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2564A - 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2564A
CN116502564A CN202310764590.4A CN202310764590A CN116502564A CN 116502564 A CN116502564 A CN 116502564A CN 202310764590 A CN202310764590 A CN 202310764590A CN 116502564 A CN116502564 A CN 116502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field information
face
grid
passe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45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02564B (zh
Inventor
黄晖
李伟
段龙杨
李小华
邱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645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2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2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2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02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2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28Fuselage, exterior or interi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三维仿真数模,并根据所述三维仿真数模通过预设方法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生成体网格,所述三维仿真数模至少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获取预设边界参数,并根据所述预设边界参数与所述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对应的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空间内的三维流场信息,所述三维流场信息至少包括温度场信息;根据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温度场信息与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脸部风感评估方法不够准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测试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是用来调节乘员热舒适性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借助鼓风机把冷或热风通过风管输送到各个出风口后流向乘员舱,为了让乘员感受到更多的风感,就希望能有更多的气流风吹向乘员脸部区域,这就是常说的空调吹脸模式。为此,有相当大一部分工作是对出风口的位置、开口大小、风量大小、风管及导流片外形进行迭代优化设计,进而最大可能保证乘员有足够的热舒适性。在整个空调系统设计初期,不考虑风温的前提下,首先要确保吹脸模式下乘员脸部的风感良好。在这个设计初期阶段,如何量化脸部皮肤表面的风感,是设计空调系统必不可少的步骤。
传统评估方法是借助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分析手段来计算乘员脸部区域的风速大小,即要么按脸部近壁面的平均速度大小来量化评估、要么以距离脸部前方某一空间位置平面区域的平均速度大小来量化评估。
然而,按脸部近壁面速度大小来评估量化风感,跟具体的网格第一层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层数、网格类型有关。第一层网格厚度越大,计算出来的近壁面速度大小也相对越大,造成其风感量化结果可因网格差异而波动巨大。另外的,按距离脸部前方某一空间位置平面区域的平均速度大小来评估量化风感,没有考虑的风速方向的影响,虽然风速一样当方向不同,脸部风感也不同。因此,两种风感评估方法都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脸部风感评估方法不够准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三维仿真数模,并根据所述三维仿真数模通过预设方法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生成体网格,所述三维仿真数模至少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
获取预设边界参数,并根据所述预设边界参数与所述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对应的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空间内的三维流场信息,所述三维流场信息至少包括温度场信息;
根据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温度场信息与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三维仿真数模,并根据所述三维仿真数模通过预设方法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生成体网格,所述三维仿真数模至少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乘员封闭舱的外侧轮廓,以所述外侧轮廓为边界将所述外侧轮廓内的三维仿真数模,根据第一预设网格尺寸进行网格划分;
选取所述空调通风系统的出风口至所述乘员的头部的所有所述网格,根据第二预设网格尺寸进行二次网格划分生成所述体网格;
选取以所述乘员鼻子为中心预设范围内的所有所述网格,根据所述第二预设网格尺寸进行二次网格划分生成所述体网格。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边界参数包括:鼓风机转速、出风口位置、加热器芯体阻力、出风口温度以及各个壁面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预设边界参数,并根据所述预设边界参数与所述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对应的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空间内的三维流场信息,所述三维流场信息至少包括温度场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边界参数与所述体网格通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随时间变化的瞬时流场信息;
将预设时间后,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所有所述瞬时流场信息定义为所述三维流场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温度场信息与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乘员的头发边界、耳朵以及下颚骨围成的区域定义为脸部;
选取所述脸部对应的所述三维流场信息和所述体网格通过所述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公式包括:
,/>
为单位热对流换热系数,/>为微元面的热流量,/>为微元面的面积,/>为微元面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为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为脸部的面积。
本发明地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网格划分模块,用于获取三维仿真数模,并根据所述三维仿真数模通过预设方法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生成体网格,所述三维仿真数模至少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
流场生成模块,用于获取预设边界参数,并根据所述预设边界参数与所述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对应的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空间内的三维流场信息,所述三维流场信息至少包括温度场信息;
换热系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温度场信息与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获取三维仿真数模,并对三维仿真数模进行网格划分以及设置边界参数,来计算获取三维仿真数模的三维流场信息,在根据三维流场信息与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当一个壁面被气流吹,壁面附近风流动越强,则该壁面具备的对流换热能力越强,即对流换热系数越大,所以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与乘员脸部的风感直接挂钩,通过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可以很好的评价空调系统不同设计的吹脸模式下乘员面部的舒适感觉。对流换热系数大,其脸部对风的主观感觉就越强了;对流换热系数本身表征壁面与外界气流可进行对流换热能力的大小,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在同等温差下,脸部与气流对流热交换量就越大,反映到脸部主观感觉就是风感强,即夏季越凉爽或冬季越暖和。另外,由于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不受网格厚度影响,因此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结果不会受网格厚度这一无关因素影响,技术结果精准且准确。并且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是直接反应面部情况的,不会出现由于风速方向的原因导致主观感觉与参数不对应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系统的结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01-步骤S03。
步骤S01,获取三维仿真数模,并根据所述三维仿真数模通过预设方法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生成体网格,所述三维仿真数模至少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
具体的,执行软件为Starccm+软件,三维仿真数模若为Catia、CAD等软件制作的数模可直接导入软件中,若为其他软件制作的数模需转为中立格式,例如Stp、Step等,再导入软件中。进一步的,为了加快校核效率,不管待校核开关数模是通过什么软件制造的均转为中立格式导入预设软件中,转为中立格式后待校核开关数模会只保留数模外观造型,而删除数模建立的过程进而对数模进行了简化,使得数模占用的内存更少,使得电脑效率更高。
另外的,根据所述三维仿真数模通过预设方法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生成体网格包括:获取所述乘员封闭舱的外侧轮廓,以所述外侧轮廓为边界将所述外侧轮廓内的三维仿真数模,根据第一预设网格尺寸进行网格划分;选取所述空调通风系统的出风口至所述乘员的头部的所有所述网格,根据第二预设网格尺寸进行二次网格划分生成所述体网格;选取以所述乘员鼻子为中心预设范围内的所有所述网格,根据所述第二预设网格尺寸进行二次网格划分生成所述体网格。
需要说明的,因为后续的三维流场信息的计算需要对空间进行离散化处理,因此就要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而网格划分的网格大小决定了后续计算的准确性与精度,但网格划分得越细所需的运算能力需求就越高,且运算时间越长,因此需要根据运行软件的设备的配置来合理设置网格大小,以保证后续运算既准确又快速,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设备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常通过先对整体网格进行较大尺寸的网格划分,即按第一预设网格尺寸进行划分,再对主要分析的区域,即出风口至乘员的头部的所有网格以及以乘员鼻子为中心预设范围内的所述网格,进行较小尺寸的网格划分,即按第二预设网格尺寸进行划分。预设范围可以采用100mm至200mm这个范围。
步骤S02,获取预设边界参数,并根据所述预设边界参数与所述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对应的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空间内的三维流场信息,所述三维流场信息至少包括温度场信息;
具体的,边界参数包括:鼓风机转速、出风口位置、加热器芯体阻力、出风口温度、各个壁面的温度以及空气物性参数,空气物性参数包括空气密度、空气黏性系数、空气导热率以及空气比热容等,更具体的,在一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鼓风机转速为2000转/分,出风口温度为20℃、脸部的壁面温度为36.5℃、其他壁面设置为绝热,空气密度1.18415kg/m3,空气粘性系数,1.85508E-5 pa.s,空气热导率0.0260305w/m.k,空气比热容1003.62J/kg.k。
具体的,根据所述预设边界参数与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对应的体网格通过预设规则得到空间内的三维流场信息,三维流场信息至少包括温度场信息的步骤包括:根据边界参数与体网格通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随时间变化的瞬时流场信息;将预设时间后,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所有瞬时流场信息定义为三维流场信息。需要说明的,通过边界参数与体网格通过预设规则进行运算分析后得到的均为实时的流场信息,而初始的流场信息不够准确,因此需要等到预设时间后,流场情况稳定后,截取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瞬时流场信息作为后续计算用的三维流程信息,以使后续计算更加稳定。预设时间可以为设定完边界参数开始运算后30分钟后,预设时间间隔可以为5分钟。
另外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包括:
是流体密度;/>是速度矢量,/>、/>、/>是流体在/>时刻,在点/>处的速度分量;/>是压力;/>是单位体积流体受的外力;常数/>是动力粘度。
步骤S03,根据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温度场信息与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具体的,将所述乘员的头发边界、耳朵以及下颚骨围成的区域定义为脸部;选取所述脸部对应的所述三维流场信息和所述体网格通过所述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需要说明的,由于是对脸部风感进行量化,因此只需要将脸部区域进行限定,然后选取三维流场信息里脸部区域对应的流场信息通过预设公式进行计算得到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只计算部分所需区域,即达到了准确计算所需参数的目的,又减少了计算量,使得计算更加快捷,并且之前的网格划分也可以更小,使得计算准确度更高。
另外的,预设公式包括:,/>
为单位热对流换热系数,/>为微元面的热流量,/>为微元面的面积,/>为微元面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为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为脸部的面积。
另外的,三维流场信息还包括压力场信息,不仅可以根据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来判断乘员面部风感状况来判断乘员是否舒适,还可以通过压力场信息判断乘员面部受的压力是否处于舒适区间,进而辅助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来对乘员面部的舒适程度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脸部风感的量化的方法,通过获取三维仿真数模,并对三维仿真数模进行网格划分以及设置边界参数,来计算获取三维仿真数模的三维流场信息,在根据三维流场信息与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当一个壁面被气流吹,壁面附近风流动越强,则该壁面具备的对流换热能力越强,即对流换热系数越大,所以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与乘员脸部的风感直接挂钩,通过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可以很好的评价空调系统不同设计的吹脸模式下乘员面部的舒适感觉。对流换热系数大,其脸部对风的主观感觉就越强了;对流换热系数本身表征壁面与外界气流可进行对流换热能力的大小,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在同等温差下,脸部与气流对流热交换量就越大,反映到脸部主观感觉就是风感强,即夏季越凉爽或冬季越暖和。另外,由于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不受网格厚度影响,因此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结果不会受网格厚度这一无关因素影响,技术结果精准且准确。并且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是直接反应面部情况的,不会出现由于风速方向的原因导致主观感觉与参数不对应的情况。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当中提出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系统200包括网格划分模块21、流场生成模块22、以及换热系数计算模块23,其中:
网格划分模块21,用于获取三维仿真数模,并根据所述三维仿真数模通过预设方法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生成体网格,所述三维仿真数模至少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
流场生成模块22,用于获取预设边界参数,并根据所述预设边界参数与所述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对应的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空间内的三维流场信息,所述三维流场信息至少包括温度场信息;
换热系数计算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温度场信息与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划分模块21包括:
整体网格划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乘员封闭舱的外侧轮廓,以所述外侧轮廓为边界将所述外侧轮廓内的三维仿真数模,根据第一预设网格尺寸进行网格划分;
局部网格加密划分单元,用于选取所述空调通风系统的出风口至所述乘员的头部的所有所述网格,根据第二预设网格尺寸进行二次网格划分生成所述体网格;再选取以所述乘员鼻子为中心预设范围内的所有所述网格,根据所述第二预设网格尺寸进行二次网格划分生成所述体网格。
进一步的,所述流场生成模块22包括:
瞬时流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边界参数与所述体网格通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随时间变化的瞬时流场信息;
三维流场单元,用于将预设时间后,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所有所述瞬时流场信息定义为所述三维流程信息。
进一步的,换热系数计算模块23包括:
脸部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乘员的头发边界、耳朵以及下颚骨围成的区域定义为脸部;
换热系数计算单元,用于选取所述脸部对应的所述三维流场信息和所述体网格通过所述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上述各模块被执行时所实现的功能或操作步骤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当中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包括存储器20、处理器10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30,所述处理器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30时实现如上述的脸部风感的量化的方法。
其中,处理器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用于运行存储器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处理数据,例如执行访问限制程序等。
其中,存储器20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存储器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电子设备的硬盘。存储器2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装置,例如电子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 SD)卡,闪存卡(Flash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20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装置。存储器20不仅可以用于存储电子设备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图3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在其它实施例当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少或者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脸部风感的量化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三维仿真数模,并根据所述三维仿真数模通过预设方法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生成体网格,所述三维仿真数模至少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
获取预设边界参数,并根据所述预设边界参数与所述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对应的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空间内的三维流场信息,所述三维流场信息至少包括温度场信息;
根据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温度场信息与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三维仿真数模,并根据所述三维仿真数模通过预设方法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生成体网格,所述三维仿真数模至少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乘员封闭舱的外侧轮廓,以所述外侧轮廓为边界将所述外侧轮廓内的三维仿真数模,根据第一预设网格尺寸进行网格划分;
选取所述空调通风系统的出风口至所述乘员的头部的所有所述网格,根据第二预设网格尺寸进行二次网格划分生成所述体网格;
选取以所述乘员鼻子为中心预设范围内的所有所述网格,根据所述第二预设网格尺寸进行二次网格划分生成所述体网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边界参数包括:鼓风机转速、出风口位置、加热器芯体阻力、出风口温度以及各个壁面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设边界参数,并根据所述预设边界参数与所述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对应的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空间内的三维流场信息,所述三维流场信息至少包括温度场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边界参数与所述体网格通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随时间变化的瞬时流场信息;
将预设时间后,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所有所述瞬时流场信息定义为所述三维流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温度场信息与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乘员的头发边界、耳朵以及下颚骨围成的区域定义为脸部;
选取所述脸部对应的所述三维流场信息和所述体网格通过所述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公式包括:,/> 为单位热对流换热系数,/>为微元面的热流量,/>为微元面的面积,/>为微元面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为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为脸部的面积。
7.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网格划分模块,用于获取三维仿真数模,并根据所述三维仿真数模通过预设方法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生成体网格,所述三维仿真数模至少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
流场生成模块,用于获取预设边界参数,并根据所述预设边界参数与所述空调通风系统、乘员封闭舱、乘员和座位对应的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规则得到所述空间内的三维流场信息,所述三维流场信息至少包括温度场信息;
换热系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温度场信息与所述体网格通过预设公式得到乘员脸部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
CN202310764590.4A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16502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4590.4A CN116502564B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4590.4A CN116502564B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2564A true CN116502564A (zh) 2023-07-28
CN116502564B CN116502564B (zh) 2023-10-31

Family

ID=87328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4590.4A Active CN116502564B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256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6571A (zh) * 2016-08-26 2017-01-11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乘员舱制冷效果的仿真方法和装置
CN110110479A (zh) * 2019-05-20 2019-08-09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的温度场仿真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23030A (zh) * 2021-10-18 2021-11-30 山东大学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实际气体物性仿真方法及系统
WO2022099713A1 (zh) * 2020-11-16 2022-05-19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 overset 模型的低温碳化炉丝束加热过程三维模拟方法
WO2022099714A1 (zh) * 2020-11-16 2022-05-19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网格方法的高温碳化炉中丝束加热性能三维模拟方法
CN115081360A (zh) * 2022-08-23 2022-09-20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简易致动盘模型的风电场尾流评估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6571A (zh) * 2016-08-26 2017-01-11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乘员舱制冷效果的仿真方法和装置
CN110110479A (zh) * 2019-05-20 2019-08-09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的温度场仿真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99713A1 (zh) * 2020-11-16 2022-05-19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 overset 模型的低温碳化炉丝束加热过程三维模拟方法
WO2022099714A1 (zh) * 2020-11-16 2022-05-19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网格方法的高温碳化炉中丝束加热性能三维模拟方法
CN113723030A (zh) * 2021-10-18 2021-11-30 山东大学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实际气体物性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15081360A (zh) * 2022-08-23 2022-09-20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简易致动盘模型的风电场尾流评估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平;刘晓峰;吴亚楠;柴渭莉;王学友;李毅;: "基于FloEFD的送风参数对乘员热感觉的影响分析", 军事医学, no. 03 *
肖红林;李洪亮;王远;王务林;: "考虑人体散热的轿车座舱内流场数值仿真研究", 计算机仿真, no. 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2564B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6571B (zh) 一种乘员舱制冷效果的仿真方法和装置
Kumar et al. Underhood thermal simulation of a small passenger vehicle with rear engine compartment to evaluate and enhance radiator performance
JPWO2020054086A1 (ja)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mbdプログラムによる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数値解析装置、mbd用数値解析システム、数値解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mbdプログラム
CN116502564B (zh) 一种用于脸部风感评估的参数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20054086A1 (ja)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mbdプログラムによる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数値解析装置、mbd用数値解析システム、数値解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mbdプログラム
Moos et al. Bionic optimization of air-guiding systems
Narahari et al. Effect of vent shape on thermal comfort of passengers in a car
Ibrahim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Air Flow and Thermal Comfort of Modified Conventional Car Cabin Using Computerized Fluid Dynamics
Daneshjo et al. CAD Model of Rear-View Mirror and Simulation of Its Aerodynamics and Noise
Daithankar et al. Prediction of Thermal Comfort Inside a Midibus Passenger Cabin Using CFD and It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Kleber Simulation of airflow around an Opel Astra vehicle with Fluent
Mutlu et al. Evaluation of windshield defogging process in an automobile
Kubota et al. Automotive Thermal Environment Model to Design Climate Control Logics Based on Thermal Sensation
Shojaeefard et al.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the defrosting/defogging performance of HVAC system in the main product of the national vehicle platform
Luzzato et al. The aero-acoustic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 ground transportation hvac system using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s
EKICI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heating in a bus cabin under transient state conditions
Manera et al. Aero-acoustic predictions of automotive instrument panel ducts
Baskar et al. Optimization of IP Duct Vane Articulation for Improved Cabin Airflow Directivity
Regin A numerical analysis on air-cooling performance of passenger cars
Ravindra Unsteady Interior Climate Simulation of Electric Buses
Parayil et 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Rail AC Assembly by Using CAE and CFD Analysis
CN110580403B (zh) 确定电阻器工作温度的电子装置、方法及储存介质
Sen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wards Predicting Cabin Cool Down by Using Coupled 1D & 3D Simulation
Agarwal et al. Passenger car front end optimization using CFD simulation
Huang et al. Optimization of size of vehicle and flow domain for underhood airflow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