i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Singh et al.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y us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trategies–a case study
Antani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manufacturing complexity on product quality in mixed-model automotive assembly
Patel et al.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in automotive final process system
CN116512272B (zh) 一种零部件加工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244169A1 (en) Rfid part tracking and information s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20050154561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Pandian et al. Automotive robotic body shop simulation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using plant feedback
Cole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nd their suppliers
Baron 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process control of body-in-white processes
CN103493081B (zh) 车辆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计算方法
Mpanza Identifying the root causes contributing to defects in order to minimize scrap
Li et al. Application of lean manufacturing in product safety
Soufhwee et al. Visual inspection as a screening method in assembly process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Ordieres-Meré et al. Advanced predictive quality control strategy involving different facilities
CN116739799B (zh) 车辆事故损失评估风险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scu et al. Perspective chapter: defining and applying the FMEA process method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ichael et al. Enhanced process to improve supplier’s quality and reduce warran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