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9223A - 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9223A
CN116489223A CN202310470949.7A CN202310470949A CN116489223A CN 116489223 A CN116489223 A CN 116489223A CN 202310470949 A CN202310470949 A CN 202310470949A CN 116489223 A CN116489223 A CN 116489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ame
data reporting
reporting
wa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709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青森
郑文芳
刘润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lo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lo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lou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lo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709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92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9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92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6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utility meters data, i.e. transmission of data from the reader of the utility me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80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 H04Q2209/82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where the sensing device takes the initiative of sending data
    • H04Q2209/826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where the sensing device takes the initiative of sending data where the data is sent periodic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80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 H04Q2209/84Measuring fun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包括等待上报队列,数据上报方法包括:根据任务执行时间执行数据上报任务,若等待上报队列未满,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得到第一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等待上报队列,获取预设的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根据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若在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主站返回的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且等待上报队列未满,则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得到第二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二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提高了数据上报的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根据下发的数据上报任务上报数据,为确保上报的数据被主站成功接收,主站需要向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回复一个确认帧,当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接收到确认帧后,才能继续下一帧数据的上报,当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未接收到确认帧,则一直等待接收确认帧直至等待超时,导致数据上报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如何提高数据上报的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提高数据上报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上报方法,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包括等待上报队列,所述数据上报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上报任务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数据上报任务的任务执行时间、待上报数据信息、等待确认时间;
根据所述任务执行时间执行所述数据上报任务;
若所述等待上报队列未满,根据所述待上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得到第一数据上报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所述等待上报队列;
获取预设的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
根据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
若在所述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所述主站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且所述等待上报队列未满,则根据所述待上报数据信息得到第二数据上报帧,并将所述第二数据上报帧发送至所述主站。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数据容量;
若所述数据容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存储至所述通信发送缓存;
从所述通信发送缓存读取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发送至所述主站。
在一些实施例,在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数据容量之后,所述数据上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容量大于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则不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发送至所述主站。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重新发送次数阈值,在所述根据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之后,所述数据上报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所述主站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重新发送至所述主站,并记录重新发送的次数;
当所述重新发送的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重新发送次数阈值,则从所述等待上报队列剔除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
在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根据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之后,所述数据上报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等待确认时间接收到所述主站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则从所述等待上报队列剔除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
在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所述等待上报队列之后,所述数据上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帧数;
若所述帧数达到预设帧数阈值或者所述等待上报队列已满,则退出数据检索。
在一些实施例,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帧数之后,所述数据上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帧数未达到所述预设帧数阈值,则再次根据所述待上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得到多个第一数据上报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上报装置,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包括等待上报队列,所述数据上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上报任务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数据上报任务的任务执行时间、待上报数据信息、等待确认时间;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任务执行时间执行所述数据上报任务;
数据检索模块,用于若所述等待上报队列未满,根据所述待上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得到第一数据上报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所述等待上报队列;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若在所述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所述主站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且所述等待上报队列未满,则根据所述待上报数据信息得到第二数据上报帧,并将所述第二数据上报帧发送至所述主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出的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获取数据上报任务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数据上报任务的任务执行时间、待上报数据信息、等待确认时间,根据任务执行时间执行数据上报任务,若等待上报队列未满,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得到第一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等待上报队列,通过等待上报队列可以一次性保存多个第一数据上报帧,以将多个第一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而非逐帧发送,提高了数据上报帧的发送效率。进一步地,获取预设的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根据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能够解决因剩余存储空间容量不足导致发送至主站的数据不完整或者数据发送失败的问题。若在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主站返回的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且等待上报队列未满,则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得到第二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二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可以充分利用上报后等待主站确认的时间,将等待上报队列中的多个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而无需一直等待接收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才发送第二数据上报帧至主站,提高了数据上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3是图1中的步骤S150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相关技术中,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根据下发的数据上报任务上报数据,为确保上报的数据被主站成功接收,主站需要向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回复一个确认帧,当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接收到确认帧后,才能继续下一帧数据的上报,当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未接收到确认帧,则一直等待接收确认帧直至等待超时,导致数据上报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如何提高数据上报的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提高数据上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通过如下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上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可应用于终端中,也可应用于服务器端中,还可以是运行于终端或服务器端中的软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服务器端可以配置成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配置成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配置成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软件可以是实现数据上报方法的应用等,但并不局限于以上形式。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图,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包括等待上报队列,图1中的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60。
步骤S110,获取数据上报任务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数据上报任务的任务执行时间、待上报数据信息、等待确认时间;
步骤S120,根据任务执行时间执行数据上报任务;
步骤S130,若等待上报队列未满,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得到第一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等待上报队列;
步骤S140,获取预设的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
步骤S150,根据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
步骤S160,若在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主站返回的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且等待上报队列未满,则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得到第二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二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意的步骤S110至步骤S160,通过等待上报队列可以一次性保存多个第一数据上报帧,以将多个第一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而非逐帧发送,提高了数据上报帧的发送效率。根据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能够解决因剩余存储空间容量不足导致发送至主站的数据不完整或者数据发送失败的问题。若在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主站返回的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且等待上报队列未满,则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得到第二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二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可以充分利用上报后等待主站确认的时间,将等待上报队列中的多个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而无需一直等待接收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才发送第二数据上报帧至主站,提高了数据上报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110中,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简称为用采终端,是电力系统用于采集用电信息的设备,其中用电信息包括正向有功电能示值、反向有功电能示值、电压、电流、购用电信息等。当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采集到用电信息后,会执行数据上报任务,将用电信息上报至主站。获取数据上报任务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数据上报任务的任务执行时间、待上报数据信息、等待确认时间,其中,任务执行时间可以是设定的时间、设定的时间间隔,用于在设定的时间或者每隔一段时间执行数据上报任务,将用采终端采集的用电信息发送至主站;待上报数据信息为设定的待发送数据内容;等待确认时间为用采终端等待主站返回确认帧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120中,任务执行时间包括执行时间区间和执行间隔,根据执行时间区间和执行间隔定时执行数据上报任务。例如,执行时间区间为2022年1月1日0时0分0秒至2099年1月1日0时0分0秒,执行间隔为15分钟,在2022年至2099年的执行时间区间内,每隔15分钟执行数据上报任务。若当前时间不是任务执行时间,则判断等待上报队列中是否有需要发送的数据,若等待上报队列中有需要发送的数据,即等待上报队列非空,则将该数据发送至主站。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周期刚开始执行数据上报任务时,等待上报队列是空的。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130中,由于待上报数据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将待上报数据分为多帧进行上报。配置信息还包括队列容量,队列容量用于表示等待上报队列最多能容纳的数据上报帧的个数。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采集到用电信息后,将用电信息存储至数据库,当执行数据上报任务时,若等待上报队列未满,说明当前等待上报队列中数据上报帧的个数未超过队列容量,则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对用采终端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检索,得到数据上报任务需要上报的用电信息,将该用电信息作为数据,并添加帧头、帧尾,组成完整的上报帧,得到第一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等待上报队列。通过开辟等待上报队列,可以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待确认的这段时间内,连续发送等待上报队列中的多个数据上报帧至主站,提高了数据上报的效率。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30之后,数据上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20:
步骤S210,获取第一数据上报帧的帧数;
步骤S220,若帧数达到预设帧数阈值或者等待上报队列已满,则退出数据检索。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210中,将多个数据帧分批进行数据上报,获取第一数据上报帧的帧数。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220中,预设帧数阈值用于该批检索出的第一数据上报帧的最大个数。若帧数达到预设帧数阈值,则暂时退出数据检索,将这多个第一数据上报帧作为一批进行数据上报。需要说明的是,队列容量多倍于预设帧数阈值。
若帧数未达到预设帧数阈值,则再次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得到多个第一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等待上报队列,当等待上报队列中数据上报帧的个数等于队列容量,则退出数据检索。
每个周期刚开始执行数据上报任务时,等待上报队列为空,若预设帧数阈值为5,队列容量为50,当前批检索出的数据上报帧的帧数为5,帧数达到预设帧数阈值,则退出数据检索,将等待上报队列中当前批的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若等待上报队列中已有47个数据上报帧,当前批中第一数据上报帧的帧数为3,由于此时等待上报队列已满,则退出数据检索。
通过上述步骤S210至步骤S220,若用采终端未接收到当前批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则直接进入下一批数据上报帧的检索,并将下一批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而无需一直等待主站返回确认帧,同时能够分批进行数据上报,而非逐帧进行数据上报,提高了数据上报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140中,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与主站之间的通信方式是socket通信,通信发送缓存的存储空间容量是固定的,连续发送多个数据上报帧,若主站接收数据上报帧不及时,会使通信发送缓存很快被填满,发生数据发送异常。例如,数据上报帧只有部分数据进入通信发送缓存,剩余部分并没有进入通信发送缓存,导致主站接收不到完整的数据上报帧;当通信发送缓存已满,再继续发送数据上报帧,则会导致数据发送失败,主站接收不到数据上报帧。当数据发送异常时,虽然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具有重新发送机制,但是还需要经过一定的超时时间,才会重新发送,这大大降低了数据上报的效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socket通信发送缓存检测,获取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以根据剩余存储空间容量进行数据上报帧的发送,不仅可以解决数据发送异常,还能提高数据上报效率。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5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30:
步骤S310,获取第一数据上报帧的数据容量;
步骤S320,若数据容量小于或者等于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则将第一数据上报帧存储至通信发送缓存;
步骤S330,从通信发送缓存读取第一数据上报帧,将第一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310中,获取第一数据上报帧的数据容量,其中数据容量用于表示第一数据上报帧占用存储空间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320中,若数据容量小于或者等于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说明通信发送缓存能够存储第一数据上报帧,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能够发送完整的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避免主站接收到的数据上报帧不完整。若数据容量大于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说明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不足,无法存储完整的第一数据上报帧,则停止第一数据上报帧的发送,避免数据发送异常。
例如,通信缓存的存储空间容量为10k,数据上报帧的数据容量为1.5k,那么那通信缓存最多能连续发送6个数据上报帧,即占用了9k的存储空间容量,剩余存储空间容量为1k,无法发送一个完整的数据上报帧,停止对该数据上报帧的发送,而将前6个数据上报帧进行连续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330中,从通信发送缓存读取第一数据上报帧,将第一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完成数据上报。
上述步骤S310至步骤S330,当第一数据上报帧的数据容量小于或者等于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则进行第一数据上报帧的发送,能够确保第一数据上报帧完全写入通信发送缓存,避免因通信发送缓存已满还继续发送数据上报帧引起的数据发送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持续发送多个数据上报帧会造成主站负荷激增,通过增加数据上报帧之间的发送时间间隔,可以减少主站负荷。具体地,获取某一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第一发送时间,获取当前时间,将第一发送时间与发送时间间隔进行时间相加,得到第二发送时间,若当前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发送时间,则从通信发送缓存读取另一第一数据上报帧,将另一第一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若当前时间小于第二发送时间,则继续等待,直至可以发送另一第一数据上报帧。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50之后,数据上报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20:
步骤S410,若在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主站返回的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则将第一数据上报帧重新发送至主站,并记录重新发送的次数;
步骤S420,当重新发送的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重新发送次数阈值,则从等待上报队列剔除第一数据上报帧。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410中,当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发送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后,用采终端等待主站返回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若在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确认帧,说明等待确认超时,需要重新发送第一数据上报帧,则根据剩余存储空间容量重新发送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并记录重新发送的次数,其中确认帧可以是ACK消息。若在等待确认时间接收到主站返回的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说明主站已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上报帧或者已完成对第一数据上报帧的数据处理,则从等待上报队列中删除第一数据上报帧,以释放等待上报队列的队列空间,使得可以进行数据上报帧的检索,并将检索出的数据上报帧加入等待上报队列,将数据容量小于或者等于剩余存储空间容量的数据上报帧添加至通信发送缓存并进行数据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等待确认时间可以是时长阈值,记录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待主站返回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时长,若确认时长大于时长阈值,说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待确认超时,若确认时长小于或者等于时长阈值,则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继续等待主站返回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直至等待确认超时。
例如,等待确认时间为10s,若在10s以及10s内接收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则从等待上报队列中删除第一数据上报帧,若超过10s未接收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则说明等待确认超时,需要重新发送第一数据上报帧,若重新发送的次数达到重新发送次数,依然没有收到确认帧,则从等待上报队列中删除第一数据上报帧。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420中,当重新发送的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重新发送次数阈值,则从等待上报队列剔除第一数据上报帧。当重新发送的次数小于重新发送次数阈值,说明可以继续第一数据上报帧的发送,则根据剩余存储空间容量重新发送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
上述步骤S410至S420,在等待确认超时的情况下,能够对第一数据上报帧进行重新发送,以使第一数据上报帧能够被准确、完整地发送至主站,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当重新发送的次数达到重新发送次数阈值,则从等待上报队列剔除第一数据上报帧,以释放等待上报队列的存储空间,保证更多的数据上报帧被发送至主站,而非一直对第一数据上报帧进行重新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160中,若在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主站返回的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且等待上报队列未满,则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得到第二数据上报帧,将第二数据上报帧加入等待上报队列,并根据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将第二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数据上报帧的发送方式与第一数据上报帧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未接收到主站返回的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在等待回复确认的这段时间内,进行第二数据上报帧的发送,而不是一直等待接收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后才进行下一数据上报帧的发送,减少了因等待而导致的时间浪费,提高了数据上报效率。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需要执行数据上报任务,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判断等待上报队列的队列空间是否已满,若队列空间未满,则从预设的数据库中检索出数据上报任务需要上报的用电信息,将用电信息组成数据上报帧,将数据上报帧添加至等待上报队列,判断数据上报帧的帧数是否达到本轮检索上报帧的最大个数,若帧数未达到最大个数,则继续进行检索得到新的数据上报帧,直至帧数达到最大个数。若帧数达到最大个数或者若队列空间已满或者判断结果为否,判断等待上报队列中是否有需要发送的上报帧,其中需要发送的上报帧包括新加入等待上报队列的数据上报帧以及未达到等待确认超时次数的数据上报帧,进行socket通信缓存检测,在进行socket通信缓存检测时,若通信发送缓存存在剩余存储空间,且剩余存储空间的存储容量大于或者等于需要发送的数据上报帧的数据容量,则发送该需要发送的上报帧,记录发送时间、发送次数等信息,并继续判断等待上报队列中是否有需要发送的上报帧,以将上报帧发送至主站,若等待上报队列中没有需要发送的上报帧,或者通信发送缓存已满或者剩余存储空间的存储容量小于每一需要发送的上报帧的数据容量,则继续等待接收确认帧,当接收到确认帧或者达到等待确认超时次数,则从等待上报队列中剔除确认帧对应的数据上报帧。
通过socket通信发送缓存检测,能够有效利用发送后等待主站回复确认的等待时间,解决了连续发送上报帧导致缓存满而不能有效发送导致的超时重发浪费时间的问题,显著提高了主动上报任务的执行效率。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在执行数据上报任务时,为了兼顾数据采集的完整性,给定的数据上报任务的任务执行时间往往比较有限。例如数据采集周期为15分钟,为了即时上报当前周期的数据,前12分钟用于用采终端去采集居民用电信息,第13、14分钟用于执行数据上报任务,即在本周期内只有两分钟的上报时间,若采用主站回复确认后再发下一帧的机制,等待回复确认的时间就会被浪费掉,若采用连续发送上报帧、增加发送间隔的方式,虽然不是完全等待确认帧,但增加发送间隔也是浪费了时间,无法保证连续发送的帧能够完全写入socket通信发送缓存,若部分帧没成功写入socket通信发送缓存,而误以为发送,导致主站未收到上报帧也就不会回复确认帧,用采终端会因等待确认超时而重发,也浪费了时间,大大降低了主动上报任务的执行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上报方法可以实现用采终端在等待主站回复确认的时间内可以继续发送上报帧、并解决因socket通信发送缓存满而发送失败的问题,进而大大提高了数据上报任务(主动上报任务)的执行效率。
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上报装置,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包括等待上报队列,可以实现上述数据上报方法,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数据上报任务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数据上报任务的任务执行时间、待上报数据信息、等待确认时间;
执行模块520,用于根据任务执行时间执行数据上报任务;
数据检索模块530,用于若等待上报队列未满,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得到第一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等待上报队列;
第二获取模块540,用于获取预设的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
第一发送模块550,用于根据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
第二发送模块560,用于若在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主站返回的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且等待上报队列未满,则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得到第二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二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
该数据上报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数据上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6,图6示意了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6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620,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等形式实现。存储器6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620中,并由处理器610来调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上报方法;
输入/输出接口630,用于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
通信接口640,用于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650,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610、存储器620、输入/输出接口630和通信接口640)之间传输信息;
其中处理器610、存储器620、输入/输出接口630和通信接口640通过总线6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上报方法。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通过等待上报队列可以一次性保存多个第一数据上报帧,以将多个第一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而非逐帧发送,提高了数据上报帧的发送效率。根据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能够解决因剩余存储空间容量不足导致发送至主站的数据不完整或者数据发送失败的问题。若在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主站返回的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且等待上报队列未满,则根据待上报数据信息得到第二数据上报帧,并将第二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可以充分利用上报后等待主站确认的时间,将等待上报队列中的多个数据上报帧发送至主站,而无需一直等待接收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才发送第二数据上报帧至主站,提高了数据上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中示出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步骤,或者组合某些步骤,或者不同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多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的介质。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申请实施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包括等待上报队列,所述数据上报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上报任务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数据上报任务的任务执行时间、待上报数据信息、等待确认时间;
根据所述任务执行时间执行所述数据上报任务;
若所述等待上报队列未满,根据所述待上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得到第一数据上报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所述等待上报队列;
获取预设的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
根据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
若在所述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所述主站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且所述等待上报队列未满,则根据所述待上报数据信息得到第二数据上报帧,并将所述第二数据上报帧发送至所述主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数据容量;
若所述数据容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存储至所述通信发送缓存;
从所述通信发送缓存读取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发送至所述主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数据容量之后,所述数据上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容量大于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则不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发送至所述主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重新发送次数阈值,在所述根据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之后,所述数据上报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所述主站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重新发送至所述主站,并记录重新发送的次数;
当所述重新发送的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重新发送次数阈值,则从所述等待上报队列剔除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之后,所述数据上报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等待确认时间接收到所述主站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则从所述等待上报队列剔除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所述等待上报队列之后,所述数据上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帧数;
若所述帧数达到预设帧数阈值或者所述等待上报队列已满,则退出数据检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帧数之后,所述数据上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帧数未达到所述预设帧数阈值,则再次根据所述待上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得到多个第一数据上报帧。
8.数据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包括等待上报队列,所述数据上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上报任务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数据上报任务的任务执行时间、待上报数据信息、等待确认时间;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任务执行时间执行所述数据上报任务;
数据检索模块,用于若所述等待上报队列未满,根据所述待上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得到第一数据上报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加入所述等待上报队列;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通信发送缓存的剩余存储空间容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容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至主站;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若在所述等待确认时间未接收到所述主站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上报帧的确认帧,且所述等待上报队列未满,则根据所述待上报数据信息得到第二数据上报帧,并将所述第二数据上报帧发送至所述主站。
9.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
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
CN202310470949.7A 2023-04-24 2023-04-24 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892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0949.7A CN116489223A (zh) 2023-04-24 2023-04-24 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0949.7A CN116489223A (zh) 2023-04-24 2023-04-24 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9223A true CN116489223A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26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70949.7A Pending CN116489223A (zh) 2023-04-24 2023-04-24 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92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54070A (zh) * 2023-12-06 2024-01-05 南京勤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水务数据终端安全保护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54070A (zh) * 2023-12-06 2024-01-05 南京勤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水务数据终端安全保护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5257B (zh) 处理多集群作业记录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00538B (zh) 智能设备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4092719B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及分布式集群文件系统
CN104506416A (zh) 一种实现消息稳定推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489223A (zh) 数据上报方法、数据上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890631A (zh) 基于持久化消息队列传输消息的方法及消息传输装置
CN101651526A (zh) 一种网络设备间的消息传递方法
CN110752943A (zh) 一种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
US20110145339A1 (en) Reclaiming lost internet customers
CN112416614A (zh) 基于消息队列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1141682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781038A (zh) 一种电网故障定位实时通报方法及系统
CN113014618B (zh) 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2614331B (zh) 抄读电能表事件的方法与电能表抄读事件系统
CN111124891B (zh) 接入状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0888790B (zh) 日志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9526045B (zh) 一种用于智能化车间的锅炉信息追溯方法及装置
CN113905090B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547157B (zh) 一种过载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092211A (zh) 核算数据的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87873B (zh) 车联网数据智能分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05741B (zh) 一种电能质量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553944A (zh) 预警消息推送方法和系统
CN113794622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2691A (zh) 一种基于消息队列和纠删码的海量时序数据异地归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