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8879A - 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8879A
CN116488879A CN202310388849.XA CN202310388849A CN116488879A CN 116488879 A CN116488879 A CN 116488879A CN 202310388849 A CN202310388849 A CN 202310388849A CN 116488879 A CN116488879 A CN 116488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ore
question
reviewed
targe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88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3103888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88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8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88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3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wherein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network entities apply symmetric encryption, i.e. same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从用户端加密传输的待评阅试卷第一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依据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评分结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只需核对每个小题分数相加是否等于大题分数,所需时间短,效率高;使用对称加密密钥分存技术避免了修改数据破解密钥的情况;采用并行计算处理请求解决短时间爆发式请求服务器压力问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阅卷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比赛是线下进行的,考生去考场参加考试,通过纸质作答方式完成试卷,考试完成之后需要人工阅卷,若遇到题量大参考人数众多的场景,阅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考试成绩不能即时公布。在考试题目每个大题包含多个小题的场景,人工阅卷不仅要判题,还需要核对小题与大题分数,效率极低。
线上比赛使考试更高效便捷但也出现高峰时期排队判题时延问题,特别是每个题目包含多个小题的题目数量众多的考试,用有限的资源支持大量提交请求,响应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考生成绩不能在短时间计算出来。
因此,如何高效阅卷评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大型考试频繁提交答卷阅卷缓慢问题,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极大减少服务器阅卷压力。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阅卷评分方法,包括:
接收从用户端加密传输的待评阅试卷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经过用户端对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得到的;
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
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包括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结果;
依据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评分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阅卷评分装置,包括:
第一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用户端加密传输的待评阅试卷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经过用户端对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得到的;
数据解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
数据核对模块,用于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包括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结果;
评分确定模块,用于依据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评分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阅卷评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阅卷评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接收从用户端加密传输的待评阅试卷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经过用户端对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得到的;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包括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依据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评分结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用户设备判题算分服务器只需核算每个小题分数相加是否等于大题分数的方式,所需时间短,效率高,避免出现大型考试集中交卷服务器不能及时处理的情况。使用对称加密密钥分存技术避免了修改数据破解密钥的情况;采用并行计算处理请求解决短时间爆发式请求服务器压力问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阅卷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阅卷评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密钥分存以及对称加解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称加解密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并行计算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阅卷评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阅卷评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或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其中,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以及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阅卷评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大量试卷进行阅卷评分的情况,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阅卷评分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来实现。该装置可以配置于阅卷评分的服务器中。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接收从用户端加密传输的待评阅试卷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可以是指经过用户端对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得到的。在获取到用户上传的待评阅试卷后,用户端采用密码分存技术对所述待评阅试卷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但非限定性的实现方式,所述接收从用户端加密传输的待评阅试卷第一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步骤A1-A2:
步骤A1:响应于阅卷评分请求,获取用户提交的待评阅试卷。
步骤A2:在用户端中对所述待评阅试卷进行解析并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第一数据。
其中,在用户将待评阅试卷上传后,响应于阅卷评分请求,将用户上传的待评阅试卷进行解析,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并采用密码分存技术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第一数据。
其中,密码分存技术可以是指将密钥分成至少两个分密钥,并将所述至少两个分密钥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地方,需要全部获取才可还原密钥,实现密钥的中心化方式存储。在对数据进行加密时,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分密钥,并将所述至少两个分密钥进行组合生成密钥,采用生成后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
作为一种可选的但非限定性的实现方式,所述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包括但不限于步骤B1-B3:
步骤B1:发起密钥获取请求,从服务器中获取第一密钥。
步骤B2:从用户配置文件中获取第二密钥。
步骤B3:将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进行组合生成目标密钥,并采用所述目标密钥对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
其中,用户配置文件可以是指在用户第一次登录到计算机上时被创建的,所述用户配置文件存储在计算机的本地硬盘驱动器上。且对用户配置文件所做的更改都只对发生改变的计算机产生作用,因此,在用户配置文件存储的密钥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达到了保护数据的效果。
其中,在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加密时,分别从服务器中获取第一密钥以及从用户配置文件中获取第二密钥,并将所述第一密钥以及第二密钥组合生成目标密钥,采用所述目标密钥对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例如,参见图2,从用户配置文件中获取密钥的一部分K1,K2…Kn,再请求服务器,从服务器接口返回获取密钥的另一部分Kn+1,再通过组合规则拼接还原密钥K,对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使用密钥K加密M=E(A,K),将加密后的第一数据传输至服务器。采用密钥分存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避免了修改数据破解密钥的情况,保证了待评阅试卷各题分数数据的安全性。
S120、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
其中,采用对称加解密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例如,对加密后的试卷A进行解密,得到所述试卷A的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所述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可以是指每个题型包括的至少一个大题分数结果或每个大题包括的至少一个小题分数结果。例如,试卷A包括题型1以及题型2,题型1包括大题1以及大题2,题型2包括大题3以及大题4,大题4包括小题1以及小题2;分别获取题型1中的大题1以及大题2的分数结果、题型2中大题3的分数结果以及大题4中小题1以及小题2的分数结果。
对称加解密可以是指采用单密钥密码系统的加密方法,同一个密钥可以同时用作信息的加密和解密。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目标密钥待评阅试卷的题目分数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再采用目标密钥对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
参见图3,用户端得到目标密钥后,待评阅试卷的题目分数数据通过目标密钥加密之后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通过目标密钥解密第一数据之后开始核算分数。此加密传输过程使攻击者找不到突破口从而无法获取待评阅试卷的题目分数数据。对称加密解析速度快,不影响服务器响应时间,密钥分存技术弥补了对称加密密钥被窃听风险的缺点。
S130、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包括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例如,题型1中包括大题1以及大题2,分别获取大题1的第一预设题目分数阈值以及大题2的第二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将所述大题1与第一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大题1的分数评分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但非限定性的实现方式,所述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包括但不限于步骤C1-C3:
步骤C1:判断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是否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
步骤C2: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预设题目分数阈值作为目标分数。
步骤C3: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不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作为目标分数。
其中,确定所述目标题目分数结果是否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若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直接将所述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输出,从而确定目标分数。若不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作为目标分数。例如,目标题目1的分数结果为8分,预设题目分数阈值为10分;经判断,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不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目标题目1的分数结果8分作为目标分数。若目标题目1的分数结果为10分,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相等,则将所述预设题目分数阈值作为目标分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但非限定性的实现方式,所述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不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作为目标分数,包括但不限于步骤D1-D2:
步骤D1: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小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作为目标分数。
步骤D2: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大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题目分数结果出现异常并对出现异常的目标题目再次进行评阅。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小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未出现异常,则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作为目标分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大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出现异常,需要对所述目标题目进行重新阅卷。例如,目标题目1的分数结果为8分,预设题目分数阈值为5分;经判断,目标题目分数结果大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在对目标题目1进行评阅时出现异常,需对所述目标题目1进行重新评阅。
作为一种可选的但非限定性的实现方式,所述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包括但不限于步骤E1-E3:
步骤E1:将预设第一题目分数阈值与至少一个第二题目的总分数进行核对。
其中,第一题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题目。例如,大题1包括小题1以及小题2,将所述大题1的预设分数阈值与小题1以及小题2的总分数进行核对。
步骤E2:或,将预设题型分数阈值与至少一个第一题目的总分数进行核对。
其中,所述题型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题目。例如,题型1包括大题1以及大题2,且所述大题1以及大题2均未包括任意一个小题;则将所述题型1的预设分数阈值与大题1以及大题2的总分数进行核对。
步骤E3:或,将待评阅试卷的总分数与各题型相加的总分数进行核对。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采用并行计算进行核对。参见图4,将用户端的判分请求分解成多个较小的计算任务,以多个线程并行计算,把计算结果去数据库查找记录,若没有该条记录则插入数据;若已存在,对比记录的时间戳和计算结果中的时间戳,若记录中的时间戳比结果数据的时间戳晚,则不更新;否则更新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给用户。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需要服务器对每个考生的试卷逐一阅卷,极大减少服务器运算量和运算时间。
S140、依据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评分结果。
其中,参见图5,确定经加解密处理以及经分数核对后的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并依据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评分结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面对每个题目包含多个小题的特定情形考试,不需要服务器对每个用户的每道题阅卷,利用用户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进行阅卷,使用对称加密密钥分存技术,服务器对接收的分数进行二次核算,核算正确即为用户成绩,否则对该用户成绩单独阅卷。服务器使用并行计算,解决大型考试频繁提交答卷阅卷缓慢问题,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极大减少服务器阅卷压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阅卷评分方法,通过接收从用户端加密传输的待评阅试卷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经过用户端对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得到的;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包括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依据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评分结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用户设备判题算分服务器只需核算每个小题分数相加是否等于大题分数的方式,所需时间短,效率高,避免出现大型考试集中交卷服务器不能及时处理的情况。使用对称加密密钥分存技术避免了修改数据破解密钥的情况;采用并行计算处理请求解决短时间爆发式请求服务器压力问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阅卷方法。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阅卷评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第一数据接收模块610、数据解密模块620、数据核对模块630以及评分确定模块640;其中,
第一数据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从用户端加密传输的待评阅试卷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经过用户端对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得到的;
数据解密模块620,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
数据核对模块630,用于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包括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结果;
评分确定模块640,用于依据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评分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响应于阅卷评分请求,获取用户提交的待评阅试卷;
在用户端中对所述待评阅试卷进行解析并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第一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模块,还包括:
发起密钥获取请求,从服务器中获取第一密钥;
从用户配置文件中获取第二密钥;
将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进行组合生成目标密钥,并采用所述目标密钥对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数据核对模块,包括:
判断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是否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
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预设题目分数阈值作为目标分数;
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不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作为目标分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数据核对模块,还包括:
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小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作为目标分数;
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大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题目分数结果出现异常并对出现异常的目标题目再次进行评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数据核对模块,还包括:
将预设第一题目分数阈值与至少一个第二题目的总分数进行核对;其中,第一题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题目;
或,将预设题型分数阈值与至少一个第一题目的总分数进行核对;其中,所述题型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题目;
或,将待评阅试卷的总分数与各题型相加的总分数进行核对;
其中,所述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采用并行计算进行核对。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阅卷评分装置可执行上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阅卷评分方法,具备执行该阅卷评分方法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详细过程参见前述实施例中阅卷评分方法的相关操作。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如头盔、眼镜、手表等)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发明的实现。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1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如只读存储器(ROM)1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等,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1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1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3中,还可存储电子设备1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11、ROM 12以及RAM 13通过总线1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5也连接至总线14。
电子设备1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15,包括:输入单元1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1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1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1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19允许电子设备1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器1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处理器1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处理器1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阅卷评分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阅卷评分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单元1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12和/或通信单元1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1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13并由处理器1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阅卷评分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阅卷评分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计算机程序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备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电子设备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电子设备。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区块链网络和互联网。
计算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阅卷评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从用户端加密传输的待评阅试卷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经过用户端对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得到的;
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
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包括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结果;
依据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评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从用户端加密传输的待评阅试卷第一数据,包括:
响应于阅卷评分请求,获取用户提交的待评阅试卷;
在用户端中对所述待评阅试卷进行解析并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第一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包括:
发起密钥获取请求,从服务器中获取第一密钥;
从用户配置文件中获取第二密钥;
将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进行组合生成目标密钥,并采用所述目标密钥对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包括:
判断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是否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
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预设题目分数阈值作为目标分数;
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不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作为目标分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不等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作为目标分数,包括:
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小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作为目标分数;
若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目标题目分数结果大于预设题目分数阈值,则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题目分数结果出现异常并对出现异常的目标题目再次进行评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包括:
将预设第一题目分数阈值与至少一个第二题目的总分数进行核对;其中,第一题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题目;
或,将预设题型分数阈值与至少一个第一题目的总分数进行核对;其中,所述题型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题目;
或,将待评阅试卷的总分数与各题型相加的总分数进行核对;
其中,所述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采用并行计算进行核对。
7.一种阅卷评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用户端加密传输的待评阅试卷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经过用户端对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得到的;
数据解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
数据核对模块,用于将目标题目分数结果与目标题目对应的预设题目分数阈值进行核对,确定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题目分数结果包括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结果;
评分确定模块,用于依据至少一个目标题目分数评分结果,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评分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响应于阅卷评分请求,获取用户提交的待评阅试卷;
在用户端中对所述待评阅试卷进行解析并将所述待评阅试卷的各题分数数据进行加密,确定所述待评阅试卷的第一数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阅卷评分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阅卷评分方法。
CN202310388849.XA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888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8849.XA CN116488879A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8849.XA CN116488879A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8879A true CN116488879A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11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8849.XA Pending CN116488879A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88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4936B (zh) 一种建立会话的方法、服务器、装置、系统及设备
US11928212B2 (en) Generating simulated spear phishing messages and customized cybersecurity training module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WO2021203919A1 (zh) 用于评估联合训练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050771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isk level of instance on cloud ser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545216B (zh) 一种业务指标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95481A (zh) 一种应答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82863A (zh) 恢复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865028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管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96489B (zh) 一种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31273A (zh) 一种大数据的去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5955838A (zh) 一种系统死机的原因查看方法及装置
CN116781425B (zh) 一种业务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32040B (zh) 基于联邦学习的模型训练方法、装置、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US11734455B2 (en) Blockchain-base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488879A (zh) 一种阅卷评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53996A (zh) 一种方案确定模型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2817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对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881503A (zh) 一种评分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91805A (zh) 一种加密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6748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622794B (zh) 一种加解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10817614B2 (en) Automatic detection of relatedness in pools of encrypted data
CN116594894A (zh)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15712B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5664839B (zh) 隐私计算进程的安全监控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