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7500A - 打印流体再循环 - Google Patents

打印流体再循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7500A
CN116507500A CN202080107173.7A CN202080107173A CN116507500A CN 116507500 A CN116507500 A CN 116507500A CN 202080107173 A CN202080107173 A CN 202080107173A CN 116507500 A CN116507500 A CN 116507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irculation
manifold
printing fluid
printheads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71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L·史密斯
E·拜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filed Critical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Publication of CN116507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7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07Conditioning of the inside of ink supply circuits, e.g. flushing during start-up or shut-dow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中,一种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包括供应歧管、再循环歧管、打印杆和再循环路径。所述打印杆包括多个打印头,所述多个打印头与所述供应歧管和所述再循环歧管流体连通。所述再循环路径与所述供应歧管和所述再循环歧管流体连接,并且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以受控的流量再循环通过所述多个打印头。

Description

打印流体再循环
背景技术
打印机可以将打印流体施加到纸或另一基底上以产生图像。打印机的一个示例是喷墨打印系统(例如,热打印喷墨打印机或压电打印喷墨打印机),其中,利用多组打印头将打印流体直接施加在基底上。在其他示例中,喷墨打印头可以用于将打印流体施加在橡皮布(blanket)或其他中间转印构件上,其中,中间转印构件将会与基底接触并且由此将打印流体输送到基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描绘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2是描绘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另一示例的方框图。
图3是描绘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另一示例的方框图。
图4是描绘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另一示例的方框图。
图5是描绘用于实现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方法的示例的存储器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示例的简单示意图。
图7是示出包括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的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示例的简单示意图。
图8是示出用于彼此流体连接的多个打印杆的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示例的简单示意图。
图9是示出用于彼此流体连接的多个打印杆的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示例的简单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
图10是示出用于彼此流体连接并且布置在相同高度处的多个打印杆的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另一示例的简单示意图。
图11是在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示例系统中彼此流体连接的打印杆、供应歧管和再循环歧管的仰视图。
图12A和图12B提供了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示例系统中的供应歧管的透视图。
图12C和图12D提供了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示例系统中的再循环歧管的透视图。
图13是在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另一示例系统中彼此流体连接的打印杆、供应歧管和再循环歧管的仰视图。
图14是描绘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方法的示例的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15是描绘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方法的另一示例的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许多常规喷墨打印系统,在某些打印操作期间,打印流体被推动通过打印头,但是在非打印操作期间,打印流体不在打印头内或打印头之间循环。对于长期操作而言,缺乏打印流体循环可能带来重大挑战。打印头喷嘴易于在打印作业之间吸入空气,从而导致喷嘴中的残留打印流体变干。变干的打印流体可能导致严重的打印质量问题,并且可能损坏打印头,使得打印头将需要被更换。更换打印头不仅涉及材料成本,而且涉及打印机停机期间的生产率成本。
一些喷墨打印系统调度和执行打印头吐墨例程(spit routine)作为维护操作以阻止喷嘴中的墨液变干。通常,在吐墨例程期间,打印头在打印作业之间将打印流体喷射到海绵和/或墨盂(spittoon)中。然而,对于某些打印机和打印作业,吐墨例程带来了显著的成本。这样的成本可以包括所消耗的打印流体和消耗品(例如海绵)的费用以及与使用者更换吐墨例程消耗品或清空墨盂相关联的打印机停机时间。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吐墨操作可能导致打印流体错过消耗品海绵或墨盂,从而导致其它打印质量或打印机损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各种示例提供了一种新系统和方法,其使得能够在打印机处进行自动打印流体再循环。在示例中,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包括供应歧管、再循环歧管和再循环路径。打印杆包括一组打印头,所述一组打印头彼此流体连通,与供应歧管流体连通并且与再循环歧管流体连通。再循环路径与供应歧管和再循环歧管流体连接,并且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以受控且一致的流量再循环通过所述一组打印头。
在示例中,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真空源和真空调节器。第一真空源与再循环歧管流体连通,并且用于使得负压被施加到再循环歧管。真空调节器与再循环歧管、第一真空源和第二真空源流体连通。真空调节器与第二真空源一起用于调节由第一真空源施加到再循环歧管的负压。在示例中,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可以包括控制引擎,以控制第一真空源和真空调节器,以在打印流体移动通过一组打印头时提供一致的目标真空压力。
在示例中,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可以包括贮器。在示例中,第一真空源可以是再循环泵,并且用于将已经经过再循环歧管和真空调节器的打印流体泵送到贮器中。在示例中,再循环路径可以包括与贮器流体连接的供应泵。在这些示例中,供应泵用于将打印流体从贮器泵送到供应歧管。
在示例中,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可以包括与真空调节器和第二真空源流体连通并且位于真空调节器和第二真空源之间的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用于向真空调节器提供先导压力。
在示例中,再循环路径可以包括与再循环歧管和贮器流体连通的再循环隔离阀。再循环隔离阀用于在再循环隔离阀打开时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从再循环歧管移动到贮器。当再循环隔离阀关闭时,再循环隔离阀使得打印流体不能够从再循环歧管移动到贮器。在示例中,当再循环隔离阀关闭时,打印流体在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沿着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的移动不被阻止。
在示例中,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可以提供多个打印杆之间的打印流体再循环,每个打印杆具有其自己的一组打印头。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的示例可以包括多个供应歧管和多个再循环歧管。
喷墨打印系统的使用者将意识到避免打印质量问题和设备损坏,这通常是由于打印流体喷射操作之间打印头中的打印流体变干而导致的。在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应当大大减少所执行的吐墨操作的数量。利用所公开的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和方法应当导致打印头更换的显著减少和打印机停机时间的减少。将增强客户对利用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喷墨打印机的满意度,使得这种喷墨打印机的安装和利用将会增加。
图1是描绘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100的示例的方框图。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100包括供应歧管102、再循环歧管104和打印杆106。打印杆106包括一组打印头108,所述一组打印头108彼此流体连通,与供应歧管102流体连通,并且与再循环歧管104流体连通。如本文所使用的,“供应歧管”通常是指管道、管或室,其经由所连接的管道通过进入开口接收打印流体并且分支成或连接到若干分配开口,打印流体通过所述若干分配开口被供应到一组打印头。如本文所使用的,“再循环歧管”通常是指管道、管或室,其分支成或连接到若干收集开口,通过所述收集开口从一组打印头接收打印流体,并且具有输送开口,打印流体通过所述输送开口经由所连接的管道移动到再循环路径。在各种示例中,供应和/或再循环歧管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打印流体通过歧管的移动的阀或到电子网络的接口。
如本文所使用的,“打印杆”通常是指保持一组打印头的元件或结构。在示例中,打印杆可以保持一组打印头,其中,每个打印头将喷射相同的颜色或其他属性的打印流体。如本文所使用的,“打印头”通常是指用于喷射液体(例如打印流体)的机构。打印头的示例是按需喷墨打印头,例如压电打印头和热电阻打印头。如本文所使用的,“打印流体”通常是指可在打印操作(例如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由打印机施加在基底上的任何液体,包括但不限于墨液、底层涂料和外层涂料(例如清漆)、水和除水之外的溶剂。如本文所使用的,“墨液”通常是指在打印操作(例如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待施加到基底以在基底上形成图像的液体。如本文所使用的,底层涂料通常是指在将墨液或另一种成像打印流体施加到基底之前作为预备涂层施加到基底的物质。
系统100包括与供应歧管102和再循环歧管104流体连接的再循环路径110。如本文所使用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流体连接”或者“流体连接到”第二部件通常是指第一和第二部件被连接成使得流体能够从第一部件流动到第二部件或从第二部件流动到第一部件。再循环路径110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以受控且一致的流量再循环通过一组打印头108。在示例中,再循环路径110包括管道、导管或管,并且可以经由该管道、导管或管建立流体连接。在示例中,再循环路径可以包括其他元件,例如真空调节器、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再循环隔离阀和/或再循环泵。
在打印再循环系统100的特定示例中,第一打印杆用于喷射第一颜色的打印流体,并且第二打印杆用于喷射第二颜色的打印流体。在该示例中,第一再循环路径与第一供应歧管和第一再循环歧管流体连接,并且用于使得第一颜色的打印流体能够以受控的一致流量再循环通过第一打印杆。在该示例中,第二再循环路径与第二供应歧管和第二再循环歧管流体连接,并且用于使得第二颜色的打印流体能够以受控的一致流量再循环通过第二打印杆。以这种方式,所公开的系统100可以使得颜色专用打印头之间的不同颜色的打印流体能够自动再循环。
在一些示例中,打印头可以包括内部压力调节器,以调节从供应歧管进入打印头的打印流体的流量。打印头还可以包括在打印头的出口处的内部止回阀,该止回阀用于当再循环路径被启用时防止打印流体从再循环歧管行进到打印头,但是允许打印流体从打印头行进到再循环歧管。由这些部件提供的打印头的内部调节可以促进对喷射打印流体的喷嘴的正压与将未喷射的打印流体拉动通过止回阀并进入再循环歧管的真空压力的平衡。
在一些示例中,当再循环路径关闭时,打印流体将行进通过(一个或多个)打印杆的(一个或多个)供应歧管并且回到贮器,完全绕过打印头。在示例中,当再循环路径打开时,一些打印流体将沿着该路径行进,但是另一部分打印流体将行进通过打印头并且进入再循环路径中并且回到贮器。在示例中,当打印流体在打印操作期间被喷射时,打印头的内部压力调节器允许更多的打印流体在打印流体被喷射时流过打印头,而打印头的出口处的真空压力保持不变以在打印或非打印操作期间保持离开打印头的打印流体的流量恒定(或在特定范围或公差内)。在示例中,打印头内部压力调节系统可以用于平衡或调节打印头的喷嘴处的正压和负压事件,其中,缺乏这种平衡或调节可能导致打印缺陷、不均匀的热行为和喷嘴的去装填(de-priming)。
图2是描绘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100的另一示例的方框图。该示例与图1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再循环路径110包括真空调节器212和第一真空源320。第一真空源与再循环歧管104流体连通,并且用于导致向再循环歧管施加负压。真空调节器212与再循环歧管、第一真空源和第二(有时在此称为“次级”)真空源214流体连通。真空调节器212与第二真空源214一起用于调节由第一真空源320施加到再循环歧管的负压。
在示例中,第一真空源320和第二真空源214中的每一个可以是或包括用于将负压施加到再循环路径的任何部件或系统。在示例中,真空源可以是但不限于机械真空泵或文丘里型真空发生器。如本文所使用的,“真空调节器”通常是指在系统中维持期望的真空压力的任何装置。在示例中,真空调节器212可以是吸力调节器、背压调节器或弹簧操作的调节器。在示例中,真空调节器212可通过限制第一真空源320和再循环歧管104之间的流量来影响系统100内的真空压力,并且以这种方式将真空精确地控制到目标流率。在示例中,在真空调节器212控制真空压力时,真空调节器212不允许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系统100,。在示例中,真空调节器212可以通过控制或限制由多个真空源提供的真空来影响系统100内的真空压力。
图3是描绘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100的另一示例的方框图。该示例类似于图2,不同之处在于系统包括贮器316和供应泵318,并且第一真空源是再循环泵320′。再循环泵320′用于将已经经过再循环歧管104和真空调节器212的打印流体泵送到贮器316中。
如本文所使用的,“泵”通常是指利用压力或吸力来使流体升高或移动通过系统的任何机械装置或机电装置。在示例中,再循环泵320′可以是或包括正排量泵、离心泵、轴流泵或任何其它泵类型。
如本文所使用的,“贮器”与容器同义使用,并且可以是用于保持流体的任何罐、箱、筒或其它容器。在示例中,贮器316可以包括由塑料形成的底板、壁和/或盖。在其它示例中,贮器316的底板、壁和/或盖可由金属制成,或者可包括金属支撑件。在示例中,贮器316用于保持打印流体并且可以被构造成刚性的,以便阻止贮器由于再循环路径110中的压力而膨胀和/或收缩。在其他示例中,贮器316用于保持打印流体,并且可以被构造成柔性的,以便允许贮器由于再循环路径110中的压力而膨胀和/或收缩。
供应泵318与贮器316和供应歧管102流体连接,并且用于将打印流体从贮器316泵送到供应歧管102。在示例中,供应泵318可以是或包括正排量泵、离心泵、轴流泵或任何其它泵类型。
图4是描绘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另一示例的方框图。在图4中,部件被标识为引擎402。在描述引擎402时,焦点集中在引擎的指定功能上。然而,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引擎通常是指执行指定功能的硬件和/或程序设计。如关于图5所示,引擎的硬件例如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中的一者或两者,而程序设计可以是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且可由处理器执行以执行指定功能的代码。
在图4的示例中,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100除了关于图3描述的部件之外还包括控制引擎402、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和再循环隔离阀406。控制引擎402通常表示硬件和程序设计的组合,以控制再循环泵320′(或任何其它形式的第一真空源320(图3))和真空调节器212,以在打印流体移动通过一组打印头108时向再循环歧管104提供一致的目标真空压力。在示例中,控制引擎402还可以用于控制供应泵318的操作。
继续图4的示例,系统100包括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其与真空调节器212和第二真空源214流体连通并位于它们之间。在该示例中,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用于导致向真空调节器212提供先导压力。先导压力用于导致真空调节器212维持与先导压力成比例的再循环路径负压。在示例中,控制引擎402用于控制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以这种方式,控制引擎402可以控制再循环路径负压以在再循环歧管104处维持一致的目标压力。在某些示例中,目标压力可以等于先导压力。在某些其它示例中,目标压力可受到先导压力的变化的影响,其中,目标压力小于先导压力。在示例中,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可以包括阀,例如,推动阀和/或通风阀,以将真空压力控制到目标水平。在示例中,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可以包括用于测量真空压力的内部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调节阀的定时以维持目标压力的程序设计。
在其他示例中,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真空调节器,该一个或多个真空调节器包括部件和程序设计,使得控制引擎402可以直接控制真空调节器以将再循环路径110中的负压维持在一致的目标压力。在这样的示例中,真空调节器可以包括用于测量真空压力的内部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调节阀的定时以维持目标压力的程序设计。图3的示例提供了具有电子压力调节器控制功能的这种真空调节器212,而没有位于真空调节器212(图3)和第二真空源214(图3)之间的不同的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
继续图4的示例,打印流体再循环路径110包括与再循环歧管104流体连通的再循环隔离阀406。再循环隔离阀406用于在再循环隔离阀打开时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从再循环歧管104移动到贮器316。再循环隔离阀406用于在再循环隔离阀406关闭时使得打印流体不能够从再循环歧管104移动到贮器316。在示例中,再循环阀406不阻碍或阻止打印流体在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沿着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移动到贮器316。如本文所使用的,“打印流体喷射操作”通常是指在打印机处的操作,其中,打印流体正在从打印头喷射到基底上以形成图像,或者喷射到基底或维护元件上以用于维修打印头。出于维修目的从打印头喷射流体的示例是导致打印头将打印流体“吐出”或喷射在基底或维护元件(例如,维修站元件)上以阻止喷嘴中的打印流体变干。在某些示例中,再循环路径110可包括共享路径部分,该共享路径部分包括与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中所包括的管道或导管公共或相同的管道或导管(例如,图9的共享路径部分110a)。
在图4和图5的上述讨论中,控制引擎402被描述为硬件和程序设计的组合。控制引擎402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参见图5,程序设计可以是存储在有形存储器资源530上的处理器可执行指令,并且硬件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指令的处理资源540。因此,存储器资源530可以说是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处理资源540执行时实现图4和图5的系统100。
存储器资源530通常表示能够存储可由处理资源540执行的指令的任何数量的存储器部件。存储器资源530在其不包含暂时性信号而是由存储相关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部件构成的意义上是非暂时性的。存储器资源530可以在单个装置中实现或者分布在多个装置上。同样,处理资源540表示能够执行由存储器资源530存储的指令的任何数量的处理器。处理资源540可以集成在单个装置中或者分布在多个装置上。此外,存储器资源530可完全或部分地集成在与处理资源540相同的装置中,或其可为单独的但可由所述装置和处理资源540存取。
在一个示例中,程序指令可以是安装包的一部分,该安装包在被安装时可以由处理资源540执行以实现系统100。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器资源530可以是诸如CD、DVD或闪存驱动器之类的便携式介质,或者是由服务器维护的存储器,可以从该存储器下载和安装所述安装包。在另一示例中,程序指令可以是已经安装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的一部分。这里,存储器资源530可以包括集成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等。
在图5中,存储在存储器资源530中的可执行程序指令被描绘为控制模块502。控制模块502表示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在被处理资源540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关于图4的控制引擎402描述的任何功能。
图6是示出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示例的简单示意图。在图6的示例中,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100包括供应歧管102、再循环歧管104、打印杆106和再循环路径110。打印杆106包括一组喷墨打印头108,所述一组喷墨打印头108彼此流体连通,与供应歧管102流体连通,并且与再循环歧管104流体连通。在该示例中,所述一组打印头108中的每个打印头用于喷射相同的颜色或其他属性的打印流体。
再循环路径110与供应歧管102和再循环歧管104流体连接。再循环路径可以包括导管、管道或管,并且用于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以一致的流量再循环通过所述一组打印头108。在该示例中,再循环路径110包括再循环隔离阀406、与第一真空源流体连接的真空调节器212、第二真空源214、贮器316和供应泵318,该第一真空源是再循环泵320。
继续图6,再循环隔离阀406与再循环歧管104和真空调节器212流体连通并且位于它们之间。再循环隔离阀406用于在再循环隔离阀打开时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从再循环歧管104移动到真空调节器212和贮器316。再循环隔离阀406用于在再循环隔离阀406关闭时使得打印流体不能够从再循环歧管104移动到真空调节器212和贮器316。在示例中,当再循环隔离阀406关闭,从而打印流体经由打印流体再循环路径110进入真空调节器212和贮器316的通路被阻挡时,在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打印流体在所述一组打印头108的打印头之间以及沿着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602到贮器316的移动不被阻碍或阻挡。
在该示例中,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602和打印流体再循环路径110是到贮器316的不同或分离的路径,没有交叉点。在其它示例中,再循环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沿着与再循环路径110中所包括的管道公共或相同的管道的共享路径(例如,图9的共享路径部分110a)。
真空调节器212与再循环歧管104、第一真空源再循环泵320′和第二真空源214流体连通。真空调节器212与第二真空源214一起用于调节由再循环泵320′施加到再循环歧管的负压。在示例中,在真空调节器被用于调节真空压力时,真空调节器212不允许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100。
继续图6,再循环泵320′与贮器316和真空调节器212流体连通,并且用于将已经经过真空调节器212的打印流体泵送到贮器316中。供应泵318与贮器316和供应歧管102流体连接,并且用于将打印流体从贮器316泵送到供应歧管102。
控制引擎402通常表示硬件和程序设计的组合,以控制第一真空源再循环泵320′和真空调节器212,以在打印流体移动通过一组打印头108时提供受控且一致的目标真空压力。在该示例中,控制引擎402还可以控制再循环泵320′的操作以实现打印流体到贮器316中的移动。在图6的示例中,再循环路径110使得打印流体将被促使在再循环路径110的一部分中克服重力向上移动并进入贮器316。在示例中,这种压力可以在1.0psi和75.0psi之间。
继续图6,在该示例中,控制引擎402还可以控制供应泵318的操作,以导致打印流体以对于打印流体再循环而言最优并且不损坏打印头108的压力从贮器316移动到供应歧管102。在示例中,这种压力可以在1.0psi和150.0psi之间。在该示例中,供应泵318用于导致打印流体移动通过打印流体再循环路径110,并且进入供应歧管102。在该示例中,再循环路径110使得供应泵318用于导致打印流体克服重力向上移动通过再循环路径的一部分,并且然后进入供应歧管102。
在示例中,真空调节器212包括部件和程序设计,使得控制引擎402可以直接控制真空调节器以将再循环歧管104处的负压并且因此所述一组打印头108处的负压维持在一致的目标压力,当打印头将要用于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时,该一致的目标压力将不会损坏打印头108或者以其他方式导致图像质量问题。在示例中,再循环歧管处的目标压力可在-0.1psi和-10.0psi之间。在示例中,在所述一组打印头处的目标压力可以在-0.1psi和-10.0psi之间。在示例中,所述一组打印头处的目标负压可以根据打印头类型和架构而变化。真空调节器212可以包括用于测量真空压力的内部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调节阀的定时来维持目标压力的程序设计。
图7是示出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示例的简单示意图。图7的示例系统类似于图6的示例系统,不同之处在于系统100另外包括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与真空调节器212和第二真空源214流体连通并位于它们之间。在图7的示例中,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是与真空调节器212物理分离且不同的部件。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与次级真空源214一起,导致向真空调节器212提供先导压力。先导压力使得真空调节器212能够在再循环歧管104和/或打印头108处建立与先导压力相等或成比例的一致的目标负压。
在图7的示例中,控制引擎402用于控制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以这种方式,控制引擎402可以控制再循环泵320′上游的再循环路径的一部分内的负压(相对于打印流体流动方向),以在再循环歧管和打印头处维持一致的目标压力。
图8是示出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另一示例的简单示意图。图8的示例系统类似于图7的示例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100另外包括第二供应歧管102a、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第二打印杆106a、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和真空源214a。第二打印杆106a包括第二组喷墨打印头108a,第二组喷墨打印头108a与彼此流体连通,与第二供应歧管102a流体连通,并且与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流体连通。第二供应歧管102a经由供应歧管桥804与第一供应歧管102流体连接。在示例中,供应歧管桥可以是或包括导管、管道或管。
在该示例中,第二打印杆106a定位在与第一打印杆106相同的打印杆支撑元件802上。在该示例中,打印杆支撑元件802具有拱形部分的形状。在其它示例中,打印支撑元件可以是另一竖直弯曲结构的形状。在其他示例中,第一和第二打印头可以位于支撑元件上,以便水平地对准并且在同一水平对准。在其他示例中,第一打印杆和第二打印杆可以位于单独的打印杆支撑元件上。在该示例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打印头108、108a中的每个打印头用于喷射相同的颜色或其它属性的打印流体。
继续图8,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与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和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流体连通并定位在它们之间。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用于在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打开时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从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移动到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和贮器316。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用于在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关闭时使得打印流体不能够从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移动到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和贮器316。在示例中,当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关闭并且打印流体到真空调节器212a和贮器316的通路以这种方式被阻挡时,在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打印流体在第二组打印头108a的打印头之间以及沿着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602到贮器316的移动不被阻挡或以其他方式被阻碍。
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与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流体连通。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与真空源214a一起用于导致向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施加负压,并且以这种方式使打印流体相继地移动通过所述一组第二打印头108a、通过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以及通过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在该示例中,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用于通过限制第二真空源214a和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之间的流量来控制系统100内的真空压力,从而将真空精确地控制到一致的目标流率。
再循环泵320′与贮器316以及第一和第二真空调节器212、212a流体连通,并且用于将已经经过第一真空调节器212和/或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的打印流体泵送到贮器316中。供应泵318与贮器316和第一供应歧管102流体连接,并且用于将打印流体从贮器316泵送到第一供应歧管102。
控制引擎402通常表示硬件和程序设计的组合,以控制第一真空调节器212向第一再循环歧管104施加负压,以在打印流体移动通过第一组打印头108时提供一致的目标真空压力,并且控制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向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施加负压,以在打印流体移动通过第二组打印头108a时提供一致的目标真空压力。
图9是示出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示例的简单示意图。图9的示例系统类似于图8的示例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100另外包括第一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和第二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a,并且利用次级真空源214来向第一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和第二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a两者提供真空。在该示例中,第一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与第一真空调节器212a和次级真空源214流体连通并且位于它们之间。
第一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用于向第一真空调节器212提供先导压力。由第一电动压力调节器部件404提供的先导压力用于导致第一真空调节器212维持与先导压力成比例的负压。控制引擎402用于控制第一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以在第二再循环歧管104和第二组打印头108处维持一致的目标压力。
第二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a与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和次级真空源214流体连通并且位于它们之间。第二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a用于向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提供先导压力。由第二电动压力调节器部件404a提供的先导压力用于导致第二真空调节器212a维持与先导压力成比例的再循环路径负压。控制引擎402用于控制第二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a以在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和第二组打印头108a处维持一致的目标压力。
在图9的示例中,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602包括共享路径部分110a,其中,相同或公共的管道或导管也被包括在打印流体再循环路径110中。在该示例中,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602和打印流体再循环路径110的管道在装配部件604处相交,其中,共享路径部分110a的共享管道支持打印流体根据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602和打印流体再循环路径110两者而移动到贮器。
图10是示出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系统的示例的简单示意图。在该示例中,第一和第二打印杆106、106a水平地定位并且定位在相同高度处而不是如图7-8中那样定位在拱形或弯曲的支撑构件上,并且用于喷射相同的颜色或其他属性的打印流体。在该示例中,再循环路径包括第一和第二供应歧管102、102a、第一和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406a、真空调节器212和再循环泵320′。第二供应歧管102a经由供应歧管桥804与第一供应歧管102流体连接。第一和第二真空调节器102、102a与共享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404流体连接。
继续图10,第一再循环隔离阀406与第一再循环歧管104和真空调节器212流体连通并定位在它们之间。第一再循环隔离阀406用于在第一再循环隔离阀406打开时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从第一再循环歧管104移动到真空调节器212。第一再循环隔离阀406用于在第一再循环隔离阀406关闭时阻止打印流体从第一再循环歧管104移动到真空调节器212。在示例中,当第一再循环隔离阀406关闭并且打印流体进入真空调节器112和再循环路径110的通路被阻挡时,在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打印流体沿着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602到贮器316的移动不被阻挡。
真空调节器212与第一再循环歧管104流体连通。真空调节器212与次级真空源214一起用于导致向第一再循环歧管104施加负压,并且以这种方式使打印流体相继地移动通过一组第一打印头108a、通过第一再循环歧管104以及通过真空调节器212。在该示例中,真空调节器212通过限制次级真空源214和第一再循环歧管104之间的流量来调节施加到第一和第二组打印头108、108a的真空压力,从而将真空精确地控制到一致的目标流率。
继续图10,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与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和真空调节器212流体连通并定位在它们之间。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用于在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打开时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从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移动到真空调节器212。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用于在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关闭时使得打印流体不能够从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移动到真空调节器212。在示例中,当第二再循环隔离阀406a关闭并且打印流体经由真空调节器到再循环路径110的通路被阻挡时,在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打印流体在所述一组打印头108的打印头之间以及沿着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602到贮器316的移动不被阻挡或以其他方式被阻碍。
真空调节器212与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流体连通。真空调节器212与次级真空源214一起用于导致向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施加负压,并且使打印流体相继地移动通过一组第二打印头108a、通过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以及通过真空调节器212。在该示例中,真空调节器212通过限制真空源214和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之间的流量来控制系统100内的真空压力,并且以这种方式将真空精确地控制到一致的目标流率。
在图10的示例中,当第一和第二打印杆106、106a以水平姿态定位并且相对于地板处于相同高度时,单个真空调节器212可以用于影响施加到第一和第二组打印头108、108a的负压。在图10的示例中,待施加到第一再循环歧管104的负压和待施加到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的负压可以是-0.1psi到-10.0psi的相同压力。由于第一打印杆106和第一真空调节器212之间的竖直距离与第二打印杆106a和第二真空调节器212之间的竖直距离相同,所以可以不需要不同的压力,
相反,在图8的示例中,其中,第一和第二打印杆106、106a位于不同高度处,第一和第二打印杆中的每一个具有专用的真空调节器以实现不同的负压并且因此补偿打印杆的高度差。在图8的示例中,由于对于从第一打印杆106返回到再循环泵320′的打印流体的重力辅助的效果大于对于第二打印杆106a的重力辅助的效果,所以将要被施加到第一再循环歧管104的负压(例如,-1.0psi到-2.0psi)可以小于将要被施加到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的负压(例如,-1.5psi到-2.5psi)。
再循环泵320′与贮器316流体连通并且与真空调节器212流体连通,并且用于将已经经过真空调节器212的打印流体泵送到贮器316中。供应泵318与贮器316和第一供应歧管102流体连接,并且用于将打印流体从贮器316泵送到第一供应歧管102。
在该示例中,控制引擎402通常表示硬件和程序设计的组合,以控制真空调节器212向第一再循环歧管104施加负压,以在打印流体移动通过第一组打印头108时提供一致的目标真空压力,并且向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施加相同或成比例的负压,以在打印流体移动通过第二组打印头108a时提供一致的目标真空压力。
图11是第一打印杆、第一供应歧管、第一再循环歧管、第二打印杆、第二供应歧管和第二再循环歧管的示例的仰视图。图12A提供图11中所示的第一供应歧管的示例的透视图。图12B提供图11中所示的第二供应歧管的示例的透视图。图12C提供图11中所示的第一再循环歧管的示例的透视图。图12D提供图11中所示的第二再循环歧管的示例的透视图。
参考图12A和图12C来看图11,第一打印杆106包括第一组打印头108,第一组打印头108经由管道1112彼此流体连通,与第一供应歧管102流体连通并且与第一再循环歧管104流体连通。在该示例中,第一供应歧管102包括腔室1202,其分支成或连接到若干分配开口1102,打印流体将会经由连接管道1112分配到所述分配开口1102到第一组打印头108。第一供应歧管用于经由连接到再循环路径110的进入开口1108接收打印流体。在示例中,打印流体可以通过被包括在再循环路径内的供应泵(例如,诸如图6、图7、图8、图9或图10的供应泵318的供应泵)被推动到前供应歧管102。在示例中,第一供应歧管102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打印流体通过第一供应歧管的移动的阀或到电子网络的接口。
第一打印杆106保持第一组打印头108。在该示例中,每个打印头108喷射相同的颜色或其他属性的打印流体。在该示例中,第一打印杆106的所描绘的那一侧用于在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面向基底并且保持七个打印头108,其中,每个打印头容纳五个打印头管芯。第一打印杆106的示例打印头管芯被分配了参考数字1106。在该示例中,每个打印头管芯保持用于将打印流体喷射到基底上的一组打印头喷嘴(打印头喷嘴在图11中不可见)。在其他示例中,打印杆106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打印头,其中,打印头包括任何数量的管芯,并且管芯包括任何数量的打印头喷嘴。在示例中,第一供应歧管102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打印流体通过第一供应歧管的移动的阀或到电子网络的接口。
继续参考图12A和图12C来看图11,第一再循环歧管104包括腔室1204,其分支成或连接到若干收集开口1104,通过该收集开口1104经由管道1112从第一组打印头108接收打印流体。第一再循环歧管104包括输送开口1110,打印流体将通过该输送开口1110经由所连接的管道移动到再循环路径110。
参考图12B和图12D来看图11,第二供应歧管102a连接到第二打印杆106a,并且用于经由进入开口1122接收打印流体,进入开口1122经由供应歧管桥804的管道连接到第一供应歧管102。在该示例中,第二供应歧管102a包括腔室1202a,其分支成或连接到分配开口1102a,打印流体将经由连接管道1112分配到该分配开口1102a到第二组打印头108a。第二打印杆106a保持第二组打印头108a。在该示例中,每个打印头108a用于喷射与第一组打印头108所喷射的相同的颜色或其他属性的打印流体。在该示例中,第二打印杆106a的所描绘的那一侧用于在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面向基底并且保持七个打印头,其中,每个打印头容纳五个打印头管芯。第二打印杆106a的示例打印头管芯被分配了参考数字1106a。在该示例中,每个打印头管芯保持用于将打印流体喷射在基底上的一组打印头喷嘴。
继续参考图12B和图12D来看图11,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包括腔室1204a,其分支成或连接到若干收集开口1104a,通过该收集开口1104a经由管道1112从第二组打印头108a接收打印流体。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包括输送开口1110a,打印流体将通过该输送开口1110a经由所连接的管道移动到再循环路径110。在示例中,第二供应歧管102a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打印流体通过第二供应歧管的移动的阀或到电子网络的接口。
图13是第一打印杆、第一供应歧管、第一再循环歧管、第二打印杆、第二供应歧管和第二再循环歧管的另一示例的仰视图。在该示例中,第一供应歧管102和第一再循环歧管104定位成与矩形的第一打印杆106的长边相邻(而不是如在图11的示例中那样与矩形的第一打印杆106的端部相邻)。在该示例中,第二供应歧管102a和第二再循环歧管104a定位成与矩形的第二打印杆106a的长边相邻(而不是如在图11的示例中那样与矩形的第二打印杆106a的端部相邻)。在其它方面,第一和第二打印杆106、106a、第一和第二供应歧管102、102a以及第一和第二再循环歧管104、104a的功能基本上类似于图11中描绘的系统100的示例的功能。
图14是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方法的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在讨论图14时,可以参考图1-13中描述的部件。进行这样的参考以提供上下文的示例,而不是限制可以实现图14描述的方法的方式。对再循环歧管进行负压的受控施加,从而导致打印流体相继地移动通过供应歧管、一组打印头、再循环歧管和再循环路径(方框1402)。返回参考图4-10,控制引擎402(图4和图6-10)或控制模块502(图5)在由处理资源540执行时可以负责实现方框1402。
图15是用于打印流体再循环的方法的另一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在讨论图15时,可以参考图1-13中描述的部件。进行这样的参考以提供上下文的示例,而不是限制可以实现图15描述的方法的方式。
如关于图14所描述的,对再循环歧管进行负压的受控施加,从而导致打印流体相继地移动通过供应歧管、一组打印头、再循环歧管和再循环路径(方框1402)。
被包括在再循环路径内的再循环隔离阀的位置被控制为处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当再循环阀处于打开位置时,打印流体沿着再循环路径的移动不被阻碍。当再循环隔离阀处于关闭位置时,打印流体沿着再循环路径的移动被阻碍,并且打印流体在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沿着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的移动不被阻碍(方框1504)。返回参考图4-10,控制引擎402(图4和图6-10)或控制模块502(图5)在由处理资源540执行时可以负责实现方框1504。
图1-15有助于描绘各种示例的架构、功能和操作。特别地,图1-13描绘了各种物理和逻辑部件。各种部件至少部分地被定义为程序或程序设计。每个这样的部件、其部分或其各种组合可以整体或部分地表示代码的模块、段或部分,其包括用于实现任何指定的(一个或多个)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每个部件或其各种组合可以表示用于实现指定的(一个或多个)逻辑功能的电路或多个互连的电路。示例可以在由处理资源使用或与处理资源一同使用的存储器资源中实现。“处理资源”是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基于计算机/处理器的系统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或者可从计算机可读介质获取或获得指令和数据并执行其中包含的指令的其它系统。“存储器资源”是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其可以包含、存储或维护由指令执行系统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一同使用的程序和数据。术语“非暂时性”仅用于阐明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介质不涵盖信号。因此,存储器资源可以包括物理介质,例如电、磁、光、电磁或半导体介质。合适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闪存驱动器以及便携式光盘。
尽管图14和图15的流程图示出了特定的执行顺序,但是执行顺序可以与所描述的不同。例如,两个或更多个方框或箭头的执行顺序可以相对于所示顺序打乱。此外,相继示出的两个或更多个方框可以同时或部分同时执行。这些变化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应了解,提供所公开的示例的先前描述以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容易明白对这些示例的各种修改,并且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文所限定的一般原理可应用于其它示例。因此,本公开不旨在限于本文中所示的示例,而是应被赋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及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范围。本说明书(包括任何所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和/或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过程的所有方框或阶段可以以任何组合方式组合,除了其中至少一些这样的特征、方框和/或阶段是相互排斥的组合之外。权利要求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区分不同的元件,并且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特别地与本公开中的元件的特定顺序或特定编号关联。

Claims (15)

1.一种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包括:
供应歧管;
再循环歧管;
打印杆,所述打印杆包括多个打印头,所述多个打印头彼此流体连通,与所述供应歧管流体连通并且与所述再循环歧管流体连通;和
再循环路径,所述再循环路径与所述供应歧管和所述再循环歧管流体连接,所述再循环路径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以受控的流量再循环通过所述多个打印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再循环路径包括
第一真空源,所述第一真空源与所述再循环歧管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真空源用于导致向所述再循环歧管施加负压;和
真空调节器,所述真空调节器与所述再循环歧管、所述第一真空源和第二真空源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真空调节器与所述第二真空源一起用于调节由所述第一真空源施加到所述再循环歧管的所述负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
还包括贮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真空源是再循环泵,并且用于将已经经过所述再循环歧管和所述真空调节器的打印流体泵送到所述贮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所述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与所述真空调节器和所述第二真空源流体连通并且位于所述真空调节器和所述第二真空源之间,所述电子压力调节器部件用于导致向所述真空调节器提供先导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控制引擎,所述控制引擎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真空源和所述真空调节器,以在打印流体移动通过所述多个打印头时提供目标真空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
其中,所述再循环路径包括再循环隔离阀以及与所述再循环歧管流体连通的贮器;并且
其中,所述再循环隔离阀用于在所述再循环隔离阀打开时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从所述再循环歧管移动到所述贮器,并且用于在所述再循环隔离阀关闭时使得打印流体不能够从所述再循环歧管移动到所述贮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当所述再循环隔离阀关闭时,打印流体在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沿着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的移动不被阻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再循环路径包括共享路径部分,所述共享路径部分包括与被包括在所述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中的管道公共或相同的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
其中,所述再循环路径包括贮器以及与所述贮器流体连接的供应泵;
其中,所述第一真空源是再循环泵,所述再循环泵用于将已经经过所述再循环歧管的打印流体泵送到所述贮器中;并且
其中,所述供应泵用于将打印流体从所述贮器泵送到所述供应歧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中,所述供应歧管是第一供应歧管,所述再循环歧管是第一再循环歧管,并且所述打印杆是第一打印杆;
还包括
第二供应歧管,
第二再循环歧管,
第二打印杆,所述第二打印杆包括第二多个打印头,所述第二多个打印头彼此流体连通,与所述第二供应歧管流体连通并且与所述第二再循环歧管流体连通;
供应歧管桥,所述供应歧管桥用于使得打印流体能够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供应歧管之间流体连通;并且
其中,所述再循环路径与所述第二供应歧管和所述第二再循环歧管流体连接,所述路径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以受控的流量再循环通过所述第二多个打印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
其中,所述再循环路径包括再循环泵、真空调节器和真空源,所述真空源用于导致向所述第一再循环歧管施加负压以使打印流体相继地移动通过所述第一多个打印头和所述第一再循环歧管,并且用于导致向所述第二再循环歧管施加负压以使打印流体相继地移动通过所述第二多个打印头和所述第二再循环歧管。
12.一种打印流体再循环方法,包括:
控制目标负压到再循环歧管的施加,从而导致打印流体相继地移动通过供应歧管、多个打印头、再循环歧管和再循环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被包括在所述再循环路径内的再循环隔离阀的位置控制到打开和关闭位置,
其中,当所述再循环阀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打印流体沿着所述再循环路径的移动不被阻碍;并且
其中,当所述再循环隔离阀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打印流体沿着所述再循环路径的移动被阻碍,并且打印流体在打印流体喷射操作期间沿着喷射操作打印流体返回路径的移动不被阻碍。
14.一种打印流体再循环系统,包括:
第一供应歧管;
第一再循环歧管;
第一多个打印头,所述第一多个打印头彼此流体连通,与所述第一供应歧管流体连通并且与所述第一再循环歧管流体连通;
第二供应歧管;
第二再循环歧管;
第二多个打印头,所述第二多个打印头彼此流体连通,与所述第二供应歧管流体连通并且与所述第二再循环歧管流体连通;
供应歧管桥,所述供应歧管桥流体连接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供应歧管;
再循环路径,所述再循环路径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供应歧管流体连接并且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再循环歧管,所述再循环路径包括贮器和至少一个真空源;以及
控制引擎,所述控制引擎用于引导所述至少一个真空源以控制向所述第一再循环歧管和所述第二再循环歧管施加负压,并且从而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以受控的流量再循环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多个打印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
其中,所述再循环路径包括与所述第一再循环歧管流体连通的第一再循环隔离阀以及与所述第二再循环歧管流体连通的第二再循环隔离阀;
其中,所述第一再循环隔离阀用于在所述再循环隔离阀打开时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从所述第一再循环歧管移动到所述贮器,并且用于在所述再循环隔离阀关闭时使得打印流体不能够从所述第一再循环歧管移动到所述贮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再循环隔离阀用于在所述再循环隔离阀打开时使得打印流体能够从所述第二再循环歧管移动到所述贮器,并且用于在所述再循环隔离阀关闭时使得打印流体不能够从所述第二再循环歧管移动到所述贮器。
CN202080107173.7A 2020-10-13 2020-10-13 打印流体再循环 Pending CN1165075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20/055358 WO2022081136A1 (en) 2020-10-13 2020-10-13 Print fluid recircul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7500A true CN116507500A (zh) 2023-07-28

Family

ID=81208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7173.7A Pending CN116507500A (zh) 2020-10-13 2020-10-13 打印流体再循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5488A1 (zh)
EP (1) EP4228901A1 (zh)
CN (1) CN116507500A (zh)
WO (1) WO20220811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7984A1 (en) * 2022-06-06 2023-12-14 Project42 Srl Recirculating printer and kit for the recirculation of a printing fluid inside a recirculating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57420B2 (en) * 2010-12-28 2014-02-25 Fujifilm Corporation Fluid recirculation in droplet ejection devices
US8672463B2 (en) * 2012-05-01 2014-03-18 Fujifilm Corporation Bypass fluid circulation in fluid ejection devices
US20170282544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Xerox Corporation Single jet recirculation in an inkjet print head
US20190275804A1 (en) * 2016-11-24 2019-09-12 Roland Dg Corporation Ink supply system and ink jet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1136A1 (en) 2022-04-21
EP4228901A1 (en) 2023-08-23
US20230415488A1 (en)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5973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supplying mechanism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503154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供給機構及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CN108128037B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RU2506166C2 (ru) Струйное печат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150283819A1 (en) Printer configured for optimized printing
TW201420366A (zh) 組構爲用於有效率氣泡移出之印表機
US20130208038A1 (en) Liquid supplying mechanism,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073946A (zh) 包括空气隔离室和打印机流体压力控制阀的打印机流体循环系统
JP20100126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6507500A (zh) 打印流体再循环
US20140071205A1 (en) Phase Change Ink Reservoir for a Phase Change Inkjet Printer
CN108472961B (zh) 具有多个背压室的打印机墨盒
JP7318158B2 (ja) 印刷モジュール用の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を供給するための方法
EP3362293A1 (en) Supply system for an inkjet printer
JP7451603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US10137695B2 (en) Printhead priming
CN107878031B (zh) 液体喷射设备和液体供应单元
JP6494316B2 (ja) インク印刷機器
JP7133248B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1888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6264235A (ja) インク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RU2786714C2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краски для модуля печати и способ подачи краски
JP7330832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液体循環方法
WO2023190167A1 (ja) 塗装装置及び塗装方法
JP7164311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