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6707A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6707A
CN116486707A CN202310481542.4A CN202310481542A CN116486707A CN 116486707 A CN116486707 A CN 116486707A CN 202310481542 A CN202310481542 A CN 202310481542A CN 116486707 A CN116486707 A CN 116486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15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梅
叶利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15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67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6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6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子显示面板和补光结构,至少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相互拼接,且相邻的所述子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有拼接缝;所述补光结构设置在所述拼接缝处,所述补光结构包括发光单元和调光单元,所述调光单元调节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相同。本申请通过以上方式,在相邻两个子显示面板的拼接缝之间设置补光结构,使得拼接缝处与子显示面板发出的光出光角度一致,减小了拼接屏之间的视觉差异,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尺寸、高解析度成为显示装置的发展方向,各种大尺寸显示装置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拼接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重视。拼接显示装置可根据实际显示需要,将多个显示面板拼接形成大尺寸的显示屏进行画面显示,但相邻两个显示面板之间会形成拼接缝,且在该拼接缝位置通常与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一致,进而存在视觉差异问题,导致拼接面板的显示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改善拼接屏之间的视觉差异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减小了拼接屏之间的视觉差异,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子显示面板和补光结构,至少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相互拼接,且相邻的所述子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有拼接缝;所述补光结构设置在所述拼接缝处,所述补光结构包括发光单元和调光单元,所述调光单元调节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补光结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贴敷在所述拼接缝处,所述基板的两端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上,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子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调光单元包括封胶层和黑色遮光层,所述封胶层覆盖在所述发光单元上,所述黑色遮光层间隔设置在所述封胶层上,且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
可选地,所述黑色遮光层的宽度为W,所述封胶层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表面距所述发光单元上表面的距离为H,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宽度为W1,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为α,且W、H、W1和α之间满足:W=W1-2*H*tan(α-90°)。
可选地,所述封胶层靠近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的两端设置为斜面,且所述封胶层两端的斜边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夹角与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互补。
可选地,所述封胶层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表面距所述发光单元上表面的距离H的设置范围为0.15mm~0.25mm。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宽度W1的设置范围为0.5mm~2.5mm。
可选地,所述补光结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贴敷在所述拼接缝处,所述基板的两端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上,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子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调光单元包括封胶层和第一遮光柱,所述第一遮光柱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对应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的两侧,所述封胶层覆盖在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遮光柱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遮光柱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设置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发光单元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补光结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贴敷在所述拼接缝处,所述基板的两端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上,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子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调光单元包括封胶层和第二遮光柱,所述第二遮光柱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封胶层覆盖在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遮光柱上。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本申请公开的任意一种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步骤:
提供一基板,在所述基板上设置多个发光单元;
在所述发光单元上形成封胶层;
在所述封胶层上间隔设置多个黑色遮光层,且所述黑色遮光层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中间位置,得到调光单元,以形成补光结构;
提供至少两个已经制作完成的子显示面板,将至少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相邻拼接起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拼接缝,在所述拼接缝处设置所述补光结构,且所述补光结构与所述拼接缝的中间位置重合,以得到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黑色遮光层的宽度为W,所述封胶层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表面距所述发光单元上表面的距离为H,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宽度为W1,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为α,且W、H、W1和α之间满足:W=W1-2*H*tan(α-90°)。
相对于拼接缝处与显示面板亮度不一致,导致存在视觉差的方案来说,本申请通过在显示装置中,多个子显示面板形成的拼接缝处设置补光结构,补光结构由发光单元和调光单元组成,由于通常发光单元侧边的亮度视角大,本申请设置了调光单元,利用调光单元调节发光单元的出光角度,使得发光单元与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相同或趋于一致,调节拼接缝处的视角,进而改善显示装置多个子显示面板与发光单元之间的视觉差异,改善拼接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补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补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补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五补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显示装置的制作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显示装置;20、子显示面板;210、拼接缝;30、补光结构;310、发光单元;320、调光单元;321、封胶层;322、黑色遮光层;323、第一遮光柱;324、第二遮光柱;330、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可知,作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多个子显示面板20和补光结构30,至少两个子显示面板20相互拼接,且相邻的子显示面板20之间形成有拼接缝210;补光结构30设置在拼接缝210处,补光结构30包括发光单元310和调光单元320,调光单元320调节发光单元310与子显示面板20的出光角度相同。
相对于拼接缝210处与显示面板亮度不一致,导致存在视觉差的方案来说,本申请通过在显示装置10中,多个子显示面板20形成的拼接缝210处设置补光结构30,补光结构30由发光单元310和调光单元320组成,由于通常发光单元310侧边的亮度视角大,本申请设置了调光单元320,利用调光单元320调节发光单元310的出光角度,使得发光单元310与子显示面板20的出光角度相同或趋于一致,调节拼接缝210处的视角,进而改善显示装置10多个子显示面板20与发光单元310之间的视觉差异,改善拼接显示装置10的视觉效果,提高显示效果。
具体地,补光结构30还包括基板330,基板330贴敷在拼接缝210处,基板330的两端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子显示面板20上,发光单元310设置在基板330远离子显示面板20的一侧;调光单元320包括封胶层321和黑色遮光层322,封胶层321覆盖在发光单元310上,黑色遮光层322间隔设置在封胶层321上,且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0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补光结构30还包括基板330,发光单元310和调光单元320设置在基板330上,其中,发光单元31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灯珠或液晶显示单元等,基板330设置在拼接缝210处,且基板330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两个子显示面板20拼接缝210的宽度,以完全覆盖拼接缝210,提高拼接缝210处的亮度,并且将基板330的中心位置与拼接缝210的中心位置对齐,基板330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个子显示面板20的边缘位置,发光单元310设置在基板330远离子显示面板20的一侧,且中间位置的发光单元310的中心位置与拼接缝210的中心位置对齐,以使拼接缝210处发亮;调光单元320由封胶层321和黑色遮光层322组成,封胶层321设置在发光单元310上,对发光单元310进行封装,黑色遮光层322设置在封胶层321上,并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0之间,通过黑色遮光层322的设置来调整发光单元310的出光角度,以改善拼接缝210处与子显示面板20处的视觉差,改善显示效果。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补光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3可知,黑色遮光层322的宽度为W,封胶层321远离发光单元310的表面距发光单元310上表面的距离为H,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0之间的宽度为W1,子显示面板20的出光角度为α,且W、H、W1和α之间满足:W=W1-2*H*tan(α-90°)。
为了提高显示装置10视觉差异的改善效果,本申请对黑色遮光层322的宽度W进行了限定,W的取值与H值、W1值和α值相关,W、H、W1和α之间需满足:W=W1-2*H*tan(α-90°),这样通过设定黑色遮光层322的宽度W,来调整发光单元310的出光角度,并将黑色遮光层322的中心位置与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0的中心位置重合,这样可以满足调整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0的出光角度。
其中,封胶层321远离发光单元310的表面距发光单元310上表面的距离H的设置范围为0.15mm~0.25mm。由于显示装置10的适应场景不相同,人们对显示装置10的尺寸大小需求也不相同,尺寸越大的显示装置10,为了减小子显示面板20的数量,子显示面板20的尺寸大小也相应较大,相应地,拼接缝210的宽度也会越大,为了防止补光结构30的结合强度,一般将封胶层321远离发光单元310的表面距发光单元310上表面的距离H的设置范围为0.15mm~0.25mm(H的取值可以为0.15mm和0.25mm)左右,在该设置范围内,即可以满足补光结构30的结合强度,也不会导致显示装置10的整体厚度过厚,保证产品视觉效果好的同时,同时不会产生额外的生产成本。
此外,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0之间的宽度W1的设置范围为0.5mm~2.5mm。针对显示装置10尺寸不同,拼接缝210宽度不相同的情况,本申请对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0之间的宽度W1也做了进一步的优化设计,通常W1的数值一般小于2.5mm,而本身请将W1的数值设置在0.5mm~2.5mm之间(W1的取值不包括0.5mm和2.5mm),由于拼接缝210的宽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设置的发光单元310的数量和大小都可以不相同,在拼接缝210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发光单元310的数量越多,相邻发光单元310之间的宽度W1的值会越小,而相同发光单元310的数量的情况下,拼接缝210的宽度越大,补光结构30的宽度越大,相邻发光单元310之间的宽度W1的值也会越大,为了使得补光结构30可以适应不同尺寸显示装置10的调光,W1的数值设置在0.5mm~2.5mm内,在该取值范围内,视觉差的改善效果最好。
实施例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4可知,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封胶层321靠近相邻两个子显示面板20的两端设置为斜面,且封胶层321两端的斜边与基板330之间的夹角与子显示面板20的出光角度互补。
本实施方式中,将补光结构30靠近子显示面板20的两端均设置为斜面,并且,将该斜面的倾斜角度设置为与子显示面板20的出光角度互补,这样相邻两个子显示面板20照射到补光结构30处时,补光结构30两端的出光角度与子显示面板20的出光角度相同,显示装置10视觉差的改善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补光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5可知,作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补光结构30还包括基板330,基板330贴敷在拼接缝210处,基板330的两端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子显示面板20上,发光单元310设置在基板330远离子显示面板20的一侧;调光单元320包括封胶层321和第一遮光柱323,第一遮光柱323间隔设置在基板330上,且对应设置在发光单元310的两侧,封胶层321覆盖在发光单元310和第一遮光柱323上。
本实施方式中,调光单元320包括封胶层321和第一遮光柱323,第一遮光柱323间隔设置在基板330上,且位于发光单元310的两侧,第一遮光柱323为由基板330向远离子显示面板20一侧延伸的凸起,发光单元310向两侧第一遮光柱323射出的出光角度与子显示面板20的出光角度相同。
其中,第一遮光柱323远离基板330的表面设置为斜面,斜面与发光单元310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与子显示面板20的出光角度相等。为了使得拼接缝210处与子显示面板20的视觉一致,第一遮光柱323远离基板330的表面设置为斜面,斜面与发光单元310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与子显示面板20的出光角度设置为相等,同时,第一遮光柱323由基板330上向远离子显示面板20一侧凸起的高度可以做针对性的设计,比如可以根据补光结构30的厚度设定,具体的第一遮光柱323的凸起高度设置为大于发光单元310的高度,小于封胶层321的厚度,以达到改善视觉差的同时,还可以优化显示装置10的厚度。
实施例四: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补光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6可知,作为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补光结构30还包括基板330,基板330贴敷在拼接缝210处,基板330的两端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子显示面板20上,发光单元310设置在基板330远离子显示面板20的一侧;调光单元320包括封胶层321和第二遮光柱324,第二遮光柱324间隔设置在基板330上,且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0之间,封胶层321覆盖在发光单元310和第二遮光柱324上。
本实施方式中,调光单元320包括封胶层321和第二遮光柱324,第二遮光柱324设置在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0之间,并且将第二遮光柱324的中心线设置为与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0的中心线重合,第二遮光柱324为由基板330向远离子显示面板20一侧延伸的凸起,第二遮光柱324的截面设置为矩形,第二遮光柱324远离基板330一端的宽度设置为W2,并且W2的设置与W满足相同的设置规则:W2=W1-2*H*tan(α-90°),第二遮光柱324的凸起高度可以设置为等于封胶层321的高度。
实施例五: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五补光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7可知,第二遮光柱324的截面也可以设置为顶部为等腰梯形下端为矩形的六边形,当第二遮光柱324的截面为六边形时,第二遮光柱324顶部等腰梯形的三边分别为a、b和c,a为第二遮光柱324远离基板330的一端的边,其中b=c,边a的宽度W3设置需满足:W3=W1-2*H*tan(α-90°),并且,边a与边b和c之间的夹角设置为等于子显示面板20的出光角度α,这样只需要在发光单元310上填充封胶层321,就可以实现调节显示装置10视觉差的效果。
实施例六: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参考图8可知,作为本申请的第六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本申请公开的任意一种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步骤:
S1:提供一基板,在所述基板上设置多个发光单元;
S2:在所述发光单元上形成封胶层;
S3:在所述封胶层上间隔设置多个黑色遮光层,且所述黑色遮光层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中间位置,得到调光单元,以形成补光结构;
S4:提供至少两个已经制作完成的子显示面板,将至少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相邻拼接起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拼接缝,在所述拼接缝处设置所述补光结构,且所述补光结构与所述拼接缝的中间位置重合,以得到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黑色遮光层的宽度为W,所述封胶层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表面距所述发光单元上表面的距离为H,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宽度为W1,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为α,且W、H、W1和α之间满足:W=W1-2*H*tan(α-90°)。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显示装置的制作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可知,在制作该显示装置时,首先提供一基板,该基板可以是玻璃基板,在基板上设置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可以是发光二极管,也可以是发光二极管芯片;接着在发光单元基础上形成封胶层,再在封胶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黑色遮光层,黑色遮光层可以阻止发光单元超视角发出的光,得到补光结构,最后将发光单元、封胶层及黑色遮光层形成的补光结构安装在相邻两个子显示面板之间,从而确保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角度与子显示面板相同,改善拼接面板的显示面板与发光单元之间两侧的视觉差异,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涉及到的各步骤的限定,在不影响具体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并不认定为对步骤先后顺序做出限定,写在前面的步骤可以是在先执行的,也可以是在后执行的,甚至也可以是同时执行的,只要能实施本方案,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子显示面板,至少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相互拼接,且相邻的所述子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有拼接缝;以及
补光结构,设置在所述拼接缝处,所述补光结构包括发光单元和调光单元,所述调光单元调节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结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贴敷在所述拼接缝处,所述基板的两端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上,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子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调光单元包括封胶层和黑色遮光层,所述封胶层覆盖在所述发光单元上,所述黑色遮光层间隔设置在所述封胶层上,且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遮光层的宽度为W,所述封胶层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表面距所述发光单元上表面的距离为H,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宽度为W1,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为α,且W、H、W1和α之间满足:W=W1-2*H*tan(α-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胶层靠近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的两端设置为斜面,且所述封胶层两端的斜边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夹角与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互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胶层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表面距所述发光单元上表面的距离H的设置范围为0.15mm~0.2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宽度W1的设置范围为0.5mm~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结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贴敷在所述拼接缝处,所述基板的两端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上,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子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调光单元包括封胶层和第一遮光柱,所述第一遮光柱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对应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的两侧,所述封胶层覆盖在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遮光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柱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设置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发光单元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结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贴敷在所述拼接缝处,所述基板的两端分别搭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上,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子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调光单元包括封胶层和第二遮光柱,所述第二遮光柱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封胶层覆盖在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遮光柱上。
10.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步骤:
提供一基板,在所述基板上设置多个发光单元;
在所述发光单元上形成封胶层;
在所述封胶层上间隔设置多个黑色遮光层,且所述黑色遮光层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的中间位置,得到调光单元,以形成补光结构;
提供至少两个已经制作完成的子显示面板,将至少两个所述子显示面板相邻拼接起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拼接缝,在所述拼接缝处设置所述补光结构,且所述补光结构与所述拼接缝的中间位置重合,以得到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黑色遮光层的宽度为W,所述封胶层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表面距所述发光单元上表面的距离为H,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宽度为W1,所述子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为α,且W、H、W1和α之间满足:W=W1-2*H*tan(α-90°)。
CN202310481542.4A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64867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1542.4A CN116486707A (zh)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1542.4A CN116486707A (zh)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6707A true CN116486707A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1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1542.4A Pending CN116486707A (zh)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670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0777B (zh) 发光二极管面板与拼接显示装置
CN113703211A (zh) 拼接显示装置
CN107290909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US9612474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67622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709484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13838381B (zh) 显示装置
US20100022155A1 (en) Array substrate for lcd device
KR20160064326A (ko) 타일형 표시 장치
EP2133738A1 (en) Optical member unit, 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display,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14973985B (zh) 拼接显示面板
EP4095594A1 (en) Dimming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3748372B (zh) 条形显示结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6486707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JP2006343615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09592038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24394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4973984B (zh) 显示屏及拼接显示装置
US20240160065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plicing display device
CN114822271B (zh) 拼接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屏
JP2003029667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540479B (zh)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326198B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4822273A (zh) 拼接面板
CN114399961A (zh) 拼接屏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