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5745A - 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5745A
CN116505745A CN202310756655.0A CN202310756655A CN116505745A CN 116505745 A CN116505745 A CN 116505745A CN 202310756655 A CN202310756655 A CN 202310756655A CN 116505745 A CN116505745 A CN 116505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voltage
coupled
signal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566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05745B (zh
Inventor
张龙
梁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Zhir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Zhi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Zhir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Zhi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566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5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5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5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05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5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M1/092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control signals being transmitted optic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属于电源技术领域。电源电路包括:耦接有负载电容的输出节点;采样电路,配置为对输出节点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提供采样电压;比较电路,配置为将采样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提供第一信号,参考电压表征输出节点的目标电压;放电电路,配置为接入使能信号和第一信号,并在使能信号为使能状态,且第一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打开,第一信号在采样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处于第一电平状态。通过利用输出电压和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对放电电路的使能信号的有效性进行控制,保证了输出节点在放电时,输出电压大于所需的目标电压,从而避免了过放的情况。

Description

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小电源的输出纹波,电源的输出节点往往挂着较大的负载电容。在抽载大小不可控的情况下,电源在响应负载请求进行降压时往往需要依靠自身对输出节点进行放电。而由于放电过程可能会出现过放的情况,导致输出节点的电压低于参考电压,无法满足输出要求,甚至可能导致驱动芯片出现掉电复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保证了输出节点在放电时,输出电压大于所需的目标电压,从而避免了过放的情况。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包括:
耦接有负载电容的输出节点;
采样电路,与输出节点耦接,且配置为对输出节点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提供采样电压;
比较电路,与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且配置为将采样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提供第一信号,参考电压表征输出节点的目标电压;
放电电路,分别与输出节点和比较电路耦接,且配置为接入使能信号和第一信号,并在使能信号为使能状态,且第一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打开,第一信号在采样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处于第一电平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通过利用输出电压和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对放电电路的使能信号的有效性进行控制,在使能信号为使能状态,且采样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放电电路打开进行放电,保证了输出节点在放电时,输出电压大于所需的目标电压,从而避免了过放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放电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管,耦接于输出节点和接地节点之间;
隔离电路,与比较电路耦接,且配置为将第一信号转换为数字的第二信号;
与门,与门的第一输入端与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与门的第二输入端接入使能信号,与门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隔离电路包括:
第二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接地节点耦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上拉节点耦接,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第一信号,
反相器,反相器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耦接,反相器的输出端与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比较电路包括:
第一调压电路,配置为接入参考电压,并提供对参考电压调压后的第一电压;
第一比较器,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耦接,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第一调压电路的输出端耦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比较电路包括:
第二调压电路,与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且配置为提供对采样电压调压后的第二电压;
第二比较器,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第二调压电路的输出端耦接,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接入参考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源电路还包括:
反馈电路,与比较电路耦接,且配置接入第一信号,并提供第三信号;
电源转换电路,分别与输出节点和反馈电路耦接,且配置为在第三信号的调节下向输出节点提供稳定于目标电压的输出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反馈电路包括:
光耦,光耦的发光侧的输入端与输出节点耦接,发光侧用于提供第三信号;
第三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接地节点耦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光耦的发光侧的输出端耦接,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耦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源电路还包括:
补偿电阻,补偿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耦接;
补偿电容,补偿电容的第一端与补偿电阻的第二端耦接,补偿电容的第二端与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耦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源转换电路为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设备,包括根据前述的电源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电源设备,通过利用输出电压和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对放电电路的使能信号的有效性进行控制,在使能信号为使能状态,且采样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放电电路打开进行放电,保证了输出节点在放电时,输出电压大于所需的目标电压,从而避免了过放的情况。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示意图之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示意图之五;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示意图之六。
附图标记:
采样电路100,比较电路200,第一调压电路210,第二调压电路220,放电电路300,隔离电路310,反馈电路400,电源转换电路500;
负载电容C1,补偿电容C2,第一至第三开关管Q1~Q3,第一至第六电阻R1~R6,整流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第一至第二比较器COMP1~COMP2,与门AN,反相器N。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描述涉及被“连接”或“耦接”在一起的元件或部件。正如这里所使用的,“连接”可能指的是一个元件/部件机械结合到(或直接连通)另一个元件/部件,并且不是必须为直接的。同样的,“耦接”可能指一个元件/部件直接或间接的结合到(或直接或间接的连通)另一个元件/部件,并且不必是机械的。然而,其应该被理解为尽管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元件以下被描述为“连接”,在替代的实施例里相似的元件可能为“耦接”,反之亦然。因此,尽管在此所示的示意图描述了元件的示例性布置,但附加的中间元件、设备、部件或构件仍然可能在一个实际的实施例中存在。
在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字描述符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另外,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电路包括输出节点A、采样电路100、比较电路200和放电电路300;输出节点A耦接有负载电容C1,采样电路100与输出节点A耦接,且配置为对输出节点A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提供采样电压;比较电路200与采样电路100的输出端耦接,且配置为将采样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提供第一信号,参考电压表征输出节点的目标电压;放电电路300分别与输出节点A和比较电路200耦接,且配置为接入使能信号EnDsg和第一信号,并在使能信号EnDsg为使能状态,且第一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打开,第一信号在采样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处于第一电平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输出节点A用于向外部设备提供电源,该电源可以由前端的电路提供。例如,前端电路可以通过对市电进行转换,以向输出节点A提供输出电源。或者前端电路可以将电池等储能单元的电能进行转换,以向输出节点A提供输出电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目标电压是指前端电路按照控制策略所需要向输出节点A提供的电源的电压。前端电路至少具有对输出电源的电压调节功能,如降压功能。前端电路可以根据外部设备的请求,或者根据自身输出策略调节输出节点A的目标电压。
作为一种示例,输出节点A以目标电压为5V的状态进行输出,外部设备与前端电路进行通信,请求输入3.3V的电压,此时前端电路将输出节点A的目标电压调整为3.3V,并降低输出节点A的输出电压。
在输出节点A的电压波动时,负载电容C1通过吸收或释放电荷,可以起到降低输出电压的纹波的作用。在外部设备的抽载大小不可控的情况下,若输出节点A的输出电压需要降低,则需要放电电路300对输出节点A进行放电,以将负载电容C1上的电荷进行释放。
在前端电路处于轻载模式下,其通过间歇式的向输出节点A提供电源,由此导致输出瞬态响应较差。在前端电源对输出节点A进行降压时,由于需要同时提供使能信号EnDsg驱动放电电路300进行放电,因此容易出现输出电压过放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样电路100可以包括分压电阻,通过对输出节点A进行分压采样,从而获得与输出电压成正比例的采样电压。比较电路200可以包括比较器,该比较器用于实现采样电压和参考电压之间的比较,并输出第一信号。其中,参考电压可以与目标电压成正比例,参考电压与目标电压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等于采样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在采样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处于第一电平状态,第一信号在采样电压小于或等于参考电压时处于第二电平状态。其中,第一电平状态为高电平,第二电平状态为低电平;或者第一电平状态为低电平,第二电平状态为高电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能信号EnDsg可以由前端电路提供,使能信号EnDsg可以包括高电平和低电平。其中,使能信号EnDsg在处于高电平时为使能状态,当然也可以在处于低电平时为使能状态。前端电路可以降低输出节点A的输出电压的同时,提供使能信号EnDsg。
作为一种示例,使能信号EnDsg的持续时间可以由输出节点A降压前后的压差确定。例如,降压压差越大,使能信号EnDsg持续的时间越长,降压压差越小,使能信号EnDsg持续的时间越短。
放电电路300在第一信号处于第二电平状态时关闭。在第一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说明输出节点A的输出电压大于目标电压,此时对输出节点A进行放电不会导致过放。在第一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说明输出节点A的输出电压小于或等于目标电压,此时对输出节点A进行放电可能会导致过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电路300可以包括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用于接入使能信号EnDsg,且该开关电路由第一信号控制导通和关断。在第一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该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使能信号EnDsg接入,放电电路300在使能信号EnDsg的驱动下进行放电;在第一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该开关电路处于断开状态,使能信号EnDsg无法接入,放电电路300不进行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通过利用输出电压和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对放电电路300的使能信号EnDsg的有效性进行控制,在使能信号EnDsg为使能状态,且采样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放电电路300打开进行放电,保证了输出节点A在放电时,输出电压大于所需的目标电压,从而避免了过放的情况。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电路300可以包括第一开关管Q1、隔离电路310和与门AN,第一开关管Q1耦接于输出节点A和接地节点之间;隔离电路310与比较电路200耦接,且配置为将第一信号转换为数字的第二信号;与门AN的第一输入端与隔离电路310的输出端耦接,与门AN的第二输入端接入使能信号EnDsg,与门AN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耦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与门AN判断使能信号EnDsg和第一信号之间的关系,因此为便于信号处理,使能信号EnDsg为数字脉冲信号,隔离电路310用于将模拟信号的第一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第二信号。其中第二信号的电平状态与第一信号的电平状态相同,即第一信号为高电平,则第二信号也为高电平,第一信号为低电平,则第二信号也为低电平。
第一开关管Q1的可以为NMOS(N-Metal-Oxide-Semiconductor)管。NMOS管的源极与接地节点耦接,NMOS管的漏极与输出节点耦接,NMOS管的栅极与与门AN的输出端耦接,NMOS管在栅极与源极之间的压差大于开启电压时打开。
第一信号的第一电平状态为高电平,第二电平状态为低电平。使能信号EnDsg在处于高电平时为使能状态。在第一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且使能信号EnDsg为使能状态时,与门AN的两个输入均为1,则与门AN的输出为高电平。该高电平驱动第一开关管Q1打开,负载电容C1通过第一开关管Q1进行放电。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还可以串联有放电电阻等,以更快地消耗负载电容C1上的电荷。
作为一种示例,隔离电路310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管Q2和反相器N,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与接地节点耦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与上拉节点耦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接入第一信号,反相器N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耦接,反相器N的输出端与与门AN的第一输入端耦接。
在本示例中,第二开关管Q2也可以为NMOS管,该NMOS管的源极作为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该NMOS管的漏极作为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该NMOS管的栅极作为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管Q2在控制端接入高电平时打开。即第二开关管Q2在第一信号处于第一电平状态时打开。
上拉节点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和上拉电压VDD,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和反相器N的输入端耦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上拉电压VDD耦接。
在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开关管Q2打开时,反相器N的输入端直接与接地节点耦接,即反相器N的输入端接入低电平,反相器N的输出端为高电平;在第一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开关管Q2关断时,反相器N的输入端被上拉节点上拉,即反相器N的输入端接入高电平,反相器N的输出端为低电平。由此隔离电路310的输入的电平状态和输出的电平状态相同。
参照图3,电源电路还可以包括反馈电路400和电源转换电路500,反馈电路400与比较电路200耦接,且配置接入第一信号,并提供第三信号;电源转换电路500分别与输出节点A和反馈电路400耦接,且配置为在第三信号的调节下向输出节点A提供稳定于目标电压的输出电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转换电路500可以为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当然,电源转换电路500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电路,如整流电路等。不同电路结构的电源转换电路500的结构和原理已有成熟的技术,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以电源转换电路500为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进行说明。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采用变压器实现电压转换。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中,变压器的初级侧连接有功率管,通过控制功率管控制变压器的输出。变压器的次级侧与输出节点A连接,从而提供输出电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压器的次级侧设有整流二极管D1,从而为输出节点A提供直流电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馈电路400用于根据比较电路200所输出的第一信号生成第三信号,第三信号作为反馈信号用于辅助电源转换电路500调节输出电压。电源转换电路500通过识别第三信号的状态从而确定输出电压与目标电压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第三信号可以为第一状态,第一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第三信号可以为第二状态。电源转换电路500在检测到第三信号为第一状态时,控制输出电压降低。电源转换电路500在检测到第三信号为第二状态时,控制输出电压升高。
需要说明的是,电源转换电路500根据第三信号调节输出电压的过程中,输出节点A的目标电压没有发生变化,如目标电压为5V。由于输入电源的波动,或者负载变化可以能导致输出节点A的输出电压产生波动,此时电源转换电路500根据第三信号将输出节点A的输出电压稳定于5V。
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电路400可以包括光耦和第三开关管Q3,光耦的发光侧的输入端与输出节点A耦接,发光侧用于提供第三信号;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与接地节点耦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与光耦的发光侧的输出端耦接,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与比较电路200的输出端耦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开关管Q3也可以为NMOS管,该NMOS管的源极作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该NMOS管的漏极作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该NMOS管的栅极作为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光耦的发光侧为发光二极管D2。在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三开关管Q3打开,发光二极管D2发光。光耦的感光侧可以靠近电源转换电路500布置,光耦的感光侧通过感测发光二极管D2的发光侧的发光接收第三信号。
在输出节点A的输出电压高于目标电压时,比较电路200输出的第一信号为高电平,第一信号驱动第三开关管Q3打开,发光二极管D2发光,电源转换电路500降低输出电压。同时第一信号打开对使能信号EnDsg的限制,在使能信号EnDsg为使能状态时,放电电路300打开。
在输出节点A的输出电压低于或者目标电压时,比较电路200输出的第一信号为第电平,第一信号驱动第三开关管Q3关断,发光二极管D2不发光,电源转换电路500可以提高输出电压。同时第一信号对使能信号EnDsg进行限制,无论使能信号EnDsg为何种使能状态,放电电路300均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R2和补偿电容C2,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耦接;补偿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耦接,补偿电容C2的第二端与采样电路100的输出端耦接,第二电阻R2作为补偿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样电路100可以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输出节点A耦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补偿电容C2的第二端耦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接地节点耦接。由此,第二电阻R2和补偿电容C2形成补偿回路,对比较电路200进行补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D2可以串联第五电阻R5,以及并联第六电阻R6,从而对输入的电流进行限制,避免流经发光二极管D2的电流过大。
本发明为适应更灵活的反馈控制,还提出了两种比较电路200的电路结构。
参照图5,第一种电路结构为:比较电路200包括第一调压电路210和第一比较器COMP1,第一调压电路210配置为接入参考电压,并提供对参考电压调压后的第一电压;第一比较器COMP1的正输入端与采样电路100的输出端耦接,第一比较器COMP1的负输入端与第一调压电路210的输出端耦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压电路210可以将输入的数字电压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其用于对输入的参考电压进行调节,调节后的第一电压可以大于或者小于参考电压。第一电压与参考电压之间的比例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备,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比较器COMP1负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为可配置的电压,第一比较器COMP1的正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为固定的采样电路100的输出电压。在第一比较器COMP1的正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大于第一比较器COMP1负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时,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为高电平;在第一比较器COMP1的正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比较器COMP1负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时,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为低电平。由此通过调节第一调压电路210所输出的第一电压,可以调节比较电路200的输出信号。
参照图6,第二种电路结构为:比较电路200包括第二调压电路220和第二比较器COMP2,第二调压电路220与采样电路100的输出端耦接,且配置为提供对采样电压调压后的第二电压;第二比较器COMP2的正输入端与第二调压电路220的输出端耦接,第二比较器COMP2的负输入端接入参考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压电路220可以将输入的数字电流信号转换为模拟电流信号,其用于对采样点的电流进行调节,进而对采样电压进行调节,调节后的第二电压可以大于或者小于采用电压。第二电压与采用电压之间的比例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备,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比较器COMP2正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为可配置的电压,第二比较器COMP2的负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为固定的参考电压。在第二比较器COMP2的正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大于第二比较器COMP2负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时,第二比较器COMP2的输出为高电平;在第二比较器COMP2的正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二比较器COMP2负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时,第二比较器COMP2的输出为低电平。由此通过调节第二调压电路220所输出的第二电压,可以调节比较电路200的输出信号。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设备,电源设备包括根据前述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设备可以为电源适配器,其可以用于实现快充。例如,电源适配器可以应用PD3.0快充协议。其中,PD3.0协议中的可编程电源能力要求输出最小电压能够达到3.3V,并且对电压调整期间的瞬态响应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当然,电源设备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设备,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电源设备,通过利用输出电压和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对放电电路300的使能信号EnDsg的有效性进行控制,在使能信号EnDsg为使能状态,且采样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放电电路300打开进行放电,保证了输出节点A在放电时,输出电压大于所需的目标电压,从而避免了过放的情况。当然,电源设备还可以采用上述各实施例方式中的技术方案,其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耦接有负载电容的输出节点;
采样电路,与所述输出节点耦接,且配置为对所述输出节点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提供采样电压;
比较电路,与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且配置为将所述采样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提供第一信号,所述参考电压表征所述输出节点的目标电压;
放电电路,分别与所述输出节点和所述比较电路耦接,且配置为接入使能信号和所述第一信号,并在所述使能信号为使能状态,且所述第一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打开,所述第一信号在所述采样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时处于第一电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管,耦接于所述输出节点和接地节点之间;
隔离电路,与所述比较电路耦接,且配置为将所述第一信号转换为数字的第二信号;
与门,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入端接入所述使能信号,所述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路包括:
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接地节点耦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上拉节点耦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第一信号,
反相器,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第二端耦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包括:
第一调压电路,配置为接入参考电压,并提供对所述参考电压调压后的第一电压;
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调压电路的输出端耦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包括:
第二调压电路,与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且配置为提供对所述采样电压调压后的第二电压;
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调压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接入参考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
反馈电路,与所述比较电路耦接,且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一信号,并提供第三信号;
电源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输出节点和所述反馈电路耦接,且配置为在所述第三信号的调节下向所述输出节点提供稳定于所述目标电压的输出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
光耦,所述光耦的发光侧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节点耦接,所述发光侧用于提供所述第三信号;
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接地节点耦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的发光侧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耦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
补偿电阻,所述补偿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耦接;
补偿电容,所述补偿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补偿电阻的第二端耦接,所述补偿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耦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为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
10.一种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
CN202310756655.0A 2023-06-26 2023-06-26 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Active CN116505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6655.0A CN116505745B (zh) 2023-06-26 2023-06-26 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6655.0A CN116505745B (zh) 2023-06-26 2023-06-26 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5745A true CN116505745A (zh) 2023-07-28
CN116505745B CN116505745B (zh) 2023-09-29

Family

ID=87328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56655.0A Active CN116505745B (zh) 2023-06-26 2023-06-26 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574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84360A (en) * 1980-09-26 1982-04-07 Nat Res Dev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Induction Motors
JPH07302620A (ja) * 1994-05-10 1995-11-14 Masatoshi Ishimaru 放電停止方法及び装置
JP2004303515A (ja) * 2003-03-31 2004-10-28 Tdk Corp 放電灯点灯装置
CN102055320A (zh) * 2011-01-24 2011-05-11 昆山睿识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荷泵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CN102315773A (zh) * 2010-07-02 2012-01-11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变换器的装置和方法
CN103036428A (zh) * 2012-12-12 2013-04-10 青岛联盟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峰值电流渐变的同步降压电路
CN103501032A (zh) * 2013-10-11 2014-01-08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放电电路及放电方法
CN105790406A (zh) * 2015-12-26 2016-07-20 青岛讯达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发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84360A (en) * 1980-09-26 1982-04-07 Nat Res Dev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Induction Motors
JPH07302620A (ja) * 1994-05-10 1995-11-14 Masatoshi Ishimaru 放電停止方法及び装置
JP2004303515A (ja) * 2003-03-31 2004-10-28 Tdk Corp 放電灯点灯装置
CN102315773A (zh) * 2010-07-02 2012-01-11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变换器的装置和方法
CN102055320A (zh) * 2011-01-24 2011-05-11 昆山睿识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荷泵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CN103036428A (zh) * 2012-12-12 2013-04-10 青岛联盟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峰值电流渐变的同步降压电路
CN103501032A (zh) * 2013-10-11 2014-01-08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放电电路及放电方法
CN105790406A (zh) * 2015-12-26 2016-07-20 青岛讯达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发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5745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5545B2 (en) Power supply unit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power suppl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t least a high-load state and a low-load state and computer system having a normal operating state and at least one energy saving state
CN102231605B (zh) 一种开关电源副边的同步整流控制电路及反激式开关电源
TWI441427B (zh) 並聯調節器、返馳轉換器及其輸出回授的控制方法
WO2017028500A1 (zh) 一种提高开关电源动态响应的控制方法
US853350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of a display, and display with low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CN100581034C (zh) 测量与调节电力转换器输出电流的控制电路及其方法
TWI410772B (zh) 用於輕載省電之功率轉換器的控制電路
WO2024087624A1 (zh) 反激式开关电源及其自供电电路和方法
WO2024087637A1 (zh) 开关电源及基于dcm的自供电电路、基于ccm的自供电电路
US11955896B2 (en) Bias power regulator circuit for isolated converters with a wide output voltage range
US10622879B2 (en) Control module with active snubber and related flyback power converting device
WO2024087623A1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自供电电路和自供电方法
CN105262337A (zh) 一种开关电源降频的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02668347B (zh) 启动电源
CN213693478U (zh) 隔离式电压变换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电子封装件
CN116505745B (zh) 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CN105449995A (zh) 驱动控制电路和驱动控制方法以及开关电源
CN112968425B (zh) 一种开关电源次级短路保护电路
TWI704755B (zh) 電源供應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1670787U (zh) 一种反激式变换器
CN107249235B (zh) 一种兼容带指示灯开关的led驱动电路
CN112910078B (zh) 一种双直流电源切换电路
CN216414153U (zh) 具有假性负载的转换电路及电力传输控制器
CN219394688U (zh) 一种控制芯片的启动电路及开关电源
US11290002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